'保健食品新規來了!規範保質期標註避免“找不到”'

"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趙文君)祛痘養顏促睡眠,解酒護肝排煙毒……隨著養生保健成為時尚,保健食品行業亂象層出。百姓如何正確理性消費保健食品?如何為保健食品“管住、管活、管優”提供製度保障?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佈《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指南涉及保健食品上市後監管、辦法涉及市場準入,政策的出臺旨在推動和促進保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將給保健食品消費帶來里程碑式的影響。

標註警示語讓公眾明白消費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病。但有的推銷人員常常“忽悠”消費者,有的甚至把保健食品吹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坑老騙老。有消費者反映,保健食品包裝上的聲明信息不直觀、標註位置不醒目、警示作用不強烈,很難引起注意,容易被“忽悠”、被欺騙。

2017年以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9部門開展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專項整治,查處違法違規案件近6萬件,貨值30多億元。

現行的保健食品標籤管理,雖然要求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但標籤上僅僅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而且聲明標註的位置和大小也沒有具體規定,企業往往把它標註在不顯眼的位置,字體也很小,讓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的營銷行為有了可乘之機。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司稽查專員張晉京說,此次發佈的《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對企業標籤標識內容進行規範指導,特別是對標註警示用語提出明確意見,設置警示區、提高關注度,標註警示語、提高認知度,規定面積大小、提高辨識度。

指南提出,警示區必須設置在最小包裝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在標籤上標註“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警示語,將保健食品與藥物進行明確區分,提示消費者慎重選用。警示區面積不少於其所在版面的20%。規定印刷字體,提高清晰度。警示用語使用黑體字,讓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保健食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希望通過標註警示語,讓企業鄭重聲明,讓公眾明白消費。在保健食品標籤上,有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的標註,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根據身體需要慎重選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說。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祕書長劉學聰認為,讓保健食品標籤帶上警示語,有利於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自律意識,有利於避免產品的誇大和虛假宣傳,有利於促進消費者正確認知保健食品的功能作用,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有利於營造良好的保健食品市場環境,有利於保健食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規範保質期標註避免“找不到”

人們在選購食品時都比較注意查看保質期。然而,很多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反映,標籤上的保質期“找不到”“看不清”“難計算”。

“找不到”,保質期標註的位置不明顯,有的標註在犄角旮旯,有的標註在瓶底,有的標註在封口處;“看不清”,保質期的字體小、色差小,難以辨識;“難計算”,保質期的標註形式不直觀,比如保質期6個月、保質期2年,消費者要通過對照生產日期來計算產品食用截止日期,缺乏人性化。

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中,要求保質期顯著標註、容易辨識,但如何標註,規定得不具體。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司司長周石平說,指南對保質期的標註作了進一步規範。將保質期的標註統一按照食用截止日期來標註,就是按照“保質期至某年某月某日”的方式進行描述,與生產日期的標註形式相統一。要求在產品最小銷售包裝(容器)上的明顯位置清晰標註保質期和生產日期,如果日期標註採用“見包裝物某部位”的話,應當準確標註所在包裝物的具體位置。保質期標註應當與所在位置的背景顏色形成鮮明對比,讓消費者容易識別。

周石平介紹,指南除規定標籤上顯著標註“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的警示用語、保質期外,還對標籤標註服務電話、經營場所標註消費提示等也做了詳細要求。

周石平表示,希望通過規範保質期的標註方式,讓保質期一目瞭然,方便消費者購買;讓企業受到約束,嚴格履行主體責任。

標本兼治、產管並重、綜合施策

針對保健食品領域的突出問題,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孫梅君介紹,《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正是清理整治行動方案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對於保健食品的監管,要標本兼治、產管並重、綜合施策,整治、規範、提升,促進保健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孫梅君說。

現行食品安全法規定,對保健食品實行備案和註冊審批。對保健食品原料和保健功能實行目錄管理,是實現備案和註冊“雙軌制”的重要基礎。

《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旨在通過對“兩個目錄”的管理,為保健食品“管住、管活、管優”提供製度保障。

劉學聰認為,辦法明確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的制定和調整、公佈的程序和路徑,改變以往政府主導的局面,讓行業企業站在目錄與功能研究的舞臺中央,極大地鼓勵和促進產業的研發與創新。

“保健食品備案產品不再侷限是維生素和礦物質類原料,更多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原料加入備案目錄,更多產品快速上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劉學聰說。

劉學聰認為,根據科學研究與進步,動態調整可以聲稱的保健功能,在祛除不符功能的同時,允許新的保健功能准入,這是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為了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據介紹,關於調整完善保健功能聲稱、修訂檢驗評價技術規範的兩個文件,目前已經上網公開徵求意見,將在完善成熟以後發佈實施,為提高上市產品質量奠定基礎。

從產品註冊,到日常監管、抽檢監測、案件查辦,市場監管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舉措。近日,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公佈的上海葡萄王公司違法生產保健食品案件查處結果,行政處罰1100萬元,就是專項整治查辦的一起典型案件。

孫梅君透露,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還將有一系列監管措施陸續出臺。如制定廣告審查管理辦法,嚴格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有序開展換證清理工作;加強生產許可審查、日常監管、監督抽檢、體系檢查;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對非法添加、非法銷售、製假售假的黑窩點,重拳打擊、決不手軟,淨化保健食品市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