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白洋澱 建築 交通 社會 燕趙之聲 2017-06-25

烏雲突然湧來,遮住了大半個城,一場大雨即將來臨。濃黑的烏雲在天與地之間翻滾著,就像要吞噬著所有事物的洪水一樣從天邊向下傾倒了下來。狂風嗚嗚得在耳邊呼叫著,沒有關好的窗戶被吹的劈啪做響,偶爾夾雜著乒乓的玻璃破碎聲。天地已經分不出界線,整個世界就彷彿被黑暗吞沒了,令人從心裡產生出一種恐懼之感。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府河是保定的母親河,清末順著府河,彈著小曲,劃到白洋澱,堅信這一盛景會有重現的那一天。

面對自然的雨露,老天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葉落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我們對它的禮讚,忽然狂風暴雨,如脫韁的野馬,瞬時變成對天地間的破壞,也需要我們去承受。坦然面對,穿越歷史,我們該如何思考對待自然的態度?如何趨利避害,是考驗我們這座城的智慧。因為從歷史、從自然環境來說保定就是河流縱橫的豐水區,境內河流眾多,支流密佈,水利條件極為優越。均源於太行山區,形成扇形河網,自西向東匯入白洋澱,經大清河,可達天津等地。航行條件最佳的數府河航道,在保定航運史上,府河獨具盛名。府河碼頭呈現舳艫相接,機帆船往來如梭的景象。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曾幾何時,划著木船,來往於保定、白洋澱、天津繁忙的航線當中。穿行於縱橫交錯的蘆葦叢中,綠水碧波,蘆花潔白,鵝鴨成群,肥魚滿艙,一派水鄉風情,四季景色分明,水光天色,美不勝收。

從保定到白洋澱,可以乘船去欣賞四季美景:春天,蘆葦出水,滿澱青翠,每逢清晨,紅日映透澱底,白洋澱好象披上了綠帶霞衣;夏天,澱水漲滿,魚躍水面,綠葦搖曳,菱葉燦燦,荷花吐豔,一派水鄉景色;秋天,蘆花紛飛,稻穀飄香,鴨鵝成群,蓮菱遍佈,小舟穿梭往來,漁歌此起彼落;冬天,地凍冰封,一片碧玉,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鏡鑲嵌在冀中的原野。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為保證府河常年可以行船,在保定府河上建設了很多閘,這是清朝末年保定府河的船閘。

閘在河道中起著調節水位、控制船隻通行的作用,地位非同尋常,因此人們常把河道中的閘門比喻為城市的城門並與之相提並論,保定民間就流傳有“四城、四關、八大閘”的形象描述。四城是指保定城的南城、北城、東城、西城,四關是指保定城的南關、北關、東關、西關。八大閘是指府河上的西水門閘、靈雨寺閘、新閘、劉守廟閘、下閘、連環閘、新廟閘、仙人橋閘。建國後,這些船閘直接控制著府河的航道,每道閘口設管理人員4--5人,負責開閘放水,關閘存水及航船的放行。在一般情況下每天開閘兩次。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一張來往的船票撥動了我們曾經來來往往的記憶,從保定順府河而下,達到白洋澱,然後可以繼續下天津衛。當年保定是座水城。

水之占城中者什之有四”,水域面積佔去城區將近一半面積,“茂樹蔥蘢,異卉芬茜,庚伏官衣,清風戛然,迥不知署。澄瀾盪漾,簾戶疏越。魚泳而鳥翔,雖城市囂囂而得三湘七澤之樂”,入城的泉水深而舒緩,人們在沿線挖泥築塘形成柳塘,西溪,南湖,北潭,雲錦口五大塘水。“當夏秋之交,荷芰如繡,水禽容與,飛鳴下上,若與遊人共樂而不能去。舟行其中,投網可以得魚”。城外:“水既出朝宗門(北水門),又將引蒲水為稻田於西南波,乃合九龍之末流,患其淺漫而不能載舟也,為之十里一門閘,以便往來。每閘所在,亦皆有灌溉之利焉”。城內泉水汨汨,小橋流水,魚翔禽鳴;城外稻香附鼻,商賈舟楫往來易貨。怎不是一派江南景色!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大雨來臨時,這艘府河的小船是否是我們的諾亞方舟。

五十年前,63,64年雨大有真情1

1963年,高考過後自八月一日起,八天八夜的大雨我悶在家裡八天八夜,至今記憶深刻,然後外面馬路開始上水,很快就進到衚衕裡我們用土堵院門根本沒用很快家裡就近尺的水,我們先轉移到裕華路我姐姐的婆婆家,很快又轉移到我姐在東大街附近的廠裡,好家是十號夜裡近十二點有看到水開始退下去了。後來聽說為了保衛天津空軍飛機炸了白洋澱大堤。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府河氾濫成災。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1963年,河北省水災受災範圍廣,受災人數多。

回到家裡看到剩下兩面磚牆支承著房頂,土坯牆都倒了,看牆上的水痕到我嘴的位置應該有一米五左右,我們三兄弟大概用了一星期把泥土清理完再請人來把倒掉的牆砌起來。大概十月有同學找我到學校說可以去電校,當時大概有十幾個人,大部分都去了電校。我們在電校有參加六四年的挖河築堤,那時侯一頓吃七八個大菜包,兩個人抬一百多斤的土筐在泥土地裡跑,還要爬兩個兩米多高的土坡。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飛機正在從空中給保定投送物質。在那場大雨中之人、當年的情況十分緊張、家人、鄰居、爬上人民公園城牆上、大雨澆了一夜、水退下去、才從城牆上下來、難望的回憶。刻骨銘心的一場洪水,老天無情人有情。當時洪水滾滾而來,我看到很快就有船行到街上救人。下午天上有飛機向車站方向投大餅救援。我們緊隨著拋散物質的飛機,水裡面飄著大餅和麵包。63年連下7.8天雨,大概8月2-8日,或前或後差不了一兩天,保定市一片汪洋,記得一中,麵粉廠,火車站,東西大街一帶等是孤島。麵粉廠日夜蒸饅頭往外送。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1964年,人們擠到南關大橋看滾滾的府河水。孩子們在大雨來臨之前,總會有大批的蜻蜓匆匆飛過,不同的高度,黑壓壓的連成了片,大人們狂吼著孩子的名字:“下雨了,快回家了”,孩子們答應著,卻忙活著拿著大掃帚,撲來撲去。把撲到的蜻蜓翅膀,摺疊過來,用嘴含著,含成厚厚的一摞,繼續撲打。

無極縣的劉金生老師描述的好:“ 一天、兩天、三天、四天、雨還是沒有停的跡象,天上的烏雲從東北方向捲來,朝西南飄去。有句諺語:旱刮東北不下雨,澇刮西北不晴天。雨大一陣,小一陣,五天頭上,偶爾停一兩個小時,接著又下,反反覆覆,沒完沒了。”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友愛街。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西關大橋。

屋頂是土的,被大雨澆透,開始漏雨。外邊大雨嘩嘩,屋裡小雨叮噹,家中的盆盆罐罐都派上了用場。炕上、鍋臺、地中央,都滴答著大小水珠,滴滿了盆罐,倒出屋外。黨中央派飛機由天津飛來,低空盤旋,用降落傘空投下了食品和烙餅,許多人家撿了。這不禁惹出我們的口水來,仰頭看天看得脖頸酸,也沒見到飛機往下扔烙餅。那時還小天天地裡趟著水找吃的,等飛機空投,在家聽到飛機聲音無論手頭有什麼事都放下跑出去看有吃的嗎。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八中被沖毀的木橋。

住在農村裡,劉金生老師寫的入木三分:“我們把舊炕蓆子苫在房簷上,母親用被單、床單、褥單、包袱,苫住四周的房山。晚上不敢睡覺,我和弟弟輪換著,提著馬燈,拿著鐵杴,圍著房屋四周查看,有積水馬上放掉。還是聽到撲通一聲悶響,院牆被水浸透,倒塌了。豬圈裡的水平了,豬窩塌了,豬滿街亂跑。幾乎家家倒了院牆,塌了廁所,街巷裡明晃晃一片,連著村外的汪洋。野地裡齊腰深的水,高高的玉米只露著尖尖,春紅薯在地下泡臭了,井水拿瓢一舀便是。做飯也沒有乾柴引火,人們在炕蓆下抽些乾草,煮菜熬粥。”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洪水退去,烈日炎炎,一對父子蹲坐在殘破建築的一角,滿目瘡痍,止住內心的悲傷,如何重建家園。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在洪水面前,人推肩扛,還得全心全意守護國家財產的安全,值得尊重。今天要把生命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護送、轉移國家財產。

歷過的那場洪災到現在還讓人記憶猶新,南關大橋橋西南河坡張家場街地處府河南岸,地勢低窪,洪水來勢洶洶,附近木橫擔廠的木頭借勢橫衝直闖,房倒屋塌,人們先是躲避在高坡上的南關浴池裡,雨水灌頂,大人喊小孩子鬧,還傳要來更大洪水,趕緊投奔去南關大街朋友家,又去的二中,在蓮葉託桃的大殿裡,早起又見圍牆處有洪水冒出,頓時水滿,人們又架床板,有水性的扶老攜幼,穿過那岌岌可危的廊簷下到教學樓,樓裡在喊,人太多了,大家把不急用的東西都扔樓下去!樓下有人落水了,快去救人!!!驚心動魄——後又避難在裕華路教堂和裕東轉角樓,災難帶來禍患,但人間更有真情在!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府河上的和平橋。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保定十字西街,被洪水施虐後的一片慘景,在洪水來臨時刻,這個踽踽獨行,全身赤裸的孩子,是我們城市堅強的象徵,可能這大水的情景會在孩子心裡銘記一生。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省府前街。
▲受災的大街小巷。

1986年,三十年前保定的大雨2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百花路單洞子——百花路和建華路交叉口,明白為什麼叫單洞子了吧,公路鐵路立體交通。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東風路地道橋,好深的水。
▲前衛路,拋錨的小汽車,緩緩前行的大客車,穿著雨衣觀望的自行車,雨大風急。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東風路地道橋,魚水深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南關公園東門外,一片汪洋,工人們冒險檢查排水設施。
▲建華北路汽車七隊門前。
▲吉普車拋錨了,打著傘,騎著自行車往家的方向趕。
▲保定東關外。

挖河築堤——我們有力量3

眾人拾柴火焰高,工農商學兵保定當年有許多人蔘加過挖河築地,清理河道的工作。平坦的河底、兩側的堤埝像一條長龍飛快地向北延伸著。俗話說水往低處流,哪窪兒哪兒老走水哪兒就是河溝。挖河修堤就是將水溝裡的淤泥擔到岸上築堤修埝,趕上水溝窄地兒或有阻水的地方,就加寬一下,把攔水的土堆擔走。這樣一來遇到澇年頭當地的雨水洩得快了,二是河道一直往上修也能為上游排除洪澇。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挖河築地工程中幹勁沖天成績卓著,我們用榮譽去彰顯力量,當年把一張獎狀看的很高,一字一句當中有我們青春奮發的力量。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1964年,挖河築地,清淤治理護城河,這是一幅立體的圖景,人頭攢動,不怕髒累,大雨之後有真情。

▲1964年,挖河築地,勞動場景的特寫,所有的細節都在我們眼前,經歷過的熟悉,未見過的陌生,這是這座城的記憶,這是這座城的精神,點贊每一位勞動者。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人力挖河築堤,都是大家集體勞動,泥土的堤岸吐露芳香。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63年洪水退去之後,保定女中的學生們用大筐,扁擔,鎬頭,鐵鍬參加挖河築堤挖河築堤。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1964年,大水之後,我們自力更生

有溫度、有溫情——五十年前和三十年前暴雨中的保定城

▲1986年,大雨之後,工農兵全上陣,挖河築地,熱情萬丈。
來源:太行人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