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百度智能音箱的商業化“提速”?

如何看待百度智能音箱的商業化“提速”?

國內智能音箱賽道,從效仿國外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崛起的路徑開始,到經歷過百箱大戰的風口和虛火,最終在多番大規模燒錢補貼和價格戰之下,淪為了巨頭和個別有資本實力的玩家才能玩得起的遊戲,目前在國內市場規模上三足鼎立,百度、阿里和小米。

而對於處在低潮期的百度,有更強烈的期望和迫切在AI時代打一次勝仗,以證明自己的技術方向和戰略路徑沒有行差踏錯。

被提速的AI商業化

在百度人工智能框架下,相比較商業落地路線漫長且變數較大的自動駕駛業務,圍繞小度助手(DuerOS)的變現能力可能更容易看到希望,在2019年5月21日,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總經理景鯤晉升為百度副總裁,也一定程度表明了百度對於AI技術在C端或者消費者層面加速推進的權重再次提升。

儘管景鯤在晉升時曾對外表示,小度不急於商業化,目前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培育用戶體驗和規模,但百度面對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出現淨虧損3.27億元的“上市首虧”和高管不斷流失的轉型陣痛,不得不把新的商業化路徑加快提上日程追求成效。

在2019年7月3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和智能生活分論壇上,百度副總裁、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總經理景鯤披露,截至2019年6月,搭載小度助手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已經達到4億,6月小度月交互次數達到36億,另據最新市場數據(Canalys、Strategy Analytics、IDC三家機構的報告)顯示,2019年Q1小度系列智能音箱出貨量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增勢十分迅猛。

但從Canalys的數據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音箱銷量達1060萬臺,同比增長近500%,其中百度旗下智能音箱位列第一大概有330萬臺,阿里和小米緊隨其後,從百度所佔的銷量比例來看,競爭的優勢並沒有完全拉開,在保持增速的前提下推動進一步商業化或將面臨巨大挑戰,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穩定性。

百度想讓智能音箱承載的東西越來越多

對於經常講“重技術”的百度來說,在智能音箱方面的優勢從產品層看,除了不斷擴大小度系的產品品類,更重要的是在AI交互技術的深化迭代和開發者生態的日漸成型。

2019百度AI開發者期間,景鯤多次提到百度讓“智能音箱不再是音箱”。小度系智能音箱被談到最多的一個交互亮點是DuerOS 5.0中新增的“全雙工免喚醒能力”,簡單來說,用戶一次喚醒“小度小度”之後,就不用再多次進行重複喚醒了,可以與小度持續的對話交互,小度能智能識別出哪些語言是應該執行的指令,哪些語音是沒有意義的對話,這打破了智能音箱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問一答”的繁瑣交互體驗,值得肯定。

但是,百度似乎在試圖把智能音箱所承載的能力做得越來越重。比如,通過整合內容資源,提高交互的頻次可能,比如家庭信息流、家庭通訊、DLNA投屏等,其中DLNA投屏可以通過語音交互自動搜索並連接大屏,讓沒有屏幕的小度智能音箱,也能通過投屏進行語音交互聚合搜索,點播歌曲或視頻等。

另外就是音箱中的“第三方技能”,包含各種日常的小工具或者小遊戲等,百度公司首席架構師、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首席技術官朱凱華表示,目前平臺聚集了超33000+開發者,技能上線數量2400+,雖然在技術實現上筆者認為很多想法都蠻有新意,但這部分需求用戶是不是會經常會用到或者有沒有機會發現很不好說。

就筆者自身實際體驗小度在家帶屏智能音箱的日常來看,智能音箱日常交互的次數和時間非常有限,也基本停留在查詢天氣、歌曲、新聞播報、看視頻、跟家人視頻通話或用智能音箱操控一些聯動智能家居設備等常規操作。

由於智能音箱屏幕較小或者沒有屏幕,又不屬於剛需型強交互產品,其實有一道幕布擋在產品和用戶之間,廠商可能基於很多想法為用戶開發了各式各樣的功能玩法,但用戶並不知曉,很少有用戶去主動細緻翻看智能音箱查詢有什麼感興趣的技能;玩遊戲的體驗也僅限於簡單的交互遊戲,通過語音交互玩遊戲的方式並不成熟或者根本不暢快,只能說比較理想化。

雖然小度智能音箱有投屏的功能,但是每個大屏電視其實都有自己的內容生態聚合或有線數字電視內容,用戶為什麼要通過語音交互,把智能音箱內容投上大屏,再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搜索自己想看的內容呢?還有用智能音箱叫外賣或者看直播發彈幕這些操作,感覺像是在構想用戶的場景和需求,實用性需求又多大很難講,智能音箱只是一個入口選擇,而非必經入口。

如果是無關痛癢的技能其實還不如用智能音箱代替紅外遙控器進行節目搜索切換、陪兒童講故事或者一些生活實用功能更靠譜些,百度的AI技術能力和平臺開發能力值得認可,但從這些應用延展性上來講有些過於花式。

筆者認為智能音箱需要把握好產品的核心賣點和能力進行強化,基於平臺和開發工具做出產業規模效應和重點營收轉化,比如智能家居IoT,百度官方表示已接入智能家居廠商329家,這方面可以做更精細化的運營,強化與用戶日常生活的關聯,而不是沉迷於開發有趣的功能玩法激發交互數據增長,對於百度這樣的大廠而言,這樣打造自己的技能和開發者生態有些競爭格局不夠,落地價值也略顯單薄。

小度商業化的新瓶與舊酒

雖然通過智能音箱換了一套信息索引或者交互展現形式,但其實小度還是在圍繞搜索、信息流、流量、日活等思路佈局智能音箱,基於這樣的思路,在商業模式的探索方面,順理成章地衍生出了一套所謂的“新”模式、“新”玩法和“新”渠道,而從本質來看,大概是更為糅合的會員制、深度定製的品牌營銷以及裂變式銷售方式。

從會員制的嘗試來看,小度會員整合了內容和電商兩部分,顧名思義,就是用戶買了小度會員將在音視頻內容、付費技能、產品購買等多個方面享受會員權益,據瞭解,小度會員在2019年6月1日上線~7月1日平臺付費滲透率增長了10倍,但背後的會員數量可能是個保守且羞澀的數字。

在過去移動互聯網產品時代,會員制都是基於龐大的用戶基數挖掘出來的一部分“高端用戶”,但想要基於小度系智能音箱嘗試會員制度則考驗產品的出貨量規模、持續增長率和產品粘性,對於智能音箱市場而言,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前期的低價消費和補貼行為,後期轉化會員制的意願有多強不好說。而作為一般用戶,我們現在想聽某個APP的付費音樂就開通其音樂會員,想看某個平臺的獨家視頻就開通其視頻會員,即便小度會員可以跨界整合很多聯合會員產品(比如愛奇藝、蜻蜓FM等),但這些體驗卻不一定都要通過小度系智能音箱來完成,用戶的可選擇性和交互入口太多樣了。

第二個商業探索是通過深度定製“廣告”和品牌技能來變現。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群組小度銷售與商務部總經理趙鵬把廣告時代分為了三個階段:1.0是傳統廣告時代,粗放地面對大眾用戶,2.0是搜索廣告時代,聚焦精準人群,而3.0將是互動廣告時代,用戶將在特定場景和深度交互中瞭解品牌。

小度的品牌技能是想根據不同的品牌屬性,按需定製成智能音箱中的不同技能再傳遞給用戶進行交互,不限於聯合開發者打造品牌知識庫、品牌問答、定製鬧鐘、定製品牌欄目等方式,先不說最終的投放效果或者用戶接觸效果好不好,筆者認為這個增加營銷附加值的想法值得肯定,但這條變現路徑的設計有些被拉長,對於現在的百度來說會事倍功半。

第三方面是渠道,據百度官方披露,小度智能音箱在線下覆蓋了32個城市超20000家門店,線上有官方商城和國美、蘇寧、京東、天貓等主流電商渠道,基於此,百度又推出了“小度合夥人”計劃,無論是學生、IT從業者還是零售門店,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小度合夥人計劃,通過分享推廣小度產品購買鏈接、成單等方式獲取對應獎勵,用戶也可以變為產品售賣者,形成“裂變式銷售”模式,這些合夥人將無資金投入、無銷售成本,淨賺佣金,百度承擔中間環節,只需要分享進行“口碑”傳播。

如何看待這樣的渠道創新?筆者認為這種方式有些類似於拼多多來邀請朋友幫忙“砍價”的路數,也有類似於激發微商渠道的做法。筆者經過嘗試,通過轉發分享產品購買鏈接,可以獲得一些代金券,但僅限於購買指定的小度系列產品,且因為智能音箱硬件本身就是在補貼之下售賣,能夠壓縮出來的佣金並不高,拿目前售價最高的799元小度電視伴侶來講,分享賺錢的預計佣金為39.95元,這樣程度的激勵是否能激起“合夥人”的傳播度有待觀察,但為了賣貨和維持出貨量的增長,辦法好與壞似乎都得試一試搏一搏了。

結語

在人工智能時代群雄逐鹿,百度雖然有技術,但最終能在商業化層面把握住什麼才是關鍵,決定著下一個十年的命數。

而著眼智能音箱這個細分賽道,補貼降低了用戶的嚐鮮門檻,可以說是這個非剛需品類能在國內大規模起量的重要推動因素,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在規模上跑得越快越大的玩家,前期的投入也必定最為凶猛和難以自拔。迴歸商業和技術的本質來看,拼規模、拼技術並不是一家公司的終局追求,終局是在起量的基礎上實現穩步增長的規模化盈利,走出補貼燒錢的泥潭,這對於想要決勝AI時代的百度來說是個挑戰,也是不能放棄的決心,決定其能否在AI時代翻身逆襲,重回昔日榮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