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終其一生,專注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巴菲特 投資 比爾·蓋茨 巴郡公司 海通期貨官微 2017-05-04

最近看了一部2017年HBO的紀錄片中文名譯為《成為沃倫·巴菲特》。這部紀錄片從簡單樸實的畫面中找到真實的東西,紀錄片裡的巴菲特更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家老爺爺,而不再是大家崇拜的股神。

只專注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多年來不變的上班路線;多年來不變麥當勞早餐;多年不變鍾愛的可口可樂;多年不變的投資信仰。他不懂藝術,不懂烹飪,他只懂得投資。幾十年來一成不變的研究投資,聽上去那麼單調乏味,但是大多數成功的人就是背後的真實生活大多如此單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專注於一件事情上。也正是這樣的專注成就了成功的他們。在這些成功人士看來,終其一生,專注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片中有一段採訪比爾·蓋茨的片段,他說,最初朋友想把巴菲特介紹給比爾·蓋茨的時候,他是拒絕的,他覺得巴菲特是一個只追求金錢的人,但是等到見面了之後,兩人立刻有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之後的某天,比爾·蓋茨的父親給了每人一張小卡片,讓兩人寫下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一個詞,兩人不約而同的寫下了“專注”這個詞語。

成功歸功於讀書

巴菲特本人將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於讀書,在他80多歲的年紀,仍然保證五六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所以他認為“每個人都能讀我讀的書,這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他能讀到的其他人也可以讀到,成功的機會都是平等的

他從小比大多數孩子讀書都要多。紀錄片中經常提到的詞語“複利”就是七歲的巴菲特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書《賺一千美元的一千種方法》中獲得的。

書中的方法之一,就是擁有一臺投幣體重計。他開始算要花多少錢購買第一臺體重計,賺出的利潤購買下一臺要多長時間。他當時就知道“複利”的概念,並以此來計算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一臺體重計所需的時間。他要讓所有美國人每天稱十次體重,只要坐在那裡就能賺錢,做體重計行業的洛克菲勒。

賺錢的念頭使小小年紀的巴菲特就想進入商業領域,開始挨家挨戶售賣可口可樂,投遞報紙。他喜歡當自己老闆的感覺。

巴菲特年少立志成為百萬富翁。他通過“複利式”的財富積累,在管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0年的時間裡,通過複利讓每年21.6%的增長,變成了現如今高達 1,826,163% 的資產增值。

複利是這個世界上的奇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這個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那些理解並使用它的人將最終獲得巨大的財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會付出巨大代價。所以“複利”理論就成了我們每一個人投資路上的必修課。

紀錄片中介紹了有關複利的古老的故事,它顯示了複利效果的威力。

傳說西塔發明了國際象棋而使國王十分高興,他決定要重賞西塔。西塔說:“我不要你的重賞 ,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了。”

西塔接著說:“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依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

國王覺得很容易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於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即使將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因為即使一粒麥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數十萬億噸的麥子才夠。儘管從表面上看,他的起點十分低,從一粒麥子開始,但是經過多次乘方,形成了龐大的數字。

師從本傑明.格雷厄姆影響其一生

在紀錄片中,巴菲特提到的一個人是著名價值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巴菲特大學成績非常優秀,三年就修滿學分提前畢業,信心滿滿得申請了哈佛商學院結果被拒,哈佛被拒之後,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名冊上發現了格雷厄姆的名字,巴菲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成為了格雷厄姆的學生,做讓巴菲特受益的是從本傑明·格雷厄姆那裡學到了終身適用的投資要遵循的兩大法則。法則一:永遠不要賠錢。法則二:永遠不要忘記法則一。這個法則後來也常常出現在講述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文章中。

紀錄片的最後巴菲特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場很好看的電影,但你不會想一輩子在夢遊。重要的是找到“即使財富自由不用為錢而工作”的時候,你也仍然願意去做的事情。

其實所謂的成功根本沒有那麼難,找到自己喜歡擅長的,專注於這份擅長的事兒,並一直堅持下去,那麼你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