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將熱愛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結束——漢名刻在墳前

更讓人詫異的是,寫出《大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美國人

她的名字叫做:賽珍珠

一個自幼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之久。她說,“除了金髮碧眼,我就是一箇中國鎮江人”。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將熱愛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結束——漢名刻在墳前

更讓人詫異的是,寫出《大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美國人

她的名字叫做:賽珍珠

一個自幼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之久。她說,“除了金髮碧眼,我就是一箇中國鎮江人”。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賽珍珠的人脈關係極廣,在中國,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原本她與林語堂也交好,可後來卻因版稅問題而“絕交”了)。

但美國文學界並不接受賽珍珠,中國的大多作家也認為賽珍珠撰寫的相關內容欠妥

但她的小說《大地》在1932年獲得了普利策獎,1938年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曆史上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

1933年,賽珍珠用近五年時間翻譯《水滸傳》,並取名《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

她親身經歷了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日軍侵華;她甚至在諾貝爾頒獎禮上向世界呼喊:“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將熱愛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結束——漢名刻在墳前

更讓人詫異的是,寫出《大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美國人

她的名字叫做:賽珍珠

一個自幼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之久。她說,“除了金髮碧眼,我就是一箇中國鎮江人”。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賽珍珠的人脈關係極廣,在中國,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原本她與林語堂也交好,可後來卻因版稅問題而“絕交”了)。

但美國文學界並不接受賽珍珠,中國的大多作家也認為賽珍珠撰寫的相關內容欠妥

但她的小說《大地》在1932年獲得了普利策獎,1938年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曆史上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

1933年,賽珍珠用近五年時間翻譯《水滸傳》,並取名《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

她親身經歷了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日軍侵華;她甚至在諾貝爾頒獎禮上向世界呼喊:“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4年,賽珍珠返回美國,這也成了她與中國的永別

回到美國後,她也一直為抗日活動四處奔走,為此賽珍珠夫婦二人還成立了人權組織——“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

終於,在1943年10月22日,《排華法案》在出臺了長達60餘年後被廢除!

此後,中國人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可以按定額合法移民美國。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將熱愛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結束——漢名刻在墳前

更讓人詫異的是,寫出《大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美國人

她的名字叫做:賽珍珠

一個自幼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之久。她說,“除了金髮碧眼,我就是一箇中國鎮江人”。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賽珍珠的人脈關係極廣,在中國,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原本她與林語堂也交好,可後來卻因版稅問題而“絕交”了)。

但美國文學界並不接受賽珍珠,中國的大多作家也認為賽珍珠撰寫的相關內容欠妥

但她的小說《大地》在1932年獲得了普利策獎,1938年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曆史上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

1933年,賽珍珠用近五年時間翻譯《水滸傳》,並取名《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

她親身經歷了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日軍侵華;她甚至在諾貝爾頒獎禮上向世界呼喊:“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4年,賽珍珠返回美國,這也成了她與中國的永別

回到美國後,她也一直為抗日活動四處奔走,為此賽珍珠夫婦二人還成立了人權組織——“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

終於,在1943年10月22日,《排華法案》在出臺了長達60餘年後被廢除!

此後,中國人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可以按定額合法移民美國。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72年尼克松仿華時,她申請以記者的身份回到中國,未獲批准。為此,周總理特意委託尼克松轉送給賽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但次年,賽珍珠帶著遺憾,在大洋彼岸的園子裡離開了人世。

她為自己設計的墓碑上沒有一個英文,只刻上了她親自書寫的三個漢字賽珍珠”!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將熱愛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結束——漢名刻在墳前

更讓人詫異的是,寫出《大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美國人

她的名字叫做:賽珍珠

一個自幼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之久。她說,“除了金髮碧眼,我就是一箇中國鎮江人”。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賽珍珠的人脈關係極廣,在中國,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原本她與林語堂也交好,可後來卻因版稅問題而“絕交”了)。

但美國文學界並不接受賽珍珠,中國的大多作家也認為賽珍珠撰寫的相關內容欠妥

但她的小說《大地》在1932年獲得了普利策獎,1938年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曆史上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

1933年,賽珍珠用近五年時間翻譯《水滸傳》,並取名《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

她親身經歷了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日軍侵華;她甚至在諾貝爾頒獎禮上向世界呼喊:“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4年,賽珍珠返回美國,這也成了她與中國的永別

回到美國後,她也一直為抗日活動四處奔走,為此賽珍珠夫婦二人還成立了人權組織——“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

終於,在1943年10月22日,《排華法案》在出臺了長達60餘年後被廢除!

此後,中國人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可以按定額合法移民美國。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72年尼克松仿華時,她申請以記者的身份回到中國,未獲批准。為此,周總理特意委託尼克松轉送給賽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但次年,賽珍珠帶著遺憾,在大洋彼岸的園子裡離開了人世。

她為自己設計的墓碑上沒有一個英文,只刻上了她親自書寫的三個漢字賽珍珠”!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美國前總統布什在訪華時說:“我當初對中國的瞭解,以至後來對中國產生愛慕之情,就是賽珍珠的影響,是從讀她的小說開始的。”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將熱愛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結束——漢名刻在墳前

更讓人詫異的是,寫出《大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美國人

她的名字叫做:賽珍珠

一個自幼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之久。她說,“除了金髮碧眼,我就是一箇中國鎮江人”。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賽珍珠的人脈關係極廣,在中國,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原本她與林語堂也交好,可後來卻因版稅問題而“絕交”了)。

但美國文學界並不接受賽珍珠,中國的大多作家也認為賽珍珠撰寫的相關內容欠妥

但她的小說《大地》在1932年獲得了普利策獎,1938年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曆史上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

1933年,賽珍珠用近五年時間翻譯《水滸傳》,並取名《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

她親身經歷了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日軍侵華;她甚至在諾貝爾頒獎禮上向世界呼喊:“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4年,賽珍珠返回美國,這也成了她與中國的永別

回到美國後,她也一直為抗日活動四處奔走,為此賽珍珠夫婦二人還成立了人權組織——“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

終於,在1943年10月22日,《排華法案》在出臺了長達60餘年後被廢除!

此後,中國人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可以按定額合法移民美國。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72年尼克松仿華時,她申請以記者的身份回到中國,未獲批准。為此,周總理特意委託尼克松轉送給賽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但次年,賽珍珠帶著遺憾,在大洋彼岸的園子裡離開了人世。

她為自己設計的墓碑上沒有一個英文,只刻上了她親自書寫的三個漢字賽珍珠”!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美國前總統布什在訪華時說:“我當初對中國的瞭解,以至後來對中國產生愛慕之情,就是賽珍珠的影響,是從讀她的小說開始的。”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佛說:人之所以恐懼死亡,是因為不知所往,知其所往,自然就無所謂恐懼了

最終沒能“回”到中國的賽珍珠,彌留之際曾喃喃自語:“要是能吃到一塊鎮江黑橋的燒餅該多好。” 據傳,賽珍珠被安葬時,穿得是她平生最喜愛的一件旗袍……

"

1933年,美國電影人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中國底層農民的影片!

提出這一拍攝計劃後,製作公司米高梅十分反對

米高梅的老總甚至說到:“美國農民都沒人看,你還拍中國農民?”

. ——序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大地》在美國上映,特殊的是: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故事,關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故事。

更“奇特”的是:導演是美國人,演員也是美國人,臺詞全是英文的,就連戲曲都被改成了英文版……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但是就是這部“畫風清齊”的電影,獲得了1938年第十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攝影五項提名。

女演員路易絲·賴納,更是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中國婦女阿蘭,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時,該片還拿下了最佳攝影獎。

男主王龍的扮演者保羅·穆尼,他在1937年獲得奧斯卡影帝,同年影后正是路易絲·賴娜,可見《大地》演員陣容之豪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路易絲·賴納)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農民王龍和妻子阿蘭如何憑藉勤勞、堅韌,與貧窮和天災作鬥爭,從赤貧轉為富裕,創造一個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而正如片名,影片試圖挖掘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農民與土地的深情眷戀。”

何以為真?——用細節刻畫激流中的苦樂悲歡

《大地》力求寫實,用的都是中國音樂(《鳳陽花鼓》改成了中英夾雜的歌詞)

另外還在加利福尼亞租了土地,白人演員將頭髮染成了黑色

還運來了兩頭中國牛,挖了池塘種了莊稼(儘管運來的是水牛,插秧方法也錯了)

攝製組甚至打造了一箇中國集市,還修築了一段長城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影片的細節做得很好:

比如影片中男主留著長辮燒水插秧

以及男主父親拿著筷子喝粥的畫面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還有收割完後,打麥的竹架(中國人善用竹子製作各種工具傢俱什麼的,當年中國那時候援建坦贊鐵路,美國人還諷刺中國人是不是要用竹子建軌道來著(具體的這不多做贅述))

要說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應該是那場“蝗蟲災害了”。王龍在學農的大兒子的幫助下,招呼同鄉人,與鋪天蓋地的蝗蟲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抗,最終擊退蝗蟲,守護了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從農民到成為地主,聽小曲娶小妾……享盡了那個時代貧匱的繁華,大落大起歷經了人生的苦樂悲歡,王龍卻依然堅韌的矗立在土地上。(看原著的時候,不由的想到了《活著》中的福貴)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乃是衣襟帶花,而非狗尾續貂”——改寫中國認知

影片開頭寫到:“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老百姓樸素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箇中國農夫的平凡生活,謙虛,勇氣,前人的遺產,對未來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這種高尚的靈魂。”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電影《大地》在當時的美國也的確取得轟動性成功,甚至成為了當時的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始和重要途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他們昔日對中國人籠統的認知

至少不再是:挑著長長的眉毛、細長鬍須、嘴角撇著陰笑的“傅滿洲”了!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乃至西方視角下的中國人形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從可怕的異域妖怪,到土財主,差不多用了一百年的時間。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傅滿洲: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

中國人的“土地情懷”:生於斯,長於斯

影片一直圍繞著“土地”這一問題:王龍勤勤懇懇的勞作,有多餘的錢,便想去地主家買地,最後花高價也要買下屬於幾塊自己的土地。身處在困頓與荒誕的時代裡,天災卻不期而臨;北方遭了旱災,顆粒無收,煮土填飢。如此艱難的時刻,他們仍然不願意賣掉手上的土地。他們逃荒到南方,聽說北方下雨了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要“回家”!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開拍前,當時的國民政府曾要求演員頭上戴花出境)

經歷了人生苦難,也走過了人生幸運;影片以迎娶阿蘭為開場,以阿蘭的死作結尾,臨死前的阿蘭再次告誡王龍要熱愛土地,王龍深情看著窗外說“你就是土地……”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中國人對土地有著至深的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歷史就像一部中國土地史,似乎自古以來的大小變革,都離不開土地。此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影片中,地球毀滅前夕,中國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地球一起走”,即流浪地球。

這都離不開中國人的“土地情懷”。落葉歸根: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於最後還要歸於斯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將熱愛注入文字,待到生命結束——漢名刻在墳前

更讓人詫異的是,寫出《大地》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美國人

她的名字叫做:賽珍珠

一個自幼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之久。她說,“除了金髮碧眼,我就是一箇中國鎮江人”。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賽珍珠的人脈關係極廣,在中國,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原本她與林語堂也交好,可後來卻因版稅問題而“絕交”了)。

但美國文學界並不接受賽珍珠,中國的大多作家也認為賽珍珠撰寫的相關內容欠妥

但她的小說《大地》在1932年獲得了普利策獎,1938年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美國曆史上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

1933年,賽珍珠用近五年時間翻譯《水滸傳》,並取名《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也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

她親身經歷了八國聯軍、辛亥革命、日軍侵華;她甚至在諾貝爾頒獎禮上向世界呼喊:“中國絕對不會屈服日本!”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34年,賽珍珠返回美國,這也成了她與中國的永別

回到美國後,她也一直為抗日活動四處奔走,為此賽珍珠夫婦二人還成立了人權組織——“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

終於,在1943年10月22日,《排華法案》在出臺了長達60餘年後被廢除!

此後,中國人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可以按定額合法移民美國。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1972年尼克松仿華時,她申請以記者的身份回到中國,未獲批准。為此,周總理特意委託尼克松轉送給賽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但次年,賽珍珠帶著遺憾,在大洋彼岸的園子裡離開了人世。

她為自己設計的墓碑上沒有一個英文,只刻上了她親自書寫的三個漢字賽珍珠”!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美國前總統布什在訪華時說:“我當初對中國的瞭解,以至後來對中國產生愛慕之情,就是賽珍珠的影響,是從讀她的小說開始的。”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佛說:人之所以恐懼死亡,是因為不知所往,知其所往,自然就無所謂恐懼了

最終沒能“回”到中國的賽珍珠,彌留之際曾喃喃自語:“要是能吃到一塊鎮江黑橋的燒餅該多好。” 據傳,賽珍珠被安葬時,穿得是她平生最喜愛的一件旗袍……

82年前:“拍美國農民沒人看,拍中國農民卻橫掃奧斯卡五大獎項”

改革開放後,中國將幾乎快被遺忘在歷史的洪流中的賽珍珠找了回來!

重新評價了她在中西方文化方面所作的貢獻,並且開放了鎮江和南京兩處的賽珍珠故居,以此來紀念這位將中國名字刻在墳頭的「美國」女作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