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談到影片中出現的矛盾時,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文化差異。

“美國工人無法理解中國工人為什麼能忍受長時間的機械性勞作,不顧風險和勞累,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工人的生活處在上升期,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中國工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穩步提升,他們覺得未來有希望,因此更能忍受這些繁重的勞作。”導演們說,“而中國工人則無法理解美國工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搞工會鬧事,為什麼每天八小時工作,30分鐘午餐時間外加兩個15分鐘休息依然不滿意,那是因為美國工人跌落出中產階級之後,就再也沒有希望爬回去。”

影片中有一位黑人女性員工,她說當初在通用公司的時候,時薪29美元,孩子要雙球鞋,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現在在福耀公司,時薪14美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手買鞋了。另一位白人女性員工,被通用解僱後破產,只能在妹妹家的地下室棲居;來到福耀之後,每月花480美元租一套小公寓,她因為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感到高興。

為了讓美國工人迅速學會玻璃製造技巧,工廠成立了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組成的“一對一”學習小組。美國工人約翰·威斯羅說,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立刻告訴我們哪裡出了問題,語言不通成為極大障礙。”

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中國員工也抱怨說:“由於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一時半會兒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威斯羅看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中國同事往往採取先解決問題、事後才告知美國同事的方式,而美國人則習慣於先溝通再做事。“雖然中國同事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他們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做一些溝通。”此外,當發現玻璃存在某種瑕疵時,中方管理者為了衝數量選擇繼續生產,美方管理者則希望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線的美國員工抱怨自己被“夾在中間”。

一直被詬病的安全隱患及不合理操作最終釀成慘劇。

2018年3月20日早晨,一位57歲的美國工人在車間操作叉車時,被叉車上傾瀉下來的玻璃傾軋致死,這一幕被廠方的監控攝像記錄了下來。事故發生前,美國員工多次抱怨過工廠的安全問題:“我對這起事故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對工人的)培訓不足。”“我在通用15年都沒出過事,在福耀才1年就(因為事故)拄拐了。”“公司讓我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談到影片中出現的矛盾時,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文化差異。

“美國工人無法理解中國工人為什麼能忍受長時間的機械性勞作,不顧風險和勞累,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工人的生活處在上升期,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中國工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穩步提升,他們覺得未來有希望,因此更能忍受這些繁重的勞作。”導演們說,“而中國工人則無法理解美國工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搞工會鬧事,為什麼每天八小時工作,30分鐘午餐時間外加兩個15分鐘休息依然不滿意,那是因為美國工人跌落出中產階級之後,就再也沒有希望爬回去。”

影片中有一位黑人女性員工,她說當初在通用公司的時候,時薪29美元,孩子要雙球鞋,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現在在福耀公司,時薪14美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手買鞋了。另一位白人女性員工,被通用解僱後破產,只能在妹妹家的地下室棲居;來到福耀之後,每月花480美元租一套小公寓,她因為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感到高興。

為了讓美國工人迅速學會玻璃製造技巧,工廠成立了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組成的“一對一”學習小組。美國工人約翰·威斯羅說,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立刻告訴我們哪裡出了問題,語言不通成為極大障礙。”

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中國員工也抱怨說:“由於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一時半會兒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威斯羅看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中國同事往往採取先解決問題、事後才告知美國同事的方式,而美國人則習慣於先溝通再做事。“雖然中國同事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他們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做一些溝通。”此外,當發現玻璃存在某種瑕疵時,中方管理者為了衝數量選擇繼續生產,美方管理者則希望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線的美國員工抱怨自己被“夾在中間”。

一直被詬病的安全隱患及不合理操作最終釀成慘劇。

2018年3月20日早晨,一位57歲的美國工人在車間操作叉車時,被叉車上傾瀉下來的玻璃傾軋致死,這一幕被廠方的監控攝像記錄了下來。事故發生前,美國員工多次抱怨過工廠的安全問題:“我對這起事故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對工人的)培訓不足。”“我在通用15年都沒出過事,在福耀才1年就(因為事故)拄拐了。”“公司讓我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6年11月,聯邦職業安全與衛生署對福耀的一些安全違規行為,處以逾22.5萬美元的罰款,其中包括機器鎖定裝置問題等。影片稱,福耀曾被查出有23項安全隱患,為此交過很多罰金。案件最終以“公司夜班叉車操作員未遵循工作程序”為由結案,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決定對福耀處以7000美元的罰款。

“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安全隱患之外,圍繞是否成立工會引發的衝突促成本片的高潮。

第一個來“砸場子”的是出席福耀工廠竣工儀式的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我知道這裡很多工人努力組織工會,想在這家偉大的公司增強他們的聲音。俄亥俄有著豐富的工會和管理層攜手合作的歷史。”聽到“工會”一詞,臺下的曹德旺面色一沉,副總裁戴維則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氣急敗壞地稱“要用大剪刀把參議員布朗的腦袋剪掉”。

隨後的媒體會議上,曹德旺直言,之所以不願意看到工會在這裡發展,是因為工會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他斬釘截鐵地說:“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當地的工會積極分子開始遊說福耀工廠內部的美國員工,讓他們相信工會能夠為其爭取更好的工作福利,並很快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廠房內外,他們舉起“工會 YES”的標語牌,喊出自己的訴求和口號。有工會支持者提供線索,電視媒體也很快披露了多起針對福耀的安全投訴,工廠的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

1936年成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是美國最大的工會,曾在1936至1937年間組織過一系列活動,最終讓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承認其合法地位,併成為汽車工人的代言人。鼎盛時期,它幾乎成為美國汽車巨頭的大股東,有相當大的決定權。

面臨可能失去與工人對話的主動權,加上2017年1到10月虧損了4000萬美元,曹德旺直接開掉了兩位美國高管,聘請在中美兩國都有著20餘年豐富管理經驗的劉道川做總經理。他號稱熟知美國人的心理:“美國人都是順毛驢,搞定他們得有方法,因為咱比他強,所以要耐心引導。”

但在一次例會上,中國主管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讓美國人加班”的常規路徑。一位班頭強硬表示:“我不在乎美國人怎麼想,誰他媽的要上哪兒告我隨便他,但週六全都得滾進來上班……”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修改法律,工會無權強制工人加入,工人有權決定自己是否參加工會。這條法律讓工會一權獨大、隻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新的形勢下,福耀也採取新的措施“對抗”工會運動:許諾給員工一小時加薪2美元;開除參加工會運動的“鬧事”工人;還花了100萬美元聘請專業的“防工會”機構——反工會諮詢組織(LRI)介入。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談到影片中出現的矛盾時,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文化差異。

“美國工人無法理解中國工人為什麼能忍受長時間的機械性勞作,不顧風險和勞累,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工人的生活處在上升期,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中國工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穩步提升,他們覺得未來有希望,因此更能忍受這些繁重的勞作。”導演們說,“而中國工人則無法理解美國工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搞工會鬧事,為什麼每天八小時工作,30分鐘午餐時間外加兩個15分鐘休息依然不滿意,那是因為美國工人跌落出中產階級之後,就再也沒有希望爬回去。”

影片中有一位黑人女性員工,她說當初在通用公司的時候,時薪29美元,孩子要雙球鞋,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現在在福耀公司,時薪14美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手買鞋了。另一位白人女性員工,被通用解僱後破產,只能在妹妹家的地下室棲居;來到福耀之後,每月花480美元租一套小公寓,她因為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感到高興。

為了讓美國工人迅速學會玻璃製造技巧,工廠成立了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組成的“一對一”學習小組。美國工人約翰·威斯羅說,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立刻告訴我們哪裡出了問題,語言不通成為極大障礙。”

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中國員工也抱怨說:“由於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一時半會兒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威斯羅看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中國同事往往採取先解決問題、事後才告知美國同事的方式,而美國人則習慣於先溝通再做事。“雖然中國同事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他們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做一些溝通。”此外,當發現玻璃存在某種瑕疵時,中方管理者為了衝數量選擇繼續生產,美方管理者則希望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線的美國員工抱怨自己被“夾在中間”。

一直被詬病的安全隱患及不合理操作最終釀成慘劇。

2018年3月20日早晨,一位57歲的美國工人在車間操作叉車時,被叉車上傾瀉下來的玻璃傾軋致死,這一幕被廠方的監控攝像記錄了下來。事故發生前,美國員工多次抱怨過工廠的安全問題:“我對這起事故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對工人的)培訓不足。”“我在通用15年都沒出過事,在福耀才1年就(因為事故)拄拐了。”“公司讓我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6年11月,聯邦職業安全與衛生署對福耀的一些安全違規行為,處以逾22.5萬美元的罰款,其中包括機器鎖定裝置問題等。影片稱,福耀曾被查出有23項安全隱患,為此交過很多罰金。案件最終以“公司夜班叉車操作員未遵循工作程序”為由結案,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決定對福耀處以7000美元的罰款。

“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安全隱患之外,圍繞是否成立工會引發的衝突促成本片的高潮。

第一個來“砸場子”的是出席福耀工廠竣工儀式的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我知道這裡很多工人努力組織工會,想在這家偉大的公司增強他們的聲音。俄亥俄有著豐富的工會和管理層攜手合作的歷史。”聽到“工會”一詞,臺下的曹德旺面色一沉,副總裁戴維則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氣急敗壞地稱“要用大剪刀把參議員布朗的腦袋剪掉”。

隨後的媒體會議上,曹德旺直言,之所以不願意看到工會在這裡發展,是因為工會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他斬釘截鐵地說:“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當地的工會積極分子開始遊說福耀工廠內部的美國員工,讓他們相信工會能夠為其爭取更好的工作福利,並很快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廠房內外,他們舉起“工會 YES”的標語牌,喊出自己的訴求和口號。有工會支持者提供線索,電視媒體也很快披露了多起針對福耀的安全投訴,工廠的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

1936年成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是美國最大的工會,曾在1936至1937年間組織過一系列活動,最終讓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承認其合法地位,併成為汽車工人的代言人。鼎盛時期,它幾乎成為美國汽車巨頭的大股東,有相當大的決定權。

面臨可能失去與工人對話的主動權,加上2017年1到10月虧損了4000萬美元,曹德旺直接開掉了兩位美國高管,聘請在中美兩國都有著20餘年豐富管理經驗的劉道川做總經理。他號稱熟知美國人的心理:“美國人都是順毛驢,搞定他們得有方法,因為咱比他強,所以要耐心引導。”

但在一次例會上,中國主管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讓美國人加班”的常規路徑。一位班頭強硬表示:“我不在乎美國人怎麼想,誰他媽的要上哪兒告我隨便他,但週六全都得滾進來上班……”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修改法律,工會無權強制工人加入,工人有權決定自己是否參加工會。這條法律讓工會一權獨大、隻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新的形勢下,福耀也採取新的措施“對抗”工會運動:許諾給員工一小時加薪2美元;開除參加工會運動的“鬧事”工人;還花了100萬美元聘請專業的“防工會”機構——反工會諮詢組織(LRI)介入。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7年11月初,福耀的美國員工以868票反對、444票支持的結果,成功阻擊UAW在工廠建立工會的動議。這一“勝利”卻似乎不在曹德旺的意料之內。他望著窗外一根接著一根地抽菸,百思不得其解地說:“怎麼能讓美國人理解並接受我們中國人在那邊投資?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談到影片中出現的矛盾時,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文化差異。

“美國工人無法理解中國工人為什麼能忍受長時間的機械性勞作,不顧風險和勞累,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工人的生活處在上升期,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中國工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穩步提升,他們覺得未來有希望,因此更能忍受這些繁重的勞作。”導演們說,“而中國工人則無法理解美國工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搞工會鬧事,為什麼每天八小時工作,30分鐘午餐時間外加兩個15分鐘休息依然不滿意,那是因為美國工人跌落出中產階級之後,就再也沒有希望爬回去。”

影片中有一位黑人女性員工,她說當初在通用公司的時候,時薪29美元,孩子要雙球鞋,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現在在福耀公司,時薪14美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手買鞋了。另一位白人女性員工,被通用解僱後破產,只能在妹妹家的地下室棲居;來到福耀之後,每月花480美元租一套小公寓,她因為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感到高興。

為了讓美國工人迅速學會玻璃製造技巧,工廠成立了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組成的“一對一”學習小組。美國工人約翰·威斯羅說,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立刻告訴我們哪裡出了問題,語言不通成為極大障礙。”

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中國員工也抱怨說:“由於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一時半會兒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威斯羅看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中國同事往往採取先解決問題、事後才告知美國同事的方式,而美國人則習慣於先溝通再做事。“雖然中國同事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他們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做一些溝通。”此外,當發現玻璃存在某種瑕疵時,中方管理者為了衝數量選擇繼續生產,美方管理者則希望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線的美國員工抱怨自己被“夾在中間”。

一直被詬病的安全隱患及不合理操作最終釀成慘劇。

2018年3月20日早晨,一位57歲的美國工人在車間操作叉車時,被叉車上傾瀉下來的玻璃傾軋致死,這一幕被廠方的監控攝像記錄了下來。事故發生前,美國員工多次抱怨過工廠的安全問題:“我對這起事故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對工人的)培訓不足。”“我在通用15年都沒出過事,在福耀才1年就(因為事故)拄拐了。”“公司讓我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6年11月,聯邦職業安全與衛生署對福耀的一些安全違規行為,處以逾22.5萬美元的罰款,其中包括機器鎖定裝置問題等。影片稱,福耀曾被查出有23項安全隱患,為此交過很多罰金。案件最終以“公司夜班叉車操作員未遵循工作程序”為由結案,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決定對福耀處以7000美元的罰款。

“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安全隱患之外,圍繞是否成立工會引發的衝突促成本片的高潮。

第一個來“砸場子”的是出席福耀工廠竣工儀式的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我知道這裡很多工人努力組織工會,想在這家偉大的公司增強他們的聲音。俄亥俄有著豐富的工會和管理層攜手合作的歷史。”聽到“工會”一詞,臺下的曹德旺面色一沉,副總裁戴維則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氣急敗壞地稱“要用大剪刀把參議員布朗的腦袋剪掉”。

隨後的媒體會議上,曹德旺直言,之所以不願意看到工會在這裡發展,是因為工會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他斬釘截鐵地說:“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當地的工會積極分子開始遊說福耀工廠內部的美國員工,讓他們相信工會能夠為其爭取更好的工作福利,並很快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廠房內外,他們舉起“工會 YES”的標語牌,喊出自己的訴求和口號。有工會支持者提供線索,電視媒體也很快披露了多起針對福耀的安全投訴,工廠的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

1936年成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是美國最大的工會,曾在1936至1937年間組織過一系列活動,最終讓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承認其合法地位,併成為汽車工人的代言人。鼎盛時期,它幾乎成為美國汽車巨頭的大股東,有相當大的決定權。

面臨可能失去與工人對話的主動權,加上2017年1到10月虧損了4000萬美元,曹德旺直接開掉了兩位美國高管,聘請在中美兩國都有著20餘年豐富管理經驗的劉道川做總經理。他號稱熟知美國人的心理:“美國人都是順毛驢,搞定他們得有方法,因為咱比他強,所以要耐心引導。”

但在一次例會上,中國主管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讓美國人加班”的常規路徑。一位班頭強硬表示:“我不在乎美國人怎麼想,誰他媽的要上哪兒告我隨便他,但週六全都得滾進來上班……”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修改法律,工會無權強制工人加入,工人有權決定自己是否參加工會。這條法律讓工會一權獨大、隻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新的形勢下,福耀也採取新的措施“對抗”工會運動:許諾給員工一小時加薪2美元;開除參加工會運動的“鬧事”工人;還花了100萬美元聘請專業的“防工會”機構——反工會諮詢組織(LRI)介入。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7年11月初,福耀的美國員工以868票反對、444票支持的結果,成功阻擊UAW在工廠建立工會的動議。這一“勝利”卻似乎不在曹德旺的意料之內。他望著窗外一根接著一根地抽菸,百思不得其解地說:“怎麼能讓美國人理解並接受我們中國人在那邊投資?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按照一部分美國員工的說法,如此壓倒性的結果,是因為年輕人們怕了,他們覺得這樣可以保住飯碗。而為了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劉道川決定讓10位最優秀的美國員工到中國旅遊。

“美國似乎是一個能釋放的地方。你可以隨心所欲,甚至可以拿總統開個玩笑。”一名中國工人試著用另一個視角去理解美國。焚化爐主管羅布在感恩節邀請中國工人來到家中,本來說只是四五人的聚會,最後來了13個人。羅布說,中國朋友對自己的槍支和哈雷摩托車很感興趣。

與美國人交朋友的中國工人王赫(音)說,越是出現矛盾,大家就越要互相體諒。在他看來,當地人並不懶,且和中國人一樣“沒有選擇”,為了緩解生活的重壓,美國人會去再打份工。

為了學習中國的經驗,曹德旺專門邀請美國的中層幹部們前往福清市的福耀工廠進行交流。軍事化的管理讓他們大開眼界。一位美國人用流利的中文感慨說:“只有用膠帶封上(美國工人的)嘴巴,他們才會表現得更好。”迎春晚會上,美國員工們看到中國員工們載歌載舞,與他稱兄道弟,推杯助興,激動地流下眼淚說:“我們仍然是一體的。”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談到影片中出現的矛盾時,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文化差異。

“美國工人無法理解中國工人為什麼能忍受長時間的機械性勞作,不顧風險和勞累,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工人的生活處在上升期,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中國工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穩步提升,他們覺得未來有希望,因此更能忍受這些繁重的勞作。”導演們說,“而中國工人則無法理解美國工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搞工會鬧事,為什麼每天八小時工作,30分鐘午餐時間外加兩個15分鐘休息依然不滿意,那是因為美國工人跌落出中產階級之後,就再也沒有希望爬回去。”

影片中有一位黑人女性員工,她說當初在通用公司的時候,時薪29美元,孩子要雙球鞋,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現在在福耀公司,時薪14美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手買鞋了。另一位白人女性員工,被通用解僱後破產,只能在妹妹家的地下室棲居;來到福耀之後,每月花480美元租一套小公寓,她因為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感到高興。

為了讓美國工人迅速學會玻璃製造技巧,工廠成立了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組成的“一對一”學習小組。美國工人約翰·威斯羅說,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立刻告訴我們哪裡出了問題,語言不通成為極大障礙。”

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中國員工也抱怨說:“由於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一時半會兒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威斯羅看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中國同事往往採取先解決問題、事後才告知美國同事的方式,而美國人則習慣於先溝通再做事。“雖然中國同事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他們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做一些溝通。”此外,當發現玻璃存在某種瑕疵時,中方管理者為了衝數量選擇繼續生產,美方管理者則希望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線的美國員工抱怨自己被“夾在中間”。

一直被詬病的安全隱患及不合理操作最終釀成慘劇。

2018年3月20日早晨,一位57歲的美國工人在車間操作叉車時,被叉車上傾瀉下來的玻璃傾軋致死,這一幕被廠方的監控攝像記錄了下來。事故發生前,美國員工多次抱怨過工廠的安全問題:“我對這起事故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對工人的)培訓不足。”“我在通用15年都沒出過事,在福耀才1年就(因為事故)拄拐了。”“公司讓我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6年11月,聯邦職業安全與衛生署對福耀的一些安全違規行為,處以逾22.5萬美元的罰款,其中包括機器鎖定裝置問題等。影片稱,福耀曾被查出有23項安全隱患,為此交過很多罰金。案件最終以“公司夜班叉車操作員未遵循工作程序”為由結案,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決定對福耀處以7000美元的罰款。

“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安全隱患之外,圍繞是否成立工會引發的衝突促成本片的高潮。

第一個來“砸場子”的是出席福耀工廠竣工儀式的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我知道這裡很多工人努力組織工會,想在這家偉大的公司增強他們的聲音。俄亥俄有著豐富的工會和管理層攜手合作的歷史。”聽到“工會”一詞,臺下的曹德旺面色一沉,副總裁戴維則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氣急敗壞地稱“要用大剪刀把參議員布朗的腦袋剪掉”。

隨後的媒體會議上,曹德旺直言,之所以不願意看到工會在這裡發展,是因為工會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他斬釘截鐵地說:“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當地的工會積極分子開始遊說福耀工廠內部的美國員工,讓他們相信工會能夠為其爭取更好的工作福利,並很快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廠房內外,他們舉起“工會 YES”的標語牌,喊出自己的訴求和口號。有工會支持者提供線索,電視媒體也很快披露了多起針對福耀的安全投訴,工廠的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

1936年成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是美國最大的工會,曾在1936至1937年間組織過一系列活動,最終讓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承認其合法地位,併成為汽車工人的代言人。鼎盛時期,它幾乎成為美國汽車巨頭的大股東,有相當大的決定權。

面臨可能失去與工人對話的主動權,加上2017年1到10月虧損了4000萬美元,曹德旺直接開掉了兩位美國高管,聘請在中美兩國都有著20餘年豐富管理經驗的劉道川做總經理。他號稱熟知美國人的心理:“美國人都是順毛驢,搞定他們得有方法,因為咱比他強,所以要耐心引導。”

但在一次例會上,中國主管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讓美國人加班”的常規路徑。一位班頭強硬表示:“我不在乎美國人怎麼想,誰他媽的要上哪兒告我隨便他,但週六全都得滾進來上班……”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修改法律,工會無權強制工人加入,工人有權決定自己是否參加工會。這條法律讓工會一權獨大、隻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新的形勢下,福耀也採取新的措施“對抗”工會運動:許諾給員工一小時加薪2美元;開除參加工會運動的“鬧事”工人;還花了100萬美元聘請專業的“防工會”機構——反工會諮詢組織(LRI)介入。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7年11月初,福耀的美國員工以868票反對、444票支持的結果,成功阻擊UAW在工廠建立工會的動議。這一“勝利”卻似乎不在曹德旺的意料之內。他望著窗外一根接著一根地抽菸,百思不得其解地說:“怎麼能讓美國人理解並接受我們中國人在那邊投資?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按照一部分美國員工的說法,如此壓倒性的結果,是因為年輕人們怕了,他們覺得這樣可以保住飯碗。而為了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劉道川決定讓10位最優秀的美國員工到中國旅遊。

“美國似乎是一個能釋放的地方。你可以隨心所欲,甚至可以拿總統開個玩笑。”一名中國工人試著用另一個視角去理解美國。焚化爐主管羅布在感恩節邀請中國工人來到家中,本來說只是四五人的聚會,最後來了13個人。羅布說,中國朋友對自己的槍支和哈雷摩托車很感興趣。

與美國人交朋友的中國工人王赫(音)說,越是出現矛盾,大家就越要互相體諒。在他看來,當地人並不懶,且和中國人一樣“沒有選擇”,為了緩解生活的重壓,美國人會去再打份工。

為了學習中國的經驗,曹德旺專門邀請美國的中層幹部們前往福清市的福耀工廠進行交流。軍事化的管理讓他們大開眼界。一位美國人用流利的中文感慨說:“只有用膠帶封上(美國工人的)嘴巴,他們才會表現得更好。”迎春晚會上,美國員工們看到中國員工們載歌載舞,與他稱兄道弟,推杯助興,激動地流下眼淚說:“我們仍然是一體的。”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然而,那個會說中文的美國人回到美國後,根本無法用同樣的方式培訓美國員工——沒人願意按照他的要求站著開早會。當工廠逐漸盈利後,那個邀請中國工人來家做客的羅布也因“操作電腦多花了兩分鐘”而遭到解職。

紀錄片的最後一幕,曹德旺穿過工廠廠房,一位中方主管指向工作臺說:“他們實在太慢了,很快都將被機器人取代。”無論哪國的工人,在轟轟作響的機器人面前,都將被自動化所取代。這一刻,曹德旺或許忘記了曾經許下的諾言:“我們最關鍵的不在於賺多少錢,而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的看法。”

處處影射特朗普,敲響“美國夢的喪鐘”

有人評價說,《美國工廠》不預設任何立場,講了一個好故事,但其樣本的選取並不那麼有代表性。

原因之一是福耀去美國設廠,是因為玻璃運輸難度大,必須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例如俄羅斯的工廠是應大眾等汽車合作伙伴邀請投資建廠;德國的工廠則是為給奔馳、奧迪、大眾、賓利和路虎等客戶直接提供產品服務。另一個原因是福耀美國工廠的毛利率跟在中國建廠差不多,不同於美國製造業成本整體比中國高的現狀。這也是為何在2018年該工廠就轉虧為盈的原因。

相比來說,富士康赴美建廠的例子更為典型。2017年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設廠的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這一計劃盛讚不已,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時任威斯康星州共和黨州長斯格特·沃克還大方承諾,將給予富士康40多億美元的補貼。但開工儀式過去兩年,富士康的計劃不斷縮水,遲遲無法完成當初的承諾。加上支持富士康的沃克下臺後,新任民主黨州長不看好建廠計劃。據路透社報道,該工廠或將於2020年底完工,用來生產液晶顯示屏。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談到影片中出現的矛盾時,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文化差異。

“美國工人無法理解中國工人為什麼能忍受長時間的機械性勞作,不顧風險和勞累,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工人的生活處在上升期,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中國工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穩步提升,他們覺得未來有希望,因此更能忍受這些繁重的勞作。”導演們說,“而中國工人則無法理解美國工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搞工會鬧事,為什麼每天八小時工作,30分鐘午餐時間外加兩個15分鐘休息依然不滿意,那是因為美國工人跌落出中產階級之後,就再也沒有希望爬回去。”

影片中有一位黑人女性員工,她說當初在通用公司的時候,時薪29美元,孩子要雙球鞋,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現在在福耀公司,時薪14美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手買鞋了。另一位白人女性員工,被通用解僱後破產,只能在妹妹家的地下室棲居;來到福耀之後,每月花480美元租一套小公寓,她因為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感到高興。

為了讓美國工人迅速學會玻璃製造技巧,工廠成立了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組成的“一對一”學習小組。美國工人約翰·威斯羅說,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立刻告訴我們哪裡出了問題,語言不通成為極大障礙。”

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中國員工也抱怨說:“由於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一時半會兒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威斯羅看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中國同事往往採取先解決問題、事後才告知美國同事的方式,而美國人則習慣於先溝通再做事。“雖然中國同事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他們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做一些溝通。”此外,當發現玻璃存在某種瑕疵時,中方管理者為了衝數量選擇繼續生產,美方管理者則希望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線的美國員工抱怨自己被“夾在中間”。

一直被詬病的安全隱患及不合理操作最終釀成慘劇。

2018年3月20日早晨,一位57歲的美國工人在車間操作叉車時,被叉車上傾瀉下來的玻璃傾軋致死,這一幕被廠方的監控攝像記錄了下來。事故發生前,美國員工多次抱怨過工廠的安全問題:“我對這起事故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對工人的)培訓不足。”“我在通用15年都沒出過事,在福耀才1年就(因為事故)拄拐了。”“公司讓我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6年11月,聯邦職業安全與衛生署對福耀的一些安全違規行為,處以逾22.5萬美元的罰款,其中包括機器鎖定裝置問題等。影片稱,福耀曾被查出有23項安全隱患,為此交過很多罰金。案件最終以“公司夜班叉車操作員未遵循工作程序”為由結案,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決定對福耀處以7000美元的罰款。

“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安全隱患之外,圍繞是否成立工會引發的衝突促成本片的高潮。

第一個來“砸場子”的是出席福耀工廠竣工儀式的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我知道這裡很多工人努力組織工會,想在這家偉大的公司增強他們的聲音。俄亥俄有著豐富的工會和管理層攜手合作的歷史。”聽到“工會”一詞,臺下的曹德旺面色一沉,副總裁戴維則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氣急敗壞地稱“要用大剪刀把參議員布朗的腦袋剪掉”。

隨後的媒體會議上,曹德旺直言,之所以不願意看到工會在這裡發展,是因為工會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他斬釘截鐵地說:“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當地的工會積極分子開始遊說福耀工廠內部的美國員工,讓他們相信工會能夠為其爭取更好的工作福利,並很快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廠房內外,他們舉起“工會 YES”的標語牌,喊出自己的訴求和口號。有工會支持者提供線索,電視媒體也很快披露了多起針對福耀的安全投訴,工廠的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

1936年成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是美國最大的工會,曾在1936至1937年間組織過一系列活動,最終讓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承認其合法地位,併成為汽車工人的代言人。鼎盛時期,它幾乎成為美國汽車巨頭的大股東,有相當大的決定權。

面臨可能失去與工人對話的主動權,加上2017年1到10月虧損了4000萬美元,曹德旺直接開掉了兩位美國高管,聘請在中美兩國都有著20餘年豐富管理經驗的劉道川做總經理。他號稱熟知美國人的心理:“美國人都是順毛驢,搞定他們得有方法,因為咱比他強,所以要耐心引導。”

但在一次例會上,中國主管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讓美國人加班”的常規路徑。一位班頭強硬表示:“我不在乎美國人怎麼想,誰他媽的要上哪兒告我隨便他,但週六全都得滾進來上班……”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修改法律,工會無權強制工人加入,工人有權決定自己是否參加工會。這條法律讓工會一權獨大、隻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新的形勢下,福耀也採取新的措施“對抗”工會運動:許諾給員工一小時加薪2美元;開除參加工會運動的“鬧事”工人;還花了100萬美元聘請專業的“防工會”機構——反工會諮詢組織(LRI)介入。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7年11月初,福耀的美國員工以868票反對、444票支持的結果,成功阻擊UAW在工廠建立工會的動議。這一“勝利”卻似乎不在曹德旺的意料之內。他望著窗外一根接著一根地抽菸,百思不得其解地說:“怎麼能讓美國人理解並接受我們中國人在那邊投資?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按照一部分美國員工的說法,如此壓倒性的結果,是因為年輕人們怕了,他們覺得這樣可以保住飯碗。而為了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劉道川決定讓10位最優秀的美國員工到中國旅遊。

“美國似乎是一個能釋放的地方。你可以隨心所欲,甚至可以拿總統開個玩笑。”一名中國工人試著用另一個視角去理解美國。焚化爐主管羅布在感恩節邀請中國工人來到家中,本來說只是四五人的聚會,最後來了13個人。羅布說,中國朋友對自己的槍支和哈雷摩托車很感興趣。

與美國人交朋友的中國工人王赫(音)說,越是出現矛盾,大家就越要互相體諒。在他看來,當地人並不懶,且和中國人一樣“沒有選擇”,為了緩解生活的重壓,美國人會去再打份工。

為了學習中國的經驗,曹德旺專門邀請美國的中層幹部們前往福清市的福耀工廠進行交流。軍事化的管理讓他們大開眼界。一位美國人用流利的中文感慨說:“只有用膠帶封上(美國工人的)嘴巴,他們才會表現得更好。”迎春晚會上,美國員工們看到中國員工們載歌載舞,與他稱兄道弟,推杯助興,激動地流下眼淚說:“我們仍然是一體的。”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然而,那個會說中文的美國人回到美國後,根本無法用同樣的方式培訓美國員工——沒人願意按照他的要求站著開早會。當工廠逐漸盈利後,那個邀請中國工人來家做客的羅布也因“操作電腦多花了兩分鐘”而遭到解職。

紀錄片的最後一幕,曹德旺穿過工廠廠房,一位中方主管指向工作臺說:“他們實在太慢了,很快都將被機器人取代。”無論哪國的工人,在轟轟作響的機器人面前,都將被自動化所取代。這一刻,曹德旺或許忘記了曾經許下的諾言:“我們最關鍵的不在於賺多少錢,而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的看法。”

處處影射特朗普,敲響“美國夢的喪鐘”

有人評價說,《美國工廠》不預設任何立場,講了一個好故事,但其樣本的選取並不那麼有代表性。

原因之一是福耀去美國設廠,是因為玻璃運輸難度大,必須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例如俄羅斯的工廠是應大眾等汽車合作伙伴邀請投資建廠;德國的工廠則是為給奔馳、奧迪、大眾、賓利和路虎等客戶直接提供產品服務。另一個原因是福耀美國工廠的毛利率跟在中國建廠差不多,不同於美國製造業成本整體比中國高的現狀。這也是為何在2018年該工廠就轉虧為盈的原因。

相比來說,富士康赴美建廠的例子更為典型。2017年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設廠的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這一計劃盛讚不已,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時任威斯康星州共和黨州長斯格特·沃克還大方承諾,將給予富士康40多億美元的補貼。但開工儀式過去兩年,富士康的計劃不斷縮水,遲遲無法完成當初的承諾。加上支持富士康的沃克下臺後,新任民主黨州長不看好建廠計劃。據路透社報道,該工廠或將於2020年底完工,用來生產液晶顯示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對奧巴馬來說,之所以選擇曹德旺的玻璃工廠,或許還因為片中始終存在一個人的身影——現任總統特朗普。福耀工廠所在的俄亥俄州是特朗普的票倉,甚至中國高管做培訓時也會使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特朗普早在競選時就說過,重振工業中心地帶不僅僅是一個競選口號。然而中美貿易摩擦正在導致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福耀的美國工廠卻成為當地不多的重要生命線之一。

美國媒體評論說,這部紀錄片始於特朗普上臺前,結束於總統任職的第一年。美國工人的生活仍不穩定,工資也不能恢復到以前那樣。美國工人的焦慮促成了特朗普2016年大選的勝利,卻始終無法保持美國工廠在全球的競爭力。而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該片也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在《美國工廠》出爐前,該片導演在2008年製作過一部短片《最後一臺卡車:通用王國破產記》。英國《衛報》認為,這部短片已讓人感覺到“美國夢的喪鐘”。

同樣是在美國開工廠的故事,1986年上映的《超級魔鬼幹部》講述一家汽車零件裝配工廠員工在工廠面臨倒閉的情況下,遊說一家日本的汽車公司,買下工廠,保住大家飯碗的故事。這部電影上映的1986年,恰逢美日貿易摩擦如火如荼之時。

"

作者|關珺冉 編輯|漆菲


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美國工廠》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離任後“吸金”有道,經過出書、發行單曲、四處走穴後,他和妻子更在去年轉戰影視圈,成立了高地製片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於8月21日在奈飛(Netfilx)和部分院線上映,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所謂的“美國工廠”,其實講述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建廠的故事。對於題材的選擇,奧巴馬解釋說,它不僅僅激勵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抓住了文化的碰撞,和用一種人們真正熟悉的方式講述應對全球化。“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對我們信任十足,遠遠超越我的預期。”這一份信任也來自這家中國企業的老闆曹德旺。

73歲的曹德旺來自福建省福清市,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創始人,也是中國有名的“玻璃大王”。他喜好做公益,累計捐出過100多億元人民幣,而被稱為“中國首善”。他曾說:“捐款了我心裡會很開心,他們說我長得很帥,我說就是做慈善做的。”

影片拍攝跨度長達三年,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蒂文·博格納與朱莉婭·萊切特在福耀美國工廠內實地取景,積攢了超過1200小時的素材。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形容:“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親。就像電影裡的人們,他擁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這份工作,讓他能夠穿著工廠制服走在車間裡,支付賬單,有送我們去上大學的能力。”

這部紀錄片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用“扣人心絃”來形容該片;美國影視界權威雜誌《Variety》認為這是今年的最佳紀錄片,顛覆了人們對美國製造的印象。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的情形下,《美國工廠》的上映也意味深長。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中企讓倒閉的美國工廠起死回生

2008年12月23日,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的通用汽車工廠,地上覆蓋著積雪,運輸的集裝箱軌道及車輛軋出一條條痕跡。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這非常嚴峻,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嚴峻。”破敗的廠房外,裹著皮夾克、戴著皮手套和帽子的負責人向工人們說:“我們今天站在這裡,和要關閉的那家工廠一起。它有著深厚且豐富的歷史,站在這裡看著它關門,我感到悲傷。我確定其他人也是如此。”現場氣氛凝重,人們緊鎖眉頭,接受了這個早已預知的壞消息。

當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代頓一帶老工業區遭受重創,通用汽車公司的這家裝配廠也隨之關閉,一萬多名當地員工被裁減。

俄亥俄州所在的五大湖區被稱作美國的“鐵鏽帶”,但過去並非如此光景。這片區域崛起於上世紀20世紀初,由於擁有便利的水運條件,鋼鐵、玻璃、化工、採礦等重工業在此迅猛發展,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鼎盛時期,這一區域的產值佔美國GDP的45%,僅匹茲堡一個城市,就貢獻了一半的鋼鐵產量。

從1960年代開始,這片區域伴隨著製造業衰落而沉寂。美國鋼鐵行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7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2%,就業人數從40萬銳減到14萬。隨之而來的是汽車行業也陷入危機。最具代表性的是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總部所在地底特律,於2013年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五大湖區的經濟產值也逐年下滑,從鼎峰時佔美國GDP的45%下滑到2015年的25%。

中國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的到來,無疑迅速給當地經濟的復甦和就業帶來機會。從2014年福耀建廠開始,5年間給當地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幾乎是之前廠區——通用汽車公司的兩倍。

工廠的燈時隔多年再次亮起,廠房裡懸掛起“福耀集團”的旗幟,還有老闆曹德旺的大幅肖像,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福耀大道”。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們一起穿上安全馬甲、頭戴安全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投入工作。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我跪下感謝上帝,我終於有事做了。這是現在最理想的選擇。”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的一位美國員工充滿感激與幸福感,“看到曾經熟悉的柱子上貼上了指路標,別人或許會迷路,但我不會迷路。”

初次視察工廠時,曹德旺告訴全體美國員工:“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內心的祕密,我非常愛俄亥俄州,也非常愛我投資的這個所在地代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項目,會幫助這個社區發展壯大。”新上崗的美國籍主管則說:“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項目之一。它讓人們得到工作,給你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個未來。”

對失去工作、房子、汽車的當地藍領工人們來說,這是“掙扎著再次成為中產階級”的唯一機會。

2016年10月7日,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慶典上說:“我們聽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將俄亥俄州稱為鐵鏽帶,看看今天的這番景象,我們拒絕那個詞。”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州長約翰·卡西奇等州政府官員對福耀承諾的撥款和激勵累計超過1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生產玻璃成本雖高,總利潤更多

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建廠年代久矣。早在1999年海爾公司選擇在南卡萊羅納州建廠,當地政府規定,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減免2500美元稅收。較新的案例是2017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卡斯特市建設了一座新工廠,佔地4.1萬平方米,專門用來生產電動大巴,年產量達1500臺。

在解讀“美國工廠”時,有諸多對於“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思考。雖然中國企業在美打拼數十年,如何真正融入當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於坐擁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的初衷又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福耀來說,2007年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0%,但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3%,擴大海外市場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2011年建立的俄羅斯卡盧加州工廠是福耀投資的第一家海外工廠,共投資2億美元。當時的竣工儀式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發來賀電稱:“福耀集團在俄投資項目的建成,不僅對卡盧加州的經濟,而且對俄羅斯全國的汽車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該工廠最新計劃在2019年投資450萬美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主要客戶是大眾、沃爾沃、尼桑、現代、雷諾、標緻、福特等汽車公司。

2018年年底,位於德國海爾布隆的福耀歐洲公司新廠竣工,成為福耀國際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之一。一片片福耀玻璃源源不斷供應到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等國的汽車廠。如今福耀已在俄羅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建設產銷基地,在全球玻璃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與美國工廠的緣分要追溯到2011年。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提及了在俄羅斯工廠竣工典禮上的兩位美國來賓。一位是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副總裁馬克·金斯勒,另一位金髮女郎是來自俄亥俄州招商局的官員葵絲蒂·田娜。

葵絲蒂說:“我這次來主要祝賀您的新廠投產,同時向您表達歡迎到俄亥俄州投資。我會安排一個時間專程去中國拜訪您,並向您介紹俄亥俄,希望能讓您喜歡上俄亥俄,未來在俄亥俄投資建廠。”此次會面雖然短暫,卻給曹德旺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國沒多久,葵絲蒂如期來訪,他也欣然接受邀請去美國考察。

2013年,曹德旺赴美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歇根等地,最終看上了位於代頓市莫瑞恩區這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佔地上百英畝。他一走進這間工廠就非常喜歡,覺得風水不錯,於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當然,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風水。“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我才下手。”他從納稅、土地、運費等方面算了筆帳,結論是在美國生產夾層玻璃成本比中國高4倍多,但總利潤還是會多10%。

這次曹德旺來美國,終歸不是做慈善,而是做生意的。他指著廠房向美國員工喊話說:“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位置是要裝設備的,都要在這一年完成。如果我們能按計劃完成,美國會展現出對外引進投資的一種政策性的成功。”

曹德旺的目標是到2017年盈利2億美元,為此他特意聘請了兩位美國高管——總裁約翰·高蒂爾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後者在加入福耀之前,是工廠當地招商引資機構代頓發展聯盟的副總裁。

“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

曹德旺起初希望“入鄉隨俗”,甚至不讓在大廳懸掛中國畫:“就掛美國的吧。入鄉隨俗,不要去刺激他們。”但這座被繪製出宏偉藍圖的“明星”工廠很快招來非議,質疑工廠原料、員工權益保障、衛生環境是否達標、公司是否按照美式監督和標準來經營等等問題頻出,一度讓工廠運營陷入僵局。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談到影片中出現的矛盾時,兩位導演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文化差異。

“美國工人無法理解中國工人為什麼能忍受長時間的機械性勞作,不顧風險和勞累,那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中國工人的生活處在上升期,和他們的父輩相比,中國工人的生活和收入在穩步提升,他們覺得未來有希望,因此更能忍受這些繁重的勞作。”導演們說,“而中國工人則無法理解美國工人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有工作有收入還要搞工會鬧事,為什麼每天八小時工作,30分鐘午餐時間外加兩個15分鐘休息依然不滿意,那是因為美國工人跌落出中產階級之後,就再也沒有希望爬回去。”

影片中有一位黑人女性員工,她說當初在通用公司的時候,時薪29美元,孩子要雙球鞋,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現在在福耀公司,時薪14美元,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手買鞋了。另一位白人女性員工,被通用解僱後破產,只能在妹妹家的地下室棲居;來到福耀之後,每月花480美元租一套小公寓,她因為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感到高興。

為了讓美國工人迅速學會玻璃製造技巧,工廠成立了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組成的“一對一”學習小組。美國工人約翰·威斯羅說,師傅和徒弟之間的交流有時靠人工翻譯,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賴手機上的翻譯軟件。“碰上緊急情況,我們需要中國師傅立刻告訴我們哪裡出了問題,語言不通成為極大障礙。”

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中國員工也抱怨說:“由於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一時半會兒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威斯羅看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中國同事往往採取先解決問題、事後才告知美國同事的方式,而美國人則習慣於先溝通再做事。“雖然中國同事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效的執行力,但還是希望他們在修復問題之前先與美國同事做一些溝通。”此外,當發現玻璃存在某種瑕疵時,中方管理者為了衝數量選擇繼續生產,美方管理者則希望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線的美國員工抱怨自己被“夾在中間”。

一直被詬病的安全隱患及不合理操作最終釀成慘劇。

2018年3月20日早晨,一位57歲的美國工人在車間操作叉車時,被叉車上傾瀉下來的玻璃傾軋致死,這一幕被廠方的監控攝像記錄了下來。事故發生前,美國員工多次抱怨過工廠的安全問題:“我對這起事故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對工人的)培訓不足。”“我在通用15年都沒出過事,在福耀才1年就(因為事故)拄拐了。”“公司讓我暴露在刺鼻的化學物質中,令雙臂起皰、肺活量變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6年11月,聯邦職業安全與衛生署對福耀的一些安全違規行為,處以逾22.5萬美元的罰款,其中包括機器鎖定裝置問題等。影片稱,福耀曾被查出有23項安全隱患,為此交過很多罰金。案件最終以“公司夜班叉車操作員未遵循工作程序”為由結案,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決定對福耀處以7000美元的罰款。

“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安全隱患之外,圍繞是否成立工會引發的衝突促成本片的高潮。

第一個來“砸場子”的是出席福耀工廠竣工儀式的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我知道這裡很多工人努力組織工會,想在這家偉大的公司增強他們的聲音。俄亥俄有著豐富的工會和管理層攜手合作的歷史。”聽到“工會”一詞,臺下的曹德旺面色一沉,副總裁戴維則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氣急敗壞地稱“要用大剪刀把參議員布朗的腦袋剪掉”。

隨後的媒體會議上,曹德旺直言,之所以不願意看到工會在這裡發展,是因為工會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他斬釘截鐵地說:“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隨著矛盾日益激化,當地的工會積極分子開始遊說福耀工廠內部的美國員工,讓他們相信工會能夠為其爭取更好的工作福利,並很快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廠房內外,他們舉起“工會 YES”的標語牌,喊出自己的訴求和口號。有工會支持者提供線索,電視媒體也很快披露了多起針對福耀的安全投訴,工廠的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

1936年成立的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是美國最大的工會,曾在1936至1937年間組織過一系列活動,最終讓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承認其合法地位,併成為汽車工人的代言人。鼎盛時期,它幾乎成為美國汽車巨頭的大股東,有相當大的決定權。

面臨可能失去與工人對話的主動權,加上2017年1到10月虧損了4000萬美元,曹德旺直接開掉了兩位美國高管,聘請在中美兩國都有著20餘年豐富管理經驗的劉道川做總經理。他號稱熟知美國人的心理:“美國人都是順毛驢,搞定他們得有方法,因為咱比他強,所以要耐心引導。”

但在一次例會上,中國主管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讓美國人加班”的常規路徑。一位班頭強硬表示:“我不在乎美國人怎麼想,誰他媽的要上哪兒告我隨便他,但週六全都得滾進來上班……”

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修改法律,工會無權強制工人加入,工人有權決定自己是否參加工會。這條法律讓工會一權獨大、隻手遮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新的形勢下,福耀也採取新的措施“對抗”工會運動:許諾給員工一小時加薪2美元;開除參加工會運動的“鬧事”工人;還花了100萬美元聘請專業的“防工會”機構——反工會諮詢組織(LRI)介入。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2017年11月初,福耀的美國員工以868票反對、444票支持的結果,成功阻擊UAW在工廠建立工會的動議。這一“勝利”卻似乎不在曹德旺的意料之內。他望著窗外一根接著一根地抽菸,百思不得其解地說:“怎麼能讓美國人理解並接受我們中國人在那邊投資?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按照一部分美國員工的說法,如此壓倒性的結果,是因為年輕人們怕了,他們覺得這樣可以保住飯碗。而為了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劉道川決定讓10位最優秀的美國員工到中國旅遊。

“美國似乎是一個能釋放的地方。你可以隨心所欲,甚至可以拿總統開個玩笑。”一名中國工人試著用另一個視角去理解美國。焚化爐主管羅布在感恩節邀請中國工人來到家中,本來說只是四五人的聚會,最後來了13個人。羅布說,中國朋友對自己的槍支和哈雷摩托車很感興趣。

與美國人交朋友的中國工人王赫(音)說,越是出現矛盾,大家就越要互相體諒。在他看來,當地人並不懶,且和中國人一樣“沒有選擇”,為了緩解生活的重壓,美國人會去再打份工。

為了學習中國的經驗,曹德旺專門邀請美國的中層幹部們前往福清市的福耀工廠進行交流。軍事化的管理讓他們大開眼界。一位美國人用流利的中文感慨說:“只有用膠帶封上(美國工人的)嘴巴,他們才會表現得更好。”迎春晚會上,美國員工們看到中國員工們載歌載舞,與他稱兄道弟,推杯助興,激動地流下眼淚說:“我們仍然是一體的。”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然而,那個會說中文的美國人回到美國後,根本無法用同樣的方式培訓美國員工——沒人願意按照他的要求站著開早會。當工廠逐漸盈利後,那個邀請中國工人來家做客的羅布也因“操作電腦多花了兩分鐘”而遭到解職。

紀錄片的最後一幕,曹德旺穿過工廠廠房,一位中方主管指向工作臺說:“他們實在太慢了,很快都將被機器人取代。”無論哪國的工人,在轟轟作響的機器人面前,都將被自動化所取代。這一刻,曹德旺或許忘記了曾經許下的諾言:“我們最關鍵的不在於賺多少錢,而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的看法。”

處處影射特朗普,敲響“美國夢的喪鐘”

有人評價說,《美國工廠》不預設任何立場,講了一個好故事,但其樣本的選取並不那麼有代表性。

原因之一是福耀去美國設廠,是因為玻璃運輸難度大,必須圍繞整車企業就近建廠。例如俄羅斯的工廠是應大眾等汽車合作伙伴邀請投資建廠;德國的工廠則是為給奔馳、奧迪、大眾、賓利和路虎等客戶直接提供產品服務。另一個原因是福耀美國工廠的毛利率跟在中國建廠差不多,不同於美國製造業成本整體比中國高的現狀。這也是為何在2018年該工廠就轉虧為盈的原因。

相比來說,富士康赴美建廠的例子更為典型。2017年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設廠的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這一計劃盛讚不已,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時任威斯康星州共和黨州長斯格特·沃克還大方承諾,將給予富士康40多億美元的補貼。但開工儀式過去兩年,富士康的計劃不斷縮水,遲遲無法完成當初的承諾。加上支持富士康的沃克下臺後,新任民主黨州長不看好建廠計劃。據路透社報道,該工廠或將於2020年底完工,用來生產液晶顯示屏。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對奧巴馬來說,之所以選擇曹德旺的玻璃工廠,或許還因為片中始終存在一個人的身影——現任總統特朗普。福耀工廠所在的俄亥俄州是特朗普的票倉,甚至中國高管做培訓時也會使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特朗普早在競選時就說過,重振工業中心地帶不僅僅是一個競選口號。然而中美貿易摩擦正在導致中國對美國投資銳減,福耀的美國工廠卻成為當地不多的重要生命線之一。

美國媒體評論說,這部紀錄片始於特朗普上臺前,結束於總統任職的第一年。美國工人的生活仍不穩定,工資也不能恢復到以前那樣。美國工人的焦慮促成了特朗普2016年大選的勝利,卻始終無法保持美國工廠在全球的競爭力。而通過美國工人的視角,該片也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國人帶來了大洋彼岸那套效率至上的觀念,卻在美國接連遭遇挑戰與衝擊。

在《美國工廠》出爐前,該片導演在2008年製作過一部短片《最後一臺卡車:通用王國破產記》。英國《衛報》認為,這部短片已讓人感覺到“美國夢的喪鐘”。

同樣是在美國開工廠的故事,1986年上映的《超級魔鬼幹部》講述一家汽車零件裝配工廠員工在工廠面臨倒閉的情況下,遊說一家日本的汽車公司,買下工廠,保住大家飯碗的故事。這部電影上映的1986年,恰逢美日貿易摩擦如火如荼之時。

奧巴馬為曹德旺拍紀錄片:入鄉隨俗遭遇文化衝突,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不忘影射特朗普

或許因此,中國網友們在豆瓣電影上給予《美國工廠》8.5的高分。“看了很感動,不是因為自豪,而是因為我們一直很努力,非常不容易。美國工人也不容易,熱愛工作和有家庭責任感,別無二致。但是,時間不再倒流,中美已經回不去了。”一名網友如此評論。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