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與初冬交際的堪培拉,是澳洲行中溫度最低的城市,甚至比塔斯馬尼亞島最南端的霍巴特還要冷一點。從海拔上看,堪培拉確實比東西兩座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高一點,加上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山脈區的開闊谷地上,人口不多,建築也少,沒有形成城市的熱島效應。因此,它的溫度比悉尼和墨爾本低了7到10度。

名校之路丨走進低調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格里芬湖畔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聯邦首都所在地。值得注意的是,1901年1月1日聯邦正式成立以來,臨時首都一直是在墨爾本,直到1927年才遷至堪培拉。這是因為當時兩個大州——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的首府悉尼和墨爾本都在爭奪首都。墨爾本起步較早,悉尼後來居上,兩者都無法徹底壓倒對方獲得絕對優勢。“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於是折中處理,決定在墨爾本和悉尼之間,相對較大的新南威爾士州內選擇一塊地方作為首府,於是科西阿斯科山麓的小鎮就中了頭彩。這裡距悉尼238公里,距墨爾本507公里。名字最終選擇了當地居民的傳統名稱——堪培拉,意思是“匯合之地”,民眾又叫做“聚會的地方”。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好的城市一定要依山傍水。澳洲城市未必有山,一定會有水。像悉尼和墨爾本等沿海城市優勢獨特,堪培拉在內陸,也挖了人工湖。這裡季節分明,可以體會到一年四季的歲月變遷,正如《瓦爾登湖》中所講:“我看到那些歲月如何奔馳,捱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我們下榻的酒店在格里芬湖旁邊,服務生們穿戴著英式古典服裝,舉止彬彬有禮,恍如夢迴中世紀的感覺。早上七點鐘門鈴響,以為是其他房客走錯房間。打開房門,服務生站在門外,並解釋是叫早(Morning Call)。


名校之路丨走進低調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園一角

上午我們來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參觀。學校成立於1946年,整體學科實力雄厚,特別是文理學科特色突出。它坐擁南半球最大的圖書館,以及南半球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Raijin(雷神)。在校方接待人員的導引下,我們參觀了計算機中心、醫學中心和圖書館。到了每個地方,接待老師的講解都非常認真和專業,確實也讓我們非常感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醫學專業非常有名,有幾位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都在此學習或工作過。在實驗室所做的數據,都會傳輸到計算機中心存儲,實現了跨學科、跨實驗室的優勢互補。


名校之路丨走進低調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初同學

深秋的校園紅黃綠相間,和國內的某些名校的某些角落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有了很深的親切感。給我們做導引的是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初同學,她本科畢業於山東財經大學,現在正在讀精算專業的研究生。她認為這裡的天氣和中國山東類似,所以感覺非常適應。我覺得從溫度上判斷,這裡也比較貼近於北京,只是溼度明顯更大,但太陽出來後也不會覺得特別冷。校園景色宜人,可能是因為我們習慣了人多的熱鬧,總是覺得校園少了些人。事實上,據初同學介紹,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國際學生也不少,他們在校期間學習非常努力,獲得了很好的知識和技能,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我們參觀了校園裡一些特色的地方,比如書店,集服裝、文創用品和圖書於一體,混雜排列,很有特點。在書架的中間和邊邊角角還有很舒服的沙發和長條桌椅,提供給學生用來看書。可能因為剛剛過完澳洲首都領地的節日——和解日,校園裡的人很少,書店裡基本上只有我們名校之路團隊的幾個人,非常安靜和舒服。


名校之路丨走進低調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校園裡的小動物


在教學樓裡參觀時,我注意到小教室的桌椅擺放和其他幾所澳洲大學有很大不同。其他大學的小教室基本是排著幾個方桌,桌子四周放4到6只椅子,老師講課時,大家也都按照小組的方式坐著聽課或討論。而這裡的桌椅是並排排放,而且是長條的桌子,移動起來不是很方便。陪同我們參觀的來自福州的鐘同學解釋說,因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本身注重研究,理論學習更多一些。所以,即使是小課也是以講授為主。這或許就是澳國立大學和其他大學的重要區別之一。


名校之路丨走進低調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國會大廈

來了堪培拉,有兩個地方還是要參觀一下,打個卡。我們先來到了聯邦國會大廈,參觀了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們開會的地方,腦補了一下開會場景,體驗了政治博弈的感覺。


名校之路丨走進低調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戰爭紀念館


接下來到了戰爭紀念博物館,這裡是二戰後為紀念澳大利亞陣亡戰士而修建的。裡面有兩面牆,牆上刻有在戰爭中去世的人員名單,包括他們的年齡、身份等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響應了“母國”英國的號召,派兵參加了協約國對同盟國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澳大利亞也參加了英軍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但隨著日本對於東南亞入侵,同時達爾文港受到轟炸,澳大利亞深感大英帝國不能成為依靠,轉而投向美國的懷抱。二戰之後,澳大利亞也參加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為此也一度深陷戰爭泥潭。總體來說,不管是一個人、組織或國家,都需要一些“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我們參觀戰爭紀念館時,有一個班級的中學生正在上課。這種把課堂直接搬進博物館的做法,更能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和感受歷史。當然,所有的戰爭教育都不是為了強化戰爭,而是號召大家和平共處,避免戰爭的發生。相信也是修建戰爭紀念館和上相關課程的意義所在。

以上圖文均為新東方原創,作者為澳大利亞名校之路記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名校之路丨走進低調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