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功德,下輩往生

阿難陀 惠能 阿彌陀佛 無量壽經 禪宗文化 2017-06-25

不修功德,下輩往生

選自蘇樹華著《佛說無量壽經釋義》(該書準備出版,歡迎同仁贊助。)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不修功德,下輩往生

【原文】

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章旨】

世間修行,無暇專修。但有大心,深信不疑。一心專念,亦得往生。

【譯文】

佛告阿難:“下輩往生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誠心,願生彼國,然而,無有閒暇,作諸功德。如此之人,當發大願,一心專念,乃至十念,念於彼佛,迴向彼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迴向彼國,是人終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於中輩。”

不修功德,下輩往生

【釋義】

心地法門,心地用功,即名作諸功德。假使不能專修心地法門,是名不能作諸功德。

莫把建廟施錢等同於作諸功德,莫把幫助他人等同於作諸功德,莫把花錢放生等同於作諸功德。功德在心,不在外形。若人著相,建廟施錢,幫助他人,皆是世間善業,不是出世功德。《六祖法寶壇經》記載:

公曰(韋刺史):“弟子聞達磨初化梁武帝,帝問雲:‘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達磨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六祖惠能):“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佈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

問:如何是下輩往生者?

答曰:下輩者,不能專修心地法門,然而,“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這一類的人,也不知什麼“即心即佛”,也不知什麼“非心非佛”,也不知什麼“心淨則佛土淨”,只要他“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皆得往生彼佛國土。

按照“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這個標準,那麼,很多自稱下輩的人,又有幾人達到了“下輩的標準”呢?

“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所謂深法,即是根本法,即是無遮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是之法,是深法,是根本法,是無遮法。“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如是之法,是深法,是根本法,是無遮法。聞是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是名下輩往生者。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淨則佛土淨”,“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試問諸人,聞此深法,歡喜信樂否?不生疑惑否?聞此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如是而行,即得往生。若不然者,則不達標準,不得往生。

不修功德,下輩往生

問:如何是十念往生?如何是一念往生?

答曰:一念往生,或十念往生,則不是念他一聲名字,或念他十聲名字,便被他接到極樂世界去。

凜然一覺,返觀一鑑,是名一念。如是返觀,乃至十觀,是名十念。或一念,或十念,或多念,若能一見見得,一肯肯定,不再疑惑,便是囡地一聲,當下往生。

一念,或十念,不是念他一聲名號,或念他十聲名號。若是向外喊他,莫說喊一聲,喊十聲,喊百千萬億聲,乃至喊破喉嚨,也是徒勞用功。試問諸人,多年唸佛,唸佛無數,見到彼佛了麼?往生了麼?何以未見彼佛?何以未得往生?只因從來未唸佛,原來喊他無數聲。

所謂唸佛,不是喊他,而是“一聲一聲阿彌陀,聲聲喚醒本來人”,也就是用持名唸佛之法,把自己從迷夢中喚醒。省庵大師亦云:“念彌陀佛貴專精,唸到功深念自純。念念圓明真性體,聲聲喚醒本來人。”(《省庵法師語錄》。《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二五二頁下。)一元大師雲:“西方宏誓廣流通,一句彌陀好用功,歷歷分明無間斷,聲聲喚醒主人翁。”(《蓮修必讀》,《卍續藏》第62冊,第848頁下。)

所謂往生,不是搬家,而是“返本還源,歸於無生”。自性光明,本自不生,自性光明,本自不滅,那是一個本真的自己。若人回到這裡,假名曰往生。猶如浪花,回到大海,似有來去,實無往返。

問:如何是“此人臨終,夢見彼佛”?

答曰:眾生世界,即是迷夢。眾生見佛,皆是夢見。見佛之後,迷夢得醒。醒夢之後,見與所見,一切消融,是名真見。此土彼土,彼此消融,是名真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