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情的重要性

疑情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不悟自心,依文解義,則一切經教,千七百公案,皆是縛人的繩索。何以故?讀經看教,則做了經教的奴婢。看古公案,則做了公案的奴婢。

悟了自心,讀經看教,則一切經教,千七百公案,皆是自心上的活寶。何以故?悟心之後,則從自手中拈出百千公案,則從自性中流出無盡華嚴。

自心是大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所謂“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悟了自心,悟了這個大陀羅尼門,這個大陀羅尼門便是諸人自己,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皆從自己這裡流出。

迷人亦言“即心是佛”,可是,他說到這個“心”字,便困惑不定。因他不知,心是何物。轉念一思量,則自釋曰:這個心,就是能唸佛的這個能性,就是能見色的這個見性。如此自我解釋,自我安撫,但是,內心深處,依然不知這個能性,依然不知這個見性,究竟是個什麼。由於妄心業力極大,內心深處的這個困惑,這個疑情,被他的業力深深埋沒。沒有了這個困惑,沒有了這個疑情,無論在事相上如何追求,在思維上如何探究,也無論有多大的成就,乃至如轉輪聖王,那也只是形似而神非,究竟還在輪迴中。

內心深處的這個疑情,就是救人出離苦海的菩提種子。有了這個疑情,有了破疑求真的追求,就是發了求證無上正覺的大願。釋迦佛於菩提樹下,所發的大願,就是要證得這個無上正覺,而不是要修成某個樣子,他只是要證得真實的自己。誓願證得真實的自己,就是發菩提心。若是發願要成什麼樣的佛,那就是妄想,永不得成。

發菩提心,只是要發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只是要發證得自心實相的心。自心實相,即是無上的,自心實相,即是正等正覺。自心是何?自己不知。“不知為不知”,存疑在心中,誓願證得,孔子曰“是智也”。如此存疑,如此求證,是名行菩提道。

無論修哪個法門,皆當有這個疑情。若無這個疑情,修習止觀,即使修到四禪八定,任意往來,那依然還在虛幻的生死之中。若無這個疑情,持名唸佛,即使修到彌陀現前,放光照耀,依然還在自造的幻境之中。若無這個疑情,修習密宗,即使修得光影交錯,依然還在有為的生滅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