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無量壽經指歸

阿彌陀佛 無量壽經 大寶積經 文殊 沙門的世界 2017-06-05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

【文殊發願經雲,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問佛,若有眾生髮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1996年 淨空法師於美國聖荷西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看底下這一段。

【文殊發願經雲,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文殊的願跟普賢菩薩的願完全相同,這是在《文殊發願經》上有這麼一段,而在《華嚴經》裡面,句子非常相似。由此可知,文殊普賢發願真實不虛,不是一部經上所說的。

授記,是為他授記作佛,授記度化眾生,類似我們現在所講的預言,預先告訴他。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

『寶積』是個大法會,在這一會裡面佛講了許多的事情,也曾經在這一會裡面介紹過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會當中:

【彌勒問佛,若有眾生髮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這一段文是黃念祖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上引用的,因為這段文裡頭最重要的就是這十種心,我們將這一會,就是《發勝志樂會》,仔細的看過一遍。這一會經經文並不長,總共只有兩卷,是《大寶積經》的第二十五會。我們知道《無量壽經》也在這個大單元當中,是《大寶積經》第五會,就是無量壽會。《無量壽經》的五種譯本,唐譯本就在《寶積經》的一會。這一會裡面,佛在最後說出,這一會的經題叫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經題是這樣的。另外還有一個名字,也是佛說的,叫“彌勒菩薩所問經”,這一會自始至終都是彌勒菩薩代表我們向世尊發問、啟請的。

而這一會實在講非常重要,內容所說的偏重在事相上,特別是我們這個時代,經上所講的末法五百年這個時候。出家、在家,菩薩、比丘,優婆塞、優婆夷,在學佛修行之中所犯的過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這些過失不能夠徹底改過來,求往生非常困難。這些過失要是繼續犯下去,佛在經上說了,因為跟阿彌陀佛結了殊勝的法緣,將來必定還是往生,但是到什麼時候往生?恐怕要過很多個大劫之後。而在這一段很長時間當中,要墮地獄、餓鬼、畜生受盡種種苦難,你要不能改過自新的話,這些苦難受盡了,再遇到這個緣,才能唸佛往生淨土。所以,彌勒菩薩慈悲,請佛把這些因果、事理說得這麼圓滿、這麼透徹。希望我們末法同修聽了之後能夠有所警惕,斷惡修善、改過自新。

這裡面要緊的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與本經所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個條件。這十種心就是菩提心。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教給我們這八個字,要牢牢的記住。如果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這古人常說,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是“喊破嚨嚨也枉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可以說是一向專念,為什麼不能往生?沒有菩提心。有菩提心而不能專念,也不能往生。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這是我們從總的來說,要分開來講,前面我們講過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

《寶積經》這一段講把菩提心分做十種,分做十條來講。如果我們就金剛般若會上來講,菩提心就是離四相、離四見。四相四見不捨,你怎麼能出得了輪迴,你如何能夠突破重重的障礙?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魔障,《楞嚴》講魔障講得很詳細,五十種陰魔。五十是種類,五十類,五十類裡面,每一類裡頭都不曉得有多少?你要問魔障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周邊,就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它擾亂我們,讓我們的心不得清淨;它動搖我們,讓我們時時刻刻在虛妄的境界裡面去起貪瞋痴慢,都是魔障。我們被這些魔障重重包圍著,今天雖然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沒有大菩提心,你這重重魔障你沒有辦法突破,這是實在的。所以必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人才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此地所講的十種心,就是這部經的總結。這十種如果能夠做到,唸佛往生,這一生當中一定會成就,佛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能做到,縱然唸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與佛不相應,與法不相應。可見得這部經相當重要。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中尊;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