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10 個回答
文史宴
2017-06-27

很簡單,因為朝廷大臣普遍支持司馬懿扳倒曹爽,所以司馬師的作為他們會幫忙遮掩,有朝廷大臣站臺,“陰養死士三千”而不被發現就很正常了。


曹睿死後,司馬懿、曹爽同為顧命大臣。司馬懿是朝臣的代表,曹爽是宗室曹家人的代表。曹爽重用曹氏親友,把持朝政,曹爽一黨中,何晏是曹操的養子,丁謐是曹操同鄉兼好友丁斐之子,畢軌是曹睿的親家,夏侯玄是夏侯氏之子相當於曹家人,曹爽一黨的性質是曹氏宗室把持政權,這引起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滿。


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而曹爽對朝廷大臣也心黑手很,曹操時代的謀士蔣濟身為護軍將軍,掌握禁軍軍權;高柔身為廷尉,掌握司法大權,都被調為三公,雖然地位尊貴,但是職務清閒。掌管選舉的盧毓被罷官,曹睿留下來輔佐曹爽的孫禮因為跟曹爽意見不合,先被外放後被罷官。可以說曹爽一黨橫行無忌,引起了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滿。


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在這種情況下,唯有司馬懿還有一定實力,是扳倒曹爽的希望。司馬懿是託孤大臣,有“都督中外諸軍事”的職務,兒子司馬師是中護軍,掌握了部分禁軍,加上司馬師散養的三千死士,司馬懿是朝廷大臣翻盤的唯一機會。


所以朝廷大臣普遍支持司馬懿搞政變,不讓曹爽繼續把持政權。“高平陵之變”是諸多朝臣一起發動的,只是推司馬懿為首而已,因為有這麼多朝臣支持司馬家,所以對於司馬師散養死士一事,他們必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司馬師自己行事也比較縝密,這死士才養得悄無聲息,最後在政變中發揮了作用。


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高平陵之變,司馬家只是朝廷大臣裡帶頭的,只不過完事以後利用這個機會獨攬大權,開始了化家為國的歷程,讓大家誤以為高平陵之變是他們謀朝篡位的活動了。

见微而知著
2017-06-23

司馬師“陰養死士”,被夏侯徽發現

在後來齊王曹芳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廢誅曹爽時,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這三千死士正是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初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不然,司馬懿被削奪兵權多年,在政變之始卻能“勒兵先據武庫”,哪來的兵呢?應該就是司馬師豢養的三千死士了。

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三國文物:罕見珍品 "蜀漢太平百錢銅範母"

這三千死士“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紀律嚴明、訓練有素,顯然不是短時間內拼湊起來的。很可能司馬師在魏明帝青龍二年左右就開始祕密組建這支影子部隊了,那時候“死士”的數量應該沒有這麼多,司馬師也不至於想到要利用這支部隊來推翻曹魏政權,可能只是打算建立一支可以依賴的私人武裝,在政局變化時有能力自保而已。但是在旁人看來,祕密地訓練這麼一支部隊,似乎不是一個忠於君主的臣子所應為之事,尤其是身為曹魏宗室的夏侯徽看來,司馬師“陰養死士”的行為簡直就是作死,《晉書》所說的夏侯徽認為司馬師“非魏之純臣”,如果是這樣來理解,倒也可以說得通。一旦司馬師發現夏侯徽知道了他的祕密,生怕她進宮向曹睿告密,自然不免引動殺機,非將她除掉滅口不可。

于左
2017-06-28

這個問題的關鍵有兩點,一個是“陰”,一個是“養”。司馬師要做到這兩點,都離不開父親司馬懿的支持。

先說說“養”。

司馬師的死士,相當於黑社會老大手下的小弟和打手,需要的時候可以為老大撐場面,幹髒活,極端的時刻,敢於為老大去死。

做為交換,老大要在經濟上給他們一份足夠體面的收入,最起碼可以養家餬口。同時又要給他們提供強大的庇護,並對他們的未來有所許諾。

那麼,司馬師在經濟上有沒有能力豢養三千死士呢?他是散騎常侍,後來做了中護軍,相信收入並不太高,他自己沒有足夠的財力。

而司馬懿在朝廷享受的各項特殊待遇當中,有這樣一項:“嫁娶喪葬取給於官。”什麼意思呢?就是司馬懿家裡一切大事的花費,都由國家來承擔。所以,司馬師完全可以放手去花錢養死士,再由父親承擔這些費用,而最終還是轉嫁給國家。

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再說說“陰”。

司馬懿深謀遠慮,城府極深。他早就要對曹爽動手,而且只與大兒子司馬師商量過此事,連二兒子司馬昭都瞞著。

所以不難想見,司馬師在外面祕密培養自己勢力的時候,一定也極為小心。他應該是通過自己的親信,層層發展死士。這些親信和死士當然不知道司馬師的計劃,司馬師只要求他們能夠效忠他,關鍵時刻能夠為他拼命。

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佐幼主,共執朝政,他們代表了當時最強大的兩股政治勢力。所以,司馬師發展自己的私人武裝,只要能瞞住曹爽一方就可以,其他的人就算知道一些底細,也絕對不敢說出來,去冒犯強大的司馬家族。

所以,偌大的洛陽城雖然戒備森嚴,司馬師還是能夠祕密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

大队长历史
2017-06-20

普及一下司馬師即晉景帝,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中國三國時期魏大臣。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司馬懿長子。西晉奠基人之一。司馬師沉著堅強,且有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齊名。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魏景初年間,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曾與其父司馬懿謀劃誅殺曹爽,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魏嘉平四年(252),遷大將軍,加封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大敗吳將諸葛恪。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太后廢掉魏帝曹芳,從太后命以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途中病死。晉朝建立後,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聰明能幹的人,往往都有大量門客死士為其效力,圖的就是某日能升官發財,甚至封王拜相,失敗了也跟著一起毀滅,這是豪賭!

马其顿小王子
2017-06-27

京城戒備森嚴,各種勢力廣有眼線,豢養三千甲士,如被發現,必以謀反論,且要是真把這些人養在家裡,吃喝拉撒,進進出出,聲勢太大,如果是暗道密室之類的住個兩三天還行,時間長了也都成營養不良了。所以散養是個好辦法,類似於現在的預備役,司馬氏多掌兵權,有計劃的安置一些服過兵役的老兵在京城,為其置業安家,許以厚祿,每家各藏一甲一戈,平日裡種田行商,待主家召喚便為一支勁旅。估計後來私養甲士的都用此法。


司馬師在戒備森嚴的首都洛陽“陰養死士三千”,是怎麼做到的?
sixmun
2017-07-05

其實3000不過是個虛數,有300人就差不多了,也不存在瞞著曹爽,因為曹爽自己恐怕屁股也不乾淨,估計也養了類似的人,何況要真是3000人,哪有不透風的牆,難道3000個人個個可靠,我是不信的,300人其實也就是搖旗吶喊而已,是告訴文武百官,我們司馬家動手了而已,在此之前,很多內臣恐怕早就有默契了,這點從司馬師稱帝后反抗的將領不多也可以看出來。

卧松处士
2017-06-22

源於他爹司馬懿。曹魏政權曹丕臨終時命其為輔政大臣,一同接詔的曹氏族人還有一個曹真。魏明帝曹叡時司馬懿已得勢,身居要職大將軍,太尉等。這時候司馬氏家族已經有了極大的威望,附庸跟隨者甚多。司馬師作為他的兒子,等到曹芳繼位後順理成章就已是成氣候了

春雨35318745
2017-07-17

養死士者必慾謀反,至於做沒做,那是時機和實力是否成熟。養死士與養士是不同的,養士通常是養文人,而養死士的,往往是社會底層人員。養士往往是做事,養死士除了造反沒別的目的,因為這些人除了賣命沒別的本事。

猫猫44540708
2017-06-27

全部的回答都集中在死士,而不是散於人間和眾莫知所出這兩句,真不能不說失敗

木初golderic45943826
2017-06-20

中國自古有養士的傳統,君子求賢,所以你能養多少門客,取決於你的君主是否信任你,取決於你的地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