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

6 個回答
浪兄笔记
2019-07-24

八王之亂是歷時16年的,司馬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八王是主要人物,按先後掌權順序,他們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ong)、東海王司馬越。

八王之亂是歷時16年的,司馬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八王是主要人物,按先後掌權順序,他們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ong)、東海王司馬越。

按照順口溜來講,可以說“一躍淫威,兩輪用盡”,代表西晉王朝從篡位曹魏開始,兩朝就完了。這個順口溜正好對應這八王“一(乂)躍(越)淫(穎)威(瑋),兩(亮)輪(倫)用(顒)盡(冏)”。最終,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廢除誅三族刑。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西晉的統一,只維持了短短37年。


可以對比下漢初七國之亂

八王之亂是歷時16年的,司馬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八王是主要人物,按先後掌權順序,他們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ong)、東海王司馬越。

按照順口溜來講,可以說“一躍淫威,兩輪用盡”,代表西晉王朝從篡位曹魏開始,兩朝就完了。這個順口溜正好對應這八王“一(乂)躍(越)淫(穎)威(瑋),兩(亮)輪(倫)用(顒)盡(冏)”。最終,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廢除誅三族刑。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西晉的統一,只維持了短短37年。


可以對比下漢初七國之亂

 相同點:

  1、都是分封制造成的地方封國對中央政權的反噬。簡單說都是皇室內部的爭鬥就本質說都是分封制造成地方諸侯國尾大不掉嚴重影響了中央政權。

  2、都對當時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不同點:

  1、起因不同:西漢的七國之亂是因中央政權主動“削藩”引起的地方諸侯反叛的事件而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因為中央政權內部出現權力爭鬥主動聯繫諸侯王而引發的動亂。

  2、性質不同:西漢七國之亂是叛亂是諸侯國以無力對抗中央政權的反叛行為,八王之亂是地方諸侯國為爭奪地方控制權而進行的宗室內部爭鬥是王室內部的大屠殺。

  3、持續時間不同:西漢七國之亂持續數月即被中央政權平定,平定之後諸侯王的權力受到限制而西晉八王之亂分兩個階段持續十幾年,其中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曆時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在這兩個階段的中間有八年時間社會比較安定。

  4、結果不同:七國之亂最終獲勝者是西漢朝廷朝廷的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定而八王之亂最終獲勝者是其中一王即東海王司馬越西晉中央政權徒有虛名。

  5、影響不同:七國之亂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最終中央政權平定了叛亂為日後漢武帝徹底解決諸侯王對中央的威脅奠定了基礎帶來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局面,但是八王之亂嚴重消耗了西晉的實力造成了國力衰落引發了五胡亂華為漢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八王之亂是歷時16年的,司馬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八王是主要人物,按先後掌權順序,他們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ong)、東海王司馬越。

按照順口溜來講,可以說“一躍淫威,兩輪用盡”,代表西晉王朝從篡位曹魏開始,兩朝就完了。這個順口溜正好對應這八王“一(乂)躍(越)淫(穎)威(瑋),兩(亮)輪(倫)用(顒)盡(冏)”。最終,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廢除誅三族刑。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西晉的統一,只維持了短短37年。


可以對比下漢初七國之亂

 相同點:

  1、都是分封制造成的地方封國對中央政權的反噬。簡單說都是皇室內部的爭鬥就本質說都是分封制造成地方諸侯國尾大不掉嚴重影響了中央政權。

  2、都對當時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不同點:

  1、起因不同:西漢的七國之亂是因中央政權主動“削藩”引起的地方諸侯反叛的事件而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因為中央政權內部出現權力爭鬥主動聯繫諸侯王而引發的動亂。

  2、性質不同:西漢七國之亂是叛亂是諸侯國以無力對抗中央政權的反叛行為,八王之亂是地方諸侯國為爭奪地方控制權而進行的宗室內部爭鬥是王室內部的大屠殺。

  3、持續時間不同:西漢七國之亂持續數月即被中央政權平定,平定之後諸侯王的權力受到限制而西晉八王之亂分兩個階段持續十幾年,其中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曆時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在這兩個階段的中間有八年時間社會比較安定。

  4、結果不同:七國之亂最終獲勝者是西漢朝廷朝廷的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定而八王之亂最終獲勝者是其中一王即東海王司馬越西晉中央政權徒有虛名。

  5、影響不同:七國之亂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最終中央政權平定了叛亂為日後漢武帝徹底解決諸侯王對中央的威脅奠定了基礎帶來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局面,但是八王之亂嚴重消耗了西晉的實力造成了國力衰落引發了五胡亂華為漢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历史课课代表
2019-07-25

在中國古代,封藩制度一直持續到清朝,封藩主要針對功勳之臣和皇子,八王便是我們所說的藩王,受朝廷所封,佔據一方,享有獨立的制度和軍權。很多藩王因勢力逐漸壯大,後期便不受朝廷調遣,更有甚者,犯上作亂,今天要講的八王之亂,便是如此,八王之亂不僅導致晉朝陷入到危難中,也是後來發生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而八王之亂實際上就是晉朝的八個藩王反叛而引起的戰亂,同時也宣告了晉朝的終結。

在中國古代,封藩制度一直持續到清朝,封藩主要針對功勳之臣和皇子,八王便是我們所說的藩王,受朝廷所封,佔據一方,享有獨立的制度和軍權。很多藩王因勢力逐漸壯大,後期便不受朝廷調遣,更有甚者,犯上作亂,今天要講的八王之亂,便是如此,八王之亂不僅導致晉朝陷入到危難中,也是後來發生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而八王之亂實際上就是晉朝的八個藩王反叛而引起的戰亂,同時也宣告了晉朝的終結。

事情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在上位之前其實他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司馬懿經歷了從曹操到曹芳這四個君王的統治時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不斷積累自己的權勢,為他日後登基做足了準備,後來他的權利大到可以和皇帝抗衡,並一舉奪走了帝位,從此開始了司馬家族的統治時期。司馬懿當時選的繼承人是司馬師,實際上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兒子,他有足夠的治理朝政的能力,唯一可惜的是司馬師一生沒有留下子嗣,他離世後接班的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而司馬昭其實一直都有稱帝的心願。

在中國古代,封藩制度一直持續到清朝,封藩主要針對功勳之臣和皇子,八王便是我們所說的藩王,受朝廷所封,佔據一方,享有獨立的制度和軍權。很多藩王因勢力逐漸壯大,後期便不受朝廷調遣,更有甚者,犯上作亂,今天要講的八王之亂,便是如此,八王之亂不僅導致晉朝陷入到危難中,也是後來發生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而八王之亂實際上就是晉朝的八個藩王反叛而引起的戰亂,同時也宣告了晉朝的終結。

事情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在上位之前其實他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司馬懿經歷了從曹操到曹芳這四個君王的統治時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不斷積累自己的權勢,為他日後登基做足了準備,後來他的權利大到可以和皇帝抗衡,並一舉奪走了帝位,從此開始了司馬家族的統治時期。司馬懿當時選的繼承人是司馬師,實際上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兒子,他有足夠的治理朝政的能力,唯一可惜的是司馬師一生沒有留下子嗣,他離世後接班的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而司馬昭其實一直都有稱帝的心願。

在司馬昭離世之後,司馬炎登基,他後來建立了晉朝,司馬炎當時為了讓晉朝的朝政更加穩固,他開始總結之前的經驗,他認識到司馬家族一直都依靠的是士族的力量在支撐,但是這樣下去士族難免會做大,並直接威脅到皇權的統治,所以需要培植其他力量和士族抗衡。為此司馬炎想到要通過宗親來和士族對抗,司馬炎還認為宗親本是同根,可以互相支持,給他們放權並擴大勢力對穩固晉朝的朝政更加有利,就這樣在他的主張下,開始大肆封王,他先後封了二十七個藩王,這些藩王不僅有兵權,還可以隨意任用官員,並制定稅收等政策,這些藩王在得到了好處之後,非但沒有按照司馬炎的預期想法一直支持皇權,反而開始有了異心。

在中國古代,封藩制度一直持續到清朝,封藩主要針對功勳之臣和皇子,八王便是我們所說的藩王,受朝廷所封,佔據一方,享有獨立的制度和軍權。很多藩王因勢力逐漸壯大,後期便不受朝廷調遣,更有甚者,犯上作亂,今天要講的八王之亂,便是如此,八王之亂不僅導致晉朝陷入到危難中,也是後來發生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而八王之亂實際上就是晉朝的八個藩王反叛而引起的戰亂,同時也宣告了晉朝的終結。

事情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在上位之前其實他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司馬懿經歷了從曹操到曹芳這四個君王的統治時期,而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不斷積累自己的權勢,為他日後登基做足了準備,後來他的權利大到可以和皇帝抗衡,並一舉奪走了帝位,從此開始了司馬家族的統治時期。司馬懿當時選的繼承人是司馬師,實際上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兒子,他有足夠的治理朝政的能力,唯一可惜的是司馬師一生沒有留下子嗣,他離世後接班的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昭,而司馬昭其實一直都有稱帝的心願。

在司馬昭離世之後,司馬炎登基,他後來建立了晉朝,司馬炎當時為了讓晉朝的朝政更加穩固,他開始總結之前的經驗,他認識到司馬家族一直都依靠的是士族的力量在支撐,但是這樣下去士族難免會做大,並直接威脅到皇權的統治,所以需要培植其他力量和士族抗衡。為此司馬炎想到要通過宗親來和士族對抗,司馬炎還認為宗親本是同根,可以互相支持,給他們放權並擴大勢力對穩固晉朝的朝政更加有利,就這樣在他的主張下,開始大肆封王,他先後封了二十七個藩王,這些藩王不僅有兵權,還可以隨意任用官員,並制定稅收等政策,這些藩王在得到了好處之後,非但沒有按照司馬炎的預期想法一直支持皇權,反而開始有了異心。

在司馬炎死後,這些藩王的勢力倍增,已經到了成熟時期,他們開始舉兵造反,實際上在八王之亂中,參與作亂的不止八個藩王,但是其中有八個藩王的勢力是比較大的,所以被稱為八王之亂。當國家處於憂患之時,就會給一些人留下鑽空子的機會,這個時候遊牧民族看到中原發生了戰亂,他們就想要趁機來撈取好處,後來發展到在中原開始大肆屠殺百姓,並形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這場動盪險些導致漢人被滅族,後來在隋朝崛起後才終止了這場噩夢。

黑水布衣
2019-07-22

西晉八王之亂,不僅使短暫統一的中國重新陷入混亂,而且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使整個中國,尤其是北中國,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腥風血雨。

西晉八王之亂,不僅使短暫統一的中國重新陷入混亂,而且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使整個中國,尤其是北中國,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腥風血雨。

事情的起因是:晉惠帝司馬衷長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司馬遹非賈后所生),在廢黜太子的過程中,賈南風耍盡手段,不僅太子被廢,還搭上了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而這時還沒有開始真正的皇族內戰呢。

西晉八王之亂,不僅使短暫統一的中國重新陷入混亂,而且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使整個中國,尤其是北中國,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腥風血雨。

事情的起因是:晉惠帝司馬衷長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司馬遹非賈后所生),在廢黜太子的過程中,賈南風耍盡手段,不僅太子被廢,還搭上了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而這時還沒有開始真正的皇族內戰呢。

東宮的一些舊屬就想推翻賈后,恢復太子的地位。這些人看上了趙王司馬倫,司馬倫是司馬懿最小的兒子,當時應有六七十歲了,但此人愚魯無知。東宮舊屬便去遊說司馬倫心腹孫秀。孫秀何等狡詐,他知趙王倫一向依附賈后,心想如能事成,儘管是為太子立了大功,但將來如何,畢竟還難預料,不如先讓賈后把太子害了,然後推翻賈后,那麼天下便是趙王的了。他把這番意思去打動趙王,趙王非常高興,立刻表示同意。

趙王倫和孫秀先是勸賈后殺死太子,而後又派兵殺入皇宮,廢黜賈南風(不久後被毒死)。趙王倫自稱“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一依宣、文輔魏故事”。這一自稱的官銜有兩點顯示了非常的野心。一是相國這官名,這是晉廷未曾設置過的,而魏末司馬昭做的正是這個官;二是依宣(宣帝司馬懿)、文(文帝司馬昭)輔魏故事,司馬懿父子輔魏是為代魏作準備。趙王倫事實上已經把取代惠帝的存心昭告於天下了。

可是政局並不穩定。事變之前,朝中曾有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司馬允為皇太弟的說法。開始針對司馬允,並引發了皇族小內鬥,司馬允被殺,不過,淮南王允並沒有算在“八王”之內。

西晉八王之亂,不僅使短暫統一的中國重新陷入混亂,而且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使整個中國,尤其是北中國,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腥風血雨。

事情的起因是:晉惠帝司馬衷長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司馬遹非賈后所生),在廢黜太子的過程中,賈南風耍盡手段,不僅太子被廢,還搭上了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而這時還沒有開始真正的皇族內戰呢。

東宮的一些舊屬就想推翻賈后,恢復太子的地位。這些人看上了趙王司馬倫,司馬倫是司馬懿最小的兒子,當時應有六七十歲了,但此人愚魯無知。東宮舊屬便去遊說司馬倫心腹孫秀。孫秀何等狡詐,他知趙王倫一向依附賈后,心想如能事成,儘管是為太子立了大功,但將來如何,畢竟還難預料,不如先讓賈后把太子害了,然後推翻賈后,那麼天下便是趙王的了。他把這番意思去打動趙王,趙王非常高興,立刻表示同意。

趙王倫和孫秀先是勸賈后殺死太子,而後又派兵殺入皇宮,廢黜賈南風(不久後被毒死)。趙王倫自稱“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一依宣、文輔魏故事”。這一自稱的官銜有兩點顯示了非常的野心。一是相國這官名,這是晉廷未曾設置過的,而魏末司馬昭做的正是這個官;二是依宣(宣帝司馬懿)、文(文帝司馬昭)輔魏故事,司馬懿父子輔魏是為代魏作準備。趙王倫事實上已經把取代惠帝的存心昭告於天下了。

可是政局並不穩定。事變之前,朝中曾有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司馬允為皇太弟的說法。開始針對司馬允,並引發了皇族小內鬥,司馬允被殺,不過,淮南王允並沒有算在“八王”之內。

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趙王倫即位稱帝,改元建始,把惠帝遷往金墉城居住。形勢決定他這個皇帝是做不長的。不久,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常山王司馬乂、河間王顒先後起兵,一路勢如破竹。這就是皇族混戰的第一階段。

同年四月,皇宮宿衛軍左衛將軍王輿等率部七百多人進宮,得到宮內將士響應,殺孫秀等,逼趙王倫寫詔,恭迎惠帝復位。次日,惠帝回宮,改元永寧元年,接著,派使者慰勞三王,責令趙王倫自殺。可是晉室仍不得安寧,而且越來越混亂。論功行賞時,以齊王冏為大司馬,加九錫;成都王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也加九錫;河間王顒為侍中、太尉,加三錫;常山王乂為撫軍大將軍,領左軍,不久又改封為長沙王。他們都立了大功,對權力地位的慾望也都隨之膨脹起來,很難再和平共處了。如齊王和成都王都加了“九錫”,這種安排,休說那個白痴皇帝難以安於其位,就是他們兩個,為了誰能再高升一步,也非爭到兵戎相見不可。因此,不久就開始了皇族混戰的第二階段。

惠帝永寧二年(302年),河間王顒首先發難,他上表聲稱要和成都王等共會洛陽,請在洛陽的長沙王剝奪齊王的權力,由成都王代齊王輔政。同時,派張方領兵開往洛陽。而此時洛陽城裡爆發了一場混戰。長沙王乂帶一百多人進宮,殺死齊王冏。

長沙王乂在洛陽掌權後,起初他還常派人到鄴,徵求成都王的意見,可日子久了,弟兄間的關係逐漸變壞起來,於是出現了成都、河間二王聯合反長沙王乂的戰爭。這是皇族混戰的第三個段落。

西晉八王之亂,不僅使短暫統一的中國重新陷入混亂,而且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使整個中國,尤其是北中國,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腥風血雨。

事情的起因是:晉惠帝司馬衷長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司馬遹非賈后所生),在廢黜太子的過程中,賈南風耍盡手段,不僅太子被廢,還搭上了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而這時還沒有開始真正的皇族內戰呢。

東宮的一些舊屬就想推翻賈后,恢復太子的地位。這些人看上了趙王司馬倫,司馬倫是司馬懿最小的兒子,當時應有六七十歲了,但此人愚魯無知。東宮舊屬便去遊說司馬倫心腹孫秀。孫秀何等狡詐,他知趙王倫一向依附賈后,心想如能事成,儘管是為太子立了大功,但將來如何,畢竟還難預料,不如先讓賈后把太子害了,然後推翻賈后,那麼天下便是趙王的了。他把這番意思去打動趙王,趙王非常高興,立刻表示同意。

趙王倫和孫秀先是勸賈后殺死太子,而後又派兵殺入皇宮,廢黜賈南風(不久後被毒死)。趙王倫自稱“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一依宣、文輔魏故事”。這一自稱的官銜有兩點顯示了非常的野心。一是相國這官名,這是晉廷未曾設置過的,而魏末司馬昭做的正是這個官;二是依宣(宣帝司馬懿)、文(文帝司馬昭)輔魏故事,司馬懿父子輔魏是為代魏作準備。趙王倫事實上已經把取代惠帝的存心昭告於天下了。

可是政局並不穩定。事變之前,朝中曾有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司馬允為皇太弟的說法。開始針對司馬允,並引發了皇族小內鬥,司馬允被殺,不過,淮南王允並沒有算在“八王”之內。

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趙王倫即位稱帝,改元建始,把惠帝遷往金墉城居住。形勢決定他這個皇帝是做不長的。不久,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常山王司馬乂、河間王顒先後起兵,一路勢如破竹。這就是皇族混戰的第一階段。

同年四月,皇宮宿衛軍左衛將軍王輿等率部七百多人進宮,得到宮內將士響應,殺孫秀等,逼趙王倫寫詔,恭迎惠帝復位。次日,惠帝回宮,改元永寧元年,接著,派使者慰勞三王,責令趙王倫自殺。可是晉室仍不得安寧,而且越來越混亂。論功行賞時,以齊王冏為大司馬,加九錫;成都王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也加九錫;河間王顒為侍中、太尉,加三錫;常山王乂為撫軍大將軍,領左軍,不久又改封為長沙王。他們都立了大功,對權力地位的慾望也都隨之膨脹起來,很難再和平共處了。如齊王和成都王都加了“九錫”,這種安排,休說那個白痴皇帝難以安於其位,就是他們兩個,為了誰能再高升一步,也非爭到兵戎相見不可。因此,不久就開始了皇族混戰的第二階段。

惠帝永寧二年(302年),河間王顒首先發難,他上表聲稱要和成都王等共會洛陽,請在洛陽的長沙王剝奪齊王的權力,由成都王代齊王輔政。同時,派張方領兵開往洛陽。而此時洛陽城裡爆發了一場混戰。長沙王乂帶一百多人進宮,殺死齊王冏。

長沙王乂在洛陽掌權後,起初他還常派人到鄴,徵求成都王的意見,可日子久了,弟兄間的關係逐漸變壞起來,於是出現了成都、河間二王聯合反長沙王乂的戰爭。這是皇族混戰的第三個段落。

太安三年(304年),此前一直低調、在朝內做官的東海王司馬越聯絡不願意再戰的宿衛將校,把長沙王乂扣留。次日,東海王越請惠帝下詔,罷免司馬乂的官職,改元為永安元年,開城停戰,司馬乂其後被殺。獲得勝利果實的是成都王穎。同年三月,應河間王顒的要求,惠帝下詔立成都王穎為皇太弟,成都王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了。但局勢又很快發生變化,爆發了以東海王越為主角的皇族大混戰,這是混戰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段落。

西晉八王之亂,不僅使短暫統一的中國重新陷入混亂,而且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使整個中國,尤其是北中國,開始了長達300多年的腥風血雨。

事情的起因是:晉惠帝司馬衷長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陰謀廢黜(司馬遹非賈后所生),在廢黜太子的過程中,賈南風耍盡手段,不僅太子被廢,還搭上了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而這時還沒有開始真正的皇族內戰呢。

東宮的一些舊屬就想推翻賈后,恢復太子的地位。這些人看上了趙王司馬倫,司馬倫是司馬懿最小的兒子,當時應有六七十歲了,但此人愚魯無知。東宮舊屬便去遊說司馬倫心腹孫秀。孫秀何等狡詐,他知趙王倫一向依附賈后,心想如能事成,儘管是為太子立了大功,但將來如何,畢竟還難預料,不如先讓賈后把太子害了,然後推翻賈后,那麼天下便是趙王的了。他把這番意思去打動趙王,趙王非常高興,立刻表示同意。

趙王倫和孫秀先是勸賈后殺死太子,而後又派兵殺入皇宮,廢黜賈南風(不久後被毒死)。趙王倫自稱“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一依宣、文輔魏故事”。這一自稱的官銜有兩點顯示了非常的野心。一是相國這官名,這是晉廷未曾設置過的,而魏末司馬昭做的正是這個官;二是依宣(宣帝司馬懿)、文(文帝司馬昭)輔魏故事,司馬懿父子輔魏是為代魏作準備。趙王倫事實上已經把取代惠帝的存心昭告於天下了。

可是政局並不穩定。事變之前,朝中曾有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司馬允為皇太弟的說法。開始針對司馬允,並引發了皇族小內鬥,司馬允被殺,不過,淮南王允並沒有算在“八王”之內。

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趙王倫即位稱帝,改元建始,把惠帝遷往金墉城居住。形勢決定他這個皇帝是做不長的。不久,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常山王司馬乂、河間王顒先後起兵,一路勢如破竹。這就是皇族混戰的第一階段。

同年四月,皇宮宿衛軍左衛將軍王輿等率部七百多人進宮,得到宮內將士響應,殺孫秀等,逼趙王倫寫詔,恭迎惠帝復位。次日,惠帝回宮,改元永寧元年,接著,派使者慰勞三王,責令趙王倫自殺。可是晉室仍不得安寧,而且越來越混亂。論功行賞時,以齊王冏為大司馬,加九錫;成都王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也加九錫;河間王顒為侍中、太尉,加三錫;常山王乂為撫軍大將軍,領左軍,不久又改封為長沙王。他們都立了大功,對權力地位的慾望也都隨之膨脹起來,很難再和平共處了。如齊王和成都王都加了“九錫”,這種安排,休說那個白痴皇帝難以安於其位,就是他們兩個,為了誰能再高升一步,也非爭到兵戎相見不可。因此,不久就開始了皇族混戰的第二階段。

惠帝永寧二年(302年),河間王顒首先發難,他上表聲稱要和成都王等共會洛陽,請在洛陽的長沙王剝奪齊王的權力,由成都王代齊王輔政。同時,派張方領兵開往洛陽。而此時洛陽城裡爆發了一場混戰。長沙王乂帶一百多人進宮,殺死齊王冏。

長沙王乂在洛陽掌權後,起初他還常派人到鄴,徵求成都王的意見,可日子久了,弟兄間的關係逐漸變壞起來,於是出現了成都、河間二王聯合反長沙王乂的戰爭。這是皇族混戰的第三個段落。

太安三年(304年),此前一直低調、在朝內做官的東海王司馬越聯絡不願意再戰的宿衛將校,把長沙王乂扣留。次日,東海王越請惠帝下詔,罷免司馬乂的官職,改元為永安元年,開城停戰,司馬乂其後被殺。獲得勝利果實的是成都王穎。同年三月,應河間王顒的要求,惠帝下詔立成都王穎為皇太弟,成都王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了。但局勢又很快發生變化,爆發了以東海王越為主角的皇族大混戰,這是混戰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段落。

同年七月,東海王越挾晉惠帝宣佈討伐成都王穎,這次戰爭持續了2年多,永興三年(306年)八月,東海王越任太傅、錄尚書事,掌握了朝政。他是“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但是這勝利不能保持得長久,因為天下己亂,不可能再恢復承平的時勢了。此時的,匈奴和氐人已經躍躍欲試了······

蛇皮大虾
2019-07-22

八王之亂 指的是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到東晉的轉折點,也是漢族黑暗時代的開始,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胡人幾乎血洗了整個北方,中華名族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說到八王之亂,那不得不提一箇中國曆史上一個著名的醜女人—賈南風

可以說,漢人之所以會經歷一兩百年的腥風血雨,被胡人蹂虐都是因為這個醜女人。

司馬炎死後,將位置傳給了司馬衷,那這個司馬衷是何許人呢? 我說他的名字各位可能不知道,說一個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他是誰了。說是民間疾苦,大臣上書皇帝,說民間百姓已經吃不上飯了,皇帝十分納悶,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糜呢?這個白痴皇帝就是司馬衷。

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智障皇帝,因為其智商低下,所以朝政就交給她的皇后賈南風來處理,賈南風此人不但長的醜而且凶狠毒辣,司馬衷有個兒子叫司馬遹,此人非常聰明,頗有他太太爺爺司馬懿的風采,司馬衷愚笨,退位是遲早的事,因為司馬遹不是賈南風的兒子,所以賈南風命人殺了司馬遹,自己垂簾聽政,司馬倫作為司馬衷的叔爺第一個跳出來,帶兵殺進了皇宮,斬殺了賈南風,自己稱了王,其它大小王看了眼紅紛紛造反,於是,八王之亂就開始了,因為漢人之間忙於內亂,北方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中華大地開始了腥風血雨的一百多年。


八王之亂 指的是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到東晉的轉折點,也是漢族黑暗時代的開始,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胡人幾乎血洗了整個北方,中華名族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說到八王之亂,那不得不提一箇中國曆史上一個著名的醜女人—賈南風

可以說,漢人之所以會經歷一兩百年的腥風血雨,被胡人蹂虐都是因為這個醜女人。

司馬炎死後,將位置傳給了司馬衷,那這個司馬衷是何許人呢? 我說他的名字各位可能不知道,說一個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他是誰了。說是民間疾苦,大臣上書皇帝,說民間百姓已經吃不上飯了,皇帝十分納悶,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糜呢?這個白痴皇帝就是司馬衷。

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智障皇帝,因為其智商低下,所以朝政就交給她的皇后賈南風來處理,賈南風此人不但長的醜而且凶狠毒辣,司馬衷有個兒子叫司馬遹,此人非常聰明,頗有他太太爺爺司馬懿的風采,司馬衷愚笨,退位是遲早的事,因為司馬遹不是賈南風的兒子,所以賈南風命人殺了司馬遹,自己垂簾聽政,司馬倫作為司馬衷的叔爺第一個跳出來,帶兵殺進了皇宮,斬殺了賈南風,自己稱了王,其它大小王看了眼紅紛紛造反,於是,八王之亂就開始了,因為漢人之間忙於內亂,北方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中華大地開始了腥風血雨的一百多年。


马澹宁
2019-07-22

你說的是西晉的八王之亂吧。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大江侃历史
2019-07-23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卻種下了禍根。公元290年晉武帝死,晉惠帝無能力治理朝政,引起八王爭權奪利。歷時16年晉朝大權最終落入司馬越手中,“八王之亂”至此結束。這場動亂禍及社會,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