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山西3個農村大哥窯洞裡圍著鐵鍋做美食,冬天豬肉燉白菜離不開它
黃河鄉土
1/11 山西平陸縣聖人澗鎮南村,村溝邊的一處土窯洞裡3個人圍著一口大鐵鍋在做一種傳統美食,每年的這個時節,天氣寒冷,村裡有壯勞力的的人家就會三五結伴聯合起來,家家戶戶出人力物力,聚在一起製作冬天農村冬天必備的食材紅薯粉條,這種自己加工的粉條是農村招待親戚客人的好食材,更是農村冬天熬大燴菜和豬肉白菜是極好的搭配。該地區屬丘陵地貌,其特殊的土質盛產紅薯,當地農民利用紅薯做粉條的歷史有30多年了。
2/11 大盆裡的這六隻手正在做的是攪缸,做粉條的主要原料就是紅薯粉,漏粉條要勾芡、攪缸、捶粉、過缸、盤粉、凍粉、晾晒等好多個環節,三個壯年要圍著缸轉近一個小時才能成功,相當耗費體力。大家一直在用這種傳統的方式來做紅薯粉條,村裡的老人說這樣做一是大家圖個熱鬧,二是自己做的不摻假,吃著也放心。
3/11 面攪到一定時候有經驗的老師傅拿起一團,麵糰只要均勻的形成一條線不斷就可以上瓢樓粉條了。這個環節必須要有相當經驗的老師傅才能掌握。這些農村大哥說,粉條冬天他們家家戶戶都離不了,天冷了在街上割幾斤豬肉,地裡挖顆大白菜抓一把粉條下鍋,豬肉燉菜就成了,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美食,
4/11 漏粉條的時候要兩個人合作,一個人供粉,一個人站在鍋沿手持漏瓢捶打,一個人撈粉,三個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錘粉師傅用的這個漏瓢底部的孔是圓形的,可以漏出最常見的那種圓粉條。
5/11 師傅手裡這個圓孔瓢,是木質的,重量比較輕,這樣便於掌勺師傅省點力氣,要不太重了站上一會就受不了了。村裡老人說這個瓢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村裡老老少少都吃過它漏出來的粉條。
6/11 漏出來的粉條在冒著熱氣的開水鍋裡,有人專門負責“看鍋”,拿長木棍的師傅負責把生熟粉條分離開,並不時清潔掉鍋面上的沫子,拿筷子的師傅負責把熟粉條撈到涼水缸裡進行過缸。
7/11 一位大媽將放在涼水裡過水的粉條撈起來,熱粉條經冷熱相激,不會黏連並且勁道潤滑,從第一個缸裡撈出來,再進入第二個缸裡進行“盤粉”,盤粉的時候師傅們都挽起袖子露出手臂,再冷的天氣也只能如此操作,並且缸裡的水要及時換成冰冷的涼水才行。
8/11 一位大叔將撈出來的粉條盤在木棍上,此時的粉條已經是熟的了,大叔將粉條拿到土窯的後面,找個背風的地方把粉條晾起來,據老人說之所以怕風是因為怕粉條涼的太快,快的話做出來的粉條容易出現幹皮並且並條影響口感。
9/11 趁著換人的檔口,兩位老師傅從漏粉條的柴火爐裡拿出提前放入的紅薯,師傅說幹一早上活吃個烤紅薯解解乏,這種烤紅薯一剝皮滿窯都是紅薯的香味。
10/11 支一回鍋灶不容易,做粉條的人家很多,這個場地離家裡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大家都把粉條先掛在土窯後面的杆子上,等水控的差不多了,再一起收回家等待晚上的冷凍。這種粉條做好後是農村招待親戚客人的好食材,能裝火鍋能做燴菜是過年必備食材。
11/11 一位大爺正在將晾好的紅薯粉條裝車,大媽負責搬運,老人家說自己家做的粉條很耐存放,一般都能放個四五年也不會壞,現在去街上花個十塊錢左右也能買到一斤純紅薯粉條,可以說自己做不省啥錢,他們自己做主要是圖個熱鬧和氣氛。(更多圖片故事點擊關注)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