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6 個回答
历来都会意
2019-06-13

慈禧太后有雄心,有手段,其掌權階段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公元1861,慈禧聯合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了八個顧命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這一格局持續到1884年,此時的慈禧並非獨掌大權,二是與人分享權力。

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從此,慈禧說一不二。

所以慈禧真正徹底掌握大權,是從1884年開始,到1908年結束,一共持續了24年!在這24年之中,慈禧最好的一次稱帝機會就是在“戊戌政變”之後,帝黨勢力被絞殺一空,光緒皇帝被軟禁,那麼,慈禧為何不稱帝做女皇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一、程朱理學的思想阻撓

在中國的古代,社會等級之間的隔絕是非常嚴重的,這種秩序非常嚴格,女性的社會地位在宋代之後又一次的下落,並且理學這一新的思想體系出現,在它之後便形成了一系列嚴格的封建禮教系統。清初統治者入關後,為了緩和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清朝統治者希望藉助漢族傳統學術思想來鞏固統治,康熙帝曾說朱熹的作品是“天地之正氣、宇宙之大道”,康熙在位後期,程朱理學被尊為正統。雍正、乾隆均遵循了康熙的作法。雍正順應三教並流的趨勢,以儒釋道相互補充。乾隆認為,程朱理學可以“化民成俗、修己正人”。統治者扶持的統治思想理學當然不僅僅存活在廟堂之上,更滲透進了人民群眾的日程生活,為諸如烈女傳、節孝坊、忠義故事等等,無一不是理學思想的底層體現。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一種極端錯誤的認識在社會中極為流行。因此,這種輕視女子的社會風氣便成為了慈禧太后登基稱帝的最大輿論和心理障礙。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二、西方列強的阻撓

西方列強的勢力對我國的干擾越來越大,不僅如此,國內各地人民反抗清廷的鬥爭也越來越多。大清朝廷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時代背景之下,掌權的慈禧既要鎮壓頻頻發生的農民起義,又要滿心討好西方列強的狼子野心,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假如慈禧要稱帝,可能維繫清政府最後的一根稻草也要被壓斷。

三,慈禧自身的政治態度

從慈禧整個政治生涯來看,她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一個貪圖安穩舒適的統治者,只要能不大權旁落,自己並不想衝在政治的第一線。回顧一下慈禧在己亥建儲時,妄圖用大阿哥溥俊代替光緒,此舉遭到列強堅決抵制,其面對列強的逼迫,也多以逃跑跟求和為主,她沒有武則天的手腕,也沒有武則天的魄力,如果自己稱帝,阻力也該可想而知,她無法面對士民官紳的壓力,她求得是安穩,是一己私慾的個人利益。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所以,總得來說,慈禧不稱帝是正統理學根深蒂固的文化影響,是四面狼煙,諸強環視的政治環境,更主要的是自己求穩、求和政治手段和軟弱的政治態度。

曹小翔xixi
2019-06-13

慈禧曾經想過廢掉光緒,另立新帝,至於慈禧自己有沒有想過自己稱帝,目前沒有任何史料有關的蛛絲馬跡。

光緒雖然是慈禧的外甥,但畢竟不是親身骨肉,在戊戌政變之後,光緒和慈禧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緩和了,慈禧為了自己的利益,稱光緒不能生育,立了端王載漪子溥儁為大阿哥。這意思其實很明確,就是等時機成熟,廢帝立新。

然而清朝與中國曆代王朝都有所不同,這樣驚天動地的事情,皇室已經無法自己做主了,不過要顧及地方大員的態度,還要顧及各國列強的態度。

慈禧於是讓榮祿去探探各地各國的態度,沒想到各國列強不支持,並且地方封疆大吏也不支持,各國列強回覆道:你們換皇帝是你們的自己的事,我們承不承認那就再說了。李鴻章直言不諱罵道榮祿說大逆不道,禍國殃民,警告榮祿朝廷任意妄為會引起中國內戰。隨後慈禧立的大阿哥溥儁,認為自己板凳坐穩了,得意忘形,目無法紀,讓慈禧非常失望。

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只能作罷,後來慈禧來說也想明白了,換不換光緒,對自己的權力沒有影響,為何非要冒那麼大風險去換了光緒呢?至於她自己為什麼不稱帝,原因也是一樣,清朝根基穩固,改朝換代風險太大,地方不支持,國外不支持,只要他自己手握大權即可,後來有人誤傳各國要支持光緒廢掉慈禧,這才是慈禧的底線,於是這個老太婆做個一件自不量力的事情,向全世界宣戰。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历史小昆虫
2019-06-13

慈禧為什麼不自己稱帝?其實是不敢!

1.中國幾千年傳統和儒家禮教影響,女人稱帝是一種悖逆,天下可以討伐的,武則天最後也是還朝於李唐。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2.晚清王朝已經衰落,如果慈禧稱帝,國家就會動盪,兵戎相見,為了安定更有利於統治,慈禧也不敢稱帝。

3.內憂:滿漢矛盾、農民起義導致清朝統治搖搖欲墜。而在當時,光緒皇帝只不過是個傀儡,對慈禧沒有威脅,實權早已掌握在自己手中,稱帝已經沒有意義了。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4.外患:外國侵略和外國對光緒的同情。國外的力量如英國等對於光緒皇帝是抱有同情態度的,據說慈禧曾向廢掉光緒皇帝,但是由於歐洲各國的反對才作罷,而這也是慈禧擔心的。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小马我识途
2019-06-13

1.清朝祖訓:後宮不得干政,就是慈禧也只是以垂簾聽政的幌子來干政。

2.慈禧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的能力和魄力,也不會有太多官員支持她稱帝。滿清八旗勢力與列強也都不會同意。

3.慈禧本人也只是扶持幼帝想來控制朝局,達到她的佔有慾和權利,並未想相仿武則天。

4.慈禧對光緒也只是軟禁,沒有廢立新君,證明其在朝廷雖掌握大權,但帝位卻不敢隨意動搖。

5.慈禧和光緒雖不和,但慈禧和光緒內外親,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光緒雖無實權,但對唯新派和聯強都是想扶持的對象。是國家的象徵,同時光緒正處於壯年,身體無恙。

6.光緒和慈禧本質是政治分歧,保守與唯新,利益和權利的衝突。

中原六千年
2019-06-13

戊戌年間,光緒皇帝支持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學習西方,實行“新政”,想要掌握真正的國家大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強烈鎮壓和阻撓,戊戌六君子因此斷頭喪命,光緒皇帝被囚禁十年。為什麼慈禧不直接廢掉光緒皇帝之位呢?她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維新變法失敗後不久,皇宮裡流傳著皇上病入膏肓的風言風語。讓人想不通的是,皇帝年紀輕輕怎麼就突然病了?其實是被囚禁在了瀛臺。一直以來對自己言聽計從的傀儡皇帝突然要奪取自己手中的權力,慈禧當然怒火中燒,想要殺掉光緒,重新尋找一枚聽話的棋子。

慈禧對外宣稱,光緒病重,臥床不起。實則將其軟禁,就連光緒身邊的太監,都是太后安排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此時的的光緒皇帝雖然仍享有皇帝之名,卻早已喪失了皇帝的權利和尊嚴。對於有異心的棋子,慈禧太后想扔掉也是意料之中。

散佈皇帝病重消息後,慈禧將三歲的溥儀立為皇儲,名義上是為同治皇帝立嗣。同治是咸豐皇帝和慈禧的兒子,英年早逝。光緒是同治的堂弟,他過繼給咸豐為子後當了皇帝,也就是說為去世的咸豐皇帝立嗣。如今光緒未去世就為同治立嗣,擺明了慈禧對光緒殺心已起。

慈禧太后之所以留著光緒的性命,只是軟禁他,是因為有些人她惹不起。

一方面,慈禧太后只有爭權奪利的野心,卻沒有強軍治國的本領。後宮干政在歷史上一直是大忌,之前光緒乖乖聽話做傀儡之時,自己垂簾聽政已經引起了諸多大臣不滿了。要是直接廢掉光緒皇帝之位,自己直接掌管朝政肯定是行不通。

另一方面,光緒曾在維新期間鼓勵報刊勇敢揭露時弊,當時的局勢報刊大都支持維新派,反對慈禧。罷黜消息一傳出來,一時間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上海電報總辦聯合上海紳商市民,立志進諫組織慈禧廢黜。

列強的反對,是慈禧不敢殺掉光緒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的清政府外強中乾,一切事務都由洋人說了算。罷黜光緒皇帝之位,列強顯然是不同意的。戊戌變法期間,西方各國都支持光緒。他們需要光緒皇帝建立一個更開明的政府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當獲悉光緒“患重病”的消息後,列強一再要求覲見,尤其是英法兩國,試圖摸清皇帝病重的真偽,派西醫進宮為光緒皇帝診病。慈禧太后不得不顧及列強的態度,迫於無奈只好放棄除掉光緒的心思。

列強表示,中國皇帝只認光緒,憤怒的慈禧老太太只好指望義和團來對抗洋人,於是有了名義上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無奈義和團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充分的準備,這場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八國聯軍入侵紫禁城,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也由此簽訂。慈禧太后倉皇而逃。

後人提及慈禧太后,總是貶多於褒,這也無可厚非。她,視權如命,發動政變,玩弄皇帝於股掌之中,在國家與個人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個人利益!一個不知道勵精圖治,只知道爭權奪利的婦人領導的政府不滅亡才奇怪吧?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历史这玩意儿
2019-06-13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下皇長子載淳,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即未正三刻,慈禧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算起來,慈禧太后活了73歲,其中,掌握政治權力中心的時間就長達47年。在這47年裡,清代朝廷雖然先後有同治、光緒兩代皇帝在位,但實際上的統治者是那個坐在養心殿掛起簾子背後的女人:慈禧太后。那麼,慈禧為何不乾脆廢掉同治或者光緒,自己登基做皇帝呢?

縱觀數千年的帝王史,中國只有武則天一人登基做了女皇帝。為什麼在唐朝人們能夠接受一位女性皇帝呢?這大概與當時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有關。眾所周知,歷朝歷代封建專制王朝裡,女子的家庭社會地位普遍都比較低,唐朝女子卻獨領風騷,成為十分特別的人群。在有唐一朝,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明清不可同日而語。

在唐朝,女人可以像男人一樣遊樂、讀書、做官。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下,唐朝出了不少女性歷史文化名人。如女官上官婉兒,女詩人薛濤,女歌手張紅紅、劉採春,女舞蹈家公孫大娘,女書法家吳綵鸞、詹鸞等。不僅如此,唐代女性還積極投身於政治活動,社會對此行為也是相當寬容的。尤其是初唐時期,唐朝皇家的公主以及她們的駙馬就是政壇中一股十分活躍的力量。

唐朝女子離婚或者死了男人還可以改嫁,並沒有誰來說三道四。《北夢瑣言》講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唐末戰亂頻繁,一位李姓將軍的女兒,在戰亂中嫁給一名姓董的小官吏。後來她顛沛流離找到了親屬,便對丈夫說:“喪亂之中,女弱不能自濟,幸蒙提挈,以至於此。失身之事,非不幸也。人各有偶,難為偕老,請自此辭。”完全沒有“貞潔”“失身”這些概念。小董驚愕之外,居然也大大方方地讓她離去了。

俗語云,“女為悅己者容”,唐朝女子梳妝打扮卻多是率性而為,不仰男人鼻息度日。事實上,唐朝女子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上,都有較高的人身自由。據《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古代女子列入“閨節”、“閨烈”的烈女節婦,唐朝最少,僅51人。在宋朝為267人,明朝為36000人。就這一點而言,至少在唐朝,女子還沒有大規模地淪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武則天能夠以中國唯一女皇帝的姿態出現在唐朝,至少在道德文化觀念上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然而,到了清朝就不行了。自兩宋以後,女子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就每況愈下。特別是到了清朝,女子幾成男子附庸,毫無人身自由。在婚姻方面,女子完全失去了自主權。不能自由戀愛,沒有結婚和離婚的自由。甚至丈夫死了,或者被丈夫拋棄之後,她也要遵守“從一而終”的倫理道德,哪怕餓死也不能改嫁。

為了標榜“三從四德”的倫理,從順治初年開始,清朝政府就大規模旌表“節婦”、“烈婦”了。到公元1749年的康熙年間,清朝旌表的“節婦”總數就達32521人,年平均2323人。一些婦女在丈夫死後或者自願、或者被迫自殺相隨,“不幸夫亡,動以身殉,經者、刃者、鴆者、絕粒者數數見焉。……處子或未嫁而自殺,或不嫁而終身”。

在有清一朝,在男權專制下的女子基本上沒有活動的空間。她們別說遊樂、做官,連讀書求學都是被禁止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在有清一朝275年的統治期間,偌大的中國竟然沒有出現一位女性官員,更別說女性皇帝了。

應該說,慈禧的聰明才幹不在武則天之下。憑著過人的心計和手腕,慈禧太后或許能夠隻手遮天,玩弄兩代皇帝於股掌之間。但她權力再大,也不能徹底廢掉同治、光緒二帝,取而代之。其中一個原因是滿清祖先老早就立下祖訓:後宮不得干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開放程度遠遠不能與唐朝時候相比。武則天要當皇帝,會耍點手段即可;慈禧要當女皇帝,非改變整個社會“男尊女卑”的格局不可。這種格局一日不改變,她的女皇帝夢就永遠只能是夢想。

可以想象,假如慈禧一意孤行地要登基做皇帝,那麼,她不但要面臨社會上保皇勢力的強烈指責,更要面臨整個皇族的強大壓力還有西方列強的反對!搞不好雞飛蛋打一場空,連已經擁有的東西也丟了。話說回來,既然擁有的實權已經超過了皇帝,何必還要冒那麼大的風險真要坐那個位置呢?也許正因此,“辛酉政變”之後,慈禧才會把當皇帝的願望款款地放在了心底,聰明而低調地坐在那掛簾子背後,長達47年之久!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光緒被慈禧軟禁後,慈禧為什麼不廢掉光緒自己稱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