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源自中國,卻成了日本的傳統。
10 個回答
快乐书法营
2019-05-02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審美觀念,隨著字體形態和書寫風格不斷創新、不斷髮展,同時,它的名稱也隨著實際內容的變化而不斷更改。

漢以前,書法就叫做“書”,它的意義既表示書寫動作,又表示所書的作品。東漢蔡邕的《筆論》說:“書者,散也。”《九勢》說:“夫書肇乎自然。”都將書法稱為“書”

東漢後期,書法被士人認為是一種高深的才能和道藝,。《全後漢文》卷二十五載班固《與弟超書》曰:“得伯章書,稿勢殊工,知識讀之, 莫不嘆息。實亦藝由人立,名自人成。”因此,“書”的後面綴以“藝”字,稱為“書藝”。

東漢以前,書法的稱謂是“書”和“書藝”。

魏晉南北朝,學術氣氛空前濃厚,有關書法理論專著紛紛出世。當時由於學術界盛行老莊學說,士大夫張口閉口談玄論道,風氣所致,書學研究也蒙上了一層道學氣氛。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王僧虔《筆意贊》 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他們都認為書法藝木的終極目標是求“道”。因此就把傳統的“書”和“書藝”改稱為“書道”,衛鑠的《筆陣圖》就有“書道畢矣”之說。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王羲之《小園帖》局部

書法被稱為“書道”,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初唐,楷書與今草發展成熟,點畫形式日益豐富,結體方法日益複雜。唐代很極其重視書法教學,唐以前從宏觀上及精神上把握和體味的“道”,太過模糊,難以言傳,不適應講授要求。於是,書法研究慢慢開始偏重於技法探討,於是,歐陽詢的《八訣》 《三十六法》,《傳授訣》、《用筆論》,虞世南的《筆髓論》等專講技法的著作,都是以“法”為名而撰寫

中唐以後,有關執筆,用筆,點畫,結體等各種書法技巧的理論均已建立。這種重“法”的研究狀況使書寫藝術開始從“書道”逐漸轉變為“書法”。初唐虞世南的《筆髓論·契妙》說:“故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書旨述》說:“書法玄微,其難品繪。”前面稱“書道”,後面稱“書法”,反映了新舊觀念正處於交替過渡的時期。中唐以後,儘管還有人沿襲舊說,稱為“書 道”,但稱“書法”的現象越來越多了。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說:“書法當自悟耳。”蔡希綜《法書論》也說:“餘家歷世皆傳儒素,尤尚書法。”

中唐以前,是“書法”和“書道”的稱謂交替期。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王羲之《大報妹至帖》

宋代帖學大行其道。《淳化閣帖》又叫法帖,以昭示楷模,效法之義。當時道學盛行,一般人格外看重這 個“道”字,不敢隨便亂用,認為天下之理只有宋儒講的一套才是大道,書法屬於雕蟲小技,不能忝列“大道”,於是“書道”之名遂被廢棄,在宋代的書學著作中一般都稱為“書法”

自宋初以來,“書道”徹底被稱作“書法”,一直延續到至今。

綜上所述,漢字書寫藝術的名稱最初叫做“書”,以後經歷了“書藝”、“書道”和“書 法”的演變。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日本人把“書法”稱為“書道”,是仍然沿用中唐以前的稱謂。


“快樂書法營”專注於書法結構與造型的研究和探索。獨持己見,不隨俗說,不迷信權威,刨根問底,直指要害,以事實為依據,以自己的獨立判斷解析書法方面的各種課題。杜絕講故事,杜絕弄玄虛,杜絕口水文,持續為喜歡書法的朋友們奉獻絕招乾貨。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千千千里马
2019-01-13

謝謝你的邀請,也謝謝你的提問。書道和書法基本沒有什麼區別。這兩個詞都是中國發明的。

不同的是,中國最早唐代就有書道,但是,因為注重漢字的規範普及,所以書法這個詞就更常見,書道這個詞反而有些冷僻了。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其實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提出書道這個詞以後,基本沒有廣泛傳播。加之書道被日本人採用以後,我們就不再使用書道來代表書法了。

儘管也有一些理論家,例如郭紹虞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倡過“書道”一詞,認為中國書法,應該叫書道,但是,還是沒有改變“書法這個”詞的社會認知度。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楊守敬的對聯書法作品。

目前,中國的書法雜誌,就是《書法》,還有報紙,也是叫《書法報》,這說明,我們今天不使用“書道”一詞,實際上應該與日本使用書道是有很大關係的。

日本國很早就與中國文化互通,至少秦漢時代就有關係。但是,日本與中國真正有深層次交流,是從隋唐時代開始的。

日本引進中國漢字以後,上層人物他首先效仿學習。例如,聖德太子(公元574—622)親自抄寫的《法華義疏》墨跡,就是日本最早的漢字墨跡。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嵯峨天皇的書法。

特別是唐代元和時代,達到高潮。日本留學生空海和橘逸勢公元804年來的唐朝學習,回國後成為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漢字的書法大師,與橘逸勢和嵯峨天皇(809—823在位)的書法,被日本稱為“三筆”。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嵯峨天皇的書法

這一時期,是日本學習唐朝的盛世,書法,也是非常漢化的書法。

日本對書法叫“入木道”或者“筆道”。平安時代(794—1185)中期(相當於中國五代宋初),漢字開始在日本“和化”,出現了以漢字草書的形式結構寫日本字母的“假名”文字。

這一時期小野道風、藤原佐理、藤原行成,被認為是日本書法的大師,他們的書法作品非常珍貴,被稱為“三跡”。日本的書法和文字,這一時期基本形成。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藤原行成臨摹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江戶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明代。日本書法再度盛行中國唐代書法,出現了一些職業教授書法的專家,例如市河未庵就是職業書法教授。“書道”一詞,就產生在這一時期。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日本現代書道作品。

明治初,中國學者楊守敬到了日本,與日本書法家交流了六朝書法,給日本一個新的書法視野。從此,日本書道開始注重用書法表達自由的想象。

日本現在有3000多萬書法愛好者。每年1月2日是“開筆試毫”活動日,喜歡書法的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用毛筆書寫新年賀詞的詩歌文學作品。此外,日本還喜歡舉辦各種書法觀摩比賽,促進書法普及。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明代書法家楊守敬的書法作品。

書法和書道對中國來說都是一回事。從書道詮釋書法,就更加有藝術理念了。事實上,書法不但是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修身、養性、悟道。就這個層面來說,對中日兩國書法家也是共同的。

不同的是,書道多了一層日本民族文字書法的含義。

以上千裡馬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陋石书艺
2019-01-17

何為書法,法是人為因素,是人書寫文字的法則,是小技。漢末、魏晉,尤其唐以後,皇族士大夫弘先王之道,傳聖人之言,以求取功名為正道,視書法為小技,被輕視,故只能稱其為“書法”,而不能與孔子的“道”相提並論,也不能與老子的“道”相稱。孔子講的“道”是王道,是儒家思想之道;而 老子的“道”是天道和人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道法自然”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可見,書道的內涵遠大於書法的概念。其實日本稱為“書道”,現在看來不太合適,日本書法水平在倒退,書法大家沒有,書法人才,書法隊伍都不如日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水平。倒反而我們的書法空前繁榮,熱潮高漲,風格面貌千姿百態,尤其是專業書法家到處都是,似乎我們稱為“書道”更為合適。

但是,書道以自然規律為最高法度,既包涵書寫法則,也包括修行、修心、養氣和悟道。如今,書法的實用性逐漸剝離,書法的主要目的是表現藝術性,所以時代要求我們更重於修道,而不是更重於技法,書法的稱謂明顯已不合時宜,有些狹隘了。所以,書道成為中國當代書家對書法更貼切的稱謂,該水到渠成了,應恢復書道的稱謂。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tigerinncai
2019-05-02

問了小學的語文老師,又問了中學的語文老師,他們的說法基本一致。

書道和茶道中的道,應該解釋體系和方法,辦法,技術……。比如:門道,醫道。道還有規律和法則的意思。這樣的話,書道的意思就比較寬泛比較豐富,且書道二字連起來說應該也比較早,唐就有了哦。

書法的法字,應該著重於方法。法還有規則和效仿標準的意思。好像有幾部關於“書法”的書,說的也是是寫字的方法,但始終沒有把書與法連起來說。書法連起來說,老師說應該距現在不太遠(這個說法要再問問專家們怎麼說,😅😅😳😳😆😆)。另外法還有法律法規的意思,比較嚴肅,感覺不可逾越。就楷書就有顏柳趙歐……,哪家是法?

聽了老師的解釋,我也比較認同“書道”而不是“書法”。書法的說法比書道狹隘單薄多了……。

涂非山人
2019-01-11

首先更正題主一下,“書道”不屬於日本發明的,在中國唐代以前,以文字撰寫的所有筆書文字都是以書道的形式傳承的!

日本現在叫書道其實是對中國古文化的一種繼承。

那麼中國人自己就不繼承自己的文化嗎?

不是的,在中國傳的比日本更規範,更徹底,中國的科舉制度就是儒家的代言人,而繼承人又必須是以文字體現的方式錄取,在明清時期,即使你才華出眾,滿腹經綸,如果文字寫不好,那麼什麼也不是!這就是後來人稱之為“臺閣體”“館閣體”的書寫形式!日本的書道維護者幾千年下來,“書道”聲絡繹不絕,可是據我所知,沒有一人能寫出“臺閣體”“館閣體”的端莊,雍容!可見日本的“書道”是立足於口號上的!

而且你也知道,我國現在特別是自媒體的發展,讓千年萬萬的網友們都知道,文房四寶一樣不少的傳下來了,毛筆、黑墨、端硯、皮宣、臘宣統統都傳下來了,那你會問我為什麼中國沒有“書道”了呢?

這個問題我先不回答,因為接下來我先告訴你我們中國古代的書道形成取決於哪些條件!

書道,顧名思義,書寫之道,中國古文化對天道的追捧、敬畏成就了一批以道為尊的文化體系,比如家道中落的家道;韓喻在《師說》裡有句“授道解惑”,這裡有個師道;在人有人道,在父有父道,在臣有臣道,在君有君道;言而總之,言而總之古代對所有體系都有約定俗成的具體的一套規矩和法度!出了這個法度,我們就成了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萬物”了。書道的具體形式是什麼呢?可以參考古代象形文字,篆書,隸書等等。

在中國古代書寫是為書道!那麼書道是什麼時候離開我們的呢?或者是我們什麼時候把“書道”束之高閣的呢?

這得從中國魏晉時代說起,大家對象形文字都有更深入的精減,就像我國對繁體字的精減,希望能給讀書人“減負”。

這一初衷提出,在古代文學界掀起了空前的熱情高漲。我們書聖王羲之的母親就生在那個時代,所以中國才流傳了“衛夫人”的書傳佳話,經過她的努力,少年王羲之耳薰目染,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書聖”的稱號。注意,這個“天下第一行書”並不是晉代開始評的,而是由唐朝太宗李世民品評的,唐朝人開始對書道“專一、古樸、厚重、窠臼”的書道作風開始深思,在重新得到王羲之“蘭亭序”後認為書寫也可以達到如此之美的境界。全國仿效之!

書道從此被人們自發的放下,開始追捧我們如今認為美的書法作品!

那麼書法又有什麼特點呢?在這裡我給大家詳細的解答下

1、書法的特點是對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上下功夫,在一幅合格的書法作品裡,我們一定體會得到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謹守傳統老師傳承下來的“執筆掌中虛、運筆中鋒立、點到意筆隨、結構遙呼應、字體相就避。”

五指執筆;才能達到中鋒運筆,使字跡端正,沉穩。現在江湖體為什麼寫的不端正,不沉穩,都是在紙上飄,軟,站不住?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深諳書法老師傳承口訣,寫出一股子俗氣的江湖體!

點到意筆隨;這個辯論在三國時文學家蔡邕提出過一個證論,具體是討論寫字是先走筆還是先行意,後來長篇論證得出意先筆後,才能控制好筆的書寫。所以,書法創作的條件就是先在腦子裡打好稿子,再複製出來才能達到品隨意高的境界。

結構遙相呼應;這對於一箇中規中矩的書法家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筆法搭配、字跡穿插、留白呼應、筆勢避讓等都存在一幅書法創作的高標準,影響它是否具有傳市價值,這裡說的價值不是我們通稱的變現能力,而是法度的傳承或突破比如書聖王羲之第一行書“蘭亭序”中無數個之字,我們卻看不到有相同的兩個之字,既傳承了之字筆法,又突破了書道對“一”不斷複製之字的窠臼;又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帖》一反唐朝的茂密、娟秀以情緒發洩方式留下了外筆內用的寬博、平正、奇險的創作藝術。“強弩欲張、鐵柱將立,昂然有不可侵犯之色”米芾如是品評。

2、書法還有一個特別性,必須是以漢字為載體才能作為創作的先決條件,中國字的特殊性結構才能打開以文房四寶為主的濃墨淡筆來渲染的藝術形象,上下左右中的共同和諧才能造就屬於東方獨一無二的美。或者我想問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見過不是漢字的上乘書法作品嗎?

3、在唐代後,書法被譽為是中國人類文學界歷史上的無言的詩、無行的舞蹈、無圖的畫、無聲的音樂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真要問書道和書法的區別,我只能勉強說;書道高於書法,就像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能說萬物是道,卻不能說道就是萬物一樣!書法得益於天賦個性的發展!天賦個性強的傳承多一點,天賦個性弱的,也只能寫寫醜書了!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狂喜淡墨a
2019-01-11

書法與書道之區別是什麼?

書道,書法術語,第一種意思:

將自己之思想情趣融於書法藝術中去,將其理解為陶冶性情,提高素質,探索真諦,以及抒發情感,薈萃風情,展現事理,表現個人追求的一種手段,稱之為“書道”。

這是對書法藝術的一種高度認識和理解,道,一般指規律,事理,亦指人生的準則,目標或典範。書道包涵了人們對藝術最高標準的要求。

書道一詞,是初始見於衛鑠《筆陣圖》,雲:“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歷代書家多有論述,唐代虞世南《筆髓論》雲:“故知書道玄妙,必資神遇,不可以為求也,”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雲:“總之慾造極處,使精神不可廢沒,所謂神品,以吾神能著故也,何獨書道,凡事皆爾”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故知書道,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

包世臣《藝舟雙楫》雲:“書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質,”

第二種意思:

指作書法,與《書法》同,

鄭杓《衍極·造書篇》,雲:“顏魯公下問於長史,曰,妙在執筆,又曰,如錐畫沙,如印印泥,書道盡矣。”此“道”乃法,書道即書法。

由此,何謂日本書道泊來者,謬論也。而今多少人,不知為不知,知之為知之,乃研精虛學是也,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日本)借引中華之《書道》。據記載於唐代遣唐使而藉此,而造日文。

至於書法是以毛筆為主要工具的漢字書寫方法,以書道精神,表達思想情趣藝術表現形式。

不才,望大家闢正!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花花庄园
2019-01-11

關於這個問題,作為穿越到現代的古人,我最有資格回答。😄😄

唐代以前,人們把書法的書寫技巧及書法周邊功能:修身養性、養生、悟道參禪,耍帥泡妞,統稱為書道。至唐代,因為唐人尚法,書法的法度被格外重視、凸顯,於是書道更名為書法。

書道,是一種行為方式,精神境界,逼格有點高,一般吃瓜群眾,像我,一聽就嚇住了;書法,含義更具體,就是單純的書寫技法,一門技術,和戲曲、舞蹈一樣,雖有門檻,卻不嚇人。

唐代之後,書法一詞在我朝沿用至今,基本摒棄了它的前任“書道”,我們現在說起毛筆書寫、鋼筆書寫,張口就是書法,基本上聽不到誰說書道。當然,保不齊有些大師裝逼的時候會這麼說,反正我是基本沒聽到過。不過,書道雖然在我朝棄用了,但並沒有涼涼,自書法傳入倭國之後,倭國人一直把書法稱之為書道。倭人喜歡把各技能體系稱之為道,這道那道,武士道、一本道……再湊個書道,也在情理之中。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書道”和“書法”有何區別?
李行子
2019-03-10

書道和書法,兩個名詞,含概了中國的幾千年的書法史,書法源於書道,而又服務於書道。書道的起初,以書寫事物的形態為載體,而後在書寫形態為基礎上,發展到以書寫形意為載體的韻的書寫體,再後發展到以法為載體的書法體,至今仍以書法的法為載體書寫中國漢字。把書道和書法說成一回事,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嚴謹的說,站在書法的普遍性和書法特殊性以及書法的個性和書法的共性上講:書道是指書法的普遍性和個性,即書韻,書法是指書法的特殊性和共性,即書法的法,書法的規律。就當今書法的現狀來言,誰知道書法的法是什麼?書法所遵循的規律是什麼?有人說書法的法是“提、按、頓、挫"等一大堆詞語吧,仔細的分析研究後,你會下一個結論,都不是。書法的大道至簡,就有其道理之說。

艺术流
2019-01-11

看了前面幾個的回答感覺太搞笑了,我們可以不知道,但是不能亂說話。尤其是在自己不懂的專業知識上,不要胡說亂說,信口開河。首先書法的載體是漢字,這是最重要的,日本的叫書道,韓國的叫書藝,而且這兩個都不是漢字,或者夾雜著漢字,用他們本名族的文字用毛筆在宣紙或者其他材料上的書寫。其次,漢字的產生和發展也就是書法的起源和演變,日本的書道就是學習中國的,日本的文字也是學習中國的,然後經過加工和改造才成為他們的文字。所以不管是書道還是書藝都是在學習我們的書法文化,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

前沿记者
2019-01-11

書法的意義很寬泛,它的含義包括1一種藝術門類。2一件書法作品。3書寫的規則法度。

書道這個詞是舶來品。大家都知道早在唐代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就開始了。書法這門藝術傳播到日本以後,無疑與日本本土的文化產生交融演變,成為一種修行方式。表現在引入段位制等,使書法作品的質量成為一種可以進行硬性的可衡量的標準化藝術。這種量化標準雖然不失偏頗,但是無疑的是使得傳統的書法教育方式從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狀態無形中降低了門檻,使得書法這種看似莫測高深的技藝成為人民大眾都可以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文化現象。不失為一種值得借鑑的方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