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

西北大捷後,年羹堯回北京述職,雍正帝請年羹堯吃飯給年羹堯送行,雍正帝提出是否減免軍費開支,減輕朝廷負擔,年羹堯一件也沒有答應,年羹堯為什麼竟敢如此作為?《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
10 個回答
青灯问史
2019-07-28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自朱明王朝朱元璋廢掉胡惟庸之後,帝國王朝的宰相從此在歷史上消失,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千四百餘年之後,相權退出歷史舞臺,皇權扶搖直上,成為帝國王朝政治上皇權獨大的局面。到了雍正王朝,為了西北的軍事,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還設置了軍機處,將帝國王朝的皇權獨大推上了頂峰。

年羹堯應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當大將軍,能當一等公,卻當不了宰相,更當不了王爺。這其實在年羹堯高調回京的時候,雍正就在言語之間深刻的提醒了年羹堯。

雍正是這樣的說的:按理說,封你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歷來異性封王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啊,你只好委屈一下。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自朱明王朝朱元璋廢掉胡惟庸之後,帝國王朝的宰相從此在歷史上消失,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千四百餘年之後,相權退出歷史舞臺,皇權扶搖直上,成為帝國王朝政治上皇權獨大的局面。到了雍正王朝,為了西北的軍事,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還設置了軍機處,將帝國王朝的皇權獨大推上了頂峰。

年羹堯應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當大將軍,能當一等公,卻當不了宰相,更當不了王爺。這其實在年羹堯高調回京的時候,雍正就在言語之間深刻的提醒了年羹堯。

雍正是這樣的說的:按理說,封你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歷來異性封王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啊,你只好委屈一下。

飛揚跋扈的年羹堯才稍稍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氣。年羹堯以為自己真是雍正的“恩人”,實在可笑之極。鄔思道辭行十三爺的時候早就說過: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

以上所述,是年羹堯走向毀滅的根源所在,當年羹堯所持有的權力侵蝕皇權的時候,這種矛盾便會走向白熱化。

年羹堯作威作福的表現,干預人事的強勢,“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的狂傲,無一不讓雍正皇帝感受到壓力和皇權的被威脅。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自朱明王朝朱元璋廢掉胡惟庸之後,帝國王朝的宰相從此在歷史上消失,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千四百餘年之後,相權退出歷史舞臺,皇權扶搖直上,成為帝國王朝政治上皇權獨大的局面。到了雍正王朝,為了西北的軍事,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還設置了軍機處,將帝國王朝的皇權獨大推上了頂峰。

年羹堯應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當大將軍,能當一等公,卻當不了宰相,更當不了王爺。這其實在年羹堯高調回京的時候,雍正就在言語之間深刻的提醒了年羹堯。

雍正是這樣的說的:按理說,封你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歷來異性封王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啊,你只好委屈一下。

飛揚跋扈的年羹堯才稍稍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氣。年羹堯以為自己真是雍正的“恩人”,實在可笑之極。鄔思道辭行十三爺的時候早就說過: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

以上所述,是年羹堯走向毀滅的根源所在,當年羹堯所持有的權力侵蝕皇權的時候,這種矛盾便會走向白熱化。

年羹堯作威作福的表現,干預人事的強勢,“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的狂傲,無一不讓雍正皇帝感受到壓力和皇權的被威脅。

君臣之間的矛盾只等點燃一根導火線。

西北的戰事雖然暫時停止了,但是幾十萬大軍還在,後勤保障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庫已經見底了,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裁撤,要支撐起西北的大部隊捉襟見肘。現實問題已經擺在桌上,而談判的雙方居然就是君臣之間的討價還價。

就這樣,雍正拋出了一根導火線,年羹堯則親自點燃了導火線。

雍正一席青菜豆腐招待年羹堯,無疑是與年羹堯的鋪張浪費形成對比,雍正拋出根本問題:國庫空虛。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自朱明王朝朱元璋廢掉胡惟庸之後,帝國王朝的宰相從此在歷史上消失,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千四百餘年之後,相權退出歷史舞臺,皇權扶搖直上,成為帝國王朝政治上皇權獨大的局面。到了雍正王朝,為了西北的軍事,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還設置了軍機處,將帝國王朝的皇權獨大推上了頂峰。

年羹堯應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當大將軍,能當一等公,卻當不了宰相,更當不了王爺。這其實在年羹堯高調回京的時候,雍正就在言語之間深刻的提醒了年羹堯。

雍正是這樣的說的:按理說,封你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歷來異性封王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啊,你只好委屈一下。

飛揚跋扈的年羹堯才稍稍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氣。年羹堯以為自己真是雍正的“恩人”,實在可笑之極。鄔思道辭行十三爺的時候早就說過: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

以上所述,是年羹堯走向毀滅的根源所在,當年羹堯所持有的權力侵蝕皇權的時候,這種矛盾便會走向白熱化。

年羹堯作威作福的表現,干預人事的強勢,“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的狂傲,無一不讓雍正皇帝感受到壓力和皇權的被威脅。

君臣之間的矛盾只等點燃一根導火線。

西北的戰事雖然暫時停止了,但是幾十萬大軍還在,後勤保障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庫已經見底了,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裁撤,要支撐起西北的大部隊捉襟見肘。現實問題已經擺在桌上,而談判的雙方居然就是君臣之間的討價還價。

就這樣,雍正拋出了一根導火線,年羹堯則親自點燃了導火線。

雍正一席青菜豆腐招待年羹堯,無疑是與年羹堯的鋪張浪費形成對比,雍正拋出根本問題:國庫空虛。

雍正: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雍正的意思是減軍隊數量)
年羹堯:叛軍一定還在暗中積蓄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分佈在幾千裡的戰線上已經很吃力了。(拒絕裁減數量)
雍正:那每月一百五十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緊縮一些?(裁減軍費,其實和裁減軍隊數量差不多)
年羹堯:回皇上,一百五十萬已經是最低限額了。(再次拒絕)
雍正:那麼這一百五十萬能不能再西北四省開支,不要朝廷再另外籌款了。(雍正的意思是既然你都拒絕,就讓你在西北四省玩兒,別想拖朝廷的後腿,這是最後的底線了)
年羹堯:西北四省太窮。僅靠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元氣,根本無法獨立承擔十萬大軍的開支。(還是拒絕,這本說的也是實話)

不過,這還不是雍正的本意,雍正的本意是緊接著下面的對話。其實雍正心裡清楚,年羹堯拒絕是情理之中,只有年羹堯拒絕了,雍正後面的用意才好提出來。要是年羹堯接受了,雍正反而被動了。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自朱明王朝朱元璋廢掉胡惟庸之後,帝國王朝的宰相從此在歷史上消失,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千四百餘年之後,相權退出歷史舞臺,皇權扶搖直上,成為帝國王朝政治上皇權獨大的局面。到了雍正王朝,為了西北的軍事,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還設置了軍機處,將帝國王朝的皇權獨大推上了頂峰。

年羹堯應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當大將軍,能當一等公,卻當不了宰相,更當不了王爺。這其實在年羹堯高調回京的時候,雍正就在言語之間深刻的提醒了年羹堯。

雍正是這樣的說的:按理說,封你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歷來異性封王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啊,你只好委屈一下。

飛揚跋扈的年羹堯才稍稍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氣。年羹堯以為自己真是雍正的“恩人”,實在可笑之極。鄔思道辭行十三爺的時候早就說過: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

以上所述,是年羹堯走向毀滅的根源所在,當年羹堯所持有的權力侵蝕皇權的時候,這種矛盾便會走向白熱化。

年羹堯作威作福的表現,干預人事的強勢,“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的狂傲,無一不讓雍正皇帝感受到壓力和皇權的被威脅。

君臣之間的矛盾只等點燃一根導火線。

西北的戰事雖然暫時停止了,但是幾十萬大軍還在,後勤保障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庫已經見底了,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裁撤,要支撐起西北的大部隊捉襟見肘。現實問題已經擺在桌上,而談判的雙方居然就是君臣之間的討價還價。

就這樣,雍正拋出了一根導火線,年羹堯則親自點燃了導火線。

雍正一席青菜豆腐招待年羹堯,無疑是與年羹堯的鋪張浪費形成對比,雍正拋出根本問題:國庫空虛。

雍正: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雍正的意思是減軍隊數量)
年羹堯:叛軍一定還在暗中積蓄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分佈在幾千裡的戰線上已經很吃力了。(拒絕裁減數量)
雍正:那每月一百五十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緊縮一些?(裁減軍費,其實和裁減軍隊數量差不多)
年羹堯:回皇上,一百五十萬已經是最低限額了。(再次拒絕)
雍正:那麼這一百五十萬能不能再西北四省開支,不要朝廷再另外籌款了。(雍正的意思是既然你都拒絕,就讓你在西北四省玩兒,別想拖朝廷的後腿,這是最後的底線了)
年羹堯:西北四省太窮。僅靠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元氣,根本無法獨立承擔十萬大軍的開支。(還是拒絕,這本說的也是實話)

不過,這還不是雍正的本意,雍正的本意是緊接著下面的對話。其實雍正心裡清楚,年羹堯拒絕是情理之中,只有年羹堯拒絕了,雍正後面的用意才好提出來。要是年羹堯接受了,雍正反而被動了。

雍正接著提出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著實讓年羹堯被動起來,因為雍正提出瞭解決的辦法,就看你執行不執行了。而且,雍正還給年羹堯派出一名助手,那個求雨的孫嘉誠,這無疑又是給年羹堯一個“驚喜”。讓這兩個死對頭合作,雍正皇帝到底是想讓事情變得更復雜了還是故意為之?

所以,有很多人分析,雍正將孫嘉誠推到年羹堯那裡,就是想用孫嘉誠的人頭換取年羹堯之死的一個理由,這未免太過陰謀化了。雍正是想用孫嘉誠去約束年羹堯,也的確是想用孫嘉誠推行火耗歸公,這是對孫嘉誠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年羹堯的考驗。對孫嘉誠的考驗,是考驗孫嘉誠的才幹和能力,對年羹堯的考驗,則是對年羹堯權力慾望的考驗,你年羹堯權力再大,能大過皇權麼?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自朱明王朝朱元璋廢掉胡惟庸之後,帝國王朝的宰相從此在歷史上消失,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千四百餘年之後,相權退出歷史舞臺,皇權扶搖直上,成為帝國王朝政治上皇權獨大的局面。到了雍正王朝,為了西北的軍事,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還設置了軍機處,將帝國王朝的皇權獨大推上了頂峰。

年羹堯應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當大將軍,能當一等公,卻當不了宰相,更當不了王爺。這其實在年羹堯高調回京的時候,雍正就在言語之間深刻的提醒了年羹堯。

雍正是這樣的說的:按理說,封你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歷來異性封王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啊,你只好委屈一下。

飛揚跋扈的年羹堯才稍稍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氣。年羹堯以為自己真是雍正的“恩人”,實在可笑之極。鄔思道辭行十三爺的時候早就說過: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

以上所述,是年羹堯走向毀滅的根源所在,當年羹堯所持有的權力侵蝕皇權的時候,這種矛盾便會走向白熱化。

年羹堯作威作福的表現,干預人事的強勢,“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的狂傲,無一不讓雍正皇帝感受到壓力和皇權的被威脅。

君臣之間的矛盾只等點燃一根導火線。

西北的戰事雖然暫時停止了,但是幾十萬大軍還在,後勤保障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庫已經見底了,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裁撤,要支撐起西北的大部隊捉襟見肘。現實問題已經擺在桌上,而談判的雙方居然就是君臣之間的討價還價。

就這樣,雍正拋出了一根導火線,年羹堯則親自點燃了導火線。

雍正一席青菜豆腐招待年羹堯,無疑是與年羹堯的鋪張浪費形成對比,雍正拋出根本問題:國庫空虛。

雍正: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雍正的意思是減軍隊數量)
年羹堯:叛軍一定還在暗中積蓄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分佈在幾千裡的戰線上已經很吃力了。(拒絕裁減數量)
雍正:那每月一百五十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緊縮一些?(裁減軍費,其實和裁減軍隊數量差不多)
年羹堯:回皇上,一百五十萬已經是最低限額了。(再次拒絕)
雍正:那麼這一百五十萬能不能再西北四省開支,不要朝廷再另外籌款了。(雍正的意思是既然你都拒絕,就讓你在西北四省玩兒,別想拖朝廷的後腿,這是最後的底線了)
年羹堯:西北四省太窮。僅靠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元氣,根本無法獨立承擔十萬大軍的開支。(還是拒絕,這本說的也是實話)

不過,這還不是雍正的本意,雍正的本意是緊接著下面的對話。其實雍正心裡清楚,年羹堯拒絕是情理之中,只有年羹堯拒絕了,雍正後面的用意才好提出來。要是年羹堯接受了,雍正反而被動了。

雍正接著提出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著實讓年羹堯被動起來,因為雍正提出瞭解決的辦法,就看你執行不執行了。而且,雍正還給年羹堯派出一名助手,那個求雨的孫嘉誠,這無疑又是給年羹堯一個“驚喜”。讓這兩個死對頭合作,雍正皇帝到底是想讓事情變得更復雜了還是故意為之?

所以,有很多人分析,雍正將孫嘉誠推到年羹堯那裡,就是想用孫嘉誠的人頭換取年羹堯之死的一個理由,這未免太過陰謀化了。雍正是想用孫嘉誠去約束年羹堯,也的確是想用孫嘉誠推行火耗歸公,這是對孫嘉誠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年羹堯的考驗。對孫嘉誠的考驗,是考驗孫嘉誠的才幹和能力,對年羹堯的考驗,則是對年羹堯權力慾望的考驗,你年羹堯權力再大,能大過皇權麼?

沒有想到的是,年羹堯終究沒有經受住雍正皇帝的考驗,居然斬殺了孫嘉誠,讓那些陰謀化的言論成為現實。當臣子的權力干預或者侵擾皇權的時候,也就是臣下該死的時候了。

年羹堯本來說的是實情,這是他拒絕雍正皇帝的基礎。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正是雍正皇帝給他提前挖好的坑兒,等到他想跳出來的時候,孫嘉誠上場了,這個坑兒也算做成了。

年羹堯為什麼敢於全部否定雍正皇帝的三件事?

一是因為他已經被權力的慾望矇蔽了雙眼和頭腦,對雍正推行改革和新政的形勢缺乏基本的判斷。當他意識到裁軍、軍費等問題與改革新政息息相關的時候已經晚了,他的見識只侷限於他的軍營,他的年選,他的傲慢,他的公爵位和他的那一片天,他不知道孫嘉誠能求來雨,他不知道雍正的目的是新政,他不知道自己的權力始終是皇帝所授,他更不知道臣子的權力首先以服從皇權為主。

年羹堯打跑了羅布贊旦增,穩定了西北的局勢,就意味著雍正屁股下的寶座基本上穩了大半。年羹堯的擎天之功,一在陝甘總督位置上,於九子奪嫡時期有力的牽制了老十四胤禵的兵馬。二在平定西北羅布贊旦增的叛亂。這兩大功勞,對於老四胤禛來說,功莫大焉,無以回報。故,雍正對年羹堯說:

你就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大清的恩人。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年羹堯可不是李衛,忠心事主,知恩圖報,無有二心。年羹堯可是一個投機者,一生都在博弈投機。想當初胤禛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之時,回到北京遊蕩於八爺府和四爺府之間,其目的就在於向老四胤禛討要價碼,老四胤禛不得已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以牢牢拴住年羹堯為自己賣命。

與雍正的博弈在雍王府的時候就開始了,到了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平定西北之後,封得一等公,位列公卿,其勢頭達到最巔峰。年大將軍的勝利,帶來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隨他出戰的將軍官員們同時也得到極大的實惠,一時之間,號稱“年選”,據史載,年羹堯巔峰時期,天下督撫,半由年出,可見年羹堯對雍正當朝的人事幹預有多嚴重。

而年羹堯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妹妹年秋月卻成為雍正的出氣筒,一番“卸甲,卸甲……”道出雍正內心的千般忍耐和不服。年羹堯踏著自己妹妹的幸福登上權力的巔峰,卻在巔峰之上喪失了心智,無視皇權始終是帝國王朝的最高最大權力,任何人不得染指。

自朱明王朝朱元璋廢掉胡惟庸之後,帝國王朝的宰相從此在歷史上消失,這意味著,在經歷了一千四百餘年之後,相權退出歷史舞臺,皇權扶搖直上,成為帝國王朝政治上皇權獨大的局面。到了雍正王朝,為了西北的軍事,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還設置了軍機處,將帝國王朝的皇權獨大推上了頂峰。

年羹堯應該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能當大將軍,能當一等公,卻當不了宰相,更當不了王爺。這其實在年羹堯高調回京的時候,雍正就在言語之間深刻的提醒了年羹堯。

雍正是這樣的說的:按理說,封你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歷來異性封王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啊,你只好委屈一下。

飛揚跋扈的年羹堯才稍稍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傲氣。年羹堯以為自己真是雍正的“恩人”,實在可笑之極。鄔思道辭行十三爺的時候早就說過: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

以上所述,是年羹堯走向毀滅的根源所在,當年羹堯所持有的權力侵蝕皇權的時候,這種矛盾便會走向白熱化。

年羹堯作威作福的表現,干預人事的強勢,“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的狂傲,無一不讓雍正皇帝感受到壓力和皇權的被威脅。

君臣之間的矛盾只等點燃一根導火線。

西北的戰事雖然暫時停止了,但是幾十萬大軍還在,後勤保障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庫已經見底了,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裁撤,要支撐起西北的大部隊捉襟見肘。現實問題已經擺在桌上,而談判的雙方居然就是君臣之間的討價還價。

就這樣,雍正拋出了一根導火線,年羹堯則親自點燃了導火線。

雍正一席青菜豆腐招待年羹堯,無疑是與年羹堯的鋪張浪費形成對比,雍正拋出根本問題:國庫空虛。

雍正: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雍正的意思是減軍隊數量)
年羹堯:叛軍一定還在暗中積蓄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分佈在幾千裡的戰線上已經很吃力了。(拒絕裁減數量)
雍正:那每月一百五十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緊縮一些?(裁減軍費,其實和裁減軍隊數量差不多)
年羹堯:回皇上,一百五十萬已經是最低限額了。(再次拒絕)
雍正:那麼這一百五十萬能不能再西北四省開支,不要朝廷再另外籌款了。(雍正的意思是既然你都拒絕,就讓你在西北四省玩兒,別想拖朝廷的後腿,這是最後的底線了)
年羹堯:西北四省太窮。僅靠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元氣,根本無法獨立承擔十萬大軍的開支。(還是拒絕,這本說的也是實話)

不過,這還不是雍正的本意,雍正的本意是緊接著下面的對話。其實雍正心裡清楚,年羹堯拒絕是情理之中,只有年羹堯拒絕了,雍正後面的用意才好提出來。要是年羹堯接受了,雍正反而被動了。

雍正接著提出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著實讓年羹堯被動起來,因為雍正提出瞭解決的辦法,就看你執行不執行了。而且,雍正還給年羹堯派出一名助手,那個求雨的孫嘉誠,這無疑又是給年羹堯一個“驚喜”。讓這兩個死對頭合作,雍正皇帝到底是想讓事情變得更復雜了還是故意為之?

所以,有很多人分析,雍正將孫嘉誠推到年羹堯那裡,就是想用孫嘉誠的人頭換取年羹堯之死的一個理由,這未免太過陰謀化了。雍正是想用孫嘉誠去約束年羹堯,也的確是想用孫嘉誠推行火耗歸公,這是對孫嘉誠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年羹堯的考驗。對孫嘉誠的考驗,是考驗孫嘉誠的才幹和能力,對年羹堯的考驗,則是對年羹堯權力慾望的考驗,你年羹堯權力再大,能大過皇權麼?

沒有想到的是,年羹堯終究沒有經受住雍正皇帝的考驗,居然斬殺了孫嘉誠,讓那些陰謀化的言論成為現實。當臣子的權力干預或者侵擾皇權的時候,也就是臣下該死的時候了。

年羹堯本來說的是實情,這是他拒絕雍正皇帝的基礎。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正是雍正皇帝給他提前挖好的坑兒,等到他想跳出來的時候,孫嘉誠上場了,這個坑兒也算做成了。

年羹堯為什麼敢於全部否定雍正皇帝的三件事?

一是因為他已經被權力的慾望矇蔽了雙眼和頭腦,對雍正推行改革和新政的形勢缺乏基本的判斷。當他意識到裁軍、軍費等問題與改革新政息息相關的時候已經晚了,他的見識只侷限於他的軍營,他的年選,他的傲慢,他的公爵位和他的那一片天,他不知道孫嘉誠能求來雨,他不知道雍正的目的是新政,他不知道自己的權力始終是皇帝所授,他更不知道臣子的權力首先以服從皇權為主。

二是他依然在與雍正進行博弈,在臣權與君權之間取得平衡,希望博取永遠的權力和榮華富貴。這和索額圖與皇太子胤礽合謀,要謀害康熙皇帝以推胤礽提前登位有何不同?(都是皇太子了,卻還受不住寂寞,還要加害自己的父親皇帝)

雍正皇帝要的就是他的否定,年羹堯看似主動卻成了被動。如果,老年同意了雍正的三件事,雍正皇帝真還不好怎麼說下去了。

西堤君
2019-03-05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因此雍正一定要想辦法削他的權,防止其坐大,所以才有了雍正請年羹堯吃飯,以國庫空虛為由向他提了三個要求。雍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三個要求,來削年羹堯的權。

第一個要求,壓縮西北大軍的數量。這個要求,年羹堯以兩個理由給拒絕了。

一是西北叛軍羅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沒有被消滅,還在暗中積蓄力量,這時候裁軍,叛軍殺回來怎麼辦?

二是西北戰線太長,有幾千裡之廣,以現有的兵力來防守,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裁軍,更加防守不力了。

不得不說,年羹堯這兩個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換了其他人,也會說出這兩個理由。雍正也瞭解西北的狀況,所以年羹堯說出他拒絕的理由以後,雍正不好再逼迫。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因此雍正一定要想辦法削他的權,防止其坐大,所以才有了雍正請年羹堯吃飯,以國庫空虛為由向他提了三個要求。雍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三個要求,來削年羹堯的權。

第一個要求,壓縮西北大軍的數量。這個要求,年羹堯以兩個理由給拒絕了。

一是西北叛軍羅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沒有被消滅,還在暗中積蓄力量,這時候裁軍,叛軍殺回來怎麼辦?

二是西北戰線太長,有幾千裡之廣,以現有的兵力來防守,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裁軍,更加防守不力了。

不得不說,年羹堯這兩個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換了其他人,也會說出這兩個理由。雍正也瞭解西北的狀況,所以年羹堯說出他拒絕的理由以後,雍正不好再逼迫。

第二個要求,減少西北大軍的糧餉。年羹堯以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度為由拒絕了。

雍正帝這一招很厲害。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時候,打仗打得都是後勤,如果在後勤上卡住年羹堯的脖子,年羹堯就算手裡有大軍,也不敢輕舉妄動。雍正以前就是用年羹堯做西北大軍的糧草轉運官,卡住了老十四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以西北大軍的軍餉已經是最低限度為由拒絕了。這次拒絕,年羹堯回答得很乾脆,甚至沒有解釋具體的緣由。

年羹堯為什麼敢拒絕?因為他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你讓我打仗,不給我軍餉,打了敗仗怨誰?士兵沒有軍餉,一旦譁變了又怨誰?所以雍正也只能不再逼迫。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這裡,他們肯定希望雍正跟跟年羹堯掰扯一下這些軍餉具體用在哪裡了,看看哪些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壓縮甚至乾脆停掉。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因此雍正一定要想辦法削他的權,防止其坐大,所以才有了雍正請年羹堯吃飯,以國庫空虛為由向他提了三個要求。雍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三個要求,來削年羹堯的權。

第一個要求,壓縮西北大軍的數量。這個要求,年羹堯以兩個理由給拒絕了。

一是西北叛軍羅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沒有被消滅,還在暗中積蓄力量,這時候裁軍,叛軍殺回來怎麼辦?

二是西北戰線太長,有幾千裡之廣,以現有的兵力來防守,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裁軍,更加防守不力了。

不得不說,年羹堯這兩個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換了其他人,也會說出這兩個理由。雍正也瞭解西北的狀況,所以年羹堯說出他拒絕的理由以後,雍正不好再逼迫。

第二個要求,減少西北大軍的糧餉。年羹堯以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度為由拒絕了。

雍正帝這一招很厲害。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時候,打仗打得都是後勤,如果在後勤上卡住年羹堯的脖子,年羹堯就算手裡有大軍,也不敢輕舉妄動。雍正以前就是用年羹堯做西北大軍的糧草轉運官,卡住了老十四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以西北大軍的軍餉已經是最低限度為由拒絕了。這次拒絕,年羹堯回答得很乾脆,甚至沒有解釋具體的緣由。

年羹堯為什麼敢拒絕?因為他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你讓我打仗,不給我軍餉,打了敗仗怨誰?士兵沒有軍餉,一旦譁變了又怨誰?所以雍正也只能不再逼迫。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這裡,他們肯定希望雍正跟跟年羹堯掰扯一下這些軍餉具體用在哪裡了,看看哪些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壓縮甚至乾脆停掉。

可惜,這就是一般人不如雍正的地方,如果雍正跟年羹堯掰扯,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當得太小氣,另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不夠顧全大局,分不清輕重緩急,這不是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手下的權臣嗎?

雍正早就料到年羹堯會拒絕,所以他給這個問題留了兩個後招,也就引出了雍正的第三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西北的軍餉既然不能壓縮,那隻讓西北四省來承擔吧。如果西北四省有困難,那我就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我把解決問題的方法都給你年羹堯想出來了。

前面說過,年羹堯會拒絕壓縮軍餉,雍正地早已經料到。所以他準備了兩個後招。

第一個後招,你不是不願意壓縮軍餉嗎?沒問題,我給你,但是,這些錢不能再有全國所有省份出了,我只讓西北四省出。

雍正這個要求解決了什麼問題呢?解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以前你年羹堯在西北打仗,我全國都被你調動了,全國的封疆大吏都給你準備軍餉,而且你毫不客氣地把朝廷命官說殺就殺。雍正不能允許年羹堯再這麼幹了。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因此雍正一定要想辦法削他的權,防止其坐大,所以才有了雍正請年羹堯吃飯,以國庫空虛為由向他提了三個要求。雍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三個要求,來削年羹堯的權。

第一個要求,壓縮西北大軍的數量。這個要求,年羹堯以兩個理由給拒絕了。

一是西北叛軍羅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沒有被消滅,還在暗中積蓄力量,這時候裁軍,叛軍殺回來怎麼辦?

二是西北戰線太長,有幾千裡之廣,以現有的兵力來防守,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裁軍,更加防守不力了。

不得不說,年羹堯這兩個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換了其他人,也會說出這兩個理由。雍正也瞭解西北的狀況,所以年羹堯說出他拒絕的理由以後,雍正不好再逼迫。

第二個要求,減少西北大軍的糧餉。年羹堯以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度為由拒絕了。

雍正帝這一招很厲害。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時候,打仗打得都是後勤,如果在後勤上卡住年羹堯的脖子,年羹堯就算手裡有大軍,也不敢輕舉妄動。雍正以前就是用年羹堯做西北大軍的糧草轉運官,卡住了老十四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以西北大軍的軍餉已經是最低限度為由拒絕了。這次拒絕,年羹堯回答得很乾脆,甚至沒有解釋具體的緣由。

年羹堯為什麼敢拒絕?因為他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你讓我打仗,不給我軍餉,打了敗仗怨誰?士兵沒有軍餉,一旦譁變了又怨誰?所以雍正也只能不再逼迫。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這裡,他們肯定希望雍正跟跟年羹堯掰扯一下這些軍餉具體用在哪裡了,看看哪些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壓縮甚至乾脆停掉。

可惜,這就是一般人不如雍正的地方,如果雍正跟年羹堯掰扯,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當得太小氣,另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不夠顧全大局,分不清輕重緩急,這不是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手下的權臣嗎?

雍正早就料到年羹堯會拒絕,所以他給這個問題留了兩個後招,也就引出了雍正的第三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西北的軍餉既然不能壓縮,那隻讓西北四省來承擔吧。如果西北四省有困難,那我就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我把解決問題的方法都給你年羹堯想出來了。

前面說過,年羹堯會拒絕壓縮軍餉,雍正地早已經料到。所以他準備了兩個後招。

第一個後招,你不是不願意壓縮軍餉嗎?沒問題,我給你,但是,這些錢不能再有全國所有省份出了,我只讓西北四省出。

雍正這個要求解決了什麼問題呢?解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以前你年羹堯在西北打仗,我全國都被你調動了,全國的封疆大吏都給你準備軍餉,而且你毫不客氣地把朝廷命官說殺就殺。雍正不能允許年羹堯再這麼幹了。

現在,西北四省負擔西北大軍的糧餉,有兩個好處,一是,西北再有戰事,牽扯的也只有西北四省,其他各省該幹嘛的就幹嘛,不受影響。二是,西北再有戰事,你如果要增加軍餉,得求著朝廷撥款了,其他的省份你調不動了,相當於朝廷從後勤上卡住了年羹堯西北大軍的脖子。

雍正這一招厲害啊。年羹堯聽了,趕緊解釋,西北太窮了啊,這幾個省根本籌措不到軍餉啊。青海都被打爛了,十年都恢復不了,哪裡有錢給西北大軍軍餉啊。你看,東南的兩湖兩廣都多富有,為啥不讓他們籌措。

雍正早料到年羹堯會拒絕,他早已胸有成竹,所以電視劇裡,雍正胳膊往桌子上一放,對年羹堯說,你別急,我早知道西北四省窮,我已經給你找到方法了。

雍正就是要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把這些火耗錢從西北的貪官汙吏那裡奪過來,每年能弄五十萬兩,還不用再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在這裡要說一下火耗歸公是怎麼回事。老百姓要交稅,官府收上來的都是碎銀子,要入國庫必須是整齊統一銀錠,把碎銀子用大火熔鑄成銀錠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為了使鑄成的銀錠足兩,收稅時地方上就以火耗的名義多收了一部分,這多收的稅這就是所謂的火耗。

這部分損耗當然由老百姓出,但是,一般都被地方衙門收去了,現在火耗歸公,也就是把火耗的錢收歸國有,地方衙門不能再私吞了。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因此雍正一定要想辦法削他的權,防止其坐大,所以才有了雍正請年羹堯吃飯,以國庫空虛為由向他提了三個要求。雍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三個要求,來削年羹堯的權。

第一個要求,壓縮西北大軍的數量。這個要求,年羹堯以兩個理由給拒絕了。

一是西北叛軍羅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沒有被消滅,還在暗中積蓄力量,這時候裁軍,叛軍殺回來怎麼辦?

二是西北戰線太長,有幾千裡之廣,以現有的兵力來防守,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裁軍,更加防守不力了。

不得不說,年羹堯這兩個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換了其他人,也會說出這兩個理由。雍正也瞭解西北的狀況,所以年羹堯說出他拒絕的理由以後,雍正不好再逼迫。

第二個要求,減少西北大軍的糧餉。年羹堯以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度為由拒絕了。

雍正帝這一招很厲害。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時候,打仗打得都是後勤,如果在後勤上卡住年羹堯的脖子,年羹堯就算手裡有大軍,也不敢輕舉妄動。雍正以前就是用年羹堯做西北大軍的糧草轉運官,卡住了老十四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以西北大軍的軍餉已經是最低限度為由拒絕了。這次拒絕,年羹堯回答得很乾脆,甚至沒有解釋具體的緣由。

年羹堯為什麼敢拒絕?因為他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你讓我打仗,不給我軍餉,打了敗仗怨誰?士兵沒有軍餉,一旦譁變了又怨誰?所以雍正也只能不再逼迫。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這裡,他們肯定希望雍正跟跟年羹堯掰扯一下這些軍餉具體用在哪裡了,看看哪些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壓縮甚至乾脆停掉。

可惜,這就是一般人不如雍正的地方,如果雍正跟年羹堯掰扯,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當得太小氣,另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不夠顧全大局,分不清輕重緩急,這不是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手下的權臣嗎?

雍正早就料到年羹堯會拒絕,所以他給這個問題留了兩個後招,也就引出了雍正的第三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西北的軍餉既然不能壓縮,那隻讓西北四省來承擔吧。如果西北四省有困難,那我就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我把解決問題的方法都給你年羹堯想出來了。

前面說過,年羹堯會拒絕壓縮軍餉,雍正地早已經料到。所以他準備了兩個後招。

第一個後招,你不是不願意壓縮軍餉嗎?沒問題,我給你,但是,這些錢不能再有全國所有省份出了,我只讓西北四省出。

雍正這個要求解決了什麼問題呢?解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以前你年羹堯在西北打仗,我全國都被你調動了,全國的封疆大吏都給你準備軍餉,而且你毫不客氣地把朝廷命官說殺就殺。雍正不能允許年羹堯再這麼幹了。

現在,西北四省負擔西北大軍的糧餉,有兩個好處,一是,西北再有戰事,牽扯的也只有西北四省,其他各省該幹嘛的就幹嘛,不受影響。二是,西北再有戰事,你如果要增加軍餉,得求著朝廷撥款了,其他的省份你調不動了,相當於朝廷從後勤上卡住了年羹堯西北大軍的脖子。

雍正這一招厲害啊。年羹堯聽了,趕緊解釋,西北太窮了啊,這幾個省根本籌措不到軍餉啊。青海都被打爛了,十年都恢復不了,哪裡有錢給西北大軍軍餉啊。你看,東南的兩湖兩廣都多富有,為啥不讓他們籌措。

雍正早料到年羹堯會拒絕,他早已胸有成竹,所以電視劇裡,雍正胳膊往桌子上一放,對年羹堯說,你別急,我早知道西北四省窮,我已經給你找到方法了。

雍正就是要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把這些火耗錢從西北的貪官汙吏那裡奪過來,每年能弄五十萬兩,還不用再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在這裡要說一下火耗歸公是怎麼回事。老百姓要交稅,官府收上來的都是碎銀子,要入國庫必須是整齊統一銀錠,把碎銀子用大火熔鑄成銀錠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為了使鑄成的銀錠足兩,收稅時地方上就以火耗的名義多收了一部分,這多收的稅這就是所謂的火耗。

這部分損耗當然由老百姓出,但是,一般都被地方衙門收去了,現在火耗歸公,也就是把火耗的錢收歸國有,地方衙門不能再私吞了。

年羹堯一聽急了!

一則是,這麼幹,西北四省還真的能解決西北大軍的糧餉問題,那麼他的西北大軍的後勤恐怕要被朝廷卡脖子卡定了。

二則是,如果在西北搞火耗歸公,他的“年選”選去西北的官員就沒法撈好處了。那麼,就沒人再巴結他了。他就沒法控制西北的地方官了。

年羹堯立刻以西北太難,百廢待興,還需要官員勵精圖治,不能從他們嘴裡掏食為由,拒絕了雍正這個要求。雍正當然明白年羹堯話裡有話,年羹堯的意思是,西北本來就窮,沒人去那裡當官,你再把他們僅有的這點油水搞掉,更沒人好好給朝廷效力了。萬一出了亂子還不得我管,到時候朝廷還不得聽我的,給我籌措軍餉。

便面上看,年羹堯拒絕的很硬氣,實際上,走到這一步,年羹堯處處落在了下風,處處落在了雍正的意料之中,雍正要卡住年羹堯是卡定了。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因此雍正一定要想辦法削他的權,防止其坐大,所以才有了雍正請年羹堯吃飯,以國庫空虛為由向他提了三個要求。雍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三個要求,來削年羹堯的權。

第一個要求,壓縮西北大軍的數量。這個要求,年羹堯以兩個理由給拒絕了。

一是西北叛軍羅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沒有被消滅,還在暗中積蓄力量,這時候裁軍,叛軍殺回來怎麼辦?

二是西北戰線太長,有幾千裡之廣,以現有的兵力來防守,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裁軍,更加防守不力了。

不得不說,年羹堯這兩個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換了其他人,也會說出這兩個理由。雍正也瞭解西北的狀況,所以年羹堯說出他拒絕的理由以後,雍正不好再逼迫。

第二個要求,減少西北大軍的糧餉。年羹堯以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度為由拒絕了。

雍正帝這一招很厲害。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時候,打仗打得都是後勤,如果在後勤上卡住年羹堯的脖子,年羹堯就算手裡有大軍,也不敢輕舉妄動。雍正以前就是用年羹堯做西北大軍的糧草轉運官,卡住了老十四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以西北大軍的軍餉已經是最低限度為由拒絕了。這次拒絕,年羹堯回答得很乾脆,甚至沒有解釋具體的緣由。

年羹堯為什麼敢拒絕?因為他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你讓我打仗,不給我軍餉,打了敗仗怨誰?士兵沒有軍餉,一旦譁變了又怨誰?所以雍正也只能不再逼迫。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這裡,他們肯定希望雍正跟跟年羹堯掰扯一下這些軍餉具體用在哪裡了,看看哪些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壓縮甚至乾脆停掉。

可惜,這就是一般人不如雍正的地方,如果雍正跟年羹堯掰扯,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當得太小氣,另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不夠顧全大局,分不清輕重緩急,這不是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手下的權臣嗎?

雍正早就料到年羹堯會拒絕,所以他給這個問題留了兩個後招,也就引出了雍正的第三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西北的軍餉既然不能壓縮,那隻讓西北四省來承擔吧。如果西北四省有困難,那我就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我把解決問題的方法都給你年羹堯想出來了。

前面說過,年羹堯會拒絕壓縮軍餉,雍正地早已經料到。所以他準備了兩個後招。

第一個後招,你不是不願意壓縮軍餉嗎?沒問題,我給你,但是,這些錢不能再有全國所有省份出了,我只讓西北四省出。

雍正這個要求解決了什麼問題呢?解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以前你年羹堯在西北打仗,我全國都被你調動了,全國的封疆大吏都給你準備軍餉,而且你毫不客氣地把朝廷命官說殺就殺。雍正不能允許年羹堯再這麼幹了。

現在,西北四省負擔西北大軍的糧餉,有兩個好處,一是,西北再有戰事,牽扯的也只有西北四省,其他各省該幹嘛的就幹嘛,不受影響。二是,西北再有戰事,你如果要增加軍餉,得求著朝廷撥款了,其他的省份你調不動了,相當於朝廷從後勤上卡住了年羹堯西北大軍的脖子。

雍正這一招厲害啊。年羹堯聽了,趕緊解釋,西北太窮了啊,這幾個省根本籌措不到軍餉啊。青海都被打爛了,十年都恢復不了,哪裡有錢給西北大軍軍餉啊。你看,東南的兩湖兩廣都多富有,為啥不讓他們籌措。

雍正早料到年羹堯會拒絕,他早已胸有成竹,所以電視劇裡,雍正胳膊往桌子上一放,對年羹堯說,你別急,我早知道西北四省窮,我已經給你找到方法了。

雍正就是要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把這些火耗錢從西北的貪官汙吏那裡奪過來,每年能弄五十萬兩,還不用再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在這裡要說一下火耗歸公是怎麼回事。老百姓要交稅,官府收上來的都是碎銀子,要入國庫必須是整齊統一銀錠,把碎銀子用大火熔鑄成銀錠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為了使鑄成的銀錠足兩,收稅時地方上就以火耗的名義多收了一部分,這多收的稅這就是所謂的火耗。

這部分損耗當然由老百姓出,但是,一般都被地方衙門收去了,現在火耗歸公,也就是把火耗的錢收歸國有,地方衙門不能再私吞了。

年羹堯一聽急了!

一則是,這麼幹,西北四省還真的能解決西北大軍的糧餉問題,那麼他的西北大軍的後勤恐怕要被朝廷卡脖子卡定了。

二則是,如果在西北搞火耗歸公,他的“年選”選去西北的官員就沒法撈好處了。那麼,就沒人再巴結他了。他就沒法控制西北的地方官了。

年羹堯立刻以西北太難,百廢待興,還需要官員勵精圖治,不能從他們嘴裡掏食為由,拒絕了雍正這個要求。雍正當然明白年羹堯話裡有話,年羹堯的意思是,西北本來就窮,沒人去那裡當官,你再把他們僅有的這點油水搞掉,更沒人好好給朝廷效力了。萬一出了亂子還不得我管,到時候朝廷還不得聽我的,給我籌措軍餉。

便面上看,年羹堯拒絕的很硬氣,實際上,走到這一步,年羹堯處處落在了下風,處處落在了雍正的意料之中,雍正要卡住年羹堯是卡定了。

面對雍正要在西北搞火耗歸公的決心,年羹堯不想坐以待斃,他立刻反擊了雍正,以西北缺少人手為由,繼續他的年選,意思是,行,你想搞火耗歸公,我不攔著,我把西北的地方官都換成我的人,他們都不好好搞,我看你有什麼辦法卡我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對上雍正,還是雍正技高一籌,他立刻拿出了一個孫嘉誠來。

孫嘉誠這個人,耿直,不畏權貴,又跟年羹堯結過仇。雍正把孫嘉誠派到西北,一方面搞火耗歸功,一方面監視西北和年羹堯的一舉一動。

雍正的意思很明確,你不是不想搞火耗歸公嗎?那好啊,我派我的人去搞。西北的官員不都聽你的,不想好好搞嗎?那好啊,我派我的人去督促他們。

西北一場大勝,讓剛接位的雍正穩固了朝廷的局面和自己的地位,也讓打了勝仗的年羹堯成了滿朝文武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面對年羹堯打仗回來的時候,明面上乾的兩件事和私底下乾的一件事,雍正卻徹夜難眠,憂慮非常!

年羹堯打了勝仗,便立刻顯露出其跋扈專橫的一面,其表現有三點,兩個是明著的,一個是暗著的。

明著的兩件事,一是見君不立即下馬,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和滿朝文武親自去迎接打仗回來的年羹堯時發生的。年羹堯的做法,搞得滿朝文武對他恨之入骨,連張廷玉都看不下去了。

二是在朝堂上,雍正還沒說話呢,年羹堯就要論功行賞,還自己準備了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冊,打開一看,好幾米長,雍正忍了。

讓雍正難忍的是,雍正接見了幾個有大功的將領,讓他們卸甲,他們竟然需要年羹堯的首肯,在他們眼裡,年大將軍比皇帝還大,滿朝文武更恨年羹堯了。氣的雍正跑去年羹堯的妹妹年妃那裡撒氣。

這兩件事,也是孫嘉誠參年羹堯的肇始。從此二人結下了仇怨。

這兩件明面上的事倒還罷了,無非是功臣居功自傲,囂張了一點。問題的關鍵是年羹堯私下裡乾的一件事,那就是“年選”。

什麼是年選?也就是朝廷的命官由他年羹堯來選,他說讓誰去哪裡任職就去哪裡任職。

在此之前,清朝還有過平西王吳三桂的“西選”,在此之後,清朝還有過隆科多的“佟選”。年羹堯有兵權,如果西北的地方官再由他選,這還了得?那整個西北,不就成他年羹堯的天下了?

因此雍正一定要想辦法削他的權,防止其坐大,所以才有了雍正請年羹堯吃飯,以國庫空虛為由向他提了三個要求。雍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這三個要求,來削年羹堯的權。

第一個要求,壓縮西北大軍的數量。這個要求,年羹堯以兩個理由給拒絕了。

一是西北叛軍羅布臧丹增和阿拉布坦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沒有被消滅,還在暗中積蓄力量,這時候裁軍,叛軍殺回來怎麼辦?

二是西北戰線太長,有幾千裡之廣,以現有的兵力來防守,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再裁軍,更加防守不力了。

不得不說,年羹堯這兩個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換了其他人,也會說出這兩個理由。雍正也瞭解西北的狀況,所以年羹堯說出他拒絕的理由以後,雍正不好再逼迫。

第二個要求,減少西北大軍的糧餉。年羹堯以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度為由拒絕了。

雍正帝這一招很厲害。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時候,打仗打得都是後勤,如果在後勤上卡住年羹堯的脖子,年羹堯就算手裡有大軍,也不敢輕舉妄動。雍正以前就是用年羹堯做西北大軍的糧草轉運官,卡住了老十四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以西北大軍的軍餉已經是最低限度為由拒絕了。這次拒絕,年羹堯回答得很乾脆,甚至沒有解釋具體的緣由。

年羹堯為什麼敢拒絕?因為他拒絕的理由是合理的。你讓我打仗,不給我軍餉,打了敗仗怨誰?士兵沒有軍餉,一旦譁變了又怨誰?所以雍正也只能不再逼迫。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這裡,他們肯定希望雍正跟跟年羹堯掰扯一下這些軍餉具體用在哪裡了,看看哪些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壓縮甚至乾脆停掉。

可惜,這就是一般人不如雍正的地方,如果雍正跟年羹堯掰扯,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當得太小氣,另一方面顯得雍正這個皇帝不夠顧全大局,分不清輕重緩急,這不是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手下的權臣嗎?

雍正早就料到年羹堯會拒絕,所以他給這個問題留了兩個後招,也就引出了雍正的第三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西北的軍餉既然不能壓縮,那隻讓西北四省來承擔吧。如果西北四省有困難,那我就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我把解決問題的方法都給你年羹堯想出來了。

前面說過,年羹堯會拒絕壓縮軍餉,雍正地早已經料到。所以他準備了兩個後招。

第一個後招,你不是不願意壓縮軍餉嗎?沒問題,我給你,但是,這些錢不能再有全國所有省份出了,我只讓西北四省出。

雍正這個要求解決了什麼問題呢?解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以前你年羹堯在西北打仗,我全國都被你調動了,全國的封疆大吏都給你準備軍餉,而且你毫不客氣地把朝廷命官說殺就殺。雍正不能允許年羹堯再這麼幹了。

現在,西北四省負擔西北大軍的糧餉,有兩個好處,一是,西北再有戰事,牽扯的也只有西北四省,其他各省該幹嘛的就幹嘛,不受影響。二是,西北再有戰事,你如果要增加軍餉,得求著朝廷撥款了,其他的省份你調不動了,相當於朝廷從後勤上卡住了年羹堯西北大軍的脖子。

雍正這一招厲害啊。年羹堯聽了,趕緊解釋,西北太窮了啊,這幾個省根本籌措不到軍餉啊。青海都被打爛了,十年都恢復不了,哪裡有錢給西北大軍軍餉啊。你看,東南的兩湖兩廣都多富有,為啥不讓他們籌措。

雍正早料到年羹堯會拒絕,他早已胸有成竹,所以電視劇裡,雍正胳膊往桌子上一放,對年羹堯說,你別急,我早知道西北四省窮,我已經給你找到方法了。

雍正就是要在西北四省搞火耗歸公,把這些火耗錢從西北的貪官汙吏那裡奪過來,每年能弄五十萬兩,還不用再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在這裡要說一下火耗歸公是怎麼回事。老百姓要交稅,官府收上來的都是碎銀子,要入國庫必須是整齊統一銀錠,把碎銀子用大火熔鑄成銀錠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損耗,為了使鑄成的銀錠足兩,收稅時地方上就以火耗的名義多收了一部分,這多收的稅這就是所謂的火耗。

這部分損耗當然由老百姓出,但是,一般都被地方衙門收去了,現在火耗歸公,也就是把火耗的錢收歸國有,地方衙門不能再私吞了。

年羹堯一聽急了!

一則是,這麼幹,西北四省還真的能解決西北大軍的糧餉問題,那麼他的西北大軍的後勤恐怕要被朝廷卡脖子卡定了。

二則是,如果在西北搞火耗歸公,他的“年選”選去西北的官員就沒法撈好處了。那麼,就沒人再巴結他了。他就沒法控制西北的地方官了。

年羹堯立刻以西北太難,百廢待興,還需要官員勵精圖治,不能從他們嘴裡掏食為由,拒絕了雍正這個要求。雍正當然明白年羹堯話裡有話,年羹堯的意思是,西北本來就窮,沒人去那裡當官,你再把他們僅有的這點油水搞掉,更沒人好好給朝廷效力了。萬一出了亂子還不得我管,到時候朝廷還不得聽我的,給我籌措軍餉。

便面上看,年羹堯拒絕的很硬氣,實際上,走到這一步,年羹堯處處落在了下風,處處落在了雍正的意料之中,雍正要卡住年羹堯是卡定了。

面對雍正要在西北搞火耗歸公的決心,年羹堯不想坐以待斃,他立刻反擊了雍正,以西北缺少人手為由,繼續他的年選,意思是,行,你想搞火耗歸公,我不攔著,我把西北的地方官都換成我的人,他們都不好好搞,我看你有什麼辦法卡我的脖子。

然而,年羹堯對上雍正,還是雍正技高一籌,他立刻拿出了一個孫嘉誠來。

孫嘉誠這個人,耿直,不畏權貴,又跟年羹堯結過仇。雍正把孫嘉誠派到西北,一方面搞火耗歸功,一方面監視西北和年羹堯的一舉一動。

雍正的意思很明確,你不是不想搞火耗歸公嗎?那好啊,我派我的人去搞。西北的官員不都聽你的,不想好好搞嗎?那好啊,我派我的人去督促他們。

表面上看,雍正提了三個問題,年羹堯都給拒絕了,顯得年羹堯居功自傲,飛揚跋扈。實際上這都在雍正的預料之中,雍正早已經安排下厲害的後招,不怕你年羹堯不就範。

既然裡子有了,雍正也就不必在面子上跟年羹堯計較了,他要跋扈,就讓他跋扈兩天吧。

後來,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知道必須馬上搞掉年羹堯,這是因為,年羹堯狗急跳牆了,如果不盡早奪了他的軍權,以後就控制不住了。

云和月
2019-09-02

文/雲和月

《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雍正皇帝為什麼要請年羹堯吃這次飯?

西北戰事大捷之後,年羹堯回北京述職,就在年羹堯述職後準備回到西北主政的時候,雍正帝請年羹堯吃飯給年羹堯送行,其實雍正皇帝請年羹堯吃飯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因為年羹堯打了勝仗之後過於居功自傲,有幾件事讓雍正皇帝非常不滿,所以要藉機敲打敲打年羹堯;其二就是想以國庫空虛為由,裁軍減負削年羹堯的權,以防年羹堯擁兵自重,起謀反之心。

文/雲和月

《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雍正皇帝為什麼要請年羹堯吃這次飯?

西北戰事大捷之後,年羹堯回北京述職,就在年羹堯述職後準備回到西北主政的時候,雍正帝請年羹堯吃飯給年羹堯送行,其實雍正皇帝請年羹堯吃飯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因為年羹堯打了勝仗之後過於居功自傲,有幾件事讓雍正皇帝非常不滿,所以要藉機敲打敲打年羹堯;其二就是想以國庫空虛為由,裁軍減負削年羹堯的權,以防年羹堯擁兵自重,起謀反之心。

雍正皇帝當時提出的是哪三件事,被年羹堯給否了?

第一、西北戰事已經大捷,應該考慮裁軍;

第二、裁軍就要減負,縮減經費;

第三、朝廷國庫空虛,經費應該在西北四省自行解決,不該再向朝廷開口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從年羹堯當時的處境來考慮分析一下:

雍正帝為何把這次西北戰事大捷看的如此重要?雍正帝當時剛剛繼承皇位不久,還沒有形成一個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局面,尤其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更是賊心不死。

文/雲和月

《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雍正皇帝為什麼要請年羹堯吃這次飯?

西北戰事大捷之後,年羹堯回北京述職,就在年羹堯述職後準備回到西北主政的時候,雍正帝請年羹堯吃飯給年羹堯送行,其實雍正皇帝請年羹堯吃飯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因為年羹堯打了勝仗之後過於居功自傲,有幾件事讓雍正皇帝非常不滿,所以要藉機敲打敲打年羹堯;其二就是想以國庫空虛為由,裁軍減負削年羹堯的權,以防年羹堯擁兵自重,起謀反之心。

雍正皇帝當時提出的是哪三件事,被年羹堯給否了?

第一、西北戰事已經大捷,應該考慮裁軍;

第二、裁軍就要減負,縮減經費;

第三、朝廷國庫空虛,經費應該在西北四省自行解決,不該再向朝廷開口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從年羹堯當時的處境來考慮分析一下:

雍正帝為何把這次西北戰事大捷看的如此重要?雍正帝當時剛剛繼承皇位不久,還沒有形成一個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局面,尤其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更是賊心不死。

此時西北的戰事大捷,滿朝的文武大臣都看在眼裡,給雍正帝賺足了面子,不僅展現了雍正帝的執政能力,同時也鞏固了雍正帝的皇位,這可是大功一件啊,年羹堯在雍正帝面前可謂是大功之臣,雍正內心也是真心感激年羹堯的。


這就自然使年羹堯在雍正皇帝面前說話比較放得開了,而且就這三個問題而言,年羹堯做出否決 的態度也不是不無道理的。


其一、雖然西北戰事暫時以勝利告捷,但是叛軍首領和餘部並未斬盡殺絕,極有捲土重來的可能,此時裁軍,不是給叛軍留下了可乘之機嗎?為了長遠考慮,還是應該謹慎為重,避免叛軍捲土重來時措手不及。這是年羹堯否決雍正第一件事的道理。


其二、既然要打仗就離不開錢糧,就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而言,巨大的開支自然是少不了的,如果沒有充足的補給,再強悍的將軍也難以支撐軍隊的士氣和作戰力。這樣的道理,聰明睿智的雍正皇帝自然是最明白的。所以年羹堯否決的第二件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文/雲和月

《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雍正皇帝為什麼要請年羹堯吃這次飯?

西北戰事大捷之後,年羹堯回北京述職,就在年羹堯述職後準備回到西北主政的時候,雍正帝請年羹堯吃飯給年羹堯送行,其實雍正皇帝請年羹堯吃飯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因為年羹堯打了勝仗之後過於居功自傲,有幾件事讓雍正皇帝非常不滿,所以要藉機敲打敲打年羹堯;其二就是想以國庫空虛為由,裁軍減負削年羹堯的權,以防年羹堯擁兵自重,起謀反之心。

雍正皇帝當時提出的是哪三件事,被年羹堯給否了?

第一、西北戰事已經大捷,應該考慮裁軍;

第二、裁軍就要減負,縮減經費;

第三、朝廷國庫空虛,經費應該在西北四省自行解決,不該再向朝廷開口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從年羹堯當時的處境來考慮分析一下:

雍正帝為何把這次西北戰事大捷看的如此重要?雍正帝當時剛剛繼承皇位不久,還沒有形成一個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局面,尤其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更是賊心不死。

此時西北的戰事大捷,滿朝的文武大臣都看在眼裡,給雍正帝賺足了面子,不僅展現了雍正帝的執政能力,同時也鞏固了雍正帝的皇位,這可是大功一件啊,年羹堯在雍正帝面前可謂是大功之臣,雍正內心也是真心感激年羹堯的。


這就自然使年羹堯在雍正皇帝面前說話比較放得開了,而且就這三個問題而言,年羹堯做出否決 的態度也不是不無道理的。


其一、雖然西北戰事暫時以勝利告捷,但是叛軍首領和餘部並未斬盡殺絕,極有捲土重來的可能,此時裁軍,不是給叛軍留下了可乘之機嗎?為了長遠考慮,還是應該謹慎為重,避免叛軍捲土重來時措手不及。這是年羹堯否決雍正第一件事的道理。


其二、既然要打仗就離不開錢糧,就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而言,巨大的開支自然是少不了的,如果沒有充足的補給,再強悍的將軍也難以支撐軍隊的士氣和作戰力。這樣的道理,聰明睿智的雍正皇帝自然是最明白的。所以年羹堯否決的第二件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其三、由於長年不斷的戰亂,西北各省的老百姓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地方經濟也更是捉襟見肘,這時還能到哪裡去籌備龐大的軍需,向地方要錢籌備軍需,他們哪裡拿得出來,更不可能向老百姓要錢,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飽飯。這時年羹堯否決雍正皇帝的第三件事。


由此可見,年羹堯在立了大功之後,直言不諱的否決了雍正皇帝的這三件事,也不是不無道理的,至於後來雍正還是殺了年羹堯,這其中還摻雜著其他很多事情,在這裡就不一一表述了。

文/雲和月

《雍正王朝》雍正請年羹堯吃飯提了三件事,為什麼年羹堯敢全否?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雍正皇帝為什麼要請年羹堯吃這次飯?

西北戰事大捷之後,年羹堯回北京述職,就在年羹堯述職後準備回到西北主政的時候,雍正帝請年羹堯吃飯給年羹堯送行,其實雍正皇帝請年羹堯吃飯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因為年羹堯打了勝仗之後過於居功自傲,有幾件事讓雍正皇帝非常不滿,所以要藉機敲打敲打年羹堯;其二就是想以國庫空虛為由,裁軍減負削年羹堯的權,以防年羹堯擁兵自重,起謀反之心。

雍正皇帝當時提出的是哪三件事,被年羹堯給否了?

第一、西北戰事已經大捷,應該考慮裁軍;

第二、裁軍就要減負,縮減經費;

第三、朝廷國庫空虛,經費應該在西北四省自行解決,不該再向朝廷開口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從年羹堯當時的處境來考慮分析一下:

雍正帝為何把這次西北戰事大捷看的如此重要?雍正帝當時剛剛繼承皇位不久,還沒有形成一個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局面,尤其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更是賊心不死。

此時西北的戰事大捷,滿朝的文武大臣都看在眼裡,給雍正帝賺足了面子,不僅展現了雍正帝的執政能力,同時也鞏固了雍正帝的皇位,這可是大功一件啊,年羹堯在雍正帝面前可謂是大功之臣,雍正內心也是真心感激年羹堯的。


這就自然使年羹堯在雍正皇帝面前說話比較放得開了,而且就這三個問題而言,年羹堯做出否決 的態度也不是不無道理的。


其一、雖然西北戰事暫時以勝利告捷,但是叛軍首領和餘部並未斬盡殺絕,極有捲土重來的可能,此時裁軍,不是給叛軍留下了可乘之機嗎?為了長遠考慮,還是應該謹慎為重,避免叛軍捲土重來時措手不及。這是年羹堯否決雍正第一件事的道理。


其二、既然要打仗就離不開錢糧,就這樣龐大的一支軍隊而言,巨大的開支自然是少不了的,如果沒有充足的補給,再強悍的將軍也難以支撐軍隊的士氣和作戰力。這樣的道理,聰明睿智的雍正皇帝自然是最明白的。所以年羹堯否決的第二件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其三、由於長年不斷的戰亂,西北各省的老百姓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地方經濟也更是捉襟見肘,這時還能到哪裡去籌備龐大的軍需,向地方要錢籌備軍需,他們哪裡拿得出來,更不可能向老百姓要錢,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飽飯。這時年羹堯否決雍正皇帝的第三件事。


由此可見,年羹堯在立了大功之後,直言不諱的否決了雍正皇帝的這三件事,也不是不無道理的,至於後來雍正還是殺了年羹堯,這其中還摻雜著其他很多事情,在這裡就不一一表述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我是頭條號“雲和月”,對於歷史只是做客觀的敘述,網友們有不同高見,可在下面留言共同討論。

2019年9月1日於佳木斯市

趣谈国史
2019-12-06

雍正其實跟年羹堯提了四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雍正其實跟年羹堯提了四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第一件,是裁兵。年羹堯說,10萬兵馬本來就不多,不能裁。

第二件,減少軍餉。年羹堯說,每月150萬兩已是最低限度,不能減。

第三件,軍餉由四北四省自己解決。年羹堯說,西北四省太窮,無法解決。

第四件,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得來的銀子補給軍餉。年羹堯說,西北的官吏剛過上幾天好日子,不能從他們嘴裡摳食吃。

每一件,年羹堯都毫無餘地的否了,沒給雍正留下任何顏面。

通過這四件事,至少讓雍正摸準了三點:第一,即便戰事已經結束,年羹堯不會主動放棄兵權;第二,即便國庫空虛,年羹堯不會放棄奢靡的生活,與雍正同甘共苦;第三,年羹堯把西北四省當做自己的獨立王國,水潑不進,針扎不進。

同時,以上三點,也是年羹堯抗命雍正的原因。

雍正其實跟年羹堯提了四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第一件,是裁兵。年羹堯說,10萬兵馬本來就不多,不能裁。

第二件,減少軍餉。年羹堯說,每月150萬兩已是最低限度,不能減。

第三件,軍餉由四北四省自己解決。年羹堯說,西北四省太窮,無法解決。

第四件,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得來的銀子補給軍餉。年羹堯說,西北的官吏剛過上幾天好日子,不能從他們嘴裡摳食吃。

每一件,年羹堯都毫無餘地的否了,沒給雍正留下任何顏面。

通過這四件事,至少讓雍正摸準了三點:第一,即便戰事已經結束,年羹堯不會主動放棄兵權;第二,即便國庫空虛,年羹堯不會放棄奢靡的生活,與雍正同甘共苦;第三,年羹堯把西北四省當做自己的獨立王國,水潑不進,針扎不進。

同時,以上三點,也是年羹堯抗命雍正的原因。

他為何敢抗命呢?

第一,這與他的性格有關。他追求得就是轟轟烈烈。他想在西北四省做一個手握兵權的土皇帝。他要讓雍正也奈何不了他。

第二,他覺得自己有這個資本。的確,西北少不了他年羹堯。即便他抗命,雍正也拿他沒辦法,只能順從他。

年羹堯想得確實沒錯,但同時也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黃泉之路。

換個角度看,雍正向年羹堯提出這四件事之前,他覺得年羹堯會答應嗎?

以雍正對年羹堯的瞭解,他應該能夠預料到年羹堯不會答應。那他為何嗨呀提出來呢?一來就是為了試探一下,二來,也是為自己提出第五件事打個底子。

前面四件你都否了,第五件事,你總得給我一點顏面了吧?而且,第五件事並沒有前四件那麼大。

那麼,第五件事是什麼呢?就是讓孫嘉誠跟著年羹堯去西北。

雍正其實跟年羹堯提了四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第一件,是裁兵。年羹堯說,10萬兵馬本來就不多,不能裁。

第二件,減少軍餉。年羹堯說,每月150萬兩已是最低限度,不能減。

第三件,軍餉由四北四省自己解決。年羹堯說,西北四省太窮,無法解決。

第四件,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得來的銀子補給軍餉。年羹堯說,西北的官吏剛過上幾天好日子,不能從他們嘴裡摳食吃。

每一件,年羹堯都毫無餘地的否了,沒給雍正留下任何顏面。

通過這四件事,至少讓雍正摸準了三點:第一,即便戰事已經結束,年羹堯不會主動放棄兵權;第二,即便國庫空虛,年羹堯不會放棄奢靡的生活,與雍正同甘共苦;第三,年羹堯把西北四省當做自己的獨立王國,水潑不進,針扎不進。

同時,以上三點,也是年羹堯抗命雍正的原因。

他為何敢抗命呢?

第一,這與他的性格有關。他追求得就是轟轟烈烈。他想在西北四省做一個手握兵權的土皇帝。他要讓雍正也奈何不了他。

第二,他覺得自己有這個資本。的確,西北少不了他年羹堯。即便他抗命,雍正也拿他沒辦法,只能順從他。

年羹堯想得確實沒錯,但同時也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黃泉之路。

換個角度看,雍正向年羹堯提出這四件事之前,他覺得年羹堯會答應嗎?

以雍正對年羹堯的瞭解,他應該能夠預料到年羹堯不會答應。那他為何嗨呀提出來呢?一來就是為了試探一下,二來,也是為自己提出第五件事打個底子。

前面四件你都否了,第五件事,你總得給我一點顏面了吧?而且,第五件事並沒有前四件那麼大。

那麼,第五件事是什麼呢?就是讓孫嘉誠跟著年羹堯去西北。

年羹堯確實沒有拒絕的理由了,只能答應。

最終,年羹堯其實是死在了孫嘉誠手裡——因為正是年羹堯殺了孫嘉誠,才讓雍正和朝臣們一起鐵了心決定殺死年羹堯。

步武堂
2019-06-12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年羹堯和雍正之間的恩怨是一條主線,這條主線串起的是雍正從九子奪嫡到推行新政的艱難歷程,也表現了年羹堯這個人物的複雜性格和悲慘結局——一個倍受主子器重的包衣奴才,從嶄露頭角到如日中天再到走向絕路的過程。

“始亂終棄”這個成語是比喻不正當的男女關係的結局的一句成語,但我認為,這句成語用在雍正和年羹堯之間的關係上倒是很貼切。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年羹堯被雍正委任為“撫遠大將軍”赴西北平定羅布臧旦增的叛亂,對年羹堯的任命是雍正力排眾議的結果,但這並不代表雍正對年羹堯的完全信任,和其他人選相比(比如雍正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年羹堯是雍正的唯一人選,除了年羹堯,雍正別無選擇,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賭在年羹堯身上。

年羹堯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最終還是取得了西北平叛的大勝,儘管這個勝利是雍正幾乎掏空了國庫,也傾盡了全國之力,得罪了許多的朝廷官員和封疆大吏才支撐起來的,但是這一切,那個沉浸在自己的勝利當中,陶醉在雍正的感激話語,被“西北王”的幻想衝昏了頭腦的年羹堯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感覺。

他認為平定西北的叛亂,應該是他的個人功勞,完全是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成就的這個“不世之功”。而雍正寫給他的那些諸如“你大清的恩人也是是朕的恩人”等肉麻的誇獎和讚賞也似乎印證了年羹堯的判斷——他的功勞真的是太大了,已經足以感動雍正,也已經足以讓他成為“西北王”。

年羹堯回到北京時的心態就是如此,儘管並未得到封賞,但年羹堯已經開始擺起了“王爺”派頭,面對“百官跪迎”的場面,受用之餘不免趾高氣昂目空一切,就連挨著排站著迎接他的那些真正的王爺們也不看在眼裡,騎著高頭大馬一路來到雍正面前,這才下馬跪拜。

年羹堯的驕狂跋扈激怒了相當多的文武大臣尤其是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怒不可遏的孫嘉誠上摺子彈劾年羹堯“僭越,狂悖”,而雍正不但駁回了孫嘉誠的彈劾奏摺,還罰孫嘉誠跪在烈日下“求雨”,儘管孫嘉誠“感動了上天”求到了雨,但是雍正依然沒有任何責罰年羹堯的意思。

雍正的這些態度和舉動,再一次給了年羹堯一個錯誤的信息:皇上還是信任和依賴我年羹堯的,儘管皇上沒有封我年羹堯為王爺,但是,我還是真正的“西北王”。

雍正和年羹堯的晚餐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的,這頓飯,算是雍正給即將回到西北行營的年羹堯送行。也是雍正和年羹堯的最後的晚餐。

在君臣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雍正向年羹堯提出三件事,但是,這三件事都被年羹堯毫不客氣的拒絕了,那麼雍正提出的是那三件事,年羹堯為什麼要毫不客氣的拒絕呢?

我們先看看雍正所提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希望年羹堯裁軍。雍正的意思是,西北的叛亂也平息了,也就不需要保留二十萬大軍了。雍正的意思是,你在西北如果坐擁二十萬大軍,那我在京城如何能安坐?

第二件事,就是希望年羹堯能夠減少軍費的開支,西北的這一仗讓國力空虛,西北的龐大的軍費開支朝廷有困難,你年羹堯如果想經營西北,你自己也要想辦法。

第三,能否在你年羹堯管轄下的西北實行“火耗歸公”的新政。雍正認為,年羹堯作為自己的心腹和寵臣,應該是帶頭支持和推行自己的新政才是。雍正的規劃是,平定了西北,就可以騰出手來推行新政,他打算讓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李衛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而年羹堯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還有就是讓李紱在直隸整頓旗務。

所以雍正的三件事其實是雍正的三個條件,雍正提出這三個條件,一方面是雍正打算再一次妥協,只要年羹堯知道收斂,他還是打算讓年羹堯經營西北,做一個實質意義上的“西北王”,另一方面雍正也希望年羹堯能夠理解自己的苦心,收斂自己的跋扈,支持自己的新政,接受自己的管制,認真當好這個“西北王”。

但是,年羹堯的反應讓雍正相當失望,甚至有些絕望,因為這三個條件年羹堯全部拒絕。

年羹堯拒絕的理由,是帶有明顯的威脅性質:

——儘管西北的叛亂平息了,但是不能撤軍,誰又能保證不再出現叛亂呢,我沒有足夠的軍隊,又怎麼能夠保證西北的安定呢?

——官兵的軍餉糧草必須足額保證,一兩都不能少,沒有軍餉糧草我如何帶兵?萬一出現“兵變”或者“造反”,我可負不了責任。

——西北的官員已經很苦了,好不容易安定了,如果把他們的火耗銀都充了公,官員就一點油水都沒了,我怎麼指望官員們死心塌地的為我辦差?

年羹堯的思維和雍正根本不在一個頻道,年羹堯認為,你雍正不封我為王我就認了,但是還要削減我的兵力,剋扣我的軍餉,盤剝我的官員,那就是你雍正不夠意思了,我這個西北王當定了,作為大清的恩人,你雍正的恩人,我的這點要求不過分,提出的這些條件肯定不能接受,另外,年羹堯的態度也很清楚的告訴雍正: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兵朝廷來養——擁兵自重已經非常明顯。

其實,雍正最擔心的就是年羹堯在西北擁兵自重,不受朝廷節制,同時年羹堯在朝廷搞“年選”來經營自己的政治勢力,也讓雍正很頭疼。

雍正和年羹堯之間的這頓飯吃的實在是彆扭,最終還是雍正藉著年羹堯以西北缺乏得力的人才為由想繼續在西北搞年選的話題,推出了年羹堯的死對頭孫嘉誠到西北配合或者說幫助年羹堯推行新政。對此年羹堯心裡不滿但是也沒理由拒絕,只好答應雍正,但是就在雍正叫來孫嘉誠,和年羹堯當面說和,希望這兩位摒棄前嫌,通力合作的時候,孫嘉誠的態度是:你要是還胡作非為,我任然可以參你!而年羹堯更厲害:你要是敢違反軍紀,別怪我不客氣!——殺氣畢露。

雍正和年羹堯最後的晚餐也預示著年羹堯和雍正徹底的決裂,為了那個西北王,年羹堯基本上算是走火入魔,聽不進去任何意見和建議,哪怕這個意見和建議來自他的主子。而雍正最後的底線就是看年羹堯回到西北之後,思想上是否能冷靜理智,行為是否有收斂和改觀。

雍正等來的,居然是年羹堯把孫嘉誠給殺了!

年羹堯就是這樣走火入魔,把自己逼上絕路,從他殺孫嘉誠的那一刻,一切已經無法挽回。

为了中国之崛起
2019-07-31

咱們先來回顧《雍正王朝》雍正和年羹堯說的三件事。

1、雍正說:亮工啊,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答:羅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積聚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在這麼長的戰線上預防,已經是很吃力了。

2、雍正繼續問: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咱們先來回顧《雍正王朝》雍正和年羹堯說的三件事。

1、雍正說:亮工啊,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答:羅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積聚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在這麼長的戰線上預防,已經是很吃力了。

2、雍正繼續問: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答:說這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的開支了!

3、 雍正再問: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

答:提出西北四省太窮了,又接連戰爭,僅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

雍正問的有道理嗎?有道理,

咱們先來回顧《雍正王朝》雍正和年羹堯說的三件事。

1、雍正說:亮工啊,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答:羅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積聚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在這麼長的戰線上預防,已經是很吃力了。

2、雍正繼續問: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答:說這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的開支了!

3、 雍正再問: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

答:提出西北四省太窮了,又接連戰爭,僅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

雍正問的有道理嗎?有道理,



雍正元年十月,西北戰亂又起,羅卜藏丹津率兵七萬欲分裂西北,雍正在西北集合大軍23萬,並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授予“大將軍王”的稱號,坐鎮西北,欲一舉平定西北叛亂。

前線23萬大軍每日所花費錢糧巨大,此時國庫空虛,雍正繼位時期國庫才有七百萬兩白銀。所以說此戰是雍正舉全國之力打的,一年下來,國庫空虛,實在是沒有精力和財力再去養兵十多萬,

一個月150萬兩白銀的西北軍費開支,戰爭結束後,以當時的情況,根本養不起。只能裁軍或者減少軍費開支。

咱們先來回顧《雍正王朝》雍正和年羹堯說的三件事。

1、雍正說:亮工啊,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答:羅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積聚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在這麼長的戰線上預防,已經是很吃力了。

2、雍正繼續問: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答:說這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的開支了!

3、 雍正再問: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

答:提出西北四省太窮了,又接連戰爭,僅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

雍正問的有道理嗎?有道理,



雍正元年十月,西北戰亂又起,羅卜藏丹津率兵七萬欲分裂西北,雍正在西北集合大軍23萬,並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授予“大將軍王”的稱號,坐鎮西北,欲一舉平定西北叛亂。

前線23萬大軍每日所花費錢糧巨大,此時國庫空虛,雍正繼位時期國庫才有七百萬兩白銀。所以說此戰是雍正舉全國之力打的,一年下來,國庫空虛,實在是沒有精力和財力再去養兵十多萬,

一個月150萬兩白銀的西北軍費開支,戰爭結束後,以當時的情況,根本養不起。只能裁軍或者減少軍費開支。



年羹堯回答的有道理嗎?

站在西北軍隊最高指揮官的立場上,他是對的,他只負責他的軍隊和穩定西北戰果。

當時的叛軍首領並沒有被消滅,這是關鍵,他們隨時都可以再起,

咱們先來回顧《雍正王朝》雍正和年羹堯說的三件事。

1、雍正說:亮工啊,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答:羅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積聚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在這麼長的戰線上預防,已經是很吃力了。

2、雍正繼續問: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答:說這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的開支了!

3、 雍正再問: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

答:提出西北四省太窮了,又接連戰爭,僅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

雍正問的有道理嗎?有道理,



雍正元年十月,西北戰亂又起,羅卜藏丹津率兵七萬欲分裂西北,雍正在西北集合大軍23萬,並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授予“大將軍王”的稱號,坐鎮西北,欲一舉平定西北叛亂。

前線23萬大軍每日所花費錢糧巨大,此時國庫空虛,雍正繼位時期國庫才有七百萬兩白銀。所以說此戰是雍正舉全國之力打的,一年下來,國庫空虛,實在是沒有精力和財力再去養兵十多萬,

一個月150萬兩白銀的西北軍費開支,戰爭結束後,以當時的情況,根本養不起。只能裁軍或者減少軍費開支。



年羹堯回答的有道理嗎?

站在西北軍隊最高指揮官的立場上,他是對的,他只負責他的軍隊和穩定西北戰果。

當時的叛軍首領並沒有被消滅,這是關鍵,他們隨時都可以再起,



其次軍費問題,要知道年羹堯包圍叛軍主力的時候每天的軍費就是二十萬,一個月就是六百萬,現在縮減到了一百五十萬已經很少。

再次,四省本身在打仗時期,已經民不聊生,接近於崩潰了,好不容易等到勝利了,結果要軍費自理?做不到,也養不起,西北需要的精力恢復,修生養息,如果在搜刮豪奪,必定逼其民反。

咱們先來回顧《雍正王朝》雍正和年羹堯說的三件事。

1、雍正說:亮工啊,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答:羅布藏丹增和阿拉布坦一定在暗中積聚力量,伺機再起,十萬兵在這麼長的戰線上預防,已經是很吃力了。

2、雍正繼續問: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答:說這一百五十萬兩已經是最低額的開支了!

3、 雍正再問: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

答:提出西北四省太窮了,又接連戰爭,僅青海一省十年都難以恢復。

雍正問的有道理嗎?有道理,



雍正元年十月,西北戰亂又起,羅卜藏丹津率兵七萬欲分裂西北,雍正在西北集合大軍23萬,並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授予“大將軍王”的稱號,坐鎮西北,欲一舉平定西北叛亂。

前線23萬大軍每日所花費錢糧巨大,此時國庫空虛,雍正繼位時期國庫才有七百萬兩白銀。所以說此戰是雍正舉全國之力打的,一年下來,國庫空虛,實在是沒有精力和財力再去養兵十多萬,

一個月150萬兩白銀的西北軍費開支,戰爭結束後,以當時的情況,根本養不起。只能裁軍或者減少軍費開支。



年羹堯回答的有道理嗎?

站在西北軍隊最高指揮官的立場上,他是對的,他只負責他的軍隊和穩定西北戰果。

當時的叛軍首領並沒有被消滅,這是關鍵,他們隨時都可以再起,



其次軍費問題,要知道年羹堯包圍叛軍主力的時候每天的軍費就是二十萬,一個月就是六百萬,現在縮減到了一百五十萬已經很少。

再次,四省本身在打仗時期,已經民不聊生,接近於崩潰了,好不容易等到勝利了,結果要軍費自理?做不到,也養不起,西北需要的精力恢復,修生養息,如果在搜刮豪奪,必定逼其民反。



但是通局考慮,年羹堯回答的明顯不對。年羹堯忽略了更多的東西,就是雍正需要治理的是整個清朝,而不是一個西北,年羹堯的腦子裡只有一個西北,但雍正的腦子裡卻是整個國家。

篱上青
2019-03-15

西北大捷,年羹堯剿滅判匪蘿蔔臧丹曾。雍正帝對此非常高興,降旨年羹堯回京述職並給予年羹堯很大的褒獎。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還請年羹堯吃飯,並在飯桌上提了三件事:

西北大捷,年羹堯剿滅判匪蘿蔔臧丹曾。雍正帝對此非常高興,降旨年羹堯回京述職並給予年羹堯很大的褒獎。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還請年羹堯吃飯,並在飯桌上提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西北勝利後,是否需要保留這十萬大軍?能不能裁剪一些?

第二件事:這十萬大軍不減,每月一百五十萬兩軍需能不能縮減一些?

第三件事:朝廷沒錢,軍需能不能在西北四省內部解決?

依我看來,雍正提出的這三件事合情合理,雍正對年羹堯也是一再退讓,但年羹堯卻全部否決,可謂是自作孽不可活!

西北大捷,年羹堯剿滅判匪蘿蔔臧丹曾。雍正帝對此非常高興,降旨年羹堯回京述職並給予年羹堯很大的褒獎。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還請年羹堯吃飯,並在飯桌上提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西北勝利後,是否需要保留這十萬大軍?能不能裁剪一些?

第二件事:這十萬大軍不減,每月一百五十萬兩軍需能不能縮減一些?

第三件事:朝廷沒錢,軍需能不能在西北四省內部解決?

依我看來,雍正提出的這三件事合情合理,雍正對年羹堯也是一再退讓,但年羹堯卻全部否決,可謂是自作孽不可活!

年羹堯是進士出身,按理說是熟讀史書,明白“兔死狗烹”,“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可他為什麼敢三次否決雍正的提議呢?

正所謂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我認為年羹堯敢如此拒絕有著以下幾點依靠。

第一個,西北維穩,非他莫屬。他人稱“西北王”,是一個沒有王名卻有王權的實力派,治理西北多年的年羹堯認為自己才是真正懂得如何治理西北的一號領導,經過在西北多年的征戰治理,他最熟悉西北的各方形勢,要想保住西北一方的安寧,皇帝離不了他,他自認為也是無可取代的。同時西北的各個地方官早已經在暗中成為他的黨羽,這些背後的力量,也讓他忘乎所以。

第二個,家奴身份,尋求認同。他雖然考上進士,帶兵作戰功勳卓著,皇帝也是嘉獎不斷,但滿朝大臣都清楚他的家奴底細。內心強烈的自卑感轉化為外在過度的自尊感,他更希望得到皇帝的認同而不是皇帝的削權。雍正皇帝提出的三個問題,個個都是在打他的臉,自然是誓死不從。

西北大捷,年羹堯剿滅判匪蘿蔔臧丹曾。雍正帝對此非常高興,降旨年羹堯回京述職並給予年羹堯很大的褒獎。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還請年羹堯吃飯,並在飯桌上提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西北勝利後,是否需要保留這十萬大軍?能不能裁剪一些?

第二件事:這十萬大軍不減,每月一百五十萬兩軍需能不能縮減一些?

第三件事:朝廷沒錢,軍需能不能在西北四省內部解決?

依我看來,雍正提出的這三件事合情合理,雍正對年羹堯也是一再退讓,但年羹堯卻全部否決,可謂是自作孽不可活!

年羹堯是進士出身,按理說是熟讀史書,明白“兔死狗烹”,“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可他為什麼敢三次否決雍正的提議呢?

正所謂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我認為年羹堯敢如此拒絕有著以下幾點依靠。

第一個,西北維穩,非他莫屬。他人稱“西北王”,是一個沒有王名卻有王權的實力派,治理西北多年的年羹堯認為自己才是真正懂得如何治理西北的一號領導,經過在西北多年的征戰治理,他最熟悉西北的各方形勢,要想保住西北一方的安寧,皇帝離不了他,他自認為也是無可取代的。同時西北的各個地方官早已經在暗中成為他的黨羽,這些背後的力量,也讓他忘乎所以。

第二個,家奴身份,尋求認同。他雖然考上進士,帶兵作戰功勳卓著,皇帝也是嘉獎不斷,但滿朝大臣都清楚他的家奴底細。內心強烈的自卑感轉化為外在過度的自尊感,他更希望得到皇帝的認同而不是皇帝的削權。雍正皇帝提出的三個問題,個個都是在打他的臉,自然是誓死不從。

第三個,後宮有人,恃寵而驕。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更是雍正的小舅子。他與雍正的關係,不僅僅是普通的君與臣的關係,還有親戚這層關係。在雍正初登皇位,根基未穩時,年羹堯也曾為雍正肝腦塗地,之所以雍正帝對他過激的行為一忍再忍,還有這兩層關係。自古後宮不幹政,卻可以大吹枕邊風,歷史上多少外戚憑藉後宮得寵而飛揚跋扈,甚至犯下滔天大罪,年羹堯跋扈點自然也是情有可原。

第四個,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戰國時期的大臣王翦在外帶兵,一味地向皇帝討封賞。外人不解,他卻說皇帝疑心重,討封賞自然皇帝就不怕他帶兵謀反,他這是為自己討了個護身符。相反趙匡胤手握重兵,多次拒絕朝廷封賞,最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自古帝王多疑心,年羹堯保留實力,也算是偷師古人。

但是年羹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皇權不容挑釁。可他一再讓皇帝吃癟,手握重兵,卻不聽令。或許國家危機之際,皇帝可以網開一面;一旦國家穩定,那就免不了秋後算賬。最終年羹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年羹堯的悲劇也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貪心,要正確認清形勢,擺正自己的身份,方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我是籬上青,歡迎吐槽,評論,點贊,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

雍亲王府
2019-03-08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而在這之後,雍正宴請了年羹堯,並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

“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朕準備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省出五十萬兩銀子,我看這西北的軍餉也就差不多了。”

從表面上看,西北的平叛戰爭打了兩年,國庫耗盡,雍正給年羹堯提了裁兵、縮減軍費開支以及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三件事情,目的就是讓年羹堯體諒雍正,也體諒國家的困難,幫著雍正渡過難關。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而在這之後,雍正宴請了年羹堯,並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

“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朕準備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省出五十萬兩銀子,我看這西北的軍餉也就差不多了。”

從表面上看,西北的平叛戰爭打了兩年,國庫耗盡,雍正給年羹堯提了裁兵、縮減軍費開支以及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三件事情,目的就是讓年羹堯體諒雍正,也體諒國家的困難,幫著雍正渡過難關。

但是在這其中,也蘊含著另外一層的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不滿的提醒和暗示。

第一件事情,讓年羹堯裁兵。西北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你年羹堯依然想要擁兵自重,並且把持西北四省軍政要務,你這是想要做什麼?

第二件事請,讓年羹堯縮減軍費開支。你西北大軍一個月的軍餉也就五十多萬兩銀子,但是你年羹堯獅子大開口就要一百五十萬兩,你是還準備在西北作威作福,奢靡浪費,貪汙腐敗下去麼?

第三件事情,讓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你結黨營私,自己和手下的人貪的已經夠多了,之前處在國家危難時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這個時候還要繼續斂財,同朝廷爭銀兩,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雍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出了這三件事情,實際上就是想讓年羹堯體諒自己和國家的難處做出一定的讓步,至少做出願意讓步的態度,同時,也是藉此給年羹堯提醒,明確的告訴了年羹堯他在這些方面,做的確實有些過分了,希望年羹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真的願意積極配合雍正去做,去執行。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而在這之後,雍正宴請了年羹堯,並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

“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朕準備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省出五十萬兩銀子,我看這西北的軍餉也就差不多了。”

從表面上看,西北的平叛戰爭打了兩年,國庫耗盡,雍正給年羹堯提了裁兵、縮減軍費開支以及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三件事情,目的就是讓年羹堯體諒雍正,也體諒國家的困難,幫著雍正渡過難關。

但是在這其中,也蘊含著另外一層的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不滿的提醒和暗示。

第一件事情,讓年羹堯裁兵。西北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你年羹堯依然想要擁兵自重,並且把持西北四省軍政要務,你這是想要做什麼?

第二件事請,讓年羹堯縮減軍費開支。你西北大軍一個月的軍餉也就五十多萬兩銀子,但是你年羹堯獅子大開口就要一百五十萬兩,你是還準備在西北作威作福,奢靡浪費,貪汙腐敗下去麼?

第三件事情,讓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你結黨營私,自己和手下的人貪的已經夠多了,之前處在國家危難時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這個時候還要繼續斂財,同朝廷爭銀兩,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雍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出了這三件事情,實際上就是想讓年羹堯體諒自己和國家的難處做出一定的讓步,至少做出願意讓步的態度,同時,也是藉此給年羹堯提醒,明確的告訴了年羹堯他在這些方面,做的確實有些過分了,希望年羹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真的願意積極配合雍正去做,去執行。


年羹堯的面對雍正提出的三件事情,卻變現出了“油鹽不進”的狀態,進而將三件事情全部拒絕掉了。

對於裁兵之事,年羹堯以西北戰事未定,隨時可能烽煙再起而拒絕。

對於縮減經費,年羹堯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直接拒絕,就是不減。

對於自籌經費和推行“火耗歸公”,年羹堯以西北太窮,和官員們全指望這“火耗”謀利為由,也拒絕掉了。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而在這之後,雍正宴請了年羹堯,並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

“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朕準備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省出五十萬兩銀子,我看這西北的軍餉也就差不多了。”

從表面上看,西北的平叛戰爭打了兩年,國庫耗盡,雍正給年羹堯提了裁兵、縮減軍費開支以及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三件事情,目的就是讓年羹堯體諒雍正,也體諒國家的困難,幫著雍正渡過難關。

但是在這其中,也蘊含著另外一層的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不滿的提醒和暗示。

第一件事情,讓年羹堯裁兵。西北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你年羹堯依然想要擁兵自重,並且把持西北四省軍政要務,你這是想要做什麼?

第二件事請,讓年羹堯縮減軍費開支。你西北大軍一個月的軍餉也就五十多萬兩銀子,但是你年羹堯獅子大開口就要一百五十萬兩,你是還準備在西北作威作福,奢靡浪費,貪汙腐敗下去麼?

第三件事情,讓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你結黨營私,自己和手下的人貪的已經夠多了,之前處在國家危難時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這個時候還要繼續斂財,同朝廷爭銀兩,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雍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出了這三件事情,實際上就是想讓年羹堯體諒自己和國家的難處做出一定的讓步,至少做出願意讓步的態度,同時,也是藉此給年羹堯提醒,明確的告訴了年羹堯他在這些方面,做的確實有些過分了,希望年羹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真的願意積極配合雍正去做,去執行。


年羹堯的面對雍正提出的三件事情,卻變現出了“油鹽不進”的狀態,進而將三件事情全部拒絕掉了。

對於裁兵之事,年羹堯以西北戰事未定,隨時可能烽煙再起而拒絕。

對於縮減經費,年羹堯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直接拒絕,就是不減。

對於自籌經費和推行“火耗歸公”,年羹堯以西北太窮,和官員們全指望這“火耗”謀利為由,也拒絕掉了。

年羹堯為何敢堂而皇之的直接將雍正所提的三件事情全部否掉,歸根結底,年羹堯是太享受雍正“恩人”的感覺了,而他這樣做就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首先,不裁兵,自己便可以繼續擁兵自重,給地方督撫以及朝廷,乃至給雍正皇帝足夠的壓力,使得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可以保證,同時可以讓自己用軍令代替律法和政令,繼續在西北作威作福。

其次,不縮減軍費,就是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奢華的生活,在年羹堯看來,自己是皇上的“恩人”,那必然是要與皇上一般的待遇,才能匹配自己的身份和功勞。

再次,不推行“火耗歸公”,名義上是為了保全西北四省官員的利益,但是這項政策執行後誰是最大的利益損失者,就是年羹堯,不僅自己的火耗銀子會減少,同時下面人因為這塊收入的減少,進而孝敬給他的銀子也會受到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推行“火耗歸公”,官員們少了錢財來源渠道,直接影響年羹堯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為了培植自己的黨羽,穩定自己的隊伍,年羹堯也不會因為朝廷的利益而影響自己的利益。

所以,此時自我感覺良好,依然躺在自己功勞簿上的年羹堯,全然聽不出來雍正這些“黑話”的含義以及對於自己的警示,繼續像剛到京城一樣,目無君主、居功自傲,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雍正對他的不滿。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而在這之後,雍正宴請了年羹堯,並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

“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朕準備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省出五十萬兩銀子,我看這西北的軍餉也就差不多了。”

從表面上看,西北的平叛戰爭打了兩年,國庫耗盡,雍正給年羹堯提了裁兵、縮減軍費開支以及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三件事情,目的就是讓年羹堯體諒雍正,也體諒國家的困難,幫著雍正渡過難關。

但是在這其中,也蘊含著另外一層的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不滿的提醒和暗示。

第一件事情,讓年羹堯裁兵。西北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你年羹堯依然想要擁兵自重,並且把持西北四省軍政要務,你這是想要做什麼?

第二件事請,讓年羹堯縮減軍費開支。你西北大軍一個月的軍餉也就五十多萬兩銀子,但是你年羹堯獅子大開口就要一百五十萬兩,你是還準備在西北作威作福,奢靡浪費,貪汙腐敗下去麼?

第三件事情,讓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你結黨營私,自己和手下的人貪的已經夠多了,之前處在國家危難時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這個時候還要繼續斂財,同朝廷爭銀兩,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雍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出了這三件事情,實際上就是想讓年羹堯體諒自己和國家的難處做出一定的讓步,至少做出願意讓步的態度,同時,也是藉此給年羹堯提醒,明確的告訴了年羹堯他在這些方面,做的確實有些過分了,希望年羹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真的願意積極配合雍正去做,去執行。


年羹堯的面對雍正提出的三件事情,卻變現出了“油鹽不進”的狀態,進而將三件事情全部拒絕掉了。

對於裁兵之事,年羹堯以西北戰事未定,隨時可能烽煙再起而拒絕。

對於縮減經費,年羹堯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直接拒絕,就是不減。

對於自籌經費和推行“火耗歸公”,年羹堯以西北太窮,和官員們全指望這“火耗”謀利為由,也拒絕掉了。

年羹堯為何敢堂而皇之的直接將雍正所提的三件事情全部否掉,歸根結底,年羹堯是太享受雍正“恩人”的感覺了,而他這樣做就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首先,不裁兵,自己便可以繼續擁兵自重,給地方督撫以及朝廷,乃至給雍正皇帝足夠的壓力,使得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可以保證,同時可以讓自己用軍令代替律法和政令,繼續在西北作威作福。

其次,不縮減軍費,就是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奢華的生活,在年羹堯看來,自己是皇上的“恩人”,那必然是要與皇上一般的待遇,才能匹配自己的身份和功勞。

再次,不推行“火耗歸公”,名義上是為了保全西北四省官員的利益,但是這項政策執行後誰是最大的利益損失者,就是年羹堯,不僅自己的火耗銀子會減少,同時下面人因為這塊收入的減少,進而孝敬給他的銀子也會受到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推行“火耗歸公”,官員們少了錢財來源渠道,直接影響年羹堯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為了培植自己的黨羽,穩定自己的隊伍,年羹堯也不會因為朝廷的利益而影響自己的利益。

所以,此時自我感覺良好,依然躺在自己功勞簿上的年羹堯,全然聽不出來雍正這些“黑話”的含義以及對於自己的警示,繼續像剛到京城一樣,目無君主、居功自傲,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雍正對他的不滿。


雍正安排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前往西北,已經再一次的明確了自己的態度,可是年羹堯非但不與改正自己的錯誤,還將孫嘉誠給殺掉,最終也迎來了自己的倒臺。

年羹堯的冥頑不化雍正應該事先有所預見,但是從雍正的表情上不難看出,就連他也沒有想到年羹堯會是如此的“油鹽不進”,而雍正則用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前往西北的方式,再一次給年羹堯一個警示,同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在雍正看來,孫嘉誠因為參劾年羹堯,甚至用到了“京師久旱必是朝中有奸臣”的話來形容年羹堯,而孫嘉誠的話也得到了上天的應驗,一場暴雨下來,可以說不僅是雍正,就連老天爺都已經對於年羹堯有了不滿。

雍正安排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到西北,就是除了看中孫嘉誠的能力外,更為重要的就是把這麼一個人放在年羹堯的身邊,讓年羹堯能夠見到孫嘉誠就想起午門外的那場大雨,還有“朝中有奸臣”的預言,匡正自己的得失,改正自己的錯誤,實際上,安排孫嘉誠去就是為了時時刻刻讓年羹堯看到自己的警示,進而有所收斂。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而在這之後,雍正宴請了年羹堯,並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

“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朕準備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省出五十萬兩銀子,我看這西北的軍餉也就差不多了。”

從表面上看,西北的平叛戰爭打了兩年,國庫耗盡,雍正給年羹堯提了裁兵、縮減軍費開支以及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三件事情,目的就是讓年羹堯體諒雍正,也體諒國家的困難,幫著雍正渡過難關。

但是在這其中,也蘊含著另外一層的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不滿的提醒和暗示。

第一件事情,讓年羹堯裁兵。西北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你年羹堯依然想要擁兵自重,並且把持西北四省軍政要務,你這是想要做什麼?

第二件事請,讓年羹堯縮減軍費開支。你西北大軍一個月的軍餉也就五十多萬兩銀子,但是你年羹堯獅子大開口就要一百五十萬兩,你是還準備在西北作威作福,奢靡浪費,貪汙腐敗下去麼?

第三件事情,讓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你結黨營私,自己和手下的人貪的已經夠多了,之前處在國家危難時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這個時候還要繼續斂財,同朝廷爭銀兩,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雍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出了這三件事情,實際上就是想讓年羹堯體諒自己和國家的難處做出一定的讓步,至少做出願意讓步的態度,同時,也是藉此給年羹堯提醒,明確的告訴了年羹堯他在這些方面,做的確實有些過分了,希望年羹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真的願意積極配合雍正去做,去執行。


年羹堯的面對雍正提出的三件事情,卻變現出了“油鹽不進”的狀態,進而將三件事情全部拒絕掉了。

對於裁兵之事,年羹堯以西北戰事未定,隨時可能烽煙再起而拒絕。

對於縮減經費,年羹堯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直接拒絕,就是不減。

對於自籌經費和推行“火耗歸公”,年羹堯以西北太窮,和官員們全指望這“火耗”謀利為由,也拒絕掉了。

年羹堯為何敢堂而皇之的直接將雍正所提的三件事情全部否掉,歸根結底,年羹堯是太享受雍正“恩人”的感覺了,而他這樣做就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首先,不裁兵,自己便可以繼續擁兵自重,給地方督撫以及朝廷,乃至給雍正皇帝足夠的壓力,使得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可以保證,同時可以讓自己用軍令代替律法和政令,繼續在西北作威作福。

其次,不縮減軍費,就是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奢華的生活,在年羹堯看來,自己是皇上的“恩人”,那必然是要與皇上一般的待遇,才能匹配自己的身份和功勞。

再次,不推行“火耗歸公”,名義上是為了保全西北四省官員的利益,但是這項政策執行後誰是最大的利益損失者,就是年羹堯,不僅自己的火耗銀子會減少,同時下面人因為這塊收入的減少,進而孝敬給他的銀子也會受到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推行“火耗歸公”,官員們少了錢財來源渠道,直接影響年羹堯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為了培植自己的黨羽,穩定自己的隊伍,年羹堯也不會因為朝廷的利益而影響自己的利益。

所以,此時自我感覺良好,依然躺在自己功勞簿上的年羹堯,全然聽不出來雍正這些“黑話”的含義以及對於自己的警示,繼續像剛到京城一樣,目無君主、居功自傲,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雍正對他的不滿。


雍正安排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前往西北,已經再一次的明確了自己的態度,可是年羹堯非但不與改正自己的錯誤,還將孫嘉誠給殺掉,最終也迎來了自己的倒臺。

年羹堯的冥頑不化雍正應該事先有所預見,但是從雍正的表情上不難看出,就連他也沒有想到年羹堯會是如此的“油鹽不進”,而雍正則用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前往西北的方式,再一次給年羹堯一個警示,同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在雍正看來,孫嘉誠因為參劾年羹堯,甚至用到了“京師久旱必是朝中有奸臣”的話來形容年羹堯,而孫嘉誠的話也得到了上天的應驗,一場暴雨下來,可以說不僅是雍正,就連老天爺都已經對於年羹堯有了不滿。

雍正安排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到西北,就是除了看中孫嘉誠的能力外,更為重要的就是把這麼一個人放在年羹堯的身邊,讓年羹堯能夠見到孫嘉誠就想起午門外的那場大雨,還有“朝中有奸臣”的預言,匡正自己的得失,改正自己的錯誤,實際上,安排孫嘉誠去就是為了時時刻刻讓年羹堯看到自己的警示,進而有所收斂。

但是即便如此,年羹堯依然是我行我素,絲毫沒有受到孫嘉誠的影響,並且是處處阻撓孫嘉誠的工作,最後還將孫嘉誠給殺掉了。

而孫嘉誠的死也讓雍正對年羹堯徹底的失望了,同時也對年羹堯失去了忍耐,半年內將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的位置上一擼到底,最終將其賜死。儘管有著很強的能力,而他最終以如此悲慘的結局收場,只能說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咎由自取。

《雍正王朝》中,雍正請年羹堯吃飯,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歸結起來就是裁兵、縮減軍費開支和“火耗歸公”,而這其中也蘊含著一層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提醒和暗示。

年羹堯率兵在西北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穩定了肅清叛亂、穩定政局的同時,更是幫助雍正穩固了皇位,雍正此時稱年羹堯為“恩人”,是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年羹堯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居功自高、飛揚跋扈,並且貪腐奢靡、結黨營私,年羹堯樁樁件件的所作所為,不僅讓大部分的朝臣深感不滿,就連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也開始對年羹堯有了看法與不滿。特別是在孫嘉誠參奏年羹堯的時候,雍正沒有處罰孫嘉誠,就已經將自己的不滿態度表達了出來。

而在這之後,雍正宴請了年羹堯,並向年羹堯提了三件事情:

“西北是不是還需要十萬兵,能不能再裁減一些?”
“那這每月一百五十萬兩的軍需開支能不能再縮減一些?”
“那麼這一百五十萬兩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不要朝廷在另外籌款了?”“朕準備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省出五十萬兩銀子,我看這西北的軍餉也就差不多了。”

從表面上看,西北的平叛戰爭打了兩年,國庫耗盡,雍正給年羹堯提了裁兵、縮減軍費開支以及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三件事情,目的就是讓年羹堯體諒雍正,也體諒國家的困難,幫著雍正渡過難關。

但是在這其中,也蘊含著另外一層的深意,就是雍正對於年羹堯不滿的提醒和暗示。

第一件事情,讓年羹堯裁兵。西北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你年羹堯依然想要擁兵自重,並且把持西北四省軍政要務,你這是想要做什麼?

第二件事請,讓年羹堯縮減軍費開支。你西北大軍一個月的軍餉也就五十多萬兩銀子,但是你年羹堯獅子大開口就要一百五十萬兩,你是還準備在西北作威作福,奢靡浪費,貪汙腐敗下去麼?

第三件事情,讓年羹堯推行“火耗歸公”。你結黨營私,自己和手下的人貪的已經夠多了,之前處在國家危難時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這個時候還要繼續斂財,同朝廷爭銀兩,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雍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出了這三件事情,實際上就是想讓年羹堯體諒自己和國家的難處做出一定的讓步,至少做出願意讓步的態度,同時,也是藉此給年羹堯提醒,明確的告訴了年羹堯他在這些方面,做的確實有些過分了,希望年羹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真的願意積極配合雍正去做,去執行。


年羹堯的面對雍正提出的三件事情,卻變現出了“油鹽不進”的狀態,進而將三件事情全部拒絕掉了。

對於裁兵之事,年羹堯以西北戰事未定,隨時可能烽煙再起而拒絕。

對於縮減經費,年羹堯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直接拒絕,就是不減。

對於自籌經費和推行“火耗歸公”,年羹堯以西北太窮,和官員們全指望這“火耗”謀利為由,也拒絕掉了。

年羹堯為何敢堂而皇之的直接將雍正所提的三件事情全部否掉,歸根結底,年羹堯是太享受雍正“恩人”的感覺了,而他這樣做就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首先,不裁兵,自己便可以繼續擁兵自重,給地方督撫以及朝廷,乃至給雍正皇帝足夠的壓力,使得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可以保證,同時可以讓自己用軍令代替律法和政令,繼續在西北作威作福。

其次,不縮減軍費,就是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奢華的生活,在年羹堯看來,自己是皇上的“恩人”,那必然是要與皇上一般的待遇,才能匹配自己的身份和功勞。

再次,不推行“火耗歸公”,名義上是為了保全西北四省官員的利益,但是這項政策執行後誰是最大的利益損失者,就是年羹堯,不僅自己的火耗銀子會減少,同時下面人因為這塊收入的減少,進而孝敬給他的銀子也會受到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推行“火耗歸公”,官員們少了錢財來源渠道,直接影響年羹堯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為了培植自己的黨羽,穩定自己的隊伍,年羹堯也不會因為朝廷的利益而影響自己的利益。

所以,此時自我感覺良好,依然躺在自己功勞簿上的年羹堯,全然聽不出來雍正這些“黑話”的含義以及對於自己的警示,繼續像剛到京城一樣,目無君主、居功自傲,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雍正對他的不滿。


雍正安排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前往西北,已經再一次的明確了自己的態度,可是年羹堯非但不與改正自己的錯誤,還將孫嘉誠給殺掉,最終也迎來了自己的倒臺。

年羹堯的冥頑不化雍正應該事先有所預見,但是從雍正的表情上不難看出,就連他也沒有想到年羹堯會是如此的“油鹽不進”,而雍正則用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前往西北的方式,再一次給年羹堯一個警示,同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在雍正看來,孫嘉誠因為參劾年羹堯,甚至用到了“京師久旱必是朝中有奸臣”的話來形容年羹堯,而孫嘉誠的話也得到了上天的應驗,一場暴雨下來,可以說不僅是雍正,就連老天爺都已經對於年羹堯有了不滿。

雍正安排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到西北,就是除了看中孫嘉誠的能力外,更為重要的就是把這麼一個人放在年羹堯的身邊,讓年羹堯能夠見到孫嘉誠就想起午門外的那場大雨,還有“朝中有奸臣”的預言,匡正自己的得失,改正自己的錯誤,實際上,安排孫嘉誠去就是為了時時刻刻讓年羹堯看到自己的警示,進而有所收斂。

但是即便如此,年羹堯依然是我行我素,絲毫沒有受到孫嘉誠的影響,並且是處處阻撓孫嘉誠的工作,最後還將孫嘉誠給殺掉了。

而孫嘉誠的死也讓雍正對年羹堯徹底的失望了,同時也對年羹堯失去了忍耐,半年內將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的位置上一擼到底,最終將其賜死。儘管有著很強的能力,而他最終以如此悲慘的結局收場,只能說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咎由自取。

小兵11005
2019-07-29

其實年羹堯也是很精通政治的高手,官場達人,要不不可能從一個包衣奴才升到地方大員,要知道他升任地方大員的時候雍正還沒有登基,雖然雍正有一定影響力,但是如果本身沒能力也升不了。還有在收繳國庫欠款時處理十爺和田文鏡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他的觀察力。再說當時的朝廷局勢,雍正剛登基,國庫空虛,邊境不安,內部不穩,年羹堯知道雍正不敢把他怎麼樣,需要他在西北,需要他掌兵支持他,要不八爺黨能聽嗎,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兵權,其他都是次要,所以年羹堯才能有恃無恐,肆意妄為,而且他也是這種性格的人,獨霸一方,從在四川帶兵發生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來,包括臨死時的事,個人偏見,請各位批評指正。

敷衍比欺骗更罪过
2019-12-02

首先,我們看看當時的背景,西北剛剛打了勝仗,耗時一年、耗空國庫,各地虧空又不能盡數追回,另有“八爺黨”這夥“家賊”虎視眈眈。雍正王朝當時也是風雨飄搖,根基未穩。至少在這個時候年羹堯是可以威懾“八爺黨”

其次,年羹堯借西北平叛已經培植了自己的勢力,至少在西北年羹堯已經是樹大根深、盤根錯節,除了年羹堯也沒有合適的人選能震懾西北。雍正派去的心腹也已經倒向年羹堯。

最後,在康熙年間西北平叛是由十四阿哥這個大將軍王效力,雍正剛繼位就扯了十四阿哥,民間已經在傳雍正繼位不正,在世人看來雍正已經做了“卸磨殺驢”。

在綜合當時的情況下,年羹堯即使拒絕了雍正,雍正也不可能怎麼樣年羹堯,年羹堯是算準了雍正的,只可惜年羹堯不懂的收斂,雍正派孫嘉誠去西北表面是想警示年羹堯,其實就是故意讓孫嘉誠送死,雍正也算準了年羹堯會殺孫嘉誠,這樣才有藉口殺年羹堯這個桀驁不馴,不知收斂的奴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