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10 個回答
大城公
2019-05-18

魏延是個悲劇人物。生前被汙衊造反,滅三族;死後不得安寧,被羅貫中《三國演義》描寫成: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諸葛亮處處提防魏延,既要重用,又要壓制!臨死前,還要安排馬岱做臥底殺死魏延!搞得有點像:魏延不死,諸葛不安!

羅貫中打壓、醜化魏延太過份了。

(一)歷史上的魏延是劉備的愛將,深得劉備器重

劉備奪取漢中地區後,很多文臣武將都認為劉備會將漢中交給張飛鎮守。因為漢中是大郡,肯定是與劉備關係最鐵的將領鎮守,比如荊州就交給關羽鎮守了,張飛與關羽是劉備最鐵的左臂右膀,這個應該沒啥懸念!就連張飛本人也認為是這樣,他是留守漢中的最佳人選!

然而,劉備的安排出人意料,他不用張飛,而任命魏延做漢中太守!把這麼一個大郡爽爽快快交給魏延管理!相比之下,張飛、趙雲、黃忠都沒拿到這等好處!

所以,魏延對劉備是非常感激和效忠的。

在劉備眼中,魏延不會做蜀漢的反賊。

難道劉備看人錯了?還是諸葛亮疑心生暗鬼,對魏延成見太深,總是用懷疑眼光看待他呢?

都不是。劉備沒看錯。諸葛亮也沒認定魏延會造反!魏延腦後那塊反骨是羅貫中瞎編整上去的!

魏延此人,作戰勇猛,隨劉備入川立下戰功,但他有個缺點:高傲,不合群,人緣差。

魏延在蜀國內,沒幾個合得來的哥們!

(二)魏延和楊儀關係惡劣,兩人是諸葛亮左臂右膀

魏延和楊儀長期不和,鬧矛盾、吵架是全軍共知的事實!

史料記載:楊儀有才,辦事勤敏幹練,是個很好的參謀長,諸葛亮每次出兵,都是楊儀給他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訂立章程,讓諸葛亮一入帥帳就可以正常運作!所以諸葛亮多次稱讚楊儀的辦事能力,不錯!

而魏延是蜀國名將,驍勇善戰,諸葛亮北伐中原,當然需要用他出力!

這一文一武,就成了諸葛亮左臂右膀,不能割捨。但是,諸葛亮對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爭執,一直無法調和!

就連東吳孫權都看得清楚:楊儀和魏延都是蜀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兩人不和睦,有諸葛亮在,還可以壓住他們。一旦諸葛亮不在,那就不好玩了,兩人肯定捅出大婁子來。

事態的發展,果然被孫權看中,諸葛亮病死前線軍中,楊儀和魏延就鬧翻天了!

(三)諸葛亮死,這兩人也不能活

造成這場軍事內訌、分裂的責任人,非諸葛亮莫屬。

諸葛亮將軍權交給楊儀,任命楊儀為“代帥”,率領蜀軍撤回國內。而交代魏延率部斷後。

問題就出來了:第一,楊儀的軍階低,頂多是個司令部參謀長,而魏延是蜀國徵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前軍師、漢中太守、南鄭侯,又是北伐蜀軍的先鋒大將。無論戰功和官階、資歷都比楊儀高!諸葛亮不把軍權交給他,反而要他給楊儀殿後,魏延怎麼可能服氣?況且兩人一直以來就是狗咬狗骨慣於內鬥的!

第二,諸葛亮一直以來對魏延是打壓的,不放心給他掌握過多部隊!如今諸葛亮死了,魏延認為是他掌握軍權的大好機會!所以他要楊儀交出軍權!

這樣,楊儀和魏延就針尖對麥芒幹上了!

但是楊儀做“代帥”是諸葛亮授權的,很多將領都知道,都配合他。魏延率部燒燬棧道,攔截蜀軍退走時,大將王平就罵魏延手下兵將:諸葛公屍骨未寒,你們怎可以這樣,想造反嗎?

魏延手下兵將感到理虧,覺得魏延做得不對,違反丞相軍令,所以都不聽魏延命令,全部開溜。

魏延成了光桿司令,無法與楊儀抗爭了,只好罷手,帶著兒子和幾個親信部下往北走。

(四)楊儀的惡毒招數

問題就出在這:魏延已經罷手,他撤走了。而楊儀心中懷恨,竟然動了殺心,說魏延往北走是逃亡魏國,於是命令馬岱追上魏延,把他殺死!

這就是諸葛死,魏延亡,蜀國連失兩員大將(統帥),舉國震動,全軍悲哀!

當時魏延攔截部隊撤走時,他向劉禪報告:楊儀造反。楊儀也派人回成都報告:魏延造反!

搞得成都的文武大臣如墜霧中,難分真假,不知如何是好?

等到楊儀統帥大軍回國,劉禪才知道事情原委。但對於楊儀,劉禪也不重用。

因為劉禪全聽諸葛亮的,用誰用誰用誰,諸葛亮早有安排,比如用蔣琬做宰相,連後備宰相兩個都安排好了!都沒有楊儀的份!

諸葛亮給劉禪寫過信,指出楊儀雖有才,心胸狹隘,不能大用。所以劉禪就把楊儀冷在一邊。

楊儀的結局也不好,他認為劉禪賞罰不公,自己比蔣琬有才,功勞也比蔣琬大,怎麼官職比蔣琬低呢?所以他公開抨擊劉禪“不行”,口出怨言,如何如何。

諸葛亮內定的儲備丞相費禕,看不慣楊儀這種小人嘴臉,就向劉禪報告。劉禪大怒,將楊儀撤職,發配邊遠地區。楊儀不服,又上書辯解,語氣激憤,劉禪惱火,將其下獄,自殺。

(這說明楊儀功夫不夠,是諸葛亮壓制他升遷,與劉禪無關。他做諸葛亮的參謀長這麼久,竟然沒察覺出來?這種人怎麼在官場上混哦)

(五)左臂右膀相繼亡,證明諸葛亮是無能之輩

無可否認,魏延和楊儀的死,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

而這兩人,都是當時蜀國最有才有勇的人才!他們原是諸葛亮的左臂右膀!而且有個共同點:這兩人都是劉備生前器重的!

可見,諸葛亮做事並不高明,也不地道:他在行政上,選定蔣琬、董允、費禕,所以就擠掉楊儀!在軍事上,指定姜維接班,所以就犧牲魏延!

諸葛亮臨終前對魏延的態度就是:不管了,隨他。

就沒更好的辦法安置這兩人?比如,提前將魏延打發走,讓他回去繼續做涼州刺史或漢中太守。這樣楊儀做代帥,撤兵回國,就沒有分裂火併事件了。

魏延是劉備選定的漢中太守,由他鎮守漢中防備魏國;諸葛亮還有啥不放心的?

用姜維做蜀國大將,是諸葛亮最大失策!姜維好戰,連年用兵,九伐中原,百姓叫苦,牛馬辛苦,民生艱難,蜀國搞到亡國,姜維要負一半責任!

概括而論,諸葛亮沒有下令殺魏延,沒有這方面記載。是他放棄魏延,不用。是楊儀挾私報復,利用做代帥職權,汙衊魏延北投魏國,指使馬岱追上,殺死魏延,夷其三族。

《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元代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楊儀是挾私報復,殺死魏延,而汙衊魏延造反)

據裴注引《魏略》所記,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

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相比之下,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更為可信。

有論者提出:如果魏延不被殺死,蜀國會怎樣?這個不用猜想太多,魏延的才能比不上司馬懿、鄧艾,就算他掌握蜀國軍權,也北伐無成。但他會專權,飛橫跋扈,不受節制,對劉禪造成壓力!這是諸葛亮不用魏延的真正原因。試想,魏延爵位高、官職高、戰功赫赫,有諸葛亮在,還能鎮得住;沒了諸葛亮壓制,魏延就無人可以駕馭了!蔣琬、費禕、姜維,不是一個等級,統統靠邊站。

歷史對魏延的評價

孫權評論:

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楊戲評論:

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陳壽《三國志》: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張耽評論:

使以故之明君靡不慎於將相也。然議者舉將多推宿舊,未必妙盡精才也。且韓信之舉,非舊名也;穰苴之信,非舊將也;呂蒙之進,非舊勳也;魏延之用,非舊德也。蓋明王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能,則授以大事。

裴松之評論:由今觀之,皆以亮不用延計為怯。凡兵之動,佑敵之主,知敵之將。邈之不用延計者,佑魏主之明略,而司馬懿輩不可輕也。亮欲平取隴右,且不獲如志,況欲乘僥倖,盡定咸陽以西邪!

李苗評論:

每讀《蜀書》,見魏延請出長安,諸葛不許,嘆息謂亮無奇計。

魏元忠評論:

夫才夫才生於世,世實須才。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資世?故物有不求,未有無物之歲;士有不用,未有無士之時也。志士在富貴與賤貧,皆思立功名以傳於後,然知己難而所遇罕。士之懷琬琰就煨塵、抱棟幹困溝壑者,悠悠之人直睹此士之貧賤,安知其方略哉!故漢拜韓信,舉軍驚笑;蜀用魏延,群臣觖望。此富貴者易為善,貧賤者難為功也。

何去非評論:

蜀師每出,魏延常請萬兵趨他道以為奇。亮每拒之,而延深以憤惋。孔明之出者六,蓋嘗一用其奇矣。聲言由斜谷而遂攻祁山,以出魏人之不意。一旦而降其三郡,關輔大震。卒以失律自喪其師,奇之不可廢於兵也如此!而孔明之不務此也,此銳於動眾而尤其智以用之也,嗚呼!非湯武之師,而惡夫出奇卒以喪敗其眾者,可屢為哉?

(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請求分兵一萬給他,另走小路捷徑襲擊魏國,但諸葛亮都不準。魏延對諸葛亮意見很大!)

程公許評論:

魏延驍勇,欲以奇兵間道與大軍會,孔明信用其說,安知三秦之不歸於漢?

胡寅評論:

兵行詭道求勝而已,延之計可用甚明。而孔明不從。或謂孔明長於治國而短於將略;或謂孔明疑延不敢委也。

洪邁評論:

魏延隨公出,輒欲請兵萬人,與公異道會於潼關,公制而不許,又欲請兵五千,循秦嶺而東,直取長安,以為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史臣謂公以為危計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謂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方以數十萬之眾,據正道而臨有罪,建旗鳴鼓,直指魏都,固將飛書告之,擇日合戰,豈復翳行竊步,事一旦之譎以規咸陽哉!

陸文圭評論:

魏延及楊儀,兩人蜀俊乂。各懷專忌心,曲直竟誰在。孔明惜其才,未嘗輒偏廢。渭南反斾歸,師在千里外。朝臣意左右,魏為楊所害。楊亦不得死,晚用姜維輩。蜀竟以是亡,束手付鄧艾。艾復矜其功,受制於鍾會。四人共一律,皆以專忌敗。家國莫不然,鳴呼可為戒。

王夫之評論:

魏延請從子年穀直搗長安,正兵也;諸葛繞山而西出祁山,趨於秦隴,奇兵也。高帝舍棧道而出陳倉,以奇取三秦,三秦之勢散,拊其背而震驚之,而魏異是。

王縈緒評論:

諸葛武侯初伐曹魏,魏延直出褒中以取長安之計不用,紙上談兵者幾以為千古恨事。然勞師襲遠,兵家所忌。且曹魏人才以之敵武侯而不足,以之敵諸將而有餘。即以街亭之事觀之,謖之才未必在延之下,一違節制,即敗於張郃。況千里襲人,萬一有張郃其人者,或拒於前,或斷其後,豈不損國威而敗乃公事乎?魏延之計,所謂行險以僥悻者也

冒鶴亭評論:

魏延之反,亦冤辭也。其人過於自負,嘆恨己才,用之不盡,故諸葛卒後,曰(延語上已引,此處略)。蓋欲遣行者護丞相喪歸,自留渭南,與司馬決鬥。其才不及諸葛則有之,其興復漢室之心,與諸葛同也。而楊儀素與延不平,不欲下之,便引諸營相次還,延於是怒,先儀南歸,燒絕棧道,使儀歸不得。此則逞一朝之忿,而忘君國之大事矣。陳壽於延傳末雲:‘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就背叛。’斯為得之。蜀中人才本少,橫加延以反名,長城自壞,儀之肉寧足食哉!

陳壽《三國志》評楊儀:

儀以當官顯,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陳壽認為楊儀是咎由自取,自尋死路,是個無德小人)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牧渔子
2019-02-21

諸葛亮並無心殺魏延,魏延是被楊儀所殺,若魏延不死,蜀漢不過繼續內鬥,最終被魏所滅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一、魏延之死不過是蜀漢內部勢力的一場角逐

我們先說說魏延這個人,當年隨劉備入川立下汗馬功勞,地位僅次於關、張和諸葛。蜀漢政權建立之後,被封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是個難得的將才。但是他生性孤傲,目中無人,言辭多有偏激,劉備死後,除了諸葛亮能鎮得住他,朝中沒有幾個人能跟他合得來。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時候,魏延曾建議自己單獨領一路大軍北上,仿照當年韓信,最後和北伐大軍一起會師潼關。但是諸葛亮是個相對保守的人,北伐的決定我是為了打壓西川本土勢力,爭奪權利。魏軍的數量四倍於蜀漢軍隊,取勝的可能性非常小。但魏延是一介武夫,沒太多政治上的心眼兒。諸葛亮沒有答應,魏延非常不滿意。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魏延和長史楊儀本身就存在諸多矛盾。別人見魏延都避其鋒芒,偏偏楊儀跟他對著幹。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還可以調停兩人之間的矛盾,諸葛亮死後,單靠費禕等人根本壓不住魏延。這些事情也早被諸葛亮料到,臨死之前,聚集眾將商議班師事宜,決定讓魏延斷後。但魏延明白,沒有諸葛亮的平衡作用,他回去之後一定會被楊儀等人收拾。於是派兵攔住大軍班師的路線,大有拼個你死我活的架勢。楊儀、魏延二人紛紛上奏朝廷說對方謀反,朝廷之中替魏延說話的人幾乎沒有。這樣的政治格局對魏延非常不利,魏延手下的將士知道魏延有錯在先,為了自保,紛紛倒戈逃亡。最後魏延剩下了孤家寡人,楊儀派太馬岱將其誅殺。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說到頭,這是蜀漢政權內部的一場爭鬥。本身對蜀漢政權並沒有傷筋動骨。

二、若魏延不死,要麼繼續爭鬥,要麼魏延上位統領三軍,但這都改變不了蜀漢最終滅亡的結局。

諸葛亮原本是蜀漢政權內的定海神針,他死後出現各方勢力的互相角逐符合政治邏輯。如果魏延沒有被殺,蜀漢政權的內訌還會持續下去。魏延在軍中的威望很高,但在朝中他的人緣並不怎麼好,如果魏延得不到重用,他的地位和生存就會受到威脅,最終魚死網破,發生兵變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就算是極端的方式,魏延接替了諸葛亮的統兵大權,恐怕還會加速蜀漢的滅亡。魏延是個將才,但不是帥才。他曾統兵鎮守漢中十餘年,尤若長城,拒魏軍於關外不得南下。在劉備和諸葛亮的眼裡,魏延是個難得的虎將,但領兵和用兵是兩回事。魏延往往看事不看局,否則也不會那麼輕易被楊儀幹掉。如果他做了統帥,估計會傾其全國之力有第七次、第八次北伐。而蜀漢的國力根本支撐不了這樣的戰爭。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三國時期,魏國的人口蜀漢四倍,經濟至少五倍以上,綜合國力對比,不是一個量級的。三國後期,魏國已變得一家獨大,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蜀漢無論誰統兵都改變不了最終結果。

西川古城
2019-02-20

當時天下約80萬軍隊,魏國約50萬,吳國約20萬,蜀國約10萬,蜀國明知打是打不過的,但不打也不行,日子一久,更打不過,所以每次出動5萬人北閥,對方魏國都能動員20萬人候著,1:4誰打都一樣結局。這一點諸葛亮很明白,但北閥一來打壓蜀中本土李嚴派系,統一思想,穩定政治,二來表明自己在外打仗,無野心上位,穩定皇帝疑心。三來煅練幹部隊伍,團結骨幹。其本質一種拉練和遊擊性質,但這話不能明說,所以蜀國每次北閥騷擾,均點到為止,以不損失人員為原則。而魏延有才幹,則想打大仗,打攻堅戰,一心為國爭光,建功立業,自然和丞相的想法不太一樣。說到底,魏延是職業軍人,只會打仗,不懂政治。結果讓諸葛亮留下的人害了。

魏延若在,統一天下不可能,蜀國自保沒什麼問題,但他性格孤傲,較難成為帥才,是前峰型將才,最好辦法調到中央當文職,培養一下,有事領軍出征,則可有大用。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狼的影子319
2019-04-03

一,因為諸葛亮知道蜀漢政權無論如何也打不過曹魏,他自己孜孜不倦的窮兵黷武,不過是想握兵權,立軍功,好晉爵稱王,所以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有人走他的老路, 他知道蜀漢政權要想生存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修養生息”,發展經濟,繁衍人口,穩定國內,對外以防禦為主,以待“天時”。

二,諸葛亮的意圖是把兵權交給蔣琬,讓蔣琬成為蜀漢政權的執政者,保持荊州幫在蜀漢政權的執政優勢,但是整個荊州幫沒有一個軍事人才,沒有一個人是魏延的對手,也沒有一個人比魏延的官爵高,只要魏延活著,兵權就絕不會落到荊州幫手裡,沒有兵權的荊州幫,在蜀漢政權中是說不起話的,而且,魏延還有可能倚仗兵權打壓荊州幫,如此一來,東州系,益州系的勢力就可能壓倒荊州幫,這樣對於蜀漢這樣的外來政權的穩定是不利的,這些問題魏延是意識不到的,雖然他是劉備的部曲,忠誠也沒有問題,但是由於政治上的不成熟,他可能會做出不利於大局的舉動。

三,諸葛亮在五丈原的撤軍舉措,如果真是出於諸葛亮的安排,那麼他肯定就是這個陰謀的設計者,如果是楊儀在沒有諸葛亮的授權之下,擅自決定的撤軍安排,則就是楊儀在搞陰謀,反正,自諸葛亮死後,蜀漢有20年沒有主動向曹魏進攻,得到了寶貴的“修養生息”的機會。

手机用户64566423121
2019-02-21

魏延文韜武略在蜀中諸將中首屈,包括被後人吹捧為武聖、剛愎自用的關羽等五虎將,只因後入蜀營,怕遭猜忌,不敢施展才華,每事都謹慎、小心,隨著關羽等人先後死去,蜀中再無其它將領可用,就連武藝平平的廖化也出任先鋒,這不得不說這時的蜀國文武全才的將領也只有魏延了,而諸葛亮又不敢輕易使用,從諸葛亮與魏延對話可以看出對魏延的依賴,魏延說:我身前部,理應當先破敵,諸葛亮:當先破敵乃偏、裨之職,你身為大將安肯輕出,可見諸葛亮對魏延在使用上非常謹慎、唯恐有失,當然如果說二人有矛盾可能也是出於用兵的方略上,魏延對諸葛亮用兵過於謹慎也有微詞,難免有傳言者而導致矛盾升級,諸葛亮唯恐自己死後無人能駕馭魏延而產生後患,故設計誅之,這是羅貫中筆下的故事,長史楊儀也不是善槎,從他回到成都後被冷落後所發怨言:如果當時帶領全部兵馬投魏,肯定會受到北魏的高規格的待遇和獎賞而不會如此冷落,從楊儀所言給人以猜想:會不會是楊儀有野心,想掌控部隊,又怕魏延不服,假借諸葛亮遺書而殺了魏延,也未可知也,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談中。

戴草帽的小老鼠
2019-05-11

按《三國演義》來說,魏延在是諸葛亮的安排下被殺的。這裡就拋開史實,以《三國演義》作為基礎,談談諸葛亮為何不放過魏延。

魏延為人處世的缺陷。魏延是很有才,這點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但魏延和姜維不一樣,他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不會做人,與同事的相處極為不好。諸葛亮在時還能調解魏延與各方的矛盾,但諸葛亮一走,魏延勢必與其他人衝突,影響大局。所以,諸葛亮死前的安排是:魏延聽話,那就繼續用他;如果魏延鬧,那就殺了他。

魏延只是諸葛亮手裡的棋子,我在時用你,我走了你也得走。諸葛亮自認為除了他,沒人能降住魏延。早在魏延主動投降時,諸葛亮一眼就看出魏延的反骨,但又覺得這是個人才有些捨不得。於是,諸葛亮先給了魏延一個下馬威,所以,魏延在諸葛亮在世時一直兢兢業業不敢造次。為了防止當初“反骨”預言的成真,諸葛亮只得安排除掉他。也有人認為,因為魏延才華逼人,諸葛亮出於妒忌殺了。諸葛亮應該不至於這麼小氣吧。

如果魏延不死,蜀漢必將大亂。楊儀與魏延都是人才,這會讓劉禪不知所措,進而兩人會公開內鬥損耗蜀漢實力。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大秦铁鹰剑士
2019-02-26

在正史記載中,諸葛亮並沒有想殺魏延的想法與行動,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在與楊儀爭權奪利的過程中,被楊儀派大將馬岱所殺。《三國演義》中為了塑造諸葛亮的偉大光輝形象,突出他能測算身後事,安排他一直想殺魏延,而殺魏延也是諸葛亮死前定下的計策。魏延之死突出了諸葛亮的無上智慧,也淡化了蜀漢政權的內部爭鬥,符合作者尊漢貶魏的指導思想。魏延本死於蜀漢的內部權力鬥爭,羅貫中將其寫成丞相諸葛亮的身前計謀,談化了蜀漢政權的內部問題,美化了蜀漢政權的。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筆者看了《三國演義》原著後,還有一個大膽猜測,關於諸葛亮為會什麼一定要殺死魏延的原因。諸葛亮死前進行了祈禳之法,希望能向天再借二十年陽壽,但是最終被魏延踢翻了一盞燈而失敗。諸葛亮夜觀星象,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在姜維的建設下用祈禳之法延壽,他在帳中地面上分佈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倘若七日之內本命燈不滅,就可救他自己一命。結果在最後一日魏延以報軍情為由闖入大帳,不小心踢翻一盞燈,致使諸葛亮的祈禳之法失敗。諸葛亮一定預測到了魏延會減他陽壽,因此他一見魏延就想殺死他;諸葛亮死前,為了報復魏延,就安排楊儀與馬岱依計誅殺魏延。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蜀漢政權內部派系林立,相互爭鬥不斷,實力是三國中最為弱小的。另外蜀漢政權人才不多,智力除了頂尖的諸葛亮外,後繼無人;武力除了五虎上將外,後繼亦無人。蜀漢政權內部派系林立,後繼人才又十分稀少,因此如果魏延不死,蜀漢還是不會發展壯大,只會在內部的消耗下被魏國攻滅。魏延雖然有大將之才,但是他作為三軍元帥還是力有不及;作為政治家,他更是門都沒有入。魏延不死,他也不能中興蜀漢,更不可能完成諸葛亮都沒有完成的北伐壯志。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魏延不死,則楊儀必死,楊儀也是一個能力平平的人,他也沒有中興蜀漢的能力;魏延掌權後,他必然會一力北伐,而結果是被魏軍擊敗,蜀漢提前滅亡罷了。魏延雖然是蜀漢元老,但是他的能力與威望並不高,論武力他遠遠比不上五虎上將,論政治能力他連李嚴都比不上,因此他北伐必然後勤不足。以魏延的性格,他如果北伐不能擊敗魏軍,那麼為了保證性命與富貴,他投降魏國也是極有可能的事,以漢中之地降魏國,他得到的榮華富貴應該不低。所以說無論魏延死還是不死,蜀漢都無法避免滅亡的命運。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

禁街虎1
2019-02-21

魏延真的該死嗎?腦後真的有反骨?恐怕史學家也搞不明白。但是魏延死了,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自己人殺了。一代名將,生的英勇,死的憋屈。自己人為什麼要下黑手?有人說他擁兵自重,有人說他意圖謀反,有人說他愛得罪人,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三國演義書中把諸葛亮和魏延設為對立面,從魏延投劉備開始就沒見他倆和解過,這就為魏延的結局打下伏筆。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了實際大權,劉禪就是個傀儡,凡事都由諸葛亮決斷。魏延則屬於刺頭,經常和諸葛亮唱反調,兵出子午谷的建議沒被採納之後,不但心存不服,而且頗有微詞。這讓諸葛丞相能接受嗎?別人都唯命是從,就你魏延有見識,敢和我對著幹?這不是赤裸裸挑戰我的權威嗎?不知道老子一直看你不順眼啊?等著,老子就是死了也要把你弄死。楊儀也是素來和魏延不和,又忠於諸葛亮,那麼好吧,亂箭齊發,魏延沒辦法躲開了,只能受死。

歸根結底一句話:站錯隊是可以要命滴!

狼烟一九三一
2019-02-21

將軍級的人物,與丞相級的人物是有巨大差別的。丞相級的人物,上對皇帝負責,下擔負著國家的安危。而將軍級的人物僅上對上級負責,下對士兵負責,考慮的是局部利益!

古代有驕兵悍將之說,魏延可稱的上是悍將!

諸葛亮在世之日,對魏延都難以馭使,且魏延此時已是前朝少有的大將軍了,對諸葛亮尚且頂揰,諸葛亮一死誰還能制約魏延?他一定會一意孤行,驕橫跋扈,其結果只能是斷送蜀軍,沒有第二種可能,蜀國亡的更快!因為魏延根夲不是梟雄司馬懿的對手!

天外有天76419277
2019-02-21

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殞命五丈原(今陝西省寶雞市門)。臨終前他密詔了楊議,馬岱,姜維及撤軍後事,同時還會見了後主劉禪派來的特使李福,回答了後主劉禪對朝中的後事按排,諸葛亮逝後依次由蔣婉,費褘,董允繼任。當亮把這些事按排後就去逝了,然後蜀軍按照諸葛亮的生前計劃撤軍。由於諸葛亮的存在,當時的蜀國還呈現出一派團結和氣的景相。當諸葛亮去世後,蜀軍就失去了主帥,使一些有能力的將領不服文官制肘,魏延和楊儀就是在這個關健時刻出現的爭議。從根本上講魏延在這時絕對沒反叛蜀漢的思想,只是藉此機會對以楊儀為首的文官集團發洩不滿,就《三國志》史書也沒有說諸葛亮要除掉魏延,而是由羅貫中的歷史小說編造出來的。事實證明,魏延和楊儀都是兩敗俱傷。諸葛亮之所以能贏得後人的千古傳唱,是因為作為一個丞相在工作崗位去逝,按現在的說法是因工去逝,而且在出師表中說出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經典名言,還有就給後主劉禪的遺言,表述了自己一世的廉潔並且對子孫的嚴格要求。諸葛亮的這些品德就成了後世士大夫忠君,為國,愛民的榜樣。羅貫中為了拔高諸葛亮的形象,就把一些虛構的出色的事實和智慧都集中在諸葛亮的身上,把他神話了。當然作用一部歷史小說,畢竟有真人,真年代和一些基本事件,肯定是有一些虛構的事情。但這影響不了《三園演義》作為一部優秀名著存在。與言情小說,社會l小說和意識小說有著極大的差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