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手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呢?

10 個回答
惜缘小历史
2019-08-19

謝邀,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反覆無常,與西川勢力反目

李嚴字方正南陽人,年輕的時候在荊州郡政府打雜役。鑑於劉表愛喝茶,故而他總是提前把茶泡好,所以深受劉表的信任。就在提拔他的檔口發現沒有在基層的經歷,於是特意安排他去各縣歷練,一番摸爬滾打之後主管了秭歸。恰逢北方的曹操攜官渡之戰的威風進攻荊州,發現自己的兵都是歪瓜裂棗後跑到西川去了!

謝邀,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反覆無常,與西川勢力反目

李嚴字方正南陽人,年輕的時候在荊州郡政府打雜役。鑑於劉表愛喝茶,故而他總是提前把茶泡好,所以深受劉表的信任。就在提拔他的檔口發現沒有在基層的經歷,於是特意安排他去各縣歷練,一番摸爬滾打之後主管了秭歸。恰逢北方的曹操攜官渡之戰的威風進攻荊州,發現自己的兵都是歪瓜裂棗後跑到西川去了!



建安十八年,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圖謀西川,劉瑣、冷苞、張任、鄧賢帶著劉璋的囑託在涪陵防範。久疏戰陣的劉璋軍自然不是劉備的對手,三下五除二涪陵失守了,當失利的消息傳回成都可嚇壞了劉璋。環顧一下朝堂上的大臣,只有李嚴還能獨當一面。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劉璋,因所託非人而失去了根據地。緣於李嚴打開了綿竹的大門,讓劉備進入成都沒費一兵一卒!

謝邀,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反覆無常,與西川勢力反目

李嚴字方正南陽人,年輕的時候在荊州郡政府打雜役。鑑於劉表愛喝茶,故而他總是提前把茶泡好,所以深受劉表的信任。就在提拔他的檔口發現沒有在基層的經歷,於是特意安排他去各縣歷練,一番摸爬滾打之後主管了秭歸。恰逢北方的曹操攜官渡之戰的威風進攻荊州,發現自己的兵都是歪瓜裂棗後跑到西川去了!



建安十八年,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圖謀西川,劉瑣、冷苞、張任、鄧賢帶著劉璋的囑託在涪陵防範。久疏戰陣的劉璋軍自然不是劉備的對手,三下五除二涪陵失守了,當失利的消息傳回成都可嚇壞了劉璋。環顧一下朝堂上的大臣,只有李嚴還能獨當一面。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劉璋,因所託非人而失去了根據地。緣於李嚴打開了綿竹的大門,讓劉備進入成都沒費一兵一卒!



在蜀漢的政權中,有三股勢力分別為原班人馬、荊州外來戶、西川土著。而李嚴先是將秭歸拱手讓給了曹操,隨後又打開了涪陵應劉備進西川,所以他一上場就得罪了荊州、西川兩股勢力,這也成了日後他悲劇人生的原因之一!

謀取巴州,與劉禪君臣生隙

都說劉禪是扶不上爛牆的人,但他也該明白國無二日的道理。而李嚴為了一己私利,竟然提出自己要當巴州牧,這無疑是逼迫劉禪站在諸葛亮那邊,即使之前有心讓他來分諸葛亮的權力,現在也成了不可能做到的泡影!

章武二年,劉備為報關、張之仇而伐吳,不想被陸遜用火攻所敗。當退至永安宮時已臥床不起,於是提拔李嚴為尚書令與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其後不久就加官進爵為中都護,統帥內外軍事永鎮永安。但不甘居於諸葛亮之下的他,在聽聞曹魏的司馬懿開府治事以後,也向劉禪身手要錢要權:“為了能配合丞相的北伐大計,請求劃五個郡組成巴州郡由我來治理,這樣與丞相互成犄角之勢。”

謝邀,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反覆無常,與西川勢力反目

李嚴字方正南陽人,年輕的時候在荊州郡政府打雜役。鑑於劉表愛喝茶,故而他總是提前把茶泡好,所以深受劉表的信任。就在提拔他的檔口發現沒有在基層的經歷,於是特意安排他去各縣歷練,一番摸爬滾打之後主管了秭歸。恰逢北方的曹操攜官渡之戰的威風進攻荊州,發現自己的兵都是歪瓜裂棗後跑到西川去了!



建安十八年,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圖謀西川,劉瑣、冷苞、張任、鄧賢帶著劉璋的囑託在涪陵防範。久疏戰陣的劉璋軍自然不是劉備的對手,三下五除二涪陵失守了,當失利的消息傳回成都可嚇壞了劉璋。環顧一下朝堂上的大臣,只有李嚴還能獨當一面。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劉璋,因所託非人而失去了根據地。緣於李嚴打開了綿竹的大門,讓劉備進入成都沒費一兵一卒!



在蜀漢的政權中,有三股勢力分別為原班人馬、荊州外來戶、西川土著。而李嚴先是將秭歸拱手讓給了曹操,隨後又打開了涪陵應劉備進西川,所以他一上場就得罪了荊州、西川兩股勢力,這也成了日後他悲劇人生的原因之一!

謀取巴州,與劉禪君臣生隙

都說劉禪是扶不上爛牆的人,但他也該明白國無二日的道理。而李嚴為了一己私利,竟然提出自己要當巴州牧,這無疑是逼迫劉禪站在諸葛亮那邊,即使之前有心讓他來分諸葛亮的權力,現在也成了不可能做到的泡影!

章武二年,劉備為報關、張之仇而伐吳,不想被陸遜用火攻所敗。當退至永安宮時已臥床不起,於是提拔李嚴為尚書令與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其後不久就加官進爵為中都護,統帥內外軍事永鎮永安。但不甘居於諸葛亮之下的他,在聽聞曹魏的司馬懿開府治事以後,也向劉禪身手要錢要權:“為了能配合丞相的北伐大計,請求劃五個郡組成巴州郡由我來治理,這樣與丞相互成犄角之勢。”



面對明目張膽的要權要錢行為,朝中大臣均彈劾李嚴。這讓原本想重用李嚴的劉禪,也不得不申飭他的過錯,同時也破壞了在劉禪心中的形象,也打亂了劉禪對諸葛亮的分權,使諸葛亮一家獨大的地位更加牢不可摧!

阻礙北伐,與當權者難彌合

建興九年,諸葛亮又開始了他的北伐大業,負責轉運糧草的就是李嚴。當時正值夏秋之交,雨水甚多導致道路泥濘不堪。自古以來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描寫,更有運輸一車軍糧須準備一車軍糧給押運之人吃。所以沒有按時將軍糧送到軍營,導致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回川。

謝邀,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反覆無常,與西川勢力反目

李嚴字方正南陽人,年輕的時候在荊州郡政府打雜役。鑑於劉表愛喝茶,故而他總是提前把茶泡好,所以深受劉表的信任。就在提拔他的檔口發現沒有在基層的經歷,於是特意安排他去各縣歷練,一番摸爬滾打之後主管了秭歸。恰逢北方的曹操攜官渡之戰的威風進攻荊州,發現自己的兵都是歪瓜裂棗後跑到西川去了!



建安十八年,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圖謀西川,劉瑣、冷苞、張任、鄧賢帶著劉璋的囑託在涪陵防範。久疏戰陣的劉璋軍自然不是劉備的對手,三下五除二涪陵失守了,當失利的消息傳回成都可嚇壞了劉璋。環顧一下朝堂上的大臣,只有李嚴還能獨當一面。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劉璋,因所託非人而失去了根據地。緣於李嚴打開了綿竹的大門,讓劉備進入成都沒費一兵一卒!



在蜀漢的政權中,有三股勢力分別為原班人馬、荊州外來戶、西川土著。而李嚴先是將秭歸拱手讓給了曹操,隨後又打開了涪陵應劉備進西川,所以他一上場就得罪了荊州、西川兩股勢力,這也成了日後他悲劇人生的原因之一!

謀取巴州,與劉禪君臣生隙

都說劉禪是扶不上爛牆的人,但他也該明白國無二日的道理。而李嚴為了一己私利,竟然提出自己要當巴州牧,這無疑是逼迫劉禪站在諸葛亮那邊,即使之前有心讓他來分諸葛亮的權力,現在也成了不可能做到的泡影!

章武二年,劉備為報關、張之仇而伐吳,不想被陸遜用火攻所敗。當退至永安宮時已臥床不起,於是提拔李嚴為尚書令與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其後不久就加官進爵為中都護,統帥內外軍事永鎮永安。但不甘居於諸葛亮之下的他,在聽聞曹魏的司馬懿開府治事以後,也向劉禪身手要錢要權:“為了能配合丞相的北伐大計,請求劃五個郡組成巴州郡由我來治理,這樣與丞相互成犄角之勢。”



面對明目張膽的要權要錢行為,朝中大臣均彈劾李嚴。這讓原本想重用李嚴的劉禪,也不得不申飭他的過錯,同時也破壞了在劉禪心中的形象,也打亂了劉禪對諸葛亮的分權,使諸葛亮一家獨大的地位更加牢不可摧!

阻礙北伐,與當權者難彌合

建興九年,諸葛亮又開始了他的北伐大業,負責轉運糧草的就是李嚴。當時正值夏秋之交,雨水甚多導致道路泥濘不堪。自古以來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描寫,更有運輸一車軍糧須準備一車軍糧給押運之人吃。所以沒有按時將軍糧送到軍營,導致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回川。



事後兩人在劉禪面前爭執起來,一開始李嚴還振振有詞以天氣不好為由,讓自己擺脫軍糧延期到達的罪責,然而由於他做事不留餘地,已經把朝廷中的各種勢力都已得罪了個遍,最後牆倒眾人推,被流放到了梓潼郡,為自己的政治生涯畫上了句號!

通過分析李嚴的一生,我覺得他還是挺有本事的,蜀漢的法律——《蜀科》都有他的一份心血,只是命很薄卻心比天高,再加上早年的兩次背主而去,所以就使得他的人生註定成悲劇!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9-08-20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劉備病重之後,將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召到永安,開始進行最後的安排,並對諸葛亮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請你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請你自行選擇。

這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明見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如果劉備的託孤大臣是兩個人:諸葛亮和李嚴的話,史書就不應該只記錄“謂亮曰”,而是“謂亮及嚴曰”,完全可見李嚴就是湊數的。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劉備病重之後,將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召到永安,開始進行最後的安排,並對諸葛亮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請你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請你自行選擇。

這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明見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如果劉備的託孤大臣是兩個人:諸葛亮和李嚴的話,史書就不應該只記錄“謂亮曰”,而是“謂亮及嚴曰”,完全可見李嚴就是湊數的。



還有接下來的安排,也讓李嚴覺得不過是個陪襯,劉備託孤完畢後,諸葛亮和劉禪回成都主持政事了,而李嚴雖然被任命為中都護,作為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卻留在永安鎮守,古往今來,從來沒有這樣的例子,託孤大臣在邊境鎮守,這算什麼託孤大臣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故意這麼做的,他只是給了整個集團一個團結外地人的信號,而並沒有給李嚴實際的權力,李嚴雖然是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可是遠離政治中心,並且兵權還不是全部在李嚴手中,只有部分,就是留守永安的兵力屬於李嚴掌管。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劉備病重之後,將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召到永安,開始進行最後的安排,並對諸葛亮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請你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請你自行選擇。

這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明見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如果劉備的託孤大臣是兩個人:諸葛亮和李嚴的話,史書就不應該只記錄“謂亮曰”,而是“謂亮及嚴曰”,完全可見李嚴就是湊數的。



還有接下來的安排,也讓李嚴覺得不過是個陪襯,劉備託孤完畢後,諸葛亮和劉禪回成都主持政事了,而李嚴雖然被任命為中都護,作為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卻留在永安鎮守,古往今來,從來沒有這樣的例子,託孤大臣在邊境鎮守,這算什麼託孤大臣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故意這麼做的,他只是給了整個集團一個團結外地人的信號,而並沒有給李嚴實際的權力,李嚴雖然是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可是遠離政治中心,並且兵權還不是全部在李嚴手中,只有部分,就是留守永安的兵力屬於李嚴掌管。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白劉備託孤時,蜀漢的政治生態,以及託孤大臣的安排,以劉備的眼光,他不會看不到李嚴不堪大用,如果李嚴真能與諸葛亮分庭抗禮的話,劉備也不會用李嚴。

劉備的安排,註定了李嚴的失敗,無論李嚴怎麼掙扎,他都將是個失敗者,除非李嚴老老實實的跟著諸葛亮,不出亂子,估計李嚴也能成為蜀漢數一數二的重臣,可是李嚴不甘心。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劉備病重之後,將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召到永安,開始進行最後的安排,並對諸葛亮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請你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請你自行選擇。

這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明見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如果劉備的託孤大臣是兩個人:諸葛亮和李嚴的話,史書就不應該只記錄“謂亮曰”,而是“謂亮及嚴曰”,完全可見李嚴就是湊數的。



還有接下來的安排,也讓李嚴覺得不過是個陪襯,劉備託孤完畢後,諸葛亮和劉禪回成都主持政事了,而李嚴雖然被任命為中都護,作為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卻留在永安鎮守,古往今來,從來沒有這樣的例子,託孤大臣在邊境鎮守,這算什麼託孤大臣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故意這麼做的,他只是給了整個集團一個團結外地人的信號,而並沒有給李嚴實際的權力,李嚴雖然是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可是遠離政治中心,並且兵權還不是全部在李嚴手中,只有部分,就是留守永安的兵力屬於李嚴掌管。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白劉備託孤時,蜀漢的政治生態,以及託孤大臣的安排,以劉備的眼光,他不會看不到李嚴不堪大用,如果李嚴真能與諸葛亮分庭抗禮的話,劉備也不會用李嚴。

劉備的安排,註定了李嚴的失敗,無論李嚴怎麼掙扎,他都將是個失敗者,除非李嚴老老實實的跟著諸葛亮,不出亂子,估計李嚴也能成為蜀漢數一數二的重臣,可是李嚴不甘心。



諸葛亮在劉備一去世後,就開府治事,而李嚴不可以,諸葛亮被任命為益州牧,而李嚴卻沒有同等官職,益州牧是什麼概念?蜀漢就只有一個州:益州,而諸葛亮是這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蜀漢大大小小的地方官,除了中央官之外,全部都是諸葛亮的下屬,包括李嚴

李嚴在政治上的權力不如諸葛亮,能力不如諸葛亮,手中的兵權也不如諸葛亮,李嚴名義上是軍事統帥,實際上統屬的兵力只有留鎮永安的兵力,最多也就萬把人,諸葛亮北伐,在前線衝鋒陷陣,作為軍事統帥的李嚴卻在後方作著後勤部長的工作。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劉備病重之後,將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召到永安,開始進行最後的安排,並對諸葛亮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請你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請你自行選擇。

這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明見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如果劉備的託孤大臣是兩個人:諸葛亮和李嚴的話,史書就不應該只記錄“謂亮曰”,而是“謂亮及嚴曰”,完全可見李嚴就是湊數的。



還有接下來的安排,也讓李嚴覺得不過是個陪襯,劉備託孤完畢後,諸葛亮和劉禪回成都主持政事了,而李嚴雖然被任命為中都護,作為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卻留在永安鎮守,古往今來,從來沒有這樣的例子,託孤大臣在邊境鎮守,這算什麼託孤大臣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故意這麼做的,他只是給了整個集團一個團結外地人的信號,而並沒有給李嚴實際的權力,李嚴雖然是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可是遠離政治中心,並且兵權還不是全部在李嚴手中,只有部分,就是留守永安的兵力屬於李嚴掌管。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白劉備託孤時,蜀漢的政治生態,以及託孤大臣的安排,以劉備的眼光,他不會看不到李嚴不堪大用,如果李嚴真能與諸葛亮分庭抗禮的話,劉備也不會用李嚴。

劉備的安排,註定了李嚴的失敗,無論李嚴怎麼掙扎,他都將是個失敗者,除非李嚴老老實實的跟著諸葛亮,不出亂子,估計李嚴也能成為蜀漢數一數二的重臣,可是李嚴不甘心。



諸葛亮在劉備一去世後,就開府治事,而李嚴不可以,諸葛亮被任命為益州牧,而李嚴卻沒有同等官職,益州牧是什麼概念?蜀漢就只有一個州:益州,而諸葛亮是這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蜀漢大大小小的地方官,除了中央官之外,全部都是諸葛亮的下屬,包括李嚴

李嚴在政治上的權力不如諸葛亮,能力不如諸葛亮,手中的兵權也不如諸葛亮,李嚴名義上是軍事統帥,實際上統屬的兵力只有留鎮永安的兵力,最多也就萬把人,諸葛亮北伐,在前線衝鋒陷陣,作為軍事統帥的李嚴卻在後方作著後勤部長的工作。



換了誰,也不樂意了,明明是託孤重臣來著,卻處處受到打擊,李嚴要怪就只能怪劉備作出這樣的安排。

最後導致李嚴被廢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李嚴的性格,李嚴這個人,比關羽還關羽,比魏延更魏延,也就是說極難相處,且自視極高,始終弄不明白,李嚴為什麼以如此低劣的手法陷害諸葛亮,也許在後人開了上帝視角,認為李嚴愚蠢,在當時,李嚴本人來看,並不覺得自已有什麼不妥。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劉備病重之後,將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召到永安,開始進行最後的安排,並對諸葛亮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請你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請你自行選擇。

這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明見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如果劉備的託孤大臣是兩個人:諸葛亮和李嚴的話,史書就不應該只記錄“謂亮曰”,而是“謂亮及嚴曰”,完全可見李嚴就是湊數的。



還有接下來的安排,也讓李嚴覺得不過是個陪襯,劉備託孤完畢後,諸葛亮和劉禪回成都主持政事了,而李嚴雖然被任命為中都護,作為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卻留在永安鎮守,古往今來,從來沒有這樣的例子,託孤大臣在邊境鎮守,這算什麼託孤大臣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故意這麼做的,他只是給了整個集團一個團結外地人的信號,而並沒有給李嚴實際的權力,李嚴雖然是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可是遠離政治中心,並且兵權還不是全部在李嚴手中,只有部分,就是留守永安的兵力屬於李嚴掌管。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白劉備託孤時,蜀漢的政治生態,以及託孤大臣的安排,以劉備的眼光,他不會看不到李嚴不堪大用,如果李嚴真能與諸葛亮分庭抗禮的話,劉備也不會用李嚴。

劉備的安排,註定了李嚴的失敗,無論李嚴怎麼掙扎,他都將是個失敗者,除非李嚴老老實實的跟著諸葛亮,不出亂子,估計李嚴也能成為蜀漢數一數二的重臣,可是李嚴不甘心。



諸葛亮在劉備一去世後,就開府治事,而李嚴不可以,諸葛亮被任命為益州牧,而李嚴卻沒有同等官職,益州牧是什麼概念?蜀漢就只有一個州:益州,而諸葛亮是這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蜀漢大大小小的地方官,除了中央官之外,全部都是諸葛亮的下屬,包括李嚴

李嚴在政治上的權力不如諸葛亮,能力不如諸葛亮,手中的兵權也不如諸葛亮,李嚴名義上是軍事統帥,實際上統屬的兵力只有留鎮永安的兵力,最多也就萬把人,諸葛亮北伐,在前線衝鋒陷陣,作為軍事統帥的李嚴卻在後方作著後勤部長的工作。



換了誰,也不樂意了,明明是託孤重臣來著,卻處處受到打擊,李嚴要怪就只能怪劉備作出這樣的安排。

最後導致李嚴被廢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李嚴的性格,李嚴這個人,比關羽還關羽,比魏延更魏延,也就是說極難相處,且自視極高,始終弄不明白,李嚴為什麼以如此低劣的手法陷害諸葛亮,也許在後人開了上帝視角,認為李嚴愚蠢,在當時,李嚴本人來看,並不覺得自已有什麼不妥。



諸葛亮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人,而且以諸葛亮的為人和性格來看,執法公平,為人正直,即使是廢除李嚴,也是通過集體彈劾,而在彈劾李嚴的人員名單上,包括了蜀漢大大小小的官員,這足以說明李嚴的不得人心。

如果要問李嚴為什麼會被諸葛亮流放?

因為真正的託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李嚴表面上算是託孤重臣,實際上不過是劉備用來充門面,團結各派勢力的形象工程而已。

劉備集團的勢力組成與曹魏及江東孫權是不一樣的,作為益州外來的政權,劉備集團的核心是荊州流亡士人集團,劉備的國策是聯合外地人,打壓本地人。



益州除了荊州人是外地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州人,東州人是劉焉和劉璋時期,從長安附近的三輔地區及荊州地區逃亡到益州的人,這部分人在劉備入川后,就跟隨了劉備。

外地政權要想在益州生存下來,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像江東政權一樣,接納本地勢力加入政權內部,緩解本地、外地雙方矛盾;二是聯合所有外地人嚴格打壓本地人,劉備集團選擇後者。



劉備在夷陵兵敗後,對未來政權的組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決定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是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將他召到永安宮,協助自已處理政事,而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劉禪,劉備此舉在蜀漢形成了一個雙政治中心的局面,由成都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進行具體的事項裁決,再備案抄送身在永安的李嚴和劉備。

劉備這麼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將來的政治中心一定是成都,永安不過是個過渡期,因為未來是屬於年輕的新主,李嚴不過就是劉備在生病之際,協助處理政事的助手而已。



劉備病重之後,將諸葛亮和劉禪從成都召到永安,開始進行最後的安排,並對諸葛亮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如果我這個兒子可以輔佐,請你輔佐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料,請你自行選擇。

這話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明見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如果劉備的託孤大臣是兩個人:諸葛亮和李嚴的話,史書就不應該只記錄“謂亮曰”,而是“謂亮及嚴曰”,完全可見李嚴就是湊數的。



還有接下來的安排,也讓李嚴覺得不過是個陪襯,劉備託孤完畢後,諸葛亮和劉禪回成都主持政事了,而李嚴雖然被任命為中都護,作為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卻留在永安鎮守,古往今來,從來沒有這樣的例子,託孤大臣在邊境鎮守,這算什麼託孤大臣呢?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故意這麼做的,他只是給了整個集團一個團結外地人的信號,而並沒有給李嚴實際的權力,李嚴雖然是名義的軍事一把手,可是遠離政治中心,並且兵權還不是全部在李嚴手中,只有部分,就是留守永安的兵力屬於李嚴掌管。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白劉備託孤時,蜀漢的政治生態,以及託孤大臣的安排,以劉備的眼光,他不會看不到李嚴不堪大用,如果李嚴真能與諸葛亮分庭抗禮的話,劉備也不會用李嚴。

劉備的安排,註定了李嚴的失敗,無論李嚴怎麼掙扎,他都將是個失敗者,除非李嚴老老實實的跟著諸葛亮,不出亂子,估計李嚴也能成為蜀漢數一數二的重臣,可是李嚴不甘心。



諸葛亮在劉備一去世後,就開府治事,而李嚴不可以,諸葛亮被任命為益州牧,而李嚴卻沒有同等官職,益州牧是什麼概念?蜀漢就只有一個州:益州,而諸葛亮是這個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蜀漢大大小小的地方官,除了中央官之外,全部都是諸葛亮的下屬,包括李嚴

李嚴在政治上的權力不如諸葛亮,能力不如諸葛亮,手中的兵權也不如諸葛亮,李嚴名義上是軍事統帥,實際上統屬的兵力只有留鎮永安的兵力,最多也就萬把人,諸葛亮北伐,在前線衝鋒陷陣,作為軍事統帥的李嚴卻在後方作著後勤部長的工作。



換了誰,也不樂意了,明明是託孤重臣來著,卻處處受到打擊,李嚴要怪就只能怪劉備作出這樣的安排。

最後導致李嚴被廢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李嚴的性格,李嚴這個人,比關羽還關羽,比魏延更魏延,也就是說極難相處,且自視極高,始終弄不明白,李嚴為什麼以如此低劣的手法陷害諸葛亮,也許在後人開了上帝視角,認為李嚴愚蠢,在當時,李嚴本人來看,並不覺得自已有什麼不妥。



諸葛亮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是一個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人,而且以諸葛亮的為人和性格來看,執法公平,為人正直,即使是廢除李嚴,也是通過集體彈劾,而在彈劾李嚴的人員名單上,包括了蜀漢大大小小的官員,這足以說明李嚴的不得人心。

如果要問李嚴為什麼會被諸葛亮流放?



原因就是李嚴不甘心只當個陪襯,不甘心劉備的安排,不甘心他這個輔政大臣名不副實,不甘心諸葛亮一個人獨攬大權,所以李嚴想以非正常手段陷害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抓住把柄和證據,最終將李嚴貶為平民百姓

千形万象
2019-08-20

劉備征討東吳失敗,臨死前託孤,囑付諸葛亮和李嚴為顧名大臣,共同輔佐劉禪。

諸葛亮很器重李嚴,每次出兵北伐時,就將後方的國事與補給事宜都交他辦理。有次遇到魏國曹真來攻,甚至派李嚴親自帶兵前往抵禦。

可惜的是,公元231年的一次說謊,斷送了李嚴的前途。

那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北伐,一路頗為順利, 已經進軍到祈山了,唯獨物資供應匱乏,特吩咐李嚴加緊運送。

到了夏秋之際,四川下起了綿綿細雨,道路泥濘,運糧不繼,李嚴害怕諸葛亮責怪他,居然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去叫諸葛亮撒軍。

諸葛亮以為後方出了大事,於是便舉軍撤回。李嚴聽說諸葛亮撒軍了,更加害怕,一方面遣人送信問諸葛亮:“軍糧還很充足,你為什麼要撤軍呢?”一方面上疏劉禪,說諸葛亮撤軍的目的,是想誘敵深入,好加以迎頭痛擊。

李嚴為了替自己開脫運糧不繼的罪名,竟在兩邊說謊,結果是捅了更大的蜂窩。

諸葛亮回成都後,發現事有蹊蹺,下令徹查,對照李嚴寫給諸葛亮和劉禪的信,果然牛頭不對馬嘴,李嚴“辭窮精竭”,無話可說,只好俯首認罪。

諸葛亮大怒,便向劉禪參了李嚴一本,明確指出要廢其官職,貶為平民。

以諸葛亮平日用法之嚴,這次沒殺李嚴的頭,算是法外開恩了。


劉備征討東吳失敗,臨死前託孤,囑付諸葛亮和李嚴為顧名大臣,共同輔佐劉禪。

諸葛亮很器重李嚴,每次出兵北伐時,就將後方的國事與補給事宜都交他辦理。有次遇到魏國曹真來攻,甚至派李嚴親自帶兵前往抵禦。

可惜的是,公元231年的一次說謊,斷送了李嚴的前途。

那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北伐,一路頗為順利, 已經進軍到祈山了,唯獨物資供應匱乏,特吩咐李嚴加緊運送。

到了夏秋之際,四川下起了綿綿細雨,道路泥濘,運糧不繼,李嚴害怕諸葛亮責怪他,居然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去叫諸葛亮撒軍。

諸葛亮以為後方出了大事,於是便舉軍撤回。李嚴聽說諸葛亮撒軍了,更加害怕,一方面遣人送信問諸葛亮:“軍糧還很充足,你為什麼要撤軍呢?”一方面上疏劉禪,說諸葛亮撤軍的目的,是想誘敵深入,好加以迎頭痛擊。

李嚴為了替自己開脫運糧不繼的罪名,竟在兩邊說謊,結果是捅了更大的蜂窩。

諸葛亮回成都後,發現事有蹊蹺,下令徹查,對照李嚴寫給諸葛亮和劉禪的信,果然牛頭不對馬嘴,李嚴“辭窮精竭”,無話可說,只好俯首認罪。

諸葛亮大怒,便向劉禪參了李嚴一本,明確指出要廢其官職,貶為平民。

以諸葛亮平日用法之嚴,這次沒殺李嚴的頭,算是法外開恩了。


青史回声
2019-08-21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李嚴並不是蜀國的的託孤大臣。劉備死前,唯一託孤之人是諸葛亮,而李嚴頂多就是個蜀漢重臣,諸葛亮日後理政的幫手。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李嚴並不是蜀國的的託孤大臣。劉備死前,唯一託孤之人是諸葛亮,而李嚴頂多就是個蜀漢重臣,諸葛亮日後理政的幫手。

當年劉備白帝城託孤之際,是將自己的兒子劉禪全權託付了丞相諸葛亮,同時也把李嚴當做諸葛亮的幫手。在劉備生前,劉備封李嚴為都護,並統領國家內外的兵權,繼續鎮守永安。可以看出,劉備對李嚴十分信任。

但是,最終李嚴卻被諸葛亮給流放了?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因是李嚴犯了眾怒。

公元231年,諸葛亮興師北伐,負責後方糧草的正是李嚴。而就在諸葛亮在前方與魏軍交戰之時,卻得知後方糧草沒有跟上,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沒跟上,等待他們的就是滅頂之災,於是諸葛亮被迫退兵,此次北伐宣告失敗。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李嚴並不是蜀國的的託孤大臣。劉備死前,唯一託孤之人是諸葛亮,而李嚴頂多就是個蜀漢重臣,諸葛亮日後理政的幫手。

當年劉備白帝城託孤之際,是將自己的兒子劉禪全權託付了丞相諸葛亮,同時也把李嚴當做諸葛亮的幫手。在劉備生前,劉備封李嚴為都護,並統領國家內外的兵權,繼續鎮守永安。可以看出,劉備對李嚴十分信任。

但是,最終李嚴卻被諸葛亮給流放了?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因是李嚴犯了眾怒。

公元231年,諸葛亮興師北伐,負責後方糧草的正是李嚴。而就在諸葛亮在前方與魏軍交戰之時,卻得知後方糧草沒有跟上,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沒跟上,等待他們的就是滅頂之災,於是諸葛亮被迫退兵,此次北伐宣告失敗。

那麼這究竟發生了什麼?

原來是李嚴搞的鬼。他為了製造出蜀軍在前線作戰不利的假象,於是他先讓人寫了一封書信給諸葛亮,稱因為天氣不佳的原因,導致糧草不能按時送達。而在前線的諸葛亮收到這封信後,也只能無奈退兵了。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嚴格意義上來說,李嚴並不是蜀國的的託孤大臣。劉備死前,唯一託孤之人是諸葛亮,而李嚴頂多就是個蜀漢重臣,諸葛亮日後理政的幫手。

當年劉備白帝城託孤之際,是將自己的兒子劉禪全權託付了丞相諸葛亮,同時也把李嚴當做諸葛亮的幫手。在劉備生前,劉備封李嚴為都護,並統領國家內外的兵權,繼續鎮守永安。可以看出,劉備對李嚴十分信任。

但是,最終李嚴卻被諸葛亮給流放了?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因是李嚴犯了眾怒。

公元231年,諸葛亮興師北伐,負責後方糧草的正是李嚴。而就在諸葛亮在前方與魏軍交戰之時,卻得知後方糧草沒有跟上,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沒跟上,等待他們的就是滅頂之災,於是諸葛亮被迫退兵,此次北伐宣告失敗。

那麼這究竟發生了什麼?

原來是李嚴搞的鬼。他為了製造出蜀軍在前線作戰不利的假象,於是他先讓人寫了一封書信給諸葛亮,稱因為天氣不佳的原因,導致糧草不能按時送達。而在前線的諸葛亮收到這封信後,也只能無奈退兵了。

在得知諸葛亮撤軍的消息後,他立刻就殺了一個督運糧草的官員,為自己頂罪。隨後馬上上報給劉禪,稱蜀軍在前線失利,目的就是為了打擊諸葛亮。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諸葛亮一直留著李嚴命人送到前線的書信,於是乎,在諸葛亮班師回朝後,這個陰謀詭計就暴露了。在眾臣的群起圍攻下,李嚴被治了罪,但念其對蜀漢有功,只是將李嚴貶為庶人。

所以,這還算是好的,犯了如此大罪,被貶為庶人,已經算是格外開恩了。

周郎顾三国
2019-08-20

諸葛亮之於劉禪,正如曹操之於劉協。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十餘年,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可是劉備當時指定的託孤大臣可不止諸葛亮一人,為何我們今天只知諸葛亮,而不知其他呢?

諸葛亮之於劉禪,正如曹操之於劉協。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十餘年,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可是劉備當時指定的託孤大臣可不止諸葛亮一人,為何我們今天只知諸葛亮,而不知其他呢?


這個託孤大臣混的有點差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蜀漢重臣,是諸葛亮執政蜀漢時期唯一能與其一爭的人物。

劉備在白帝城病危前,命諸葛亮和李嚴共同輔佐劉禪,諸葛亮為正,李嚴以“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諸葛亮在成都的“尚書”班子是正,李嚴在永安的“尚書”班子是副。可惜李嚴還沒開始上手,就成了陪跑的,讓諸葛亮架空了,自己的班子也很快就沒了。

很多人認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就是繼續留在永安主管蜀漢的軍事。其實這是錯誤的,李嚴根本沒有手握蜀漢兵權。

  1. 首先李嚴當時不過一郡太守,當尚書令不過幾個月,資歷上就夠不到。我們看魏國曹真在主管一國軍權時同時升為上軍大將軍,吳國諸葛恪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督中外軍事,而李嚴以中都護統領之職能督中外軍事嗎?
  2. 我們再來看看永安這地方,永安既非國都,又不是水路便利所在,讓一個主管一國軍事的人住在這樣的地方,那他該怎麼統領三軍?
  3. 總領全國軍事事務通常表述為都督、督、領、掌“中外軍事”或“中外諸軍事”,而非“統內外軍事”。如曹真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曹爽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姜維加督中外軍事。諸葛恪加荊 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孫峻遷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峻弟孫綝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所以督中外軍事才是統領全國兵權,而“內外”指的則是中央和地方,如永安之於成都就是內外之別,永安 特殊在是蜀漢和東吳的戰略要地,所以從這兩方面考慮,劉備只是讓李嚴駐守永安,負責與東吳一線的軍事事務。

    諸葛亮之於劉禪,正如曹操之於劉協。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十餘年,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可是劉備當時指定的託孤大臣可不止諸葛亮一人,為何我們今天只知諸葛亮,而不知其他呢?


    這個託孤大臣混的有點差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蜀漢重臣,是諸葛亮執政蜀漢時期唯一能與其一爭的人物。

    劉備在白帝城病危前,命諸葛亮和李嚴共同輔佐劉禪,諸葛亮為正,李嚴以“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諸葛亮在成都的“尚書”班子是正,李嚴在永安的“尚書”班子是副。可惜李嚴還沒開始上手,就成了陪跑的,讓諸葛亮架空了,自己的班子也很快就沒了。

    很多人認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就是繼續留在永安主管蜀漢的軍事。其實這是錯誤的,李嚴根本沒有手握蜀漢兵權。

    1. 首先李嚴當時不過一郡太守,當尚書令不過幾個月,資歷上就夠不到。我們看魏國曹真在主管一國軍權時同時升為上軍大將軍,吳國諸葛恪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督中外軍事,而李嚴以中都護統領之職能督中外軍事嗎?
    2. 我們再來看看永安這地方,永安既非國都,又不是水路便利所在,讓一個主管一國軍事的人住在這樣的地方,那他該怎麼統領三軍?
    3. 總領全國軍事事務通常表述為都督、督、領、掌“中外軍事”或“中外諸軍事”,而非“統內外軍事”。如曹真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曹爽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姜維加督中外軍事。諸葛恪加荊 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孫峻遷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峻弟孫綝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所以督中外軍事才是統領全國兵權,而“內外”指的則是中央和地方,如永安之於成都就是內外之別,永安 特殊在是蜀漢和東吳的戰略要地,所以從這兩方面考慮,劉備只是讓李嚴駐守永安,負責與東吳一線的軍事事務。


    故意冷落李嚴

    所以諸葛亮執掌朝政後,可以輕鬆的冷落李嚴。他表面上先後封李嚴為都鄉侯 ,假節,加光祿勳,但卻讓他繼續坐鎮江州,李嚴的尚書令之職,也是名存實亡。顯然,諸葛亮推翻了劉備的遺詔,副手李嚴被開了。從諸葛亮迫不及待的使用新年號,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劉備遺詔的不滿。

    建興五年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在他那篇著名的《出師表》中,把朝中大事小事都安排的整整齊齊,卻唯獨沒提對李嚴的安排。在出徵前,又把穩定後方的重任交給了蔣琬,又把李嚴撇在了一邊。

    諸葛亮這事確實做的不厚道,同為託孤大臣,卻這樣冷落李嚴,真是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俗話。

    這時諸葛亮又命令李嚴帶兩萬兵馬去守漢中,李嚴心中不滿,就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分出五郡,新設江州,由他擔任江州刺史。諸葛亮哪能答應,直接拒絕。李嚴遭拒,便不聽諸葛亮調令。

    李嚴這時候看著大權旁落,心中鬱悶啊,他就想出一計,進言給諸葛亮,請他像曹操一樣受九爵,進爵稱王。這下可好,諸葛亮找到可以教訓的機會,大義凜然的批評了李嚴好一番,關鍵李嚴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動手的前兆

    兩年後的建興七年,陳震出使吳國前,把他搜到的關於李嚴的劣行給了諸葛亮。為此諸葛亮專門找長史蔣琬、侍中董允談論李嚴的事情,這就是諸葛亮準備動手的前兆,將李嚴的問題公開化了。

    建興八年的時候,諸葛亮又讓李嚴帶兩萬兵馬去漢中坐鎮,李嚴又拒絕了。於是諸葛亮就請劉禪封李嚴的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頂替了李嚴的位子。李嚴只要聽令,被諸葛亮調往漢中。

    如果說江州是李嚴的老巢,那漢中則是諸葛亮的大本營。李嚴到了漢中,名義上是“督漢中”,可實際上根本沒有實權。

    諸葛亮之於劉禪,正如曹操之於劉協。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十餘年,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可是劉備當時指定的託孤大臣可不止諸葛亮一人,為何我們今天只知諸葛亮,而不知其他呢?


    這個託孤大臣混的有點差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蜀漢重臣,是諸葛亮執政蜀漢時期唯一能與其一爭的人物。

    劉備在白帝城病危前,命諸葛亮和李嚴共同輔佐劉禪,諸葛亮為正,李嚴以“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諸葛亮在成都的“尚書”班子是正,李嚴在永安的“尚書”班子是副。可惜李嚴還沒開始上手,就成了陪跑的,讓諸葛亮架空了,自己的班子也很快就沒了。

    很多人認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就是繼續留在永安主管蜀漢的軍事。其實這是錯誤的,李嚴根本沒有手握蜀漢兵權。

    1. 首先李嚴當時不過一郡太守,當尚書令不過幾個月,資歷上就夠不到。我們看魏國曹真在主管一國軍權時同時升為上軍大將軍,吳國諸葛恪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督中外軍事,而李嚴以中都護統領之職能督中外軍事嗎?
    2. 我們再來看看永安這地方,永安既非國都,又不是水路便利所在,讓一個主管一國軍事的人住在這樣的地方,那他該怎麼統領三軍?
    3. 總領全國軍事事務通常表述為都督、督、領、掌“中外軍事”或“中外諸軍事”,而非“統內外軍事”。如曹真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曹爽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姜維加督中外軍事。諸葛恪加荊 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孫峻遷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峻弟孫綝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所以督中外軍事才是統領全國兵權,而“內外”指的則是中央和地方,如永安之於成都就是內外之別,永安 特殊在是蜀漢和東吳的戰略要地,所以從這兩方面考慮,劉備只是讓李嚴駐守永安,負責與東吳一線的軍事事務。


    故意冷落李嚴

    所以諸葛亮執掌朝政後,可以輕鬆的冷落李嚴。他表面上先後封李嚴為都鄉侯 ,假節,加光祿勳,但卻讓他繼續坐鎮江州,李嚴的尚書令之職,也是名存實亡。顯然,諸葛亮推翻了劉備的遺詔,副手李嚴被開了。從諸葛亮迫不及待的使用新年號,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劉備遺詔的不滿。

    建興五年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在他那篇著名的《出師表》中,把朝中大事小事都安排的整整齊齊,卻唯獨沒提對李嚴的安排。在出徵前,又把穩定後方的重任交給了蔣琬,又把李嚴撇在了一邊。

    諸葛亮這事確實做的不厚道,同為託孤大臣,卻這樣冷落李嚴,真是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俗話。

    這時諸葛亮又命令李嚴帶兩萬兵馬去守漢中,李嚴心中不滿,就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分出五郡,新設江州,由他擔任江州刺史。諸葛亮哪能答應,直接拒絕。李嚴遭拒,便不聽諸葛亮調令。

    李嚴這時候看著大權旁落,心中鬱悶啊,他就想出一計,進言給諸葛亮,請他像曹操一樣受九爵,進爵稱王。這下可好,諸葛亮找到可以教訓的機會,大義凜然的批評了李嚴好一番,關鍵李嚴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動手的前兆

    兩年後的建興七年,陳震出使吳國前,把他搜到的關於李嚴的劣行給了諸葛亮。為此諸葛亮專門找長史蔣琬、侍中董允談論李嚴的事情,這就是諸葛亮準備動手的前兆,將李嚴的問題公開化了。

    建興八年的時候,諸葛亮又讓李嚴帶兩萬兵馬去漢中坐鎮,李嚴又拒絕了。於是諸葛亮就請劉禪封李嚴的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頂替了李嚴的位子。李嚴只要聽令,被諸葛亮調往漢中。

    如果說江州是李嚴的老巢,那漢中則是諸葛亮的大本營。李嚴到了漢中,名義上是“督漢中”,可實際上根本沒有實權。

    先下手為“弱”

    李嚴剛到漢中沒多久,就被諸葛亮命其負責運糧等事務,這李嚴“督漢中”本來是掌管漢中軍政大事,可現在儼然成了諸葛亮的運糧官。再加上大雨不斷,運糧非常困難,所以不能按時送達。

    這一切都讓李嚴非常窩火,於是他派人去告訴諸葛亮,說後主有令,讓其撤軍。正巧諸葛亮因為糧食不夠,準備撤回來,聽到命令後就順坡下驢的回來了。

    李嚴一看諸葛亮真回來了,故作驚訝問糧食充足,為什麼撤軍了呢?試圖把自己的責任推乾淨。同時他還反咬一口,說諸葛亮擅自撤軍,與敵寇是一夥的。

    諸葛亮回到朝廷,把證據一擺,小弟們再一吆喝,李嚴直接從託孤大臣變成了小老百姓,徙梓潼郡。


    這體系內老大對老二的優勢真是碾壓性的,本來諸葛亮就是總領朝政的丞相,而李嚴連軍事大佬也算不上,更別說總掌兵權了。李嚴本來想默默搞事情的,可惜遇上諸葛亮這樣精明的主,也就只能認栽了。

一个人的历史
2019-08-24

蜀漢政權建立以後,其內部有三派勢力,一派是由劉備從荊州帶來的舊部,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另外一派是劉焉、劉璋父子的舊臣,代表人物是法正、李嚴;還有一派是益州的本地勢力,如被劉璋殺死的張鬆就是蜀郡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地勢力。

蜀漢政權建立以後,其內部有三派勢力,一派是由劉備從荊州帶來的舊部,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另外一派是劉焉、劉璋父子的舊臣,代表人物是法正、李嚴;還有一派是益州的本地勢力,如被劉璋殺死的張鬆就是蜀郡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地勢力。

對於三派勢力的態度問題上,劉備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從荊州過來跟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劉備給予了絕對的信任。在這個問題上,劉備和諸葛亮的態度一致,這批人都得到了重用,並根據他們的能力安排在了合適的崗位上,掌控了蜀漢政權的大部分要職。對於跟隨劉焉、劉璋的舊部,如法正就成為了劉備的謀主,其地位僅次於諸葛亮,而黃權則成為了劉備手下統領水軍的重要將領。對於益州的本地勢力,劉備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只要和自己不是同路之人的堅決打壓,很多不識時務的益州本地人物就被劉備清洗了。

蜀漢政權建立以後,其內部有三派勢力,一派是由劉備從荊州帶來的舊部,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另外一派是劉焉、劉璋父子的舊臣,代表人物是法正、李嚴;還有一派是益州的本地勢力,如被劉璋殺死的張鬆就是蜀郡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地勢力。

對於三派勢力的態度問題上,劉備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從荊州過來跟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劉備給予了絕對的信任。在這個問題上,劉備和諸葛亮的態度一致,這批人都得到了重用,並根據他們的能力安排在了合適的崗位上,掌控了蜀漢政權的大部分要職。對於跟隨劉焉、劉璋的舊部,如法正就成為了劉備的謀主,其地位僅次於諸葛亮,而黃權則成為了劉備手下統領水軍的重要將領。對於益州的本地勢力,劉備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只要和自己不是同路之人的堅決打壓,很多不識時務的益州本地人物就被劉備清洗了。

李嚴不是本地戶,他也是從荊州跑到益州來謀求發展的,且其人因能力出眾在劉璋手下很受重用。劉備入蜀時,劉璋曾經派李嚴率領人馬抵禦劉備,結果李嚴率眾投靠了劉備。因此劉備在奪得益州後,對李嚴頗為賞識和重用。自己在猇亭夷陵之敗後,把李嚴調動到了自己身邊,配合自己處理政務。這一方面是劉備認可李嚴之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劉璋的舊部安心,表示自己不僅重視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人士,對忠心輔佐自己的劉璋舊部一視同仁。

蜀漢政權建立以後,其內部有三派勢力,一派是由劉備從荊州帶來的舊部,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另外一派是劉焉、劉璋父子的舊臣,代表人物是法正、李嚴;還有一派是益州的本地勢力,如被劉璋殺死的張鬆就是蜀郡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地勢力。

對於三派勢力的態度問題上,劉備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從荊州過來跟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劉備給予了絕對的信任。在這個問題上,劉備和諸葛亮的態度一致,這批人都得到了重用,並根據他們的能力安排在了合適的崗位上,掌控了蜀漢政權的大部分要職。對於跟隨劉焉、劉璋的舊部,如法正就成為了劉備的謀主,其地位僅次於諸葛亮,而黃權則成為了劉備手下統領水軍的重要將領。對於益州的本地勢力,劉備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只要和自己不是同路之人的堅決打壓,很多不識時務的益州本地人物就被劉備清洗了。

李嚴不是本地戶,他也是從荊州跑到益州來謀求發展的,且其人因能力出眾在劉璋手下很受重用。劉備入蜀時,劉璋曾經派李嚴率領人馬抵禦劉備,結果李嚴率眾投靠了劉備。因此劉備在奪得益州後,對李嚴頗為賞識和重用。自己在猇亭夷陵之敗後,把李嚴調動到了自己身邊,配合自己處理政務。這一方面是劉備認可李嚴之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劉璋的舊部安心,表示自己不僅重視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人士,對忠心輔佐自己的劉璋舊部一視同仁。

蜀漢的兵權從來就沒有掌握在李嚴手裡,如果那樣的話,平定南中和出師北伐的應該是李嚴而不是諸葛亮。實際上,諸葛亮在世時,蜀漢的兵權一直牢牢的掌握在諸葛亮手裡,李嚴更多時候充當了一個位尊權輕的角色。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李嚴變成了後勤大隊長,負責為大軍提供軍事物資和保障。

蜀漢政權建立以後,其內部有三派勢力,一派是由劉備從荊州帶來的舊部,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另外一派是劉焉、劉璋父子的舊臣,代表人物是法正、李嚴;還有一派是益州的本地勢力,如被劉璋殺死的張鬆就是蜀郡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地勢力。

對於三派勢力的態度問題上,劉備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從荊州過來跟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劉備給予了絕對的信任。在這個問題上,劉備和諸葛亮的態度一致,這批人都得到了重用,並根據他們的能力安排在了合適的崗位上,掌控了蜀漢政權的大部分要職。對於跟隨劉焉、劉璋的舊部,如法正就成為了劉備的謀主,其地位僅次於諸葛亮,而黃權則成為了劉備手下統領水軍的重要將領。對於益州的本地勢力,劉備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只要和自己不是同路之人的堅決打壓,很多不識時務的益州本地人物就被劉備清洗了。

李嚴不是本地戶,他也是從荊州跑到益州來謀求發展的,且其人因能力出眾在劉璋手下很受重用。劉備入蜀時,劉璋曾經派李嚴率領人馬抵禦劉備,結果李嚴率眾投靠了劉備。因此劉備在奪得益州後,對李嚴頗為賞識和重用。自己在猇亭夷陵之敗後,把李嚴調動到了自己身邊,配合自己處理政務。這一方面是劉備認可李嚴之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劉璋的舊部安心,表示自己不僅重視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人士,對忠心輔佐自己的劉璋舊部一視同仁。

蜀漢的兵權從來就沒有掌握在李嚴手裡,如果那樣的話,平定南中和出師北伐的應該是李嚴而不是諸葛亮。實際上,諸葛亮在世時,蜀漢的兵權一直牢牢的掌握在諸葛亮手裡,李嚴更多時候充當了一個位尊權輕的角色。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李嚴變成了後勤大隊長,負責為大軍提供軍事物資和保障。

這不是大材小用嗎?李嚴的心裡很憋屈,我是有能力的人,讓我大材小用我不接受。於是他和諸葛亮鬧起來了彆扭,蜀漢大軍的糧草供給出現了問題,後來為了掩蓋自己的罪過,他又製造謠言為自己開脫。

蜀漢政權建立以後,其內部有三派勢力,一派是由劉備從荊州帶來的舊部,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另外一派是劉焉、劉璋父子的舊臣,代表人物是法正、李嚴;還有一派是益州的本地勢力,如被劉璋殺死的張鬆就是蜀郡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地勢力。

對於三派勢力的態度問題上,劉備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從荊州過來跟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劉備給予了絕對的信任。在這個問題上,劉備和諸葛亮的態度一致,這批人都得到了重用,並根據他們的能力安排在了合適的崗位上,掌控了蜀漢政權的大部分要職。對於跟隨劉焉、劉璋的舊部,如法正就成為了劉備的謀主,其地位僅次於諸葛亮,而黃權則成為了劉備手下統領水軍的重要將領。對於益州的本地勢力,劉備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只要和自己不是同路之人的堅決打壓,很多不識時務的益州本地人物就被劉備清洗了。

李嚴不是本地戶,他也是從荊州跑到益州來謀求發展的,且其人因能力出眾在劉璋手下很受重用。劉備入蜀時,劉璋曾經派李嚴率領人馬抵禦劉備,結果李嚴率眾投靠了劉備。因此劉備在奪得益州後,對李嚴頗為賞識和重用。自己在猇亭夷陵之敗後,把李嚴調動到了自己身邊,配合自己處理政務。這一方面是劉備認可李嚴之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劉璋的舊部安心,表示自己不僅重視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人士,對忠心輔佐自己的劉璋舊部一視同仁。

蜀漢的兵權從來就沒有掌握在李嚴手裡,如果那樣的話,平定南中和出師北伐的應該是李嚴而不是諸葛亮。實際上,諸葛亮在世時,蜀漢的兵權一直牢牢的掌握在諸葛亮手裡,李嚴更多時候充當了一個位尊權輕的角色。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李嚴變成了後勤大隊長,負責為大軍提供軍事物資和保障。

這不是大材小用嗎?李嚴的心裡很憋屈,我是有能力的人,讓我大材小用我不接受。於是他和諸葛亮鬧起來了彆扭,蜀漢大軍的糧草供給出現了問題,後來為了掩蓋自己的罪過,他又製造謠言為自己開脫。

對於李嚴來講,僅僅被流放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但他也永遠失去了在步入蜀漢政權中樞的機會,因此鬱鬱而終。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泊仃
2019-08-18

李嚴,出身於南陽,曹操入荊州時,李嚴是秭歸縣令,西奔進入巴蜀,因為能力出眾,被劉璋任命為成都縣令。

劉備入蜀時,投奔劉備,在平定益州時立下汗馬功勞,後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而當時諸葛亮的官職是軍師將軍,李嚴的地位次之。與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緣劉巴,揚武將軍法正,諸葛亮共同修訂蜀科,為蜀漢法律體系的基礎。

因討伐盜賊有功,以及為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的新道縣解圍,李嚴被升職為輔漢將軍。歷史上當過輔漢將軍的只有三位,乃光武帝時的鄧曄,以及蜀漢時期的李嚴、張裔。

李嚴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護軍輔匡等年齡與地位與李嚴差不多,但李嚴卻不願主動與他們來往。

劉備伐吳敗退後,徵召李嚴為尚書令。劉備死時,成託孤大臣,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公元223,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在當時蜀漢朝堂,地位僅次於諸葛亮。

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兵伐魏,於是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但李嚴想盡辦法推脫不去,卻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沒有答應。此前又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被諸葛亮加以駁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漸形合影離。

李嚴的同鄉尚書令陳震出使東吳前,私下裡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暗示李嚴心術不正,可能會製造事端。諸葛亮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認為自己與李嚴還是可以相忍為國、並肩合作的。

曹魏大司馬曹真準備三路進逼漢川,為加強漢中防務,遂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軍。李嚴不滿被調離江州,在私下傳言說司馬懿等已經設置了官署職位來誘降他,諸葛亮知其意,於是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李嚴這才願意北上漢中。諸葛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署丞相府事務。

後來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負責督運糧草。夏秋之季,正逢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答應退兵。

李嚴聽說軍隊已撤退,於是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用意在於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他又上奏後主,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諸葛亮便將李嚴的前後書疏原本手跡遞上去,李嚴的錯誤和矛盾一下子暴露無遺。李嚴辭窮理屈,只得叩頭認罪。

李嚴顛倒是非,致使伐魏失敗,遭貶為民,在諸葛亮死後,痛恨自己才華再無機會施展,激憤而死。

郑憨子
2019-08-18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嚴為什麼會被選中吧。

蜀漢集團內部關係複雜,它是由外來軍事集團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大概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益州本地在朝做官的,和益州本地豪族組成的益州集團,一個是跟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大小官員,我們稱他們為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蜀漢的機構是後來者居上,荊州集團為絕對核心,夷陵大敗以後,蜀漢損失了大量的生力軍,荊州集團喪失了對另外兩家的絕對優勢,形式發生了變化,劉備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荊州集團為核心不變,團結拉攏東州集團,共同防範益州本地集團。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就成了託孤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之一。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嚴為什麼會被選中吧。

蜀漢集團內部關係複雜,它是由外來軍事集團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大概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益州本地在朝做官的,和益州本地豪族組成的益州集團,一個是跟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大小官員,我們稱他們為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蜀漢的機構是後來者居上,荊州集團為絕對核心,夷陵大敗以後,蜀漢損失了大量的生力軍,荊州集團喪失了對另外兩家的絕對優勢,形式發生了變化,劉備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荊州集團為核心不變,團結拉攏東州集團,共同防範益州本地集團。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就成了託孤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之一。

李嚴是親荊州集團的,李嚴本人是荊州人。赤壁大戰,曹操拿下荊州,李嚴不願意投降曹操,才西進入蜀,成為劉璋的部下。由於李嚴聰明能幹,也頗受劉璋器重。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李嚴又是親自率兵向劉備本人投降的,在被授予犍為太守以後,兢兢業業,興修水利,政績斐然,是一員難得的幹吏,劉備對他的表現也是相當的滿意。因此,於公於私,李嚴都是最合適的託孤副手。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嚴為什麼會被選中吧。

蜀漢集團內部關係複雜,它是由外來軍事集團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大概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益州本地在朝做官的,和益州本地豪族組成的益州集團,一個是跟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大小官員,我們稱他們為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蜀漢的機構是後來者居上,荊州集團為絕對核心,夷陵大敗以後,蜀漢損失了大量的生力軍,荊州集團喪失了對另外兩家的絕對優勢,形式發生了變化,劉備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荊州集團為核心不變,團結拉攏東州集團,共同防範益州本地集團。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就成了託孤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之一。

李嚴是親荊州集團的,李嚴本人是荊州人。赤壁大戰,曹操拿下荊州,李嚴不願意投降曹操,才西進入蜀,成為劉璋的部下。由於李嚴聰明能幹,也頗受劉璋器重。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李嚴又是親自率兵向劉備本人投降的,在被授予犍為太守以後,兢兢業業,興修水利,政績斐然,是一員難得的幹吏,劉備對他的表現也是相當的滿意。因此,於公於私,李嚴都是最合適的託孤副手。


李嚴是最合適的託孤人選之一,但最終為什麼會被流放呢?

劉禪即位以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鉞,加光祿勳,從興業將軍這個雜號將軍,提拔為前將軍,留守永安,諸葛亮則返回成都主持大局。諸葛亮主政以後的當務之急是派陳震去和東吳盟好,陳震是李嚴的老鄉,在臨行前一天,專門拜訪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意思是李嚴此人心術不正,好大喜功,可能會製造事端,丞相不得不防。諸葛亮想到,先帝屍骨未寒,李嚴就曾勸自己加九錫,稱王,被自己嚴加駁斥,於是兩人漸生嫌隙。但諸葛亮還是以大局為重,並沒有把事情擴大化,但心中對李嚴的成見,恐怕已經種下了種子。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嚴為什麼會被選中吧。

蜀漢集團內部關係複雜,它是由外來軍事集團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大概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益州本地在朝做官的,和益州本地豪族組成的益州集團,一個是跟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大小官員,我們稱他們為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蜀漢的機構是後來者居上,荊州集團為絕對核心,夷陵大敗以後,蜀漢損失了大量的生力軍,荊州集團喪失了對另外兩家的絕對優勢,形式發生了變化,劉備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荊州集團為核心不變,團結拉攏東州集團,共同防範益州本地集團。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就成了託孤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之一。

李嚴是親荊州集團的,李嚴本人是荊州人。赤壁大戰,曹操拿下荊州,李嚴不願意投降曹操,才西進入蜀,成為劉璋的部下。由於李嚴聰明能幹,也頗受劉璋器重。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李嚴又是親自率兵向劉備本人投降的,在被授予犍為太守以後,兢兢業業,興修水利,政績斐然,是一員難得的幹吏,劉備對他的表現也是相當的滿意。因此,於公於私,李嚴都是最合適的託孤副手。


李嚴是最合適的託孤人選之一,但最終為什麼會被流放呢?

劉禪即位以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鉞,加光祿勳,從興業將軍這個雜號將軍,提拔為前將軍,留守永安,諸葛亮則返回成都主持大局。諸葛亮主政以後的當務之急是派陳震去和東吳盟好,陳震是李嚴的老鄉,在臨行前一天,專門拜訪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意思是李嚴此人心術不正,好大喜功,可能會製造事端,丞相不得不防。諸葛亮想到,先帝屍骨未寒,李嚴就曾勸自己加九錫,稱王,被自己嚴加駁斥,於是兩人漸生嫌隙。但諸葛亮還是以大局為重,並沒有把事情擴大化,但心中對李嚴的成見,恐怕已經種下了種子。

後來,諸葛亮要北伐,需要李嚴相助,駐守漢中,李嚴拒絕。李嚴要開牙建府,從益州劃出幾個郡,組建巴州,自己出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拒絕。兩人你來我往,矛盾逐漸增多,事情的導火索就是第四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領軍,李嚴負責督運糧草。由於夏秋交際,雨水過多,道路泥濘,運送糧草困難,耽誤了時日。李嚴親筆致信諸葛亮,道明原委,商量著不行就撤軍。李嚴作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是有權要求撤軍的。諸葛亮也想,這樣的天氣,糧草供應不上,與曹魏僵持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也就同意了撤軍的方案。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嚴為什麼會被選中吧。

蜀漢集團內部關係複雜,它是由外來軍事集團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大概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益州本地在朝做官的,和益州本地豪族組成的益州集團,一個是跟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大小官員,我們稱他們為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蜀漢的機構是後來者居上,荊州集團為絕對核心,夷陵大敗以後,蜀漢損失了大量的生力軍,荊州集團喪失了對另外兩家的絕對優勢,形式發生了變化,劉備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荊州集團為核心不變,團結拉攏東州集團,共同防範益州本地集團。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就成了託孤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之一。

李嚴是親荊州集團的,李嚴本人是荊州人。赤壁大戰,曹操拿下荊州,李嚴不願意投降曹操,才西進入蜀,成為劉璋的部下。由於李嚴聰明能幹,也頗受劉璋器重。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李嚴又是親自率兵向劉備本人投降的,在被授予犍為太守以後,兢兢業業,興修水利,政績斐然,是一員難得的幹吏,劉備對他的表現也是相當的滿意。因此,於公於私,李嚴都是最合適的託孤副手。


李嚴是最合適的託孤人選之一,但最終為什麼會被流放呢?

劉禪即位以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鉞,加光祿勳,從興業將軍這個雜號將軍,提拔為前將軍,留守永安,諸葛亮則返回成都主持大局。諸葛亮主政以後的當務之急是派陳震去和東吳盟好,陳震是李嚴的老鄉,在臨行前一天,專門拜訪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意思是李嚴此人心術不正,好大喜功,可能會製造事端,丞相不得不防。諸葛亮想到,先帝屍骨未寒,李嚴就曾勸自己加九錫,稱王,被自己嚴加駁斥,於是兩人漸生嫌隙。但諸葛亮還是以大局為重,並沒有把事情擴大化,但心中對李嚴的成見,恐怕已經種下了種子。

後來,諸葛亮要北伐,需要李嚴相助,駐守漢中,李嚴拒絕。李嚴要開牙建府,從益州劃出幾個郡,組建巴州,自己出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拒絕。兩人你來我往,矛盾逐漸增多,事情的導火索就是第四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領軍,李嚴負責督運糧草。由於夏秋交際,雨水過多,道路泥濘,運送糧草困難,耽誤了時日。李嚴親筆致信諸葛亮,道明原委,商量著不行就撤軍。李嚴作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是有權要求撤軍的。諸葛亮也想,這樣的天氣,糧草供應不上,與曹魏僵持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也就同意了撤軍的方案。

壞就壞在撤軍途中,劉禪問李嚴丞相為何撤軍,如果李嚴此時如實相告,就不會有後面的一系列的事情了。李嚴對劉禪撒謊說,丞相是偽退,是誘敵深入,仗還是要打的。後來劉禪發現是真撤,李嚴就又撒了一個更大的慌,說糧草充足,不知丞相為何撤軍。這就很壞了,作為中都護不知為何撤軍?皇帝會猜忌諸葛亮謀反,帶兵奪權的。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嚴為什麼會被選中吧。

蜀漢集團內部關係複雜,它是由外來軍事集團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大概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益州本地在朝做官的,和益州本地豪族組成的益州集團,一個是跟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大小官員,我們稱他們為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蜀漢的機構是後來者居上,荊州集團為絕對核心,夷陵大敗以後,蜀漢損失了大量的生力軍,荊州集團喪失了對另外兩家的絕對優勢,形式發生了變化,劉備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荊州集團為核心不變,團結拉攏東州集團,共同防範益州本地集團。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就成了託孤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之一。

李嚴是親荊州集團的,李嚴本人是荊州人。赤壁大戰,曹操拿下荊州,李嚴不願意投降曹操,才西進入蜀,成為劉璋的部下。由於李嚴聰明能幹,也頗受劉璋器重。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李嚴又是親自率兵向劉備本人投降的,在被授予犍為太守以後,兢兢業業,興修水利,政績斐然,是一員難得的幹吏,劉備對他的表現也是相當的滿意。因此,於公於私,李嚴都是最合適的託孤副手。


李嚴是最合適的託孤人選之一,但最終為什麼會被流放呢?

劉禪即位以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鉞,加光祿勳,從興業將軍這個雜號將軍,提拔為前將軍,留守永安,諸葛亮則返回成都主持大局。諸葛亮主政以後的當務之急是派陳震去和東吳盟好,陳震是李嚴的老鄉,在臨行前一天,專門拜訪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意思是李嚴此人心術不正,好大喜功,可能會製造事端,丞相不得不防。諸葛亮想到,先帝屍骨未寒,李嚴就曾勸自己加九錫,稱王,被自己嚴加駁斥,於是兩人漸生嫌隙。但諸葛亮還是以大局為重,並沒有把事情擴大化,但心中對李嚴的成見,恐怕已經種下了種子。

後來,諸葛亮要北伐,需要李嚴相助,駐守漢中,李嚴拒絕。李嚴要開牙建府,從益州劃出幾個郡,組建巴州,自己出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拒絕。兩人你來我往,矛盾逐漸增多,事情的導火索就是第四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領軍,李嚴負責督運糧草。由於夏秋交際,雨水過多,道路泥濘,運送糧草困難,耽誤了時日。李嚴親筆致信諸葛亮,道明原委,商量著不行就撤軍。李嚴作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是有權要求撤軍的。諸葛亮也想,這樣的天氣,糧草供應不上,與曹魏僵持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也就同意了撤軍的方案。

壞就壞在撤軍途中,劉禪問李嚴丞相為何撤軍,如果李嚴此時如實相告,就不會有後面的一系列的事情了。李嚴對劉禪撒謊說,丞相是偽退,是誘敵深入,仗還是要打的。後來劉禪發現是真撤,李嚴就又撒了一個更大的慌,說糧草充足,不知丞相為何撤軍。這就很壞了,作為中都護不知為何撤軍?皇帝會猜忌諸葛亮謀反,帶兵奪權的。


諸葛亮回朝後,拿出李嚴的親筆書信,撤軍原委真相大白。兩人對質的結果是,李嚴詞窮,叩首認罪。諸葛亮也終於忍無可忍,再讓他這樣在朝中搬弄是非,顛倒黑白,自己也沒法安心在外帶兵北伐,因此就決定罷黜李嚴。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諸葛亮為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主軍。

劉備這樣安排是效仿東吳孫策託孤的安排,張昭為正,周瑜為副,所以在劉備看來,是希望李嚴起到周瑜的作用,是相當重視李嚴的,但在劉備死後僅僅八年,李嚴就被廢黜流放,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李嚴為什麼會被選中吧。

蜀漢集團內部關係複雜,它是由外來軍事集團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大概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益州本地在朝做官的,和益州本地豪族組成的益州集團,一個是跟隨劉焉、劉璋父子入川的大小官員,我們稱他們為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跟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蜀漢的機構是後來者居上,荊州集團為絕對核心,夷陵大敗以後,蜀漢損失了大量的生力軍,荊州集團喪失了對另外兩家的絕對優勢,形式發生了變化,劉備也不得不調整策略,荊州集團為核心不變,團結拉攏東州集團,共同防範益州本地集團。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就成了託孤的至關重要的人物之一。

李嚴是親荊州集團的,李嚴本人是荊州人。赤壁大戰,曹操拿下荊州,李嚴不願意投降曹操,才西進入蜀,成為劉璋的部下。由於李嚴聰明能幹,也頗受劉璋器重。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李嚴又是親自率兵向劉備本人投降的,在被授予犍為太守以後,兢兢業業,興修水利,政績斐然,是一員難得的幹吏,劉備對他的表現也是相當的滿意。因此,於公於私,李嚴都是最合適的託孤副手。


李嚴是最合適的託孤人選之一,但最終為什麼會被流放呢?

劉禪即位以後,李嚴被封為都鄉侯,假節鉞,加光祿勳,從興業將軍這個雜號將軍,提拔為前將軍,留守永安,諸葛亮則返回成都主持大局。諸葛亮主政以後的當務之急是派陳震去和東吳盟好,陳震是李嚴的老鄉,在臨行前一天,專門拜訪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意思是李嚴此人心術不正,好大喜功,可能會製造事端,丞相不得不防。諸葛亮想到,先帝屍骨未寒,李嚴就曾勸自己加九錫,稱王,被自己嚴加駁斥,於是兩人漸生嫌隙。但諸葛亮還是以大局為重,並沒有把事情擴大化,但心中對李嚴的成見,恐怕已經種下了種子。

後來,諸葛亮要北伐,需要李嚴相助,駐守漢中,李嚴拒絕。李嚴要開牙建府,從益州劃出幾個郡,組建巴州,自己出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拒絕。兩人你來我往,矛盾逐漸增多,事情的導火索就是第四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領軍,李嚴負責督運糧草。由於夏秋交際,雨水過多,道路泥濘,運送糧草困難,耽誤了時日。李嚴親筆致信諸葛亮,道明原委,商量著不行就撤軍。李嚴作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是有權要求撤軍的。諸葛亮也想,這樣的天氣,糧草供應不上,與曹魏僵持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也就同意了撤軍的方案。

壞就壞在撤軍途中,劉禪問李嚴丞相為何撤軍,如果李嚴此時如實相告,就不會有後面的一系列的事情了。李嚴對劉禪撒謊說,丞相是偽退,是誘敵深入,仗還是要打的。後來劉禪發現是真撤,李嚴就又撒了一個更大的慌,說糧草充足,不知丞相為何撤軍。這就很壞了,作為中都護不知為何撤軍?皇帝會猜忌諸葛亮謀反,帶兵奪權的。


諸葛亮回朝後,拿出李嚴的親筆書信,撤軍原委真相大白。兩人對質的結果是,李嚴詞窮,叩首認罪。諸葛亮也終於忍無可忍,再讓他這樣在朝中搬弄是非,顛倒黑白,自己也沒法安心在外帶兵北伐,因此就決定罷黜李嚴。



諸葛亮罷黜李嚴不是因為個人恩怨,打擊報復李嚴,而是聯合朝中各方勢力,大小二十多名官員,聯名上書罷免他的,同為託孤大臣,葛亮一心為公,執法必嚴,且公平公正,李嚴卻處處掣肘,不予配合,謀權謀私,這完全違背了劉備託孤的初衷,同僚們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間,所以李嚴被廢完全是咎由自取。

平阳侯
2019-08-19

因為李嚴同志實在是太能作了,也就亮哥高風亮節涵養極高,不跟他計較,要是劉備還活著早就把他給剁了。

公元226,劉備已經死了三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兵伐魏,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這已經是把後背交給李嚴了,但李嚴不僅推脫不去,還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自己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沒有答應。最搞的是又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讀過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上面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劉備都想從墳裡爬出來了。

公元231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負責督運糧草(又是重任)。結果因為下雨,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派人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答應退兵。李嚴聽說軍隊已撤退,於是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一轉過頭他又上奏後主,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

因為李嚴同志實在是太能作了,也就亮哥高風亮節涵養極高,不跟他計較,要是劉備還活著早就把他給剁了。

公元226,劉備已經死了三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兵伐魏,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這已經是把後背交給李嚴了,但李嚴不僅推脫不去,還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自己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沒有答應。最搞的是又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讀過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上面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劉備都想從墳裡爬出來了。

公元231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負責督運糧草(又是重任)。結果因為下雨,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派人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後答應退兵。李嚴聽說軍隊已撤退,於是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一轉過頭他又上奏後主,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

拿北伐開玩笑,是可忍孰不可忍,要知道北伐可是蜀漢的最大信仰。忍無可忍的諸葛亮終於怒了,廢李嚴為民,流放梓潼郡。

乱神虎
2019-08-18

要說明三國裡面其實也是很黑暗的。朝廷內鬥也是很激烈的。

當時蜀漢分的也很明確,就是諸葛亮當丞相,李嚴在江州一帶,掌握西蜀三分之一的兵權來防範東吳。

但是諸葛亮與李嚴的鬥法沒有結束。李嚴在江州的大兵其實都是他的嫡系,不肯拿出來支援諸葛亮北伐。

而諸葛亮為了大局,採用手段。封李嚴為驃騎將軍。這就是肯定了李嚴在軍中的第一身份。

李嚴也就識趣帶領大軍去漢中支援諸葛亮當北伐。卻被諸葛亮又計騙取軍權,只是幹髒活累活。

可是呢,第五次北伐出事了。

當時下大雨。諸葛亮命令李嚴去運糧。李嚴回到後方,卻寫信說道路不通。諸葛亮被迫撤兵。

但是李嚴卻惡人先告狀,說自己的糧草已經準備好了,諸葛亮自己擅自退兵,李嚴完全不知情。把軍事失利的鍋全給諸葛亮。

而諸葛亮把和李嚴來往的信全部拿出來作為罪證。李嚴證據確鑿,只能伏法認罪,被貶為民。

李嚴犯傻的原因,其實另有隱情。

諸葛亮屢次北伐,損耗府庫,其實就是那些蜀中大佬的利益。而李嚴也是西蜀勢力,所以那些豪門希望逼迫李嚴出面,減少這種戰爭損耗。所以李嚴被逼無奈,兩面受罪,所以想出來這個餿主意,結果也是破綻百出。

而李嚴被廢為平民。因為諸葛亮當死去。那些後輩當然不會請回這位老資格當權。

所以李嚴鬱鬱而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