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10 個回答
静夜史
2019-05-28

這個問題讓大明非常尷尬。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因為能不能幹得過列強不知道,但撐到1840年這件事還是拿得準的,那就是根本不可能。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多次分析我國自秦朝之後所有專制王朝的興衰規律,即:

因為土地兼併週期、氣候的週期性變化以及地主階級更新迭代的速度,所有古典王朝的享國時間都不可能超過300年。

作為普通的古典王朝,即便明朝拼盡全力,滿打滿算也只能撐到1668年,距離1840年還有172年。

172年對於人類歷史只是滄海一粟,但已經接近了明朝國祚的2/3。

有人認為,明朝中後期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是我國資本主義時代到來前的曙光。如果沒有李自成和滿清的無情打斷,大明王朝完全可以脫胎換骨,率先邁向資本主義時代,併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先進的國家,讓美國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但歷史已經無情地證明: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甚至資本主義曙光,完全是我國很多史學家自娛自樂的意淫。相比於西方的資本主義萌芽,我國的所謂萌芽基本都出現在大地主產業中,這一點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有顯著體現。

自始至終,我國都沒有和西方一樣,由商人階層組成強大的資產階級,併為本階級爭取資本主義發展的各種權利。我國的商人階層,夾在地主階級、士紳階層和農民階級之間,沒有基本的社會地位,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培養下一代進入士紳階層或者地主階級,這種自我否定的思想使我國從未形成穩定且強大的商人階層,自然也就不可能向資本主義發展。

將僱傭關係歸結為資本主義萌芽是極其片面的,因為這種僱傭關係,我國戰國時期就有,難道戰國時期就有了資本主義萌芽?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最關鍵的是,作為專制皇權的最高領袖,明朝皇帝究竟需要怎樣高山仰止的覺悟,才甘願放棄一言九鼎的權力,甘心得一個君主立憲的虛名啊?

既然無法打破“王朝難壽三百年”的歷史魔咒,明朝拿什麼撐到1840年?靠那些東林黨人的嘴炮嗎?

而且話說回來,明朝末年真的很強嗎?即使撐到1840年,就一定能夠打敗列強嗎?

明朝中後期的西草灣海戰、虎門海戰和料羅灣海戰等,讓很多人熱血沸騰。於是很多人認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的大明王朝必定寧折不彎,面對西方列強,一個字就是“幹”,打到列強跪下叫爸爸為止。

光憑這霸氣側漏的氣勢,明朝已經未戰先贏了。

但現實情況是,沒有實力,哪裡來的氣勢?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從鴉片戰爭中清軍和英軍的戰場表現來看,當時的英國雖然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但其武器裝備水平並不比清軍綠營先進太多。英軍的燧發槍雖然和清軍的鳥槍弓箭形成了代差,但在精度、射程、殺傷力等方面無法形成壓倒性優勢。

也就是說,當時的清軍,並未像主流歷史教科書描述地那樣,在清軍入關後逐漸荒廢了熱兵器發展,高喊冷兵器為王抱殘守缺。事實上,因為熱兵器相比於弓箭等冷兵器殺傷力大且操作簡單,在清朝取得天下後逐漸普及,並最終在乾隆年間達到50%以上的裝備水平。

雍正乾隆等皇帝之所以高喊弓馬騎射,不是因為清軍抱著冷兵器不放手,反而恰恰是因為大家都不玩冷兵器了,所以才苦口婆心告訴大家不要忘本。

所以,清朝的武器,尤其是熱兵器,一直在進步,那些所謂的左宗棠挖出明朝大炮結果比清朝大炮還先進的故事,真的就是一個侮辱智商的故事。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而如果將1840年前交給明朝,它的武器發展水平一定比清朝更好嗎?很多人說當然,因為明朝的統治者善於學習而不是和清朝皇帝一樣閉關鎖國。

在這裡靜夜史先不說明清兩朝的閉關鎖國孰優孰劣,單說明朝在無法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情況下,完全靠地主階級自覺的武器發展,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這裡的“善於學習”,更多的是明朝皇帝的善於學習,不是整個大明王朝的國策,一旦皇位更迭,這些所謂的“善於學習”就會不可避免地成為歷史。

事實上在小農經濟體制下,國家版圖較大且戰亂較少,即使有戰亂也是面對武器裝備更加落後的農民階級或者周邊蠻夷,武器進步速度自然緩慢。

而同時期的西方除在不斷的對外戰爭中進行技術突破,更可怕的是他們完成了工業革命,這是明朝絕對望塵莫及的。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借鑑和學習固然有用,但沒有一個完善成熟的制度保證,你讓明朝如何武器超群,屢戰屢勝?

無論是西草灣海戰、虎門海戰還是料羅灣海戰,明軍的武器裝備水平事實上已經落後了。特別是料羅灣海戰,主力是明朝大海盜鄭芝龍,他們的武器裝備來自於西方,衰落的明軍不僅沒有大船,更沒有先進的大炮。

而從明軍最終取勝的經驗來看,由於武器裝備差距較小,即便落後的明軍最終依然可以靠戰術和士氣取勝。但是沒有廣闊的國土,你讓明朝怎麼堅持到1840年呢?

眾所周知,從朱元璋駕崩後,明朝的疆域就開始不斷縮水,先是放棄了大寧衛、東勝衛、開平衛等一系列衛所,退出漠南地區;而後撤銷奴兒干都司,放棄東北北部;而後明朝陸續放棄青藏高原、西域東部及河套平原等地區,疆域只剩下兩京一十三省,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沒有廣闊的疆域,在技術水平較低的近代,並不是特別要命的事情,因為幾乎不涉及戰略縱深和戰爭動員能力。但因為明朝只佔據了長城以南,導致東亞大陸範圍內,除兩京一十三省之外的所有區域,都成為明朝的死敵。

因為明朝後期在蒙古地區的不作為,使沙俄幾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前進到整個長城以北區域,提前實現所謂的“黃俄羅斯”計劃,對明朝形成泰山壓頂態勢。

如果此時的英國殖民者自南方來,且不論明朝能不能打贏,沙俄在背後的趁火打劫是板上釘釘的,兩方夾擊之下,自顧不暇的明朝完全有可能在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失地。

作為“不服輸”的王朝,靜夜史毫不懷疑明朝能夠打敗英國侵略者甚至沙俄侵略者,但近代的戰爭不是春秋時期的“義戰”,低頭認慫就行,這是需要明朝不斷割地賠款的。因為列強需要的是原料產地和傾銷市場,而不是勝利者的虛名。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而國土狹小且國力衰弱的明朝,拿什麼抵抗列強的輪番衝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邓海春
2019-05-27

1840年4月7日,一個議案引起了英國議會的激烈辯論:他們的鴉片貿易在清帝國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礙,是否要為此向這個古老帝國開戰。彼時在西方人眼中,清帝國依然是一個不能輕易挑戰的龐然大物,經過三天的激烈爭論,議會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對華戰爭的決議。就在這一年,英國的軍艦轟開了清王朝封閉的國門,人們這才意識到,這個看似龐大的帝國,比世界想像的更虛弱,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在西方人槍炮的挾持下,屈辱的走入了近代。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清朝的無能,讓不少人對明朝浮想聯翩:假如滿清沒有入關,明朝撐到了1840年,是否能一改清朝的頹勢?筆者的答案是:基本沒有可能。

第一、明朝基本不可能撐得到1840年。因為就算滿清沒有入關,國內的起義軍和西北的準噶爾汗國這兩個勁敵在,明朝也很難扛得過去

第二、明朝撐到了1840年也會重蹈滿清覆轍。不過題目中已經假設明朝撐到了1840年,筆者就在此較為全面的比較一下明清兩朝。

第一點,我們比較兩朝的制度。明朝的制度,是有先天缺陷的。朱元璋設計制度時,把中國當成了一個靜態的社會,沒有考慮社會的發展,明初很多制度在中後期都變得不合時宜。明朝後期收不上稅、流民氾濫、權監頻出等問題,都能從政治制度的看出一些影子。清朝整體繼承了明朝的體制,同時做了一些改進,比如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等。單從政治制度來看,明朝並不比清朝更有優勢。

第二點,比較武器裝備。經常有人說明朝的火器處於世界前列,這句話其實對了一半。明初,明朝的火器裝備的確獨步全球,但是明朝後期已經比西方的火器失去了優勢。明朝末,明廷就曾大量引入西方的火炮,著名的料羅灣海戰,主要也是靠海盜頭子鄭芝龍才能夠慘勝荷蘭。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在料羅灣海戰,發揮主要作用的就是作為鄭芝龍私人武裝力量的五十艘大型帆船,而明廷的一百艘小型船在面對荷蘭人排水量上千噸、裝載數十門大炮的西式戰艦時,顯得毫無作戰能力。——《從料羅灣海戰看十七世紀中西方海軍實力的差距》

所以武器裝備的落後從明朝就開始了,不能簡單的說明朝武器裝備先進,到了清朝就落後了。

最後就是明清科技發展的對比。為什麼明朝面對西方人還能打的有來有回,到了清朝就變成單純的吊打?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些科學進步的年份: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開普勒總結天體運動三大定律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納皮爾創立對數

明崇禎元年(1628)哈維提出血液循環論

明崇禎十年(1637)笛卡爾創立笛卡爾座標系和解析幾何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總結運動三定律

清雍正十一年(1733)發明飛梭

清乾隆三十年(1765)珍妮紡織機出現

清乾隆四十年(1775)拉瓦錫創立氧化學說

清乾隆五十年(1785)改良蒸汽機

清嘉慶十二年(1807)發明汽船

清嘉慶十九年(1814)發明蒸汽機車

單看年份,我們可能對西方的科技進步沒有什麼直觀的認識,但結合中國年號來看,我們就能有一個較為直觀的瞭解了。明末清初,是西方科學理論大發現的一段時間,這些先進理論要落實到應用上還需要時間。這也是清朝初年還能在雅克薩之戰中戰勝沙俄的原因之一,當時兩國差距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但到了清朝末年,西方的發明創造有了理論支撐,已經開始井噴式發展,西方的科技進步就好像坐上了高鐵,而清朝的科技進步依舊是緩慢前行。二者差距自然比明末時期差的多的多。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明朝對清朝唯一的優勢就在於民族,明朝可以不用花心思提防漢族民族主義。但在封建王朝,中國民族主義尚未覺醒,民族矛盾並不是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最大的矛盾還是階級矛盾,這一點是無論明清都無法更改的。而且清朝入主中國已經兩百餘年,已經被人民廣泛接受,後期清朝對漢人大臣的重用,也顯示滿漢兩族在當時並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其次,明朝統治範圍遠遠小於清朝,面對列強入侵,明朝的底子更差,手裡的牌更少。種種原因歸納下來,筆者認為,明朝如果撐到了1840年,在1840年之前很難做的比清朝好。但在1840年之後,明朝還是有可能在之後的一系列改革中做的比清朝好的,但好的地方非常有限。

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筆者覺得明清兩朝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我們可以站在今天對兩個朝代進行暢想,但也要認識,無論是明朝朱家王爺還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當時底層百姓的負擔,兩個朝代都逃不過封建王朝的侷限性,不能盲目崇拜。

风华史
2019-05-30

風華史為您解答!

假設明朝沒有亡,我本來第一反應是1840年幹不過,農耕文明先天性不足,幹不過工業文明,但幹不過也肯定會圖強求勝,參照日本維新,至少也會有洋務運動,最終打得過,不會那麼窩囊!

洋務運動失敗根本在於統治階層的態度,沒有敢改革體制的決心,一改未來走向不明,這是少數人與大多數人的關係,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翻了,而明朝不存在這個問題。

順便說句,只要抓住統治這兩個字就能理解清末種種怪相,比如很多離譜的言論。

然而我又認真思考了下這個問題,如果1840年英國還是同樣派遣艦船47艘、陸軍4000人來到中國,我能很肯定的回答道:打得過!

為什麼會有迥然不同的答案?

原因在於清失敗並不能完全歸結是武器差距導致失敗,1879年的南非祖魯戰爭就是面照妖鏡!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英帝國1萬5千人對陣祖魯王國4萬人,英帝國1727人陣亡,256人負傷,祖魯王國超過10500人陣亡,雖敗猶榮,況且還勝了一場戰。

1840年英帝國1萬9千人(含艦船上1萬5千人)間接對陣清超過100萬軍隊,直接對陣10萬清軍,結果英軍陣亡69人,負傷454人,清軍傷亡22790人。

要知道南非祖魯人還是原始部落,英軍打祖魯人時是在更後四十年,武器更加先進,與長矛盾牌代差更大!

清軍再怎麼不堪也比拿長矛盾牌的原始人強吧?結果卻打出這麼個傷亡比來,簡直是......還讓不讓人好好回答問題了!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更何況還有一次戰爭,1899年的南非布爾人戰爭!

為征服區區數十萬的南非布爾人,英國先後出動四十多萬大軍,包含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的僕從軍隊,戰爭結果英聯盟軍共陣亡兩萬兩千餘人,雙方握手言和。

這兩場戰爭足以說明,19世紀的英帝國雖然如日中天,但並不是神話!

1840年,攻擊當時一個大國,已是一場冒險,英國議會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對華戰爭決議。

懿律率領英國戰艦從印度出發來到中國,艦隊含戰艦16艘,蒸汽軍艦4艘,運輸艦船27艘,要清真有耗下去的意志,英國持續消耗與補給,艦船火炮損耗等都是一個問題。

清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

1、清火器在明朝基礎上沒有明顯進步,落後兵制與近代化軍隊差距太大。

下令讓滿洲重騎射,荒廢火器,以弓馬騎射為本的“國策”,恰恰是很勤政,很操勞的雍正皇帝!

清軍火器長時間沒有任何發展,1840年清軍大炮居然還是兩百年前的紅夷大炮技術,實心彈。

清出現世界最早的連發火器,但是研製的人戴梓卻被康熙流放了,不注重軍備,與時代脫節,兵制陳腐,旗下軍隊毫無戰力,軍事思想還停留在兩百年前。

可伶部分愛國將士用命卻毫無辦法!

2、閉關

清皇帝喜歡西洋新奇科技,但不會去推廣。

按理說從西方鐘錶,進貢武器等已經能看出與西方的科技差距,康熙也看到這點,能說出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足見其眼光,但偏偏正是這個康熙,下禁海令:特恐吾民作奸勾夷,以窺中土。

他原來擔心的不是西洋打進來,而是擔心百姓勾結西洋人,內外相應,以窺中土。

3、落後又盲目,坐井觀天

關鍵詞還是統治,封思想這套是玩得登峰造極,這是失敗根本原因中的根本!

思想極為落後,死氣沉沉,不光是麻木民眾,已經擴散到整個清國上下!

如湖南都督楊芳是當時清廷最出色的將領之一,據說“少有幹略,讀書通大義”,然而打仗時將馬桶尤其女人汙穢物對準英夷炮口,以邪制邪的,就是他。

英軍所到之處,除了少部分抵死抗戰的英雄,可以說是望風披靡,投降逃跑的將領比比皆是。

4、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

清沒把民眾當回事,民眾也沒有把清作為效忠對象。

百姓可不像教科書說的那樣拼死抵抗,要真這樣,英軍也不會死傷那點人。

事實上絕大多數百姓是冷眼旁觀,甚至主動提供英軍吃喝,花錢買平安,奉為座上客。

清的問題太多了,國家體制、軍隊制度、思維模式等等全方位的落後,但最關鍵的是,上下絕大部分無敢戰之心!稍微一個有點水準的朝代,也不至於這樣。

如果明朝沒亡。

1840年的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差距大,但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天塹,更何況英帝國只是派遣了十分之一的艦隊到中國,不是傾國之戰!

明朝武器差距不可能大成那樣,後期武器雖已落後,但形成不了代差,明朝一直在發展火器,或購或研,總不可能明朝皇帝下令去弓馬騎射,玩遊牧民族那套。

明朝是有骨氣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能硬剛到底。

明朝維持著一支強大的水師,而1840年時清軍水師最大不過二十來米長,木製小漁船。

明朝前期雖禁海,但不嚴格,不然也沒縱橫三百年的大明水師,何況中後期的隆慶開關,放開海禁,沒那麼封閉,明末已是睜眼看世界。

明朝封思想,這解釋不了出現大思想家王明陽、王畿、錢德洪、李贄、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等,他們能把各自學說出書論著,廣而布之。而清出書風險太大,沒出現大思想家,並且將民間的創造性壓制到極點,萬馬齊喑,是史無前例的黑暗。

明朝科技水平中前期在世界第一,後期落後,但後期也正是科技大爆發期:皇族朱載堉《律呂精義》講述物理,宋應星《天工開物》,方以智《物理小識》中蒙氣差(大氣折射)現象,種痘預防天花已經推廣,李時珍《本草綱目》,馬一龍《農說》,徐光啟《農政全書》《幾何原本》,胡宗憲《籌海圖編》,《坤輿萬國全圖》世界地圖,黃衷《海語》記錄南洋情況,李之藻《渾蓋通憲圖說》介紹西方天文觀,孫雲球《鏡史》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等。

明末是全面的科技、文藝、思想復興,這一時期恰恰正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

當然現在說如果明朝沒亡這些也沒用,一切都隨清兵入關戛然而止。

再哀嘆下如果後期哪怕清有那麼點骨氣,或能下決心改革體制,也不至於被反覆按在地上摩擦。

火器工坊
2019-05-30

說真的,這個假設很難成立啊。

因為從明朝末年的經濟形勢和政治形勢來看,明朝要是不滅亡,簡直是沒有天理了。

有人說沒道理啊,明朝末年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明末的內閣已經可以壓制皇權,明末的民風十分開放,這是分分鐘要走向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國家的節奏啊!然後這類人有很理所當然的把明朝滅亡的根源賴在了清軍入關和李自成起義上,彷彿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和清朝的八旗軍是十惡不赦代言人。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但是你仔細想想,義軍為何起義?因為吃不起飯。為什麼吃不起飯?天災人禍。

所謂天災,就是明末的小冰期,常年的乾旱和寒潮導致華北地區的糧食開始大幅度的減產,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不過歷史上的大唐和西晉也都經歷過小冰期的影響,所以不能說明朝就是被上天不公平對待的一個朝代了。

而所謂人禍,才是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百姓吃不起飯的根本原因,還是說政府的高稅收政策。明末高稅收政策的原因很多,軍事經費是很大的一個原因。不過拋開軍事因素,就會發現,明末的土地兼併已經很嚴重了。這就意味著,一般的自耕農要承受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直到最後崩潰。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明代的高稅收的根源,是由於明帝國的稅收才去的是定額稅收,是根據每戶登記在冊的土地面積來徵收相關的金額。但是明政府並不會去丈量新的土地,只是根據原有的耕地面積去徵收規定數額的土地稅,而明末這些登記在冊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被地主通過土地兼併的方式吞併,然後或是劃給軍屯,或是劃給宗室,總而言之將土地換個名分,也就不用交稅了。而這些地主新開拓的土地卻又是不在檔案內記錄的,最後的結果就是規定數額的稅收集中在了越來越小範圍的人群中,自然也就增添了這些人的負擔,即使沒有戰爭的催化,最終被土地稅榨乾的百姓也會揭竿而起。所以說李自成並非罪人,他只是一個忍無可忍的領袖。

再就是明末的內閣,這個我實在是不想多說了,明代的立法權和決策權還是被牢牢的握在帝王手中,而內閣只是有議政權。雖然明代的文人很多時候都成功的用氣節逼迫皇帝妥協,但皇帝也只是說礙於社會輿論。事實上,只要帝王放開了手腳和內閣對著幹,這些權力水平不夠的文官集團也就只能搬出氣節這套拼輿論的手段了。這一點和真正的立憲內閣相比,相差甚遠。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在就是資本主義萌芽,這其實也是個誤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提出這一觀點是為了迎合中國的社會發展曾和西歐處於同一階段的論調。而資本主義萌芽的根據也是東南大幅出現的租賃關係。不過如果僅憑這一點就說明代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那就是大笑特笑了。畢竟在中國的戰國時期,租賃關係便已經出現,要是這麼說,那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便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

假使明朝真的平安無事的到了1840年,那又能怎樣呢?

西學東漸?明朝走向工業時代?那是你沒看見明代那些抵制西方科技進入中國的腐儒們。崇禎朝的劉宗周,號稱明末大儒,可是乾的事還真不是一個大儒的風範。就是因為他,明朝的紅夷大炮火炮技術研發工程陷入停滯,在華的葡萄牙工匠被驅逐,西方的科學著作被禁止發表。而像他這樣的腐儒在明朝不在少數,皇帝拗不過,只能妥協。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所以到最後會發現,鬆錦大戰之後的清軍,其火器水平已經遠遠的高過了明軍。而在其清軍入關之後,清王朝的統治者還完成了兩次火器升級,在乾隆初年,清朝的火器已經比明朝要高出了一個時代的水平。

而明朝在南方的主要部隊是比八旗和綠營還糜爛的衛所軍,露營和八旗好歹還有火槍對射的勇氣,而在倭寇犯邊的時候,南方的明朝駐軍確實放完一槍之後便開始後撤。北方的明軍雖然驍勇,但是戰鬥力卻是被少數的家丁武裝所控制,募兵的戰鬥意志薄弱。這樣的兵上了戰場,既然連17世紀的清軍都打不過,又怎麼打得過19世紀的英軍。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雖然明代的幾次對外海戰都勝利了,但是打的卻是武裝商船,並非清軍面對的英國海軍。或許明朝可以做到打死不投降,那麼英國人擴大商品銷售市場的目標可能就會變成殖民中國的目標,到時候就像鴉片戰爭後階段一樣,英軍佔領南京,然後切斷了北京的南方補給,勢力的地主們開始和英國人合作,南中國被割裂出去,然後失去的補給的北京陷入癱瘓,華北大亂,明朝還是得滅亡。

史论纵横
2019-05-30

題主的問題很大膽,是完全架空在真實歷史事件基礎上的,回答這樣的問題是很難抓住關鍵性的線索和依據來進行推理的。當然,縱橫的解答思路也要更刁鑽些,給讀者一個耳目一新的認識歷史的角度。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搞懂一個概念:

為什麼會王朝更替?

因為社會一直突破不了生產力和人口的束縛。縱觀中國所有封建王朝間的更替,都擺脫不了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王朝統一,發展,興盛、衰落、到滅亡。其背後運作的本質,就是人口對土地的再分配。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當一個王朝剛剛走向統一時,人口會因之前的戰爭、災害、疾病等原因而銳減,遺留下來的土地資源將會進行重新分配,少量的人口在充足的土地資源上得以生存繁衍,直至人口增多王朝興盛。而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人口過多的增加會逐漸給有限的土地資源加重負擔,同時產生了地主、財閥、官僚階級這樣的加速分配不均的“催化劑”,底層百姓能獲得的土地資源更加稀少。當底層群眾無法有效應對天災人禍等突發事件時,便會產生對土地資源重新分配的念頭,從而進行革命,推翻原有的分配體系。

明末是否有打破這種束縛的能力?

要想逆轉生產力和人口這樣的千年束縛,就要從某一點上進行革命。顯然,古代人不會進行溫和的計劃生育來限制人口,而是採用簡單粗暴的戰爭來解決問題,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權力會丟。歷朝歷代都想在土地的生產力上進行突破,然而都沒有成功。但明末時期有所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最關鍵的地方——代表資本崛起的勢力滲入到了封建皇權,他們就是東林黨。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崇禎皇帝一定不知道啥叫“資本主義”,更不明白啥是“君主立憲制”,但他清楚的是,東林黨這夥人很不容易控制!而且不再效忠皇權了,他們是以南方江浙地區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干預政治的代表,他們開始效忠財富了。這就是明末資本主義萌芽的野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代表(東林黨)已經開始掌控國家權利,能左右政治方向了。

明末如果沒有外部干預會怎樣發展?

假設明末時期,後金的少數民族還是鍾愛打獵捕魚,郵遞員李自成還有工錢跑運輸,明朝的所有變革都集中在朝廷內部,那最可能出現的局面就是:東林黨人滲透到皇權的每一箇中樞位置,崇禎的權利被實質性架空,所有的國家政策將由這些代表大地主,大財閥的官僚集團進行把控,皇帝將名存實亡。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當然,他們絕不會把後來繼位的皇帝進行廢除。一是根深蒂固的君臣之禮讓代表資本勢力的一方不敢逾越,二是已經達到了權利的控制,“傀儡”皇帝反倒是能為穩住朝局、安天下百姓起到作用。當代表大地主、大財閥的勢力操控天下時,所有的矛盾與不均將從朝廷內部向外部轉化。

舉個例子:

崇禎皇帝廢止的海稅和工商稅,在很大程度上是收取南方地區做海外貿易的稅收。如果廢止,將保證了南方士紳財閥的利益,更加促進當時中國和外界的貿易往來。鹽鐵,絲綢,瓷器,手工藝品等產業佔比會逐漸提高,這將逐漸改變中國以農業為主要生產力的比重。內陸地區的農業生產將為沿海地區提供基礎糧食需求,這將逐步釋放沿海地區的生產力向更高級的產業發展,同時內陸以基礎經濟的形式向南方賺取財富。這樣將在中國內部逐漸形成穩定的資本往來貿易格局。

逐步形成的君主立憲制

當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不受干擾的發展下去時,矛盾的產生不是君王和大臣之間(皇權架空),而是在各個資本勢力之間。當弱勢一方不能有效地制衡強勢一方時,弱勢一方就會想起被架空的皇權。

假設明朝沒有亡國,到1840年能幹得過列強嗎?會割地嗎?可能割什麼地方?

他們通過釋放部分自己權利的方式來贏得皇權的支持,而強勢的一方為了維持平衡同樣會釋放部分權利來賦予皇權。因此,被架空的皇權恢復了部分權利,成為雙方之間的調和劑。當兩方都意識到中間的皇權不能失去時,將逐步形成君主立憲制。

照此下去1840年的大明會是什麼樣子?

儘管明中葉時期進行過暫時性的閉關鎖國來抵禦東南沿海的倭寇海盜,但卻沒有完全性地下令禁止海運貿易,且如果朝局形式確實變更,那海外貿易絕對不會受過大阻力,因此大明向西方瞭解完全具有時效性。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間是在中國的乾隆年間,也就是在崇禎皇帝后的120年後,那時大明的資本主義發展應該極其成熟了,工業革命的成果將會被迅速傳入中國,在農業,輕工業為基本的中國社會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中國龐大的生產力基礎和人口基礎將能迅速擴大工業革命的成果,在之後的海外貿易中佔更大的優勢,一個巨大且強盛的東方帝國就此崛起。

或許,1840年中國廣州海面上開來的並不是英國人的軍艦,而是英國人不服氣但有無奈的商船。

血山飞虫
2019-11-01

哈哈,實際明朝一直延續,不做制度性改變,中國更加糟糕,別的不說,朱元璋的那些子孫就讓全國人沒有辦法,供養這些子孫,耗費國力,又破壞基因多樣程度,那中國腦殘疾更加多,糖尿病更加多,實際上看基因,中國的衰弱是長期的,就是基因多樣程度不斷降低,顯示整體的智力和體力再下降!中國的每代帝王貴族的大量繁殖是衰敗的長期主要因素,你看現在的中東石油國家就明白了。滿清入主中國,至少讓原來的貴族停止近親繁殖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明顯感覺到當時的中國人缺心眼,哈哈!你稍微估算一下,從春秋戰國時代歷代的王公貴族的大量繁殖形成的基因耦合程度增高多可怕,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已經超過了日本和韓國!

朱明王朝就是一個矇昧沒有開化的社會,當然這個趨勢從宋朝開始了,宋朝的人大搞長生不死這一套,整個國家也是烏煙瘴氣,沒有理智和理性的人!滿清還是不錯的,從法律上面認為修煉長生不死為非法,這個也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值得肯定!

住在城西20年
2019-05-28

想什麼呢?1840年被列強幹翻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落後了。

有沒有想過文明為什麼會落後?列強為什麼會強大?歐洲大陸這麼多國家打來打去,甚至大航海時代和地理大發現很大原因是因為歐洲大陸的某些國家無法在陸地上很好的發展,才把眼睛轉向海洋。

反觀中國,中國周圍有對手嗎?哪怕是有狼子野心的,那不是哪怕你是龍都得給我盤著的狀態?這種情況下他憑什麼要修正自己,都已經是眼睛看得見的最強了。其實明朝不就是被當初豢養的滿清幹翻的嘛!哪怕是現在我們都不是最強的,某些人還不讓提意見呢!動不動就你們是在黑,美分啥的。這樣壓制住不同意見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國家能進步?當年明政府和清政府強大了嗎?所以什麼是愛國請搞搞清楚。

最後看看宋朝為什麼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快的時期,不也就是因為他的生存狀態危機四伏嘛!

對明蛆我有幾句話想說,你們所謂的明朝的骨氣,我想請問從君王層面看陳新甲是為什麼死的?從臣子上來說,李自成大兵壓境是崇禎要軍餉抗擊,募捐來多少?破城後搜出多少?為什麼不捐?難道不是馬上能打天下,治理天下還得靠它們,所以它們不怕換主子?所以骨氣呢?如果還不服,南京城外跪著的那些貨是什麼?

再有李自成為什麼造反?是什麼使得老百姓造反?(中國老百姓可是隻要有一點活路就根本不會動反抗念頭的,哪怕到現在新時代了,還是有很多奴才樣,我正文最後一點說的就是這類人。)為什麼就跟著李自成造反了,有幾次李自成就隻身突圍,身邊只有幾騎,但是為什麼馬上就能組織起幾十萬大軍?

別跟我說小冰河,看看李自成從北京那些官員家中搜出的銀子吧!還不能說明問題?明朝的滅亡可以這麼說是從根子上就爛透了。

其實說到根子上是專制制度本身的問題,他沒有糾錯能力,畢竟掌握權力者的制約力是從上而下的,而下是可以瞞上的。如果上位者沒有渠道瞭解下面的真實情況。所以上位者是發現不了問題,(這就是為什麼魏忠賢死後明就划向深淵的原因,因為東林黨的那些貓膩就沒人揭露了。兩條狗互咬才會把那些爛泥翻上來)而無從推動改革的,而下層的官吏只要是改革必然動他們的利益,所以下位者不可能推動改革。加上沒有外敵,他們有什麼動力改革和進步?這才是清末我們落後的根本原因。

小胖94339
2019-05-28

歷史沒有如果。你說清朝扛不住列強,明朝也扛不住。那漢唐扛的住嗎?你用漢唐時候的軍隊跟近代軍隊打照樣白給。那你能說漢唐不行嗎?清朝地盤是大但比明朝多出來的地方除了東北基本當時都是鳥不拉屎的地方。這些地方明朝不是打不下來,而是打下來還要養著不合適。就算假設歷史,你也假設的靠譜點。明清雖然都是有閉關鎖國,但原因並不相同。明朝除了開國時朱元璋是怕流民外逃意外。都是認為開海後經濟利益不合適。但明朝中後期自隆慶開關後明朝已經通過海外貿易賺錢了。同時西方的科學技術也同樣傳入中國。所以說如果明朝堅持到1840年生產力就算不能和西方相比但也不會有質的差別。而清朝不同,清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他必須要防備人口數量比他龐大的多的漢人。所以清朝不敢發展。因為要發展就要重用漢人。而重用漢人就要給漢人權利,漢人權利大了就會推翻他。所以清朝選擇了穩定為主,不發展科技。另外清朝平安日子過慣了,八旗早廢了。要是1840年就英國那點兵力打皇太極時候的清軍都不夠塞牙縫的。再有中國的沒落主要是甲午打輸了。甲午一戰清朝能打輸但明朝不會輸。因為清朝不敢跟日本死磕,但明朝敢。原因還是漢人問題。明朝可以死磕因為明朝是漢人政權,北京丟了有開封,開封丟了有南京,還有長安洛陽,還有成都。到哪都是漢人政權。但清朝不行,清朝一但遷都政權立馬就丟了。各地漢人政權分分自立,這樣清朝就完了。另外明朝根本堅持不到1840年。朝代積弊太多。

攻防敏控
2019-05-27

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以清緬戰爭為例,大清國一敗再敗,武器都沒有人家先進,可最後的結局卻是勝利方緬甸求和了,這也給了大清一個臺階下!緬甸的綜合國力支撐不了長期的戰爭,同時,清國屢戰屢敗,國力消耗巨大,也快要支撐不下去了,所以給個臺階也就下了!

忽必烈兩次伐日,都敗的很慘!第三次伐日最後流產了,因為打不起了,在打就激起民變,不用等到元順帝的時候,元世祖的時候就被人民起義給推倒了,忽必烈的形象也必然就是兩個字“暴君”!

再說說滿清,它賠給列強的所有銀子,足夠它武裝強大自己,從而吞併全世界了!滿清是既不願意自強,又打不過列強,《南京條約》賠掉了過去,《馬關條約》賠掉了現在,《辛丑條約》陪掉了未來!最後是連子孫後代的錢都被它給賠光了!

我們來看看大明,明英宗被俘,大明馬上換皇帝,原皇帝作廢後接著幹,幹到勝利為止!可以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敢和大明拼綜合國力的,被戰爭拖垮的國家絕對不會首先是大明!到了明末,日本豐臣幕府對明作戰,戰爭打了7年,豐臣幕府被戰爭拖垮,豐臣政權崩潰後迅速瓦解!號稱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的荷蘭共和國,料羅灣海戰後,抽出了殖民世界的腳步,從對外擴張的舞臺中央退了下來!在清朝的史料裡,明朝附庸國裡竟然還包括荷蘭!

我要說的重點是,明朝對科技不限制!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西學東進展示了大明的開放和包容!乾隆一朝,英國使團向大清國展示了英國的高科技和先進的武器,結果乾隆像個二傻子似的沒看懂!但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有敢向大明展示自己的高科技和武先進武器嗎?沒有一個國家敢這樣做!至於明朝仿製的佛朗機火炮和蜈蚣舟戰船,那是明朝在打敗了葡萄牙海軍之後繳獲的戰利品,是通過繳獲的戰利品,然後自主研發和仿製的,不是人家葡萄牙使團拿過來炫耀的!

最後,我來總結兩點,一是隻要是漢人政權,就不會和歐洲在科學上差距那麼大!漢族政權在幾千年的文明傳承裡是搞過多次國內科學競賽的,比如地震儀比武;指南車比武等!科學家祖沖之就是那場指南車大比武的勝利者!二是打仗打的是綜合國力,綜合國力,漢族政權可以拖垮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明末四線作戰在加上天災人禍,這才給了滿清機會!野蠻戰勝的文明是很可惜的一件事,中華文明到此被毀!

会稽使徒行者
2019-11-01

大明王朝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都是皇朝中期後共存的問題,不幸的是小冰河來了,人口眾多的中原地區連年大旱,而無恥的滿洲人又常年在邊境搞事情,軍費越來越龐大,中央政府財政已經崩潰邊緣了。所以闖賊們開啟了推翻大明的造反活動,大家可以看看,張闖是打到湖北四川后才壯大的,說明那時候湖廣地區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而張賊殺人也說明老百姓並不支持他們。內訌給了滿洲人一個天大的機會。這才有了入關後的滿清三百年。這三百年是中華全面落後,倒退的三百年,而不是停滯發展的三百年。是人口素質,道德,文化,政治,軍事全面倒退的三百年。如果大明不亡,根本英法這些小鬼也沒有機會到中國來耀武揚威的。想想全面強大的葡萄牙,在明末也是靠騙在獲得澳門那種小漁村的。而海上馬車伕荷蘭則是被大明的殘兵敗將打敗的。無奈的是歷史不存在假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