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用PS4玩,至今還在擼2K16,去年2K17發佈的時候就看到各種差評所以跳過,今年2K18依然不乏差評。有沒有實際玩過的玩家建議一下到底值不值得買這遊戲?《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9 個回答
游戏时光VGtime
2017-09-29

  每年的《NBA 2K》都會讓我頭疼一陣子,因為我得給它寫評測。這是一款永遠不會缺席的年貨,或許有一天《使命召喚》會和《刺客信條》那樣,為了系列的未來暫時放慢腳步,但這一幕絕不會出現在《NBA 2K》身上;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變化越來越小的系列,IGN也好,Gamespot也好,評測裡至少三分之一都在東拉西扯,曖昧的說辭擱到哪一代都不會出錯 —— 你看,頭疼的不止我一個人。

  好在,今年是個例外。在連續幾年的小打小鬧之後,《NBA 2K18》終於又抖擻精神,向著全新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但俗話說得好,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那啥。在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絕妙的點子之後,Visual Concepts(2K系列的開發團隊)是否能在執行層面完美地將之實現呢?

場下:一流想法,二流體驗

  Neighborhood,在國行版中被譯為“威震鄰里”,是這次《NBA 2K18》中最重頭、最搶眼也是最有想法的新玩意兒。

  MyCareer(生涯模式,以下簡稱MC)早已成為系列中最核心的模式之一,在入手之後便一頭扎進去、其他模式壓根不碰的玩家也大有人在。MC做得好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一款《NBA 2K》獲得的評分。過去這幾年,2K在MC上也確實沒少花心思,尤其是當《NBA 2K16》聯手大導演斯派克·李,破天荒地要在體育遊戲中加入劇情模式,那會兒可讓不少玩家激動了好一陣子。

  然而這些噱頭,從未得到玩家的真正認可。與球場表現脫節的生硬劇本,隊友永遠沒有長進的AI,都是MC模式無可迴避的缺陷。雖然“成長為NBA巨星”的核心玩法仍然吸引著一批忠實玩家,但如何讓這個模式煥發出新的活力,顯然是2K不得不考慮的課題。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在塑造女性角色方面,2K已經走火入魔了

  在《NBA 2K18》中,我們終於看到了一個全新的MC。這次當我們進入MC模式,看到的不再是枯燥的菜單和空蕩蕩的球館,而是一個匯聚了全球玩家的在線街區。

  在這個街區裡,你能幹的事那可真不少:去球館和健身房揮汗如雨,為變強而努力;去遊戲廳放鬆一下,試著打破投籃機的紀錄;去理髮店轉一圈,給自己換個紅色的莫西乾造型;去NBA官方商城買買買,從頭到腳換身行頭;去野球場和全世界的玩家切磋技藝,順便試試花式扣籃……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在街區裡進行的T恤設計大賽,這應該是國人作品吧

  在播片劇本已經不足以撐起MC模式的娛樂性時,2K另闢蹊徑,想出了這麼一個足夠有趣的解決方案。他們把原本MC、MyPark、Pro-Am三大模式的內容揉成一團,捏出了一個新的玩具。跟原本三點一線(播片,比賽,菜單)的單調玩法相比,這個新玩具帶來的體驗,誰會不喜歡呢?

  Neighborhood的出現,往小了說,體現了2K求新求變的上進心,自從EA的《NBA Live》日薄西山之後,我們便時常會聽到對於《NBA 2K》系列安於現狀的吐槽,而2K在今年的嘗試,足以打消這方面的疑慮;往大了說,2K又一次在遊戲設計上走在了時代的前列,“線上大廳”這東西絕非2K首創,但在體育遊戲中這卻是值得紀念的第一次,而體育遊戲本身又具備和現實高度接軌的先天優勢,兩者結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著實美妙。在《NBA 2K16》的“Livin' Da Dream”之後,我們就看到了《FIFA 17》中的“The Journey”,不知道在明年的體育遊戲中,我們是否也會看到類似於Neighborhood的設計呢?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吹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該吐槽了。就像開頭說的,這步子一大,就容易扯到蛋。跟Neighborhood所蘊含的萬丈雄心相比,實際玩下來的體驗又把我們拉回了地球表面。

  最糟心的問題就是,氪金元素太重了。2K把原本躺在菜單裡的一個個冰冷選項,都做成了Neighborhood的趣味元素,然後……管你要錢,無處不在地要錢。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遊戲剛上線時部分發型標價1500VC,在玩家的負面評價下已全線降價至100VC

  換個髮型,要錢;紋個身,要錢;換件衣服,要錢;換雙球鞋,要錢;連買根頭帶都要錢,而且還不便宜,要知道這玩意兒以前都是隨便換的啊,真的讓人嗦不出話。我甚至可以想象當開發團隊在構想出Neighborhood的收費點後那心花怒放的內心世界,簡直就像發現了新大陸,只要是玩家能互動的地方,都整個收費項目,這還不是美滋滋?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普通版一上來只有5000VC,這一根頭帶就賣1000,搶劫呢!

  當然,最主要的收費點,還得是球員的能力值。雖然你也可以通過兢兢業業的訓練、比賽去積攢VC點數和徽章進度,但到頭來,還是花錢升級來得最快。於是我們開服沒兩天就能在馬路上見到那些能力值80多、髮型裝備都個性十足的大佬,不用說,要不是買了傳奇版(一上來就有100000 VC,普通版僅有5000),要不就是已經氪了一單。

  總而言之,有錢就是任性。雖然在之前的《NBA 2K》中VC點數同樣和能力值直接掛鉤,但在封閉的MC模式內,這些東西並沒有那麼扎眼。Neighborhood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社區,但在如何讓所有玩家都能樂在其中這件事上,2K還有不少功課要做。

  另一個就是網絡質量了,畢竟在國內這是個繞不開的問題。2K服務器的質量玩過這系列的玩家應該心裡都有數,能不能連上全看造化。擱以前也就算了,我就與世無爭地玩玩單機MC,但隨著Neighborhood的出現,網絡問題也被放大了。現在要是連不上2K服務器,就只能進入線下MC(2K各模式的存檔都分外線上和線下兩套),一夜回到解放前,連劇情都沒有。而像EK遇到的問題就更痛苦了:VC和時間都花了不少,但連網質量每況愈下,連常規賽都沒法順利地進行下去……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斷網之後的MC界面,缺失了80%的內容

  Neighborhood預示著系列的重心將進一步轉移到線上,但就目前而言,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專注於單機內容的玩家,如何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將會成為2K在接下來這幾年的研發重點。

場邊:你一定是在逗我

  在把劇情帶入MC模式的兩年後,2K終於想到了新的套路:在經理模式(MyGM)裡也如法炮製。

  這真是又一個讓人忍不住點讚的主意。看過了這個夏天歐文和安東尼主演的休賽期大片之後,這要是在遊戲裡也能坐在總經理的位置上揮斥方遒、左右逢源,豈不是很帶勁?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你以為你是這樣的(圖為今夏秀了兩波神操作的雷霆總經理普萊斯蒂)

  經過重新包裝的經理模式是《NBA 2K18》的賣點之一,然而只要冷靜下來你就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款體育遊戲真的為我們講了一個好故事。

  然而即便是有心理準備,這次MyGM中的劇情還是戳瞎了我的雙眼。

  遊戲劇情和球隊表現完全割裂我就忍了,畢竟這已經算是“傳統”了,但你不能把劇情寫得這麼狗血啊!整個劇情的重點就是球隊管理層的權力鬥爭,這一出發點可以理解,但劇本實在是欠缺技巧,給人的感覺就是粗暴、強行、毫無邏輯。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錢一向不是問題” —— 庫班,似李!

  比方說老闆讓你通過交易引進一名指定球員,問了幾個玩家,老闆指定的都是40歲的文斯·卡特,還儼然一副將其視為基石球員的口氣,我當即兩眼一黑……其他“基石”還有哈勒爾、斯佩茨等等,excuse me?又比如球探跟我說明年是選秀大年,前三的新秀那都是天神下凡,但問題是這會兒球隊排在分區第二,你還讓我擺爛,這合適麼?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老闆,我們能不能再談談……

  撇開劇情不談,2K在這次的MyGM裡還加了點新東西,但大都尚欠打磨。一開始選球隊時能看到30支球隊的老闆屬性,但無論是選了誰之後的影響都不大;和球員、管理層的溝通都做成了過場動畫的形式,但內容依舊空洞;唯一讓人覺得有點意思的是新增的XY軸分析工具,把玩這東西的時候倒是真有點NBA經理的意思。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這次MyGM可謂典型的“2K式創新”,或者說,就像是一個初入聯盟的高位新秀。他的潛力毋庸置疑,但在出道的第一年,他的表現還遠遠無法令人滿意。

場上:還是熟悉的味道

  和兩個新模式帶來的新鮮體驗相比,球場上的變化就不那麼大了,老玩家用不了多久就能適應本作的變化。

  《NBA 2K18》在操作方面最大的調整就是投籃。投籃條的位置由原先的腳底換到了頭上,跟以前相比不那麼顯眼;另一方面,屏幕上方新增了投籃評價,玩家在每一次出手後都能看到出手時機和投籃空間的準確分析,非常貼心。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只要按出綠條,羅伯森也能百發百中

  在“出手時機”和“投籃空間”中,前者的作用似乎更大。即便你處於方圓百米無人防守的超大空位,按得不到位多半還是打鐵;相反,就算防守人5個指頭都戳你臉上了,只要能按出“綠條”,這球也是必進無疑。

  在《NBA 2K18》中完美出手要比以往略難,但當你掌握之後,回饋也更高。通過系統上的微調,本作比以往更加鼓勵你去練習、掌握最佳的按鍵時機,此消彼長,投籃空間的重要性就相對略低一點了。作為一款“體育模擬遊戲”,這樣的改動從“遊戲”的角度而言合情合理,但從“模擬”的角度出發,多少會讓那些熱衷於傳切以拉開空間的“戰術派玩家”有點蛋疼。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連續三次在底角空位三分打鐵的我

  除了投籃之外,我們看到了擋拆效率的下降,AI要麼強硬地擠過掩護,要麼利用巧妙的換防讓你無法出球,總之靠擋拆一招鮮吃遍天已經不可能了;防守端,AI比過去更精於無球跑動,多重掩護讓玩家很難跟住不知疲倦的側翼球員;而那些突破高手在攻擊籃筐時也更加堅決,輕微的身體接觸已經不足以擋住他們的步伐;在籃板上這次也有值得稱讚的改進,新加入的各種點搶動作,更好地實現了人球分離。

  雖然比賽的感覺和之前相比並沒有多大變化,但對2K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對於一款籃球模擬遊戲而言,《NBA 2K18》所提供的球場體驗仍然是頂尖的。當然,要是能減少些神祕的BUG,提升一下隊友的整體AI的話,那就更好了。

  和系列往年的作品一樣,《NBA 2K18》帶給了我們驚喜,然而在品味驚喜的過程中,也難免會有一些小小的失望。新模式的實際體驗並不完美,但製作團隊在追求變革方面體現出的努力,理應得到相應的肯定。為這樣一款作品打出7分和8分都屬於合理範疇,鑑於我們的評測分數並不支持小數點,權衡之下我還是選擇了8分。畢竟去年我們給《NBA 2K17》打了7分,而《NBA 2K18》的綜合表現要優於前者。

  至於對遊戲體驗影響頗重的網絡問題,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國行版的發售。倘若首次架設的中國服務器真的能帶來流暢的對戰,相信遊戲體驗也會有質的提升。

黑白讲游戏
2017-09-28

先上張圖,2K系列忠實粉絲。因為今年換了個4K的顯示器,所以購買的是PC版。

以前一直都玩的PS版,聽說PC版本都是原力勇士,個個投籃賽庫裡。半場投就進什麼的,不過因為聽說這作的MC模式很不錯。所以就打算不聯機玩,只玩MC就好了。

從遊戲品質來講,這作的操作流暢了許多。但是投籃難度比2K17提高太多,隊友AI像弱智,對手個個是庫裡三分各種神準。

當然,我只玩了3個小時。個人屬性很差,沒有多少VC來提升,又不想花錢。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至於差評,這作的差評確實多的令人髮指。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29%的好評率,也估計是創造了2K歷史上的新低。

2K17的好評率為51%勉強及格。2K16為49%也差不多。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然而這作的2K18受到的差評,真是數不勝數。

總結了下,其中包括:

MC模式隊友智障,對手超神

難度提高的方式就是降低自己命中率,增加對手命中率

BUG繁多

VC難賺,因為聯機問題很容易跟服務器產生問題。一場比賽後完全獲取不了獎勵。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玩家都對這作的2K18抱有許多怨言,以我個人經歷來講

我MC模式玩的是得分後衛,球隊選的是勇士隊。模擬第一場比賽的時候,我就傻了。看了半天的劇情(很多劇情無法跳過),然後一分鐘時間都沒有上(這也太真實了吧)。

我作為一個玩家,一分鐘時間都不讓上也有點過分了吧。難道我就因為新建的號,評分低就只能天天訓練然後買VC去提升屬性才讓上場嗎?

加上本作的那個MC模式的那個主角的閨蜜加好友“甜心”,實在是無法吐槽這個2K工作人員的審美。是怎麼樣創造出這樣一個角色來的。

對我來講,MC模式就是體驗劇情和體驗一種以個人身份參加NBA的夢。結果這作真的讓我無法恭維。

買不買?我個人不是很推薦,反正我已經重新開始玩2K17了。等這作的問題解決之後,在考慮吧。

淼巽
2017-09-28

作為2K忠實粉絲,為2K鳴不平,首先聲明,我從2K10開始玩,這是我玩過最好玩的一代,AI智商最高的一代,先別噴,看下面我的解釋,如果不對再噴。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1、AI智商

這一代無疑是找了專業教練作顧問的,覺得隊友弱智,請打開你的教練自動戰術,這一代對教練戰術的模擬非常到位。我是Mavs(小牛-0-庫班要改名了)球迷,直接以我牛戰術作為引證。

進攻:

擋拆、擋拆、還是擋拆,我牛金凱瑞教練以擋拆為核心,打開戰術後,你可以看到隊友在進攻中不斷地無球擋拆,製造投籃空擋,經常讓內線和側翼為後衛作擋拆,拉扯出極好的空間,可以進行突破或者直接出手三分。無球擋拆以4、5號位為2、3號位兩側底腳擋拆為多,也有3號位落低位,4/5號位擋拆,3號位來到弧頂出手三分的戰術。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這是我牛的命中率,可以看到是在50%以上,得益於教練戰術的多樣話,由後衛或側翼發起擋拆,內線諾埃爾可以順下,德克可以中投或順下,巴恩斯可以接球跳投或突破,無球擋拆後塞斯庫裡、史密斯等一干後衛都有不錯的三分能力,球隊三分命中率也在40%以上。

我是小前鋒,只有69能力值,可以看看我的最近數據。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一場拿到50分不是什麼大問題,我的風格是投手型籃筐衝擊者,我三分能力低,出手不多,主要以內線上籃為主,依靠擋拆戰術,突破籃下上籃或者造犯規,有德克、巴恩斯等空間型內線,對手如果協防,也能傳球獲得助攻。三分線外一干投手,更是讓對手措不及防。

防守:

這一代的防守輪轉無疑是頂級的。小牛隊的協防速度不算快,因為防守能力值確實不高,只有諾埃爾協防不錯。但是每次都能及時輪轉到位,對擋拆的換防也特別默契,所以球隊場均失分99.1分。

我遇到過輪轉防守最好的幾支球隊:勇士、馬刺、爵士、森林狼。這幾隻球隊在我突破後,中鋒總能及時補位,即便傳球到三分線空位,也能有球員快速補防。可以看到上圖對陣MIN森林狼時我僅有13次出手,對手的空間壓制太厲害,對陣爵士我的命中率也不高。爵士的擋拆補防是聯盟頂級的,雖然夏天失去了海沃德,但是戈貝爾和費沃斯的內線防守威力實在厲害,外線還有盧比奧這樣的單防高手(上賽季盧比奧防守效率控衛前五)

2、遊戲性

不得不說,這一代投籃難度上升,不過我一直用的伯德的投籃,出手快,感覺沒特別影響,玩快速比賽的時候能感覺到投籃難度上升。

MC模式下,做得非常不錯,街球、混合賽,等等其他多樣的豐富內容,甚至還有2K商店的小遊戲,豐富了玩家的遊玩內容。

3、劇情

“甜心”真的辣雞,什麼鬼審美,劇情還是一如既往不行。不多贅述。

4、互動性

2K18大廣場,增加了不少玩家間的互動,將這個遊戲漸漸變成網遊,互動性還是比較強,而且體驗不錯。

總結:

如果你是MC玩家,推薦指數:5星,

你可以在遊戲中體驗到無比豐富的戰術,想方設法打造自己獨特的比賽風格。

如果你是經理模式或2Kteam玩家,推薦指數:3星,

講道理,本作這些方面不行。

晚上八点见
2017-09-28

一.2k18人物做的比17好太多了,17做的什麼啊,貌似一共只有三種體型,其中最噁心的是火柴人皮包骨,不只是難看,實在太影響遊戲心情,影響手感,扣籃都感覺沒快感。有人說2k18做的球員體型太粗看著頭大體矮,我倒是感覺還可以,難看點無所謂,不要像皮包骨那樣影響到手感就好。

二.整體遊戲節奏變慢了,遊戲體驗合理了。一是因為人物的移動,投籃,防守明顯感覺到更有質感,更厚重了,不再像17那樣輕飄飄的;二是遊戲體驗更加合理了,不管是突破,籃下,還是可惡的三分,只要貼身防守到位,一般都能防住。2k17說實話名人堂實在太影響遊戲心情了,不是打不過,而是感覺球員之間沒有差別,打德羅贊打歐文防不住,打掘金穆迪埃和魔術富尼耶我一樣防不住,貼身防守電腦,同時起跳,手蓋在了球上,本以為是蓋帽,沒想到卻是神奇的壓哨超遠蓋臉三分……玩經理模式選馬刺,名人堂難度全部手打一賽季下來76勝6負,結果硬是被掘金黑八了,電腦連續三場三分球命中率百分之五十,還是在我的嚴防死守下……而2k18,這一切終於不存在了,合理了。

三.很多人肯定反對我的說法,認為2k18反而不合理了,空位三分都扔不進。我發現的確變難了,可因為個人風格的原因,我一直都更喜歡內線進攻和防守,不太喜歡投三分,所以對我影響不大。

四.告訴大家一個竅門,這也是我玩17到18能一直打名人堂電腦賴以生存的技巧,那就是隊內一定要有擁有“背身旋轉技師”徽章的內線,而且要是白銀或者以上顏色的,青銅也可以,但遇到防守強點的很容易被限制住。身為刺蜜我一直用的馬刺,阿德是銀色背身旋轉技師,嫂子是金色,一個放首發一個放替補,進攻方面沒任何問題了。(必須用手柄才行)方法是先背身頂好,然後頂兩下,用轉身旋鈕一轉,過掉對方後,靠近籃筐找準時機直接就是暴扣。如果一次過不掉,就重新背身單打再轉,實在轉不過去的話,就只能假動作造犯規了。另外沒有背身旋轉技師徽章但背身技術不錯的球員也可以多試試這招,比如我也經常用卡哇伊麵對對方後衛或小前用這招,效果一樣不錯。要注意的是,這一代加強了防守對抗,就算轉身過掉了防守球員,對方內線另一個人補防也比較容易防住你,所以一定要找準時機再扣籃。2k18自由球員裡bosh和希伯特都有背身旋轉技師徽章,bosh是銀色旋轉技師;希伯特是銅色,但個子高,挺好用。可以考慮一開始就簽過來。還有在步行者的艾爾傑弗森,巔峰時也是大姚之後最後的傳統內線,可惜總是被球迷忽視…現在老了,但還是有一枚金色的背身旋轉技師,技術很精湛的傳統內線,這一代總評只有75,應該挺容易就能從步行者交易過來。各位感興趣的可以在球員徽章裡找找誰有背身旋轉技師。 把這招練好,進攻就沒問題了,下面這是剛才玩的截圖,名人堂難度: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我一節6分鐘,把數據模擬標準化打開了,模擬12分鐘,也就是數據會翻倍,但能看出來這一招用的好以後進攻方面就不用愁了)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打到後面,電腦慢慢的就會一開始就無腦包夾你的內線,這時候你只要找好被空出來的隊友,基本都是空位。 但是決定能不能打過名人堂電腦,還是要看防守。防守的話我沒什麼訣竅,玩的時間長了就能反應過來了,一對一單防,絕不能被電腦兩下就過掉了,如果被過掉,要趕快切換球員補防,籃板也要自己切換搶才行。

五.當然2k18趕工的跡象也是很明顯的,比如球員照片就都沒換,經典球隊粗製濫造,泥人太多,而且很多球員的版權也沒有。也有很多不足,比如經理模式沒辦法用自定義球隊和經典球隊,這就讓人很失望了 ……

總的來說,還是值得購買。

——————————————————————

應該關注我的四個理由:

1.我很逗,帶給你快樂

2.我答題很多很頻繁

3.我有很多幹貨

4.求你了

威力囧
2017-09-28

先開門見山吧,值

標一下我的遊戲時間: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接下來是我自己再steam上寫的評論: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我為什麼給予差評呢?且聽我介紹下游戲。

遊戲內容,做得跟真實NBA直播很接近了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包括球場球迷氛圍,運動員的慶祝動作等等,都很不錯。

遊戲分為四種模式:“快速比賽”、“輝煌生涯(MC模式)”、“夢幻球隊”和“傳奇經理/終極聯盟”。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快速比賽裡面還有很多種,主要大家玩的還是“快速比賽”和“街球模式”: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夢幻球隊是開卡包,抽球員卡、裝備卡、出場卡組成球隊,好吧,非酋少碰開包類的遊戲及這種模式。

傳奇經理/終極聯盟就是你扮演球隊經理可以談判、交易球員等等。

我主要玩的是“輝煌生涯”,也就是常說的MC模式,大家很多的不滿主要也就來自於這個模式。你將扮演一個落選的菜鳥,初期能力值只有60,然後通過你在聯盟多年的摸爬滾打,終於成為了99級的大神。

為了科比,我選擇的湖人(可惜到季後賽才出現科比的解說聲音,而且就那一次)。一開始確實比較難,所以我直接花130塊買了75000的vc,升到了75級。果然有錢好辦事,教練就直接讓我打替補了。雖然我是菜鳥,隊友也並不是不聽我的控制。我即使不能控制鮑爾把球傳給蘭德爾,但是隻要鮑爾把球給我,那就好辦多了。當然也可以控制隊友替你擋拆,擋拆一旦掌握好了的話,一場比賽50+10+10不是問題。由於我17-18賽季已經打完了,所以只能看到上個賽季的常規賽數據,季後賽數據就查不到了: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新賽季籤的鵜鶘,以為有雙塔為我遮風擋雨,結果表妹走了T_T)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常規賽前十幾場由於出場時間少,數據都是個位數,拉低了平均分)


遊戲當然不完美,就我本人遇到的有以下bug:

1、VC會被吞。只要經紀人打電話讓你去拿代言品牌的工資,你的VC就會少900點左右,然後經紀人會還給你500-800不等,但他給你的VC絕對會比你被吞的VC少,也就是說你一場48分鐘的比賽幾乎是白打了,因為一場下來也就得到不到1000點的VC。這一點是最致命的,非常影響遊戲口碑,我認為這一點2K處理的非常不好,感覺應該不是什麼技術難題,2k能及時更新球員的轉會變動和球衣的新贊助商logo,就說明2k是有能力修正的,所以除去程序員報復的可能,就只能是發行商想法齷齪了。

2、遊戲判定bug。我在三秒區進攻的時候把球傳出去了,準備離開三秒區的時候發現路被對方球員擋住,就直接去底線離開了球場,但大約過了1秒鐘以後,遊戲依然直接判定我是進攻三秒違例。

3、黏人bug。對,有時候角色會不理你的控制。有以下情景:隊友罰球時自己在搶籃板區,隊友罰球出手的一瞬間,我會被對方球員黏住,即使我不想去搶籃板也不行(不光2k18,每代2k都有);對方球員進攻時,我在盯我的防守目標,卡位的時候會出現黏人的情況,即使我放棄盯防決定離開該防守目標的時候,我依然被對手黏住動彈不得直至防守三秒違例。

4、過於注重花裡胡哨的東西,忽略了遊戲體驗。對方進球后,我準備第一個跑過半場找位置打快攻,這時候鏡頭突然跳出了對方球員的慶祝動畫,切回來之後,對方球員都已經迴歸他們的半場,接著我只能打陣地戰。而且這個慶祝動畫是關不掉的,噁心之至,不看都不行。

5、關於“隊友評分”。這個也有很多bug,比如我在專注盯防我的人,突然系統給我的盯防目標就變了,變成了此刻正在空位投籃的那個人,恰好球還進了,然後我的隊友評分因為防守被破被降了級,原來是隊友沒跟上,漏防了,但鍋由我來背;還有比如離比賽結束還有2分鐘,我方領先不到10分,然後我就想壓一下時間,準備最後8秒再攻,但隊友會因為我“持球時間過長”而評分降級,好傻的隊友;還有要球的時候,我沒有過半場隊友幾乎都不把球傳給我(建議玩控球后衛,掌握球權方便很多),多要幾次不是失誤就是說我惡意要球。

上面有些bug不僅僅是不合理了,那些bug真的是腦殘級別的,最近我常常被這遊戲氣得胃疼,夜裡疼得都睡不著覺。

所以我在一次胃疼的睡不著覺的夜裡在steam上寫下了自己對2k18的差評,我想是因為steam沒有“中評”這個評價等級吧。總的來說2k18還算一個可以玩的遊戲,畫面30分,操作20分,音樂10分,剛好60分,勉強及格。

雖然2k18有種種bug,但就像他們自己所定的規則一樣,2k18現在只有60分,在通往99分的巔峰之路上還有無數的艱難曲折等著他們。


願2k能初心不變,起碼對得起nba球星們對他的宣傳吧。


(價格參考:PC版建議買最便宜的就夠了,199塊;淘寶再買一個手柄100塊出頭,總的需要花費300塊多一點,然後就是配置,有個獨立顯卡就行了。)

Snooooooopy
2017-09-28

從2k9開始接觸2k系列,直到今年才入了正(PC版)。個人覺得還是很值得入正的。

看到這麼多差評,真的想說兩句。

1.連接不上服務器。

本身國內沒有服務器,網絡帶寬不夠的話,肯定難連。我是開加速器玩,除了上週六下午,全都不好連接,還是很順暢。

2.vc難刷,mc成長慢,不花錢沒法玩。

人家黃金傳奇版,出門就85。我標準版出門65。那又怎樣,去公園玩,非得跟高評分的一起玩麼?打NBA聯賽,本身mc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要是出門就99,這個模式還有什麼意思呢。

3.mt開卡看臉,難成長。

我主玩mt模式,肝了33場稱霸賽,沒花一分錢,現在首發(歐文,威爾金斯,詹姆斯,阿泰斯特,霍華德)替補還有綠卡金卡。滿工資帽去打超霸賽陣容也不差。本身拍賣行就是一個彈性非常大的地方,可以賺一筆。看你怎麼經營。

4.至於黏人等一些bug,確實很煩人,但也不是特別常見吧。

最後,反正我室友就覺得2kol比17/18都要好玩。充錢就厲害,還好看有特效。人和人追求不一樣。真正喜歡籃球遊戲的,入個正也不錯。

TeddyYang
2017-10-03

今年2k18發售就入手了、可玩性還不錯、MC模式基本就是靠刷錢把屬性堆上去了自動模擬數據也都挺華麗、裡面穿插不少小插曲劇情也不錯、還有線上野球互動模式也挺好、此外還有加德樂訓練、提升體力槽。其他模式比如王朝模式也是全方位交給你自己打理、燒錢的MT模式依舊燒錢並增加了羈絆技能...快速模式裡面名單最近開來是根據nba公佈出來就更新的,總體來說體驗感不錯、個人覺得比16強很多、推薦入手、要是不差錢請直接購買黃金傳奇版、那25W錢可以直接把mc角色弄到初期上限。每週還送MT包包。

執著著不該執著的執著
2017-09-29

我玩了半天以後退款了 我每一代的2k都玩這一代真的是受夠了!!!

原因一,二逼的投籃條完全忍不了 我指的是形狀

原因二,奧胖瘦成周琦 科比醜成鬼 投籃動作一點也不像,控衛投籃不進,運球投籃不進,tmd突破命中率百分之百,突扣隔著五個也能進,這遊戲明顯是支持突破的!

原因三,mc劇情又臭又長 而且沒有營養沒法跳過吐槽無力,大家一直吐槽的那個醜鬼我就不說了!

曲小生做游戏
2017-09-29

買了switch版本的2k18,在switch上還是值得買的,一個能帶在身邊的2k很不錯,不過bug有點多,但不影響體驗,對比前些作品,經理模式加入劇情,生涯模式增加了籃球公園,可玩性大大提高,總體推薦


《NBA2K18》到底值不值得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