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只佔60%,部分高校實行綜合評價錄取,這是否會造成錄取不公平?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过来人话高考
2019-08-16

什麼是綜合評價錄取?


綜合評價錄取,主要是通過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來選拔學生,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終生的錄取選拔渠道。


與高考升學不同,綜合評價錄取會結合考生的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會考)、校測成績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選拔。一般來說是按照6:3:1的比例進行。即高考成績佔60%,高中會考成績佔30%,校測成績佔10%。


目前來看,實施綜合評價錄取的學校如下圖所示:

什麼是綜合評價錄取?


綜合評價錄取,主要是通過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來選拔學生,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終生的錄取選拔渠道。


與高考升學不同,綜合評價錄取會結合考生的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會考)、校測成績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選拔。一般來說是按照6:3:1的比例進行。即高考成績佔60%,高中會考成績佔30%,校測成績佔10%。


目前來看,實施綜合評價錄取的學校如下圖所示:


綜合評價錄取的流程是怎樣的


判斷綜合評價錄取這種方式是否公平公正,我們需要先明瞭綜合評價錄取的選拔錄取流程:


高校公佈綜評選拔簡章——符合條件的考生申請——高校審核,公佈初審名單——通過

初審的考生參加面試——高校公佈面試通過名單——通過面試考生高考志願填報時填報該校——高校核算通過考生的高考成績,進行加權計算後,錄取符合條件的考生。


在綜合評價錄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60%的高考成績、30%的高中學業水平成績這些幾乎是無法造假的。10%的校測成績即申請高校的筆試+面試測試成績。幾乎也難以有造假的空隙。而且目前來看,通過學校的校測並不容易。初審+校測會刷掉一大部分成績差的學生。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40%完全看綜合素養,而且是沒有量化標準的綜合素養。


當考生滿足會考成績要求(比如各科都是A),在校測中也有不錯的表現,最終還是要看高考成績的。如果高考沒有考好的話,在加權計算中就失去了優勢,最終在整體的成績上也是不會太高的。


綜合評價錄取實施情況反饋

北外、南方科技大學此類院校的綜合評價錄取實施情況來看:通過初審的幾乎是學習成績在年級非常靠前的學生,而且幾乎是比較牛的高中生。而校測的內容又多與選拔定位有關係,比如北外非常注重學生的語言素養,在考核中進行重重考核,通過複試並不容易。南方科技大學這樣的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理科思維,校測的內容比高考更難。能通過校測,根本就不容易。

未来水瓶座的999封信
2019-08-24

我覺得本意是想招收到綜合能力更好的學生,而不是隻會學習的學生,比如我,考試還可以,但是簡歷上總不能寫我考試排前幾吧?社團活動參加的很少,不過有健身的習慣,總之就是綜合考量啦。初衷值得鼓勵。

但是也希望注意到,近年來,尤其是近十年來,課改已經在減負了,我的意思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已經減輕了,舉個例子就是初中時課改前的人教版生物課本基本把動物植物大的門類特徵都講了,而我們課改後用的冀教版只講了幾種,等到高中,新課標的生物書知識有一半是出現在沒課改的初中課本里的。也就是說,學生知識層面已經在減負了,現在的高考,一些科目是需要畫基本線的,不過基本線的不能上大學。(也許畫了,但是現在真的很低的分就可以上學,導致大學不像大學,像收容所)

最後就是選拔的措施,或者說選拔的制度,我們的制度改革者總喜歡在選拔中造新尺子,而不是完善舊尺子的缺陷,比如現在的高考制度,已經很合理了,我覺得需要做的是,在分數的基礎上增加其他方面的考評,也就是說,如果兩個人考分不同,分高的優先,分數相同的,考察所謂的綜合能力。

現行的制度一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改革需要謹慎,盲目改革,只會招來混亂。所以即便要改,也是一兩所普通學校試點,看效果,程序上消除漏洞之後再推廣,而不應該直接畫一批學校這麼幹。

最後從民眾角度來說,寒門最怕的就是不公平,就好比美國參眾兩院,一個是根據人口訂議員,一個是根據州訂議員,如果高校想嘗試改革,希望可以能夠在保證原有按分數錄取後額外名額實行這種新辦法,寒門能爭取的就是分數,分數的權重很重要,但是我也想說,即便是寒門,也不要仇視富二代,因為富二代好好學起來真的可怕,要麼自己拼搏,要麼認命,心態要端正。富二代們呢,其實即便規則簡單了,富二代更容易了,但其實對個人而言是不好的,如果自己虛度年華,天道好輪迴的,富二代的優勢就在於先天,如果後天努力維持自己的家族事業,或者壯大,那麼能為社會貢獻更多,起點高了,希望飛的更遠。

總而言之,高考改革,初衷很好,行動要謹慎,盲目推廣有如竹籃打水,甚至得不償失。

柳暗花明在这村
2019-08-25

柳暗花明在這村與你一起關注教育熱點問題。

高考成績只佔60%,部分高校實行綜合評價錄取,這是否會造成錄取不公平?

可以肯定的說,這樣做會造成錄取的不公平。

1977年,小平恢復了高考制度,使年輕人有了公平公正的上升途徑。

文革時期,大學招生實行的是“推薦”制度,把"工農兵"推薦到大學,結果是許多僅僅是小學文化的青年人進入了大學,而且同班同學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為了照顧最差的,不得不從小學教起,大學實質上變成了小學。

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已經42年,儘管高考還要一些缺陷,高考制度也常常被人詬病,但是就目前來看,它應該是最公平公正的制度了。一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尤其是寒門子弟),也為祖國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這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是一個講人情的社會,如果不用分數去衡量,就會有無數的辦法找關係“走後門”,使得無法公平公正選拔人才。

高考成績只佔60%,部分高校實行綜合評價錄取,這樣做的結果會人們千方百計的找關係,走後門,必然會讓腐敗滋生。

結論:綜上所述,這種錄取方式一定要慎重採用。





花鸟鱼虫界逍遥子
2019-09-04

這事已經在部分省市實行了,至少筆者所在的上海已經實行好些年了。

怎麼說呢,國家推出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要求學生注重平日成績,高三臨時抱佛腳肯定是不行的,每個學期,每次考試都不能放鬆,在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學業以外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同時也是對復讀生和高考工廠的一種打擊。只有一個高考成績進不了名校,以後可能稍好的學校都進不去。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這種政策也有不少弊端。

第一,40%的非高考分數給了一些有權有錢或者善鑽營的人開了一道門,方便他們利用這個政策光明正大的將並不算太優秀的孩子送入名校大門,而非以前那種偷偷摸摸見不得光的渠道。

第二,綜合素質需要高中學生在學業之外進行課題研究或者參加奧賽等,這對於大城市名校的學生來說也許不算什麼,因為他們有資源,瞭解這方面的諮詢,更能對此做出針對性的訓練。而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孩子沒有那麼多的資源,信息來源也少,沒法獲得針對性的培訓,使得他們獲得名校青睞的機會也就變得微乎其微。

第三,綜合素質的培養需要家庭有一定的財力來支持,且高中名校這方面的信息,機會也遠多於普通學校,為了獲得進入高中名校的機會,中考激烈程度也會加強,相應的私立、校外培訓等將更為繁榮,學生的補習和考試競爭越發低齡化,而且這個趨勢會從一線二線城市往三四線甚至偏遠地區蔓延,使得經濟不好的家庭完全退出競爭,窮人再沒有上升空間。

綜合來說,政策是好政策,但是國家要在執行的透明度上多加關注,另外要從國家層面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家庭有一定的補助和傾斜。多讓真正的人才能有個發展的空間。

海伟霖
2019-09-12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項很好地嘗試,全面素質的提高是對高等教育的最好肯定,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要制度合理能做到相對公平就可以了。我之所以這樣支持這樣的改革,原因如下:

1、單純看高考成績的高校錄取方式,只能讓所有人一門心思走應試教育的道路,最終孩子可能上了很好地大學但是思維方式單一、創造力不夠,其結果就是讀死書,人才的可塑性差,這是為什麼我國在世界範圍內獲獎的科學家少之又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2、每個孩子從生下來其身上的特點就是獨一無二的,可是長期以往的應試教育讓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們身上的特點,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考試成績,如果真能全方位考評一個學生的能力然後決定其是否可以錄取的話,我相信未來我們國家人才的多樣性會不斷得到充實,孩子們對於學習也不再是那麼牴觸了,整個教育環境也會從緊張的環境中轉換為快樂教育;


3、綜合評錄的方式好處不少,但是也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問題,高考有全國統一考試作為評價基準已經很多年了,其公正性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而其他的項目的考評方式是不是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很重要,不要讓一個好的教育改革方式成為某些人謀取私利的工具。


以上就是我對部分高校實施綜合評價錄取的觀點,歡迎朋友們點評指正。

老张高中数学
2019-08-19

這種錄取機制我可以確定的說:它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像這種消息連信都不用信,肯定是謠傳。原因如下:

這種錄取機制我可以確定的說:它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像這種消息連信都不用信,肯定是謠傳。原因如下:


現在好多學者專家總是說美國怎樣怎樣,要知道那是美國,每個國家是不一樣的,在中國這種人口大國,加上我們中國又是一個人情社會,如果真的像提問中那樣高考成績只佔60%,那就有太多的操控空間。這樣對於那些沒有家庭背景的孩子是太不公平了,在想盡可能保證公平的前提下,現在這種一考定終身,只看分數的錄取原則是最適合普通家庭,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如果像美國那樣,除了分數,還要看綜合素質,可是你去仔細查查那些所謂的素質項目,那都是用錢堆出來的,再加上那些頂尖名校高昂的學費,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卻步。

這種錄取機制我可以確定的說:它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像這種消息連信都不用信,肯定是謠傳。原因如下:


現在好多學者專家總是說美國怎樣怎樣,要知道那是美國,每個國家是不一樣的,在中國這種人口大國,加上我們中國又是一個人情社會,如果真的像提問中那樣高考成績只佔60%,那就有太多的操控空間。這樣對於那些沒有家庭背景的孩子是太不公平了,在想盡可能保證公平的前提下,現在這種一考定終身,只看分數的錄取原則是最適合普通家庭,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如果像美國那樣,除了分數,還要看綜合素質,可是你去仔細查查那些所謂的素質項目,那都是用錢堆出來的,再加上那些頂尖名校高昂的學費,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卻步。



如果真的高考要起到社會階層流動的效果,其實考的定的越死越好,比如古代就考四書,誰看的都一樣,而比如現在高考中的數學這一科目,特別是壓軸題部分,在一二線城市中那些名師都總結出固定的套路了,這部分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就不難了。而偏遠地區沒有這麼好的老師,所以如果從社會流動來說,高考最好連創新也不要,就看誰努力。現在天天嚷嚷著要求創新的所謂的教育專家,如果真按他們那麼來,農村地區的孩子考好大學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如果真像問題中那樣,不公平現象會欲演欲烈。

這種錄取機制我可以確定的說:它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像這種消息連信都不用信,肯定是謠傳。原因如下:


現在好多學者專家總是說美國怎樣怎樣,要知道那是美國,每個國家是不一樣的,在中國這種人口大國,加上我們中國又是一個人情社會,如果真的像提問中那樣高考成績只佔60%,那就有太多的操控空間。這樣對於那些沒有家庭背景的孩子是太不公平了,在想盡可能保證公平的前提下,現在這種一考定終身,只看分數的錄取原則是最適合普通家庭,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如果像美國那樣,除了分數,還要看綜合素質,可是你去仔細查查那些所謂的素質項目,那都是用錢堆出來的,再加上那些頂尖名校高昂的學費,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卻步。



如果真的高考要起到社會階層流動的效果,其實考的定的越死越好,比如古代就考四書,誰看的都一樣,而比如現在高考中的數學這一科目,特別是壓軸題部分,在一二線城市中那些名師都總結出固定的套路了,這部分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就不難了。而偏遠地區沒有這麼好的老師,所以如果從社會流動來說,高考最好連創新也不要,就看誰努力。現在天天嚷嚷著要求創新的所謂的教育專家,如果真按他們那麼來,農村地區的孩子考好大學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如果真像問題中那樣,不公平現象會欲演欲烈。

北山学堂
2019-09-13

清華大學和北大錄取北京本地的學生要比外省學生差不多低100分,幾十年都如此,你覺得公平嗎?如果高成績只佔60%,那是不是削弱了這一種不公平呢?好好的想一想。

清華大學和北大錄取北京本地的學生要比外省學生差不多低100分,幾十年都如此,你覺得公平嗎?如果高成績只佔60%,那是不是削弱了這一種不公平呢?好好的想一想。


觀點:綜合評價錄取,就是為了避免高分低能。


人的能力結構是多樣性的,成績反映的學習能力僅僅是其中的比較重要的能力。演說能力,交際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都是當今社會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們經常聽人說:“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不中用,除了學歷高什麼事情都不會幹”。這是社會現實問題。事實上面也是如此,名校畢業的學生在業務能力上未必就比得上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

有些人藝術能力特別強,數理化能力很弱;有些人社會交際能力特別強,但是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單一的數理化能力並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的人力需求,汲取不同領域有獨特能力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清華大學和北大錄取北京本地的學生要比外省學生差不多低100分,幾十年都如此,你覺得公平嗎?如果高成績只佔60%,那是不是削弱了這一種不公平呢?好好的想一想。


觀點:綜合評價錄取,就是為了避免高分低能。


人的能力結構是多樣性的,成績反映的學習能力僅僅是其中的比較重要的能力。演說能力,交際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都是當今社會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們經常聽人說:“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不中用,除了學歷高什麼事情都不會幹”。這是社會現實問題。事實上面也是如此,名校畢業的學生在業務能力上未必就比得上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

有些人藝術能力特別強,數理化能力很弱;有些人社會交際能力特別強,但是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單一的數理化能力並不能很好的滿足社會的人力需求,汲取不同領域有獨特能力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劍橋大學等等世界名校基本上綜合評價錄取。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大趨勢現階段我國還處於嘗試相信不久的未來會逐漸的普及綜合評價錄取。


在提高考成績的時候,請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綜合評價錄取是大勢所趨


歡迎關注@北山學堂;共同探討教育問題


天子台文化
2019-08-30

所謂的綜合指標其實就是大學准入放寬而已,不用想太多,該想多的地方是什麼原因讓大學有了這樣的改變,

第一個,上學無用論在發酵,八零九零絕大多數人被上學坑苦了,因為趕不上七十年代的用人期又趕上了高收費興起,畢業後畢業證也快成廢紙了。多少家庭為上學花光積蓄,娶不上媳婦,沒有體面工作,造成各種生存問題。

第二個,計劃生育孩子減少,大學市場蛋糕變小,很多學校將面臨沒有蛋糕吃的局面。

第三個,真正的高端人才不出於大學,凡是被大學系統教化後的人只會打工,別的不會,這也讓世人對大學開始有很大看法。

總結一點,未來的教育制度與形式格局必然發變革。

慧途说高考
2019-09-12

目前在全國普遍實行綜合評價招生的院校主要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崑山杜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幾所,在東南沿海地區,部分省內強校也逐步在省內實現綜合評價招生,如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等。


高考改革的總目標是要建立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此前自主招生收緊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誠信和公平收到了挑戰,受此影響,未來綜合評價招生模式放開的腳步也會變慢。


我國高招最大的問題在於唯分數評價不合理性,但不合理不意味著不公平,而公平恰恰就是教育的底線。如何在高考改革中守住公平,這一點至關重要。

目前在全國普遍實行綜合評價招生的院校主要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崑山杜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幾所,在東南沿海地區,部分省內強校也逐步在省內實現綜合評價招生,如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等。


高考改革的總目標是要建立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此前自主招生收緊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誠信和公平收到了挑戰,受此影響,未來綜合評價招生模式放開的腳步也會變慢。


我國高招最大的問題在於唯分數評價不合理性,但不合理不意味著不公平,而公平恰恰就是教育的底線。如何在高考改革中守住公平,這一點至關重要。

彩色的云霞85343027
2019-09-04

參加過C7裡的幾家學校並被錄取,個人經歷挺公平,也比較好!畢竟高考題簡單偏向於刷題就可以有比較高的分(目標985的那類學生),且不能有一點失誤,不能很好的發揮個人特長,對創新思維與跳躍性思維的學生不利。而這類學生是不好好刷題,更喜歡挑戰!高校的30%,在筆試和麵試中就體現出優勢。給高考來個雙保險,萬一裸分發揮不好,那30%的優勢可以體現。對學生也是有風險的,面試前都有約定,即使高考裸分也超出此學校的分數線也的去!比如你參加了復旦大學的綜合,但高考成績發揮,可以上北大,那也只能去復旦大學!支持此錄取方法,給有學力和財力的人多一條路,給學校按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學生,一點自主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