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濰坊扎風箏手藝人每月收入微薄,傳統文化難傳承
張藝攝影
1/14 濰坊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對於旅行都來說,濰坊的魅力多半在於“世界風箏之都”的美譽,甚至連鳶都的名字也彷彿在暗示來者,這個城市隨時有翱翔天際的可能。
2/14 據記載,山東的風箏歷史久遠,其中又以濰縣為最,濰縣就是現在的濰坊市。曾經的濰縣縣令鄭板橋有詩曰:“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這生動地再現了濰坊人的日常生活。
3/14 走在濰坊的大街小巷,情不自禁地被那些五顏六色而又形態各異的風箏所吸引。隨意步人一家經營手工藝品的小店,店主人熱情地向我這個外鄉人娓娓道來風箏的種種,並推薦我親臨距濰坊市區不遠的楊家埠風箏作坊實地體驗。
4/14 楊家埠是遠近聞名的手工藝村,這個千人左右的村莊,一半人扎制風箏,一半人印製傳統木版年畫。從濰坊市內坐公交車,約摸半個小時就到了。作者去的時候正值五一節臨近,籠罩在年節氣氛中的村子,寧靜中滲透出喜慶。
5/14 叩門進入村裡的一個小院,男主人蘇師傅得知作者的來意後,大方地將作者往屋子裡迎。他一邊走一邊如數家珍地說,濰坊風箏中尤以楊家埠最為出名。這裡的風箏表現形式、繪製技法和色彩運用均有別於它處,風箏手藝人的擔憂,這門手藝活兒還能走多久?
6/14 風箏從設計到放飛,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通過61項標準關卡,所以楊家埠的風箏能保證件件起飛,只只平穩。
7/14 隨後,蘇師傅帶領作者參觀了幾個扎制風箏的傳統作坊,只見各種竹條、絹紙在匠人們手中熟練地翻飛舞動,不多時一隻風箏便初具雛形:再經姑娘們後期的著色,手中的風箏彷彿瞬間被注入了一股再生的活力,個個出落得色彩鮮豔。
8/14 細晶之下如翩翩起舞的蝶、遊弋自如的魚、滑翔於天際的燕、凌空展翅的鷹、栩栩如生的神童仙女,或者翻雲覆雨的怪異龍蛇,每一款都各具神韻。
9/14
10/14 流傳千年的風箏手藝像龍頭一樣帶動著濰坊周邊地區其他手工藝的發展和繁榮,比如說年畫。還是楊家埠,隨便走人一戶人家,就看到屋裡的案上滿滿當當擺放著木刻的畫版、數種顏色、白宣紙和版刷等專業的傢什。要說臨近春節的楊家埠,全村有一半人印年畫是毫不誇張的。
11/14 百年曆史的楊家埠年畫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中國民間三大木版年畫。楊家埠年畫以內容取材民間、不拘泥現實、對錶達內容概括高度,誇張形象而著稱。
12/14
13/14 楊家埠年畫傳統純熟的勾線技法、濃烈鮮豔的色彩、對稱飲滿的構圖以及畫中人物神采中夾帶的原始生態氣息,都與現代人的審美不謀而合,年近六旬的王師傅也有著自己的擔憂,他不知道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下,慢工出細活的手工風箏還能走多久。
14/14 楊家埠的老者曾意味深長地說,如果平日裡沒有風箏,過年時沒有年畫,這年怕是過的沒有意思了。只這一句,使作者就懂了,手工藝於老一輩濰坊人的意義。那些匠氣十足的手工藝,其實滿載著智慧與歷史的傳承,是不老心性與舊時回憶溝通的一種方式。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zhang200yi
2017-05-2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