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川人,你們是怎麼看待李伯清的?

作為四川人,你們是怎麼看待李伯清的?
10 個回答
天府百事通
2019-08-23

李伯清是成都走出去的民間藝術家,在九十年代是成都大紅大紫的散打評書藝人,當時四川電視臺和成都電視臺輪番邀請他去開欄目講評書,由此收穫了一大批60後、70後、甚至是80後忠實粉絲,他從成都民間藝人起步,慢慢紅遍大江南北,達到全國知名的地步。川渝年輕老百姓都親切稱呼他為李白白(四川方言發音)。

李伯清是成都走出去的民間藝術家,在九十年代是成都大紅大紫的散打評書藝人,當時四川電視臺和成都電視臺輪番邀請他去開欄目講評書,由此收穫了一大批60後、70後、甚至是80後忠實粉絲,他從成都民間藝人起步,慢慢紅遍大江南北,達到全國知名的地步。川渝年輕老百姓都親切稱呼他為李白白(四川方言發音)。

1947年出生的李伯清成名成腕後頂著非常多的頭銜,比如:藝術家 、主持人、評書人、演員、佛教弟子。還是國家一級演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第一屆巴蜀笑星。

但是李伯清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出生,早年間是木製器廠的普通工人,從廠裡出來後用朋友資助的50元買了輛架架車坐河沙搬運,從南門大橋下的羊皮壩往位於暑襪街的省物質局搬運河沙,距離遠非常辛苦還掙不到幾個錢。

當時李伯清夢想中的工作有兩個,一是做人力車伕,就是在街邊跑黃包車的那種,用李伯清的話說就是羨慕他們“每天帶著眼屎出門都能掙夠米錢”。二是炊事員,不但自己能吃飽飯,還能給孩子和老婆帶點東西回去吃。

李伯清是成都走出去的民間藝術家,在九十年代是成都大紅大紫的散打評書藝人,當時四川電視臺和成都電視臺輪番邀請他去開欄目講評書,由此收穫了一大批60後、70後、甚至是80後忠實粉絲,他從成都民間藝人起步,慢慢紅遍大江南北,達到全國知名的地步。川渝年輕老百姓都親切稱呼他為李白白(四川方言發音)。

1947年出生的李伯清成名成腕後頂著非常多的頭銜,比如:藝術家 、主持人、評書人、演員、佛教弟子。還是國家一級演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第一屆巴蜀笑星。

但是李伯清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出生,早年間是木製器廠的普通工人,從廠裡出來後用朋友資助的50元買了輛架架車坐河沙搬運,從南門大橋下的羊皮壩往位於暑襪街的省物質局搬運河沙,距離遠非常辛苦還掙不到幾個錢。

當時李伯清夢想中的工作有兩個,一是做人力車伕,就是在街邊跑黃包車的那種,用李伯清的話說就是羨慕他們“每天帶著眼屎出門都能掙夠米錢”。二是炊事員,不但自己能吃飽飯,還能給孩子和老婆帶點東西回去吃。

在從事評書工作之前,李伯清進過工廠,拉過河沙,上過建築工地,但他體格弱小肩膀抬不動預製板(老式樓房蓋在房頂的混泥土板),所以只能幹一些跑腿的活兒,掙錢少,家庭非常貧困。

1979年,前妻因為家庭經濟貧困,選擇和李伯清離婚,勞燕分飛。

1980年,沒有了家庭負擔的李伯清開始專職從事長篇評書演說,從此闖蕩於成都的大街小巷。但是當時國家和老百姓都比較窮,都在為了溫飽拼命,在精神層面上投入的比較少,所以李伯清作為民間藝人依然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

李伯清是成都走出去的民間藝術家,在九十年代是成都大紅大紫的散打評書藝人,當時四川電視臺和成都電視臺輪番邀請他去開欄目講評書,由此收穫了一大批60後、70後、甚至是80後忠實粉絲,他從成都民間藝人起步,慢慢紅遍大江南北,達到全國知名的地步。川渝年輕老百姓都親切稱呼他為李白白(四川方言發音)。

1947年出生的李伯清成名成腕後頂著非常多的頭銜,比如:藝術家 、主持人、評書人、演員、佛教弟子。還是國家一級演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第一屆巴蜀笑星。

但是李伯清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出生,早年間是木製器廠的普通工人,從廠裡出來後用朋友資助的50元買了輛架架車坐河沙搬運,從南門大橋下的羊皮壩往位於暑襪街的省物質局搬運河沙,距離遠非常辛苦還掙不到幾個錢。

當時李伯清夢想中的工作有兩個,一是做人力車伕,就是在街邊跑黃包車的那種,用李伯清的話說就是羨慕他們“每天帶著眼屎出門都能掙夠米錢”。二是炊事員,不但自己能吃飽飯,還能給孩子和老婆帶點東西回去吃。

在從事評書工作之前,李伯清進過工廠,拉過河沙,上過建築工地,但他體格弱小肩膀抬不動預製板(老式樓房蓋在房頂的混泥土板),所以只能幹一些跑腿的活兒,掙錢少,家庭非常貧困。

1979年,前妻因為家庭經濟貧困,選擇和李伯清離婚,勞燕分飛。

1980年,沒有了家庭負擔的李伯清開始專職從事長篇評書演說,從此闖蕩於成都的大街小巷。但是當時國家和老百姓都比較窮,都在為了溫飽拼命,在精神層面上投入的比較少,所以李伯清作為民間藝人依然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

從1980年到1990年這十年,李伯清除了跟隨四川曲藝家協會去河南表演過一場評書《追車》外,他幾乎沒參加過什麼大的活動,平時也就是在街頭巷尾的茶館裡講講評書,搏得一聲喝彩討口飯吃外,並沒有什麼名譽和物質方面的收穫。

但就是這十年的苦練,為他嬉笑怒罵說散打評書打下了紮實的功底。

1991年是李伯清命運的轉折點,這一年他為日本三國志訪華代表團主講專場三國演義評書《打黃蓋》,受到日本藝術家的好評。獲成都錦江茶館文化藝術節《龍門陣》比賽一等獎,《四川日報》,四川人民廣播電臺作專題報道。

四川省級重量媒體的報道瞬間讓李伯清火了起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李伯清參加四川省文化廳的節目展演,受邀四川省電視臺,成都市電視臺,甚至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錄制,在電視臺開專場播出。在九十年代以電視和報紙為主的主流媒體效應之強,李伯清瞬間紅遍了大江南北。

李伯清是成都走出去的民間藝術家,在九十年代是成都大紅大紫的散打評書藝人,當時四川電視臺和成都電視臺輪番邀請他去開欄目講評書,由此收穫了一大批60後、70後、甚至是80後忠實粉絲,他從成都民間藝人起步,慢慢紅遍大江南北,達到全國知名的地步。川渝年輕老百姓都親切稱呼他為李白白(四川方言發音)。

1947年出生的李伯清成名成腕後頂著非常多的頭銜,比如:藝術家 、主持人、評書人、演員、佛教弟子。還是國家一級演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第一屆巴蜀笑星。

但是李伯清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出生,早年間是木製器廠的普通工人,從廠裡出來後用朋友資助的50元買了輛架架車坐河沙搬運,從南門大橋下的羊皮壩往位於暑襪街的省物質局搬運河沙,距離遠非常辛苦還掙不到幾個錢。

當時李伯清夢想中的工作有兩個,一是做人力車伕,就是在街邊跑黃包車的那種,用李伯清的話說就是羨慕他們“每天帶著眼屎出門都能掙夠米錢”。二是炊事員,不但自己能吃飽飯,還能給孩子和老婆帶點東西回去吃。

在從事評書工作之前,李伯清進過工廠,拉過河沙,上過建築工地,但他體格弱小肩膀抬不動預製板(老式樓房蓋在房頂的混泥土板),所以只能幹一些跑腿的活兒,掙錢少,家庭非常貧困。

1979年,前妻因為家庭經濟貧困,選擇和李伯清離婚,勞燕分飛。

1980年,沒有了家庭負擔的李伯清開始專職從事長篇評書演說,從此闖蕩於成都的大街小巷。但是當時國家和老百姓都比較窮,都在為了溫飽拼命,在精神層面上投入的比較少,所以李伯清作為民間藝人依然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

從1980年到1990年這十年,李伯清除了跟隨四川曲藝家協會去河南表演過一場評書《追車》外,他幾乎沒參加過什麼大的活動,平時也就是在街頭巷尾的茶館裡講講評書,搏得一聲喝彩討口飯吃外,並沒有什麼名譽和物質方面的收穫。

但就是這十年的苦練,為他嬉笑怒罵說散打評書打下了紮實的功底。

1991年是李伯清命運的轉折點,這一年他為日本三國志訪華代表團主講專場三國演義評書《打黃蓋》,受到日本藝術家的好評。獲成都錦江茶館文化藝術節《龍門陣》比賽一等獎,《四川日報》,四川人民廣播電臺作專題報道。

四川省級重量媒體的報道瞬間讓李伯清火了起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李伯清參加四川省文化廳的節目展演,受邀四川省電視臺,成都市電視臺,甚至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錄制,在電視臺開專場播出。在九十年代以電視和報紙為主的主流媒體效應之強,李伯清瞬間紅遍了大江南北。

此後,李伯清開始主攻他的散打評書,並且在2000年之後陸陸續續接拍一些電視劇,參加深圳衛視全明星代際互動節目《年代秀》,和四川知名女星張靚穎共同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等。

2007年10月29日,早已是佛門俗家弟子的李伯清正式剃度出家。

2015年5月28日,六十八歲的李伯清宣佈退休,告別舞臺,告別評書,告別藝術。

李伯清是成都走出去的民間藝術家,在九十年代是成都大紅大紫的散打評書藝人,當時四川電視臺和成都電視臺輪番邀請他去開欄目講評書,由此收穫了一大批60後、70後、甚至是80後忠實粉絲,他從成都民間藝人起步,慢慢紅遍大江南北,達到全國知名的地步。川渝年輕老百姓都親切稱呼他為李白白(四川方言發音)。

1947年出生的李伯清成名成腕後頂著非常多的頭銜,比如:藝術家 、主持人、評書人、演員、佛教弟子。還是國家一級演員,四川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第一屆巴蜀笑星。

但是李伯清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出生,早年間是木製器廠的普通工人,從廠裡出來後用朋友資助的50元買了輛架架車坐河沙搬運,從南門大橋下的羊皮壩往位於暑襪街的省物質局搬運河沙,距離遠非常辛苦還掙不到幾個錢。

當時李伯清夢想中的工作有兩個,一是做人力車伕,就是在街邊跑黃包車的那種,用李伯清的話說就是羨慕他們“每天帶著眼屎出門都能掙夠米錢”。二是炊事員,不但自己能吃飽飯,還能給孩子和老婆帶點東西回去吃。

在從事評書工作之前,李伯清進過工廠,拉過河沙,上過建築工地,但他體格弱小肩膀抬不動預製板(老式樓房蓋在房頂的混泥土板),所以只能幹一些跑腿的活兒,掙錢少,家庭非常貧困。

1979年,前妻因為家庭經濟貧困,選擇和李伯清離婚,勞燕分飛。

1980年,沒有了家庭負擔的李伯清開始專職從事長篇評書演說,從此闖蕩於成都的大街小巷。但是當時國家和老百姓都比較窮,都在為了溫飽拼命,在精神層面上投入的比較少,所以李伯清作為民間藝人依然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

從1980年到1990年這十年,李伯清除了跟隨四川曲藝家協會去河南表演過一場評書《追車》外,他幾乎沒參加過什麼大的活動,平時也就是在街頭巷尾的茶館裡講講評書,搏得一聲喝彩討口飯吃外,並沒有什麼名譽和物質方面的收穫。

但就是這十年的苦練,為他嬉笑怒罵說散打評書打下了紮實的功底。

1991年是李伯清命運的轉折點,這一年他為日本三國志訪華代表團主講專場三國演義評書《打黃蓋》,受到日本藝術家的好評。獲成都錦江茶館文化藝術節《龍門陣》比賽一等獎,《四川日報》,四川人民廣播電臺作專題報道。

四川省級重量媒體的報道瞬間讓李伯清火了起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李伯清參加四川省文化廳的節目展演,受邀四川省電視臺,成都市電視臺,甚至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錄制,在電視臺開專場播出。在九十年代以電視和報紙為主的主流媒體效應之強,李伯清瞬間紅遍了大江南北。

此後,李伯清開始主攻他的散打評書,並且在2000年之後陸陸續續接拍一些電視劇,參加深圳衛視全明星代際互動節目《年代秀》,和四川知名女星張靚穎共同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等。

2007年10月29日,早已是佛門俗家弟子的李伯清正式剃度出家。

2015年5月28日,六十八歲的李伯清宣佈退休,告別舞臺,告別評書,告別藝術。

你要問老白怎麼看待李伯清?我認為李伯清從貧寒困苦中走出來,一路走到今天家喻戶曉非常不容易,這首先要得益於窮苦時期依然堅持評書理想,十年磨礪出來紮實的演講功底,其次就不得不說他為人隨和親民的態度。

李伯清的散打評書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很少有人看,因為現代娛樂的方式太多了,大多數年輕人靜不下心來品味他“囉囉嗦嗦”話裡為人處事的道理,但在那個娛樂方式貧乏的年代裡,李伯清的散打評書就是很多人茶餘飯後消遣的方式,慢慢的聽李伯清的評書成為一種習慣,這是一代人不可替代的記憶。

無論你認可他也好,不認同他也罷,老白在這裡都要感謝他,感謝李伯清在那些“絮絮叨叨”陪伴我們走過的日子,感謝他為散打評書藝術所作的貢獻。

蓬莱珂雪
2020-01-01

我挺喜歡看李伯清的評書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李伯清在成都火起來了。從那時就是,我就喜歡看他的演出,至今家裡都還有他的好幾張光盤。

他把很多百姓生活和民間笑話搬上舞臺,雖然感覺俗不可賴,但卻讓人笑聲連連。

也許說評書的技巧,他最多算個二流。他自創的“散打評書”,其實經常性的他自己都是跳出去了找不到不回來的路😊但這些技術性問題還是留給專家們去研究吧,我只要能在工作一天後,聽聽他的評書,笑一笑,放鬆一下自己就行了。

雖然他自己的很多所作所為並不讓人贊同,如如當初賭咒發誓說“永不回川”,甚至江湖上還還傳言“窩尿都不對著成都窩”,但這些個人的性格特點,並沒有影響我看他的評書。

總之,我可能會對他的一些說法做法不喜歡,但不影響我欣賞他的節目。

大脑壳重庆言子秀
2019-07-16

李白清算不算藝術家,這話不提,但他是國一級演員,到重慶就是副研職稱,分了八十平無產權的住房,爾後,從重慶退休。。。可以說是重慶讓李白清從幾乎快要熄火的狀況中擺脫和真正的站起來了。現今部分川人將李白清奉為李貝貝,四川男神,卻沒有一個人說一句感謝重慶的話,不幸的是李白清本人也沒有在他的散打評書裡散打一回這事,重慶言子說,吃顆胡椒順口氣,重慶人江湖浪蕩,並不代表重慶人不識好歹,不提知恩圖報,你舉嘴之勞,弄幾句假把意思的話,也在場面上算是有了個交待了噻。。。

阿龙美食传承人
2019-01-08

作為四川人!

我為我們四川的李大師李白清感到驕傲和自豪!

李老師作為四川散打評書的泰斗級人物是當之無愧的!李老師把我們四川民間藝術發揚的如此完美,把人間的人情世故,世間百態,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表演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真的,如果沒有李白清假打式的調侃人生,還有很多人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李老師,可以說是把當今社會的一些真實現象表演的最到位了!

只希望李老師的散打評論能夠傳承下去!

落平原的虎
2019-08-25

作為雲南人,我也最喜歡李伯清。

說到李伯清老師,就聯想到現在的“脫口秀”,實際上,李伯清才是脫口秀的開山鼻祖!

記得

還是九十年代初,我從昆明回巧家,由於我們的貨車從下關連夜趕路,駕駛員一路有些疲勞,就在車上放了李伯清的帶子,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幽默搞笑的段子,整個一晚上把我肚子都笑得疼。我最記得那句:狗啊,狗啊,是我把你洗白了,還是你把我“洗白”了呀?

李伯清,真的是把普通生活信手拈來的幽默大師!

Owen7608
2019-07-10

我看了李伯清的表演,散打評書藝術是把評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通過四川人的幽默和喜笑怒罵反映對社會各種現象藝術家自身的認識。說李伯清低級庸俗的人,沒有把整個評書聽完。只是斷章取義。他做到的是雅俗共賞。雅是能夠在大眾傳媒中傳播。俗是能夠在大眾中有更大的受眾面。所以雅俗共賞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10年的情書我是幾乎一場不落認真的聽了下,最經典的就是大話60年,大話水滸,大話成都智慧,舌尖上的四川。這一系列的散打評書,把他出家後佛教上的心得,也在書中有所體現。所以我更加的喜歡和熱愛,李伯清這位本土的藝術家。還是最後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來總結,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合浦君
2019-01-24

西南地區數一數二的“評書”藝術家,是兩代人的記憶,甚至三代人的喜愛……

是西南官話語言藝術的奠基人。雖然徒弟眾多,但目前看來傳承“無人”!相比北方趙本山的二人轉,郭德綱的德雲社…… 南方的語言藝術處於弱勢。因為用普通話表達就會失去原有的味道而且怪異,用地方官話表達很多人聽不懂推廣受阻!

最近看過很多老的電視劇《山城棒棒軍》《老坎客棧》《哈兒軍長系列》《王保長後傳》《三喜臨門》《凌湯圓》《假打外傳》等等……

故事很有生活感,貼近老百姓現實的寫真,不但語言詼諧幽默,人物描繪到位!雖然有藝術加工的浮誇,但不脫離故事情節本體……

如果一旦你看普通話版本,你可能看得想吐!裡面的歇後語無法表達到位,口語,口音,不押韻……感覺怪明怪眼的!

整個南方的西南官話篇的影視劇作品,語言藝術,戲劇即將成為過去,以後留個觀眾可能只是一種回憶!

周才炎炎
2019-07-11

不想得罪人,別人的評價都好

记住我张九哥
2019-01-07

李老師說的是大實話,我喜歡

用户2896679023063
2019-07-12

我也喜歡李伯清老師的評書,四川口音重。只要我有時間,也會去看看他的散打評書。李老師的評書接地氣,說的都是老百姓的身邊事較多,偶也說一說熱點,國際國內的大事。

我每次看他講評書時,不笑的那次證明那次我沒有看。不僅僅是看他耍嘴皮,說話風趣滑稽笑料包袱不少,不是一笑了之,無形中給人幾分啟發和教育人勸導人的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