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出路在哪?

10 個回答
静远
2019-03-26

現在的中國,農民是一個最弱勢的群體,而弱勢群體想要改`自己的生存狀態,最有效的是組織起來,只有組織起來,才能改變農民的現狀。

而走集體主義制度是組織起來的最好形式。

農村最大的資是土地,土地最好的利用是種植。中國最缺的種植是生態農業,有機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是最高附加值的農業種植,中國現在不缺消費高附加值有機農產品的消費群體。而有機農業需要長遠規劃,需合理穩定的佈局,需要政府的組織,集體耕種的形式。

將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主義的形式,有一部分從事有機農業種植,剩下的富裕勞動力,集體組織,針對性培訓,或者集體組織務工,或者集辦企業辦公司。

中國的企業最大的成本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不穩定,招工難,培訓熟練難,培養好了穩定難,天天招工,天天培訓,天天辭職,天天缺熟練技工,這是企業的常態。這個現象,大大增加了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減少了務工人員的收入。如果農村以集體的形式組織務工,會為企業解決人力資源問題,減少企業培訓成本,提高員工維權能力,提高員工收入。以集體的形式,穩定的員工結構辦企業、搞公司,一定會事半功倍,同樣條件下做啥啥成。

農民實行集體組織起來以後,根據能力配置適當的崗位,與有機農民生產相互結合,實行有組織的輪崗,有限度的合理的收入平衡,減少差距,掌握公平。加大集體積累,為農民提供集體保障(從物質,生活,健康,到精神,維權),讓參與集體的農民享受到集體的優越感。

弱勢群體,只有組織起來,加強紀律性,才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而集體主義制度是農村改變現狀,最好的方式。

這需要政府的引導,有效的組織,思想的統一,大家的認可。需要有愛心、有能力、有事業心的帶頭人,統一從一般的農民群眾開始。


農民的出路在哪?
農民的出路在哪?
農民的出路在哪?
青山幽幽1
2019-03-27

我是退伍軍人,退伍回鄉當了近三十年農村幹部,現已退休八年。回答農民的出路在哪裡這個問題不能把農民和農村,農業剝離開來,中共中央自包產到戶以來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說“三農″。

在″三農″中,理論界忽略了主要的問題突出了次要問題。認為集體農業發揮不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如分地單幹,因為歷朝歷代初期朝庭主要工作都是從均平富,重新制定土地分配製度入手的。

分地單幹以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確實得到了充分發揮,大批農村勞動力成了剩餘勞動力,中央和中央政府適時的引導農民進城務工,推動了國民經濟飛躍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如果沒有農民工是不可能實現的。

農民工的收入是農民的數倍數十倍,於是有文化,人年青的都進城了,農村剩下的勞動力主要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現在農村人口中二十到四十歲的勞動力,一是不願種地,二是不會種地。中國人現在包括中國的農民,相當大的人群吃的糧食,蔬菜,肉類,食油等等都是買買買。中國每年大量進口農產品,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相當大的比例是由外國農民生產的。

那麼,問題自己冒出來了!為什麼外國人的糧食吃不完,糧食出口到中國比中國的糧食價格低?

因為中國農村的農民種地總體機械化程度底,特別是丘林地區,農作物種植過程相當大部份還停留在原始的人工勞作階段,單個勞動力年產出量低。

國外的農業發達國家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單個勞動力產出高。這個產出高又是建立在他們的農村是大平原,可以使用大型農業機械,沒有農業機械化哪有農業現代化?

我們把外國人的大型農業機械開到中國農村的丘林地帶可以讓農民多產糧食嗎?肯定不可能!

第二個問題又自己冒出來了,回想一下我國近40年發展建了多少房子,徵用了多少土地,徵用土地中是丘林土地多還是平原土地多呢?現在去討論這個問題已經過時了。但是,現代城市建設離不開綠化,離不開市民生活食物供求。

我提出的問題是:在現代城市建設中,不能把大片生態公園建成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市民認購的採摘農業嗎?因為我國的城市絕大部份建在平原地帶,可以實現機械化,可以實行機械化就有農業現代化。

如果把現有城市區域內閒置的上百畝成片的土地辦成城市中的農村會是什麼情形不用描述。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現在的農村幹部不懂農業,不懂農業機械生產,農村靠什麼發展?

在我們這一代農村幹任職時,農村的收入是從幹部帶領農民下地推廣新技術開始,糧食產量是幹部和農民協商用試驗田和農民用常規種植方式種植的地,用丈量同樣的面積,農民和幹部一起去收割,用稱來稱打下的糧食對比來推廣新技術使農民增收的。

現在的農村幹部下過地嗎?種過農作物嗎?他們統計出來的面積找得到嗎?糧食年年增產在哪座糧倉裡有地址嗎?

農民的出路在農村,農業靠土地,土地要集約經營才能使用農業機械,只有農業機械化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凡是上百畝的平坦土地資原一點都不能浪廢,新型農民要從多招收農學專業學生抓起,農村幹部必須懂農業,必須考農學知識,只有這樣,中國農民才有出路。

7799胡杨
2019-03-28

農民,農民,農民,真都不好意思說?他們曾經有過一條超過世界現代化出路。……可惜為了各自的上的私心的滿足。分家躲碎,把完整的,以經快組裝成一臺世界無敵的機器,拆碎了,在各自都為了死私心,相互爭奪分配的不均衡,嘔心豆鬥角,用盡了和開發出無數的新陰損喪盡天良滅絕人性的新招,亂蠅爭屎。

結果是,只剩下幾個變也變永遠變不成雁的綠豆蠅,年復一年的壓迫著誠懇高才的老實全能人和壓迫著全村的人民,還用不公平和陰損分化著你我他。

這一回頭玩私,就向一完整的家,離了散了,迷茫了,到徹底摧毀,整體精神,自動走向群體滅亡,……沒救

阆人侃农事
2019-03-26

近段時間關於“出路”的問題看到好幾個,這一方面說明大家對前途的迷茫,一眼看過去不知道往哪裡去;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家在思考,對人生對社會對農民的處境有著一個深刻的認識,卻又無力找出一條應該要走的路來。在這裡聊點一己之見,供大家參考。

農民現在的生活用一句農村老話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跟過去比農民的生活在不斷提高,當然好的生活沒有最高標準,就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自然人人都希望過得越來越好。

這樣的生活從各方面來說比起過去來應該要滿足了,可為什麼總在詢問出路呢?因為農村現在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一是大量的老人出現即老齡化,增加了養老負擔;二是小孩的生養負擔加重,從生一個小孩到咿呀學語,再到上學,再到成人,這期間比起過去養孩子增加了天文般的撫養費,還有就是要耗費無窮的精力,所以說生不起養不起;三是六零七零甚至八零這些社會的主力軍也是農民的主要成分,漸漸進入中老年行列,沒有高的文化技術,沒有更多的財富儲存,一年東奔西走四處打工掙錢,現時打工也越來越不容易,心生倦怠,發出疑問乃人之常情。

農民有沒有出路?魯迅先生說“路是人走出來的”,雖然國家近年一直在加大對農業的扶持,除了一部分貧困戶外,農民主要還得依靠自己。年輕的農民一是創業,二是學習技術,他們還得詳細規劃自己的人生,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磨鍊;中老年農民還得腳踏實地,種地之餘,多打工掙錢才是正道。至於那些有經驗有資本把生意能做得紅紅火火的農民,當然是農民之幸也是社會之幸。

農村幾十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確實滯後不前,國家還需要大力補足功課,農村才能發展得更快。農村大的環境改變好了,農民的出路也就更加寬廣了。

但要使農村大環境改變也不是坐等可得,還需要千千萬萬人的辛勤勞動。

歡迎關注yungkey,歡迎留言參加討論。

吉祥如意7842582178207
2019-03-27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留,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可是農民也一樣,辛勤勞動早出晚歸,一年盼一年,頭幾年玉米價格一元多的幾年中,很多的農民買了小車,挺風光的,可最近幾年,物價上漲,農資上漲,糧價下降,玉米價下降到六七角一斤,對農民的打擊很大,投資成本增加,糧價下降,壓縮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有的年成不好時可能培錢,這對農民種地沒積極性了,自謀出路了,年輕的出外打工,年老的在家種地,造成不少的空心村,現在有的地區實行合村並鎮,農民住上樓房,我看法,這樣農民更加增大投資成本,因為地離家遠了,種地更不方便了,未來農民的出路在哪?

一片绿叶442
2019-03-26

感謝邀請。

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我是農民,我認為農民的出路在:三農政策的改革與創新上!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是中國改革的試驗田。成功地調動了幾億農民空前的積極性,使我囯從貧困走向了溫飽!跨躍了歷史上的巨大進步!

曾幾何時,心花怒放的農民扛起鋤頭,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唱著:在希望的田野上!

現在我國正處在全民奔小康的關鍵階段,而三農又成為全面奔小康的短板!要解決短板補齊,絕非易事!

土地還是過去的土地,但是腳踏土地的農民,變了!過去種地可以餬口,但現在種糧不能養家!農民為了生存,就如同豬往前拱,雞向後刨一樣,各有其道。

農民深知,有家的地方不能養家,沒有家的地方留不住靈魂!為了養家餬口,被逼無奈,拋家舍地,背井離鄉,淚灑它鄉!

現在農村找一個種地的年輕農民,幾乎難於上青天!農業的發展後勁嚴重不足。重視三農,珍愛三農,支持三農,振興三農已是擺在國家關心民生的嚴峻課題!民以食為天,無農不穩。

學習發達國家先進農業的技術與經驗固然不錯,但更應結合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我認為農民想奔小康,只有增加收入,減輕負擔,看到前景才有希望。

三農改革與創新,農民身處一線,最瞭解實情,最有發言權!真正的專家是:農民!

最後我想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仍不落伍於時代,群策群力,集思廣溢。相信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布衣侯15
2019-03-28

謝謝。

這個問題非回答不可。農民的本職工作應該是耕種土地,可是現在的情況是青壯年都出去打工,留下老弱無力耕種。

給大家看一看資料。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5306人,佔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佔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07137093人,鄉村人口減少133237289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也許這個數字有人懷疑,起碼是個參照物。這麼多人每一頓飯需要多少糧食,副食。

從這一組數據中反應出來一個問題。是不是我們混淆了消費產品的概念。消費品分成生活基本物質和奢侈品會不會更好?人們背井離鄉,離開家庭也是為了生活。

那麼,如果建立新的單位,以入股的形式用新單位通過閒置土地資源喝城市下崗工人的人力資源,從國家銀行獲得初始資金,禁止生產奢侈品,實事求是的大力發展土地優勢,形成消費流,把生產出來的生活基本物質就銷售在本地消費流之內。有沒有可能?

家庭是社會最小單位,家庭一樣需要勞動力,那麼成立新的以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單位,通過信用卡的正確使用方法,也是由單位制約個人,女人是不是可以迴歸家庭還可以獲得股份及分紅。

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出在人們的既得利益上。是因為國家,單位,個人各個各自為政,互相不發生關聯。是不是可以通過國家力量,整合新的既得利益,給老百姓消費的錢,生活的基本物質。

或者,如此一來,就會越來越好吧!

陈酿白酒
2019-03-27

看中國歷史觀農民出路,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土地專屬權就不屬於農民,所謂農民是指農耕權力的人,並不是土地主權人,所以農民沒有出路,才會出現鬥爭反抗起義,分土地養活生計。農民自己擁有了土地養活自已,重複一遍,只能養活自己,它並不存在富裕,但農民是滿足的,有了耕種所謂"幸福感"安居樂業就夠了。直到近代史十九世紀封建私有制結束,又一次土地革命進行改制,公有制度誕生,真正農民分得土地穩定性耕種,保障了農民一定生計,平定了社會動盪,真正意義上和諧社會平衡發展,奠基了社會主義建立根本性質的堅固基石。一個時代更新,隨著世界風雲變化,西方科學列強霸權侵略,以科枝發展強權,中國不得不作出決策,以傳統農業國家變革成為一個具有科學態度,又有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體制,立足於世界主權地位,不受侵犯,不受欺淩,不甘落後,並要強大富裕的中國農業大國,也要成為一個強大的科技工業大國,來改變這個傳統的中國農業國家。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現目前還是一個農業欠發達國家。正因為我國農業由其農民正處於改革開放風口浪尖上,被經濟浪潮衝擊搖擺,又一次對農業農耕的制約無力,農民對土地堅守還是放棄左右搖擺,農民的出路道底在哪裡?。我國農業大國是不容懷疑的,也容忽視的,中國傳統農業不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嗎,從改革開放以來,工農業生產力的改變與發展,科學技術的引進與自身的艱苦發展,已從弱到強顯明的成就豐功偉績,排除萬難,穩步前進了嗎。中國農業農民的出路會更上一層樓,只要堅信黨的領導,科學發展,同心協力,智慧的中國人沒有天下辦不了的事,苦難的農民,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農民的出路是光明的偉大的前進的。

傻瓜寻真
2019-03-27

農民的出路就在國家的決策層的思路的正確性上。發展工業商業現代化沒錯,而沒有重視農業現代化發展,只是口頭重視,實質沒有重視。工商產品可以隨行就市確定價格,可以賺大錢,爆大富,而農產品卻單單被固定幾十年價格不變。這是實質上扼制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按常規認識,吃住問題,本應是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其中吃比住更重要一些,房子只要堅固、耐住,能夠住的開,不需要豪華和大面積,房價可以不那麼高。要象控制農業產品那樣穩定的價格,不是不可能的一一既然糧農產品價格不能抄,為什麼住的房子、特別是樓房就允許抄?為什麼能讓住的房屋價格隨行就市,而單單不讓糧農產品稍微跟上時代的價格步伐呢?農業用地設置了保證不被侵佔的"底線"、"紅線“,為什麼建設用地、特別是房屋建設用地一而再、再而三地侵佔農業土地?是住房價格的天價在起決定性作用。農民的出路就是農村的出路、就是農業的出路,也就是"三農"的出路,全在價格的約束中。市場經濟、商品社會,價格在調節,在起決定性導向作用,為什麼僅僅排除了"三農"?這,怎麼談重視農業、農村、農民?

红孩儿是我
2019-03-26

1.實現農業產業化。無論是特色旅遊,或者是農產品加工,都把它做大做強,做成一個品牌,做成一種文化,做成一個集團公司,把積流匯成大海。

2.農業化向工業化轉型。成立加工廠或合作社,比如編揹簍,織毛衣,養蠶養蜂等。這些都是可以在農閒時間做的。可以成立一個加工廠,或專門委託某人專賣,或自己售賣都是可行的。

3.勞務輸出。現在農民工走出國門已不是稀罕事。全世界發達國家只佔少數,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農民工走出國門大有可為。

4.服務性行業前景樂觀。比如家電維修,水電安裝,保潔月嫂,護工等。這些行業都需要農民工來做。如果自己成立一個團隊並帶領大家致富,不但解決了自已的飯碗,而且也解決了大家的飯碗。

5.以農養工。絕大部分的工業原料都是從農村挖掘出來的。如果專門建立原料基地,從而減少進口,一則降低成本,二則提供工作崗位。

6.城市部分服務行業可以下鄉帶動經濟。比如快遞,婚慶公司,鮮花店,影樓等。這些行業如果落戶農村,會比城裡發展得更好!

個人觀點,希望大家多發言,農民的出路在哪裡,需要你獻言獻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