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10 個回答
stonegu1
2018-10-24

日本走的路是對的,在身體先天不足的條件下,學習巴西走技術足球的道路完全正確。加上日本這個民族可怕的,持之以恆的學習能力,不成功才叫奇怪!而我大中國缺少的就是日本這種學習精神,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試試,結果什麼也學不好!中國足球該走哪條路是困擾足球界多年的問題。玩身體或許就比日本和東南亞的國家有少許優勢,但也不明顯,玩技術學不了巴西,玩全攻全守連基本的體力又不行,玩防守反擊又沒有組織,沒有一擊致命的鋒線人才。中國足球是個大難題,病根在領導層,總是讓一些不懂足球的人來管理,來做決定肯定是沒有出路的。要想把足球搞上去就不要違反足球的規律,讓真正懂球的人來管理。踏踏實實沉下心來制定一個長遠的50年計劃,甚至百年計劃。反正中國足球已經爛到骨子裡了,國人也不抱什麼希望,也不在乎再多等幾十年了!按照國人的性格特點,自古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遇到強者侵犯都是自衛反擊,打到對方服氣為止,遇到弱者又以強者自居,讓對方臣服。所以中國足球最適合的踢法就是防守反擊!

左岸加菲
2018-10-25

首先要明白一點,什麼是改革?改革實際上是社會利益的再次分配,是各利益階層利益博弈的過程。

為什麼日本的足球改革很成功,請參見日本的明治維新,日本的民族特性決定了日本人更多的是個社會人,極度壓抑個體性,這決定了這個社會從上而下的改革十分容易。

反觀我國文化特性,十分複雜,既有講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個人文化,也有君君臣臣的儒家文化等等不一而足,中國人的個體意識和訴求明顯要比日本人多得多,因而地方利益、部門利息的訴求就多的多,再加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所以自古以來各種改革的難度也大的多。

當然,這種差異不代表說日本就更高更先進,相反,日本的這種特性導致他們容易走極端,最明顯的就是近代以來日本的各種侵略行徑和軍國主義。中國的特性也有中國的長處。這些東西就不一一深入講了,僅僅就足球這個領域來說,日本改革更深入,成效更快更好,深層原因在這裡。中國的足球改革其實跟不徹底,這是因為利益集團的博弈還在繼續,等各種關係理順,新的秩序形成,中國的足球前景應當是更加美好的,畢竟人口基數在那裡,這是中國足球的希望。

改革的路還很長,作為球迷,只能希望這個過程儘快縮短了。

葡萄酒男人500
2018-10-25

中國以前沒有高鐵,但現在我們的高鐵技術已經反超日本。中國足球的發展史比中國高鐵要長很多,但是為什麼就不如別人?

前二十幾年,日本足球可是管我們叫老大,當年賈秀全在日本聯賽也是混的風生水起。時至今日,日本足球早已超過我們幾十年,可是我們卻離足球世界越來越遠。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日本足球的崛起不管是誰的功勞,個人也好足協也罷,但歸根結底離不開幾個字:“堅持、踏實、務實、清醒”,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踏實。不光日本的足球,其實日本別的行業有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足球的青訓雖然說表面上在發展,但離真正的職業化差的不是一丁半點,而且我們的足球當中摻雜了太多的渣滓,僅這一點我們就永遠比不上人家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說一千道一萬,制度的不同讓足球變得不再那麼單純,尤其是我們的行業體制。有些毛病可以改的過來,有些毛病真改不過來。中國足球不是沒有好球員,但是在環境的影響下,有幾個能做到獨善其身?足協的領導是換了一個又一個,對於足球的問題,他們應該比我們更清楚,但為什麼始終看不到有真正的改變?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換湯不換藥”這句話用來形容中國足球的改革再合適不過了。著名記者馬德興昨天的一句話完全能說明問題:“該升官的升官,該發財的發財,”。

深度军事
2018-11-01

原因很簡單,我們從來都沒有正經搞過青訓。首先是逐漸淘汰傳統的體校,而新建立的足球學校,從90年代開始就一直都是高收費。足球運動員是一個低成材率的職業,人家從小培養到成年,花費百萬,最後被淘汰。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結果學業也沒有,專業也沒有,那麼有能力支付學費的家庭,哪裡還肯讓孩子去學習足球。而更多的情況,則是家庭環境,根本不允許拿出這麼多錢,讓孩子去足球學校學習踢球。

這樣一來就是,傳統體校沒有了,而新成立的足球學校,高學費則嚇跑了絕大部人。足球人口稀少,自然,水平也不可能有多高。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而各個俱樂部呢?我們知道從甲A時代開始,很多足球俱樂部就是一個企業的宣傳廣告平臺,拿一個冠名權,玩幾年就跑了。誰還會發展什麼青訓?那都是十年,二十年以後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情。

如果來檢查青訓了,就直接花錢從哪裡買一支青年隊。檢查結束了,再把這支青年隊轉賣出去。幾項疊加,也就導致了,我國足球水平,還不如體校時代的80-90年代。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足協呢,也是多少年如一日,只追求大賽成績,對青少年足球培訓關注度很低,對組建更大規模的低級聯賽,也關注度很低。有千萬歐元一年邀請裡皮,還真不如好好聘請和培訓1000名青少年教練。足球的基礎一定是龐大的低級聯賽和廣泛的青少年培訓。而不是一個外表光鮮亮麗的中超聯賽。

白水黔山江鸟飞
2018-10-25

在中國,什麼事情短期賺錢快,就會有目的不純的人混進來,把好事情搞濫,行業搞死。

打個比方:

1.你開一個特色火鍋店,生意興隆,馬上旁邊會冒出來十家,最後大家都沒生意;

2.當演員來錢快,大家都學王寶強,或者考電影學院,擠破腦袋進娛樂圈,現在充斥著網紅、殭屍臉、嫩模、二乙子以及小缸冰冰之流,無恥且貪得無厭,不久的將來中國電影也會沒人看,就像二十年前;

3.踢足球掙錢多,結果踢球的花大錢進職業隊,家裡第一盤算要把投資收回來;俱樂部老闆都是地產商,投的錢在地產那邊收回來,誰也不會去搞梯隊建設,最後拍拍屁股撤,就像十幾年前一樣,靠打假球維持,看臺空空如也,老球迷徹底拜拜,小球迷(現在有幾個孩子看足球?)

足球部落
2018-10-25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一,青訓模式不同。和我們中國足球的青訓模式不同,日本方面的青訓是採用平行的兩級青訓球員培養制度。一是學校內的小球員培養,從小學到高中都有足球隊,而且有著豐富的比賽設置,讓小球員在實戰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有一種是和國內差不多的職業俱樂部梯隊模式,共分U12、U15和U18三個年齡段,而且與小學、初中、高中相對應,可以從各級校隊挑選球員加盟。所以,不是否認我們中國足協的U23政策等取得的成果,而是建議我們國內的青訓也可以借鑑日本的模式,增加校園足球和職業梯隊的聯繫,擴大選材範圍也提高校園足球的青訓水平。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二,留洋理念不同。在日本,只要在J聯賽或者在青年隊甚至高中全國大賽中表現出色,球員有機會便會選擇前往歐洲歷練,即使不是五大聯賽也會欣然前往。而由於我們現在國內的足球環境,球員們身價虛高,導致絕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出國踢球。針對這種情況,足協可以適當限制工資鼓勵球員出國踢球。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Ericson_lu
2018-10-25

有一個概念,首先日本和中國的足球發展是中國先於日本的,日本第一運動是棒球而非足球,中國在很長時間內也一直是亞洲足球頂級球隊,日本早期與中國足球的水平並不能相提並論。同時發展的是職業化足球,也就是j聯賽與我們中超前身的甲A聯賽。而日本真正趕超亞洲水平的起點也是在這個時候。日本的足球改革在93年開始就制定了詳細的百年計劃,從校園足球、青訓、梯隊、一線隊到聯賽規劃、品牌、市場無不例外。而聯賽初期大手筆的引進外援,不但提高了聯賽水準還吸引了大批曾經並不喜歡足球的運動迷加入到了足球的大家庭中,98年(距離中國戰勝日本獲得奧運會足球比賽入場券後10年)日本通過附加賽,歷史性的衝入世界盃,這個節點之後,日本足球已然已經躍升為亞洲頂級球隊,世界盃穩定出場球隊了。一個4年又是4年良性循環,加上球隊成績優秀、中田英壽、稻本潤一、岡崎慎司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偶像球員成為國民偶像,不得不說,日本再未來的50年內依然幾乎可以保持現有亞洲一哥的地位,甚至成為世界盃16強的有力競爭者。相比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從初期開始就是一個畸形的、功力的空中樓閣。聯賽初期我們最強一代的國足球員(97哪一屆、01那一屆)都不是職業化培養出的職業球員,是體工隊的優秀產物,與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關係幾乎不能畫上等號。加之體育總局委派的人士並非足球專業人士、球員與球隊甚至裁判、足協主席相互勾結出現了曠日已久的令人髮指的“假、賭、黑”情況,這個病痛動搖了足球根基以及足球文化的基礎,從國家來說出不了成績、從球迷來講對中國足球不信任,造成強烈的反差與矛盾,球迷不願讓孩子去踢球、造成目前青訓幾乎無人問津。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足協到目前為止還在走成績第一的路線,實質基礎性工程開展緩慢,“假大空”概念還在盛行。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去,足球市場崩塌是時間問題,而國字號出成績幾乎也只是對牛彈琴。還有我要告訴很多球迷,俱樂部水平不代表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足球是可以通過幾個超級外援改變整個比賽的遊戲,“恆大”無疑在中國足球的歷史上讓人尊敬,但恆大更是“假大空”的遮羞布!如“足協”不出一位鐵腕人物,體育局不下放管理,照此下去,中國足球:沒戲!

壹周球报
2018-10-31

中國的足球職業改革,很不職業,從多個方面能看出來和日本足球發展的差距;

青訓體系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完善的青訓體系是銜接職業化聯賽和國家隊的重要一點,青訓體系需要很長時間的建立,需要配套相關的硬件設施及合理的比賽週期,比賽週期要與國家、亞洲內、世界的聯賽週期相匹配,而國內足球青訓培養計劃不成熟,急於求成,與日本相距甚遠。

健康的選拔機制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踢球難,出頭更難。相信這是很多小球員家長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找不到合適的培訓學校,及時孩子上了足校,也未必能夠踢出來,高昂的學費和紅包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真正的好苗子卻因為家庭條件輸在了“起跑線”上。腐化的選拔機制是中國足球發展的最大阻力

管理混亂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中國足球長時間以來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統,管理不到位,職業化程度不夠。相關領導,不懂,不問,不作為。常年出臺業餘至極的管理政策,讓球迷瞠目結舌。

多年以來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就沒能解決,想烙好足球這塊“餅,”中國足協和足球人們還是差點“火候”!

骑熊猫的蚩
2018-11-06

當初王健林退出足球界的時候,他就說過中國足球太黑暗了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為什麼同是發展足球,日本通過多年改革水平上去了,人才井噴,而中國反而淪為亞洲三流?
一只小小鸟63
2018-10-27

大多數答案都是自以為是,沒有聯繫社會背景。足球世界不是真空的,脫離了時代背景,有意義嗎?

足球是靠人踢的,中國足球的青訓產生不了高水平的運動員,這是中國足球上不去的根本原因。為什麼會這樣呢?要聯繫社會大背景。90年代,由於某種理論的指導,國家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主要手段就是私有化,前段時間出事的長生生物即是一例。足球的大方向也是這樣改的。中國足協經過改革以後,主要作用就是組織聯賽和管理國家隊。原來負責的青訓完全推向社會和各個俱樂部,這個做法直接導致中國青訓的斷崖式下跌。

私人老闆投資俱樂部,主要動機是打廣告,擴大企業的影響力,這就必然導致急功近利,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購買內外援和發放比賽獎金上,甚至進行打假球。對見效慢的青訓這一塊基本上是放棄的。雖然中國足協三令五申,各俱樂部依然我行我素,青訓只是做做樣子,並無什麼實質內容。由於一線隊球員容量有限,這些大多數成不了才的梯隊隊員最後的歸宿就是走向社會。

再說社會上的足球學校。這些學校基本上是貴族學校,收費奇高。窮孩子根本上不起,有錢人家的孩子基本上是去玩兒。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足球學校百分之九十幾都解散了,成材率基本為零。

80年代、90年代初,全國各地的足球場,包括學校的和體委的,基本上是不收費的,有興趣的球迷朋友們都可以去鍛鍊鍛鍊。隨著私有化改革的推進,上述地方,或者不許進,或者收費奇高,如果不是對足球出奇的熱愛,也不會去花那個冤枉錢,畢竟跑步也能鍛鍊,而且免費。後果就是,很多球迷成了電視球迷。

由於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加上各影視文藝作品大力宣揚拜金主義,其主角不是霸道總裁就是富二代,導致“笑貧不笑娼”的觀念深入人心,社會上一切向錢看。在足球領域的反映就是各梯隊青訓教練的主要心思,不是想著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培養足球好苗子,而是想著怎麼撈錢,這樣當然無心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挑選隊員上場比賽,不是看誰的水平高,有培養前途,而是看誰塞的錢多。由於高大化的隊員短時間容易出成績,那些技術意識上佳,身體單薄的球員在這一階段基本被淘汰了。結果就是球員類型單一,站樁隊員林立。如此,真正熱愛足球,刻苦訓練,有前途的苗子踢不出來。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足球改革以後培養的運動員和專業時代培養的運動員,在技戰術水平上有較大差距,甚至基本的停球帶球都不過關,停球五米是常態。個體比較,武磊和當年的郝海東高峰比,差距很大,甚至不如曲聖卿魏意民。至於容志行、彭偉國這種中場大腦,絕跡多年矣!參加02年世界盃和05年世青賽的隊員,全部都是專業化時代培養的。

綜上所述,改革的急功冒進是中國足球落後的根本原因。既丟掉了專業化時代的球員培養模式,又沒有建立新的職業化球員培養體系。顯然,這個矛盾,是社會大矛盾,憑中國足協這個行業協會的力量是很難改變的。拋開這些時代背景,單純去討論技戰術,國家隊教練選用等等毫無意義。一個停球五米遠的隊員,你讓他去打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術,那不扯淡嗎!還不如長傳衝吊,蒙一個是一個。

至於日本足球的問題,很多朋友給出了答案,我就不囉嗦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