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12月4日,新京報在其官方媒體號發表文章《聽相聲揮舞熒光棒?相聲演員想做偶像索性轉行》,將矛頭直指德雲社青年相聲演員張雲雷,整篇文章從批判偶像IP的流量經濟,到批判《探清水河》的改良,從傳統相聲演員到觀眾,從藝術創造到相聲的教育意義,洋洋灑灑看似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有那麼幾分道理,然則缺乏根本邏輯,引發眾網友的一致嗆聲,反被指責“蹭流量無底線”。
10 個回答
薛白袍
2018-12-10

《新京報》的觀點是,一群年輕人拿著熒光棒或者拿著手機在臺下揮舞就不是弘揚傳統文化。



那麼《新京報》心中的傳統文化是怎麼樣的呢?難道是一群老大爺拄著柺杖,端著保溫杯杯裡泡著枸杞紅棗,手裡盤著串或者捏著核桃。鼓一次掌要吸三回氧,這才是傳承傳統藝術?


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實還是需要年輕人喜歡才能傳承下去,不然,傳統文化就會成為死文化。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傳統文化不是故步自封,自娛自樂的文化。傳統文化不是一小撮人喜歡品玩大多數人看不懂,看到了就頭大敬而遠之。


具體到相聲來說,有些人愛好者喜歡的相聲演員,是那些犄角旮旯一直沒人知道的藝術家。


他們生而無名死而無名,除了被幾個愛好者喜歡,吃飯都得靠救濟,這種藝術難道才傳統?


傳統不等於守舊,傳統也不等於要墨守成規不能創新。


傳統藝術也需要有新的視角新的血液加入,需要與時俱進才會長新。


如果郭德綱說《西征夢》時,還說慈禧太后打洋人的故事,大約沒有幾個年輕人有代入感了,更別說喜歡。


所以,傳統藝術需要發展,也需要有頭羊,有領軍人物,先富帶後富。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如果一門藝術沒有偶像或者領軍人物,那麼這門藝術很可能就死了。


京劇正因為有了梅蘭芳等巨擘所以才湧現了無數藝術精品。


相聲在新世紀的復興也是因為郭德綱的崛起,使得很多年輕人願意加入相聲這個隊伍,把相聲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甚至連大學博士都放棄自己的專業,轉行來研究用什麼公式能讓人發笑。


這其實是好事,說明這門藝術活了。後繼有人


傳統藝術尤其是表演性藝術必然是要有角的,而角能贏得年輕人的喜歡,是這門藝術能夠發展下去的一個必要條件。


張雲雷雖然走的是相聲裡不多見的偶像路線,但是,他傳統藝術的基本功很紮實,十幾歲就已經登臺表演。有十多年的舞臺表演經驗,太平歌詞等小曲小調更是他的看家本事。


人家是靠真本事一點一點上來的,今日的爆紅也是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和小鮮肉刷臉走紅有本質區別。


《新京報》說他,表演時臺下粉絲揮舞熒光棒。


很正常啊。


歌星唱歌粉絲在臺下就可以揮舞熒光棒,難道說相聲的粉絲就不能揮舞了,這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而且張雲雷粉絲揮舞熒光棒,也是在他返場唱小曲小調時,正經說相聲的時候,粉絲們也沒有揮舞,人家粉絲挺懂事啊。


而且張雲雷的粉絲通過他學會了,《鎖麟囊》等傳統戲曲。這難道不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嗎?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照《新京報》的觀點,人家揮舞個熒光棒就數典忘祖了就陳腐了,教授們在象牙塔裡研究過去窯子裡唱啥,然後斷定《探清水河》就是窯調才叫高雅,這才是傳統文化嗎?


有人瘋狂喜歡的藝術不叫藝術,叫藝術的落寞,難道只有沒人喜歡,沒人搭理的藝術才叫藝術嗎?


《新京報》的觀點也挺奇葩的。


================

文:薛白袍


歡迎點贊,歡迎討論,謝謝關注

岑詮
2018-12-07

一份報紙引發的'血案'”——這是新京報批判“熒光棒相聲”事件發酵到今天一位網友最好的總結,幽默不乏深刻。這篇“自殺型”文章,徹底把網友惹怒了,罵聲一片,也不知道這算是“蹭熱度”成功了呢,還是蹭過頭了被“燙”著了。

張雲雷不是那種無才華卻靠臉靠包裝的“流量IP”偶像,九歲就開始跟隨郭德綱學習傳統曲藝,太平歌詞、蓮花落、評戲以及各種小曲小調,十來歲就上臺演出,摸爬滾打了近十年時間,一步一步苦練過來,沒“拼爹”也不“拼顏值”。當今相聲界年輕藝人中,能有張雲雷如此紮實基本功的幾乎沒有。這樣優秀的相聲演員還得在《新京報》“規劃”下轉行?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觀眾帶熒光棒並非德雲社或張雲雷要求的,是自願自覺行為。整場相聲專場,也只有在結尾返場時常太平歌詞或《探清水河》時,觀眾才會情不自禁的隨著舞動熒光棒。就這樣新京報也有話說,只能說是想蹭熱度而沒有了底線了

《探清水河》有罪嘛,值得新京報這樣大書特書,這個論調怎麼和《相聲病了,必須得治》裡那位鮑姓教授說的一個味,迂腐又黴臭,目光呆滯卻又不允許別人閃爍。一首北京小調,卻要被你們蓋上這麼多標籤和歷史罪責,真是浪催!

其實,應該改行的是寫批判“熒光棒相聲”的作者,一點硬氣都沒有,堪稱史上最慫的媒體人了,想蹭熱度又要扭扭捏捏,醜態百出,什麼“某青年相聲演員”、什麼“...以至於這位演員的師父也感嘆...”,直接說張雲雷和郭德綱不就行了嘛,這點勇氣都沒有,索性轉行吧。

河之南的文化生活频道
2018-12-08

自已曾是媒體人,對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未、新京報、華西報等比較崇拜:記者有責任、媒體有擔當!

但就因炮轟張雲雷事件,從網友爆料中才發現新京報不過爾爾: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2010年,新京報劍指郭德綱,這咱就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上邊這篇是否就有一邊批別人“江湖思維”的同時,自已卻仗劍江湖的嫌疑?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公式相聲"坊間評論暫且不說,貌似業內反響也就那樣,是什麼樣的情況讓新京報再次出招?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啜夢珏早與德雲社早沒有什麼關係了,又是什麼情況讓新京報赤裸裸的呲出獠牙?

如果僅僅是針對一幫相聲藝人、一個相聲團體,再不堪也不過是小我之私。但還有網友曝出萬州墜車之初便是新京報言之鑿鑿,直斥“紅色轎車”,險些釀成另一場悲劇!

媒體是社會的良心呵?!

饒了張雲雷吧,那不過是一個靠努力正當做藝紅起來招人疼的大孩子!

原諒那些粉絲吧,花自已的錢圖一樂,咱管她揮熒光棒還是送禮物?

冬日暖光之阿花
2018-12-07

為什麼?!為什麼?!就是因為新京報正事不幹,蛋疼的!首先我不是張芸蕾的粉絲!不是,不是,不是!重要事情說三遍!更不是反社會,反黨反國家的人!對於張芸蕾,剛發現錯了,是張雲雷。對於張雲雷現象,我的看法,第一,這個藝人遵紀守法不?偷稅漏稅沒有?這個很重要!第二,此藝人有沒有反黨反社會的言論,是不是有敗壞社會風氣,觸及社會底線的言行?第三,粉絲去機場接機的舉動是粉絲的自願還是此藝人暗中操縱?粉絲的舉動是不是擾亂了社會秩序,干擾了其他人?第四,此藝人是不是不學無術,招搖撞騙,以肉鮮招搖?第五,此藝人的作品是宣揚糟粕為主,還是繼承傳統發揚傳統,讓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由逐步接受達到熱愛的程度?如果新京報沒有按照這些問題去真正的踏實的客觀的公平的進行調查,那麼新京報的這種言論就是閒的蛋疼!蛋疼,蛋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手机用户23941284843
2018-12-10

首先我說明,我不是張雲雷粉絲,然後再說事情,閣下想報道德雲社,居多呢?還是想批判張雲雷為主要?如要批判德雲社,你可以直接面對郭德綱,你有能力直接去說服他,你就牛逼了,如果沒有能力,就窩著,不要蹭人家熱度,如果想批張雲雷,你又錯了,人家沒有吸毒,沒有偷稅漏稅,也沒有飆車,更加不是4天6000萬,你憑什麼批?那些星二代,吸毒,你不報道?明星偷稅漏稅你不去報道?那些今天睡他(她),明天假捐款,你不報道?說到底,你沒有膽量,崔永元先生都搬不動那些人,你敢去搞?只有欺負新人,所以你也是個軟骨頭!

披着狼皮的羊202
2018-12-07

謝邀。唱下反調。我假設這件事是郭教主為讓張雲雷接棒岳雲鵬大紅大紫用的營銷或炒作手段。張雲雷現在紅了,卻還沒到大紅大紫的程度。張雲雷為什麼紅?除了基本功紮實郭教主力捧外,就是顏值高學歷低,如何讓張更上層樓?對讓媒體幫忙,於是新京報就來了這麼一出。大家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蒙弊,說不定這是郭教主與這位新京報評論員合作演的雙簧(郭教主可是頂級炒作高手),大家可能都記得,前陣子有一位南開的教授批評郭雲社三俗,推廣宣傳窯調探清水河,遭到了鐵桿綱絲的指責和漫罵。本人亦是學新聞的,如果我是新京報的那位新聞評論員,若要批張雲雷,我絕對不會拿螢光棒這種容易讓張雲雷粉絲和綱絲們抓住把柄的無關痛癢的小事做文章。沿著南開教授的思路深挖批判他唱窯調探清水河的話題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以上是本人假設的,希望新京報的這位新聞評論員三思。

編輯

禹诺天辰
2018-12-07

為什麼炸?

天時地利人和它都佔齊了,能不“火”嗎?

天時,現在正是演藝圈亂象橫生、大有禍亂一方之勢態,前有操控股市割韭菜,中有睡人伴侶謀人錢財,近有偷稅漏稅於國不忠,中間還穿插滿天星般癮嗜君子;

地利,帶“京”字號腔調的報刊,素以執耳之宗正,行康莊之大道,述民生之所疾;

人和,張雲雷 一位剛剛比小嶽嶽更具專業底蘊的相聲演員開始升溫了,當年小嶽嶽有多火,他必定是超越之。

就這三點,新京報 那點不是做到了反面的極致。

自作孽不可活。

當然也不排除現在的媒體已經淪落到學習香港八卦雜誌一般,胡吹海造,刷關注度和知名度,因為不否認,寫該文章的人現在在報業類一定是“火了”

草野闲客
2018-12-07

網友“炸”新京報,純屬《新京報》自作!不是為蹭德雲社熱度來吸睛,就是別有用心,要不就是哪個小編參雜進去了個人恩怨與喜好,酒後胡言亂語。

不論什麼原因,《新京報》立馬成了風口上的豬。主流媒體,應該都是有腦子的人吧?如此自甘下作,熱是熱了,同時也臭了!

張雲雷,德雲社一個小小相聲演員,是,他最近風頭正盛。任你某些人看不慣,也不能套用文革筆法大加批判啊。更何況,那篇文章作者平時並不聽相聲,除了上綱上線的批判語,並未能說清張雲雷與相聲的一二。

張雲雷作為風頭正赤的德雲社顏值擔當,自然粉絲無數。《新京報》拿這麼一篇挑刺文章,來給“小辮”欲加之罪,且有教化大眾之嫌。這不是愣覥著臉找抽嗎?

個人看,《新京報》批張雲雷,理不能服眾,文不合時。就當坐公交放了個響屁還帶味,怎麼滴也要臭一陣子了。

于江月
2018-12-07

誠邀回答。

這明顯是新京報蹭熱度,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罷了。

筆者覺得廣大網友越關注新京報,越謾罵新京報,他們越開心,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想短期內引起關注,積累粉絲,我們要做的是,以前不關注它,現在更不關注它。

先看看新京報怎麼痛批的,說人家粉絲聽相聲揮熒光棒不對啦,如果想做偶像不如轉行。

筆者覺得粉絲揮舞熒光棒是對臺上辛勤工作者的一種尊重,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在聽相聲過程中,觀眾把一切煩惱一切壓力拋到腦後,輕輕鬆鬆,歡歡喜喜感受著相聲的樂趣,不時揮舞著熒光棒來給相聲演員以動力,臺上人員看著臺下觀眾的熱情高漲,自己的狀態也被調動起來,於是乎在臺上越說越好,臺下觀眾越聽越喜歡,何錯之有呢?

再有,誰說相聲演員不能做偶像了?人家才高八斗,人家帥氣橫秋,又有一大批粉絲追逐喜愛,人家就是粉絲中的偶像,不偷不搶,不坑不拐,坦坦蕩蕩,為何不能做偶像?

所以說,蹭熱度是沒用的,現在觀眾也不傻,孰非孰過,一目瞭然。想出名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靠自己的實力說話,不要借題發揮,借雞下蛋,遭人唾棄。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為什麼有人說新京報寫了一篇張雲雷就被網友“炸了”?
瓷可可
2018-12-07

真是應了那句話:人怕出名豬怕壯。

如果德雲社沒有今日的盛況,唱啥做啥演啥,都無人關注無人問!郭德綱救活了相聲,也傳承了戲曲,更娛樂了大眾,大多數百姓高興喜歡就是好的,況且中國人從過去老人聽相聲已經轉變到現在不分老幼,這不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國民素質的提高?

很多綜藝節目的演員在臺上扮相庸俗,語言粗俗,更醜化了農民,怎樣了?還不是百姓一樂後無關注,誰會去批判又誰會去分解?

德雲社的演員整體上素養都不錯,文化高低不同,但颱風和節目上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能感覺到,郭德綱下了功夫,不但教藝,也育德,看郭麒麟生活裡的低調和舞臺上的刻苦,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成功的富二代和星二代。

細節決定成敗,一個整體團結是否團結和興盛與領頭人至關重要,郭德綱對傳統相聲和曲藝的見解如今無人能比,人火了,自然招恨招嫉妒,這些都與大眾百姓無關,我們只關注在生活壓力下、工作閒餘時、打開電視能看到讓我們笑一笑,哪怕暫時忘記不愉快也好,總比沒完沒了的婆媽劇和一堆廣告來得輕鬆和愉悅,這就是生活,普通百姓的生活,它無關俗雅,也無需無病呻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