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果有大“錢程”

中國農業新聞網 2017-04-28
小果果有大“錢程”

遊客採摘枇杷

小果果有大“錢程”

簡元芬母女倆在分揀枇杷。

小果果有大“錢程”

湯匙法:枇杷和小湯匙分別洗淨,讓湯匙緊靠著枇杷,從頭到尾刮一遍。整顆枇杷刮一遍後,拔起頭部的梗,再順勢撕掉枇杷皮即可輕鬆去枇杷皮。

編者按

作為春夏特有的標誌性水果,每年4、5月是我省枇杷大量上市的季節。去年由於霜凍災害,我省枇杷市場一度遇冷,那麼今年的市場有什麼變化?各地是怎樣提高枇杷供給的質量,從而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產地與消費地的無縫對接?且看枇杷這個小果果,如何在市場中奔出大“錢程”。

小貼士

如何挑選好枇杷

看顏色:成熟的枇杷皮呈現金黃色。

看形狀:味美甘甜的枇杷一般整體形狀呈橢球形,上面較底座略小,表面突出微鼓更佳。

看果皮:味道鮮美的枇杷,往往果皮上都有一些麻點。另外,新鮮的枇杷表面一般都會有一層茸毛和淺淺的果粉。

枇杷剝皮方法

枇杷雖然好吃,但是剝皮的時候真的讓人很抓狂,在此推薦幾種剝皮的小方法,願你今後能吃得更爽。

刮後再去皮:枇杷洗淨,指甲貼著枇杷外皮從頭到尾刮一遍。刮過的部位顏色會變深,摸起來手感較鬆弛。把整顆枇杷刮一遍後,拔起頭部的梗,再順勢撕掉枇杷皮,即可快速去枇杷皮。

飽滿多汁,香甜可口,皮薄肉厚,每年的4、5月是我省枇杷上市的季節。作為春夏特有的標誌性水果,去年因霜凍災害,我省多個枇杷主產區遭遇減產。經過一年的精心養護,今年我省各地枇杷普遍豐產,並相繼進入採摘季。4月18日,石棉縣召開2017年枇杷上市新聞發佈會,宣佈即日起石棉枇杷正式上市,並將持續到7月中旬。

石棉枇杷上市啦 品嚐陽光的滋味

□黃剛 本報記者 劉佳 文/圖

大五星枇杷受追捧當地市場價16-26元/公斤

4月18日早上8點不到,記者來到位於石棉縣東風路一段的農貿市場,只見不少當地果農都揹著揹簍,在售賣新鮮上市的枇杷。“這是今年剛剛上市的大五星,12塊錢一斤,你嚐嚐味道再買。”來自美羅鄉保衛村的村民蒲建,大清早便騎著摩托車前來趕集,摩托車兩側的竹簍裡滿滿當當裝著他前一天新摘下的25公斤枇杷。

4月10日,蒲建售出了家裡今春的第一斤枇杷,之後短短一週多的時間,他已經收入近3000元。記者在市場裡瞭解到,石棉枇杷早在4月初便已零星上市,由於物以稀為貴,當時本地市場價為26-32元/公斤,到了4月中旬,當地大五星枇杷開始大量上市,價格有所下降,為16-26元/公斤。對於後市,當地果農們都是信心滿滿。

“枇杷都是成批次成熟,這一批賣完了,下一批就接上,一直可以賣到夏天。”蒲建熱情地介紹說,等到了4月底、5月初,石棉枇杷的口感會更加甜蜜。而今年枇杷的價格和產量都不錯,蒲建家裡共栽種了53株枇杷,保守估計能帶來1.8萬元的純收入。

“我們這裡空氣好,陽光也好,到了週末很多遊客愛來現場摘枇杷。”當天,在豐樂鄉三星村二組,當地村民陳瓊熱情地招呼著幾個來自雅安市的遊客。陳瓊家裡的7分地裡種植了41株枇杷樹,按照32元/公斤的採摘價格,他們一家今年收入超2萬元。“現場採摘也有一定侷限,我準備下半年開始找人合夥一起在網上賣枇杷,進一步拓寬枇杷銷路。”陳瓊說。

枇杷產量達1萬噸以上全縣產值有望突破2億元

“全省產枇杷的地方很多,但你品嚐過後會發現,我們這裡的枇杷味兒特別濃。”談到石棉枇杷,石棉縣科協主席楊先才言語間難掩自豪。

地處盆地西南部,大渡河中游,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水質純淨,良好的自然地理環境讓石棉成為了省內枇杷最宜生長的區域之一。

據楊先才介紹,早在1989年,石棉縣便開始進行枇杷規模化和商品化生產基地建設。目前,當地的枇杷商品化生產基地主要分佈於海拔851-1700米的區域,涉及豐樂鄉、美羅鄉、宰羊鄉等15個鄉鎮。

2011年,石棉縣被中國園藝學會枇杷分會授予了“世界枇杷栽培原產地”和“中國優質晚熟枇杷生產基地”稱號。皮薄肉厚甜美多汁是當地枇杷的一大特點,大五星是當地枇杷的主打品種。每年4月到7月,外地客商紛至沓來,將當地枇杷輸送到省內和省外各地。目前,石棉枇杷的栽培面積已達到4.5萬畝,預計今年全縣枇杷產量將達1萬噸以上,產值將達2億元以上,是農民持續增收骨幹項目之一。

經歷凍害枇杷減產多措並舉保產量促增收

枇杷和黃果柑一同成為了石棉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果”。不過,在去年,一場低溫凍害曾讓石棉枇杷遭遇減產。

“前年12月底至去年1月初的那段低溫天氣,讓包括我縣在內的多個枇杷主產區都遭遇減產。”石棉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康偉介紹,在這場低溫天氣期間,石棉的最低氣溫下降至零下三度,這種寒冷天氣,對於偏好溫熱氣候、正值幼果期的枇杷無疑是致命傷害。去年,石棉枇杷的產量一度降到往年的三成不到,部分鄉鎮甚至出現了絕收的窘境。

所以如何更好的應對極端天氣,確保枇杷產量成為當地農業部門亟須面對的一大問題。

“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防凍。”康偉說,為增強當地枇杷在生長過程中的防凍抗寒能力,石棉縣農技人員採用了薰煙,樹冠覆膜等技術手段,並在全縣範圍內搭建了近3萬畝枇杷簡易大棚。“正是這一項項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了我們今年枇杷的豐產。”康偉初略計算了一下,去年由於數量少,石棉枇杷的地頭均價為26元/公斤,而今年枇杷新上市後地頭均價為20元/公斤,雖然價格看上去低於去年,但有了產量的保證,農戶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4月24日,筆者走進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銀羅村萬畝枇杷核心基地,放眼望去,沉甸甸的枇杷掛滿枝頭。枇杷林和公路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顆顆剛從樹上採摘下來的枇杷經過果農們分揀裝箱後,紛紛被客人裝車運走。

產業驅動結富果“黃金果”飄香引客來

□李小波 張光雙 文/圖

改造品種 補短板打特色

“天仙枇杷色鮮皮薄、肉厚多汁、個大籽小、口感佳,自然賣得好價錢哦!目前已有上海、福建、杭州、浙江等地的商販,在網上給我下訂單了。”天仙洞枇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香俊說,銀羅村是瀘州有名的枇杷村,有“早鍾六號““皇豐”“解放鍾”“常白”和“冠玉”等16個優質新品種。

“今年枇杷產量提高了不少,市場價還不錯,銷路也不愁,我們家收入不少於20萬元。”楊香俊笑眯眯地說,“其中作為全省最早的枇杷種植基地銀羅村,因種植技術好、管理到位,地理位置優越,雨水適中、光照充足,每一顆‘黃金果’都‘甜蜜蜜’的,目前種植面積已超過1萬畝。”

以前,由於銀羅村地域50%以上的土地都是荒山或貧瘠地,傳統農作物不宜栽種,荒山沒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天仙鎮銀羅村的枇杷在納溪科協、農技等部門指導下,依託地處321國道和天仙硐國家級AAAA風景區優勢,不斷調結構改品種,補市場“短板”,以“龍頭企業+專合社+基地+農戶”模式,對荒山、貧瘠地集中進行土壤改良,並引進耐薄脊、易管理、效益高的優良枇杷種進行種植,大打“農林果產業+鄉村旅遊”特色牌。

為了使天仙枇杷叫得響、賣好價、收效高。天仙鎮還註冊“天仙硐”枇杷商標,並借力村電子商務站,以互聯網+的方式打開銷路,促使果農 “走出去”,緊盯市場,抱團發展,增加果農收入,帶動鄉村旅遊經濟,有效推動農林旅融合發展。

打造品牌 發力供給側

陳遠珍,銀羅村七組村民,家裡5畝土地全部種植枇杷。“今年產量有幾千斤,枇杷熟了,吸引了不少客人來遊玩採摘,收入也翻了幾倍!”採訪時,陳遠珍正喜滋滋給遊客稱著枇杷。

“每逢週末,城裡人喜歡到鄉村遊玩,我們枇杷基地的農家樂,幾乎家家都爆滿。”銀羅村六組村民簡元芬告訴筆者。背靠天仙硐國家AAAA級風景區和銀羅村枇杷產業基地,銀羅村現有50餘家農家樂靠“枇杷+旅遊”致了富。

在枇杷基地,簡元芬向筆者展示了外觀紅潤、重量90克左右的“皇豐”枇杷。“結出這樣的大果果,靠的是科學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種植;靠的是品種升級,產業結構調整。靠以前的老辦法,品質差,賣不出去。現在每斤市價15—18元左右,客戶還搶著要。”看著黃澄澄的枇杷,簡元芬喜上眉梢。

據天仙鎮科協孫靜介紹,目前,天仙鎮枇杷種植面積已達2萬餘畝,種植戶有800餘戶,預計掛果枇杷的產量今年將突破300萬斤,產值近4000萬元,帶動旅遊餐飲收入180萬元,種植戶戶均可多增收3100餘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