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為什麼分漠南漠北,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漠南漠北不同的自然環境?

1 個回答
宇宙星空探索
2019-05-19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塞北,古代指長城以北,包括漠南、漠北地區,即是內蒙古、外蒙古,亦泛指我國北邊地區。

清代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科布多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民國以後,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包括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國民政府承認蒙古國政權期間,塞北用以代指其他的四個省份。

塞北地區

解放後,由於外蒙古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除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及寧夏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加上上述原因,在地理區劃時劃入華北,表示是中國領土的北部,而非中國領土以北的地區。塞北的概念直至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已多半不再使用。

大地理區劃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於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廣義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個沙漠以北既現在的外蒙地區,天山北路,阿爾泰山以北。狹義上的漠北地區指是指代沙漠以北,外蒙地區,這些地區都非漢民族的傳統領土。

漠南漠北

漠南,古代地理名詞,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北魏把柔然驅出“漠南”。清朝時將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直至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

自古以來,北方的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對大漠以北、以南、以西地區的叫法。

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

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分裂後,以大漠為中心,清朝對這三個地域叫法,這種叫法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下面作者長頸鹿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漠”指的是哪裡:

指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區域包括:(今)外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三個省份,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部地區的二連浩特一帶。

漠南蒙古:

大漠以南的草原各部落,稱為漠南蒙古,屬於漠南蒙古的部落有很多:科爾沁部落、札賚特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巴林部落、札嚕特部落、奈曼部落、喀爾喀部落、烏拉待部落、喀喇沁部落、烏珠穆沁部落、察哈爾部落、土默特部落、鄂爾多斯部落等。漠南蒙古主要在我國現內蒙古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攻下元大都,元朝殘餘勢力退至長城以北,史稱北元。北元后來分裂成許多部落。察哈爾部是漠南蒙古中勢力最為顯赫的一個部落,蒙古最後一位大汗林丹汗即在此。

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皇太極(當時還未入主中原)俘林丹汗妻子,察哈爾部被征服。察哈爾屬下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爾多斯等部落全部歸附後金皇,後金統一了漠南蒙古。

1636年(明崇禎九年),漠南蒙古的16個部落49個部落首領,同後金滿族貴族共同推選後金皇太極為皇帝 。

漠北蒙古:

大漠以北,也稱喀爾喀蒙古,屬於漠北蒙古的部落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落,分佈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北至俄羅斯”。主要區域在現今的外蒙古國。

鐵木真15世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其中的喀爾喀萬戶,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達延汗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札賚爾琿。達延汗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外七部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管轄區域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歸附後金。

漠西蒙古: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屬於漠西蒙古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佈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主要在我國現今的西北地區

衛拉特蒙古是古代對西部蒙古的稱呼,中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元代稱斡亦剌,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厄魯特、漠西蒙古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