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74歲老人留“小辮子”創業,每天最多製作80斤,想要吃需提前預定
裕豐人間
1/7 “月餅”這一特別的糕點,雖然不是生活中的主食,但卻是八月15賞月必不可少的,而製作月餅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到了現代由於工人技術有限,很多傳統制作月餅的工藝已然失傳,但在河南鄭州卻有著一位74歲的老人衛全發仍然堅持這一傳統,也正是因為這一堅持和其獨特的“月餅技術”,他所賣的月餅需要提前預定。(圖片來自 IC photo)
2/7 說起衛全發的人生故事,其實還得從他的祖父說起。祖籍山西的衛全發出生在一個糕點世家,他的祖父在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外出來到河南開封做糕點和月餅,由於本身是山西人,所以衛全發的祖父沒丟“晉商”的面子,從不少客戶一兩糕點。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誠信,衛全發祖父的店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傳承到衛全發一直沒有衰退。(圖片來自 IC photo)
3/7 由於傳統的月餅是需要木質磨具的,所以衛全發的店裡有著諸多上好的模具,這些磨具有的比衛全發年歲都大,也有清朝年間的。衛全發的前60幾年基本都在家族中的店面勞作,到了2014年的時候,衛全發從老家開封隻身一人來到鄭州,留起了“小辮子”彰顯意志,為的是將傳統的糕點美食文化帶到省會,在這裡紮根發芽。經過一番考量之後,衛全發的店面就在北三環附近定了下來。(圖片來自 IC photo)
4/7 衛全發的店面並不像現代店面那樣豔麗,反而是像70年代那樣“破爛”,如果不仔細的尋找,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家“中醫店”。門後掛著一面杏黃大旗,不大的櫃檯上放著老式的包裝紙,店裡的擺件、桌椅都具有歷史的氣息,一塊金字黑底的匾掛在上方,還有一些非物質文化傳承證書。雖然店面看起來比較破,但店內的顧客卻是很多。(圖片來自 IC photo)
5/7 每當中秋節前後的一個月內,他這裡是最為忙碌的,但他每天最多製作不會超過八十斤的月餅,他的月餅理所當然賣得其所值,一個直徑三十公分的月餅能賣兩百出頭的價格,一個二兩半的月餅賣六塊錢一個。有很多客戶排隊排了兩天也未能嘗上一口老衛做的月餅,想吃上一口他做的月餅最好是提前定作。對於為什麼不使用機器加工?衛全發對此解釋道那樣做就不會有月餅真正的口味,而且還會失去誠信。(圖片來自 IC photo)
6/7 很多的月餅可以放置很長的時間,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裡面有著大量的防腐劑,但衛全發製作的月餅卻沒有防腐劑,而且月餅的存放時間可以從中秋到過年,都沒有什麼問題。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真材實料,都是好東西、好食材,自然不會壞。為了能夠趕製出顧客需要的月餅,衛全發也是非常的勤快,從早上6點就開始忙碌,有時候熬到凌晨3點。(圖片來自 IC photo)
7/7 對於未來的打算,衛全發一直不覺得自己老,之所以捨棄開封來到鄭州就是想把這種美食帶到鄭州,因為鄭州在製作傳統糕點方面是缺少的,他像填補這一空白,也是希望有一天提到月餅的時候,就會想到衛全發。雖然手藝非常的不錯,但衛全發卻至今沒有收到徒弟,對於徒弟,衛全發覺得不僅僅是要能吃苦,還要看人品,能夠沉得下心。雖然衛全發堅持傳統,但並不守舊,他潛心研究,將舊法和新法相結合,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受到歡迎。(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7-3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