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畝產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誰吃過?有吃過的出來說說?

\n
10 個回答
优质三农自媒体
2019-05-30

袁隆平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其實代表了一個團體,也就是所有的雜交水稻都屬於這個範疇。至於哪個品種屬於袁隆平培育的,還不能完全掌握,因為他是理論上的先行者。
袁隆平的畝產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誰吃過?有吃過的出來說說?

我能記得自己購買的秈稻品種就有、桂潮、秈優63,名字可能都寫錯了,那還是80年代的事情。後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到現在幾乎就沒有吃過秈稻,清一色的東北大米,比如稻花香、五常水晶大米等。原來,我們這裡每人就有幾分水稻田,汕米都是雜交水稻,產量800斤左右,但是,包產到戶以後,勞動力大量外出,加上河道水位下降,再也沒有看到成片的稻田了,也就不再吃秈稻了,因為粳米顯然比汕米好吃多了。
袁隆平的畝產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誰吃過?有吃過的出來說說?

聽說袁老培育的超級水稻特好吃,價格也不菲,就是沒有機會嘗一下。說句內心話,真的想吃一口,表示對袁老成績的肯定,也為水稻產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叫聲好!

總有一些人對袁老胡說八道,也不知道安的什麼心,水稻產量提高了,這是事實,有什麼不好?不好吃就別吃,還是有人吃的,也可以加工成為米粉等,憑什麼詆譭袁隆平個人?如果是有些人想超過袁老,那就請你做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發幾篇論文就有一些本事了嗎?最討厭的就是這些偽專家了,你不是這麼認為嗎?
袁隆平的畝產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誰吃過?有吃過的出來說說?

恋爱婚姻家庭道德驿站
2019-05-31

💔二00五年我在農村種田,種植過"隆平超級稻",我地是沿江江南,我作二晚種植,六月二十日播種,秧齡期25到30天開始移栽,每穴秧苗三到四株分孽率中等,全生育期120到130天,我施肥合理,科學種管,水稻長勢茂盛,
袁隆平的畝產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誰吃過?有吃過的出來說說?在施肥中我畝用三元素複合肥80斤,追肥畝用尿素30斤,後期結合治蟲噴施優質水溶鉀肥十月上旬收穫,杆青籽黃,每穗250多粒,千粒重25克,每畝60平方丈,一畝五分田收淨谷2700斤,畝產1800多斤。"隆平超級稻"有中稻和二晚,我地適合種二晚。
袁隆平的畝產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誰吃過?有吃過的出來說說?
"隆平超級稻"米質二級,米長粒晶瑩如玻璃,做飯吃了香軟可口,適合大眾口味。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許多雜交水稻良種,為中國農業作出了貢獻。超級雜交水稻產量和品質,創世界最高水平!💔
袁隆平的畝產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誰吃過?有吃過的出來說說?

用户1956502798232
2019-05-29

看了一下各種答覆,我是親歷者。我說幾句。我吃過袁老主持實驗推廣的雜交水稻的大米。75年底_76年五月,我們長沙縣幾十人赴海南制三系雜交稻種,76回家後晚稻制種,77年全面推廣,當年雜交稻畝產近千斤。後來,我雖幹其他工作了,但我很關心雜交稻。80年代後產量越來越高,現在已經1000多斤一畝了。當年最開始是V優46,產量高,但口感不太好。到後來雜交稻品種口感越來越好。現在還在大面積種植。有人說,六三年,什麼陸才號等品種已經過800斤了,那是沒根據的。六四年提出剛要是600斤一畝,還沒法達到,早一年就800斤,那是笑話。60年代初畝產充其量500斤左右。我是有依據的。有人說當年沒有化肥農藥,產量低,77年化肥農藥還是緊俏物資,但雜交稻已接近1000斤了。局部實驗田畝產1000多斤。有人說,華南種植的汕優,汕優就是三系雜交稻。再有,三系雜交稻不是轉基因。袁隆平老先生為我國糧食安全,為老百姓吃飽飯做出卓越貢獻,當然是袁老和他的團隊一起做出的貢獻,不容抹殺。

风轻云淡177947439
2019-05-30

說難吃的根本就沒吃過。1978年,我下鄉在農村,親自種過雜交水稻,那雜交米的口感相當好,不需加菜,只要拌醬油就吃三大碗。現在雜交水稻已經是五代六代甚至七八代,育種已經工廠化,所以大家少了感受。那時每個生產大隊都由“五七隊"負責育種,母本四行父本兩行,還要趕花(人工授粉),種子產量很低。但播種後產量確實高,而且稻米口感相當好。

用户6046107875527
2019-05-30

中國的農業,袁老功不可沒。

記得生產隊時跟父親一輩下田幹活、常聽他們在議論、在感慨:說以前我種的老品種秧要扞一大把,長的禾稈高不抗倒,又沒產量,畝產能有三四百斤就不錯了!誰想的到,現在插一兩株就行,畝產還上幹斤!這雜交種就是好,還粘又好吃,早這麼做還愁糧食不夠吃?

老農們這些話,雖幾十年過去於我卻記憶猶新。

不是田地肥力不夠,也不是農人不夠勤勞,歸跟結底原來我們沒有優良的品種。感謝袁老!

凡有良心知感恩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能忘記的也只有那些分不禾稗、不知禾上長谷還是長米的憤糞者,那幾十年畝產上千的水稻也分不清是那個給吃了?你敢說你沒吃過嗎?

在這裡,我要感謝袁老,祝您健康長壽!

楚天959
2019-05-30

已經在實踐中反覆驗證是科學的東西是不容置疑的,袁隆平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而且長期受西方封鎖的國家的貢獻也是不容抹黑和胡噴的。

1970年代前期,不僅農村有定量供應的城市市民都以解決飽肚為頭號大事。我姨媽一家都常年委託我們給買老南瓜紅薯之類的,否則表兄弟們常為誰多吃了一口飯爭得大打出手。農村就不用說,我歷來咽不下雜糧,所以父母一大個冬季就是紅薯充飢,然後在紅薯中蒸小碗米飯分給我和弟妹。同村的一個夥伴家裡人口多糧食少,我們一起讀高中在校住宿時吃不飽飯他就去食堂為工人做事換飯吃,本來成績比我好的結果成績一步步落後,現一生都在農村做苦力活。

那時農村種雙季稻,畝產600斤叫“跨長江過綱要",意即只有長江以南才能實現的目標,也是寫入國家幾五規劃中的目標。雜交水稻的種植單產一季就達800斤以上晚稻也在600斤以上每畝。至1980年代中國人才初步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這其中袁隆平功不可沒。

凤凰山下人
2019-05-30

我當知青插隊時,浙江麗水剛開始試種雜交稻,我們大隊是全縣三個制種試種的大隊之一,我有幸成為試種員之一。當時老品種只有三百斤一畝,而雜交稻,試驗田1000~1200斤,全村普及平均畝產達800斤上。那可是1976年。這是個了不起的飛越。在那個年代我們村糧食是夠吃的,沒餓人。我也時刻關注雜交稻發展趨勢,當今已突破單產2000年以上。出題者應先弄清楚雜交稻的歷史,勿瞎噴,你若不信咱可以交流,我可以給你科普雜交水稻知識

苏漂龙
2019-05-30

官方數據:去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158億斤,雜交水稻種植面積0.6億畝,按雜交水稻平均畝產1000斤計,產糧食600億斤。把雜交水稻總產量全部算是袁隆平功績,也不能養活多少中國人。何況大面積種植的雜交水稻鮮有袁隆平團隊品種。我們吃的大米品種也沒有袁隆平的,不服氣可以上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查詢。說袁隆平養活中國人就是個笑話,有造謠惑眾之嫌。

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的水稻常規種桂朝二號大田種植畝單產達2000斤以上,比雜交水稻高得多了。

袁隆平不是雜交水稻之父,學術界有共識。袁隆平算得上轉基因水稻之父。十多年前人民網就報道袁隆平承擔轉基因水稻項目,已經建成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基地。

王某某08
2019-05-30

看了半天各種回答,沒有一個吃過的,還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提問的是問誰吃過?味道怎樣?

難道真的沒有人吃過沒?

這個是去年的回答,個人看法。

2018年12月21日

袁隆平,我們必須要承認袁隆平對中國雜交水稻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然後,我們來說為什麼總有人黑袁隆平。

個人覺得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一、是對於到處被宣傳的畝產多少多少斤存在較大質疑,認為這是在搞特殊種植。由專門的人員伺候幾畝試驗田,水稻緊挨在一起,密密麻麻(感覺鋪塊板子就能站人),噴施特殊的肥料,然後收穫很高的產量。類似於某個特殊時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生產隊長組織把附近其它稻子連夜移植到一塊地裡獲得高畝產的感覺。大家認為,試驗田裡高畝產對農民來說,沒有實際意義,農民需要的是自己種植的實際畝產。而自己實際種植後的畝產與實驗田相比,差距比較明顯。

二、這種雜交水稻不能留種,每次播種都需要購買種子。而相對於傳統水稻種子來說,袁隆平的新雜交水稻種子因數量少需求量大而造成種子價格較高,增加了農民投入。而實際種植後的產出又不像電視裡說的那麼高,農民進行了高的投入,卻沒有得到想象中的高收穫,就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三、袁隆平只是中國廣大育種專家之一,基層育種專家非常多,取得好產量成績的也不少。但是袁隆平相對於其它專家來說,佔了太多的聲譽和實際利益,轉眼間成了一個大富翁。其它人繼續艱辛的繼續搞著自己的研究,一輩子默默無名,似乎存在著某種不公平在裡面。當然,袁隆平所獲榮譽和利益也是應得的,他就是千金買馬的那一匹。

所以,總會有人質疑袁隆平,甚至黑袁隆平。

43042219588888
2019-05-29

對於水稻雜交種的研究,成功栽培和推廣,以及國產水稻是否轉基因素。稻雜品種與常規品種產量是否有差別?多數人說沒有吃過國產水稻雜交栽培的大米?下面我來解答一下:一.常規品種的種植是76年以前,(湖南省)全國是78年。60年代農業學大寨,實現糧食跨綱要,畝產雙季8百斤,當時一般都是一季單產.沒有化肥,農藥,株距尺X尺,株高1.4米,人工脫粒。畝產5百斤高產。品種(3百粒)中稻。那時是單季:早.中.晚.早稻岸田,中稻泥腳深田,坪田種雙季。

二.水稻雜交種是袁老師在海南省崖縣研究的,8年後得到成功。75年冬由中央撥款,湖南省由各縣副縣長帶隊從各個人民公社抽調一批有文化的.有責任心的先進黨.團員,赴海南島進行學習雜交水稻繁植.種制種技術栽培全過程。

三.76年湖南省全面種植,76年冬從湖南調一批技術人員分配到外省縣級農技站傳術雜交水稻制種和大田生產技術。

四.毛主席76年去世,鄧小平是81年開始分田到戶的,我國還是糧食自產自食,沒有進口大米,70一80年代戶戶養豬,養雞.每年交國家,自己過年吃肉殺豬都要交宰殺稅,農業稅,家禽稅,扛管理稅。

五.請問你們:有誰沒有吃過袁老師的研究出來的大米。難道你們出國購大米?現在雜種進入更高的產量高,質量優質,難道百假嗎?

六.我是75年冬去海南培訓人員的一員,對水稻栽培,對農業八字憲法也懂一點,也參加過土壤研究,我認為袁老師是水稻之父,有他老人家的功勞解決人民的溫飽。全球人會感謝你的。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您的功勳。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