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背石料的農民工:一次背二三百斤 一天背四趟 掙二三百塊
回望鄉土
1/16 這位大姐見到鏡頭連忙用手遮住臉,頭上的髮卡卻告訴人們:她和所有女人一樣愛美。她們是來自四川省廣元市和陝西省漢中市的農民工,在河南省白雲山景區往高山上運石料。
2/16 她發現鏡頭對準了她,微笑中包含著自信。
3/16 揹簍是川、陝一代常用的生產工具。沒有經驗是不好駕馭的,小編試著背了一下,還沒背起來就連人帶揹簍一起摔了多遠。
4/16 這位扛著重負的女士回頭看了一眼遊客的行頭,她心裡可能在說:等把活幹完了也去遊一把。她們在山上背活兒的有四五十個人,其中有十幾個婦女,年齡大都在40歲上下。
5/16 大嫂們每次背的石料也都在100公斤上下,山路很陡,手裡離不了手杖。
6/16 有些路段剛鋪的混凝土上邊的沙粒很滑,走在上邊要更加小心。
7/16 每個人都備有一支丁字形的手掌,上山時拄著,歇腳時可以頂著揹簍,這個是他們離不開的好幫手。
8/16 有時路上遇到剛好下山的工友,還會伸手拉一把。
9/16 每個人都備有一支丁字形的手掌,上山時拄著,歇腳時可以頂著揹簍,這個是他們離不開的好幫手。因為背一趟單程就三四公里,路上要歇好幾次,如果把揹簍放地上,一個人無論如何是背起不來的。
10/16 他們全部都低著頭,排成一行攀登一段很長很陡的臺階,原來是為了儘量讓重力前傾,克服反向受力。
11/16 每個人都備有一支丁字形的手掌,上山時拄著,歇腳時可以頂著揹簍,這個是他們離不開的好幫手。
12/16 每天天矇矇亮就上工,扛著一二百公斤的石頭或者沙粒上山,每天往返四趟,近30公里的山路。
13/16 每個人都備有一支丁字形的手掌,上山時拄著,歇腳時可以頂著揹簍,這個是他們離不開的好幫手。
14/16 遇到有臺階的路段算是上“高速”了。
15/16 這位大姐在這些女的中間顯得年齡大些,但她每趟也要背100公斤左右沙子,一天掙到200塊左右,因為工資是計件制,她們每次背的多少到上邊都要過秤的。
16/16 家戶抵萬金。這位老兄中途停下來接聽家人的電話,說了很長時間,這個時候哪怕少背一趟少掙點錢,也要和家人多說上兩句。
2017-04-2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