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8 個回答
萧晓四姑娘
2019-02-28

隋文帝楊堅統治下的隋朝之所以強悍富裕如斯,離不開高熲的輔佐,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高熲,隋文帝的政績會大打折扣。高熲是真正文武兼備的重臣,他為帝國的未來操碎了心,但也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比如楊廣,比如楊諒,而最不該得罪的就是獨孤迦羅。當然這種得罪並不是一種故意或者說是自己能感知到的行為,而僅僅是他觸動了對方的利益。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高穎和楊堅是同年出生,這對君臣曾在長達近二十年的歲月裡親密合作,給帝國帶來了長遠的發展。當初楊堅欲篡位,而尉遲迥起兵攻打楊堅欲復興北周,楊堅這邊在無人願意出任總指揮的情況下,高熲主動請纓解了楊堅的難處,並且不負眾望,短短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

楊堅登基之後,高熲這為無可爭議的功臣做了尚書左僕射,成為帝國的宰相。功高震主這樣的事,高熲自然也是懂的,所以他曾經數次請求辭去高位,但是楊堅最終還是將高熲放在宰相位上,作為自己最得力的幫手。

後來在滅陳的過程中,高熲作為晉王楊廣的副手、實際上的指揮參與了該戰,最終南陳被滅,但在這一場戰爭中,卻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炸雷,當時楊廣想要得到陳後主的妃子張麗華,但被高熲阻止,雖然阻止的理由是充分的,但是卻還是讓楊廣很不舒服。

高熲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其處理政務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帝國的財政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建立了新的稅收登記標準,使得納稅人口顯著增加,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帝國的財政收入。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這樣的人才,楊堅必然是相當珍惜的,在很長時間內,楊堅也確實很信任高熲,甚至有人誣告高熲謀反,楊堅還把那些人處死。但是信任這種東西不可能永遠存在,或許一件小事就能讓兩人之間的信任崩盤。

而楊堅對高熲的不信任始於獨孤迦羅。實際上,高熲的父親原本就是獨孤迦羅的父親獨孤信的幕僚,還被賜了獨孤姓,因此在曾經的一段歲月裡,獨孤迦羅和高熲的關係也還是很好的。但隨著楊堅對高熲越來越信任,獨孤迦羅似乎感覺到了威脅,因為最值得楊堅信任的應該是她,而不應該是別人,而有一件事的發生,終於讓獨孤迦羅開始怨恨高熲。

我們都知道,獨孤迦羅醋意很大,楊堅基本只能寵她,而不能有別的寵妃,但是有一段時間,楊堅寵幸了尉遲迥的孫女,而且逐漸離不開她,獨孤迦羅知道後在楊堅上朝的時候處死了尉遲氏。楊堅一氣之下騎馬飛跑上山,當時高熲和楊素追上了楊堅,高熲對楊堅說:"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將獨孤迦羅說成一婦人,這讓她非常生氣。之後楊堅動了易儲的心思,問計於高熲,高熲以“長幼有序”勸諫楊堅,楊堅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獨孤迦羅知道後就有了除掉高熲的心思。如果高熲一直不鬆口,楊廣成為太子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畢竟嫡長子繼承製在當時確實已經是規制,強行更改除非能獲得很多人的支持,而宰相高熲拒絕,這絕不是好事。

等到高熲的小妾生了兒子,獨孤迦羅終於找到了攻擊高熲的機會,當初高熲之妻去世後,獨孤迦羅曾勸說楊堅為高熲續娶繼室,但是高熲卻拒絕了,表示自己空閒時間只想吃齋唸佛,並無意於再娶。結果現在卻和小妾生了兒子,獨孤迦羅就對楊堅說高熲這是欺騙陛下,為的就是愛自己的小妾。獨孤迦羅的話在楊堅這裡是非常管用的, 楊堅對高熲的態度真就冷了幾分。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之後獨孤迦羅又拿高熲反對東征而且無功而返這件事上做文章,離間楊堅和高熲,再加上當時出征的漢王楊諒也哭訴自己差點被高熲殺死。楊堅對高熲再次冷了幾分。

等到王世積被告發謀反之後,高熲因為曾和王世積有過接觸而遭到了懷疑,並且王世積似乎從高熲那裡聽到過宮禁之事。楊堅遂決定治罪於高熲,結果賀若弼、宇文弼、薛胄、斛律孝卿、柳述等朝中重臣聯名上書證明高熲無罪,這還了得,這簡直就是挑戰皇帝的權威,於是高熲就被免官回了家,只保留了他齊國公的爵位。

過了不久,高熲的國令又向楊堅告發高熲,說高熲的兒子曾用司馬懿的事例來勸說高熲,這一次楊堅直接將高熲貶為庶人。到楊堅去世之前,高熲再也沒有被啟用。

boulder1
2019-11-12

高潁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位列宰相,早先時隋文帝楊堅的股肱,太子楊勇的女兒是他的兒媳,為人耿直,文武兼備。可是後來因為性格原因屢次得罪煬帝(最初是晉王)楊廣,又開罪文帝皇后獨孤氏,還受到漢王楊諒的讒謗,最後遭楊堅猜疑冷落。

早在平陳之役,楊廣是統帥,高穎是統帥府的長史,掌握實權。隋軍攻入陳京建康,抓住了陳帝陳叔寶和他的寵姬張麗華。楊廣派高穎的兒子到建康告訴高穎,要把張麗華留下來。高穎不予理會,斬張麗華,並且說:“周武王滅殷,殺了妲己。現在平定陳國,不宜娶納張麗華。”對此,楊廣恨之入骨。

後來,又因為言語不慎得罪了心胸狹隘的文帝皇后獨孤氏,皇后一直懷恨在心。在太子楊勇將被廢立的時候力持異議,更加劇了和皇后的矛盾,此後,皇后多次在楊堅面前中傷高潁,逐漸使楊堅疏遠了高潁。而且在太子廢立問題上再次得罪楊廣。

再後來出征遼東,高潁不情願的情況下,仍被文帝命為漢王楊諒的助手(實際上為主)。結果因為疾疫流行,軍隊十之八九病死,無功而返。獨孤皇后又向皇帝進讒言說高穎陽奉陰違,消極抗命。而且這次統軍主帥名義上是漢王楊諒,高穎則掌握實際指揮權。高穎為人,比較耿直,自覺責任重大,常常以大局為重,不避嫌疑。對於楊諒的意見,也多不採納。楊諒恨透了他,返京後在皇后面前告御狀說:“兒萬幸沒有被高穎殺掉。”對於這些事情,文帝既不調查,也不分析,信以為真,對高穎更加憤憤不平。

後來高潁被免官帶個齊公的虛銜回家閒居。可是事情還沒有就此了結,投井下石的事總是要應運而生的。齊公國內的官員報告說:“高穎的兒子對高穎說:“司馬懿假託有病,不上朝,結果取得了天下。你現在得到這樣遭遇,怎麼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於是高穎就被抓了起來。又有人報告說,有個和尚對高穎說:“明年皇帝要死。”有一個尼姑對高穎說:“開皇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災難,十九年無論如何過不去。”這就更不得了了。有人建議把高穎殺掉,文帝不敢這樣做,怕遭到反對,乃將他除名為民。高穎胸襟豁達,雖屢遭不幸,亦處之泰然,降低為一個平民百姓,他不但不怨恨,反而感到高興。母親的教導,在培養他的這種品德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剛作宰相時,母親就告誡他說:“你的富貴已經到了頭了,剩下的就是一個砍頭,你要謹慎啊!”

隋文帝楊堅死後,隋煬帝楊廣即位,曾重新啟用高潁為太常卿。他對煬帝也是克盡臣道,見有不正確的地方,就直言不諱,這就很快地招致煬帝對他的更多仇恨。大業三年(公元607年),他以誹謗朝政罪被殺。同時被殺的還有宇文弼、賀若弼。蘇威被免官。

南门岭的柿子树
2019-11-16

高熲(公元541年——607),渤海人,隋朝開國元勳,幫助隋文帝制訂《開皇律》、平定尉遲迥叛亂、滅陳、擊敗突厥等統一全國和維護隋朝統治方面立下第一功,可是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人卻不得善終,為什麼呢?

1.內因是高熲自己的問題:高熲這個人性格剛正,敢做敢為,有擔當,負責任,長於治國安邦,但拙於謀身,通俗地說就是心裡裝的都是國家利益,沒有個人利益,這樣的人遇到知遇明主自然能大放光彩,能保全自身可是遇到差點的君主就沒有好果子吃了;高熲的前半生很幸運地遇到到明主隋文帝楊堅,自然能夠光芒四射,發光發熱,表現出了自己的價值,可是他的後半生很倒黴地遇到了千年才出一個的敗家子隋煬帝楊廣,這個自負到考試也能當上天子的君主又怎麼能容忍一個前任的老臣在自己耳邊絮絮叨叨地指教該怎麼做事呢?偏偏高熲不注意,出於公心地議論……這樣兩人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

2.外因是遇到楊廣發生的三件事成為催化劑:

(1).“美人事件”當初隋軍滅陳時,在胭脂井裡撈上來個絕色佳人張麗華,統帥楊廣曾派人要高熲刀下留人,表示自己想娶張麗華為妃,不料長史高熲卻說“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娶麗華”就命人把張麗華在青溪斬殺了;楊廣狠狠的說“昔人云‘無德不報’我必有以報高公矣!”從此埋下了對高熲仇恨的種子!

(2).“太子事件”隋朝建國後,隋文帝立長子楊勇為太子,但是楊勇性格寬仁,不矯情,也就是性情中人,還奢侈了點;楊堅看到後覺得楊勇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繼承人,而楊廣就表現得很好,就產生了廢立太子之心;有一次,文帝就此事諮詢高熲的意見,高熲說“長幼有序,其可廢乎?”沒有同意;在立太子事件上沒有支持楊廣,讓楊廣對高熲更加不滿意了!

(3).“誹謗朝政事件”隋煬帝楊廣登基後,出於籠絡人心的考慮,讓免職的高熲擔任太常卿;大業三年(607年),突厥可汗朝見隋煬帝,好面子的隋煬帝大操大辦地接待,非常奢侈地來表現大隋朝的富足……高熲就私下裡議論,認為隋煬帝做的不對;哪知隔牆有耳被告發到楊廣那裡,楊廣早就看高熲不順眼了,便以“誹謗朝政”給高熲等人定罪了!

至此,為大隋朝嘔心瀝血操勞大半生的高熲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中孚鉴
2019-11-13

高熲,是隋朝的大臣,是隋朝的著名的人物,他精明能幹,善於用兵,足智多謀,為大隋的建立下很多大功,雖然他功勳卓著,但高熲為人謙虛,不居功自傲,不過後來高熲還是被隋文帝楊堅所猜忌,以至於高熲被貶為民,廢了他的齊國公爵位。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那隋朝的功臣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呢?

高熲在平陳後立下大功,因此被封為上柱國、齊國公,當時高熲受到了隋文帝的極大恩寵,那時的高熲也算是位極人臣、名重當時。

但是後來太子楊勇卻被隋文帝所猜疑,隋文帝也開始不喜歡楊勇,同時又有獨孤皇后非常喜愛次子楊廣,因此隋文帝也有了廢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的想法。

所以隋文帝就問高熲,他的本意是希望得到高熲的認可,但高熲卻以長幼有序、太子楊勇亦無大過,就反對廢太子楊勇。

隋文帝聽了高熲說的後,沒有再說什麼,而獨孤皇后認為高熲不會支持立楊廣為太子的,所以就想廢了高熲。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後來高熲的夫人去世,獨孤皇后就勸隋文帝給高熲選妻,但高熲以年老為由,拒絕了隋文帝。然而之後高熲的一個侍妾給他生了一個兒子,楊堅非常高興,但獨孤皇后卻又對隋文帝說,高熲之前拒絕隋文帝給他選妻,他卻以年老為由,如今他有侍妾並生下一子,這就是欺騙隋文帝。

於是隋文帝就開始猜疑高熲。

後來隋文帝楊堅又讓高熲輔助當時的楊諒征討遼東,隋文帝因為楊諒年齡不大,所以就把軍權給了高熲,因為高熲以國事為重,所以做事風格就得罪了楊諒,因此楊諒非常怨恨高熲。楊諒回去後,又在隋文帝和獨孤皇后面前哭訴,說高熲的不是。楊堅聽過心裡就更加的猜疑高熲。

後來因為上柱國王世積被殺,最終導致隋文帝貶高熲為民,之後又廢了他齊國公爵位。所以隋朝的功臣高熲被廢主要是得罪了隋文帝、獨孤皇后、楊諒等人,而這些人都是皇家人,得罪這些人,下場肯定不會好的。
隋朝第一開國元勳高熲,為何最後失寵被廢除?

後來隋文帝楊堅去世,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隋煬帝又起用高熲,但隋煬帝荒淫無度,高熲心裡深感擔憂,所以有所議論,但有人卻向隋煬帝告發高熲誹謗朝政,最終高熲在六十六歲時,被隋煬帝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而高熲諸子也被流放邊塞。

郭晨曦GCX
2019-11-12

個人覺得有以下兩點:

1.文獻皇后當時提議立楊廣為太子高潁反對,與皇后結仇被貶。文帝晚年時,由於高潁的意見和處事方式導致失寵,也是導致最後被殺的隱因。

2.楊廣荒暴奢靡,高潁私下議論楊廣的所做所為直接導致被殺。

白玉飞猪671
2019-11-12

高熲字昭玄,又名敏。其父從北齊投靠了北周,被獨孤信引為僚佐,賜姓“獨孤”,所以,隋文帝常常稱呼他為“獨孤”。

高熲可以說是中國帝制時代的政治人物當中,悟性相當高的一類人傑。從小就很聰明有才《隋書·高熲傳》說他“少明敏,有器局,略涉書史,尤善詞令”。最妙就是“略涉書史”四個字,這說明從小高熲就不是個書呆子,而是一個非常會讀書的人。

高熲的仕途也非常的平坦,由於有關隴大族獨孤家的這點關係,在北周他就平步青雲,先是做了宇文憲王府裡的“記室”,相當於王室的祕書。在北周武帝的時候承襲了他父親的爵位“武陽縣伯”,後來又升官為下大夫。當週武帝滅北齊的時候,他立功“拜開府”,這之後他又跟隨宇文盛評定了隰州叛亂的胡人。

小小年紀就建工立業,高熲的青年時代確實讓人心生仰慕。

這樣一個青年才俊當然逃不過老謀深算,陰有大志的隋文帝的眼睛,便派人拉攏,高熲倒也不扭捏,直接就跟隋文帝表忠心:願意生死族滅都跟著楊堅幹。從這點看,高熲買政治股票的眼光也是一流。

高熲跟著隋文帝也沒有辜負了自己的才華,當真做出了一番驚天偉業。這裡從唐人對他的評價當中,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隋書·高熲傳》最後,史官有一長段對高熲的評價,說他:文武大略,明達世務,及蒙任寄之後,竭誠盡節,引進貞良,以天下為己任。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皆熲所推用,為一代名臣。自餘立功立事者,不可勝數。當朝執政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治致昇平,熲之力也。論者以為真宰相···

大概的意思是高熲在隋朝執政二十年,文治武功自然不說,而且大公無私,舉薦人才,朝野上上下下都對他服氣,還說開皇之治這麼好,實在是高熲的功勞。而且對他的評價之高,怕是古代能臣的最高級別了一個是“真宰相”、這是說他實至名歸;一個是“以天下為己任”這是說他的理想高遠,道德境界的高尚。

唐人這樣說自然沒有問題,畢竟也不怕隋朝死去的二位皇帝。但如果高熲真是這樣一個人,對他自己而言,就真的不是什麼好事了,尤其是在哪種“家天下”政治氛圍下的帝制時代。

然而,查閱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唐人的褒獎在高熲身上,真是一點也都不誇張。我們來看看他的功績和履歷。

隋文帝主政的時候,引起了北周一些心向宇文氏的舊臣的不滿,其中一個叫尉遲迥的直接起兵謀反了。隋文帝派了名將韋孝寬去評判,這韋孝寬可是真刀真槍博出來的名將。當年獨守孤城,北齊高歡親率大軍,以數倍於韋孝寬的兵力,圍攻他堅守的一個小小的玉璧,五十多天都打不下來,最後不得已撤兵。

這樣一員良將偏偏在面對尉遲迥的時候,遲疑不敢進兵(我推測不是不敢,可能韋孝寬自己在跟誰走的當口也是很糾結的,畢竟他也是宇文家的舊臣),隋文帝急呀,想找個心腹去監軍,結果一個說自己要去山東看老孃,撒腿跑了,另外跟他一起關門搞陰謀的兩位也裝傻充愣,默不作聲。這時候高熲站出來,主動請纓上前線,把隋文帝樂壞了。

高熲一到前線,馬上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催動軍馬,破釜沉舟,一舉就平定了尉遲迥的叛亂。有這樣的戰功。所以隋文帝登基的當年,就任命高熲為尚書省左僕射兼任中書省納言。尚書省是全國最高的執政機關,中書省是全國政策、詔令的審核機關。左僕射、納言都是兩個機構最高級別的長官。那真可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頗知官場遊戲規則的高熲,又做了非常漂亮的一手——讓賢,推薦蘇威來做僕射(不過這蘇威也是高熲推薦出來的,這裡咱們也要看到,這不單單是高熲謙虛,還有更深的意思在裡面)。隋文帝當然是非常高興的拒絕了。

隋朝立國之初,突厥的邊患還是很嚴重的,隋文帝又派遣高熲到北方去巡邊鎮守,高熲又是政績斐然。回到都城後隋文帝又大大的賞賜了一番,而且又加了官——左領軍大將軍,又成為帝國的高級軍事將領(隋制左右衛將軍、左右武衛將軍、左右武候將軍、左右領將軍為前四級)。我們常常形容一個大臣文武雙全,往往用一個詞——出將入相。而高熲不用出入,直接軍政集於一聲。可見隋文帝對他的愛重。

不但如此,隋文帝還任命他作“新都大監”,新都指隋文帝時期的一個大工程——興修都城大興城。大監有點總質檢的意思。主持大興城修建的是另一個隋初名臣楊素,但史書上說“制度多處於熲”,就是這個城市規劃的設計思路,大部分都是高熲的功勞。這裡高熲還展現了工程設計方面的才能。

這樣的人才,在一個帝王登基開國之初想有所作為的時候,當然是又信任又倚重,甚至隋文帝對高熲的這種信重都到了有些肉麻的地步。高熲常常在朝堂北邊的一棵槐樹下辦公,在他離開的時候,有人想把這棵樹砍掉,結果隋文帝不準,史書對此的感慨是“其見重如此”。

高熲的母親去世,按照帝制時代的規矩,大臣必須回家守孝,一般是三年。可是隋文帝也許是覺得高熲走了朝廷運轉不靈,也許是思念過度,高熲回家守孝僅僅二十天,就被隋文帝召回,雖然高熲辭謝(這也是帝制時代必須要走的程序),但隋文帝不許。

開皇二年,隋文帝依仗國力就想平定陳朝。高熲成為第一次平陳的前線總指揮,史書上的記載是“令熲節度諸軍”。不過這次因為陳宣帝突然駕崩,高熲以為“禮不伐喪”,就是不能趁著人家辦喪事而去討伐別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高熲絕不僅僅是個能征慣戰的武將,他在考慮戰略意圖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江南的民心問題。

對於正值蜜月期的君臣來說,高熲的建議當然一奏一個準。但高熲的功業之路卻沒有走完。伐陳終止,但在江漢(就是今天湖北一帶)的蕭巖(南樑後人,北周時投降北朝)又開始鬧起來。其實當時隋朝也是人才濟濟,可能隋文帝是把高熲用順了手,又派他“綏集江、漢”。去安撫江漢地區的民心,高熲又一次不負使命,史書說他“甚得人和”,什麼意思?就是江漢的老百姓、士人、貴族都很安心,人心穩定。這也可以看到高熲的政治才能和極高的人格魅力。

從江漢一帶回來,隋文帝就向高熲詢問起平定陳朝的策略。高熲的戰略才能在這次的奏答中表露無遺。高熲平定陳朝的政策,簡單講就一句話,七個字:疑兵、襲擾、廢農事。通過不斷的騷擾陳朝邊境,焚燒他們的戰略儲備,用疑兵使陳朝軍民無法按時耕種,來削弱陳朝的國力。這一計策既得到隋文帝的讚賞,又頗具成效。也就使得開皇九年隋文帝大舉伐陳,幾乎像軍事旅遊一般的順利。

在這次統一中國的戰爭中,隋朝一共動用了51萬軍隊,派出了包括自己兒子楊廣、楊俊,還有楊素、劉仁恩、王世積、賀若弼、韓擒虎,燕榮等大將出徵。雖然任命的是晉王楊廣為元帥,但這個時候的楊廣才約21歲,又沒有什麼軍事作戰的經驗,而且哪裡是能鎮得住賀若弼、韓擒虎這類戰功赫赫名將的人。所以隋文帝就派高熲作元帥長史來輔佐晉王楊廣。結果輔佐變成了主角,史書上說這次戰役的指揮調度,基本上就是高熲一人完成的,所謂“三軍諮稟,皆取於高熲”。可見高熲不但能統兵,而且能統將。而作為元帥的楊廣,也樂得坐享其成。

有了這樣高明的軍事家來指揮,滅陳戰役出乎意料的順利。這次平陳也成為高熲功業的頂點。

文武兼備,功業赫赫的高熲回朝,當然得到了隋文帝的大力褒獎。原來的官職不變,還“功加上柱國、齊國公。賜物九千段,定食千乘縣千五百戶”。上柱國是西魏以來武將的最高職銜(連楊堅的先祖楊忠都還只是十二將之列,沒有封到上柱國)封齊國公,那是異姓能得到的最高爵位——公爵。賜物九千段,意思就是賞賜了大約值九千匹緞的物品,還給了一個縣一千五百戶的稅收,作為高熲的“分紅”。甚至在高熲的夫人生病的時候,皇帝還親自去看望,又給了一大筆賞賜,。史書上記載“夫人賀拔氏病,上親倖其第,賜錢百萬,絹萬匹,復賜以千里馬。”百萬錢,萬匹絹“這在隋朝那樣一個農耕社會是多大的一份恩寵啊。

然而這也就造成了高熲後半生的人生悲劇!

首先,功高蓋主!一個人的功勞大到這個份上,作為皇帝要拿什麼來賞賜你才能滿足天下的輿論?這就讓隋文帝很犯難。雖然這時隋文帝表面上非常器重高熲,但我想他心裡也是很緊張的。這一點上高熲的母親看得很清楚,她曾經對高熲說過:你現在富貴得就差頭上挨一刀了。這真是能夠洞見人性的智者之言啊。

其次,木秀於林。高熲在當時的才能、功業、以及皇帝的恩寵。那是無人能及。什麼好事都讓你佔了,而下面的人又拍馬都攆不上,那麼就肯定會有小人作祟,因為你高熲不下來,這麼多人都無法上去啊,這就招了嫉妒。史書上說,平定陳朝回來之後,誹謗、陷害、誣告高熲的人層出不窮。有名有姓的記載就有右衛將軍龐晃,將軍盧賁、尚書都事姜曄、楚州行參軍李君才。這些人裡面文武都有。

對此,高熲本人還是清醒的,他一再的謙退、低調,一再的辭讓。而隋文帝也投桃報李,又給賞賜,這次更離譜——賞賜了一座行宮作為高熲的別墅!這在帝制時代絕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行宮那是皇帝的專屬,一個臣下怎麼能住呢?君臣二人這番辭讓與賞賜非但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可能激起了更多人的不滿。

第三,高熲責任心太強,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第一個得罪的就是後來的隋煬帝。晉王楊廣平定陳朝之後,看到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非常漂亮,準備自己笑納。結果高熲從儒家士大夫的道德責任感出發,認為皇子好色不利於社稷,一刀就把張麗華給殺了,順帶還教訓了楊廣幾句。這個事情,當時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史書上很藝術的留了個前奏“王甚不悅”。晉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啊,這可能是煬帝殺掉高熲的一個原因。

第二個不該得罪的是獨孤皇后。高熲的夫人病逝,獨孤皇后也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勸文帝給高熲續絃,高熲以無心續玄,心向佛法為由予以拒絕。結果沒多久高熲的小妾卻生了個兒子。這就惹怒了獨孤皇后,獨孤皇后就在文帝耳朵邊說:他不是說他天天吃齋唸佛,不想這些事情嗎?怎麼他的小妾就給他生了個兒子。

我們都知道,隋文帝可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怕老婆的,曾經為了納個女人,獨孤吃醋不許,竟一個人打馬奔出宮去兜風。還是楊素、高熲一般人把他給勸回宮的(高熲在勸的時候,也說錯話了,他說獨孤氏“一婦人耳”,這也給他種了禍)。另外,隋文帝這個人帝位來路不正。他是欺負自己外孫,靠著陰謀詭計得的天下。所以他的猜忌心非常重。高熲這麼大的功勞和影響力,本來就讓他寢食難安,又加上獨孤皇后的讒言,所以自此以後開始防範,甚至有點厭惡高熲。

第三個不該得罪的人是漢王楊諒。隋文帝派楊諒為元帥去打遼東,高熲一開始就反對,反對無效,隋文帝還把他派到前線去做他熟悉的元帥長史。結果果然如高熲所料——征戰不利,勞民傷財,無功而返。在這次征戰當中,高熲本著一顆公心,在戰役指揮方面沒有什麼顧忌,史書上說他“熲以任寄隆重,每懷至公,無自疑之意,漢王諒所言多不用”,就是不聽這個少爺羔子的胡說八道。結果招致了漢王楊諒的記恨,回來就跑到自己媽媽那裡去打小報告,說他萬幸這次沒有被高熲殺掉,這更激起了獨孤皇后的憤恨。

先哲有言:疏不間親,貧不御富。高熲一片公心,沒有任何的顧忌,卻忘了自保。

第四,被迫站錯了隊。在高熲恩寵正隆的時候,由隋文帝做主,讓高熲的兒子娶了當時的太子楊勇的女兒。這樣算來,高熲算是楊勇的親家。這樣的安排,有可能是隋文帝在給太子楊勇尋找輔政大臣,倒還不至於有什麼別的陰謀。但人算不如天算,這楊勇被弟弟晉王楊廣施展一系列的陰謀詭計,逼得失去了母親獨孤皇后的信任,也失去了父親的信任,夫妻兩個準備廢掉太子楊勇。在這個當口,高熲無論從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還是從國家社稷的方面著想,都不能不出來為楊勇說話,這就把晉王楊廣也給得罪了。

我們可以想象,雖然高熲有極高的人望,但他所得罪的人都是些惹不起的人,這些人就會聯合起來對付他,所以包括隋文帝本人在內,就開始尋找機會整治高熲。

這個機會沒多久就來了。先來看《隋書·高熲傳》的一段原文:···上柱國王世積以罪誅,乃有宮禁中事···雲於高熲處得之。上欲成熲之罪,聞言大驚,時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㢸,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明熲無罪,上愈怒,皆以之屬吏,自是朝臣莫敢言者。熲竟坐免,以公就第。

這段話分三部分來看,先是跟隨高熲一起平定陳朝的王世積犯罪被殺,結果發現這人盡然在皇宮中還有消息和事情。一番拷問之下(我看多半是吃打不過,胡亂招的,是否有人引誘還不好說),說這些事情是從高熲處得到的。

第二部分更弔詭,“上欲成熲之罪,聞言大驚”既然隋文帝想坐實高熲犯罪的事實,那他為什麼又要大驚呢?我揣摩隋文帝的心思,他原本只想誣陷高熲,但卻乍一聽高熲真的有事,那當真也給嚇出一身冷汗。以高熲的才華、聲望、地位、權利要造反那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嗎?所以就引出了第三部分,一幫大臣都來幫高熲證明他無罪,這是些什麼人?有中央的軍事大員賀若弼,地方的軍事首腦宇文㢸,有全國最高司法長官,有全國最高的民政長官,有國防部長。對於猜忌心極重的隋文帝來講,肯定懷疑高熲已經結黨。所以這些替高熲說話的朝廷重臣也許出於公心,卻幫了倒忙。

這件事情的最後結果是,高熲被罷免了一切職務只保留了爵位回家。

這事還有後續,高熲被罷官回家之後,沒有感到不平,反倒內心是感到的慶幸,所以在宅邸裡很配合,一門不出,二門不邁,擺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希望以此打消隋文帝的戒心,為自己贏得人身的安全。可偏偏這隋文帝兩口子,不知道怎麼著又想起他來。當他們到秦王楊俊家去吃飯,又偏要讓高熲來作陪,而且席間君、臣、後三人哭得那個雨帶梨花,感人肺腑啊。我想這只是二聖(隋文帝夫婦歷史上與唐高宗夫婦一樣並稱二聖)一場政治秀,秀什麼?秀他們沒有“鳥盡弓藏”。但之後隋文帝避開高熲說的一番話卻暴露出他們的另一番心思——教育他人。這次宴會上,隋文帝對其他在場的大臣們說了一句話“不可以身要君,自雲第一也”。就是說不要拿自己來要挾皇帝,自稱天下第一。

這種邏輯真的很“強盜”,以高熲志在蒼生社稷的理想,和他一貫低調謙退的作風。高熲自己肯定沒有說過“天下第一”此類的話。當一個人做了虧待別人的事情的時候,往往不是慚愧,而是越加的陰狠,而往往自己有怎樣的想法,就會猜測別人肯定也這樣,越卑劣的人越是這樣。

這就是人性!這就叫“懷璧其罪”!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有這個心思,自然就有陰毒的小人去投其所好。沒多久,高熲的國令(就是幫他管理那一千五百戶的下級官員)就告發:高熲的兒子拿高熲的迴避低調,與當年司馬仲達的做派一樣。司馬仲達就是司馬懿,當年也是裝瘋賣傻幹掉了大將軍曹爽,奪了曹魏的天下。這下隋文帝大怒,把高熲關起來審問。

這樣的審問都知道是什麼結果: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捕風捉影的事情,能什麼鐵證?只不過是迎合了隋文帝那顆愧疚而又猜忌的心。

因為這件事情,高熲連最後的爵位也丟掉了,做了一個老百姓。

高熲做了老百姓,仍然沒有怨恨,還是感到慶幸,他以為他終於卸掉了皇帝對他的一切猜忌,可以安穩的退休養老了。隋文帝為什麼沒有趁此殺掉高熲呢?不是不想殺,而是怕輿論,這在《隋書·高熲》傳中寫得很清楚,就在當年,隋文帝已經殺了兩個功臣了,他怕人說他是漢高祖,為了這點子虛偽的面子,高熲才僥倖留得性命。

在文帝朝高熲總算是躲過了一劫。可是當煬帝即位,他又再次捲入了官場的風波當中,而且再也當不回一個老百姓了。

煬帝登基後,也許是要做做樣子,把賦閒在家的高熲又重新請出山,做了太常,就是管理朝廷禮樂的這樣一個閒差。照理這個職位礙不著誰的事情。可是高熲這次是自己落把柄。可能他天生的責任心,也可能是忘記了《論語》上的一句話“甯武子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不懂得裝傻充愣的高熲,又開始對朝廷一些不合適的禮樂制度發表不同看法。這隋煬帝本就是踏著他哥哥楊勇鮮血登基的,而且平陳高熲殺了本該是我的女人張麗華,後來又差點壞了我奪嫡的好事。那當真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二話不說,羅織了一個“謗訕朝政”的罪名,把高熲處死。當然,這還只是殺高熲的一個原因,因為就在高熲被處死的當天,還有賀若弼、宇文㢸一同被殺,另一個高熲拔擢的人才蘇威被免官,這件事情記載在《隋書·煬帝紀上》中。

史家想用這條記錄告訴我們什麼?高熲以及被隋朝皇室認定的高氏一黨,文帝時期的功勳舊臣,也一併被清除。

這一天是大業三年秋七月丙子日,公元607年6月28日。

以天下為己任的一代真宰相高熲,就這樣被冤殺。

高熲作為一代名臣為開皇之治嘔心瀝血,精誠竭力,卻最終落了個身首異處的悲涼下場。這裡我們不但要感慨帝制時代的黑暗和殘暴,同時高熲一生宦海沉浮的際遇,可以給到我們今人,很多的啟示。

謝謝!

人文之光
2019-03-21

高熲是支持太子楊勇,得罪楊廣的人。

而隋文帝的皇后獨孤皇后,平生喜歡楊廣(楊廣會做人),而不喜歡楊勇。

高熲得罪楊廣,等於同時得罪獨孤皇后,而隋文帝又是怕老婆的皇帝。

所以,高熲沒好日子過,也是情理之中的。

阿圣掠影
2019-11-12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