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古代除了正房還能納妾?

怎麼看待古代除了正房還能納妾
7 個回答

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一妾多姬多婢制,後面的姬與婢都是有錢有權的人才可能有的,就算想也養不起,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娶一個是正常的,只有相當小康之家才才會有妾。這是因為妾的地位很低,就決定了不會有誰願意把女兒嫁去當妾,除非真的是過不下去了,真的到那個時候,賣兒賣女也不在話下,何況還是妾?

中國古代女性地位降低是宋開始的,在之前地位是很高的,夫妻一體,妻與夫平。但是七出(古代離婚的七種情況)從春秋孔子就有描述,善妒是七出第一罪,而這其實就是反對丈夫納妾。

實際上妾並不是想納就能納的,除非特有錢,特有權,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妻子同意,二是沒有孩子。兩個條件必須要滿足一個,如果妻子不能生育,還不許丈夫納妾就是善妒,丈夫可以休妻。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代嬰兒死亡率高,小孩夭折率高,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就決定了這樣的婚姻觀。

妾說白了就是生育工具,所以地位非常低,只要妻子在,就只能站著,也不能同桌吃飯。正是這樣,像很多厲害的妻子,讓丈夫沒有妾也是很多的,比如隋文帝的獨孤皇后。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她本人是能生育的基礎上,如果她不能生育就沒有道德法律的支撐。

嫡長子繼承製度也強化了妻子的地位,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從蠻荒走向文明的開始,所以保留了大量的母系社會的傳統,西方所謂的一夫一妻制度實際上也是由於長子繼承製,養兒防老是古代非常正常的事。丈夫死後,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家業,那丈夫死後也就只有正妻才能有保障,西方的長子繼承製,直接否定了私生子,也就是非正妻所生孩子,只有到了大憲章之後的英國,由於確定了私有產權保護,所以個人的財產能夠以由死者指定人繼承,所以英國最早有大量女性繼承遺產,經濟獨立後的女性,在婚姻上才有了保障。

後來漢武帝推恩令,只要是王侯的兒子都能分封,破壞了嫡長子制度,以後又擴大到很多遺產繼承,比如姬妾所生的兒子也有平等的繼承權,母憑子貴,也就是說,妻的地位實際上是下降的。事實上這有客觀造成了中國富不過三代的現象,因為再富有,過幾代也會因為家產分割而變的越來越小,不像西方或者日本,因為有長子繼承製度,家產不會分出去,客觀上讓這些國家有幾百年上千年的富裕家族出現,當然也有他們的貴族制度。

古時妻妾制度是指封建時期的一種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的產物。古代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同是喪偶,男子再娶為續絃,女子再嫁是壞節;男尊女卑,女子只能依附於男子,是社會制度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加劇了男女的等級分化,於是出現了男子妻妾成群,而女子只能從一而終。那麼古代人娶三妻四妾為了什麼目的呢?怎麼看待古代除了正房還能納妾?

首先,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傳宗接代,即生育需求。一者,古代醫療條件不好,嬰兒成活率不高;二者,產婦也因為接生條件不好,處理不了生產所帶來的其他問題,所以產婦死亡率很高;即使勉強存活下來,再生育的能力很容易喪失了;三者,作為夫妻一方的男子,壽命也不長。農業社會,男子勞動謀生,並承擔勞役、兵役等推卸不了的責任,稍有差池,便傷害生命,導致香火中斷、血脈斷絕。所以古人對生育視為天字號第一工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男女的黃金生育週期古今差不多,所以,為了保障生育的數量和質量,健康地傳宗接代,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為一男配多妻,加大保障係數,於是一夫幾妾興焉。以至於制禮作樂,將其寫入典籍,從皇帝開始,不同身份的男子配數額不同的女子,永為定製。雖各代有所變化,但基本模式相同。

後來,納妾的風氣習慣成自然,納妾目的也不限於生育目的,說得俗白一點就是為了宣淫。官宦之家、有錢人喜歡嬌妻美妾來滿足淫慾的目的。在“妾”之外,更有“姬”、“婢”、“伎”等等名目。每一個名目之後,都有一群生活在痛苦中的女子。 “姬婢伎”,她們事實上就是妾,但是由於沒有法律地位,她們的遭遇連妾都不如

每個女人都有容顏衰老的時候,男人都喜歡年輕的美女,好處1解決了生理問題,2看著不心煩,3出門宴會迎客有面子

但是壞處1要是這個男人怕老婆(正房),那可有的玩了 2妾室有了兒子,疼愛那哪個

不怎麼贊同。除非正房不能生育,對方還是名門望族,休妻還不行,只能從正房孃家丫鬟中挑一個,有好處但壞處也一大堆,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男主人想幹嘛女性成員都沒有辦法阻攔

在古代中國,因為戰爭頻繁,人丁減少,基本上都存在男少女多現象。統治者為了促使人口增加,在婚配上男人除了正房外,還可納妾,用於“消耗過多”部分女性。但又為增加稅收,設立“人頭稅”(人頭稅在清康熙時代取消)。這就是保證了“富人可娶妻納妾,窮人只可娶妻”現象。在北宋之前,還常鼓勵寡婦再嫁。但自“靖康之難”之後,金人為了凌辱宋國臣民,大肆侮辱宋的女性,自皇族宗室乃至平民婦女,無一受害,許多女性受辱而死。南宋後,文人士大夫朱熹等創立“程朱理學”。宣揚婦女要“三從四德”以“保證”特別是漢族的家族純正血統。提倡未婚女要“貞操”,已婚女要“貞節”。婦女不再似北宋之前那麼“開放”。但是,為了戰爭及稅收的需要,男人還是可以娶妻納妾,女人可以但不鼓勵“二嫁”。

坐井觀天,提這個問題就暴露了你的小視野,除了羨慕古代就是糾結為什麼自己做不到。現代的今天做官的資本家都有夫人外面養著一些女人,比起古代幸福多了。古代規矩多,也沒有現代的技術工具,可玩的太少了。最常見的av都沒有。

中國5千年歷史經歷了夏、商、周、秦、漢、三國、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明國。我國的封建王朝女性地位都一樣,妻為夫綱,自宋朝以後女性地位急劇下降,完全成為男權的附庸,包括三貞九烈,纏足等要求開始出現。這是一種退步,也是野蠻打敗文明的一種表現,不用說也知道,元朝,清朝。中國女性在三綱五常束縛下,變成了男性的附庸。

古代的中國,是以漢民族的農耕文明為主,少數民族的遊牧文明為輔,是全世界農耕文明的典範。漢民族廣泛認可容忍娶妻納妾的婚姻習俗,源於古代中國人只存在對英雄的崇拜,並把他們加以神話,但完全沒有形成對宗教人物的的崇拜。中國人的祖先,由荒蠻的原始社會,步入到文明社會的過程中,把身體強健,大腦發達,能力超群的,能夠在關鍵時刻,挽救部落,民族,國家危亡,使部落,民族,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富裕幸福的英雄,擁立為首領,酋長,貴族,國王,甚至皇帝,由此,還產生了世襲制度,認可他們家族高貴的血統,希望他們妻妾成群,為了部落的強大,為了民族的振興,為了國家的興旺發達,留下更多的優良血統和傳人。而有機會成為他們妻妾的女性以及她們的家人會為此婚姻為榮。隨著社會的發展,妻妾婚俗,慢慢推廣到了官宦之家,富豪鄉紳,文人雅士,並形成了一種為全社會廣泛認可的,延續了數千年的,有中國特色的婚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