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徐福為秦始皇尋求仙藥去哪了
4 個回答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秦始皇時期,徐福率領三千童男女自山東沿海東渡,傳說遍及韓國南部與日本,成為歷史上中日韓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幾千年來一直是人們研究和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至今已成為先秦史、秦漢史、中外關係史、航海史、民俗學、宗教學、考古學等綜合性多學科研究,有極為重要性的學術價值。

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乘坐蜃樓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徐福則在當地之山——“嶗山”留下後代,後代改姓嶗或勞。


徐福身世

國內:徐福家世,至今未見正史記載。但起始漢代的譜錄著作,唐宋時代引入方士的家譜資料,卻為徐福家世研究提供了可資參閱的史料。

現代學者研究徐福家世者頗多。如中國臺灣徐氏宗親會徐子明、徐悅堂纂寫《徐氏大宗譜》,徐州師範大學羅其湘撰《江西<草坪·徐氏宗譜>初考》、《彌生的虹橋》,皆是在古人譜牒史料的基礎上,考證了大量近現代家譜資料,對徐福家世作出了系統闡述。

臺灣大學教授徐子明(1915年榮獲美、德兩國文學哲學博士。學成歸國後,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他從1900年起研究徐氏歷代譜牒,與時任燕京大學教授的衛挺生互相切磋,對徐氏源流進行深入考證)與徐悅堂(明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二十一世裔孫,清兩廣總督徐廣縉玄孫。他從1958年起,追隨徐子明教授研究史學和氏族學,獨自籌款辦《徐氏大宗譜》編纂館)兩代人前後考證80餘年,編寫3年,《徐氏大宗譜》才得以面世。

據徐悅堂先生考證,記載徐福家史的古代徐氏家譜、族譜有多部。如:

《南洲·徐譜》。三國(220—280)時徐庶(今河南禹縣人)編《南洲·徐譜》曰:“南洲高士徐稚,字孺子,祖籍東海,於戰國末年其祖先該公奉祖命隱南洲,永不仕,耕讀傳家,淡泊名利,自食其力……”又曰:“徐仲公,為徐偃王二十六裔孫。仲生二子,長諱長,次為延,延即尚也。長生猛,猛生諮與福(巿),福率祖人入東海祖洲(即今之日本),尚知福將反,遂令其曾孫隱居洪都(即南洲,今之南昌),該不及避,令其子堅隱居南洲,自此寄居南洲,八代至稚……。”《徐懋功家譜》。唐朝徐懋功編《徐懋功家譜》曰:“徐福者,又稱徐巿或希,譜名徐議,字君房,其父諱猛,祖父諱長,從祖父諱延(即尚),曾祖父諱仲,高曾祖諱詵(即金文銑 )。福之長兄諱譜,福率振男女各三千人入東海祖洲。諮居琅邪,今山東徐氏者為徐偃王二十九裔孫徐諮之後。徐福一支入東海祖洲,不復返也。徐該與徐福同曾祖父,延(即尚)知福反,入東海祖洲止王(秦始皇)不來,為避秦始皇滅門之禍,隨令其孫該潛居洪都(即今之南昌),自此世居南洲。

徐懋功為徐稚十七世裔孫,為徐偃王五十三世裔孫,播遷山東曹州,為唐開國元勳,封英國公,妣薛氏,生二子,另諱敬業,次諱敬猷,享壽九十三歲,葬於長安太白山麓,建有徐懋功祠。

《徐氏大宗譜》對徐氏源流記述詳盡:“徐氏,子爵,贏姓,皋陶之後也。皋陶生伯益,伯益傳禹有功,封其子若木徐,在徐城縣三十里,泗州臨淮有徐城(今安徽泗縣北),自若木至偃王誕三十二世,為周所滅。周又封其子宗為徐子,宗十一世孫章禹(羽)魯召公30年,為吳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又其族出於嬴氏十四姓之一也。”

《徐氏太宗譜》記述的徐國興旺的歷程,與衛挺生《日本神武開國新考》相吻合(前已述及)。據徐悅堂先生考證,徐氏總堂號之所以“東海堂”或東海郡。因為徐氏“來自東海,去之東海”。所謂“來自東海”,指天下(海內外)徐氏皆發源於東海之地,故曰“澤衍東海”(即今江蘇東海、贛榆地方),所謂“去之東海”,意指徐誕失國後蹈浮舟沿泗水由黃河口(今江蘇阜寧今稱舊黃河口)出海東渡,至舟山群島(古稱翁州)隱居,自此徐國臣氏,每日思念徐王誕,故徐氏以東海為“堂號”。

羅其湘教授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對江西臨川、南豐、南城、九江等地《草坪·徐氏宗譜》、《邱園·徐氏家譜》、《龍溪·徐氏宗譜》和《徐家壠·徐氏家譜》等進行考證,認為《草坪·徐氏宗譜》中,有兩處有關徐福家世的記載尚屬大陸首次發現。一是《徐氏歷代源流》中記有“受姓祖,諱巿。因始皇遊海上,上書。娶卞氏”;二是明初洪武戊辰年(1389年)魏敏洪撰寫的《徐氏歷代宗譜序》中,記有“自巿公受姓下傳……”

江西各地徐氏宗譜對徐氏脈絡亦有清晰的記載,“徐氏出於顓頊之後,嬴姓。唐虞時為伯益,其後封于徐。子孫遂居東海郡,因以徐為氏焉。(《草坪·徐氏歷代宗譜序》)

“粵稽徐氏,始由顓頊,歷五世至伯益。舜賜伯益贏姓。秦與趙皆其苗裔也。迨伯益生若木,夏封為徐候,其地即禹貢之徐州,子孫居此,遂以徐為姓焉”(《南豐邱園·徐氏續修家譜序》)。

羅氏考證了各種版本的“徐氏家族”之記載與衛挺生先生之考證對比分析,認為有諸多相吻合的共同之處:“一是徐氏出於顓頊之後;二是受賜贏姓;三是夏封于徐;四是子孫散居於‘東海郡’、‘禹貢徐州之城’或‘江、淮、泗、濟’之間。”

中國譜牒記載徐福之事較早者,還有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譜官王僧儒(公元465—522年)撰《百家譜》。文曰:“議,字彥福,亦名巿。秦始皇使蓬萊,居東海。”王僧儒“東海郯人也”。郯在今山東郯城縣北,是贛榆縣近鄰,東距徐福故里徐福村僅50多公里。(羅其湘《江西<草坪·徐氏宗譜>初考》)

日本:日本官撰的《古事記》、《日本書紀》、《神皇正統記》等正史,對徐福家世未予記載。山梨縣富士吉田市宮下義孝先生家藏《宮下富士古文書》(又名《徐福古問場》)卻對徐福家世記之頗詳。

2003年10月,筆者有幸於富士吉田市造訪宮下義孝先生(74歲),並一覽宮下族珍寶——《宮下富士古文書》。宮下義孝先生介紹:“傳說《宮下富士古文書》是800年前完成的。原來的文章沒有了,現存的為宮下祖先重寫的。”該書20餘萬字,全以漢字用毛筆書寫在宣紙上。因為在日本是孤本,宮下家族視為珍寶,精心保管,祕不示人。筆者因是來自徐福故里的中國徐福會副會長,又是宮下會長的朋友,才得以一飽眼福。因沒有時間細看(翻閱時要十分小心,不然書頁會破碎),只拍攝了部分照片,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宮下義孝先生說,日本八店投入巨資,將《宮下富士古文書》複印出版300套,名曰《神傳富士古文獻》。每套7卷(每卷540頁,大16K),定價14萬日元(合人民幣1萬餘元)。

這是一部記述包括“徐福渡來”在內的彌生時代歷史的日本最古老的典籍。飯野孝宥據此考證了徐福在日本的家世。 據徐福七世裔孫秦福壽著文載,日本第七代孝靈天皇之時,徐福渡來日本列島,先後抵筑紫(九州)、南島(四國)、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把7個兒子改為日本姓氏,長子姓福岡,次子姓福島,三子姓福山,四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然後把他們分別派往7個地方。從此,徐福的子孫遍及日本各地,逐漸繁衍起來。徐福則自稱秦之徐福。

後代秦姓或者帶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的姓氏和地名,皆與徐福的子孫或與徐福一起東渡的秦人子孫有關。

飯野先生稱,上述資料為徐福的直系第七代嫡孫秦福壽所書並遺傳於世。建久3年3月,為山宮二所大神宮司宮下源大夫義仁所抄寫(《宮下富士古文書》的《人皇七代孝靈天皇證》)。

秦福壽還有其他寶貴資料遺傳於世,後人將其整理成《徐福世系表》。徐福第七世之後,尚未發現有關記載。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徐福去向:

日本現有徐福墓,但成立年代頗晚,當是後世徐福來日傳說傳入日本附會所建。又,徐福墓數量過多,如楊貴妃墓,前前後後有數十座,徒增疑點。

但日本早於徐福來到前早已有人居住,並已有其文化。徐福與童男童女到來充其量只是與當地人通婚再產生後代而已。

據《日本國史略》提到:“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或雲,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齎三墳五典來聘。福求藥不得,遂留而不歸。或雲,止富士山。或雲,熊野山,有徐福祠。)”說徐福帶童男童女來日本修好,貢上三墳五典而尋求仙藥,然而不得仙藥,只等定居下來。在《富士文書》中則提道徐福來到日本,協助當地農民耕種,帶來一些新的技術。到達日本後,徐福再沒有返回中國,而且沒有得到長生不老藥,擔心秦始皇追殺,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為“秦”、“佃”、“福田”、“羽田”、“福臺”、“福山”等姓氏。巧合的是,連雲港市現有云台山脈,姓氏都與山有奇特淵源。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都還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門口樓上還仍然刻著“秦”字。

還有一種主流說法:徐福到了琉球群島或是到了渤海灣中的一個小島再到濟州島。於大海上遇到風暴失蹤或沉船。

但徐福的去向至今還是一個迷,說法眾說紛紜,有待歷史考證。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徐福亦作徐巿,本名議,字君旁,齊國琅琊人(今江蘇省贛榆縣),是一個道家方士。據《史記》記載,徐福曾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和三十七年(前219和前210年),先後兩次出海到三神山求仙藥。在第二次出海時,秦始皇給他三千男女、五穀的種子以及各個工種的工匠一同前行。結果徐福到了“平原廣澤”之地後,在那裡稱王,再也沒有回來。這是我國史藉上有關徐福東渡的最早記錄,之後在歷代的史書中都有所記載,如《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有人認為,三神山即日本三島,所到的“平原廣澤”就是紀伊半島上的熊野川,其登陸的地方就在今新宮市東北數裡的波多須浦。在日本也有不少關於徐福東渡到日本的記載,最早的記錄出自11世紀源隆國的《今昔物語》。在日本當地還有不少關於徐福的傳說,僅他的登陸地點就有九處之多,並且至今在日本還留有不少與徐福有關的史蹟。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如果以上記錄屬實,那以徐福為首的幾千人,便是我國最早有記錄的移居日本的移民集團。然而,關於徐福是否去了日本,各界至今依然爭論不休。

  徐福東渡的傳說

  傳說前221年,秦始皇做了中國第一位皇帝后,便幻想長生不死。他遍訪高人傳授不死之術,並讓探險家尋求不死之藥。齊人徐福、燕人盧生上書願意效勞。徐福說燕齊東面的大海之中,有三座仙山,叫瀛洲、蓬萊、方丈,山上住著長生不老的神仙,出產不死的仙藥。當年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曾多次派人尋找,可是回來的人總是說,三座神山遙望如雲,船到了跟前山就沉入海底,可望而不可即(今天看來,那可能是海市蜃樓)。盧生也說,燕人中有幾位高人,他們能把靈魂從軀殼中解脫出來,可以和神仙直接對話,當初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福分淺,未能找到他們。秦始皇聽了很高興,立即委派盧生去尋找高人,派徐福下海尋找三座仙山和不老仙藥。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徐福第一次出海無功而返。為了逃避懲罰,他對秦始皇詐稱:“船隻難以靠近仙山,需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還要派一些有特殊技藝的工匠和有關人士去。”秦始皇相信了他的鬼話,於是再派徐福出去尋找仙藥。

  210年,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兩千多人,乘著裝滿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的大船,入海去仙山求藥。此時剛好發生焚書坑儒的事,徐福害怕尋“不死藥”不得,難免一死,於是到了東瀛後,再也不回去了。

  船上的男女都是秦國優秀兒女、專家人才,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東瀛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這個東瀛就是今天的日本。

  關於徐福東渡的傳說,日本人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早五代十國時,有一個到中國取經的日本僧人義楚說:“日本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而不返,止於此。”義楚稱這一說法來自日本和尚弘順;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嚮明太祖獻詩時也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遵憲等人,都參觀過徐福墓,而且在詩文題記中稱,徐福傳說在日本已是家喻戶曉,人們為他建廟、祠、像,尊他為稻作、蠶桑、醫藥之神。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事實上,不但是日本人的肯定,日本的社會發展似乎也在證明徐福確實去了那裡。日本有二千年之久停滯不前的狀況,在前200年前後卻突然進入稻作農耕的高度文明,同時在短期內進入高度文明的生活。

  現代考古發現,日本各地與徐福姓名聯繫在一起的墓、祠、碑、宮、廟、神莊等遺址有五十餘處,登陸點二十餘處,古書記載四十多項,傳說故事三十餘個,覆蓋日本的十七個縣。傳說的內容也大同小異,基本都是說“徐福為避暴秦,別覓見樂土,遂率眾東渡來日”。日本徐福會會長稱:“徐福是日本民族之開國始祖。”而徐福在中國的贛榆故里被發現不久,日本新宮市市長即以徐福當日登陸定居“第二故國”的故鄉人身份,代表當地人民要求與贛榆縣結成友好城市,並請求該縣用徐福故鄉特產優質大理石,為他們塑一尊徐福立像,以備將像豎立於徐福在日“故里”的墓前,供人瞻仰,“並作永久的、歷史友好的象徵”。

  看來,徐福確實去了日本,可是根據國內正史記載,事實似乎不是這樣。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徐福第二次出海到了哪裡?

  據《史記》等中國正史的記載,徐福第一次尋仙未果,回來謊稱,蓬萊仙島上有長生不老藥,可是因為大鮫魚搗亂,所以沒有拿到。他請求秦始皇派善射者一起去射殺鮫魚。一心追求尋訪仙人,求得長生不老之藥的秦始皇再次相信了徐福的鬼話,又給了徐福男女三千人,以及五穀種子及百工匠人,讓他再一次出海遠行。至此,史書的記載與傳說基本相符。

  關於第二次東渡的結果,《史記》中說:“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意思是徐福到了一個大平原上,在那裡稱起王來。這一次,徐福真的一去不返了。

  這個“平原廣澤”到底在何處?有學者認為就是日本的本州,理由是東海各島中,只有日本本州有平原廣澤。神武天皇(傳統中的日本開國之君)建國的檀原一帶,有琵琶湖與遠淡海二大澤,二澤周圍有九處平原,正符合徐福稱王之地的地理特徵。

  這段推理的一個非常明顯的漏洞是,推論人是先認定日本的本州就是司馬遷所說的“平原廣澤”,然後去尋找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如果按照這種方法推理,符合條件的地方可以找到很多。例如,中國大陸東部海域內的舟山群島、劉公島、臺灣島等等,都可以是徐福的隱居地。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我們不妨根據史書來個正推。

  根據《後漢書·東夷傳》的記載:“會稽海外有東澶人,分為二十餘國。又有夷洲及澶洲。傳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不得,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數萬家人民,時至會稽市。”

  根據這段記載,徐福最後到了澶洲。《後漢書》上說這個澶洲在會稽東冶縣東海內。此處所說的會稽並非今天的浙江紹興,而是指古會稽。漢代的會稽,轄境包括今江蘇、浙江的一部分以及福建省的全部,東冶縣在今天的福建福州。東冶臨近海邊,與舊交趾國有水上運通。交趾國相當大一部分在今天的越南境內,徐福一行說不定去了那裡。

  此外,在日本的稱謂上也有漏洞。日本古稱倭國,自漢代以後一直以“東夷”的身份出現於歷朝的官修史書中,是中國最悠久的東鄰。倘若徐福到的澶洲是倭國的話,《後漢書》中更可能直說倭國,而不必把澶洲從倭國中分離出來。

  除了地理位置上不確定外,有關徐福到了日本的事蹟在史書中也找不到鐵證。此傳聞起於唐、宋時代,但那個時代的官修史書,如《新唐書·東夷傳》《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宋史·外國傳》中,都沒有隻言片語提及徐福與日本有關。更有趣的是,連《列異傳》《列仙傳》《搜神記》這一類記載奇聞異事的小說書都沒有關於徐福的記載。日本的主要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先代舊事本紀》也沒有徐福的名字。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既然所有的正史都沒有提到徐福到過日本或時稱的倭國,那麼,說徐福到過日本,甚至還是日本的開國之君神武天皇,似乎毫無根據可言。

  至於歷史上有日本人尊徐福為他們的祖先,更可能是套近乎。上古、中古時代的日本一直很仰慕中國文化,他們的君臣也以能夠與中國套上關係為榮。這一點有史料為證。

  據《晉書·四夷傳》記載:“倭人,……至魏時,有三十國通好。戶有七萬。男子無大小,悉黥面紋身。自謂太伯之後。又言上古使詣中國,皆自稱大夫。昔夏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髮紋身,以避蛟龍之害。今倭人好沉沒、取魚,亦紋身以獲水禽。”

  這段記載中提到,古代的日本人為了自高身份,自稱是太伯之後,還學著夏朝太康之子,斷髮紋身。太伯是西周時代吳國的始祖。他本是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長子,太王打算立幼子季歷繼承王位,長子太伯和二弟仲雍為了避嫌,遠走蠻荒的江南。在那裡,太伯等人跟隨當地的風俗,斷髮紋身,成為當地的君長。但是,在這段記載中,古代的日本人自稱是太伯之後,並沒有說自己是徐福的後人。

  徐福是否到了日本,其傳說、事蹟是否真實,現在看來,這還有待論證。

徐福東渡之後發生了什麼?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代天皇

眾所周知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在他出山的時候,正是是秦始皇一統天下時期,始皇帝到處尋找長生之術,不惜勞民傷財,徐福同情百姓,於是便對始皇帝說:“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請恩准自己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尋找長生之藥。後被派遣,一去不返。那麼徐福東渡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中日史學界有一種說法,當徐福來到日本之後,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同時徐福帶來了百工、谷種、農具、藥物及生產技術和醫術,在日本也被尊稱為“司農神”和“司藥神”。

在日本,你可以發現很多有關徐福的遺蹟。比如徐福登陸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中佐賀市、新宮市等地被傳為徐福登陸的地方。由於徐福到達日本後,無法取得不老藥,又擔心始皇帝的追殺,於是要求同行之人改名換姓,其中有「秦」、「佃」、「福田」、「羽田」、「福臺」、「福山」等姓氏流傳下來。巧合的是,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都還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門口樓上還仍然刻著「秦」字。

日本首相羽田孜(1994年4月28到1994年6月30出任首相)曾在中日敏感時期自稱中國人的後裔,還拿出族譜。他還稱:“凡是於中國沾邊的事情,他都樂於參與,喜歡參加拜祭徐福的活動,在他的老家還有“秦陽館”。其他的小編不敢多談,他曾是中日建交委員,就憑他敢認祖歸宗,給他點個贊吧!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了永久享有這樣的權力,他妄想得到長生不老之術。於是,不斷派人去

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藥。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徐福,著名方士,秦始皇的御醫,這小夥子一眼就看出了領導的心思,於是向秦皇進言,傳聞海中有蓬萊(日本),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或許可求得仙藥,保長生。於是秦始皇派遣徐福前往東海蓬萊求取仙藥。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於是徐福帶著3000名童男童女,領著軍隊浩浩蕩蕩的出發了,但是,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來到“平原廣澤,這裡風景秀美,氣候宜人,徐福想了,因為帶不回仙藥是要丟腦袋的,於是徐福決定留下來,便教當地人民捕魚,耕地,把現先進的生產技都傳授給了當地的老百姓,徐福也佔地為王,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也有人說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於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極抵抗,在沿海地區,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識分子,他不滿秦的暴政,但又無能為力, 於是表面上熱衷於尋找仙藥,實際上是尋找合適的機會移民,所以,一直建議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

後來,徐福帶領3000余男女,數十艘大海船,“費用以鉅萬計”,出海尋藥去了。

至於去了哪裡,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去了日本,也有的說去了朝鮮,還有的說去了美洲。

如果去日本和朝鮮,一月間可往返數次,沒有必要那麼大規模出海。

歷史上的徐福去哪兒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