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聽過琵琶行 也要吃過枇杷才行
健康飲食小課堂
1/12 枇杷,別名:蘆橘、金丸、蘆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薔薇科、枇杷屬植物,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其花可入藥。(圖片來自 IC photo)
2/12 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營養頗豐,有各種果糖、葡萄糖、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A、B、C等。當中胡蘿蔔素含量在各水果中為第三位。中醫認為枇杷果實有潤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吃枇杷時要剝皮。除了鮮吃外,亦有以枇杷肉製成糖水罐頭,或以枇杷釀酒。枇杷不論是葉、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圖片來自 IC photo)
3/12 枇杷葉亦是中藥的一種,以大塊枇杷葉晒乾入藥,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有與其他藥材製成“川貝枇杷膏”。但枇杷與其他相關的植物一樣,種子及新葉輕微帶有毒性,生吃會釋放出微量氰化物,但因其味苦,一般不會吃足以致害的分量。(圖片來自 IC photo)
4/12 葉片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長12-30釐米,寬3-9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側脈11-21對;葉柄短或幾無柄,長6-10毫米,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鑽形,長1-1.5釐米,先端急尖,有毛。(圖片來自 IC photo)
5/12 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5釐米,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鏽色柔毛,不久脫落;種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釐米,褐色,光亮,種皮紙質。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圖片來自 IC photo)
6/12 成熟的枇杷果子亦成束掛在樹上,每個果子長3-5釐米,成圓形、橢圓、或長狀“琵琶形”。枇杷表面被有絨毛,未熟時青綠色,較硬實,芳香氣味較濃。成熟後外皮一般為淡黃色,亦有顏色較深,接近橙紅色的。果肉軟而多汁,主要可分為白色及橙色兩種;稱“白沙”(白枇杷)及“紅沙”。(圖片來自 IC photo)
7/12 產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各地廣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也有栽培。 (圖片來自 IC photo)
8/12 浙江杭州市餘杭區的塘棲軟條白沙,蘇州東山(照種白沙枇杷)蘇州西山(青種枇杷)和福建莆田的寶坑解放鍾,為中國三大枇杷產地。 (圖片來自 IC photo)
9/12 枇杷品種原產地分類法,是根據枇杷品種原產地的不同,將枇杷品種分為南亞熱帶品種群和北亞熱帶品種群兩大類。(圖片來自 IC photo)
10/12 枇杷果肉色澤分類法,是根據果肉的色澤,將枇杷分為紅肉類(紅砂)和白肉類(白砂)兩大類。紅肉類枇杷,果肉呈橙紅或橙黃色,樹體生長比較健壯,抗性較強,容易栽培。產量較高,肉質較粗,風味稍遜,耐貯運,可供鮮食和加工。如解放鍾、早鍾6號、大紅袍、洛陽青、白玉和光榮等。(圖片來自 IC photo)
11/12 白肉類枇杷,果肉呈白色、乳白色或淡黃色。植株一般生長稍弱,抗性較差。果皮薄,肉質細,味甜,品質佳,適於鮮食。產量較紅肉類稍低,栽培技術要求較高。成熟期如多雨,則易裂果。如浙江的軟條白沙、福建的白梨和江蘇的白玉等。(圖片來自 IC photo)
12/12 枇杷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和肥水溼潤、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嚴寒,生長緩慢,平均溫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5℃,花期,幼果期不低於0℃的地區,都能生長良好。(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7-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