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農村大叔擅長手編稀罕物,60元1個月入過萬,迄今已完工幾萬只
亞洲視界
1/12 傳統竹編工藝富含著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2008年6月7日,竹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曾經輝煌一時的它已經沒落,面臨失傳的危機。圖為52歲的王善濟,他祖傳5代竹編手藝,從小提籃到簸箕,編過幾萬隻,如今,他依然堅持手編竹筐,跟老伴守護著這份祖傳的瑰寶。
2/12 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竹編工藝也隨著轉型。王師傅的家鄉是中國紫菜養殖產業基地,收紫菜的竹筐非常搶手,看到這個商機,王師傅就不再編織那些小物件,轉成專門編竹筐。一天下來,他夫妻倆能編完5、6六個,每隻竹筐的市場價在60元左右。
3/12 王師傅說,現在他編的竹筐,一般都是紫菜養殖戶電話提前訂購的,根本不愁賣,卻愁著幹不完訂單。儘管這樣,王師傅的兒女也不來幫忙,王師傅說,這個活是細功夫,年輕人沉不住氣,也不願意學……
4/12 看上去簡單,其實不容易。王師傅做竹筐用的原材料,都是竹販子從南方運來的竹子,要按斤買,粗細價格均等,每斤0.60元。竹筐編織要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 整個過程全憑一雙手和一把刀。
5/12 基本材料準備好,就可以開始編織了。編竹筐的第一步要用斧刀劈開竹子,細一點的竹子劈成4半,略粗一些的竹子,要劈成8半。因為主材料只是竹皮,所以內瓤部份要用斧刀去掉,這個過程比較容易傷手,也最有技巧。
6/12 一隻竹筐從竹口到竹底,厚薄粗細,以及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要求,並非看上去的隨隨便便地編制。王師傅編制的竹筐一般高55公分,直徑60公分,這樣的一隻竹筐能裝200多斤紫菜。
7/12 王師傅說,如果竹子蒐集時間不當,竹子就容易生蟲發黴,還有竹齡也很關鍵,它決定了竹子的柔韌性,決定了竹器的編制難度和是不是美觀,從編制水平上,就能看出手藝的好壞。
8/12 據瞭解,王師傅從小就跟著篾匠父親學竹編手藝,父親和爺爺那一代正是靠著這一門精湛的技藝,養活了一大家人。王師傅髮長大成家後,他傳承了父親的竹編技藝,並把這門手藝磨練地更為精湛,靠編制“簸箕、籮筐”等各種生活及農用竹器掙錢養家。\n
9/12 “如今,曾經的老篾匠大多已不在人世,像我這個年紀的篾匠,村子裡曾有過幾十個,但是現在掙錢門路很多,不少篾匠已經改行,不再編竹器。”王師傅說,他估計附近村莊依然堅持這門老手藝的篾匠,不到10人了。\n
10/12 其實,竹編有過輝煌的歷史,當初,靠這個,王師傅一家率先成了萬元戶,可是,如今,卻淡出了歷史舞臺。王師傅說,他能堅持做到現在,一方面是幾十年的手藝幹習慣了,另一方面是尊敬老父親的一種方式,從老父親手裡學來的技藝,不捨得丟下。
11/12 對篾匠的這份堅守,給王師傅帶來了財富,如今,他只在家接單和編制竹筐,每月就能掙上萬元,這比出去打工輕鬆多了。可是,他的兒女對篾匠技藝不感興趣,情願外出打工,也不願繼承這門手藝,王師傅也只能望著一堆篾匠工具嘆氣。\n\n
12/12 不僅僅王師傅的手藝面臨後繼無人,由於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衝擊,附近村莊裡的篾匠都面臨竹編技藝青黃不接的局面。“只要有人願意學,我就會把自己全部的竹編技藝傳授給他!”王師傅動情地說,看到自己祖傳的傳統技藝得以傳承,就是對自己,對祖輩的一種莫大安慰。
2019-09-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