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6 個回答
游戏探索机
2019-04-15

大家好,歡迎乘坐遊戲探索機!

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在三國後期,大多數人們熟知的名將已經凋零,對蜀國來說,北伐時能打仗的將才除了姜維以外,再也找不到另一位可圈可點的人物。所以當姜維被牽制在沓中時,鄧艾僅僅憑藉數千魏軍偷渡到後方就滅亡了蜀國。

然而就在蜀國滅亡之際,東部卻有一位邊將挺身而出,以少勝多擊退了數萬想要趁火打劫的東吳兵馬,維護了蜀國最後的尊嚴。此人就是羅憲,在遊戲《三國志11》中,他擁有特技“鐵壁”,該特技名字聽起來非常符合其史實形象,從能力上看,他的統武在後期武將中也是排在第一梯隊的,可見此人確實很牛。下面探索機就和大家討論一下為何羅憲寧願投降魏國,也不肯投降蜀國呢?

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其實按一般人考慮個人利益的角度來看,羅憲降魏不降吳理所當然,此時的羅憲就好比現在職場裡的一個優質人才,原來的老東家破產倒閉了,現在要從魏、吳兩家裡面選一家就業,顯然去實力更雄厚的魏國得到的回報會更多。

不過羅憲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俗,這從他拼死拒吳就能看的出來,事實上羅憲對蜀國很有感情,內心對趁火打劫的盟友吳國深惡痛絕,所以他才最終決定拒吳降魏。

蜀國剛剛滅亡,吳國皇帝孫休就派將軍盛曼以援救的名義來爭奪土地,還排步協增兵援助,結果被羅憲領兵出城打得大敗。

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後來孫休勃然大怒,又派名將陸抗親率三萬兵馬來增援,此時羅憲手裡只有兩千兵馬。然而儘管敵我實力差距懸殊,羅憲仍然毫不畏懼,一邊向魏國求救,一邊堅守永安,在內有瘟疫,外無增援的情況下苦守了六個月之久。最後魏軍攻打吳國的荊州,吳軍怕退路被切斷,這才匆匆離去,羅憲成功守住了永安。

我是遊戲探索機,喜歡三國遊戲的朋友點點關注!

中孚鉴
2019-04-15

羅憲,字令則,他曾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官員。他為人正直誠實,對士人不倦怠,好幫助於人。所以他還是頗有名氣的。蜀漢後期,因為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黃皓因此得以專權,很多大臣也依附於他,但羅憲為人正直,不肯依附黃皓,所以黃皓對羅憲很生氣。於是就把羅憲貶為巴東太守,讓他做了鎮守巴東的閻宇的副將。
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後來在魏國攻蜀的時候,羅憲守永安城。當時魏國有鄧艾和鍾會兩路軍,蜀漢姜維和鍾會在相持之時,鄧艾偷渡陰平,從而很快到了蜀都城下,蜀漢派出軍隊抵抗失敗後,劉禪就聽從了譙周投降的建議,於是投降。

而當時羅憲守的永安得知成都之事後,永安城中人心惶惶,一些長吏也逃走了,於是羅憲就將一個作亂的人斬了,如此永安城中的百姓才得以安定。後來得知劉禪投降後,沒多久羅憲則就投降了魏國。

那羅憲為什麼寧願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呢?
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首先,羅憲師從譙周,當時譙周的門人稱羅憲為子貢。而譙周後來又是極力建議劉禪投降魏國的。

因為當時情況是魏強而吳蜀弱,蜀國選擇投降時,覺得魏國可以滅吳,而吳不能滅魏。若投降東吳,是一辱,到時東吳被魏所滅,蜀還是要再受一辱,兩者相比。投降於魏是好於吳的。再則當時劉禪都已經投降的魏國,羅憲不投降魏國又能如何呢!

而羅憲之所以寧願投降魏國也不肯投降東吳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他覺得東吳趁火打劫,不顧同盟關係,這讓他心裡很惱火。
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因為在三國長時間內,都是吳蜀聯合抗曹的,吳蜀是同盟的關係,是脣齒之邦,而當魏國攻打蜀漢時,之後蜀國又失敗,作用盟國、脣齒之邦的東吳不僅沒有幫助蜀國,而且還派出軍隊,表面上說救援,其實真實的目的是想攻打羅憲守的永安。

羅憲覺得東吳不顧同盟之宜,不幫助、體恤倒還罷了,反而還要從中取利,所以羅憲氣不過,所以羅憲進入投降了魏國而不願投降東吳。

羅憲降魏後,又在東吳入侵時,守住了永安,抵擋住了東吳的入侵。此次永安之圍解除後,羅憲因功被封為陵江太守、監巴東軍事、使持節、領任武陵太守。
蜀漢最後的鐵壁羅憲,為何寧肯投降魏國也不願投降東吳?

魏國晉王司馬昭去世後,其子司馬炎繼晉王位。沒多久司馬炎篡魏稱帝,羅憲被封為西鄂縣侯。後又進升為冠軍將軍、假節。羅憲去世後,追封羅憲為安南將軍,諡號為烈侯。

陈之煜
2019-04-15

羅憲,荊州人士,也就是說他也屬於劉備集團中的荊襄實力,也是劉備賴以依靠的巨大力量,而羅憲也被劉備委以重任鎮守永安,作為益州東邊的屏障。一直鎮守永安,可是益州被鄧艾鍾會大軍攻破,就在這個時候東吳居然想趁機佔便宜,直接攻佔益州還沒淪陷的地方,這種事任何人遇到,都很不爽,明明是盟友,結果東吳想的不是過來幫忙,而是想趁火打劫,對於這種情況,羅憲認為魏國雖然有滅國的行為,但是魏國別人是明打明的,可這東吳,明著叫盟友,暗地裡總是捅刀子,當年關羽兵敗荊襄,劉備兵敗夷陵,這蜀漢這麼快滅亡,或多或少都是因為東吳產生的連鎖反應。所以這羅憲肯定認為魏國真小人比東吳偽君子好,還有原因曹魏當時已佔據天下六州,而且永安位於長江上游,投降東吳那麼永安還會是曹魏頭號攻打的目標,而且東吳肯定不能趕來支援,畢竟益州中北部已經盡歸曹魏,如果投降東吳,後面曹魏也會攻打永安,為了永安的百姓,羅憲也不願意讓永安再受到戰火洗禮。

书生剑气45958540
2019-04-14

羅憲為蜀譙周學生,時周門人稱憲為子貢。蜀漢後期,羅憲被貶至巴東太守。巴東為蜀東邊門戶,與吳荊州相鄰。《晉書》有云:吳聞蜀敗,遣將軍盛憲西上,外託救援,內欲襲憲。憲曰:“本朝傾覆,吳為脣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乃歸順。於是繕甲完聚,厲以節義,士皆用命。及鍾會、鄧艾死,百城無主,吳又使步協西征,憲大破其軍。孫休怒,又遣陸抗助協。憲距守經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勸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憲曰:“夫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棄之,君子不為也。畢命於此矣。”會荊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將軍、監巴東軍事、使持節,領武陵太守。泰始初入朝,詔曰:“憲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幹,可給鼓吹。”又賜山玄玉佩劍。泰始六年卒,贈使持節、安南將軍、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諡曰烈。

從晉書看出,羅憲降魏一定是對時局有過詳細的分析。羅憲本是忠臣良將,因受黃皓迫害被貶到巴東太守實是迫不得已。但他是讀書人,有文人氣節。皇帝都已經投降曹魏,自己若不跟皇帝一起,就是背主棄義。所以他不可能投降曹魏。另外,當時蜀降,天下大勢只要稍微有點眼光的人都能看出來,吳也不可能長久,誰又會把自己的後半生壓注在一個氣候不長的短命政權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羅憲在皇帝投降後說的話是何等的義正言辭,也是非常的明事理,有眼光。在步協入侵時能大破之,說明羅憲才能出眾,有韜略,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所以後來三國歸晉,得以被司馬昭看重。人貴在能審時度勢,羅憲真乃英傑也!

拒绝黑暗
2019-04-14

羅憲是蜀國滅亡之後,依然抗敵守土的蜀國將領。羅憲一聽,他尤其痛恨東吳的趁火打劫,在東吳覬覦益州之際,他奮力抵抗。羅憲氣憤的對將士們說:“吳國與我國本是盟友,是脣齒之邦,如今我國傾覆,吳國不但不憐憫我們的災難,卻想趁機漁翁得利,我寧可投降魏國也絕不做吳國的俘虜。”這就是羅憲寧降魏國也不降東吳的原因。

华为手机9
2019-04-14

順應形勢,東吳沒幾天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