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當年太行山村民出行有多難:為了換鹽吃,有人跌入懸崖!
圖說故事520
1/12 沒來過河南,不知什麼是大山;沒來過太行山,你就不會明白作為人口大省的河南為什麼過去多年一直是全國貧困省。八百里巍巍太行於許多人來說,是影視劇歌曲裡的美好傳說,只有深居太行山中的人,才知山帶給他們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就處於太行山腳下,最為著名的\紅旗渠\是當地人戰勝自然的典範並廣為流傳至今,在其境內的石板巖鎮,早年更有一種\扁擔精神\名震全國,如今已建成了\扁擔精神紀念館\。
2/12 紀念館位於石板巖鎮中心廣場,於2013年7月落成,館內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展出各類珍貴照片480張、實物160件,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扁擔精神”的誕生與傳承。於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老一輩人艱難困苦的生活,也只有從這些老照片實物及文字中去了解了。
3/12 什麼是太行山人的\扁擔精神”?這要緣於 1946年7月之前的石板巖當地人的生活。這裡位於林州西北部,太行大峽谷的大山之中,平均海拔1200米,當年的人們大多居住在深山溝壑中,別說出行,連基本生活都極其困難。牆上懸掛的一張描述當地人生活的民謠這樣寫道:山區農民苦難言,出門抬腳就是山;針小難買費力大,百斤山果換斤鹽。
4/12 居住在深山難以走出的山民可以自己開山種糧種菜,但是鹽是生活中的必須品得吃,這需要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供銷社去買。可就是這一點,於他們來說,卻是相當艱難,因山中沒有路,供銷社離得太遠,村民們全靠拿自產糧菜出去換。照片上的一張照片講述賢麻溝村程大娘的遭遇:300斤山楂換一斤鹽,氣得把房前屋後的山楂樹全部砍光。
5/12 高家臺村的這位老人,早起挑一擔柴去山下趕集,買回油醋,回來路過山崖,天黑路滑,跌倒後油醋全摔碎,老漢氣得三天沒下床。
6/12 佛爺廟凹村的桑國珍老漢,兒子剛結婚,臘月二十,父子倆去縣城賣梨買年貨,回來時下起了雪,父親摔倒在山崖邊兒子去拉,結果父子倆都跌下了山喪了命。後來兒媳改嫁他人,老太太哭瞎了雙眼。
7/12 這些照片講述的,都是太行山裡的村民出行難的悲慘故事。為了改變當地山民們的生活,為此,山下當地幾個村民聯合用廟裡抬來的供桌做櫃檯,拿著當時的\冀南票\18.21元辦起了“石板巖供銷合作社”,憑藉一根扁擔兩個筐,翻山越嶺,率先擔起了服務山中村民們生活日用品的任務,形成了林州遠近聞名影響深遠的“扁擔精神”。
8/12 圖為講述當年供銷社人一年四季開山闢地修路,並肩挑油鹽把生活必須品送進山中的場景。
9/12 這些山中小路,也是當年供銷社一點點開鑿出來的,打通了通往山中的生命之路。
10/12 由於長年累月在山中挑擔行走,為此,供銷社人人人練就了一雙\鐵腳板\,挽救了絕望的大山裡的村民們的生活,這種精神並被後人傳為佳話。
11/12 如今的石板巖由於國家4A級旅遊區太行大峽谷景區的開發,已成為河南林州的一個文化旅遊重鎮,交通四通八達,路已經修到了家門口,太行山裡的人大多已搬離山上,少有深山居住的村民,許多人家做起了民宿飯館的生意。原來的供銷社所在地,已變成了扁擔情大型購物中心。
12/12 扁擔精神紀念館如今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安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安陽市廉政教育基地。小鎮上,每天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觀光。
2018-11-2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