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麥子熟了,農耕時代碾麥場上的勞作工序有講究,你知道嗎?
春風不語紀實影像
1/9 又到一年麥熟季節,抹不去的農耕文化記憶,30年前打麥場上的打麥情景至今還記得,今天攝影師羅列了打麥場上幾道主要工序與各位分享。1.“攤場”。即把拉回的麥子攤在場裡,把拉回的整齊的麥子用“杈”騰勻、騰亂,然後再把麥子用杈立起來,以便通風透光,乾的快。還有就是攤場時薄厚要攤均勻,以免碾後麥子“生熟”不一。
2/9 2.“勻場”。“七份晒,三份碾”,晒是關鍵,所以經過兩個小時左右晾晒後,還得把攤好的麥子再進行翻勻,這一遍仍要把麥子立起來,通風透光。一般晒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3/9 3.“碾場”。麥子晒乾後就開始碾了,這是碾麥的主要工序,以前全是牲口後面拉“榆柱”碾,後發展到機械帶動“榆柱”碾。圍繞一片麥子逐漸轉圈移動,保證每個地方都要碾到,碾場是技術活,一般是年齡大的老農來做。
4/9 4.“翻場”。即把碾過的麥子用杈翻騰過來。翻場時要邊翻邊騰,要把碾出的麥粒騰落,以免麥粒裹在麥秸裡。
5/9 5.“起場”。碾場的又一關鍵環節,動用的工具,人力最多,要很快把碾好的麥子儘快掏出來堆成堆。否則遇到一場雷陣雨,農民的辛苦就白費了。
6/9 6.“扇場”。即用扇車把堆起來的麥粒麥糠混合的堆子,通過扇車風力進行麥糠分離。以前用的木扇車,至少4個人,一人攪動風輪,一人在扇車頂部搖動簸箕叫“搖場”,兩個人在扇車前面手拿木掀把麥物搭到簸箕裡叫“搭場”。到六七十年代基本是拿電機小扇車代替了木扇車的體力勞動,省人省力,效率高多了。
7/9 7.“揚場”。這是一種憑藉自然風力讓麥糠和麥粒分離的勞作,一般兩個人,一人掃,一人揚,揚場是技術活,一般是有經驗老農來幹。以上工序統稱碾“頭場”。
8/9 8.“補場”也叫“勞場”。這是在地裡的麥子全收到場,頭場碾完後,才進行。即把頭場沒碾到的麥秸再做碾壓,工序和“頭場”相似,不同之處是攤場必須攤薄,因為這是最後一次碾場了,完後把碾軟的麥秸撥成正規的麥垛子,這是牲口的一年的主要草料。
9/9 9.“脫麥”。隨著時代發展,在六七十年代,打麥場上有了脫粒機,麥子進場不經過晾晒就能脫粒,完後直接晾晒麥粒,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本組圖文系春風不語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侵權必究)\n
2019-06-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