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的這山高“三尺三”
瑞視覺看天下
1/6 汝南縣是駐馬店下轄縣,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東部,古屬豫州,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稱。自春秋戰國時代建制以來,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上自秦、漢,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軍、府治所,為八方輻輳之地。圖為汝南縣的“天中門”。(王子瑞 攝)
2/6 汝南縣城北兩公里處一座圓形小山——天中山,又名天台山,佔地約540方米,高3.6米。《禹貢》載:“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為豫州之中,故為天中。”由於此處地理位置特殊,周武王在此築天中山一座,上置土圭,測日影考分數以此為正。
3/6 “天中山”的名字,自唐以後正式載於史籍,原因是顏真卿親書“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淮西平定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顏真卿,在汝南城內建立了“顏魯公廟”。
4/6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登天中山、遊南海寺後有感而發,寫下了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語道出了天中寶地的鐘靈與神奇。圖為亞洲最大的寺廟——汝南的南海禪寺。
5/6 古代無鍾,白天的時辰只能用日影的變化來計算。汝南舊志記載:“自古測日影,以此為正,,故築土累石以記之。”所以稱汝南為天中。“天中山,三尺三,來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這是流傳於汝南民間的歌謠。有點誇張,但很傳神。“三尺三”,極言山小;“登天”,也反映了天中山與天地通靈的神祕。
6/6 的確,天中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山”,它只是一個標誌,一個象徵,或者說一種圖騰。【《瑞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2019-04-0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