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這個古鎮一腳踏三省,鼎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鄭在別處
1/17 坐汽車從衢州到江山,花了45分鐘,再從江山市區到廿八都古鎮,花了兩個小時。這麼偏遠的古鎮,還是由江山市管轄嗎?當然,還是屬於江山管轄!圖為珠波橋。
2/17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衢州隔壁的江山設都四十四,其中,廿八都,地處浙閩贛三省結合部,其西面與江西省廣豐縣接壤,南面與福建省浦城縣接壤,地理位置是特殊中的特殊,用“一腳踏三省”或“雞鳴三省醒”來形容廿八都,並不誇張。
3/17 老鄭前兩天在衢州採風,瞭解到衢州府城在歷史稱為“東南鐵城”,衢州的“鐵”,除了自身的硬,還表現在周邊郡縣的層層關隘拱列,比如著名的四大古關“仙霞關”。圖為衢州水亭門城樓。
4/17 在冷兵器時代,地理位置在軍事上,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廿八都鎮因其“操七閩之關鍵,鞏兩浙之藩籬”的重要位置,成為歷代的屯兵紮營之所,鄭成功幼年時,也曾隨父在此守軍。23歲時的鄭成功為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鎮守仙霞關及仙霞嶺上浙閩贛邊境諸關,駐廿八都。
5/17 在廿八都古鎮的北堡門附近,是全鎮的高處,有一座氣派非凡的古建築,一看原來是駐軍署衙,掛匾上書:浙閩楓嶺營總府,最高長官為從三品遊擊,此遊擊也非彼遊擊,而是一個武官職名,相當於統管防禦的師級長官。
6/17 我今年曾去過漳州的鎮海衛,那裡也是一個駐紮軍戶的地方,村中有30多個姓氏,軍民來自全國各地,天南海北。操著各種口音,如今卻衰敗了。但廿八都不一樣,他起於屯兵,興於商旅,古鎮繁盛時有一萬多人口,142個姓氏,13種方言。
7/17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提到,中華文化歷來以宗族脈絡繁衍,一個區域一種方言,一個村莊一兩個姓氏聚集而居。如張家村,李家莊等,但小小的廿八都,居然有這麼多姓氏,這麼多方言,成了一塊鄉土中國中另類的“文化飛地”。
8/17 於是,形形色色的人來了,帶來了河南的婚嫁禮俗,帶來了雲貴的食物蔬菜,帶來了閩川的衣著習慣,帶來了贛皖的建築風格,也帶來了不同的語言文化。鼎盛時期,商行店鋪、飯館客棧佈滿了整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街。
9/17 非常有代表性的三十六幢民居,以及十一幢公共建築,沿著山谷間的楓溪鋪展,形成了近兩公里長的明清古街。這裡的建築風格集浙式、閩式、贛式、皖式為一體,譽為“全國罕見,浙江省排第一”,是一處原汁原味的古建築露天博物院。
10/17 這裡的建築風格集浙式、閩式、贛式、皖式為一體,譽為“全國罕見,浙江省排第一”,是一處原汁原味的古建築露天博物院。
11/17 這座文昌宮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主建築有三進四天井。雖然這是民間集資建造的公共建築,但老鄭覺得,這座建築之壯觀宏偉,裝飾之精緻華美,絲毫不亞於官方建築。
12/17 文昌宮前庭栽有兩棵桂花樹,其中一棵是與文昌宮同齡的百年丹桂,後殿和中殿分別供奉孔夫子、文昌帝君和魁星。圖為正在私塾讀書的群像彩塑。
13/17 銅鑼糕是廿八都傳統節日的特色糕點,在浙閩贛邊界地區被奉為\糕中之神\,選用優質糯米、茶油、枸杞子、藕粉、紅薯粉、紅棗、紅糖、山藥、佛耳草、百年丹桂等製作,我不知道含有如此之多的食材和調料,是不是因為這裡的街坊鄰居,來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每家每戶拿一點家鄉特產,百香調和而成?
14/17 同樣是軍戶駐紮地,鎮海衛的衰微,而廿八都卻能興起。為何呢?我想,主要原因一定是地理位置的不同,仙霞古道,連通浙閩的錢江、閩江兩大水系,到了清代,逐漸演化成為商旅要道。而鎮海衛,除了海防,再無其他民用基礎,到了清代,直接被撤銷了。
15/17 然而,走過了一千一百多年曆史的廿八都古鎮,如今只是靜靜地呆在大山裡。仙霞關隘上的烽煙早已消散,古道上的馬蹄聲早已飄散,廿八都昔日的輝煌記載在古宅的門面上,甚至難隱其深入骨髓的金戈氣象,那是無論世風如何變遷滌盪不掉的。
16/17 廿八都,因古道而興,如今古道功能式微,只是作為旅行遊步道而存在。當有了更先進的交通方式,藏在深山中的廿八都,自然代表著落後的一方,自然也得以保持著樸素民風。
17/17 但她正以自己的文化韌性和旅遊優勢,轉變著發展方式,以懷舊的主題與這個世界溝通。歲月如歌,廿八都古鎮的明天會更好。這次老鄭拍的圖片比較多,下次用文章的方式再寫一篇攻略,歡迎關注!
201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