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10 個回答
夏目历史君
2019-06-24

竇太后名叫竇漪房,她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后,漢景帝劉啟的母親,漢武帝劉徹的奶奶。據史書記載,她是清河郡觀津縣人,竇太后並不是出身高貴的官宦人家的大家閨秀,而是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可以說歷史上少有的出身低微的太后。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竇太后的一生非常的傳奇,可以說是一代名後,但是她在歷史上也曾經做過許多令人費解的事,就比如她曾育有兩子一女,分別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樑王劉武和館陶公主劉嫖。

按理說,一位母親對於子女應該都是同等疼愛的,但是竇太后卻有點不一樣,對小兒子樑王劉武特別偏愛,對大兒子漢景帝劉啟也不能說不喜歡,其實可能竇太后對漢景帝劉啟也並沒有太差,畢竟也是自己的親兒子,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另一個親兒子劉武的百般喜愛就與對劉啟的平常對待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才會讓世人認為竇太后不喜歡漢景帝劉啟,而特別疼愛樑王劉武。

那麼為何精明聰慧的竇太后會如此偏愛樑王劉武,而不同樣喜歡同為親子的漢景帝劉啟呢?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一、政治因素考慮

竇太后在歷史上是一位十分長壽的太后,她特別的痴迷權力,她在漢文帝劉恆死後,對權力的把控慾望愈加強烈。雖然繼位為帝的君主是自己的親兒子劉啟,但是疑心十分重的竇太后卻並沒有對自己的親兒子放下所有戒心,她依舊害怕劉啟會奪走她手中的實權來鞏固自己的皇權,在竇太后的心中,可能也一直把劉啟作為政治對手,所以這也是竇太后對於漢景帝劉啟不冷不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同為親兒子的樑王劉武卻不一樣,他是個分封的諸侯王,自身又有許多政治權力,所以竇太后明白要想與皇權相制衡,就必須鞏固自己的勢力,而樑王劉武就成了竇太后的拉攏對象,他們本來就有著血濃於水的母子關係,再加上竇太后覺得小兒子劉武以後一定是自己的政治盟友,所以對劉武就特別的喜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二、世俗人倫觀念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位母親,大多都對自己的幼子多少有點更加疼愛。其實這種事情在古代也不例外,特別是對於年紀大後才得到的孩子,疼愛更是不用說。而竇太后的幼子樑王劉武就是竇太后在年紀稍大時才有的孩子,所以僅僅從世俗人倫方面來分析,竇太后對於幼子樑王劉武的些許偏愛就不那麼另人奇怪了。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樑王劉武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孩子,他作為一個分封在外的諸侯王,即使在到了自己的封地後,他依舊十分的牽掛自己的母親竇太后,常常跋山涉水進宮看望竇太后,還經常派人送佳餚寶物讓竇太后開心。當然了,也不是說漢景帝劉啟就是一個不孝順的兒子,只是他作為一國之君,心中時刻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再加上政務繁忙,可能在孝順母親上就沒有樑王劉武做的好。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但是作為一位母親,對於更為孝順自己的兒子,自然也會更加感動,疼愛更是不用說了。

脑洞历史观
2019-06-25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竇太后並沒有不喜歡漢景帝哈,不過,她確實喜歡樑王劉武。

喜歡小兒子是母親的天性,而且母親都有補償心理,大兒子如果得到的多,她總想補償一下小兒子。漢景帝當了皇帝,拿了最大的一份,她當然想補償小兒子一點。最好,也讓小兒子過把當皇帝的癮。

這個就有點麻煩了。我正在寫一個專欄叫《中學大歷史》,就把有關這母子三人的段落髮上來。


1.幸運的竇太后

漢景帝的母親叫竇漪房,大概是戰國貴族之後。秦季的時候,竇漪房的父親隱居在鄉下,平時釣魚為生,可能技術不過關,有一回掉到水裡淹死了。

竇漪房長大後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宮,當上了呂后的宮女。

到了呂后掌權的時候,開始遣放宮女出宮,把他們賜給諸侯王。竇漪房就在其中。有人分析,竇漪房等宮女可能是呂后派去監視諸侯的。這個猜測可能並不準確。因為這些宮女出去的時候是隨機安排的。比如竇漪房被安排要去代國。

代國在山西,在漢朝時還處於邊境之地。竇漪房家鄉在清河,她想去趙國,就委託管分配的太監把自己放到去趙國的名單裡。

但是,在辦這個事情的時候,太監拿了錢忘了事,沒有調換名單。竇漪房依然去了代國。

我們知道代國就是漢文帝的封國。這位仁兄為了明哲保身,不去中原地帶,偏要跑到跟匈奴接壤的荒漠之地當王。這裡離清河當然很遠了。

竇漪房很傷心,她不想去代國。但不去也不允許啊。結果去了之後,就被漢文帝看上了。一共去的五人,就她成為了漢文帝的寵妃。沒過多久竇漪房生了一個女兒,這是後面特別能鬧的長公主劉嫖。再過一年,竇漪房又生了一個男孩子,就是漢景帝劉啟了。

不少言情小說裡記載,竇漪房是呂后的間諜,但去了代國,被劉恆感化,成為劉恆的寵妃,最後他的兒子因此當上了太子。

寵不寵不知道,但她的兒子能夠當上太子,絕不僅僅是她的原因,而有一個更為隱祕的、歷史書不好記載的原因。

在漢文帝當上皇帝的數個月間,他的嫡妻以及四個嫡子先後離奇死亡,而史書上連漢文帝的嫡妻是誰也沒有介紹。

很有可能,漢文帝的嫡妻是呂氏之女,為了讓軍功集團放心,漢文帝殺死了這個有呂氏背景的妻子以及四個嫡子。

不管怎麼說,劉啟跟他爹漢文帝一樣,不爭不鬧成為了太子,又無驚無險的完成了轉正,成為了大漢的皇帝,可謂實力躺贏。



2.漢景帝的許諾:

有一天,樑王劉武到長安朝見漢景帝。兩兄弟好久沒見面,見面當然要喝兩杯。喝著喝著,漢景帝突然冒出一句話:“千秋萬歲之後,我的位子就是你的。”

很多人分析,這是漢景帝喝多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史書明確的寫著:帝從容言曰。

人家清醒著呢,一點也不像說酒話,而且這會,漢景帝還真的沒有立太子。

於是,這就像是玩笑,也像那種可能會實現的玩笑。劉武當場離席辭謝。當然,嘴上說不要,心裡早就誠實得樂開了花。

更更要命的是,旁邊還坐著太后。太后老人家聽了兒子的話,大為開心,畢竟劉武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先是大兒子當皇帝,後是小兒子當皇帝,我看行!

太后頻頻點頭,大有充當公證人的意思。

可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突然站了起來。這位半路殺出來的人是太后的侄子竇嬰。一看漢景帝這頓酒喝得有點大,嘴一張就把太子給定了。他連忙端著酒站出來,表示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傳,是漢朝的老規矩,皇帝你這麼幹,有點不按規矩出牌啊。

這就有點掃興了,劉武有些沮喪。過了兩天,他又燃起了希望,因為他收到一個消息。竇嬰下崗了,而且被竇太后開除了門籍,以後不準到宮裡來,看著心煩。

樑王興奮了,自己的老母親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老哥又許下諾言了,搞不好,我還真有可能當皇帝啊。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吳楚兩國夾攻樑國時,劉武雖然連吃敗仗,但就是咬緊牙關,死守城池。畢竟這天下將來就是他的天下,自己不但是股東,還是未來的董事長接班人,不努力能行嗎?

那麼,漢景帝真的會把位子傳給老弟嗎?

想想在東市腰斬的晁錯吧。

酒席上的話通常是不能當真的,尤其是許諾的話。原本劉武就不該信的,但是,一個人智力下降水平跟大餅的面積成反比,漢景帝畫了一個千秋萬代之後傳位的大餅。說實話,就是聰明人也得給整成智障。


3.爭嫡

漢景帝廢掉了太子劉榮。別的王子還沒有興奮起來,一位老弟先嗨了。

這位老弟就是樑王劉武。

那一年劉武跟漢景帝喝酒,漢景帝隨口說了一句,百年之後傳位太弟,讓劉武高興得找不著北。到了七國之亂,劉武打了雞血般跟吳楚兩國死磕。說到底,就是看在這天下有可能是自己的份上。

可是,劉武要是腦子還清楚的話,第二年他就該明白自己沒戲了。

平定七國之亂的第二年,漢景帝就做了一件事情,立劉榮為太子。漢景帝遲遲不立太子,這是因為太子之位是一個誘餌。就好像公司裡空置一個副總的職務,總能夠調動一些人的積極性。

而七國之亂一平定,再去忽悠傻魚就沒有必要了。

聽到老哥把太子都定了,劉武心裡是哇涼哇涼的,但讓他徹底接受現實也很困難,畢竟期望越大越難放棄。何況,老哥雖然立了接班人,但同時又給了他另一個暗示。

漢景帝賜給他天子旌旗,出去一次,後面跟了一屁股的車輛隨從,道路還要先行戒嚴,規格跟皇帝幾乎一模一樣。

更何況,劉武還有一個強大的內援:竇太后。

更何況現在太子被廢了,劉武恨不得跳出來:看我,哥,看我啊!

竇太后的心思也活了,喜歡小兒子是母親的天性,而且母親都有補償心理,大兒子如果得到的多,她總想補償一下小兒子。漢景帝當了皇帝,拿了最大的一份,她當然想補償小兒子一點。最好,也讓小兒子過把當皇帝的癮。

她不好意思直接讓大兒子選自己的小兒子當接班人,而是提了一個要求:“你以後出去乘坐大駕和安車的時候,讓樑王跟在你旁邊。”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請求,因為所謂大駕是皇帝最高的出行規格,而安車是皇帝最常見的出行方式。

最高的以及最常見的出行,旁邊都要跟著劉武。劉武當然不會是拖油瓶,這樣做只是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劉武是皇帝的備胎,以後老胎不能滾了,就是劉武頂上。

那會漢景帝正喝著酒,聽了母親的要求,漢景帝老老實實挺直了腰。

“好的。”

老母親放心了,兒子都答應了,妥了妥了。

顯然,竇太后還不是不太瞭解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啊。這個世界上能夠搞清楚兒子心思的那個人,可能只有去世的漢文帝了。

漢景帝下來後,找到了大臣們,無意中提到這個事情。

“太后說讓我以後都帶著樑王。”

在場的大臣都是人精,當然明白這背後的意思,紛紛表示千萬不能答應。其中一位仁兄還有舉了一個例子。這個莫名其妙被舉出來的栗子是春秋時期的宋宣公。

宋宣公在去世時,沒有把國君之位讓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此後的宋國接連發生了動亂,包括但不僅於:弒君、戰爭、內鬥。

按司馬遷的說法是:春秋譏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國以不寧者十世。

宋宣公不按規矩出牌,結果累及十世。

漢朝這位仁兄說得比較收斂,認為是五世禍亂不絕。

但五世不絕也夠嚇人的,至少能把太后嚇住。原本只想讓自己的小兒子也過把皇帝癮,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算了,算了,不要搞了。

這位仁兄就是袁盎。

問題是,袁盎的提議是怎麼傳到竇太后耳邊呢?當然要由漢景帝來傳達了。

很快,漢景帝立了第十子劉徹為太子,按理說,這下劉武該死心了吧。可劉武還不肯放棄最後的努力,提了一個要求,要求建一個探親快車道,從自己的宅子修一條路直通太后的長樂宮。為了不給中央財政添困難。劉武還特別表示,修建這個通道的錢我可以自己出。

劉武還表示,修建的工人,也可以用我樑國的士兵。

這就是開玩笑了,你這些建築工人進了宮,到底是修路還是搞革命,誰知道?

史書記載,樑王劉武身邊也招攬了一些奇才,比如叫羊勝、公孫詭的,經常出一些腦洞大開的主意,從這些來看,這些人也就是在地方上還能忽悠一些群眾。到了中央這些高官面前,就跟兒戲一樣。

這個建議一提,毫不例外就被打了回去。站出來反對的依然是袁盎。

眼見著希望一點點渺茫,劉武又把他的狗頭軍師羊勝以及公孫詭請了過來,大家一合計,得出一個結論,成不了太弟,完全是袁盎這些人搞的鬼。只要把這些人砍死,何嘗不成功?

於是,這些人腦子一熱,竟然派人去刺殺袁盎等人。從這件事情來看,漢景帝沒有把位子傳給弟弟是對的。以這種混黑社會的手段來治理天下,這跟漢武帝差的不是一條街。

結果連黑社會手段都差強人意。袁盎竟然殺不死。

劉武接連派出了十多批人殺袁盎,可袁盎是長安網紅,名氣極大,這些刺客到了長安,不但不殺袁盎,還溫馨提示袁盎小心提防。

最終,劉武終於找了一位不那麼講江湖規矩的刺客,在城門外刺死了袁盎。

這一下,事情鬧大了。

奇怪的是,袁盎已經接連收到了十餘次的警告,漢景帝大概也是知道的。他為什麼就不派兵馬保護一下袁盎呢?畢竟這也是高官,應該享有一些高級別的安保措施啊。

這裡的東西細思極恐。

當年漢文帝提防袁盎,用來對付周勃,漢景帝又用他來對付晁錯,現在他的死,也是春蠶到絲方盡,為大漢帝國做最後一點貢獻吧。

說起來在長安殺死高官也不是沒有先例。當年審食其就被淮南王劉長錘死在自家門口。漢文帝特地赦免了劉長。

可漢景帝顯然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

漢景帝向樑國派出了辦案的專員,去抓捕樑王的兩位大祕:公孫詭和羊勝。

結果找了許久都找不到,漢景帝發揮重案大案一定要結案的精神,接連派了十餘次使者,這些人也不直接找樑王劉武,而是直接問責樑國的責任官吏:樑相及內吏。

樑相及內吏只好全國大搜捕,搜了個把月,連根羊毛孫子都沒找到。最終被逼得沒辦法,內吏說道:不要找了,我知道人在哪裡。

知道你怎麼不早說?

我也不知道應不應該早說啊。

現在你知道了?

現在我知道了。

內吏,正是在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韓安國。

其實這兩人藏在哪裡,大家一清二楚,他們除了樑王劉武的王宮還能去哪?大家裝模作樣,只是想試一下皇帝的態度。如果皇帝只是想做個樣子,那大家也就配合一下,全國象徵性搜捕一下,一個報告上去,人找不到。漢景帝就此結個案就行了。

但現在一波又一波的人過來,那顯然是要大義滅親了。

韓安國走進皇宮,見到了決定死抗的劉武,只舉了一個例子,就讓劉武把自己的軍師交了出來。

“大王,你說,你跟皇上的關係,比起皇上和臨江王來,哪一個更親?”

樑王的臉色一下白了,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顫抖著說:“何至如此,何至如此。”

臨江王,正是前太子劉榮。

在這一年的早些時候,劉榮在獄中自殺了。

劉榮被貶為臨江王后,沒過兩天就被人告了一狀,侵佔太宗廟前空地的圍牆。

其實亂搭建不小心佔了關鍵地皮的事情在漢朝也發生過。當年晁錯為了上班方便,在太廟的牆上開了一個洞。宰相申屠嘉告了晃錯一面,結果漢景帝輕描談寫一句話,就保住了晁錯,氣死了申屠嘉。

這洞是我讓他打的,怎麼的,不服啊。

這一次,漢景帝這張漢朝最大的保護傘能夠為自己的兒子撐開嗎?

漢景帝派出審理此案的官員叫郅都。

郅都,山西省洪洞人。在官場上以酷吏聞名,在濟南郡任職時,當地豪強比較囂張,郅都一到任,就把幾個大姓的族長叫過來,定為首惡份子,先殺了再說。搞了一年多,把著名的治安多發區變成了路不拾遺的道德模範區。

最後不但當地的豪門怕他,就是隔壁郡的同級郡長看到郅都來了,就跟下級官員見領導一樣。

因為手段猛,漢景帝把他調為中尉,掌管京師治安,這位仁兄就更加狂啦,狂到把當紅炸子雞周亞夫都不放在眼裡,別的人見到周亞夫,立馬上前跪拜。郅都也就拱拱手,大概相當現在點頭示意吧。

所以,郅都有一個殺氣騰騰的外號:蒼鷹。

當然,酷吏不等於黑吏,手法比較糙,不代表會亂來。

但郅都還是亂來了。因為他不僅僅是酷吏,他跟劉榮還有一個穩祕的聯繫。

有一年,漢景帝出遊,隨行的有慄姬。到了上林苑,慄姬要上洗手間,但沒想到當年野生動物保護得太好。一隻野獵突然衝進了洗手間。

這一下出大事了,漢景帝看了一眼旁邊的郅都,意思是你表現的時候到了,老闆娘有難,你該出馬啊。

郅都不動。不動當然不是因為不好意思闖女洗手間。而是不想動,覺得沒必要動。當時郅都是中郎將,是負責皇帝安全的。相當於皇帝的高級保鏢。絕對不能離開漢景帝闖到女廁所裡去。

漢景帝按捺不住了,畢竟裡面是他的蜜。於是他操起武器要衝上去,應該不是棋盤折凳之類的。

這時候,郅都突然攔在了漢景帝的前面,說了一句話,“失掉一個姬妾,還有另一個姬妾進宮。天下難道還會缺少慄姬這樣的人嗎?”

聽到這句話,漢景帝幡然醒悟,掉頭就走。不過,那隻野豬倒沒有傷害慄姬,可能是走錯了洗手間,到裡面轉了一圈看了兩眼也就出來了。

這件事情出來後,竇太后是大為讚賞,給郅都發了一百斤黃金。

但是,慄姬會怎麼看?史書沒有記載。但郅都得慶幸,漢景帝廢了劉榮,氣死了慄姬。不然,慄姬升級為太后之時,就是他亡命之時。

對於郅都跟劉榮的關係,漢景帝是明白的。他的任命表明了他的態度。

劉榮被抓起來後,曾經哀求給自己刀筆,向漢景帝寫封謝罪信。

郅都下令,禁止向劉榮提供刀筆。

最終,他曾經的老師竇嬰來到獄中,給他提供了刀筆,但劉榮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活著離開這裡了。他給父親寫下了絕筆信,然後在獄中自殺。

政治的天空裡,容不下親子之情。為了讓天下能夠順利的轉移到下一代,漢景帝決然的殺死了自己的長子。

為了逃脫項羽的追殺,劉邦把兒子踢下車子。

為了成功當上皇帝,漢文帝殺死了自己的四個嫡子。

為了避免禍亂,漢景帝對自己斬草除根。

不用驗DNA了,這絕對就是老劉家的三代。

隨便提一下,當年郅都讓漢景帝放棄慄姬,竇太后相當高興,現在郅都幫助漢景帝放棄了兒子,竇太后就沒那麼開心了。

竇太后勃然大怒,強烈要求處置害死他長孫的郅都。為了讓老太太息怒,漢景帝把郅都罷官,但隨後卻任郅都為雁門郡太守,為了安全起見,特地囑咐郅都不用到長安報到,直接到雁門上班。

漢景帝的這把保護傘,是說撐就撐,說收就收。

聽說長安蒼鷹到了邊郡,年年來打劫的匈奴人也消停了幾年。但竇太后顯然沒忘記這位逼死兒子的酷吏,下令逮捕郅都。

在漢景帝又要撐開保護傘,表示郅都是忠臣時,竇太后說了一句話: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嗎?

漢景帝的傘收了起來,郅都被處死。

漢景帝是竇太后身上掉下來的肉。但很多人對自己的肉其實是不理解的。

逼死皇帝的長子,如果沒有這塊肉的示意,郅都再酷也辦不到。

於是,當韓安國將劉榮的名字說出來時,樑王劉武才知道自己玩脫了。

他面對的不是普通的人,不是自己的兄長,不是自己一同長大的玩伴。是一位冷血的君王,一位為了帝位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拋棄任何親情的人。想想被砸死的吳國世子吧,想想晃錯,想想劉榮。

劉武,將是第四個人。

聽了廢太子劉榮的故事。劉武嚇得魂都沒有,自己的軍師也不要了,趕緊表示願意交出羊勝跟公孫詭。

漢景帝看到這兩人,卻勃然大怒。因為送過來的是兩具屍體。

老子要的是活人,是口供,是幕後的主謀,你給我殺人滅口!漢景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劉武應該很慶幸自己沒有坐在老哥的棋盤前。但他知道,這一次想脫身是不容易了。

面對死亡,劉武終於靈光了,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鄒陽。

在歷史上,此人以文學聞名。劉武因為有錢任性,在自己的地盤修了一個梁園,吸引了一大批人,好在不像劉濞那樣招攬亡命之徒,前來掛靠的都是文藝青年,比如漢朝大文學家,著名小白臉司馬相如就在梁園白吃白住過。

鄒陽雖是文藝青年,但比起羊勝之類就要聰明多了,他原本是劉濞的門客,劉濞造反時,他苦勸不聽,乾脆離開了劉濞,在劉武這裡又幹起了老本行:門客。

因為初來乍到,跟羊勝的關係不好,被羊勝打了幾次小報告,劉武就把鄒陽關了起來。

可沒兩天,劉武又老老實實把鄒陽請了出來。因為鄒陽太會寫東西了,在獄中寫了一封信,三言兩語就把劉武給寫服了。

這個人太有才了。現在攤上大事,只好請鄒陽出馬。

那麼,到了長安的鄒陽找誰來救劉武呢?找對人很關鍵。很多人很努力,但往往越努力越倒黴,比如曾經勸漢景帝立慄姬為皇后的那位哥們。就是沒搞懂這一點,自己命丟了不說,還害了慄姬跟前太子劉榮。

通常來說,到了長安找人辦事,通常是找高官。但如果找高官,劉武必死無疑,因為這無疑給漢景帝造成了一種印象,藩王跟大臣有聯繫。這可是大漢萬伏高壓線。要知道漢文帝之所以能成為皇帝,就是因為跟周勃這樣的大臣拉上了線。漢景帝絕不會允許別人走自己父親的老路,讓自己無路可走。

鄒陽找的是王信。

王信是新任皇后王娡的哥哥。也就是外戚集團。這就好多了,一個是皇帝老婆的弟弟,一個是皇帝的弟弟,總歸是自家人的事情。

鄒陽找到王信,開頭就是一句:“老兄,我看你要大禍臨頭了啊。”

“為什麼?”王信大為奇怪,自己最近也沒惹什麼事啊。

“因為我們樑王要倒黴了。”鄒陽說道。

王信樂了,你家樑王要倒黴,跟我有什麼關係。要不是看眼前這哥們表情嚴肅,不像開玩笑,王信說不定要叫人把鄒陽叉出去了。

很快,他就慶幸自己沒把鄒陽叉出去。

鄒陽繼續說道:“你的妹妹得到皇上的寵幸,你卻在外面幹了不少不守規矩的事。”

王信的臉色變了。

史書沒有記載王信幹了什麼不守規矩的事。但我們知道,文景兩朝還處在諸呂之亂的陰影當中。因為諸呂的反面典型,大家對外戚防得特別嚴,簡直是誰冒頭就打誰。漢文帝的舅舅薄昭就是因為犯了錯,被漢文帝給處死了。

那麼,王信到底幹了什麼事呢?

鄒陽又說了一句:“如果皇上一定要追究袁盎被殺一事,導致樑王被處死,太后的怒火無法發洩,就會向大臣們報復。所以我才為你私下擔憂啊。”

說實話,這些天竇太后確實有些情緒化,自從得知皇帝兒子抓住小兒子的把柄不放,一定要追究到底,就開始絕食了,還在宮裡哭個不停。

而且這位老太太確實不好惹,史書記載這位老太太喜歡黃老之術,對《老子》很推崇,而且還喜歡召開學術研討會,召集飽學之士一起來研究《老子》。大家也就陪著老太太樂呵樂呵。可有一天,一位叫轅固生的儒家弟子不願意配合演戲了。

自從漢朝建立以來,儒家都被道家壓著,轅固生心裡很不爽,沒心情配合老太太搞學術,猛的冒出一句,這沒什麼出奇的,老子的水平也就一般般吧。

老太太也不記得《老子》教她的清心寡慾與世不爭了,一怒之下把轅固生送到獸圈,讓他去殺野豬。

你牛,你跟野豬牛去。

幸虧漢景帝知道了,趕緊跑過來送了轅固生一把利刃。那時候的儒生其實是文武雙全的。轅固生衝到野獸前,一刀就捅中野豬的心。

可見,這位老太太不好惹啊。郅都害死了他的孫子,漢景帝拼命保護,最後還是被老太太給弄死了。

但奇怪的是,老太太也不是李逵,見人就要砍倒一大排的。她就是發脾氣,也是有目標的。文武百官,長安上千號官員。鄒陽為什麼說倒黴的會是王信呢?

原因極可能跟廢太子之死有關。

我們已經分析過,廢太子劉榮之死是郅都運作的,但背後操作的極可能是漢景帝。但是,這其中還有沒有別的人出了力呢?

在歷史謎案中,有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就是一個事情要尋找背後的根源,一定要看真正的受益者。

真正的受益者往往就是背後的主謀。劉榮之死,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新皇后王娡,新任太子劉徹以及新晉外戚集團骨幹王信。

那王信有沒有在廢太子之死上,出過力呢?

史書沒有記載,但只有這件事情,才會讓老太太記恨在心,萬一心情不爽時就要對他下手。

王信當然明白這其中的利害。他馬上問道:“那怎麼辦?”

鄒陽不急不慢說道:“你如果能夠勸告皇上,讓皇上不追究樑王的事情,太后一定會感謝你,你的妹妹也因此能夠得到太后的寵幸。這樣,你們家族的榮寵就像金城一樣牢固。”

跟歷史上那些有名的說客一樣,鄒陽懂得曉之以利的祕訣。當你想讓人辦一件事情時,最重要的不是突出自己的問題,而是突出對方能夠得到的東西。

其實鄒陽的這一套說詞是侵犯版權的。版權的所有者是著名天使投資人呂不韋。當年呂不韋就是靠這套說詞說服陽泉君,又讓陽泉君說服其姐姐華陽夫人,讓華陽夫人收子楚為養子。

王信被鄒陽說服了,但他很快想到一個問題,現在漢景帝正在氣頭上。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這回一定要搞死自己的弟弟。

年初搞死兒子,年底搞死弟弟,要辦就辦個痛快。老劉家對自家人下手,講究的就是短平快。

這時候去說,能夠說得動嗎?

說得動的,鄒陽告訴王信一個方法。

“你去舉一個例子。”

“什麼例子?”

“舜與弟弟象的故事。”

有關這個故事就不多解釋了,總而言之,就是弟弟虐我千百遍,我要待他如初戀。

當然,這裡的關鍵在舜身上。自從舜被封為三代名君之後,他的行為就成為君王的行為模範,沒有一位帝王不希望自己被認為是舜一樣的明君。

王信明白了,他拿著這個故事進宮,漢景帝一聽,果然奏效。

但劉武想要活命,還有最後一關,漢景帝在等袁盎遇害調查團的消息。

負責調查的人叫田叔,也算是老前輩了,楚漢爭霸時就已經在社會上混了。在司馬遷的《貨殖列傳》中,曾經提到有一個叫田叔的人,就靠著盜墓--沒錯,就是摸金校尉那一路起家的。至於盜墓者田叔跟刑事調查科的田叔是不是同一個人就無法得知了。

很快,田叔回來了,漢景帝把他叫了過來。

“樑王有沒有罪?”

“有的,死罪!”

漢景帝想了一下,問道:“證據呢?證據在哪裡。”

漢景帝問這個話,說明還是想弄死這個老弟。

這些年老弟不把自己當外人,出入跟皇帝一個作派,他早就不爽了,何況還想著接班這樣的美夢。但畢竟是親弟,不好隨便弄死,尤其是宮裡還有一個在絕食的老太太。這個案子必須做紮實了。

田叔沒有回答,反而說道:“陛下就不要問樑王的罪證了。”

“什麼意思?”

“罪證我已經燒了。”

在回來的路上,走到霸昌廄的時候,田叔一把火把調查來的證據全燒了。

“有了罪證,不殺樑王,就等於廢了漢朝的法律,如果處死樑王 ,太后吃東西就沒滋味,睡也睡不好。這不是為陛下添憂愁嘛。所以我燒了。”田叔理直氣壯說道。

漢景帝接受了這個說法。好吧,那就放這個老弟一馬吧,看在他曾經替自己平定七國之叛的份上。

漢景帝跑到後宮,向老太太彙報,袁盎的事情是樑王的寵臣乾的,這些人已經按國法處死了,沒樑王什麼事。

老太太一聽,一咕嚕爬起來。

給哀家上飯菜,這些天沒吃東西,可餓壞了。

一口氣幹下一碗,心情好,牙就好,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劉武的命算是保住了,但爭帝國接班人就徹底沒戲了,這原本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只是他醒得太晚。

毁建策
2019-05-29

思考古今母親,尤其竇太后偏愛幼子,討厭長子的原因:

從生理角度考慮,女人愛幼子而厭子主要原因是女子在第一次生產時因為沒經歷過,還有產道從未展開,在生產時會產生撕心裂肺之痛,痛不欲生,甚至還有可能因此難產而死,即使沒死,也同在鬼門關過一趟一樣,對此非常恐懼,甚至不願再生產。

而也正因此由於痛,由於曾經所經歷的非人折磨,還有恐懼,讓其對孩子,尤其長子長女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恨,尤其難產,基本上死過一次的人為最。但鄭莊公與其母親就是這種情況,其們母子的關係甚至比竇氏母子還要惡劣。

不過大多數人表現得不明顯,或因孩子降生所產生的喜悅,以及自己對其賦予的意義沖淡其幾近於無吧了。

可到有第二,第三個孩子誕生,因為已經歷過一次,甚至經歷過很多已對之習慣,有準備,不覺得什麼,甚至像一些小說所言還有些別樣的感覺……

這樣一切的一切,一個痛苦。一個不痛,甚至舒服。一個恐懼,一個喜悅。一個……

如此一利一弊,天然,因為人的天性都決定註定,母親會喜歡一個,討厭一個。此乃天性,沒有辦法改變。

至於到後天因為生長子中懷有更多目的,自己為事業更多奔波,操勞,不像生幼子時生活基本已穩定,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也無那麼多目的,心思,心地更單純像一個母親。

無論是與長子,幼子相處時間長短所決定的感情深厚程度,還有看到長子,幼子感到的是濃濃喜悅,母愛,還是想到自己曾經所存的心思,利用,不光彩,由此而產生的對自己的討厭,厭倦,都又決定母親對長子,幼子感情都區別,甚至因此而區別對待。

而你越是如此,越是會讓你們感情破裂,裂痕加大,甚至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問題越來越嚴重,最終無法收拾。

而長子長大需嚴加教導,幼子還小需要關愛。

長子長大越來越叛逆,不如小時候,幼子聽話……

……

種種原因,一切的一切都會加劇這種影響,使你們的感情更加惡劣,母子越行越遠,母親更加偏幼子,厭惡長子。

這一切的一切或就是大多數偏向幼子,排斥長子母親產生的原因吧。

雖竇太后不是一般人,但其終究還是女人,其中以上所說的情況在其身上不僅存在,而且更加嚴重。

再加上同是其兒子,就因一大一小,一個得到天下,當上皇帝,成整個世界主人,一個卻只得到一小片領土,不得不俯首稱臣,處處受制,其感覺對不起小兒子,心中有愧,所以為平衡更加對小兒子好,疏遠長子。

長子日日在身邊,習慣好,看到的都是惡。幼子在天邊,時常見不到,日日思念,想到的都是好。

長子性格隱忍,陰柔,節儉,沒什東西孝敬,幼子陽剛,豪邁,無什麼生活壓力,所有資源都用來享受,有充足東西孝敬,博其好感,讓其快樂

……

這一切的一切都決定產生竇太后討厭景帝,喜歡劉武的情況非常正常。

此或就是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吧。

不過為避免悲劇,事情一發不可收拾的出現。身為子最好體諒一下母親的情況,細思產生這一切的原因,身為母則要努力控制自己感情,將一碗水端平,別做太過分。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11-05

竇氏是窮苦出身,年少時吃過很多苦,後來進宮做了呂后身邊的宮女。由於她謹小慎微,為人又機敏,得呂后欣賞,後來被呂后賞給代王劉恆,得到劉恆的寵幸,生下一女二子,即長女劉嫖,長子劉啟和次子劉武。

劉恆繼位後,由於之前的四子皆夭折,於是立竇氏所生長子劉啟為太子,同時封長女劉嫖為館陶公主,而次子劉武則被封為樑王。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竇太后塑像)

由於劉恆的先王后(大老婆)已病逝,在封劉啟為太子後的第二年,竇氏又母以子貴,被立為皇后。

然而,苦盡甘來的竇皇后,卻因一場疾病導致失明,很快就失去了劉恆的寵愛。

由於不得寵愛,慎夫人恃寵而驕,竟坐與她同席,出與她同車,壓根沒有把她這個皇后放在眼裡。

所幸,在大臣們的據理力爭下,劉恆不僅不敢將她的皇后之位廢掉,還讓慎夫人在行為上要多加收斂,好歹竇皇后免除了危機。

沒有丈夫疼愛的竇皇后,把一腔的希望都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了。劉啟和劉武對她也很孝順,這對她來說,還是很高興的。

公元前157年,劉恆駕崩。劉啟順利繼位,是為漢景帝。竇氏也被尊為太后,顯貴榮耀之極。

劉啟不光是國家的明君,對竇太后亦孝順有加。凡是外邦進貢的好東西,都緊著讓她先挑。不過,畢竟劉啟是皇帝,每天日理萬機。除了早晚問安,平日陪她的時間也不多。

幸好小兒子劉武有心,常常從封地到京城來陪竇太后,哄她開心。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劉武見竇太后)

竇太后覺得劉武年紀輕輕就離開她,獨自一人在樑國過活,實在是很吃苦。

另外,劉武也是個文武全才,和劉啟站在一起,雖說是君臣,但以劉武的能力,也不見得比劉啟差,所以她很為劉武驕傲,覺得劉武只是被封為樑王實在是大材小用。

因此,竇太后總想補償劉武,但劉武已封無可封了,那就只能大加賞賜。

除了大把大把的給錢,竇太后還要劉啟賞賜形同天子的儀仗隊給了劉武,好讓劉武進出有千乘車馬隨行,浩浩蕩蕩堪比天子出行。

劉武有錢,又得了不少封地,便在樑國大肆修建宮殿,其宮殿富麗堂皇,堪比都城裡的宮殿。

劉啟知道竇太后寵愛劉武,為了讓竇太后高興,每次劉武進京,他都派使臣持符節,駕駛著他平日出行乘坐的駟馬車出城去接他。

入宮後,劉啟和他亦同乘步輦,狩獵亦是同車而行。而且還特批,但凡是樑國的使臣,只需要在宮裡做登記,便可以在宮裡自由出進,待遇等同於朝中大臣。

有次宴會,席間劉啟見竇太后心事重重,便知道竇太后是因為劉武的緣故而不能歡顏。再加上他和劉武又喝了些酒,因此便當著竇太后的面對劉武說:“兄弟,我千秋萬歲後,便將帝位傳於你。”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劉啟和劉武)

當時劉啟尚未立太子,劉武聽他這麼說,覺得他是天子之言,必然是認真的,所以心裡竊喜。竇太后亦是非常高興。

劉武回到樑國後,便廣招賢人志士,又招兵買馬,鍛造了許多兵器,指望有一天能接劉啟的班後,一展宏圖。

但是後來。劉啟卻封了他的兒子劉榮為太子。

不過,公元前150年,劉啟又廢黜了劉榮太子之位。

竇太后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旁敲側擊地對劉啟說:“我聽說殷商的制度親如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我年事已高,唯獨放不下劉武,我若百年之後,便把劉武託付給你了。”

劉啟是個孝子,怎麼會不明白竇太后的心意呢?也動了要封劉武為皇太弟的心思。可是重臣袁盎等人極力反對,最後劉啟才作罷,並將另一個兒子劉徹立為太子。

事情發生後,劉武覺得之所以自己沒能接劉啟的班,全是袁盎一夥大臣壞了他的好事。所以,他花重金,讓跟隨他的死士去刺殺袁盎等大臣。

劉武的死士很快就暗殺了十幾名曾與袁盎一起阻止竇太后的大臣。這下,事情鬧大了,畢竟朝廷命官,又是重臣,怎麼能說死就死呢?於是劉啟將此作為重案來查。很快,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劉啟查到是劉武幕後指揮。

劉武懼怕,於是命死士自殺,交給劉啟後,又上書請求朝見,希望能得到寬恕。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館陶公主劉嫖)

竇太后也數次給劉啟做思想工作。於是劉啟冰釋前嫌,像以前一樣派使臣出城迎接劉武,誰知並沒有接到。

竇太后得知後,找劉啟大哭,非說他殺了劉武。

就在劉啟恐慌時,劉武卻揹負刑具隨館陶公主劉嫖入宮。原來他擔心劉啟不會寬恕他,所以請來劉嫖與他一同進宮,好為他說話。

後來,劉武數次上書想住在京城陪竇太后,劉啟都不同意。

劉武見劉啟日漸冷落自己,知道他並未寬恕自己,心裡更加憂懼,不久便得熱病而死。

劉武死後,竇太后悲痛欲絕,和劉啟母子關係漸生隔閡,再不如當初子孝母慈的時候了。

由此可見,竇太后不喜歡漢景帝劉啟,而喜歡樑王劉武,本來是不存在的,但因為劉啟身為天子,卻說話不算數,最終讓劉武因此喪了命,她能對劉啟沒有意見嗎?

(參考史料:《史記·外戚本紀》)

不书
2019-01-04

我一直以為,中國千古年代裡,能稱呼得上賢后的不多,戰國時期楚國羋太后算一位,滿清孝莊算一位,竇太后因爭執不能算整的也算是半位吧。

實際上,竇漪房活著的時候,做下的大多數糊塗事,都與他的小兒子劉武有關。除此之外,她所作所為,並未達到呂太后那樣禍亂朝綱或者垂簾聽政,實際上她大多數時候替景帝與武帝父子兩穩持了一下江山,時常以呂太后自戒,提醒自己後宮不得干政。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彩畫人物竇漪房)

竇漪房和她的婆婆薄姬一樣,都是上天垂憐的幸運兒。他婆婆陰差陽錯就做了皇太后,她更青出於藍,不僅母憑子貴做了皇后,還做了皇太后,乃至太皇太后。而她原本不過是貧賤奴婢出身的官奴而已。

竇漪房生有兩兒一女,長女館陶公主劉嫖,長子就啟,次子劉武。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劉啟做了皇帝,是為後來漢景帝,劉武就必須遠離故土到封地去做親王,館陶公主自然在京都找了個好人家嫁了。

且不說兩個大的不用她竇漪房操心了,就是依著民間百姓多疼么兒的規律來看,她竇漪房有一萬個理由思念劉武,日日夜夜在漢景帝面前絮叨自己如何想念劉武,就盼望著劉啟打破組制把劉武接回宮裡來一同居住才是。

加上,劉武是個頗有心機的人,本就有竇漪房的偏愛,再加上他那一套三分真情,七分演技的噓寒問暖下來,竇漪房就更想念,偏愛劉武了。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劉武)

那個時候,竇漪房眼睛已經瞎了,最疼愛的么兒又遠在封地,一年沒有傳喚見不了幾次面,自然十分擔心自己哪天一口氣沒過來死了,小兒子都趕不回來,所以在這種心理下,她時常私下裡替劉武盤算著各種出路與前程。不過總得來說,竇漪房也算是其情可憫,當劉武所作所為涉及到亂家國天下的時候,她還是能夠持正中立,不為私情所困,並不替劉武求情,而是要求漢景帝善待他的後代便作罷了。

晚年,在彌留之際,又手把手教劉據何為為君之道,把自己一輩子所見所聞所想傾囊相授,把所有大權交還給漢武帝,並且教他如何防外戚。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回答!

有书共读
2019-08-03

封建社會裡中國婦女地位低下,但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的婦女可不少,竇太后就是成功逆襲的婦女。

她不僅從普通的農家女變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一度還左右漢景帝的心情。

竇太后與漢文帝劉恆生了三個兒女:長公主,景帝和樑王。

竇太后似乎更偏愛小兒子樑王,一度曾熱衷慫恿景帝把帝位傳給樑王,有書君現在就把這其中的來龍去脈說道說道。

一、樑王是個有城府的么兒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中國曆來有“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的習俗,從本質上講,竇太后也有普通母親的天性,樑王是老么,當然從心裡就更喜歡樑王一些。

按照漢朝制度,皇子成年後就得去自己的封地生活。

竇太后的三個兒女,只有樑王長期不在京城,父母對於孩子更多的時候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竇太后也不例外,長公主和景帝在身邊,當然想見就能看見,可樑王一年才能見一次,皇帝不召見的時候也許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偏愛樑王也在情理之中。

樑王是個極有城府的人,他在竇太后面前總是表現得忠厚老實溫和有禮,並且極盡孝心。

回到京城就天天噓寒問暖,陪伴聊天。

與日理萬機的景帝相比,竇太后當然覺得樑王更有孝心,於是對他更加寵愛,賞賜更多的財物表達母愛。

樑王用這些錢財在自己的封地上大興土木,還將自己封地的面積不斷擴大,出行的規格也比肩景帝,珍寶財富比京師還多,這樣也為他的野心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景帝在家宴上酒後許諾傳皇位給樑王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封建社會一向以孝治天下,經常舉行家宴。

一次劉氏和竇氏的家宴上,景帝喝酒喝高了,又看到氣氛那麼好。

特別是看到母親竇太后對坐在身邊的弟弟樑王心疼的樣子,漢景帝非但沒有吃醋,反而想逗母親開心,竟然舉杯對弟弟樑王說,等他百年之後要把皇位傳給他。

竇太后一聽當然喜不自勝,於是就有了這份心事。

哪知太后的侄子竇嬰馬上站出來說道:

“漢法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陛下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

這一番話驚醒了景帝,景帝馬上改口:酒言戲言不作數。

由此竇太后恨死竇嬰,找機會懲治了竇嬰,由此愛的太平就更傾向樑王。

三、竇太后認為樑王當皇帝自己實惠更大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竇太后是在後宮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對皇位繼承人之間的殘忍爭奪更是深有體會,她當然知道誰當皇帝她實惠更多的道理。

太子劉榮的母親因為得罪了竇太后和長公主,他的太子之位被廢。

當時景帝的其他兒子年紀都比較小。

竇太后信奉“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認為劉武要比景帝那些年幼的兒子更加有利於江山社稷。

於是竇太后便對景帝說:“我聽說殷商的制度親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樣的。百年之後,我把樑王託付給你。”

其意非常明顯,要求景帝立樑王,遭到了袁盎等大臣的反對。

後來樑王派人殺了袁盎,從此以後竇太后雖然仍然寵愛樑王,但沒再提傳位之事了。

景帝雖然沒有得到母親的寵愛,但他繼承了文帝重視農業生產的政策,重視“以德化民”。

使得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秦野雁
2019-08-01

謝謝邀請!

竇太后共有三個孩子,大兒子景帝劉啟,小兒子樑王劉武和館陶長公主。對於自己的三個孩子都很喜歡,對於小兒子劉武更加喜愛。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其實劉武是公元前168年被漢文帝封為樑王的,剛封為樑王的時候,還一直住在長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動身前往封地樑國的,樑國即是今河南商丘一帶。也許是景帝和長公主離自己比較近的原因吧,就對千里之外的小兒子集思念和疼愛於一身,其實,竇太后對劉武的愛更多的是牽掛,兒行千里母擔憂嘛。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有一次,哥哥劉啟設宴招待弟弟劉武,由於當時還沒有立太子,不知是酒喝多了還是說漏嘴了,景帝說:“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王"。意思是說,我之後皇位傳給樑王。這不經意的一句話,竟然被竇太后當真了,時間一長,樑王竟然也當真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只是說竇太后喜歡小兒子劉武竟能到這種地步。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其實,劉武是個很孝順的人,也很能討的母親的喜歡。有幾次給景帝提議,回來長安照顧母親,均被景帝拒絕,最後鬱悶而死。

少华聊史
2019-06-25

漢景帝劉恆的生母竇太后,一生命運多舛,年幼喪父,留下兄妹三人孤苦為生,吃過人生的酸甜苦辣,經歷過世態炎涼讓竇太后有一顆強大的心。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在史記和資治通鑑這種正史中,沒有留下竇太后的名字,只有在《史記索引》中提到她的名字叫漪房,這也成為後世人對《史記》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的一個疑點。竇太后是“黃老學說”的粉絲之一,也是它的忠實踐行者。

為什麼說竇太后喜歡樑孝王呢?

這個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詩科考,具體記載在: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竇太后喜歡樑王,賞賜也是非比尋常,具體表現在:一是王宮的建設上,建築面積300平方里吧,王宮的裝修也比較奢華,出門溜達用的排架都是和天子一樣的旌旗,人馬比較多,就是出門打獵和天子的格局是一模一樣的。在輔助樑王的人才選配上,也是高規格配備,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當時的牛人都在此。

二十九年十月,樑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乘輿駟馬,迎樑王於關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射禽獸上林中。樑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十一月,上廢慄太子,竇太后心欲以孝王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景帝,竇太后義格,亦遂不復言以樑王為嗣事由此。以事祕,世莫知。

翻譯成現代漢語解讀就是:樑孝王來上朝,皇帝來親自迎接,這還不算,必須出城相迎,在京城待的日子裡和皇帝一輛車,出去打獵、溜達都和皇帝一樣,按照漢代的規矩,臣子覲見皇帝必須打報告,但是樑孝王有竇太后撐腰,就不用,跟皇帝身邊的宦官一樣,隨時出入。

當年的11月,皇帝把太子廢了,竇太后想把樑孝王立為太子,就折騰著袁仰盎等人去遊說景帝,未遂,這個事辦的隱蔽,世人都不知道。

竇太后對樑王的愛是真愛啊,什麼好玩意都想摟一把給樑王,愛樑王所言不虛。

但是對景帝似乎就沒有那麼好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是“黃老學說”的終極思想,黃老學說尊崇的觀念和道義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自己的兒子當天子,這是上天的選擇,他必須承擔天子的重任,必須接受上天的考驗,只要雞蛋沒爛,誰都可以折騰。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像立後嗣這樣的大事,雖然竇太后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還是尊重了景帝的安排。

天下的母親哪裡有愛惜自己的兒子的呢?那隻不過是一種假象而已,最優秀的母親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在最嚴苛的環境中成長為最優秀的人。竇太后就是這樣做的!

静说历史
2019-04-16

太后偏疼小兒子,此乃人之常情。樑王是太后最得意的兒子,首先他在封地而不在竇太后身邊,遠方的孩子什麼都是好的,身邊的孩子怎麼都是錯的,這是老人的通病;其次,太后認為樑王聰明,認為他文治武功不在漢景帝劉啟之下,尤其是哄太后高興的情商,絕對高出劉啟幾個段位--這點史書上不可能記載得很詳細,我們可以腦補。父母總是偏疼那些善於揣摩他們心思的孩子,也就是所謂“聽話”,當然,要聽話,首先要聽得懂話。

劉啟不是個太會來事的孩子,他處理國事也是一板一眼,兢兢業業,開始什麼都聽晁錯的,後來受了袁盎的蠱惑,竟然把他老師晁錯給腰斬了,斬了也沒阻止七國之亂的爆發,足以見其人情商也不是很高的。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劉武作為諸侯王,其功勞是很大的,說起來也搞笑,七國之亂的時候劉武本來沒打算摻和進去,結果其他諸侯國差點把他幹掉,劉武一怒之下參與了七國之亂,並且保住了漢景帝,成為最大的功臣。也是,劉武不保自家人保誰?幹掉了漢景帝就等於幹掉了劉武,基於這個原因,兩兄弟感情一直很好。

景帝對劉武也很好,尤其是平定七國之亂後,他甚至獲得了皇帝旗幟,“出言蹕入言警”,與皇兄入則同輦,出則同車,劉武的家中錢庫裡的錢有百萬之巨,他三輩子也花不完,珍奇古玩比皇帝還多。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漢景帝和太后對樑王近乎溺愛的態度,讓樑王越發囂張跋扈起來,他的性格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隱患。

帝王之家跟尋常百姓不同,每一句話都要小心,其實最終劉武和竇太后如此逼迫漢景帝,都是因為漢景帝酒後出言不慎引起的。

他在一次喝酒後,對劉武說:“千秋萬代後傳位於王”,意思是他死後,王位可傳給劉武,劉武當時心砰砰地跳,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在宴會上一直思慮重重的竇太后也展顏歡笑。可偏偏有人不讓她稱心如意,這人還是竇太后孃家的人,他叫竇嬰。

竇嬰斬釘截鐵地說:“自高祖以來,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故得擅傳樑王!”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樑王心中大怒,太后亦是不悅,而竇嬰接著打圓場說:“陛下是不是喝醉了,酒後戲言。”漢景帝聰明,當場說確實是酒後戲言耳!

樑王心中還存有僥倖,畢竟是天子一言,所以他回家後,宮殿和出行馬車都按照皇家制式打造,還私自打造兵器,更可怕的是——很多野心家和陰謀家,企圖借“擁立之功”上位的,一個勁攛掇樑王劉武,給他猛灌迷魂湯,時間長了,劉武不想反,也有反心了。

而這個時候,漢景帝聽從謀臣的意見,尤其是袁盎、竇嬰的意見,遵漢高祖之制,立劉榮為太子。劉武非常痛恨朝臣,但仍然沒放棄天子夢。

三年後,劉榮被廢,劉武再次看到希望。而此時謀臣又勸阻不要立樑王為太子,樑王的謀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暗殺那些大臣——這的確是劉武最大的敗筆,也說明了這個人沒腦子,不適合當皇帝。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謀殺袁盎是一件很搞笑的政治事件,因為誰都知道,人是誰暗殺的,這是歷史上最明顯的“暗殺”事件,還有十幾名反對立劉武的大臣集體遇害,這件事情震驚了朝野。

劉武拿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就是不承認,朝廷派人追捕公孫詭、羊勝,本來想給劉武一個臺階,結果劉武直接將兩人殺了,交出了兩人的屍體。

景帝大怒,劉武才知道害怕。他通過長公主,向漢景帝“負荊請罪”,在竇太后的壓力下,景帝原諒了他,但他一直對劉武心存芥蒂,不在跟他同乘一輛車,兩人再也沒有恢復之前融洽的關係。

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後來劉武一直請求要進宮陪伴竇太后,漢景帝冷冷地拒絕了,劉武也是膽子小的,越想越後怕,不久竟然得熱病死了。

有人根據這段歷史,說竇太后偏寵樑王劉武,而不喜歡漢景帝劉啟,其實,竇太后從來沒有不喜歡過劉啟,只是她偏心小兒子,心疼他多些罷了,因為在竇太后眼裡,漢景帝已經是皇帝了,是強者,而劉武是弱者,她愛的天平是傾向弱者的,僅此而已。

大耳朵金丝猴
2019-02-01

竇太后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后,她與文帝生下大女兒劉嫖、大兒子漢景帝劉啟及小兒子樑王劉武。同為一母所生,但是竇太后對兩個兒子的態度卻很不一樣,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1. 樑王為幼子,且非君王

中國婦女多喜歡幼子,竇太后也不例外,她對小兒子樑王劉武本就更關心一些。後來大兒子劉啟繼位,劉武被封到河南商丘一帶為樑王,竇太后認為劉啟當了皇帝,富有四海,而劉武卻被分封到那麼偏遠的地方,愛子之心氾濫,覺得對劉武不公平,因此對劉武格外的照顧。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2. 漢景帝曾答應讓樑王繼位,後又反悔

一次,劉武入朝,漢景帝設宴款待,竇太后和竇嬰也在。景帝酒後失言說“我死後傳位於樑王”,竇太後聽了非常高興。而後竇嬰出來提醒了景帝,景帝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就不再提這事。這件事讓竇太后對景帝和竇嬰很不滿,也為樑王感到可惜,因為煮熟的鴨子飛了。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3. 樑王時常陪伴在竇太后身邊,得到竇太后歡心

樑王深知竇太后有意讓景帝傳位於他,因此經常從樑國趕往長安看望竇太后,希望能從太后那裡謀求自己的利益。據說樑王每次來長安都會帶一大堆禮物,不僅是給竇太后,太后身邊的人也都有,這讓整個太后東宮對樑王一片讚美。而且樑王在竇太后身邊極盡溫柔,深得太后歡心。而景帝呢,由於忙於朝政,很少有時間來陪伴老母親,這使得竇太后對樑王更加疼愛。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4. 樑王在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

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讓景帝政權陷於危機。當時的首功之臣都認為是周亞夫,但是周亞夫的計劃是讓樑王在樑過阻擊叛軍,拖住叛軍的主力,而自己主攻叛軍的後勤線,拖垮叛軍,最後再與叛軍決戰,可見樑王的功勞不小。而當時樑國被圍,樑王數次向朝廷求救,都沒有得到景帝的回覆,只能苦苦堅守,讓樑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時竇太后認為樑王當居首功,且對景帝不救樑王的決定很生氣。為什麼竇太后不喜歡景帝,而喜歡樑王劉武?

5. 竇太后權利慾很強,兒子比孫子對自己更有利

竇太后為漢文帝皇后時,因眼睛失明導致了失寵,隨後得寵的慎夫人恃寵而驕,不把當時的竇太后放在眼裡,竇太后體會過無權無勢的淒涼,這對竇太后強烈的權利慾有一定的影響。當時景帝身體不好,竇太后深知只要樑王繼位,自己仍能對皇帝及朝政起重大作用,這比讓孫子繼位對自己更有利,因此對劉武的疼愛也算是對景帝的一種施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