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一些醫生離了CT機、B超這些器械就看不了病了,你怎麼看?

現在,不管大人小孩去醫院看病,哪怕是感冒,都先要做一系列的檢查,才有可能知道得了什麼病,難道現在的醫生離開了這些檢查就看不出病來了嗎?
10 個回答
行者二旺
2019-05-27

說實話,就是因為這樣,我平時傷風感冒、頭疼腦熱什麼的,從不去醫院,也不會去藥店買藥,基本上都是自己扛過去。

去醫院看病,實在是太麻煩,小到頭痛腦熱,一些醫院都需要抽血化驗,甚至做心電圖和其他步驟,本來拿幾粒藥就能解決的事情,折騰半天,拿著各種結果去找醫生,醫生在單子上“畫符”以後,就可以拿著符去開藥了。

有時候一些小病,自己也知道吃什麼類型的藥?但我也不會去藥店買,因為以前家人生病去藥店買過好多藥,也沒什麼效果!正常不吃藥7天就能好的病,買了藥,同樣也需要七天才能好,藥店的藥真不真?真不知道,反正我生病,從不去藥店買藥,我也不知道我的習慣好不好?

最近一次去醫院,還是因為寶寶長期咳嗽,擔心寶寶得慢性氣管炎,才把寶寶帶到醫院去,按照醫院的流程,半天走完流程後,抓了幾盒藥,關鍵是:醫生開了三天的藥,吃完了,還沒好,拿著單子去,打算再抓三天的藥,醫生打死不給開藥,還要走流程,最後抓的藥與前一次抓的藥還不一樣,不知道為什麼?

總之,我個人覺得,有些醫院呆板的流程化看病模式,真的需要改進一下了!


有人說,現在一些醫生離了CT機、B超這些器械就看不了病了,你怎麼看?
有人說,現在一些醫生離了CT機、B超這些器械就看不了病了,你怎麼看?
有人說,現在一些醫生離了CT機、B超這些器械就看不了病了,你怎麼看?

舟奇风
2019-05-26

我來說個親身經歷的事情,就是醫生完全依賴義器檢查治病。2009年上海兒童醫院,小孩當年8歲,症狀關節痛,非常歷害一直啼哭。經過頭天下午到醫院,急症住觀察掛水關察,晚上一直痛,第二天早上醫生要求重新掛號,好不容易排到了號,匡生開單檢查血液,常規好不容易拿到結果去找醫生,看了看沒結果,繼續檢查CT,肺B超全身基本檢查完了。醫生看了還沒結果,就叫把孩子支開,偷偷問我是不是孩子不想上學,裝假疼不上學,我說沒有。前後檢查費二千多,還往一晚上。後來回到家,還是一直痛,第二天又到上海新華醫院,掛號醫生一看就說這是滑膜炎,開了十幾元錢藥回家,吃了一歺疼痛就輕多了,第二天晚幾次就好了。這是我親身體驗,靠儀器不與靠醫生經驗。

joe
2019-05-24

一幫人舉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例子。

又說現在的大夫是庸醫,留證據,看也沒用……

抱歉,我覺得真有必要,我不是大夫,但我家有病人,孩子還愛生病。

現在孩子感冒發燒通常去醫院大夫詢問病情後,會給開出檢驗單,通常有,血常規,胸片(應該是叫dr吧?),支原體衣原體。但開什麼不一定,如何開的我猜測下,因為我不是醫生,我只能通過自己的認知來猜測。大夫通常會問幾個問題1多長時間了?2有什麼症狀?在第二個問題之後會引申出別的問題,比如你回答,有痰發燒,流鼻涕咳嗽。大夫會問發燒多長時間?燒到多少度?鼻涕是清鼻涕還是黃鼻涕?問完這些問題,大夫就該親自查看了,咳嗽的,會上壓舌板,看嗓子,扁桃體。有痰有鼻涕的會上聽診器。然後準備開單子了,通常是血常規,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都是感冒,但是這兩種用的抗生素類型是不一樣的,如果不需要抗生素,有可能給你開抗病毒的,但是這是需要血常規才能顯示的,打個比方我吐口痰你能看出裡面有什麼嗎?有痰流鼻涕如果聽診器聽完,感覺有點嚴重,會上胸片,看看到底多嚴重。如果孩子已經感冒10天以上(具體時間叫不太準也有可能是15天?),經治療不見好轉,開支原體衣原體。

這是正常情況,如果總感冒總感冒,不正產的頻繁感冒,那麼就需要篩查過敏源,ige,一氧化碳測定。不要覺得過敏離我們很遠,過敏很常見,我兒子就是艾蒿重度過敏,西紅柿中度過敏,以前不知道,他吃多了西紅柿就發燒,但當時誰能想到,誰能知道?就以為是感冒。直到測完過敏源才明白。

還有這些檢查不但能快速確認病情,還能準確用藥,我國現在漸漸的嚴格控制過度使用抗生素,至於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不在問題當中,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這是我們非常嚴峻的問題,所以國家非常重視,輸液現在要求一天一開,多開一天都不能,輸液的藥帶走也不可以。以前抗生素不控制,大家也沒認識到抗生素有什麼危害,得病了非常簡單,開點抗生素,不嚴重的吃抗生素,嚴重的輸液抗生素,只要上了抗生素,啥病一週都好,沒好的那是劑量不夠大。檢查?浪費時間,反正吃抗生素就會好。

病症的發現,有時不能單一的猜測,單一的設備。比如ct,ct有普通ct,增強ct(64層,好像還有128層),有時普通ct就可以確診了,但是有的時候普通ct還有意外收貨,但是不清楚,那麼就得上加強型ct。還有甲亢,甲亢需要測甲功,但是進入治療期後,你會發現大夫時不時的就會給你開個肝功,因為大部分的甲亢藥物都傷肝,大夫需要時刻知道你肝的狀況調整用藥,甚至開些保肝護肝的藥物。

不要覺得很多檢查沒有用,如果覺得沒有用那就不要做,大夫其實一樣給你開藥,只不過只能根據你的描述,做判斷,但是多少人其實對於病症的描述其實是不準確的,不要說以前醫生怎麼樣,以前只是沒這麼多先進的手段!很多老醫生現在一樣給你開檢查,40年前這些老醫生剛上班的時候,也不開檢查,不是不想檢是沒條件!

還有真的不要瞧不起醫生,說什麼現在的醫生都是庸醫,你上個醫科大學試試!就從我知道的來看,學醫的可以說是最辛苦的!科目多,學業重,每本教材都老厚,而且他們好像不用為了考試劃什麼重點之類的,因為整本書都是重點。作為患者你可能只知道化驗,吃藥,輸液,手術,放療,化療。藥店員工可能知道幾百種藥品,哪個給的提成多,基本是幹嘛的。而大夫需要知道你這病是怎麼來的,如何控制住,用最小的副作用治好你,在幾百種藥品中如何搭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重要的是還得知道所有藥物組合的相互作用。如果當醫生簡單,為何別人大學四年,醫學院五年?

本來還有很多應該說的,但是懶了,不愛寫了。就這樣吧。

教你孩子学英语
2019-01-05

這個我真要說說我這些年的治病史。

十年前左右,我還是30歲血氣方剛,現在43歲了,當時代表學校踢足球,踢遍了各個學校,運動過度,傷筋腱不說,而且如果有些小碰撞和意外就有你受的,有一回我不留意全力一腳踢在一個年輕人的屁股上(沒辦法,年紀大了明明看著球踢,被年輕人一下把球偷走了,收不住腳,狠狠踢在他屁股上),腳背足足痛了半年沒去看醫生,好在自己好了。

這不是重點,我是近視的,自己配了幾個運動眼鏡,就是大大的硬框,用橡皮帶扎著頭那種,一次意外,我以為戴著眼鏡可以頂球,結果眼鏡大力壓在鼻樑旁的右臉頰上,壓出一個血囊,然後弄爆了。以為沒事,結果一個月後,鼻咽開始痛,只要呼吸,只有有空氣流動就會痛。後來我自己分析,是我的鼻液腺體斷了,沒了滋潤,鼻咽被細菌入侵了,只要呼吸就痛。那段時間我因為擔心是絕症,足足瘦了十斤,以為是母親一樣的鼻咽癌。真的呼吸都痛,要用棉花塞住不讓左鼻孔呼吸。

當時兩年時間到處尋訪名醫,赤腳醫生有、中藥醫生有、區級醫院有,市級醫院也有,最後到了廣州中山第一人民醫院。當時是一個知青的好友聽了我的病情說不可能是鼻咽癌,讓我去看,那醫生一週只上半天班,看了我的情況,說沒事,只是過敏性鼻炎,60多元一支進口鼻水,三十元藥,治好了我兩年用了過萬元治不好的鼻炎,一晚,真的只是用了一晚,就那支鼻水的作用。

然後,由於過去兩年我吃太多鼻炎藥,我得了胃炎,胃酸倒流,又到處去尋訪名醫,這個就麻煩很多,其實就是慢性淺表性胃炎,還有幽門螺旋菌之類的,其實幾乎所有醫生開的藥都是一樣的,但就是治不好。那段時間還伴有腎結石,一天到晚背部都刺痛,一直以為是胃痛,去看市一醫院時,問醫生為什麼會背痛,是不是胃的問題,醫生說,背痛不可能是胃的問題,說我找錯部門了,我說我很多東西吃不了怎麼辦,她說,吃不了就不要吃呀。

那些年我拍b 超拍 ct無數次,總是看不出是什麼問題,醫生說,慢性胃炎不用治的,吃不了的不要吃就行了。我都不知道怎樣說。

到14年的時候,我的賢結石突然發作了,痛得我抱著柱子站不起來,那個時候醫生才看得出我的結石,雖然結石很小,但早兩年拍了兩三次就是拍不出來,一定要發作了才知道,那時我就知道為什麼我頭暈了幾年。原來是那小結石卡中了位置,一直在作怪,直到發作,醫生才猜想就是那裡了。

我就不明白,在這間醫院照的胃鏡片到另一間醫院,醫生都讓再拍一次,而且看不出什麼問題,開的藥都一樣,總是讓你拍這個拍那個,但又沒什麼結果。

到15年的時候,我自駕游到雲南那邊,由於自己無知,太陽晒了座椅用水去抹,結果水分吸到腰椎,痛得我腰直不起來,連穿襪子都痛得差點暈倒,回去之後我試過一間鎮級醫院去做局部藥蒸沒用,馬上轉去市中醫院,找到一個一週才上半天班的醫生,同樣一劑去溼膏,一晚就幫我治好了。

遇到好醫生比較難,現在的醫生都缺乏臨床經驗,都是依書直說,還有對症開單,病人多問兩句就有點發脾氣,所以選醫生真的要慎重。但真的高明的不多。

依然60
2019-12-30

我想舉個例說下我的經歷。2年多以前我的左右耳完全健康聽力正常。但是2年前因右耳聽力下降及疼痛,初次去縣級市人民醫院看病,沒有任何電子儀器檢查,就是醫生用耳鏡看,結論是中耳炎,開了一些藥吃,2周沒好轉後又去了縣級市中醫院看,檢查方法同上結論也是化濃性中耳炎。吃藥、清洗兩年後自感耳炎已恢復,但聽力沒有回升。本月又到地級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看病(三甲),醫生是主任醫師,問了幾句也用耳鏡看了下,結論是無耳炎,我說耳炎在其它醫院治好了,這次來主要是看聽力仍沒有好轉。然後他就開了聽力骨道氣道測試的單子去檢查,結果出來了,左耳聽力正常,右耳低頻基本正常高頻所力損失30到50分貝不等。結論是神經性耳聾,沒治了(醫生說的)。我說是耳炎所力損失的,醫生說與耳炎無關,你現在也沒耳炎聽神經問題。我說還有其它檢查嗎,醫生說做個核磁共振3.0T吧,主要看頭部有沒病變。約好日子去查MRI3.0T。中午查的,查完後心不甘又掛了一個在宣傳欄吹得牛的海歸專家號,說明情況,結果與上面醫生結論同(與中耳炎無關,神經病),具體還要看MRI結果。第二天結果發來了,什麼問題也沒有。因前兩個醫生沒上班,掛了第三個主任醫師號(30元),看了幾個報告他也是說神經問題,開了一些活血的藥打發。我上網也查過,中耳炎是會引起聽力下降的,治癒了也很難恢復原來的(主要是損傷聽骨或耳室),為什麼這些有碩博士學位的主任醫師堅持我是聽神經問題而否認與中耳炎有關,同時也否認我曾有中耳炎的經歷,基層醫院靠眼看確定是中耳炎。難道中耳炎不是引起所力下降的原因而只是巧合?儀器沒有檢查到問題就不清楚病因了。

小纽扣滴妈妈
2019-05-27

舉一個例子:親身經歷,小寶八個月時有不明咳嗽、打挺現象,我們帶了孩子去兒童醫院從掛號到x光胸透、血檢、ct全套流程下來醫生給出的結果是“傷風”。檢查化驗963元,西藥42.5元。兩天後不見好轉就換到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掛專家號14元,老醫生拿著玩具都孩子笑,趁著孩子笑的時候看了舌苔聽了嗓音,然後故意癢癢孩子趁孩子高興的時候聽了孩子心音、肺,全部下來15分鐘後告訴我們:孩子沒病,是吃的太飽撐積食了。到藥店買了10元的黃棘熬水喝了兩次孩子就不咳嗽不打挺了。

所以,嗨~沒有……

平凡人160590202
2019-05-24

2017年五月份我忽然咽喉痛,咽口水都疼,粥都喝不下,姑娘趕緊拉我去我們縣醫院,先看了一個專家號讓我檢查一下食道,做胃鏡。我覺得有點不對症,沒做又去了一個在我們這邊有權威的李*蘭的號,多貴就別說了,一翻檢查下來說沒啥事兒,咽喉炎,多問了兩句就說沒長東西怕啥。輸了液也沒緩解了姑娘不放心讓我去長春看看,我當時就又掛了一個三塊錢的耳鼻喉科的號,醫生叫蔣潤波,直今都記憶深刻,她先給檢查一下嚥喉,又做了一個咽喉鏡,總共才30塊錢,她告訴我得的是會厭炎,得住院,這個病如果是急性的幾分鐘就會失去生命,還好我的球行水腫還沒堵死氣管。因為當時第一次聽說這個病,根本不知道它的凶險,自己要求不住院,蔣醫生最後無奈的給開了一個輸液的方子,再三叮嚀一定馬上去輸液,別耽擱了。我也尊醫囑馬上去輸了激素類藥,一瓶下去就有緩解了。兩天後就敢吃飯了。當時真沒覺得咋樣,後來查了資料,又剛好看到中央12的急診科的事,正好有一個這樣的病例,講的是醫生違規操作救下一個急性會厭炎的病人的事。(醫生的違規是為了爭取第一時間救治病人,省略了那些術前的程序,事實證明醫生是正確的,不然病人就活活憋死了),才真正明白自己當時是多幸運遇上負責的蔣醫生的。

wuxilp
2019-05-23

我的經歷。45歲以後,我的眼睛開始老花,要帶老光眼鏡了,另一個我的牙齒也慢慢有問題了,牙齒有洞,蛀牙,我陸陸陸續換了七,八顆烤瓷牙,有次去醫院看牙病,大夫說,你厚厚的病歷卡,至少有一半是看牙齒的,還好什麼三高問題不突出,應該說是好事。裝烤瓷牙旁的牙齒出問題後,醫生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病牙拔掉,一拔,旁的二顆假牙也裝不上了。現在有種植牙,我在兩家醫院作了撿查,片孑顯示牙槽骨蛟窄,不宜裝種植牙,但缺牙後,吃東西沒有以前利索了。盡做軟一點的食品。有一次去錫惠公園,正好碰見佳士潔口腔醫院搞宣傳,我把情況跟二位二作人員介紹後,它看了一下,說我院有進口的德國數字TC口腔撿查議,撿查以後,再定裝或不裝種植牙。於是我根據約定的時間去該院,諮詢醫師把攝出約CD口腔片在屏幕上顯示後,認為牙槽骨部分狹窄是事實,但兩邊部分牙槽骨的情況能滿足裝種植牙的要求。經院長審定,在可裝的地方種二顆種植牙,中間狹窄不宜裝的位置,利用兩邊的種植牙再裝一個烤瓷牙的方案。雖然價格不菲,但裝上三顆牙後會提高咀嚼能力,改善飲食,有益健康。當場就定了下來,再經血液撿查,心電圖撿查,口腔牙齒清潔以後,當天就把二顆根牙裝上了,三個月後,再裝上二顆種植牙,一顆烤瓷牙,正是有了精密的口腔測試撿查裝置,全面的嘹解牙齒各個部位情況,就把原來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並實施,因此先進的撿測裝置是醫生正確全面瞭解患者病情必不可少的。

脾气太好也不行
2019-01-03

醫生畢竟只是人,醫術有高有低。有些病症很類似,卻是完全不同的病。我媽最近連動兩臺手術,就因為去看第一個病的時候,誰都檢查不出來第二個,抽血,B超什麼的都沒看出來。皮膚科一直說沒事,但我們自己感覺不對加測了活檢,然後就發現了,好在發現早。同病房與我媽前期病症一模一樣,還涉及到中西醫的不同看法,沒辦法做了CT。於是確診,但耽誤了不少時間,後期要化療。

所以我的看法是,只要能治病,我並不在意何種醫療手段。

再說醫療器械也是診斷技術,我們平常人哪裡懂,就像我們也不懂看病一樣。

真的有時候,我寧可相信這些器械,因為他們的數據是客觀的,多找幾個人就能確定。但是人看病,是有主觀判斷的,他還會影響別人的判斷。

千萬別生病啊,真的你都不知道該不該信醫生,不信也得醫生醫。我只能寄希望在儀器上。


有人說,現在一些醫生離了CT機、B超這些器械就看不了病了,你怎麼看?
一直很努力很努力
2019-05-23

有些小病醫生是可以判斷並首先開點藥看效果的。有些病的確需要用儀器設備來檢查,儀器設備應該是輔助手段而不應該是必要條件。分享下本人的看病經歷,2015年因為肚子不舒服,醫生建議把腸胃全部檢查一遍,沒有檢查到問題,診斷結果為腸易激綜合徵,先後到各大三甲主任醫師開的藥都差不多,沒有任何好轉,後來到小縣城找了箇中醫兩副藥好了。今年身上疼痛,三甲的各大相關科室檢查個遍,沒有大的問題,也沒有開一顆藥。病看了無數次,病痛依然在身上。更有意思的是肝科檢查有兩項不合格(超一點),複診時同一個主任醫師要求重新複查這兩項(醫生理由是查下看看有沒變化,醫生開單後本人沒去複查,想過段時間查查看。)本人不排斥做檢查,但是政府能否做下改革,作為輔助手段的檢查能不能由政府來補貼,醫院也應該對病人進行回訪以便對醫生進行相應的考核。否則醫生只管看病開單做檢查,看單,對病人的確沒太大好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