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10 個回答
阿斗不傻
2018-11-22

深度解讀:歐洲不可能統一的文化基因和現實狀況,非拿破崙一人之力可改變,他根植於歐洲文化傳統和政治格局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二個概念

第一:什麼是封建社會。

第二:什麼是帝國制度。

先說一點,我們小學教科書騙了我們,當年我們學習教科書說中國封建社會持續幾千年,從開端帝王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都是封建社會,這是不準確的。

君主集權專制下的制度並不是封建制,而是帝國制,封建制到底是什麼?

其實他只存在於中國先秦時期,特點是分邦建國,在虛君名義下,由天下共主將土地分封諸侯,這些爵位諸侯在分封給手下親信的分封等級制。

比如:周朝時,武王伐紂創大周,根據功勞和關係將天下劃分很多塊,各諸侯在自己領土上行駛主權,共尊周天子為共主,這才是封建社會真諦。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東西方雖然文化傳承文化基因不同,但在社會制度發展早期還是殊途同歸,都選擇封建制作為統治制度,而西方情況到底如何,我們繼續說。

眾所周知,歐洲地區最早文化傳承來自希臘和羅馬,而這二個文化發源地又有不同,希臘特色是城邦制城邦並列不斷戰爭交融,最後誰當霸主誰領導希臘城邦,比如斯巴達做過希臘霸主,雅典也做過希臘霸主,有點像春秋時期春秋五霸調調。

而羅馬則不同,是個持續數千年帝國,從早期共和國演化成帝國

如果說西方文化發源地是希臘,那麼文化傳承則是羅馬,可羅馬帝國雖叫帝國,卻不是用的帝國制而是封建制,在羅馬境內,充斥著公侯伯子男各種爵位分封貴族,這些貴族以羅馬皇帝為共主,效忠皇帝同時發展自己,最後形成現在歐洲國家,這就是歐洲為何四分五裂的政治基因。

羅馬帝國數千年曆史中,其實也有統一歐洲希望,只是陰錯陽差沒人能做。

羅馬帝國鼎盛時,按行省制治理國家,那時如加強統治力,文化向心力還是有可能將歐洲統一,可歷史沒如果,鼎盛羅馬後來被一分為二,成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在上帝之鞭阿提拉打擊下衰弱,漸漸失去地方實權,只能維持現狀不斷以分封制維持統治,更悲催的西羅馬帝國,則因為連帶驅趕作用,亡於日耳曼人手中。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為何說西羅馬帝國因連帶驅趕作用亡於日耳曼人之手,也和分封制有關

漢朝時不斷征伐匈奴,最後南匈奴歸降,北匈奴遠走歐陸,不斷融合後形成叫“匈”的民族,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母族,匈人帝國鼎盛時,不斷攻打東羅馬,東羅馬不斷賠錢求和,三番四次下,境內民族因壓迫而遷移,原居住在東歐斯拉夫人西遷,西遷又遇到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打不過斯拉夫人,也只能西遷,這一遷就遷到西羅馬境內。

這時候西羅馬難辦啊,打打不贏,偉大羅馬帝國,除凱撒時期,其實就是戰五渣,別人打來,只能賠錢求和,沒辦法只能選擇分封瓦解日耳曼,分日耳曼首領為將軍授予爵位土地,以期保留皇帝地位和國家名義統治權。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慾望這東西是無限的,最終西羅馬在日耳曼持續打擊下亡國

這一亡國,就熱鬧啦各地分封的日耳曼貴族群魔亂舞,這塊是我的,那塊是你的,大家打來打去,能統一才有鬼。

途中也有個偉大國王曾將歐洲短暫統一,那就是日耳曼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他帶領法蘭克王國完成西歐統一,可還是逃不脫分封怪圈,死後將帝國一分為三,東中西法蘭克並存,以中法蘭克為尊,就是現在法國(東法蘭克)意大利(中法蘭克)德國(西法蘭克)由來。

隨後名義上的歐洲共主,承接羅馬帝國皇冠的中法蘭克又不爭氣,沒實力也沒魄力統一歐洲,後來皇冠被西法蘭克後裔拿走,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可神聖羅馬帝國還是分邦建國,封建制國家,而不是帝國制國家,於是歐洲就一直小塊分裂直到現在。

以上是歐洲分裂的政治基因,那就是沒有人可以完全征服歐洲並在歐洲實現帝國制度,他們永遠在分封制度怪圈中徘徊。

那麼文化基因又是什麼,其實很好理解,用一個統一的正面示範就可以得出,那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

如果說什麼事件是中國歷史上最大影響事件,我覺得秦始皇統一中國才是,不是在他統一中國這件事,而是在他後續一切行政和制度改革,讓中國有大一統政治基因。

秦始皇偉大不是統一六國,那不算什麼,他的偉大在於,書同文,車同軌,貨幣統一和度量衡統一,這才是他最大功績。

統一文化產生的基因,無非文字,書籍,貨幣,度量衡統一,也因此,原本和西方一樣分邦建國,各個國家都有文化傳承的狀態被結束,直接影響就是中國文化傳承統一和中國境內民族認識統一。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基於意識形態下的文化統一,才是主體民族漢族誕生源點,秦以後的漢朝,又進一步發展意識形態,以儒學作為主體意識形態,再加漢族威武強大深入人心,於是主體民族漢族出現,文化相似,文字一樣,學說一樣,最後就成漢族精神源泉,從此後在中國文化裡面大一統成統治者終極目標持續至今!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而西方情況如何,他們不斷在分邦建國的封建制下循環,各個封建領主掌握實權,發展地盤。沒有統一文字和文化傳承,再加上歐洲複雜地理地貌特徵,山川河流走勢,進一步阻礙文化交流,沒有相互融合哪來統一基因?

沒有統一基因,沒有主體民族,沒有文化認同,就沒大一統觀,你跟歐洲說,統一吧,更強大,可惜這不過是廢話,語言文字認識都不同,怎麼統一?

以上就是歐洲無法統一的文化基因,無論誰來都沒有用!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接下來我們在說拿破崙問題,為何強大一時的拿破崙也沒有完成歐洲的統一。

其實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基因上就能看出,拿破崙統一歐洲是偽命題。拿破崙在強大真正整歐洲帝國,又如何,分裂不過時間問題,因為歐洲國家國民性格各不相同,文化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同。

雖然歐洲大革命後,工業化的歐洲確實有大一統需求,因為工業化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打破國家和民族壁壘,有利於經濟發展,在經濟不斷髮展之下,歐洲還是有統一希望的,比如現在的歐盟就越來越有一統化趨勢。

可是時代趨勢是趨勢,但不能超前,拿破崙失敗,最終根本原因不過是急於求成,這也是很多偉大帝王失敗根源,比如隋煬帝。

轉折點在冬日的莫斯科:

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向俄羅斯發起大規模進攻,法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亞歷山大一世是個庸碌無能而又剛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揮才能,俄軍節節敗退,舉國上下一致要求儘快任命全權統帥。8月亞歷山大再次起用庫圖佐夫為總司令。當拿破崙佔領莫斯科時,庫圖佐夫已完成了反擊拿破崙戰略部署。

那就是堅壁清野,用冬天耗死拿破崙,面對堅壁清野的俄羅斯,面對空蕩蕩的莫斯科城,還有荒無人煙的俄國,拿破崙欲哭無淚,缺衣少食的部隊沒有死在戰場上,全部被凍死餓死,最後無奈撤離傷心地。遠征俄羅斯的慘敗卻改變了拿破崙命運,他一手締造的法蘭西帝國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向衰亡。

之後法國被徹底擊敗,高傲的皇帝被囚禁孤島,不甘心的他出逃回法國,復辟復出,一聲呼喚,法國再次被他領導,哪知道卻被豬隊友耽誤,又一次兵敗滑鐵盧。

再次被流放到科西嘉島上,隨著他一起被流放的還有歐洲統一的希望,和無處安放的雄心壯志。

可惜啦拿破崙,怪只怪你生在一個沒有統一基因的大洲歐洲,哪裡的人們崇尚的是基於國家的自由,各民族的驕傲,而不是大一統後的強大,歐洲一族的驕傲,也許未來統一的歐洲會出現,而且不會太晚,我們有生之年吧!

所以先驅者總是死在沙灘上的人,拿破崙就是如此。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解忧时间
2018-06-07

歐洲沒能統一成一個國家,全都得益於英國bug般的存在,所以英國也有“歐洲攪屎棍”之說。只要有英國存在,歐洲大陸就永遠都是勢力均衡,也就是法國強大,英國就和德國、俄國結盟打法國,德國強大,英國就和法國、俄國結盟打德國,蘇聯強大,英國就和德法結盟對付蘇聯。反正,就是不允許歐洲大陸有老大。

拿破崙幾乎統一了歐洲大陸,但拿破崙對英國一點辦法也沒有。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而這個時候的英國是“日不落帝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佔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緬甸等殖民地,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拿破崙打不到英國本土,可以英國軍隊卻不斷聯合歐洲大陸其它國家組成反法同盟攻打法國,也就是說,法國在英國面前很被動。

而秦始皇面對的國家,在已知的世界裡,也就那六國和南越地區,都被秦國打下來了。但拿破崙打不下英國,這是根本的區別,實力上的區別。

历史区的哈士奇
2018-07-21

你這個幾乎真是差太多了。

1812年拿破崙率軍進攻俄國,面對的是國土廣大人口眾多的俄國,此時伊比利亞半島上西班牙的反抗也此起彼伏,法國解決不了這個西南的隱患,英國在島上不停煽風點火,北歐國家其實對拿破崙也就是假意臣服而已,巴爾幹更是亂成一鍋粥,拿破崙談和幾乎打下一個歐洲?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看看秦始皇,帶著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攢下的家底橫掃六合統一宇內,對六國政權直接是滅絕處理,而拿破崙做不到,一次次的攻佔維也納奧地利帝國依然屹立不倒,吞了半個德意志也得不到民心。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這就是因為拿破崙生的太晚了,貴族和宗教的統治讓歐洲割裂太久了,拿破崙窮盡一生也無法將歐洲再度整合了。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這要怪誰呢?查理曼還是教廷?遊牧民族入侵還是羅馬帝國自己作死?

管他呢,幸虧我們有個秦始皇。

而且現在我感覺,俄羅斯永遠是歐洲統一這個副本的最終boss……

苏绽
2018-09-02

拿破崙距離打下整個歐洲還有很大的距離。拿破崙在歐洲除了直接掌控法國、低地三國、意大利西部等地以外,西班牙、華沙公國、意大利、法國東部等國家臣服於法國之下。而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挪威等國只是法國的結盟國家。

至於俄羅斯、英國、葡萄牙、奧斯曼帝國等大片地區,並不在拿破崙掌控之下。因此,拿破崙實際上還是缺乏讓歐洲統一的基礎。而遠征俄羅斯的失敗,則讓統一歐洲更加不可能。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此外,與秦始皇對吞併國直接掌控的方式不同,拿破崙更像周武王或項羽,對攻下的國家和地區實行的是分封和委任統治。比如,拿破崙的哥哥先後被封為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國王,拿破崙弟弟被封為荷蘭國王等。

在拿破崙以前,歐洲從來沒有實現過大一統,比如顯赫一時的羅馬帝國,也僅僅將歐洲的南部糅合在了一起。至於神聖羅馬帝國,更是一個鬆散的邦聯,且主要集中於中歐地區。因此,歐洲統一這個思想在拿破崙時代並未形成,拿破崙也只是想和項羽一樣,成為一個王中之王,僅此而已。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當然,歐洲的局勢也是不利於拿破崙統一的,除了拿破崙遠征的俄羅斯以外,與拿破崙結盟的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挪威等國也並不是善茬,一旦拿破崙背盟對這幾個國家下手,根據這幾國的實力而言,拿破崙不一定順利得手。反之,如果拿破崙不背盟,則統一也無從說起。

此外,英國、以及拿破崙統治下各國的反叛,也是拿破崙帝國非常不穩定因素。因此,拿破崙想同秦始皇那樣做統一之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8-09-30

從自然地理條件上看:歐洲被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喀爾巴阡山、多瑙河、萊茵河等天然的地理屏障分割成支離破碎的小塊,而在歐洲大陸的西北方向還分佈著三個大島——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和冰島以及一系列小島。這些地理屏障將歐洲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各自獨立的地緣板塊,由於缺乏一個足夠強勢的核心板塊,所以無論是法國或是德國單純依靠自身體量要想壓制整個歐洲其實是無比艱難的。

當這種分裂格局形成後就具有強大的慣性,因為始終有力量會試圖維持歐洲的均勢而不希望一個統一的歐洲出現:在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為避免有強大的世俗政權崛起威脅神權統治往往聯合歐洲各國打壓勢力強大的世俗霸主;到了近代教會勢力式微後正處於國力巔峰狀態的大英帝國確定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對歐洲大陸英國嚴防死守可能出現一個足以統一歐洲大陸的國家出現,以免威脅自己的霸權,為此不惜聯合歐洲各國同拿破崙和希特勒交鋒;二戰後英國輝煌不再,世界陷入冷戰格局,歐洲分裂成為分別由美國和蘇聯控制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總之誰也不願看到一個統一的歐洲出現。在這樣的格局下其實是很難產生像秦始皇那種“車同軌、書同文”的大一統思想的,即使是拿破崙這樣的一帶雄主也不例外。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這是拿破崙帝國最鼎盛時期的地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拿破崙帝國其實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由拿破崙本人直接統治的法國比今天的法國多出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萊茵河左岸地區、意大利北部和中部、西班牙北部以及克羅地亞。與此同時拿破崙身兼意大利國王、萊茵同盟的保護人和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他還任命自己的親屬和部下分別擔任歐洲各國的國王:他的哥哥約瑟夫是那不勒斯國王,後轉任西班牙國王,妹夫繆拉繼任那不勒斯國王,弟弟耶羅姆是位於德意志境內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的國王。位於東歐的波蘭也在法國的策動下從沙俄的統治下獨立出來併成立了附屬於法國的華沙大公國。在法國本土和附屬國之外,還有構成拿破崙帝國的第三個層次——被迫和拿破崙簽訂和約而成為法國同盟國的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挪威等國。這幅地圖透露給了我們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拿破崙其實從主觀上就沒試圖將歐洲打造成大秦帝國那樣的中央集權式的大一統帝國:拿破崙只不過是通過自己的軍事優勢壓制歐洲其他國家作為自己的附庸而形成一個將整個歐洲大陸大體囊括進去的軍事聯盟體系,而在政治上各國依然是各自為政,就政治層面而言:拿破崙更像是周天子那樣的名義共主,唯一的區別不過是他擁有比周天子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並不能直接干預各國內政,而各國的外交政策仍遵循本國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假設拿破崙沒在萊比錫和滑鐵盧戰敗,那麼他所完成的歐洲統一也將是一種聯盟體系框架下的統一,而不是像秦始皇那種中央集權式的大一統。

1807年拿破崙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締結《提爾西特條約》,根據這一條約沙俄也曾一度被法國納入到自己的反英同盟體系。這一時期拿破崙幾乎已統一了整個歐洲大陸,不過這種統一是極不穩固的:沙俄、普魯士、奧地利這些被迫締結和約的同盟國本身就在法國和英國構建的反法同盟之間搖擺不定;即使是由拿破崙的親屬和部下治理的附屬國其實也並非完全聽命於拿破崙——這些被拿破崙分封的家人和部屬在就任國王后都必須或多或少維護一下本國的利益,而他們各自的利益有時是和拿破崙構建統一的歐洲體系的目標背道而馳的。這就證明了我在上文的論點——儘管各國身為拿破崙治下的法蘭西帝國的附庸,但依然遵循本國利益最大化的外交路線方針。

1806年拿破崙頒佈《柏林敕令》:禁止與他結盟的或附屬於他的歐洲任何地區輸入英國貨物。次年他根據《提爾西特條約》命令俄國和普魯士加入“大陸體系”。幾個月後曾經與英國一道加入“反法同盟”的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相繼向英國宣戰。拿破崙還要求當時作為中立國的葡萄牙加入到自己封鎖英國的大陸體系中,但一直唯英國馬首是瞻的葡萄牙拒絕服從命令。為了懲治葡萄牙,進而控制整個歐洲海岸線,完善大陸體系,拿破崙率軍越過比利牛斯山,發動了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戰爭。這場戰爭使得法國陷入了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泥沼——英勇無畏的西班牙人民拖住了拿破崙30萬精銳部隊。與此同時英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穩住其歐洲大陸最後的這座橋頭堡,不斷增兵援助葡萄牙軍隊和西班牙反法游擊隊。

1811年俄國退出大陸體系,重新恢復英俄商貿關係。對此拿破崙的迴應是發動1812年的侵俄戰爭,儘管一開始法軍勢如破竹,但俄羅斯廣袤的國土消解了法軍的進攻勢頭。俄軍以堅壁清野的戰術不斷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最終拿破崙在俄國一無所獲,法軍的後勤補給越來越難以為繼,無可奈何的拿破崙不得不撤出俄國,俄軍乘機追擊法軍。至此拿破崙帝國由盛轉衰。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會戰中戰敗。第二年4月拿破崙宣佈退位,拿破崙帝國這個曾將整個歐洲大陸置於統一的大陸體系下的強勢帝國覆滅了。儘管此後拿破崙曾一度從流放地逃出並建立百日王朝,但他統一歐洲的理想已無法實現了——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又於滑鐵盧會戰敗於英國和普魯士聯軍之手。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國在南大西洋中的領地聖赫勒島。至此拿破崙試圖通過對軍事力量的運用而締造一個統一歐洲的聯盟框架體系徹底瓦解。

卢曦采访手记
2018-06-06

這個問題要從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說起,這裡的“羅馬”,不是狹義的羅馬城,而是指從羅馬城發源、將地中海變為內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現代歐洲的歷史源頭。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公元前27年屋大維正獲“奧古斯都”稱謂開始,這個統治幾乎整個歐洲的國家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帝國,奧古斯都即是皇帝,此後400年,整個歐洲便是以羅馬帝國名義存續。


這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有一件事需要記住,基督教成為國教,教區主教獲得了名義上的神的權利,並在羅馬設置了大主教的角色,即後來的教皇。羅馬帝國的皇帝,即是上帝的指派,形式上即是由教皇來加冕。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中國有句古話叫“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放之歐洲也成立。


歷史課本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後來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又很快被北方蠻族入侵而覆滅,東羅馬帝國一直以在君士坦丁堡存續至十五世紀,直至伊斯蘭文化的奧斯曼帝國入侵,羅馬帝國徹底結束。


不過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實際的羅馬帝國一直沒有消失:北方蠻族入侵併沒有消滅西羅馬,而是繼承,日爾曼人建立起的法蘭克王國壯大後,公元8世紀國王查理“邀請”羅馬教皇將其加冕為皇帝,稱“羅馬人的皇帝”,即歷史上的查理曼大帝;後來法蘭克帝國分裂,這一支血脈在萊茵河流域延續,即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拿破崙時代。


而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入侵後,奧斯曼蘇丹也以羅馬皇帝繼承者身份自居,不過由於宗教信仰並不相同,所以處於北方的強大起來的莫斯科大公國也跑來搶東羅馬衣缽,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也就是我們說的“沙皇俄國”,這個“沙皇”就是羅馬帝國副皇帝“凱撒”的音譯,也就是皇帝的意思。


到這,該拿破崙出場了。拿破崙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十多年裡,帶領法軍橫掃歐洲,多次擊敗以普、奧為主的返法同盟,1804年,盛極一時的拿破崙同樣把教皇“請到”巴黎,為自己加冕,稱帝,隨後一年,拿破崙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退位,本來就鬆散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解體,此時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才更具法理上的意義,不過這還是侷限於“西羅馬”。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按照羅馬帝國以來的法理系統,要建立一個統一歐洲帝國,奧斯曼帝國是異族,暫放一邊可以不管,可是東邊的俄羅斯帝國就不能放任了,那邊的沙皇可是標榜著是羅馬正統後裔呢。


很多人詬病拿破崙不該去打俄羅斯,而應該治理西歐即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拿破崙的野心極大,是要重新建立以法蘭西為核心的新“羅馬帝國”,所以必須把“東羅馬”給收回來,這是其一。


另外彼時崛起的俄羅斯帝國更是野心勃勃,自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以來,崛起的俄羅斯大帝國北上打敗瑞典後稱霸波羅的海,向遠東擴張的同時,對南部的西亞出海口也虎視眈眈,即便拿破崙不去進攻俄羅斯,俄國也隨時有可能西進。所以,是以法蘭西為主體統一歐洲,還是由斯拉夫人來統一歐洲?當然斯拉夫人血統不夠純正,拿破崙必須進攻俄羅斯。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不過歐洲自羅馬帝國分裂以來,就很難再以武力重新統一起來,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各個獨立的王國對自身獨立主權的貪婪,當某一個勢力崛起時,總會被其他聯合起來剿滅,拿破崙被俄帝國,英、奧、普的聯合起來給打敗,強盛一時的法蘭西帝國衰敗。


後來俄羅斯帝國在克里米亞也遭到了法、英、奧斯曼聯合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再後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以及第三帝國,也是同樣的命運。所以拿破崙不可能統一歐洲的主要原因,是獨立王權獨立性的需求。

漩涡鸣人yy
2018-11-24

這個東西你去問一下當時歐洲的攪屎棍,英國是怎麼想的?

原先的歐洲的攪屎棍不是英國,是教皇,教皇覺得如果手底下出現一箇中央集權的王朝,對於教皇在世俗間的權利是一種挑戰,所以他不斷的挑撥是非,讓其他的那些君王啊,聽從自己的命令或者是互相之間產生矛盾打起來。

這也就造成了歷史上面多次歐洲面臨大統一的情況下支持突然誒這個君王暴斃了,或者是這個國家不由自主的亂起來了,有人叛變了這種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相信這裡面一定有教皇的影子。

當然,對於歐洲來講,它本身的民族性就特別的混亂,我們中國是漢族作為主體民族,人口占到90%以上,但是在歐洲各個民族,可以說分攤的及其平均,而且各個民族之間還互相拿對方沒辦法,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只有歷史,比如說希臘信奉古希臘傳說,而英國信奉的就是亞瑟王。至於說北歐就是信奉的北歐神話,大家都是互相看不起對方,都覺得對方都是低的民族,不應該跟我們的民族相提並論,再加上一個教皇從中作梗,那統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漸漸的民族開始分開,獨自居住,大家形成各自的文化圈,誰也干擾不到誰誰也折騰不到誰就這麼一直存在了將近於千年。中世紀結束了,王權崛起,教皇的權力衰弱。

原本以為,這個時候王權的崛起讓歐洲面臨著統一的曙光,但是此時此刻,(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另一個國家也崛起了,誰英吉利或者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他們比較黃,做的更加過分,教皇是偷偷摸摸做那些事情的,英國是直接明目張膽啊,老子就是攪屎棍,有本事來咬我呀,隔著個英吉利海峽,你就知道在對面嚶嚶狂吠!

所以說當時歐洲內亂百分之百都有英國人的影子,每當歐洲面臨統一的時候,英國人就站出來說你這個國家哪個地方做得不對,所以我要來討伐你或者是你不應該吞併其他國家的土地,我就要聯合其他國家來揍你。

拿破崙內心也苦啊,他不是不想歐洲同意,一方面各個民族之間有各自的文化!如果說派前法蘭西的人去管理德意志土地上面的人那還不亂了套啊,但是你如果派德意志的人繼續管理德意志的徒弟,那和他獨立有啥區別?而且還有個英國人在後面搖旗吶喊,你只要敢去吞併其他國家土地,英國直接聯合沙皇,聯合普魯士,聯合意大利,聯合這個那個的國家一起把你往死裡揍,你有什麼辦法?法蘭西或者說拿破崙自己不怕打仗,但是怕沒完沒了的打仗!

所以說我們去看拿破崙對歐洲其他國家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種保護國或者是保護人的身份存在,也就是這是我弟弟,我到你這個國家去當國王,然後我是你們國家的保護人都懂了嗎?誰敢欺負我弟弟就是欺負我,我就要揍你,明白了嗎?

但事實上,正是由於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導致法國一直要面臨反法同盟的危險,拿破崙也不是不想打英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大炮朝屁股後面開火,這一點已經證明了當時法國人確實被英國人給打怕了。

冷清先生
2018-06-08

【歐洲碎片化的原因:“多元化的拼音文字,多方向的山川河流”。】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軍事科研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拿破崙不能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歐洲的原因,是拿破崙不知道《孫子兵法》,結果他失敗了。深層次的原因,是歐洲的河流流向“四面八方”,山川的走向“亂七八遭”,不具備統一的向心力;沒有一個主體民族,也沒有統一的文字,反而具備強大的離心力。

秦始皇偉大不是統一六國,而是“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早在4800年前炎黃二帝就統一了中國。羅馬帝國征服了幾乎整個歐洲,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多民族的巨大帝國。秦始皇統一了文字,保留了方塊漢字的象形表意特徵。而羅馬帝國沒有統一文字,卻讓文字走向了拼音化。

拼音化文字脫離象形表意文字,也更容易讓文字走向“多元化”。在羅馬帝國強盛時期,歐洲的野蠻落後民族,都受到羅馬人的文化浸染,大大地推進了歐洲文明的進程。羅馬人先進的拼音化文字系統,更容易學習和模仿,結果造成一個民族一種語言文字。

多元化的語言文字,對大一統具有非常大的破壞力,為羅馬帝國的徹底分裂埋下了禍根。被漢朝打敗的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向東漢投降納入中國的版圖;北匈奴實在支撐不住,就遠走歐洲。匈奴的首領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首先打垮了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又衝擊日耳曼人,日耳曼的哥特人,進攻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就瓦解而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歐洲在九世紀,在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時代,有過短暫的統一。查理曼大帝死了以後,歐洲就再次分裂了,出現了法蘭西、日耳曼、意大利的雛形。拼音化的文字,造成一個民族一種語言文字,再繼續發展就演變為歐洲“碎片化”,一個民族是一個國家,每一個國家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拼音文字。

回頭再說拿破崙,歐洲大革命以後,工業化的歐洲亟需大一統,時勢造英雄拿破崙應運而生。拿破崙的成功,是歐洲有統一的內在需要,工業化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拿破崙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把出兵的時間選錯了。

《孫子兵法,兵爭》“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冑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兵祖孫子的意思是說“以戰養戰”,這就有個出兵的時間問題。既然是“因糧於敵,就地取材”,千里征伐出兵的時間,應該選擇在冬春季節,棉衣還沒有脫去,打到敵方的首都的時候,就是夏天了,遍地的麥子莊稼成熟了。兵貴神速,勝利了沒啥好說的,打成持久戰了,也沒關係,就地割麥子收棉花,有吃有喝做棉衣。

可是,拿破崙不懂呀,夏天出兵50萬,打到莫斯科的時候,就到冬天了。庫圖佐夫一把火把莫斯科燒了,堅壁清野冬天來了。拿破崙50萬大軍守著空城莫斯科,要吃沒吃要棉衣沒棉衣,餓死凍死的士兵,比被庫圖佐夫打死的還多。沒熬到來年春天,拿破崙只好率領殘餘的2萬人,狼狽的撤回了法國,失敗了。

後來,拿破崙再次復辟復出,卻被豬隊友給耽誤了,再次兵敗滑鐵盧,被流放到科西嘉島上。沒有自由的拿破崙,終於有時間讀書了。偶然有一天,拿破崙從教堂的圖書館裡發現法文版的《孫子兵法》,讀完以後拍案而起仰天長嘯,“我要是早讀過此書怎麼會失敗呢?”

再後來,拿破崙死了,他的書記官克勞塞維茨,把5000字的《孫子兵法》,改寫成50萬字的《戰爭論》,被西方稱為“兵家之父”。孫子一句話高度概括了戰爭,“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用了5萬字解釋“戰爭”的含義,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拿破崙幾乎打下整個歐洲,為什麼不像秦始皇一樣統一整個歐洲成為一個國家呢?
千里岩
2018-06-26

拿破崙是一個典型生不逢時的英雄,他征服歐洲的努力不只是失敗於歐洲強權們的博弈,更重要的是當時歐洲出現了一個無法抗拒的東西——“民族國家觀”。實際上,這個觀念出現於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歐洲國家確定了他們未來只會為了國家利益而戰,國家不是某個君主的私產,而是一個民族的共同體,不論大小互相之間是平等的。


在這個觀念之下的歐洲,源於羅馬的“皇帝”頭銜不再具有當然的神聖性了,不可能成為歐洲共主的象徵,他不管叫啥名號都不再當然的可以去統治其他民族了。更何況當時與拿破崙並立的奧地利和俄羅斯的君主同樣根據各自不同的淵源揮舞著皇帝的頭銜。



當然了,歐洲地緣上的破碎性使得原本混一的民族在封建制的中世紀語言和文化,以及後來的宗教改革運動中,紛紛出現了強烈的分化,精神世界共同的紐帶天主教也支離破碎無法作為凝結共同認同的基礎。這種民族之間的分化在拿破崙出現的時候已經成為了定局,若非經過幾百年長時間的融合基本沒有可能改變了。


就是在這麼一個情況下,拿破崙還為了推行自己的意志,不知疲倦的使用武力四處推行,加劇了對其他國家的壓榨,反過來有強化了這些國家的民族意識。其實最具有說服力的是,拿破崙讓他的哥哥和兄弟分別作了西班牙和荷蘭的國王,但是要麼因為追隨拿破崙根本站不住腳,要麼就是為了取得國民的擁護不得不維護自身利益而抗拒拿破崙對這個國家的壓榨,最後不得不紛紛黯然下臺。


秦始皇的時代不同在於,雖然封建社會的戰國時代遠比歐洲中世紀時間短,各個諸侯國之間以周禮為基礎的精神認同具有高度一致性。雖然語言存在一定的分化,但是相差也並不大,“華夷之辨”決定了諸侯國之間的民族認同沒有被摧毀,更不用提“民族國家觀”的出現了。當然了,在外部也沒有好像奧地利,俄羅斯和英國這樣子的掣肘勢力存在,因此秦始皇的大一統阻力其實遠遠小於拿破崙。

丶秀研吖
2018-09-04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戰國初期,魏文侯、魏武侯攜三晉之威,以吳起武卒之利,卻楚國,敗齊國,進取河西,叩關函谷,其勢令天下諸侯瑟瑟發抖。但是魏國仍然滿足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霸主地位狀態,而沒有吞併諸國,榮冠宇內的想法。連想都沒想過這件事情。很明顯,不一定是秦始皇比魏武侯更有侵略性,而是因為現實辦不到。

拿破崙之所以不這麼做,也是因為辦不到。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談到:君主集權的國家不容易被滅亡,但征服後容易統治。而封建貴族制的國家容易滅亡,卻不容易征服。我們看一下拿破崙對歐洲的戰爭,很容易就會發現,對方非常輕易地就會向他的意志屈服。但是,拿破崙也因此不能有進一步的舉動,這是雙方一個默契的約定,如果他意圖征服,那麼法國就面臨著和整個歐洲的血戰。而當時的法國,目的不過是保護自己大革命的成果。就算是後期,也就是用在拿破崙的意志下的法國規則來統治歐洲。拿破崙從頭到尾也沒想過要征服,因為這是做不到的。這一點和春秋時期非常類似。

問題出在俄國人身上。俄國人不願意像歐洲一樣屈服,這一點是拿破崙沒有料到的。他太習慣於自己的意志至高無上這一點了。在侵入俄國之後,他不斷將戰線推進,可只要俄國不投降,拿破崙就無法撤軍。而他卻相信自己只要再推進一點,就可以迫使俄國投降。最後,這一點卻導致了他自身的滅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