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

它的根源,過程,結局,影響是什麼?“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
10 個回答
小编虎哥
2019-07-20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早在曹魏時期,司馬氏家族已經權傾天下,甚至可以一手決定皇帝的立廢。司馬昭派軍消滅蜀國後,被加封為晉國公,地位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把控了軍政大權,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司馬昭毫不掩飾自己對皇位的野心,人人都在猜測他何時會取而代之 ,讓皇帝禪位,將曹魏江山換成司馬氏江山。可惜,司馬昭時運不濟,尚未來得及逼宮篡位,就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晉國公的爵位,完成了父親未竟的野心,逼迫魏元帝禪位給他。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作為開國之君,司馬炎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銳意革新,一掃曹魏時期的弊政,施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增強國力、發展生產的政策,比如重新劃分土地、制定法律、改革賦稅制度、興修水利等。

與此同時,司馬炎克勤克儉,積蓄力量,於公元279年興兵南下,一舉滅掉了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文治武功兼備的晉武帝,原本不失為一代人傑,他一心想開創一個太平時代,但他在關鍵問題上的幾大失誤,以及晚年的驕奢淫逸,為國家之亂埋下了禍根。

在政治制度上,司馬炎沿襲了漢朝以來的分封制,大封宗室。他意識到,魏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權臣專政,皇帝勢單力薄,宗室衰弱,司馬炎篡位的時候,都沒有人敢跟自己抗衡。

所以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司馬炎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不甘心安於一隅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成為另一種風險因素。

而司馬炎在繼承人選擇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催化了諸侯紛爭的 風險,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太子是皇后楊豔所生,名為司馬衷,即後來史上有名的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十分蠢笨,老師給他講課,司馬衷轉眼就忘。但他是皇后嫡子,在當時所有存活下來的皇子中居長,出於立嫡立長的傳統,司馬衷九歲時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曾幾度猶豫,擔心這個太子難以接替自己的皇位。但皇后楊豔非常有手腕,她進言說:司馬衷只是年齡太小,還沒有開化,等他長大就可以了。

另外,楊豔又說服司馬炎給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太子妃賈南風。賈南風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傳言長相又黑又胖,性格凶悍善嫉,但她十分聰明,屢屢幫助丈夫順利通過司馬炎的考察,保住了太子之位。

此外,司馬衷雖然蠢笨,但他有一個兒子司馬遹聰慧過人,很得司馬炎喜愛,被認為日後可繼承大統。所以,司馬炎雖然知道太子可能能力不足,但始終沒有改換人選。

晚年的司馬炎,日漸昏聵,追求奢侈享樂,公開買官賣官,宮裡宮外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糜爛。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歲。太子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攫取政權,引發八王之亂

晉武帝臨終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總攬天下兵權,主持國政。外戚楊氏一族勢力大增,皇帝也要受其掣肘。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什麼政治野心的皇帝,皇后賈南風則不然,她極度渴望攫取權力,把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賈南風命人去暗中聯絡晉惠帝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想讓他前來洛陽除掉楊駿和太后楊氏。然而,膽小的汝南王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把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帝之弟,年輕氣盛,性格狠辣,早就看不慣自己的傻哥哥當皇帝,現在賈南風和楊駿爭權奪利,司馬瑋認為有機可乘,就聯合另一諸侯——淮南王司馬允一起入朝,打算先消滅楊駿。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

在這16年裡,八王之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時3個月,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歷時7年。

在這兩個階段中間,曾有一段短暫的安寧,但未能長久持續下去。幾十個司馬氏宗族的兄弟子侄被先後捲入動亂,同室操戈,由於其中主要參與者包括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以賈南風為幕後主導,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為主要參與者,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政變攫取權力。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楚王和淮南王的軍隊已經進入首都洛陽,立即命人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逃到馬廄之中的楊駿。此後,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但賈南風專權的目的尚未達到。楊駿死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瓘執掌了朝政,於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祕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瓘。之後,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至此,賈南風掃除了各大政敵,晉惠帝對她言聽計從,朝政大權被賈南風一手掌控。她開始任用親信,安插黨羽,掌權時間長達八年,直到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讓晉惠帝廢除太子,再度引發朝政動盪。八王之亂捲土重來,並變本加厲地耗盡了西晉王朝的元氣。

晉惠帝廢除太子,八王之亂硝煙再起

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持續時間較短,3個月就結束了。但第二階段持續了整整7年,太子司馬遹、皇后賈南風都死在這場動亂中,晉惠帝被廢又被立,成為諸侯間搶來搶去的棋子。

多個諸侯互相廝殺,接連發動政變,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後北方胡族趁虛而入,促使西晉走向滅亡。

這一切,始於賈南風為一己之私,唆使晉惠帝廢除太子司馬遹。

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在晉武帝還在世時就頗受看重,在朝中很有人望。但司馬遹不是賈南風親生的,與賈南風向來不和。賈南風擔心年紀漸長的司馬遹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決心除掉這位太子。

公元299年,賈南風命人引誘太子飲酒,讓醉酒的司馬遹抄寫了逼迫晉惠帝退位的書信,以此為罪證,說服晉惠帝廢除太子。

誰知,廢太子一事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對賈南風專政早已不滿的宗室諸王趁機興兵奪權,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先是趙王司馬倫發兵討伐賈南風,以毒酒賜死賈后,取代晉惠帝登基。然後,對趙王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殺死了趙王,重新立晉惠帝為帝,齊王主理朝政。

這時,對齊王不滿的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再次起兵,殺死了齊王,朝政大權落入長沙王手中。河間王司馬顒不甘心,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長沙王死後,成都王接手朝政,諸侯王的聯盟再度分裂,河間王、東海王和成都王之間打來打去。

公元306年,成都王、河間王戰敗逃跑,東海王司馬越將晉惠帝迎回洛陽,朝政趨於平穩。

隨後,晉惠帝下令搜捕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與他的兩個兒子在逃亡途中被捕,囚禁一個多月後被殺死。另一位兵敗逃亡的諸侯——河間王司馬顒也在幾個月後被殺,八王之亂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贏家。

緊接著,晉惠帝在這一年年底暴斃,相傳是被司馬越毒殺。司馬越扶植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登基,改元永嘉,史稱晉懷帝。

登基伊始,由於司馬越的威脅,晉懷帝不得不任命司馬越為太傅,讓他輔佐朝政。但是,司馬越沒能繼續把這位皇帝操縱於股掌間,讓司馬越沒有想到的是,晉懷帝雖然年輕,卻很有政治手腕。

晉懷帝司馬熾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小兒子,他一心想學習自己的父親,每天親自處理政治事務,召見百官,非常勤勉。

司馬越手中的權力不斷被皇帝壓縮,再加上他在朝中飛揚跋扈,誅殺忠臣,引起了官員們的不滿。於是,司馬越主動提出,要出鎮河南許昌,率兵鎮壓那裡的胡人叛軍。

公元311年,羽翼漸豐的晉懷帝決定除掉司馬越。於是,他發佈詔書,歷數司馬越的罪狀,要求諸侯們進行討伐。司馬越聽說之後,內心非常恐懼,急血攻心,最終病死於河南項城。隨著司馬越的去世,“八王之亂”中最後一位叛亂的藩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後來者,難道不應該銘記這慘痛的教訓麼?









兮兮说事儿
2019-02-24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中說,晉武帝司馬炎是本可以將晉朝鞏固發展的。可他偏聽偏信,立了腦子不太靈光的晉惠帝司馬衷當繼承人,此外,還給這個愚笨的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賈南風。

都是晉武帝司馬炎惹的禍,給自己的傻兒子找了一個醜陋卻有野心的皇后

賈南風又矮又醜,但是他的父親賈充卻買通了晉武帝的一位皇后,讓這位皇后給晉武帝吹枕邊風,告訴晉武帝賈南風雖然醜陋,但品德高尚。

結果,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賈南風。晉武帝看到賈南風的長相之後非常後悔,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她非常恩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中說,晉武帝司馬炎是本可以將晉朝鞏固發展的。可他偏聽偏信,立了腦子不太靈光的晉惠帝司馬衷當繼承人,此外,還給這個愚笨的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賈南風。

都是晉武帝司馬炎惹的禍,給自己的傻兒子找了一個醜陋卻有野心的皇后

賈南風又矮又醜,但是他的父親賈充卻買通了晉武帝的一位皇后,讓這位皇后給晉武帝吹枕邊風,告訴晉武帝賈南風雖然醜陋,但品德高尚。

結果,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賈南風。晉武帝看到賈南風的長相之後非常後悔,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她非常恩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即位,賈南風成為了皇后。

賈南風喜歡攬權,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由於晉惠帝智商不高,無能力治理朝政,再加上皇后賈南風專權,引起分封諸侯王的不滿。他們開始覬覦皇位,打算找機會,效仿曹操和自己的祖先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此,這些諸侯王不惜自相殘殺,八王之亂就此展開。其中的結盟、反叛、拉攏等等。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91年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個階段裡面,主要是皇后賈南風與輔政大臣楊駿的內部權力之爭。

楊駿本來是輔佐晉惠帝的大臣。賈南風為了清除楊駿,祕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要他們帶兵進入首都洛陽,討伐楊駿。後來,楊駿果然被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始執掌朝廷大權力。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中說,晉武帝司馬炎是本可以將晉朝鞏固發展的。可他偏聽偏信,立了腦子不太靈光的晉惠帝司馬衷當繼承人,此外,還給這個愚笨的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賈南風。

都是晉武帝司馬炎惹的禍,給自己的傻兒子找了一個醜陋卻有野心的皇后

賈南風又矮又醜,但是他的父親賈充卻買通了晉武帝的一位皇后,讓這位皇后給晉武帝吹枕邊風,告訴晉武帝賈南風雖然醜陋,但品德高尚。

結果,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賈南風。晉武帝看到賈南風的長相之後非常後悔,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她非常恩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即位,賈南風成為了皇后。

賈南風喜歡攬權,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由於晉惠帝智商不高,無能力治理朝政,再加上皇后賈南風專權,引起分封諸侯王的不滿。他們開始覬覦皇位,打算找機會,效仿曹操和自己的祖先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此,這些諸侯王不惜自相殘殺,八王之亂就此展開。其中的結盟、反叛、拉攏等等。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91年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個階段裡面,主要是皇后賈南風與輔政大臣楊駿的內部權力之爭。

楊駿本來是輔佐晉惠帝的大臣。賈南風為了清除楊駿,祕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要他們帶兵進入首都洛陽,討伐楊駿。後來,楊駿果然被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始執掌朝廷大權力。

隨後,賈南風開始對汝南王司馬亮產生了不滿之情,認為他權力太大,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又聯合參與消滅楊駿,同樣心存不滿的楚王司馬瑋,殺掉了汝南王司馬亮。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中說,晉武帝司馬炎是本可以將晉朝鞏固發展的。可他偏聽偏信,立了腦子不太靈光的晉惠帝司馬衷當繼承人,此外,還給這個愚笨的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賈南風。

都是晉武帝司馬炎惹的禍,給自己的傻兒子找了一個醜陋卻有野心的皇后

賈南風又矮又醜,但是他的父親賈充卻買通了晉武帝的一位皇后,讓這位皇后給晉武帝吹枕邊風,告訴晉武帝賈南風雖然醜陋,但品德高尚。

結果,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賈南風。晉武帝看到賈南風的長相之後非常後悔,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她非常恩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即位,賈南風成為了皇后。

賈南風喜歡攬權,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由於晉惠帝智商不高,無能力治理朝政,再加上皇后賈南風專權,引起分封諸侯王的不滿。他們開始覬覦皇位,打算找機會,效仿曹操和自己的祖先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此,這些諸侯王不惜自相殘殺,八王之亂就此展開。其中的結盟、反叛、拉攏等等。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91年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個階段裡面,主要是皇后賈南風與輔政大臣楊駿的內部權力之爭。

楊駿本來是輔佐晉惠帝的大臣。賈南風為了清除楊駿,祕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要他們帶兵進入首都洛陽,討伐楊駿。後來,楊駿果然被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始執掌朝廷大權力。

隨後,賈南風開始對汝南王司馬亮產生了不滿之情,認為他權力太大,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又聯合參與消滅楊駿,同樣心存不滿的楚王司馬瑋,殺掉了汝南王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當權之後,賈南風仍舊心存忌憚。就在楚王司馬瑋殺掉汝南王司馬亮之後,賈南風又聯合晉惠帝為楚王司馬瑋羅織了偽造皇帝手詔的罪名,將其殺害。
至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她的親戚黨羽也都被委以重任。

八王之亂的第二個階段,是從元康九年,也就是公元299年到光熙元年,即公元306年,歷時七年。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八年的時間。由於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親生的,賈南風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栽贓陷害太子,說太子在密謀讓晉惠帝退位的計劃。

晉惠帝大怒,廢除了太子司馬遹,並將其軟禁。太子司馬遹身邊的諸侯王趙王司馬倫,見到有機可乘,先是假裝投靠賈南風,讓賈南風找機會殺掉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發動政變,囚禁了皇后賈南風並最終將其殺害。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中說,晉武帝司馬炎是本可以將晉朝鞏固發展的。可他偏聽偏信,立了腦子不太靈光的晉惠帝司馬衷當繼承人,此外,還給這個愚笨的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賈南風。

都是晉武帝司馬炎惹的禍,給自己的傻兒子找了一個醜陋卻有野心的皇后

賈南風又矮又醜,但是他的父親賈充卻買通了晉武帝的一位皇后,讓這位皇后給晉武帝吹枕邊風,告訴晉武帝賈南風雖然醜陋,但品德高尚。

結果,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賈南風。晉武帝看到賈南風的長相之後非常後悔,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她非常恩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即位,賈南風成為了皇后。

賈南風喜歡攬權,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由於晉惠帝智商不高,無能力治理朝政,再加上皇后賈南風專權,引起分封諸侯王的不滿。他們開始覬覦皇位,打算找機會,效仿曹操和自己的祖先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此,這些諸侯王不惜自相殘殺,八王之亂就此展開。其中的結盟、反叛、拉攏等等。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91年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個階段裡面,主要是皇后賈南風與輔政大臣楊駿的內部權力之爭。

楊駿本來是輔佐晉惠帝的大臣。賈南風為了清除楊駿,祕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要他們帶兵進入首都洛陽,討伐楊駿。後來,楊駿果然被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始執掌朝廷大權力。

隨後,賈南風開始對汝南王司馬亮產生了不滿之情,認為他權力太大,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又聯合參與消滅楊駿,同樣心存不滿的楚王司馬瑋,殺掉了汝南王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當權之後,賈南風仍舊心存忌憚。就在楚王司馬瑋殺掉汝南王司馬亮之後,賈南風又聯合晉惠帝為楚王司馬瑋羅織了偽造皇帝手詔的罪名,將其殺害。
至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她的親戚黨羽也都被委以重任。

八王之亂的第二個階段,是從元康九年,也就是公元299年到光熙元年,即公元306年,歷時七年。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八年的時間。由於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親生的,賈南風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栽贓陷害太子,說太子在密謀讓晉惠帝退位的計劃。

晉惠帝大怒,廢除了太子司馬遹,並將其軟禁。太子司馬遹身邊的諸侯王趙王司馬倫,見到有機可乘,先是假裝投靠賈南風,讓賈南風找機會殺掉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發動政變,囚禁了皇后賈南風並最終將其殺害。

趙王司馬倫奪取政權後,廢除了晉惠帝,自立為皇帝。但由於趙王司馬倫缺乏治國能力,齊王司馬冏又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討伐司馬倫,最終把司馬倫殺死,迎接晉惠帝司馬衷復位。

此後,河間王司馬顒與長沙王司馬乂又殺掉了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殺掉了長沙王司馬乂。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中說,晉武帝司馬炎是本可以將晉朝鞏固發展的。可他偏聽偏信,立了腦子不太靈光的晉惠帝司馬衷當繼承人,此外,還給這個愚笨的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賈南風。

都是晉武帝司馬炎惹的禍,給自己的傻兒子找了一個醜陋卻有野心的皇后

賈南風又矮又醜,但是他的父親賈充卻買通了晉武帝的一位皇后,讓這位皇后給晉武帝吹枕邊風,告訴晉武帝賈南風雖然醜陋,但品德高尚。

結果,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賈南風。晉武帝看到賈南風的長相之後非常後悔,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她非常恩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即位,賈南風成為了皇后。

賈南風喜歡攬權,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由於晉惠帝智商不高,無能力治理朝政,再加上皇后賈南風專權,引起分封諸侯王的不滿。他們開始覬覦皇位,打算找機會,效仿曹操和自己的祖先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此,這些諸侯王不惜自相殘殺,八王之亂就此展開。其中的結盟、反叛、拉攏等等。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91年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個階段裡面,主要是皇后賈南風與輔政大臣楊駿的內部權力之爭。

楊駿本來是輔佐晉惠帝的大臣。賈南風為了清除楊駿,祕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要他們帶兵進入首都洛陽,討伐楊駿。後來,楊駿果然被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始執掌朝廷大權力。

隨後,賈南風開始對汝南王司馬亮產生了不滿之情,認為他權力太大,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又聯合參與消滅楊駿,同樣心存不滿的楚王司馬瑋,殺掉了汝南王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當權之後,賈南風仍舊心存忌憚。就在楚王司馬瑋殺掉汝南王司馬亮之後,賈南風又聯合晉惠帝為楚王司馬瑋羅織了偽造皇帝手詔的罪名,將其殺害。
至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她的親戚黨羽也都被委以重任。

八王之亂的第二個階段,是從元康九年,也就是公元299年到光熙元年,即公元306年,歷時七年。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八年的時間。由於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親生的,賈南風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栽贓陷害太子,說太子在密謀讓晉惠帝退位的計劃。

晉惠帝大怒,廢除了太子司馬遹,並將其軟禁。太子司馬遹身邊的諸侯王趙王司馬倫,見到有機可乘,先是假裝投靠賈南風,讓賈南風找機會殺掉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發動政變,囚禁了皇后賈南風並最終將其殺害。

趙王司馬倫奪取政權後,廢除了晉惠帝,自立為皇帝。但由於趙王司馬倫缺乏治國能力,齊王司馬冏又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討伐司馬倫,最終把司馬倫殺死,迎接晉惠帝司馬衷復位。

此後,河間王司馬顒與長沙王司馬乂又殺掉了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殺掉了長沙王司馬乂。

最後,東海王司馬越藉助北方鮮卑人的力量平定了朝廷中的叛亂,八王之亂就此結束。

蔡東藩在評論八王之亂的時候說,八王之亂期間,司馬家族這些人沒有一點手足之情。八王之亂也直接導致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

李記杂货铺
2019-07-17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二、賈南風專政

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眾所周知,皇太子司馬衷的智商低於常人,為此,司馬炎一想到身後事便憂心忡忡,一度想廢掉司馬衷。

但是楊皇后以及大臣們堅持“嫡長子繼承優先”的原則不肯讓步,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很聰明,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最終放棄了廢掉司馬衷的想法。

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康熙喜愛孫子弘曆而重視雍正,司馬炎類似的想法如出一轍,但是這兩者所不同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忽視了司馬衷妻子賈南風的狠毒。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的權利私慾極重,丈夫的智商劣勢正好被她利用於操縱朝政,於是很多詔書都是賈南風寫好後,再讓司馬衷照抄一遍。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二、賈南風專政

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眾所周知,皇太子司馬衷的智商低於常人,為此,司馬炎一想到身後事便憂心忡忡,一度想廢掉司馬衷。

但是楊皇后以及大臣們堅持“嫡長子繼承優先”的原則不肯讓步,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很聰明,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最終放棄了廢掉司馬衷的想法。

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康熙喜愛孫子弘曆而重視雍正,司馬炎類似的想法如出一轍,但是這兩者所不同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忽視了司馬衷妻子賈南風的狠毒。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的權利私慾極重,丈夫的智商劣勢正好被她利用於操縱朝政,於是很多詔書都是賈南風寫好後,再讓司馬衷照抄一遍。

賈南風操控朝政後,開始著手除掉的第一道障礙——太傅楊駿,因為司馬炎逝世後,楊駿獲得了輔佐司馬衷的特權。

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除掉楊駿一族,然後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任太宰與太保衛瓘共掌朝政。

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之死【兩王下線】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四子,司馬瑋則是司馬炎之子,所以論輩分,司馬亮是司馬瑋的祖輩;論資歷倒是差不多,司馬亮和司馬瑋分別督過豫州、荊州軍事。

眼前的這個結果讓積極參與政變的司馬瑋非常不滿,因為司馬亮和衛瓘一直很瞧不起司馬瑋,野心勃勃的司馬瑋也不甘於人下。

六月,司馬瑋則向賈南風誣告司馬亮和衛瓘兩人“欲行伊霍之事(廢立皇帝)”,於是賈南風再讓傀儡皇帝司馬衷下詔(當然是抄一遍),命令司馬瑋廢掉司馬亮和衛瓘。

得到詔書的司馬瑋興沖沖地帶兵去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卻沒想到賈南風翻臉比翻書還快,居然宣稱司馬瑋“矯詔行事”,於是司馬瑋也被送往刑場處死。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二、賈南風專政

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眾所周知,皇太子司馬衷的智商低於常人,為此,司馬炎一想到身後事便憂心忡忡,一度想廢掉司馬衷。

但是楊皇后以及大臣們堅持“嫡長子繼承優先”的原則不肯讓步,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很聰明,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最終放棄了廢掉司馬衷的想法。

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康熙喜愛孫子弘曆而重視雍正,司馬炎類似的想法如出一轍,但是這兩者所不同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忽視了司馬衷妻子賈南風的狠毒。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的權利私慾極重,丈夫的智商劣勢正好被她利用於操縱朝政,於是很多詔書都是賈南風寫好後,再讓司馬衷照抄一遍。

賈南風操控朝政後,開始著手除掉的第一道障礙——太傅楊駿,因為司馬炎逝世後,楊駿獲得了輔佐司馬衷的特權。

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除掉楊駿一族,然後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任太宰與太保衛瓘共掌朝政。

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之死【兩王下線】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四子,司馬瑋則是司馬炎之子,所以論輩分,司馬亮是司馬瑋的祖輩;論資歷倒是差不多,司馬亮和司馬瑋分別督過豫州、荊州軍事。

眼前的這個結果讓積極參與政變的司馬瑋非常不滿,因為司馬亮和衛瓘一直很瞧不起司馬瑋,野心勃勃的司馬瑋也不甘於人下。

六月,司馬瑋則向賈南風誣告司馬亮和衛瓘兩人“欲行伊霍之事(廢立皇帝)”,於是賈南風再讓傀儡皇帝司馬衷下詔(當然是抄一遍),命令司馬瑋廢掉司馬亮和衛瓘。

得到詔書的司馬瑋興沖沖地帶兵去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卻沒想到賈南風翻臉比翻書還快,居然宣稱司馬瑋“矯詔行事”,於是司馬瑋也被送往刑場處死。

在賈南風的努力運作下,把兩個“王”送上了黃泉路。


同年八月,趙王司馬倫、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這四位王進入權利中心。

四、太子司馬遹(yu)之死【司馬衷兒子下線】

嚐到權力滋味的賈南風又開始打起了太子司馬遹的主意。

賈南風一直都沒能給司馬衷生兒子,因此將來不能成為太后。而太子司馬遹的生母是與她不和的謝才人所生,所以賈南風對太子並沒有什麼好感。


這種微妙的矛盾在早些年還可以被擱置一邊,但是有一次,司馬遹在東宮與賈謐(賈南風之侄)下圍棋時發生爭執,成都王司馬穎見到後斥責賈謐無禮,賈謐忿忿不平,就去找賈南風告狀,說司馬遹上位後一定不會放過我們賈家人。

這時候,賈南風也覺得必須要動手了。於是賈南風把司馬遹騙入宮中,命人用酒將其灌醉,並把事前準備好的大逆不道的文章草稿拿出來,哄騙神志不清的司馬遹抄寫。

賈南風拿到“證據”後,便急匆匆召集群臣,宣佈下詔廢司馬遹為庶人,軟禁在許昌宮中。


次年(300年)三月,賈南風一不做二不休,又派黃門孫慮帶著毒藥去許昌見司馬遹,年僅23歲的司馬遹踏上了黃泉路。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二、賈南風專政

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眾所周知,皇太子司馬衷的智商低於常人,為此,司馬炎一想到身後事便憂心忡忡,一度想廢掉司馬衷。

但是楊皇后以及大臣們堅持“嫡長子繼承優先”的原則不肯讓步,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很聰明,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最終放棄了廢掉司馬衷的想法。

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康熙喜愛孫子弘曆而重視雍正,司馬炎類似的想法如出一轍,但是這兩者所不同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忽視了司馬衷妻子賈南風的狠毒。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的權利私慾極重,丈夫的智商劣勢正好被她利用於操縱朝政,於是很多詔書都是賈南風寫好後,再讓司馬衷照抄一遍。

賈南風操控朝政後,開始著手除掉的第一道障礙——太傅楊駿,因為司馬炎逝世後,楊駿獲得了輔佐司馬衷的特權。

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除掉楊駿一族,然後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任太宰與太保衛瓘共掌朝政。

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之死【兩王下線】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四子,司馬瑋則是司馬炎之子,所以論輩分,司馬亮是司馬瑋的祖輩;論資歷倒是差不多,司馬亮和司馬瑋分別督過豫州、荊州軍事。

眼前的這個結果讓積極參與政變的司馬瑋非常不滿,因為司馬亮和衛瓘一直很瞧不起司馬瑋,野心勃勃的司馬瑋也不甘於人下。

六月,司馬瑋則向賈南風誣告司馬亮和衛瓘兩人“欲行伊霍之事(廢立皇帝)”,於是賈南風再讓傀儡皇帝司馬衷下詔(當然是抄一遍),命令司馬瑋廢掉司馬亮和衛瓘。

得到詔書的司馬瑋興沖沖地帶兵去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卻沒想到賈南風翻臉比翻書還快,居然宣稱司馬瑋“矯詔行事”,於是司馬瑋也被送往刑場處死。

在賈南風的努力運作下,把兩個“王”送上了黃泉路。


同年八月,趙王司馬倫、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這四位王進入權利中心。

四、太子司馬遹(yu)之死【司馬衷兒子下線】

嚐到權力滋味的賈南風又開始打起了太子司馬遹的主意。

賈南風一直都沒能給司馬衷生兒子,因此將來不能成為太后。而太子司馬遹的生母是與她不和的謝才人所生,所以賈南風對太子並沒有什麼好感。


這種微妙的矛盾在早些年還可以被擱置一邊,但是有一次,司馬遹在東宮與賈謐(賈南風之侄)下圍棋時發生爭執,成都王司馬穎見到後斥責賈謐無禮,賈謐忿忿不平,就去找賈南風告狀,說司馬遹上位後一定不會放過我們賈家人。

這時候,賈南風也覺得必須要動手了。於是賈南風把司馬遹騙入宮中,命人用酒將其灌醉,並把事前準備好的大逆不道的文章草稿拿出來,哄騙神志不清的司馬遹抄寫。

賈南風拿到“證據”後,便急匆匆召集群臣,宣佈下詔廢司馬遹為庶人,軟禁在許昌宮中。


次年(300年)三月,賈南風一不做二不休,又派黃門孫慮帶著毒藥去許昌見司馬遹,年僅23歲的司馬遹踏上了黃泉路。


五、司馬倫之亂【皇后賈南風、趙王司馬倫下線】

就在在司馬遹被害前後,趙王司馬倫粉墨登場。司馬倫時任車騎將軍、太子太傅,靠著給賈南風溜鬚拍馬的機會才獲得信任,可見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

在司馬遹被害前後時間,司馬倫就已經暗中聯合了樑王司馬肜(rong)、齊王司馬冏等人密謀廢掉賈南風。

四月,司馬倫矯詔帶兵進入皇宮,把傀儡皇帝司馬衷控制在手中,逼迫尚書檯下詔廢后。最後,司馬倫請賈南風喝下金屑酒,一命嗚呼,踏上黃泉。

司馬倫取得勝利後,給自己加上大都督、相國、等各種頭銜、特權,成為輔佐傀儡皇帝司馬衷的權臣。但是司馬倫覺得不過癮,於是在永寧元年正月(301年),乾脆帶兵進宮,把司馬衷趕下臺,自己宣佈登基稱帝。

司馬倫的行為引來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人的不滿,三月,三人聯合地方多位藩王、官員舉兵反抗司馬倫。

四月,義軍擊敗司馬倫,攻入洛陽,司馬倫被誅,踏上黃泉。


六月,經過權利高層的洗牌,司馬冏成為最大贏家,擔任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另外兩位藩王:司馬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司馬顒為太尉。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二、賈南風專政

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眾所周知,皇太子司馬衷的智商低於常人,為此,司馬炎一想到身後事便憂心忡忡,一度想廢掉司馬衷。

但是楊皇后以及大臣們堅持“嫡長子繼承優先”的原則不肯讓步,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很聰明,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最終放棄了廢掉司馬衷的想法。

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康熙喜愛孫子弘曆而重視雍正,司馬炎類似的想法如出一轍,但是這兩者所不同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忽視了司馬衷妻子賈南風的狠毒。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的權利私慾極重,丈夫的智商劣勢正好被她利用於操縱朝政,於是很多詔書都是賈南風寫好後,再讓司馬衷照抄一遍。

賈南風操控朝政後,開始著手除掉的第一道障礙——太傅楊駿,因為司馬炎逝世後,楊駿獲得了輔佐司馬衷的特權。

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除掉楊駿一族,然後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任太宰與太保衛瓘共掌朝政。

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之死【兩王下線】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四子,司馬瑋則是司馬炎之子,所以論輩分,司馬亮是司馬瑋的祖輩;論資歷倒是差不多,司馬亮和司馬瑋分別督過豫州、荊州軍事。

眼前的這個結果讓積極參與政變的司馬瑋非常不滿,因為司馬亮和衛瓘一直很瞧不起司馬瑋,野心勃勃的司馬瑋也不甘於人下。

六月,司馬瑋則向賈南風誣告司馬亮和衛瓘兩人“欲行伊霍之事(廢立皇帝)”,於是賈南風再讓傀儡皇帝司馬衷下詔(當然是抄一遍),命令司馬瑋廢掉司馬亮和衛瓘。

得到詔書的司馬瑋興沖沖地帶兵去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卻沒想到賈南風翻臉比翻書還快,居然宣稱司馬瑋“矯詔行事”,於是司馬瑋也被送往刑場處死。

在賈南風的努力運作下,把兩個“王”送上了黃泉路。


同年八月,趙王司馬倫、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這四位王進入權利中心。

四、太子司馬遹(yu)之死【司馬衷兒子下線】

嚐到權力滋味的賈南風又開始打起了太子司馬遹的主意。

賈南風一直都沒能給司馬衷生兒子,因此將來不能成為太后。而太子司馬遹的生母是與她不和的謝才人所生,所以賈南風對太子並沒有什麼好感。


這種微妙的矛盾在早些年還可以被擱置一邊,但是有一次,司馬遹在東宮與賈謐(賈南風之侄)下圍棋時發生爭執,成都王司馬穎見到後斥責賈謐無禮,賈謐忿忿不平,就去找賈南風告狀,說司馬遹上位後一定不會放過我們賈家人。

這時候,賈南風也覺得必須要動手了。於是賈南風把司馬遹騙入宮中,命人用酒將其灌醉,並把事前準備好的大逆不道的文章草稿拿出來,哄騙神志不清的司馬遹抄寫。

賈南風拿到“證據”後,便急匆匆召集群臣,宣佈下詔廢司馬遹為庶人,軟禁在許昌宮中。


次年(300年)三月,賈南風一不做二不休,又派黃門孫慮帶著毒藥去許昌見司馬遹,年僅23歲的司馬遹踏上了黃泉路。


五、司馬倫之亂【皇后賈南風、趙王司馬倫下線】

就在在司馬遹被害前後,趙王司馬倫粉墨登場。司馬倫時任車騎將軍、太子太傅,靠著給賈南風溜鬚拍馬的機會才獲得信任,可見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

在司馬遹被害前後時間,司馬倫就已經暗中聯合了樑王司馬肜(rong)、齊王司馬冏等人密謀廢掉賈南風。

四月,司馬倫矯詔帶兵進入皇宮,把傀儡皇帝司馬衷控制在手中,逼迫尚書檯下詔廢后。最後,司馬倫請賈南風喝下金屑酒,一命嗚呼,踏上黃泉。

司馬倫取得勝利後,給自己加上大都督、相國、等各種頭銜、特權,成為輔佐傀儡皇帝司馬衷的權臣。但是司馬倫覺得不過癮,於是在永寧元年正月(301年),乾脆帶兵進宮,把司馬衷趕下臺,自己宣佈登基稱帝。

司馬倫的行為引來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人的不滿,三月,三人聯合地方多位藩王、官員舉兵反抗司馬倫。

四月,義軍擊敗司馬倫,攻入洛陽,司馬倫被誅,踏上黃泉。


六月,經過權利高層的洗牌,司馬冏成為最大贏家,擔任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另外兩位藩王:司馬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司馬顒為太尉。


六、司馬乂之亂【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下線】

長沙王司馬乂是司馬瑋的同母兄弟,也頗有野心。之前司馬瑋被誅後,司馬乂被貶為常山王,等到司馬冏等人舉兵之時,他也參與其中,因為有功,這才恢復長沙王的爵位。

司馬乂弱小但想當權,於是就去攛掇成都王司馬穎去消滅司馬冏,兩人約定,司馬穎在外,司馬乂在內,同時起兵討伐司馬冏。

暗地裡,司馬穎希望司馬乂在洛陽戰死,這樣自己就更有討伐司馬冏的藉口。

永寧二年(302年),兩人發動政變,司馬乂帶兵入宮,連戰三日,成功殺死司馬冏,司馬冏踏入黃泉。

戰事結束,看到結果的成都王司馬穎不爽了,他見自己當不了權臣,便不肯承認司馬乂的地位,於是又去聯合河間王司馬顒一同討伐司馬乂。

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顒的大將張方奉命討伐司馬乂,雙方連戰三月,傷亡慘重,就在此時,東海王司馬越發動政變,將司馬乂俘虜,送到金墉城軟禁起來。

司馬乂的部下得知就去救人,而張方得知,便帶兵入城,將司馬乂處死,司馬乂踏上黃泉。

太安三年(304年),司馬穎從鄴城抵達洛陽,擔任丞相,輔佐皇帝,然而他考慮自己在洛陽根基不穩,於是又返回鄴城設置小朝廷,試圖效仿曹操來遠程運作朝廷。

七、三王爭權【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下線】

司馬穎的盟友司馬顒上書朝廷,表奏廢掉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擔任皇太弟。這意思是:一旦皇帝司馬衷駕崩,司馬穎就繼承大統。

隨後,司馬顒也爬上了太宰的位置。

問題是:在東漢末年,曹操能夠遠程掌控漢廷,也是因為他在許都漢廷內外安插了自己人。而司馬穎的盟友司馬顒是在長安,在洛陽的是東海王司馬越。

而且司馬越對司馬穎心懷不服。身處洛陽朝廷的司馬越便組織其他藩王、官員籌備兵馬討伐司馬穎。永興元年(304年),司馬越以大都督的身份,挾持皇帝司馬衷,“御駕親征”,劍指鄴城。

結果,對軍事一竅不通的司馬越被司馬穎打得大敗,皇帝司馬衷被迫進入鄴城,落入司馬穎手裡,司馬越則逃回封地徐州東海國避難。

取勝的司馬穎試圖招安司馬越,許諾封以高官厚祿來達成和解,可能司馬氏子嗣對“政治承諾”有著天然的敏感,司馬越堅決不肯接受。

最終,雙方以戰爭的方式來決定勝利者。在這期間,雙方都聯合異族軍隊參戰,讓匈奴、鮮卑人有了窺探中原的機會。

元熙元年(306年),司馬越取得最終勝利,成功掌控朝政,司馬穎和司馬顒被誅殺。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二、賈南風專政

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眾所周知,皇太子司馬衷的智商低於常人,為此,司馬炎一想到身後事便憂心忡忡,一度想廢掉司馬衷。

但是楊皇后以及大臣們堅持“嫡長子繼承優先”的原則不肯讓步,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很聰明,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最終放棄了廢掉司馬衷的想法。

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康熙喜愛孫子弘曆而重視雍正,司馬炎類似的想法如出一轍,但是這兩者所不同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忽視了司馬衷妻子賈南風的狠毒。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的權利私慾極重,丈夫的智商劣勢正好被她利用於操縱朝政,於是很多詔書都是賈南風寫好後,再讓司馬衷照抄一遍。

賈南風操控朝政後,開始著手除掉的第一道障礙——太傅楊駿,因為司馬炎逝世後,楊駿獲得了輔佐司馬衷的特權。

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除掉楊駿一族,然後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任太宰與太保衛瓘共掌朝政。

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之死【兩王下線】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四子,司馬瑋則是司馬炎之子,所以論輩分,司馬亮是司馬瑋的祖輩;論資歷倒是差不多,司馬亮和司馬瑋分別督過豫州、荊州軍事。

眼前的這個結果讓積極參與政變的司馬瑋非常不滿,因為司馬亮和衛瓘一直很瞧不起司馬瑋,野心勃勃的司馬瑋也不甘於人下。

六月,司馬瑋則向賈南風誣告司馬亮和衛瓘兩人“欲行伊霍之事(廢立皇帝)”,於是賈南風再讓傀儡皇帝司馬衷下詔(當然是抄一遍),命令司馬瑋廢掉司馬亮和衛瓘。

得到詔書的司馬瑋興沖沖地帶兵去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卻沒想到賈南風翻臉比翻書還快,居然宣稱司馬瑋“矯詔行事”,於是司馬瑋也被送往刑場處死。

在賈南風的努力運作下,把兩個“王”送上了黃泉路。


同年八月,趙王司馬倫、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這四位王進入權利中心。

四、太子司馬遹(yu)之死【司馬衷兒子下線】

嚐到權力滋味的賈南風又開始打起了太子司馬遹的主意。

賈南風一直都沒能給司馬衷生兒子,因此將來不能成為太后。而太子司馬遹的生母是與她不和的謝才人所生,所以賈南風對太子並沒有什麼好感。


這種微妙的矛盾在早些年還可以被擱置一邊,但是有一次,司馬遹在東宮與賈謐(賈南風之侄)下圍棋時發生爭執,成都王司馬穎見到後斥責賈謐無禮,賈謐忿忿不平,就去找賈南風告狀,說司馬遹上位後一定不會放過我們賈家人。

這時候,賈南風也覺得必須要動手了。於是賈南風把司馬遹騙入宮中,命人用酒將其灌醉,並把事前準備好的大逆不道的文章草稿拿出來,哄騙神志不清的司馬遹抄寫。

賈南風拿到“證據”後,便急匆匆召集群臣,宣佈下詔廢司馬遹為庶人,軟禁在許昌宮中。


次年(300年)三月,賈南風一不做二不休,又派黃門孫慮帶著毒藥去許昌見司馬遹,年僅23歲的司馬遹踏上了黃泉路。


五、司馬倫之亂【皇后賈南風、趙王司馬倫下線】

就在在司馬遹被害前後,趙王司馬倫粉墨登場。司馬倫時任車騎將軍、太子太傅,靠著給賈南風溜鬚拍馬的機會才獲得信任,可見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

在司馬遹被害前後時間,司馬倫就已經暗中聯合了樑王司馬肜(rong)、齊王司馬冏等人密謀廢掉賈南風。

四月,司馬倫矯詔帶兵進入皇宮,把傀儡皇帝司馬衷控制在手中,逼迫尚書檯下詔廢后。最後,司馬倫請賈南風喝下金屑酒,一命嗚呼,踏上黃泉。

司馬倫取得勝利後,給自己加上大都督、相國、等各種頭銜、特權,成為輔佐傀儡皇帝司馬衷的權臣。但是司馬倫覺得不過癮,於是在永寧元年正月(301年),乾脆帶兵進宮,把司馬衷趕下臺,自己宣佈登基稱帝。

司馬倫的行為引來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人的不滿,三月,三人聯合地方多位藩王、官員舉兵反抗司馬倫。

四月,義軍擊敗司馬倫,攻入洛陽,司馬倫被誅,踏上黃泉。


六月,經過權利高層的洗牌,司馬冏成為最大贏家,擔任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另外兩位藩王:司馬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司馬顒為太尉。


六、司馬乂之亂【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下線】

長沙王司馬乂是司馬瑋的同母兄弟,也頗有野心。之前司馬瑋被誅後,司馬乂被貶為常山王,等到司馬冏等人舉兵之時,他也參與其中,因為有功,這才恢復長沙王的爵位。

司馬乂弱小但想當權,於是就去攛掇成都王司馬穎去消滅司馬冏,兩人約定,司馬穎在外,司馬乂在內,同時起兵討伐司馬冏。

暗地裡,司馬穎希望司馬乂在洛陽戰死,這樣自己就更有討伐司馬冏的藉口。

永寧二年(302年),兩人發動政變,司馬乂帶兵入宮,連戰三日,成功殺死司馬冏,司馬冏踏入黃泉。

戰事結束,看到結果的成都王司馬穎不爽了,他見自己當不了權臣,便不肯承認司馬乂的地位,於是又去聯合河間王司馬顒一同討伐司馬乂。

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顒的大將張方奉命討伐司馬乂,雙方連戰三月,傷亡慘重,就在此時,東海王司馬越發動政變,將司馬乂俘虜,送到金墉城軟禁起來。

司馬乂的部下得知就去救人,而張方得知,便帶兵入城,將司馬乂處死,司馬乂踏上黃泉。

太安三年(304年),司馬穎從鄴城抵達洛陽,擔任丞相,輔佐皇帝,然而他考慮自己在洛陽根基不穩,於是又返回鄴城設置小朝廷,試圖效仿曹操來遠程運作朝廷。

七、三王爭權【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下線】

司馬穎的盟友司馬顒上書朝廷,表奏廢掉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擔任皇太弟。這意思是:一旦皇帝司馬衷駕崩,司馬穎就繼承大統。

隨後,司馬顒也爬上了太宰的位置。

問題是:在東漢末年,曹操能夠遠程掌控漢廷,也是因為他在許都漢廷內外安插了自己人。而司馬穎的盟友司馬顒是在長安,在洛陽的是東海王司馬越。

而且司馬越對司馬穎心懷不服。身處洛陽朝廷的司馬越便組織其他藩王、官員籌備兵馬討伐司馬穎。永興元年(304年),司馬越以大都督的身份,挾持皇帝司馬衷,“御駕親征”,劍指鄴城。

結果,對軍事一竅不通的司馬越被司馬穎打得大敗,皇帝司馬衷被迫進入鄴城,落入司馬穎手裡,司馬越則逃回封地徐州東海國避難。

取勝的司馬穎試圖招安司馬越,許諾封以高官厚祿來達成和解,可能司馬氏子嗣對“政治承諾”有著天然的敏感,司馬越堅決不肯接受。

最終,雙方以戰爭的方式來決定勝利者。在這期間,雙方都聯合異族軍隊參戰,讓匈奴、鮮卑人有了窺探中原的機會。

元熙元年(306年),司馬越取得最終勝利,成功掌控朝政,司馬穎和司馬顒被誅殺。


八、黑暗喪鐘鳴響

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元熙元年(306年)這十六年來的戰亂對整個西晉帝國社會各階層造成莫大的破壞。後續又引發了“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五胡亂華”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使原本統一的中國再一次走向分裂。

司馬越這個所謂的“八王之亂”最終勝利者,也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作為,他掌權後第二年,皇帝司馬衷突然身故,民間傳言是司馬越毒殺的,然後是晉懷帝司馬熾繼位。

司馬熾上臺後開始收回司馬越的特權,於是雙方又展開戰爭。

就在君臣互爭之時,匈奴族劉淵已經稱帝於幷州,派出大將石勒橫掃冀州。永嘉五年(311年),劉曜、王彌、石勒攻入洛陽,司馬熾逃亡長安的途中被殺,史稱“永嘉之亂”。

至此西晉帝國苟延殘喘,日薄西山。

司馬氏篡奪了曹氏的王權,建立晉朝,為了吸取曹魏節制曹姓諸王反而被權臣篡位的歷史教訓,司馬炎將子弟宗族分封為王並且給予諸王較大的權利,以拱衛中央。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時期歷時16年之久的戰亂,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那麼,八王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呢,有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來一步步探尋:


一、西晉建國時期埋下的隱患

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給自己的族人、子嗣大肆封王,並委任地方。要說當時,因為東吳尚統治長江以南,司馬炎在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之後,為了維持西晉帝國的穩定,這麼做倒是可以理解。

到了泰康元年(280年),西晉帝國吞併孫吳,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收回地方政府的軍政大權,廢除了近百年的州牧制度,恢復州刺史。

但是,司馬炎唯獨對自己司馬家族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政策,仍然准許這些司馬氏郡王坐鎮地方,甚至擁有在朝廷的軍政大權。

在兩漢,因為西漢“七王之亂”的教訓深刻,後來的皇帝都積極削弱或免除藩王的地方治權,漢光武帝劉秀和魏文帝曹丕開國後均是如此。


反倒是司馬炎在同一全國後,大批司馬家族的成員仍然在朝廷做官,參與朝政——這是漢、魏兩朝的藩王根本不敢想的事。


二、賈南風專政

晉武帝司馬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很糾結。眾所周知,皇太子司馬衷的智商低於常人,為此,司馬炎一想到身後事便憂心忡忡,一度想廢掉司馬衷。

但是楊皇后以及大臣們堅持“嫡長子繼承優先”的原則不肯讓步,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很聰明,深受司馬炎的喜愛,最終放棄了廢掉司馬衷的想法。

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面康熙喜愛孫子弘曆而重視雍正,司馬炎類似的想法如出一轍,但是這兩者所不同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忽視了司馬衷妻子賈南風的狠毒。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賈南風成為皇后。


賈南風的權利私慾極重,丈夫的智商劣勢正好被她利用於操縱朝政,於是很多詔書都是賈南風寫好後,再讓司馬衷照抄一遍。

賈南風操控朝政後,開始著手除掉的第一道障礙——太傅楊駿,因為司馬炎逝世後,楊駿獲得了輔佐司馬衷的特權。

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發動政變,除掉楊駿一族,然後由汝南王司馬亮擔任太宰與太保衛瓘共掌朝政。

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之死【兩王下線】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四子,司馬瑋則是司馬炎之子,所以論輩分,司馬亮是司馬瑋的祖輩;論資歷倒是差不多,司馬亮和司馬瑋分別督過豫州、荊州軍事。

眼前的這個結果讓積極參與政變的司馬瑋非常不滿,因為司馬亮和衛瓘一直很瞧不起司馬瑋,野心勃勃的司馬瑋也不甘於人下。

六月,司馬瑋則向賈南風誣告司馬亮和衛瓘兩人“欲行伊霍之事(廢立皇帝)”,於是賈南風再讓傀儡皇帝司馬衷下詔(當然是抄一遍),命令司馬瑋廢掉司馬亮和衛瓘。

得到詔書的司馬瑋興沖沖地帶兵去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後,卻沒想到賈南風翻臉比翻書還快,居然宣稱司馬瑋“矯詔行事”,於是司馬瑋也被送往刑場處死。

在賈南風的努力運作下,把兩個“王”送上了黃泉路。


同年八月,趙王司馬倫、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這四位王進入權利中心。

四、太子司馬遹(yu)之死【司馬衷兒子下線】

嚐到權力滋味的賈南風又開始打起了太子司馬遹的主意。

賈南風一直都沒能給司馬衷生兒子,因此將來不能成為太后。而太子司馬遹的生母是與她不和的謝才人所生,所以賈南風對太子並沒有什麼好感。


這種微妙的矛盾在早些年還可以被擱置一邊,但是有一次,司馬遹在東宮與賈謐(賈南風之侄)下圍棋時發生爭執,成都王司馬穎見到後斥責賈謐無禮,賈謐忿忿不平,就去找賈南風告狀,說司馬遹上位後一定不會放過我們賈家人。

這時候,賈南風也覺得必須要動手了。於是賈南風把司馬遹騙入宮中,命人用酒將其灌醉,並把事前準備好的大逆不道的文章草稿拿出來,哄騙神志不清的司馬遹抄寫。

賈南風拿到“證據”後,便急匆匆召集群臣,宣佈下詔廢司馬遹為庶人,軟禁在許昌宮中。


次年(300年)三月,賈南風一不做二不休,又派黃門孫慮帶著毒藥去許昌見司馬遹,年僅23歲的司馬遹踏上了黃泉路。


五、司馬倫之亂【皇后賈南風、趙王司馬倫下線】

就在在司馬遹被害前後,趙王司馬倫粉墨登場。司馬倫時任車騎將軍、太子太傅,靠著給賈南風溜鬚拍馬的機會才獲得信任,可見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

在司馬遹被害前後時間,司馬倫就已經暗中聯合了樑王司馬肜(rong)、齊王司馬冏等人密謀廢掉賈南風。

四月,司馬倫矯詔帶兵進入皇宮,把傀儡皇帝司馬衷控制在手中,逼迫尚書檯下詔廢后。最後,司馬倫請賈南風喝下金屑酒,一命嗚呼,踏上黃泉。

司馬倫取得勝利後,給自己加上大都督、相國、等各種頭銜、特權,成為輔佐傀儡皇帝司馬衷的權臣。但是司馬倫覺得不過癮,於是在永寧元年正月(301年),乾脆帶兵進宮,把司馬衷趕下臺,自己宣佈登基稱帝。

司馬倫的行為引來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人的不滿,三月,三人聯合地方多位藩王、官員舉兵反抗司馬倫。

四月,義軍擊敗司馬倫,攻入洛陽,司馬倫被誅,踏上黃泉。


六月,經過權利高層的洗牌,司馬冏成為最大贏家,擔任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另外兩位藩王:司馬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司馬顒為太尉。


六、司馬乂之亂【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下線】

長沙王司馬乂是司馬瑋的同母兄弟,也頗有野心。之前司馬瑋被誅後,司馬乂被貶為常山王,等到司馬冏等人舉兵之時,他也參與其中,因為有功,這才恢復長沙王的爵位。

司馬乂弱小但想當權,於是就去攛掇成都王司馬穎去消滅司馬冏,兩人約定,司馬穎在外,司馬乂在內,同時起兵討伐司馬冏。

暗地裡,司馬穎希望司馬乂在洛陽戰死,這樣自己就更有討伐司馬冏的藉口。

永寧二年(302年),兩人發動政變,司馬乂帶兵入宮,連戰三日,成功殺死司馬冏,司馬冏踏入黃泉。

戰事結束,看到結果的成都王司馬穎不爽了,他見自己當不了權臣,便不肯承認司馬乂的地位,於是又去聯合河間王司馬顒一同討伐司馬乂。

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顒的大將張方奉命討伐司馬乂,雙方連戰三月,傷亡慘重,就在此時,東海王司馬越發動政變,將司馬乂俘虜,送到金墉城軟禁起來。

司馬乂的部下得知就去救人,而張方得知,便帶兵入城,將司馬乂處死,司馬乂踏上黃泉。

太安三年(304年),司馬穎從鄴城抵達洛陽,擔任丞相,輔佐皇帝,然而他考慮自己在洛陽根基不穩,於是又返回鄴城設置小朝廷,試圖效仿曹操來遠程運作朝廷。

七、三王爭權【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下線】

司馬穎的盟友司馬顒上書朝廷,表奏廢掉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擔任皇太弟。這意思是:一旦皇帝司馬衷駕崩,司馬穎就繼承大統。

隨後,司馬顒也爬上了太宰的位置。

問題是:在東漢末年,曹操能夠遠程掌控漢廷,也是因為他在許都漢廷內外安插了自己人。而司馬穎的盟友司馬顒是在長安,在洛陽的是東海王司馬越。

而且司馬越對司馬穎心懷不服。身處洛陽朝廷的司馬越便組織其他藩王、官員籌備兵馬討伐司馬穎。永興元年(304年),司馬越以大都督的身份,挾持皇帝司馬衷,“御駕親征”,劍指鄴城。

結果,對軍事一竅不通的司馬越被司馬穎打得大敗,皇帝司馬衷被迫進入鄴城,落入司馬穎手裡,司馬越則逃回封地徐州東海國避難。

取勝的司馬穎試圖招安司馬越,許諾封以高官厚祿來達成和解,可能司馬氏子嗣對“政治承諾”有著天然的敏感,司馬越堅決不肯接受。

最終,雙方以戰爭的方式來決定勝利者。在這期間,雙方都聯合異族軍隊參戰,讓匈奴、鮮卑人有了窺探中原的機會。

元熙元年(306年),司馬越取得最終勝利,成功掌控朝政,司馬穎和司馬顒被誅殺。


八、黑暗喪鐘鳴響

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元熙元年(306年)這十六年來的戰亂對整個西晉帝國社會各階層造成莫大的破壞。後續又引發了“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五胡亂華”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使原本統一的中國再一次走向分裂。

司馬越這個所謂的“八王之亂”最終勝利者,也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作為,他掌權後第二年,皇帝司馬衷突然身故,民間傳言是司馬越毒殺的,然後是晉懷帝司馬熾繼位。

司馬熾上臺後開始收回司馬越的特權,於是雙方又展開戰爭。

就在君臣互爭之時,匈奴族劉淵已經稱帝於幷州,派出大將石勒橫掃冀州。永嘉五年(311年),劉曜、王彌、石勒攻入洛陽,司馬熾逃亡長安的途中被殺,史稱“永嘉之亂”。

至此西晉帝國苟延殘喘,日薄西山。

八王之亂毀滅了自己,也把西晉帝國帶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翻開了中國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美丽青春您真痘
2019-04-06

“八王之亂”實質就是西晉皇族在公元291年—306年間為爭奪中央政權的內部暴亂,這場暴亂持續長達16年之久,參與者不止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因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實質就是西晉皇族在公元291年—306年間為爭奪中央政權的內部暴亂,這場暴亂持續長達16年之久,參與者不止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因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史稱“八王之亂”。

經過司馬懿處心竭慮、祖孫三代有計劃運作,公元265年,司馬炎自稱為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司馬家族得國不正,司馬炎認為只有家族強大才能穩固皇權,因而將宗室成員分封到27個郡國,並給予地盤,軍隊等系列大權,等同於中央王朝下設27個獨立小國,已經形成地方割據的事實。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位傳給只知道肉糜不知糧食的傻子司馬衷,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白痴做皇帝,大權旁落,野心勃勃的諸王想趁機奪權。

楊駿權力慾膨脹,西晉帝國陷入混亂之中。為了權力,291年皇后賈南使司馬炎第五子司馬瑋殺了外戚楊駿並廢了楊太后,八王之亂因此開始。

當時諸侯王的勢力太大皇權不穩,所以她只能請德高望重的司馬亮和大臣衛瓘來輔政。把大權交給他人當然不是賈后本意,她利用司馬瑋自恃平亂有功,與司馬亮的矛盾,設計讓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同時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司馬瑋,大權掌握在了賈南風的手中,她的親戚黨羽都被委以重任。

“八王之亂”實質就是西晉皇族在公元291年—306年間為爭奪中央政權的內部暴亂,這場暴亂持續長達16年之久,參與者不止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因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史稱“八王之亂”。

經過司馬懿處心竭慮、祖孫三代有計劃運作,公元265年,司馬炎自稱為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司馬家族得國不正,司馬炎認為只有家族強大才能穩固皇權,因而將宗室成員分封到27個郡國,並給予地盤,軍隊等系列大權,等同於中央王朝下設27個獨立小國,已經形成地方割據的事實。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位傳給只知道肉糜不知糧食的傻子司馬衷,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白痴做皇帝,大權旁落,野心勃勃的諸王想趁機奪權。

楊駿權力慾膨脹,西晉帝國陷入混亂之中。為了權力,291年皇后賈南使司馬炎第五子司馬瑋殺了外戚楊駿並廢了楊太后,八王之亂因此開始。

當時諸侯王的勢力太大皇權不穩,所以她只能請德高望重的司馬亮和大臣衛瓘來輔政。把大權交給他人當然不是賈后本意,她利用司馬瑋自恃平亂有功,與司馬亮的矛盾,設計讓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同時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司馬瑋,大權掌握在了賈南風的手中,她的親戚黨羽都被委以重任。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八年,由於太子司馬遹並非親生,唯恐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栽贓陷害太子密謀讓晉惠帝退位被廢。司馬倫設計讓賈南風毒死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起兵殺死賈南風,司馬倫取得政權後廢掉惠帝,自立為帝,讓八王之亂達到了高潮。

司馬倫的行為無疑讓其他諸侯王眼紅,同姓王紛紛起兵,西晉打成了一鍋粥,司馬冏、司馬顒起兵推翻司馬倫,擁立司馬衷復辟,司馬倫被賜死。

司馬冏因功大權獨攬,司馬顒與司馬乂起兵造反,在京城大混戰中,司馬乂擒殺司馬冏。司馬乂上臺後,司馬穎、司馬顒又聯手攻打司馬乂,司馬越突然反水把司馬乂逮捕並被活活烤死。司馬乂死後,司馬穎被立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越又挾持皇帝進攻司馬穎,司馬穎大敗被擒殺。司馬越以“分陝為伯”為條件誘騙司馬顒殺死手下悍將張方後,司馬越派大軍挺入關中,司馬顒兵敗被司馬越派人掐死。

“八王之亂”實質就是西晉皇族在公元291年—306年間為爭奪中央政權的內部暴亂,這場暴亂持續長達16年之久,參與者不止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因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史稱“八王之亂”。

經過司馬懿處心竭慮、祖孫三代有計劃運作,公元265年,司馬炎自稱為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司馬家族得國不正,司馬炎認為只有家族強大才能穩固皇權,因而將宗室成員分封到27個郡國,並給予地盤,軍隊等系列大權,等同於中央王朝下設27個獨立小國,已經形成地方割據的事實。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位傳給只知道肉糜不知糧食的傻子司馬衷,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白痴做皇帝,大權旁落,野心勃勃的諸王想趁機奪權。

楊駿權力慾膨脹,西晉帝國陷入混亂之中。為了權力,291年皇后賈南使司馬炎第五子司馬瑋殺了外戚楊駿並廢了楊太后,八王之亂因此開始。

當時諸侯王的勢力太大皇權不穩,所以她只能請德高望重的司馬亮和大臣衛瓘來輔政。把大權交給他人當然不是賈后本意,她利用司馬瑋自恃平亂有功,與司馬亮的矛盾,設計讓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同時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司馬瑋,大權掌握在了賈南風的手中,她的親戚黨羽都被委以重任。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八年,由於太子司馬遹並非親生,唯恐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栽贓陷害太子密謀讓晉惠帝退位被廢。司馬倫設計讓賈南風毒死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起兵殺死賈南風,司馬倫取得政權後廢掉惠帝,自立為帝,讓八王之亂達到了高潮。

司馬倫的行為無疑讓其他諸侯王眼紅,同姓王紛紛起兵,西晉打成了一鍋粥,司馬冏、司馬顒起兵推翻司馬倫,擁立司馬衷復辟,司馬倫被賜死。

司馬冏因功大權獨攬,司馬顒與司馬乂起兵造反,在京城大混戰中,司馬乂擒殺司馬冏。司馬乂上臺後,司馬穎、司馬顒又聯手攻打司馬乂,司馬越突然反水把司馬乂逮捕並被活活烤死。司馬乂死後,司馬穎被立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越又挾持皇帝進攻司馬穎,司馬穎大敗被擒殺。司馬越以“分陝為伯”為條件誘騙司馬顒殺死手下悍將張方後,司馬越派大軍挺入關中,司馬顒兵敗被司馬越派人掐死。

公元306年,司馬越立晉懷帝,大權最後完全落在他手裡,戰亂才告結束。

“八王之亂”不但是晉帝國興衰之轉折,亦是華夏族興衰之轉折,中國進入長達273年的大分裂時代,南方先後進入東晉、南朝,北方先後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朝,直到進入隋朝,大分裂時代才宣告結束。

“八王之亂”實質就是西晉皇族在公元291年—306年間為爭奪中央政權的內部暴亂,這場暴亂持續長達16年之久,參與者不止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因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史稱“八王之亂”。

經過司馬懿處心竭慮、祖孫三代有計劃運作,公元265年,司馬炎自稱為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司馬家族得國不正,司馬炎認為只有家族強大才能穩固皇權,因而將宗室成員分封到27個郡國,並給予地盤,軍隊等系列大權,等同於中央王朝下設27個獨立小國,已經形成地方割據的事實。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位傳給只知道肉糜不知糧食的傻子司馬衷,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白痴做皇帝,大權旁落,野心勃勃的諸王想趁機奪權。

楊駿權力慾膨脹,西晉帝國陷入混亂之中。為了權力,291年皇后賈南使司馬炎第五子司馬瑋殺了外戚楊駿並廢了楊太后,八王之亂因此開始。

當時諸侯王的勢力太大皇權不穩,所以她只能請德高望重的司馬亮和大臣衛瓘來輔政。把大權交給他人當然不是賈后本意,她利用司馬瑋自恃平亂有功,與司馬亮的矛盾,設計讓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同時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司馬瑋,大權掌握在了賈南風的手中,她的親戚黨羽都被委以重任。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八年,由於太子司馬遹並非親生,唯恐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栽贓陷害太子密謀讓晉惠帝退位被廢。司馬倫設計讓賈南風毒死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起兵殺死賈南風,司馬倫取得政權後廢掉惠帝,自立為帝,讓八王之亂達到了高潮。

司馬倫的行為無疑讓其他諸侯王眼紅,同姓王紛紛起兵,西晉打成了一鍋粥,司馬冏、司馬顒起兵推翻司馬倫,擁立司馬衷復辟,司馬倫被賜死。

司馬冏因功大權獨攬,司馬顒與司馬乂起兵造反,在京城大混戰中,司馬乂擒殺司馬冏。司馬乂上臺後,司馬穎、司馬顒又聯手攻打司馬乂,司馬越突然反水把司馬乂逮捕並被活活烤死。司馬乂死後,司馬穎被立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越又挾持皇帝進攻司馬穎,司馬穎大敗被擒殺。司馬越以“分陝為伯”為條件誘騙司馬顒殺死手下悍將張方後,司馬越派大軍挺入關中,司馬顒兵敗被司馬越派人掐死。

公元306年,司馬越立晉懷帝,大權最後完全落在他手裡,戰亂才告結束。

“八王之亂”不但是晉帝國興衰之轉折,亦是華夏族興衰之轉折,中國進入長達273年的大分裂時代,南方先後進入東晉、南朝,北方先後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朝,直到進入隋朝,大分裂時代才宣告結束。

“五胡亂華”導致華夏漢民族遭受一次大災難,北方漢人被胡人屠戮殆盡,十室九空,衣冠南渡。漢人女子成為兩腳羊,供胡人行軍時姦淫行樂,飢餓時供宰殺烹煮充飢,整個中原是遍地屍骨,百姓生不如死,中國歷史倒退上百年!

西岳顽石
2019-03-06

什麼是八王之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版的《權力的遊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角如走馬觀花般的變換,卻沒有一個最終的勝利者。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王朝皇族宗室的八個藩王為了爭奪皇權相互廝殺的一場大動亂。那麼,我們首先得知道是哪八個王對吧?他們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ong)、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u)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當然,這場觸目驚心的大動亂牽扯的人數眾多,不單單是這八個藩王,但是這八個人是這場動亂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什麼是八王之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版的《權力的遊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角如走馬觀花般的變換,卻沒有一個最終的勝利者。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王朝皇族宗室的八個藩王為了爭奪皇權相互廝殺的一場大動亂。那麼,我們首先得知道是哪八個王對吧?他們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ong)、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u)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當然,這場觸目驚心的大動亂牽扯的人數眾多,不單單是這八個藩王,但是這八個人是這場動亂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如上圖所示,這八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梳理起來特別費腦子,繞來繞去,估計我首先糊塗了。總之你就記住一句話,他們都是司馬家族的後代就OK了。下面,我就通過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四個環節簡單說一下八王之亂。

起因

西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炎權衡再三,還是選了長子司馬衷作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衷是個能跟癩蛤蟆對話卻不能跟人類好好交流的天縱奇才人間白痴,傻到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認識。這樣的人當皇帝,不是坐等天下大亂嗎?司馬炎也是老糊塗了,那麼多正常的兒子不選,偏偏選個腦殘,立長不立賢的古訓害死人啊。

什麼是八王之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版的《權力的遊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角如走馬觀花般的變換,卻沒有一個最終的勝利者。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王朝皇族宗室的八個藩王為了爭奪皇權相互廝殺的一場大動亂。那麼,我們首先得知道是哪八個王對吧?他們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ong)、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u)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當然,這場觸目驚心的大動亂牽扯的人數眾多,不單單是這八個藩王,但是這八個人是這場動亂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如上圖所示,這八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梳理起來特別費腦子,繞來繞去,估計我首先糊塗了。總之你就記住一句話,他們都是司馬家族的後代就OK了。下面,我就通過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四個環節簡單說一下八王之亂。

起因

西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炎權衡再三,還是選了長子司馬衷作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衷是個能跟癩蛤蟆對話卻不能跟人類好好交流的天縱奇才人間白痴,傻到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認識。這樣的人當皇帝,不是坐等天下大亂嗎?司馬炎也是老糊塗了,那麼多正常的兒子不選,偏偏選個腦殘,立長不立賢的古訓害死人啊。



其實,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已經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禍根。不過司馬炎生前還是做了點準備,安排汝南王司馬亮和大臣楊駿輔政。有這兩個老實人做白痴兒子司馬衷的左右手,司馬炎安心的死了。他在陰間盼著聰明的孫子司馬遹(yu)快快長大,等著白痴的兒子司馬衷在地府跟他團圓。這樣,國家就可以步入正軌了。

可惜啊,司馬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的兒媳婦,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老公傻成這樣,她還不興風作浪等什麼?這個對權力永遠慾求不滿的女人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酣暢淋漓的過了一把戲癮。

經過

司馬炎死後,司馬亮第一個跳了出來,他和楊駿尿不到一個壺裡,這兩老尿貨先鬥了起來。結果司馬亮還沒出手,就灰頭土臉的被楊駿逐出了洛陽。至此,楊駿獨攬大權,把傻子皇帝司馬衷玩弄於鼓掌之間。

賈南風又氣又恨,倒不是因為楊駿不把老公放在眼裡,而是嫉妒他大權獨攬。於是,她勾結年輕的二愣子司馬瑋,不僅剁了楊駿一黨,還殺了打醬油的司馬亮。剷除了這兩個實權人物之後,此時司馬瑋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賈南風又把擅殺重臣的屎盆子扣在這個二愣子青年的頭上,搞死了司馬瑋,這個女人把一石二鳥之計運用的爐火純青啊!

至此,八王之亂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其實,這一階段並沒有給國家造成多大損失,只不過死了兩個老尿貨和一個二愣子,禍害了一次洛陽的百姓而已。這一階段的勝利者無疑是皇后賈南風,她成為西晉的實際統治者。

什麼是八王之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版的《權力的遊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角如走馬觀花般的變換,卻沒有一個最終的勝利者。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王朝皇族宗室的八個藩王為了爭奪皇權相互廝殺的一場大動亂。那麼,我們首先得知道是哪八個王對吧?他們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ong)、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u)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當然,這場觸目驚心的大動亂牽扯的人數眾多,不單單是這八個藩王,但是這八個人是這場動亂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如上圖所示,這八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梳理起來特別費腦子,繞來繞去,估計我首先糊塗了。總之你就記住一句話,他們都是司馬家族的後代就OK了。下面,我就通過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四個環節簡單說一下八王之亂。

起因

西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炎權衡再三,還是選了長子司馬衷作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衷是個能跟癩蛤蟆對話卻不能跟人類好好交流的天縱奇才人間白痴,傻到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認識。這樣的人當皇帝,不是坐等天下大亂嗎?司馬炎也是老糊塗了,那麼多正常的兒子不選,偏偏選個腦殘,立長不立賢的古訓害死人啊。



其實,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已經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禍根。不過司馬炎生前還是做了點準備,安排汝南王司馬亮和大臣楊駿輔政。有這兩個老實人做白痴兒子司馬衷的左右手,司馬炎安心的死了。他在陰間盼著聰明的孫子司馬遹(yu)快快長大,等著白痴的兒子司馬衷在地府跟他團圓。這樣,國家就可以步入正軌了。

可惜啊,司馬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的兒媳婦,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老公傻成這樣,她還不興風作浪等什麼?這個對權力永遠慾求不滿的女人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酣暢淋漓的過了一把戲癮。

經過

司馬炎死後,司馬亮第一個跳了出來,他和楊駿尿不到一個壺裡,這兩老尿貨先鬥了起來。結果司馬亮還沒出手,就灰頭土臉的被楊駿逐出了洛陽。至此,楊駿獨攬大權,把傻子皇帝司馬衷玩弄於鼓掌之間。

賈南風又氣又恨,倒不是因為楊駿不把老公放在眼裡,而是嫉妒他大權獨攬。於是,她勾結年輕的二愣子司馬瑋,不僅剁了楊駿一黨,還殺了打醬油的司馬亮。剷除了這兩個實權人物之後,此時司馬瑋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賈南風又把擅殺重臣的屎盆子扣在這個二愣子青年的頭上,搞死了司馬瑋,這個女人把一石二鳥之計運用的爐火純青啊!

至此,八王之亂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其實,這一階段並沒有給國家造成多大損失,只不過死了兩個老尿貨和一個二愣子,禍害了一次洛陽的百姓而已。這一階段的勝利者無疑是皇后賈南風,她成為西晉的實際統治者。


好戲在第二階段,真正的暴風雨就要來了!經過第一輪的胡來之後,那些皇族的野心家們都有點蠢蠢欲動,坐不住了。

第一個出來蹦躂的是趙王司馬倫,這貨是司馬懿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爺爺輩的人。這個老不死的東西,也不看看自己的歲數,黃土埋半截的人了,還做著當皇帝的美夢。

賈南風陰謀害死了太子司馬遹,司馬倫貓哭耗子,假惺惺的打著為太子報仇的旗號端了皇后一窩,一杯毒酒把賈南風送上了西天。然後,逼著晉惠帝司馬衷讓位於他,飄飄然的做了皇帝。

司馬倫你個臭不要臉的老東西,你這是篡位,這是反叛!各地藩王紛紛起兵討伐,藉口都是進京勤王,實則個個都想趁機大撈一把。這些個人,都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個貞潔牌坊的一路貨色。其中,齊王司馬冏和河間王司馬顒響應最積極。不久,司馬倫兵敗自殺,晉惠帝復位,司馬冏進京當了大司馬,朝中大權又握在了他的手中。

什麼是八王之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版的《權力的遊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角如走馬觀花般的變換,卻沒有一個最終的勝利者。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王朝皇族宗室的八個藩王為了爭奪皇權相互廝殺的一場大動亂。那麼,我們首先得知道是哪八個王對吧?他們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ong)、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u)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當然,這場觸目驚心的大動亂牽扯的人數眾多,不單單是這八個藩王,但是這八個人是這場動亂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如上圖所示,這八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梳理起來特別費腦子,繞來繞去,估計我首先糊塗了。總之你就記住一句話,他們都是司馬家族的後代就OK了。下面,我就通過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四個環節簡單說一下八王之亂。

起因

西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炎權衡再三,還是選了長子司馬衷作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衷是個能跟癩蛤蟆對話卻不能跟人類好好交流的天縱奇才人間白痴,傻到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認識。這樣的人當皇帝,不是坐等天下大亂嗎?司馬炎也是老糊塗了,那麼多正常的兒子不選,偏偏選個腦殘,立長不立賢的古訓害死人啊。



其實,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已經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禍根。不過司馬炎生前還是做了點準備,安排汝南王司馬亮和大臣楊駿輔政。有這兩個老實人做白痴兒子司馬衷的左右手,司馬炎安心的死了。他在陰間盼著聰明的孫子司馬遹(yu)快快長大,等著白痴的兒子司馬衷在地府跟他團圓。這樣,國家就可以步入正軌了。

可惜啊,司馬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的兒媳婦,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老公傻成這樣,她還不興風作浪等什麼?這個對權力永遠慾求不滿的女人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酣暢淋漓的過了一把戲癮。

經過

司馬炎死後,司馬亮第一個跳了出來,他和楊駿尿不到一個壺裡,這兩老尿貨先鬥了起來。結果司馬亮還沒出手,就灰頭土臉的被楊駿逐出了洛陽。至此,楊駿獨攬大權,把傻子皇帝司馬衷玩弄於鼓掌之間。

賈南風又氣又恨,倒不是因為楊駿不把老公放在眼裡,而是嫉妒他大權獨攬。於是,她勾結年輕的二愣子司馬瑋,不僅剁了楊駿一黨,還殺了打醬油的司馬亮。剷除了這兩個實權人物之後,此時司馬瑋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賈南風又把擅殺重臣的屎盆子扣在這個二愣子青年的頭上,搞死了司馬瑋,這個女人把一石二鳥之計運用的爐火純青啊!

至此,八王之亂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其實,這一階段並沒有給國家造成多大損失,只不過死了兩個老尿貨和一個二愣子,禍害了一次洛陽的百姓而已。這一階段的勝利者無疑是皇后賈南風,她成為西晉的實際統治者。


好戲在第二階段,真正的暴風雨就要來了!經過第一輪的胡來之後,那些皇族的野心家們都有點蠢蠢欲動,坐不住了。

第一個出來蹦躂的是趙王司馬倫,這貨是司馬懿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爺爺輩的人。這個老不死的東西,也不看看自己的歲數,黃土埋半截的人了,還做著當皇帝的美夢。

賈南風陰謀害死了太子司馬遹,司馬倫貓哭耗子,假惺惺的打著為太子報仇的旗號端了皇后一窩,一杯毒酒把賈南風送上了西天。然後,逼著晉惠帝司馬衷讓位於他,飄飄然的做了皇帝。

司馬倫你個臭不要臉的老東西,你這是篡位,這是反叛!各地藩王紛紛起兵討伐,藉口都是進京勤王,實則個個都想趁機大撈一把。這些個人,都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個貞潔牌坊的一路貨色。其中,齊王司馬冏和河間王司馬顒響應最積極。不久,司馬倫兵敗自殺,晉惠帝復位,司馬冏進京當了大司馬,朝中大權又握在了他的手中。



這司馬冏也不是什麼好鳥,整個一土包子,彷彿這輩子沒見過女人一樣,搞得朝廷烏煙瘴氣,不像個樣子。河間王司馬顒看不下去了,他又舉兵討伐司馬冏。同時,窩在京城裡的司馬乂也心癢癢了,屌絲逆襲殺了司馬冏。

這下應該結束了吧?遠遠沒有。司馬顒繼續往死裡幹,越亂越好。司馬穎也坐不住了,手上有這麼多兵力,不乘機撈點油水豈不是傻逼麼?二話不說,進軍!攪屎棍司馬越也閃亮登場了,媽的,越亂越好!在他的策劃下,司馬穎幹掉了司馬乂。

後來,攪屎棍司馬越又陸續幹掉了司馬穎和司馬顒,獨攬朝中大權,取得了八王PK的最終勝利。八王之亂死了七個王,老百姓的死傷那就不計其數了。

結果

很多人都說,八王之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而告終,可他真的勝利了嗎?

影響

八王之亂一次觸目驚心的王室內部大屠殺,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西晉亡國和五胡亂華。西晉亡國瞎子用屁眼都能看得到的結果,他們這麼鬧騰,國家不亡才怪!

什麼是八王之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版的《權力的遊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角如走馬觀花般的變換,卻沒有一個最終的勝利者。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王朝皇族宗室的八個藩王為了爭奪皇權相互廝殺的一場大動亂。那麼,我們首先得知道是哪八個王對吧?他們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ong)、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u)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當然,這場觸目驚心的大動亂牽扯的人數眾多,不單單是這八個藩王,但是這八個人是這場動亂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如上圖所示,這八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梳理起來特別費腦子,繞來繞去,估計我首先糊塗了。總之你就記住一句話,他們都是司馬家族的後代就OK了。下面,我就通過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四個環節簡單說一下八王之亂。

起因

西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炎權衡再三,還是選了長子司馬衷作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衷是個能跟癩蛤蟆對話卻不能跟人類好好交流的天縱奇才人間白痴,傻到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認識。這樣的人當皇帝,不是坐等天下大亂嗎?司馬炎也是老糊塗了,那麼多正常的兒子不選,偏偏選個腦殘,立長不立賢的古訓害死人啊。



其實,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已經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禍根。不過司馬炎生前還是做了點準備,安排汝南王司馬亮和大臣楊駿輔政。有這兩個老實人做白痴兒子司馬衷的左右手,司馬炎安心的死了。他在陰間盼著聰明的孫子司馬遹(yu)快快長大,等著白痴的兒子司馬衷在地府跟他團圓。這樣,國家就可以步入正軌了。

可惜啊,司馬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的兒媳婦,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老公傻成這樣,她還不興風作浪等什麼?這個對權力永遠慾求不滿的女人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酣暢淋漓的過了一把戲癮。

經過

司馬炎死後,司馬亮第一個跳了出來,他和楊駿尿不到一個壺裡,這兩老尿貨先鬥了起來。結果司馬亮還沒出手,就灰頭土臉的被楊駿逐出了洛陽。至此,楊駿獨攬大權,把傻子皇帝司馬衷玩弄於鼓掌之間。

賈南風又氣又恨,倒不是因為楊駿不把老公放在眼裡,而是嫉妒他大權獨攬。於是,她勾結年輕的二愣子司馬瑋,不僅剁了楊駿一黨,還殺了打醬油的司馬亮。剷除了這兩個實權人物之後,此時司馬瑋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賈南風又把擅殺重臣的屎盆子扣在這個二愣子青年的頭上,搞死了司馬瑋,這個女人把一石二鳥之計運用的爐火純青啊!

至此,八王之亂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其實,這一階段並沒有給國家造成多大損失,只不過死了兩個老尿貨和一個二愣子,禍害了一次洛陽的百姓而已。這一階段的勝利者無疑是皇后賈南風,她成為西晉的實際統治者。


好戲在第二階段,真正的暴風雨就要來了!經過第一輪的胡來之後,那些皇族的野心家們都有點蠢蠢欲動,坐不住了。

第一個出來蹦躂的是趙王司馬倫,這貨是司馬懿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爺爺輩的人。這個老不死的東西,也不看看自己的歲數,黃土埋半截的人了,還做著當皇帝的美夢。

賈南風陰謀害死了太子司馬遹,司馬倫貓哭耗子,假惺惺的打著為太子報仇的旗號端了皇后一窩,一杯毒酒把賈南風送上了西天。然後,逼著晉惠帝司馬衷讓位於他,飄飄然的做了皇帝。

司馬倫你個臭不要臉的老東西,你這是篡位,這是反叛!各地藩王紛紛起兵討伐,藉口都是進京勤王,實則個個都想趁機大撈一把。這些個人,都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個貞潔牌坊的一路貨色。其中,齊王司馬冏和河間王司馬顒響應最積極。不久,司馬倫兵敗自殺,晉惠帝復位,司馬冏進京當了大司馬,朝中大權又握在了他的手中。



這司馬冏也不是什麼好鳥,整個一土包子,彷彿這輩子沒見過女人一樣,搞得朝廷烏煙瘴氣,不像個樣子。河間王司馬顒看不下去了,他又舉兵討伐司馬冏。同時,窩在京城裡的司馬乂也心癢癢了,屌絲逆襲殺了司馬冏。

這下應該結束了吧?遠遠沒有。司馬顒繼續往死裡幹,越亂越好。司馬穎也坐不住了,手上有這麼多兵力,不乘機撈點油水豈不是傻逼麼?二話不說,進軍!攪屎棍司馬越也閃亮登場了,媽的,越亂越好!在他的策劃下,司馬穎幹掉了司馬乂。

後來,攪屎棍司馬越又陸續幹掉了司馬穎和司馬顒,獨攬朝中大權,取得了八王PK的最終勝利。八王之亂死了七個王,老百姓的死傷那就不計其數了。

結果

很多人都說,八王之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而告終,可他真的勝利了嗎?

影響

八王之亂一次觸目驚心的王室內部大屠殺,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西晉亡國和五胡亂華。西晉亡國瞎子用屁眼都能看得到的結果,他們這麼鬧騰,國家不亡才怪!



北方少數民族乘著八王之亂的機會,紛紛起兵鬧事,爭奪地盤。西晉內部司馬家族的子孫忙著爭奪家產,哪管家裡來了小偷強盜?所以,匈奴、羯、鮮卑、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相繼在北方建立了16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胡亂華。八王之亂過後,中原環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生靈塗炭,人民流離失所,屍橫遍野,那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就是這些個傻貨,為了爭奪皇權關起門來窩裡鬥,為五胡侵入中原提供了最便利的溫床。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請關注我。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2-28

誠邀,如題。說到“八王之亂”,很多看官可能都會感覺陌生。要是提到“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馬衷,大家可能十分熟悉了吧。實際上八王之亂就是由於司馬衷弱智,西晉政權根基不穩,各個諸侯惦記著皇位而爆發的。

誠邀,如題。說到“八王之亂”,很多看官可能都會感覺陌生。要是提到“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馬衷,大家可能十分熟悉了吧。實際上八王之亂就是由於司馬衷弱智,西晉政權根基不穩,各個諸侯惦記著皇位而爆發的。

話說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惠帝是個白痴,除了享樂以外,什麼事也不懂。時值天下荒亂,百姓多餓死,他得知後竟說:“為什麼不吃肉粥?”這樣糊塗的皇帝,自然無法掌管朝政。於是西晉的政權逐漸落到了皇后賈南風的手裡。

誠邀,如題。說到“八王之亂”,很多看官可能都會感覺陌生。要是提到“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馬衷,大家可能十分熟悉了吧。實際上八王之亂就是由於司馬衷弱智,西晉政權根基不穩,各個諸侯惦記著皇位而爆發的。

話說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惠帝是個白痴,除了享樂以外,什麼事也不懂。時值天下荒亂,百姓多餓死,他得知後竟說:“為什麼不吃肉粥?”這樣糊塗的皇帝,自然無法掌管朝政。於是西晉的政權逐漸落到了皇后賈南風的手裡。

公元300年,太子與賈南風的矛盾爆發,太子被殺害,此時趙王司馬倫以為太子報仇為名,帶領宿衛禁兵,入宮發動政變。301年正月,司馬倫又篡位,於是激起了其他宗室諸王的反對,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等與司馬倫交戰,司馬倫被殺,惠帝復位,司馬冏由於大權在握又開始不安分了,於是宗室司馬卹聯合司馬冏反對司馬顒。司馬顒出兵進攻洛陽,冏敗,為乂所殺。自此西晉宗室爭奪不休,所謂八王之亂就正式拉開序幕。

誠邀,如題。說到“八王之亂”,很多看官可能都會感覺陌生。要是提到“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馬衷,大家可能十分熟悉了吧。實際上八王之亂就是由於司馬衷弱智,西晉政權根基不穩,各個諸侯惦記著皇位而爆發的。

話說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惠帝是個白痴,除了享樂以外,什麼事也不懂。時值天下荒亂,百姓多餓死,他得知後竟說:“為什麼不吃肉粥?”這樣糊塗的皇帝,自然無法掌管朝政。於是西晉的政權逐漸落到了皇后賈南風的手裡。

公元300年,太子與賈南風的矛盾爆發,太子被殺害,此時趙王司馬倫以為太子報仇為名,帶領宿衛禁兵,入宮發動政變。301年正月,司馬倫又篡位,於是激起了其他宗室諸王的反對,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等與司馬倫交戰,司馬倫被殺,惠帝復位,司馬冏由於大權在握又開始不安分了,於是宗室司馬卹聯合司馬冏反對司馬顒。司馬顒出兵進攻洛陽,冏敗,為乂所殺。自此西晉宗室爭奪不休,所謂八王之亂就正式拉開序幕。

說到底,八王之亂就是西晉朝廷爭奪權力的內戰,但是沒想到的時,西晉的內亂嚴重削弱了北方的漢人力量,使得遷入內地的五胡亂華,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漢人幾乎滅種。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漂浮菌
2019-04-07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馬懿死後魏國的朝政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最厲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兒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兒子多,這些兒子的能力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在他之後繼續把持魏國的朝政。

司馬師死後由於沒兒子,權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也就是司馬懿的二兒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司馬昭意欲奪取皇位的野心。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馬懿死後魏國的朝政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最厲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兒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兒子多,這些兒子的能力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在他之後繼續把持魏國的朝政。

司馬師死後由於沒兒子,權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也就是司馬懿的二兒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司馬昭意欲奪取皇位的野心。

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經營下,敢於反對司馬家的人都被掃清,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取代了曹家,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當了皇帝后,總結了一下他們司馬家奪取曹家江山的經驗。認為司馬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幫助。司馬家本來就是一個士族家族,這些士族的權利都非常大。而同時曹家宗室藩王們的權利都比較的弱,難以抵抗士族。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馬懿死後魏國的朝政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最厲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兒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兒子多,這些兒子的能力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在他之後繼續把持魏國的朝政。

司馬師死後由於沒兒子,權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也就是司馬懿的二兒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司馬昭意欲奪取皇位的野心。

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經營下,敢於反對司馬家的人都被掃清,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取代了曹家,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當了皇帝后,總結了一下他們司馬家奪取曹家江山的經驗。認為司馬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幫助。司馬家本來就是一個士族家族,這些士族的權利都非常大。而同時曹家宗室藩王們的權利都比較的弱,難以抵抗士族。

司馬炎認為這兩點不利於了皇權的長久,所以就決定反過來。削弱士族的權利,同時加強宗親們的權利。所以就對司馬家的後來大肆的封王放權,司馬懿的其他兒子還在世的都被封了王,其他的司馬家子弟也都大部分被封王。當時一共封了27個王,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見的。

這些藩王們對自己封國擁有特別大權利。可以自己任用官員,可以自己收稅,可以自己管理軍隊。司馬炎認為這些人都是司馬家的子弟,大家都是自己人,肯定都會維持好天下的安定的,可以幫他制衡大士族世家。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馬懿死後魏國的朝政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最厲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兒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兒子多,這些兒子的能力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在他之後繼續把持魏國的朝政。

司馬師死後由於沒兒子,權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也就是司馬懿的二兒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司馬昭意欲奪取皇位的野心。

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經營下,敢於反對司馬家的人都被掃清,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取代了曹家,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當了皇帝后,總結了一下他們司馬家奪取曹家江山的經驗。認為司馬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幫助。司馬家本來就是一個士族家族,這些士族的權利都非常大。而同時曹家宗室藩王們的權利都比較的弱,難以抵抗士族。

司馬炎認為這兩點不利於了皇權的長久,所以就決定反過來。削弱士族的權利,同時加強宗親們的權利。所以就對司馬家的後來大肆的封王放權,司馬懿的其他兒子還在世的都被封了王,其他的司馬家子弟也都大部分被封王。當時一共封了27個王,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見的。

這些藩王們對自己封國擁有特別大權利。可以自己任用官員,可以自己收稅,可以自己管理軍隊。司馬炎認為這些人都是司馬家的子弟,大家都是自己人,肯定都會維持好天下的安定的,可以幫他制衡大士族世家。

可是他想錯了,最先亂的就是這些藩王。司馬炎死後,他指定的繼承人是個弱智,這引起了一些大臣了其他藩王的不滿。藩王們為了 爭權先後叛亂,參與的藩王遠不止八個,不過以其中八個為主,所以被稱為八王之亂。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中司馬懿的小兒子司馬倫就是這八王其中的一個。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馬懿死後魏國的朝政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最厲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兒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兒子多,這些兒子的能力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在他之後繼續把持魏國的朝政。

司馬師死後由於沒兒子,權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也就是司馬懿的二兒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司馬昭意欲奪取皇位的野心。

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經營下,敢於反對司馬家的人都被掃清,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取代了曹家,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當了皇帝后,總結了一下他們司馬家奪取曹家江山的經驗。認為司馬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幫助。司馬家本來就是一個士族家族,這些士族的權利都非常大。而同時曹家宗室藩王們的權利都比較的弱,難以抵抗士族。

司馬炎認為這兩點不利於了皇權的長久,所以就決定反過來。削弱士族的權利,同時加強宗親們的權利。所以就對司馬家的後來大肆的封王放權,司馬懿的其他兒子還在世的都被封了王,其他的司馬家子弟也都大部分被封王。當時一共封了27個王,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見的。

這些藩王們對自己封國擁有特別大權利。可以自己任用官員,可以自己收稅,可以自己管理軍隊。司馬炎認為這些人都是司馬家的子弟,大家都是自己人,肯定都會維持好天下的安定的,可以幫他制衡大士族世家。

可是他想錯了,最先亂的就是這些藩王。司馬炎死後,他指定的繼承人是個弱智,這引起了一些大臣了其他藩王的不滿。藩王們為了 爭權先後叛亂,參與的藩王遠不止八個,不過以其中八個為主,所以被稱為八王之亂。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中司馬懿的小兒子司馬倫就是這八王其中的一個。

在這場長達十六年的內亂下,朝廷徹底喪失了對全國的掌控。藩王們忙著相互開戰,也無暇顧及其他。北方的遊牧民族看到了機會,趁機南下。這些遊牧民族本來是想著搶點便宜就跑的,可是沒想到中原竟然亂成了這樣,竟然沒有軍隊來攔截他們。

於是他們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先後建立了十幾個小型政權,到後來對中原的漢人進行了大肆的屠殺。這就是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直到後來隋朝再次統一全國,才結束了這段黑暗混亂的時期。


更多歷史故事,歡迎點贊關注!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馬懿死後魏國的朝政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最厲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兒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兒子多,這些兒子的能力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在他之後繼續把持魏國的朝政。

司馬師死後由於沒兒子,權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也就是司馬懿的二兒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司馬昭意欲奪取皇位的野心。

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經營下,敢於反對司馬家的人都被掃清,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取代了曹家,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當了皇帝后,總結了一下他們司馬家奪取曹家江山的經驗。認為司馬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幫助。司馬家本來就是一個士族家族,這些士族的權利都非常大。而同時曹家宗室藩王們的權利都比較的弱,難以抵抗士族。

司馬炎認為這兩點不利於了皇權的長久,所以就決定反過來。削弱士族的權利,同時加強宗親們的權利。所以就對司馬家的後來大肆的封王放權,司馬懿的其他兒子還在世的都被封了王,其他的司馬家子弟也都大部分被封王。當時一共封了27個王,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見的。

這些藩王們對自己封國擁有特別大權利。可以自己任用官員,可以自己收稅,可以自己管理軍隊。司馬炎認為這些人都是司馬家的子弟,大家都是自己人,肯定都會維持好天下的安定的,可以幫他制衡大士族世家。

可是他想錯了,最先亂的就是這些藩王。司馬炎死後,他指定的繼承人是個弱智,這引起了一些大臣了其他藩王的不滿。藩王們為了 爭權先後叛亂,參與的藩王遠不止八個,不過以其中八個為主,所以被稱為八王之亂。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中司馬懿的小兒子司馬倫就是這八王其中的一個。

在這場長達十六年的內亂下,朝廷徹底喪失了對全國的掌控。藩王們忙著相互開戰,也無暇顧及其他。北方的遊牧民族看到了機會,趁機南下。這些遊牧民族本來是想著搶點便宜就跑的,可是沒想到中原竟然亂成了這樣,竟然沒有軍隊來攔截他們。

於是他們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先後建立了十幾個小型政權,到後來對中原的漢人進行了大肆的屠殺。這就是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直到後來隋朝再次統一全國,才結束了這段黑暗混亂的時期。


更多歷史故事,歡迎點贊關注!

瑞瑞说历史
2019-04-17

大家好,我是歷史搬運工——瑞說文史,今天有我帶領大家推開歷史沉重的大門,找到那段影響這西晉王朝以及整個漢族士大夫的歷史——“八王之亂”

根據現代百度百科對“八王之亂”的註釋: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

那麼由我向大家簡單分析下“八王之亂”的根源過程結果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大家好,我是歷史搬運工——瑞說文史,今天有我帶領大家推開歷史沉重的大門,找到那段影響這西晉王朝以及整個漢族士大夫的歷史——“八王之亂”

根據現代百度百科對“八王之亂”的註釋: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

那麼由我向大家簡單分析下“八王之亂”的根源過程結果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西晉王朝的幾位奠基人。司馬懿,輔佐曹魏四代君主,曹操,曹丕,曹叡,曹芳都在其輔佐下。在曹芳時代,大權一直由皇族曹爽把持,但是在後來的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一舉奪得大權,誅殺曹魏皇族。正式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權人,司馬懿畢竟是忠於曹魏的,到死都沒有正式奪取曹魏江山,其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大權,進一步鞏固司馬家在曹魏的勢力,由於司馬師沒有兒子,其死後有司馬懿另一個兒子司馬昭繼承大權。這時候司馬家的勢力已經完全統治了整個魏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這裡的由來。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廢魏元帝自立,建立晉朝。史稱“西晉”。晉朝於280年滅亡東吳,正式統一全國,同時也標誌著三國時代的結束。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下一個動亂紛爭的時代--“兩晉南北朝”。

根源

由以上,我們可知西晉司馬的江山是從曹魏手裡奪過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新王朝的建立總喜歡從上個王朝的滅亡總結經驗,避免自己走上老路、秦朝借鑑周朝的分封而導致天下大亂,從而建立郡縣制。西漢借鑑秦朝滅亡由於沒有皇族協助中央而導致滅亡,而實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政治制度。而西晉覺得曹魏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曹魏對親王的權利太小,導致在高平陵之變時,沒有皇族抗衡司馬氏,於是司馬氏決定分封各個親王,來鞏固司馬氏的統治。

於是司馬炎在剛剛稱帝,就封了27位皇族位國王,同時讓他們兼領地方行政長官。擁有自主的政治,軍事,財政大權,可以擁有自己的私軍 。本來親王擁有軍事經濟大權的已經不錯了,還讓他們有著自己的政治系統,這是要讓他們打造自己的小王朝啊。可是司馬炎覺得皇族有武裝還不夠,在西晉滅吳後,對外基本上沒有什麼戰事了,於是司馬炎下令解散除了京城禁衛軍之外的全部武裝。在地方只留有一些簡單維護治安“警察部隊”。這樣西晉的皇族就不是親王了,簡直就是個小皇帝。這樣的分封給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大家好,我是歷史搬運工——瑞說文史,今天有我帶領大家推開歷史沉重的大門,找到那段影響這西晉王朝以及整個漢族士大夫的歷史——“八王之亂”

根據現代百度百科對“八王之亂”的註釋: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

那麼由我向大家簡單分析下“八王之亂”的根源過程結果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西晉王朝的幾位奠基人。司馬懿,輔佐曹魏四代君主,曹操,曹丕,曹叡,曹芳都在其輔佐下。在曹芳時代,大權一直由皇族曹爽把持,但是在後來的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一舉奪得大權,誅殺曹魏皇族。正式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權人,司馬懿畢竟是忠於曹魏的,到死都沒有正式奪取曹魏江山,其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大權,進一步鞏固司馬家在曹魏的勢力,由於司馬師沒有兒子,其死後有司馬懿另一個兒子司馬昭繼承大權。這時候司馬家的勢力已經完全統治了整個魏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這裡的由來。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廢魏元帝自立,建立晉朝。史稱“西晉”。晉朝於280年滅亡東吳,正式統一全國,同時也標誌著三國時代的結束。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下一個動亂紛爭的時代--“兩晉南北朝”。

根源

由以上,我們可知西晉司馬的江山是從曹魏手裡奪過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新王朝的建立總喜歡從上個王朝的滅亡總結經驗,避免自己走上老路、秦朝借鑑周朝的分封而導致天下大亂,從而建立郡縣制。西漢借鑑秦朝滅亡由於沒有皇族協助中央而導致滅亡,而實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政治制度。而西晉覺得曹魏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曹魏對親王的權利太小,導致在高平陵之變時,沒有皇族抗衡司馬氏,於是司馬氏決定分封各個親王,來鞏固司馬氏的統治。

於是司馬炎在剛剛稱帝,就封了27位皇族位國王,同時讓他們兼領地方行政長官。擁有自主的政治,軍事,財政大權,可以擁有自己的私軍 。本來親王擁有軍事經濟大權的已經不錯了,還讓他們有著自己的政治系統,這是要讓他們打造自己的小王朝啊。可是司馬炎覺得皇族有武裝還不夠,在西晉滅吳後,對外基本上沒有什麼戰事了,於是司馬炎下令解散除了京城禁衛軍之外的全部武裝。在地方只留有一些簡單維護治安“警察部隊”。這樣西晉的皇族就不是親王了,簡直就是個小皇帝。這樣的分封給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過程

在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繼位的晉惠帝司馬衷是個二傻子,生活不能自理,更別說治理天下了,。於是皇太后的外戚楊氏和皇后外戚賈氏展開了與皇權的爭奪。剛開始賈氏處於弱勢,於是他們求救於分封在外的各位親王。當賈氏的幫手晉惠帝的弟弟楚王司馬瑋帶親兵於洛陽時,這場直接摧毀了西晉王朝的統治並使中國北方在後世的幾百年裡都處於戰亂的“八王之亂”正式拉開了帷幕。

西晉一亂

首先賈氏假傳聖旨,讓楚王司馬瑋帶親兵直接滅了楊氏三族,這場外戚政權站賈氏獲得了暫時的勝利。為了穩定局勢,賈氏又讓汝南王司馬亮進京執政,於是大權落到司馬亮手裡。這時候楚王司馬瑋不開心了,老子辛苦帶兵過來毛都沒要到,你憑啥執掌大權。於是楚王司馬瑋有聯合賈氏殺了汝南王司馬亮,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賈氏又以假傳聖旨,亂殺大臣的名義,殺了楚王司馬瑋。權利又落到賈氏手中,這時候距離晉武帝駕崩還不到一年。

西晉二亂

賈氏的執政引起朝臣的不滿,於是一些反對賈氏的大臣又聯合輩分最高的親王司馬懿的小兒子趙王司馬倫進京誅殺賈氏一族,直接掌握了西晉的大權。趙王的成功讓各個親王意識到了只要姓司馬,只要自己手裡有兵,就能掌握大權。於是淮南王司馬允又起兵討伐趙王,雖然殺退了趙王的軍隊,可是卻被趙王派去的假使者亂刀砍死,趙王僥倖得勝,誅殺淮南王家族數千人。

西晉三亂

趙王在平定淮南王之後,大肆擴軍,同時自稱太上皇,可是其它親王不買賬,於是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又合兵討伐趙王司馬倫。其它親王也以勤王名義討伐趙王。西晉王朝第三輪皇族內亂演變成全面的內戰。這場戰爭打了一個多月,以趙王失敗告終。趙王失敗後齊王司馬冏正式掌握大權。

西晉四亂

齊王掌握大權後,也是排除異己,大肆分封自己親信。於是河間王和成都王又起兵討伐齊王,就在齊王用兵與二王交戰時,洛陽城內的長沙王司馬冏起兵響應二王,直接攻打皇宮,齊王失敗後,齊王一族及其親信都被夷滅三族。

西晉五亂

此後長沙王司馬冏以首功執掌大權,隨著權利的進一步控制,覺得惠帝司馬衷在自己手裡,也是大肆分封,又引發了與成都王,河間王的矛盾。於是成都王聯合河間王又討伐長沙王。這時候東海王司馬越趁著趁著長沙王與二王交戰,從內部控制了長沙王並殺了長沙王全家。於是成都王司馬穎又掌握大權。

西晉六亂

成都王掌握大權後,又想對東海王司馬越採取措施,不料司馬越首先下手,挾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並號召天下“勤王”。這時候西晉又陷入到第六輪皇族內戰。

西晉七亂

在東海王與成都王僵持階段,一些少數民族乘機南下,一些地方豪強也趁機擁兵自重,西晉的第七輪大亂最終導致西晉陷入了全國的大混戰。

八王之亂結果

最終由東海王打敗成都王,與其三個兄弟共同坐擁西晉,來了個“四兄分晉”,並與其他割據政權混戰不止。

最終這幾兄弟也被人殺死,長安的晉臣擁立親王司馬業為帝,史稱晉愍帝,後來被匈奴建立的漢國所滅。也宣告著西進正式滅亡。

大家好,我是歷史搬運工——瑞說文史,今天有我帶領大家推開歷史沉重的大門,找到那段影響這西晉王朝以及整個漢族士大夫的歷史——“八王之亂”

根據現代百度百科對“八王之亂”的註釋: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

那麼由我向大家簡單分析下“八王之亂”的根源過程結果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西晉王朝的幾位奠基人。司馬懿,輔佐曹魏四代君主,曹操,曹丕,曹叡,曹芳都在其輔佐下。在曹芳時代,大權一直由皇族曹爽把持,但是在後來的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一舉奪得大權,誅殺曹魏皇族。正式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權人,司馬懿畢竟是忠於曹魏的,到死都沒有正式奪取曹魏江山,其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大權,進一步鞏固司馬家在曹魏的勢力,由於司馬師沒有兒子,其死後有司馬懿另一個兒子司馬昭繼承大權。這時候司馬家的勢力已經完全統治了整個魏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這裡的由來。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廢魏元帝自立,建立晉朝。史稱“西晉”。晉朝於280年滅亡東吳,正式統一全國,同時也標誌著三國時代的結束。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下一個動亂紛爭的時代--“兩晉南北朝”。

根源

由以上,我們可知西晉司馬的江山是從曹魏手裡奪過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新王朝的建立總喜歡從上個王朝的滅亡總結經驗,避免自己走上老路、秦朝借鑑周朝的分封而導致天下大亂,從而建立郡縣制。西漢借鑑秦朝滅亡由於沒有皇族協助中央而導致滅亡,而實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政治制度。而西晉覺得曹魏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曹魏對親王的權利太小,導致在高平陵之變時,沒有皇族抗衡司馬氏,於是司馬氏決定分封各個親王,來鞏固司馬氏的統治。

於是司馬炎在剛剛稱帝,就封了27位皇族位國王,同時讓他們兼領地方行政長官。擁有自主的政治,軍事,財政大權,可以擁有自己的私軍 。本來親王擁有軍事經濟大權的已經不錯了,還讓他們有著自己的政治系統,這是要讓他們打造自己的小王朝啊。可是司馬炎覺得皇族有武裝還不夠,在西晉滅吳後,對外基本上沒有什麼戰事了,於是司馬炎下令解散除了京城禁衛軍之外的全部武裝。在地方只留有一些簡單維護治安“警察部隊”。這樣西晉的皇族就不是親王了,簡直就是個小皇帝。這樣的分封給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過程

在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繼位的晉惠帝司馬衷是個二傻子,生活不能自理,更別說治理天下了,。於是皇太后的外戚楊氏和皇后外戚賈氏展開了與皇權的爭奪。剛開始賈氏處於弱勢,於是他們求救於分封在外的各位親王。當賈氏的幫手晉惠帝的弟弟楚王司馬瑋帶親兵於洛陽時,這場直接摧毀了西晉王朝的統治並使中國北方在後世的幾百年裡都處於戰亂的“八王之亂”正式拉開了帷幕。

西晉一亂

首先賈氏假傳聖旨,讓楚王司馬瑋帶親兵直接滅了楊氏三族,這場外戚政權站賈氏獲得了暫時的勝利。為了穩定局勢,賈氏又讓汝南王司馬亮進京執政,於是大權落到司馬亮手裡。這時候楚王司馬瑋不開心了,老子辛苦帶兵過來毛都沒要到,你憑啥執掌大權。於是楚王司馬瑋有聯合賈氏殺了汝南王司馬亮,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賈氏又以假傳聖旨,亂殺大臣的名義,殺了楚王司馬瑋。權利又落到賈氏手中,這時候距離晉武帝駕崩還不到一年。

西晉二亂

賈氏的執政引起朝臣的不滿,於是一些反對賈氏的大臣又聯合輩分最高的親王司馬懿的小兒子趙王司馬倫進京誅殺賈氏一族,直接掌握了西晉的大權。趙王的成功讓各個親王意識到了只要姓司馬,只要自己手裡有兵,就能掌握大權。於是淮南王司馬允又起兵討伐趙王,雖然殺退了趙王的軍隊,可是卻被趙王派去的假使者亂刀砍死,趙王僥倖得勝,誅殺淮南王家族數千人。

西晉三亂

趙王在平定淮南王之後,大肆擴軍,同時自稱太上皇,可是其它親王不買賬,於是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又合兵討伐趙王司馬倫。其它親王也以勤王名義討伐趙王。西晉王朝第三輪皇族內亂演變成全面的內戰。這場戰爭打了一個多月,以趙王失敗告終。趙王失敗後齊王司馬冏正式掌握大權。

西晉四亂

齊王掌握大權後,也是排除異己,大肆分封自己親信。於是河間王和成都王又起兵討伐齊王,就在齊王用兵與二王交戰時,洛陽城內的長沙王司馬冏起兵響應二王,直接攻打皇宮,齊王失敗後,齊王一族及其親信都被夷滅三族。

西晉五亂

此後長沙王司馬冏以首功執掌大權,隨著權利的進一步控制,覺得惠帝司馬衷在自己手裡,也是大肆分封,又引發了與成都王,河間王的矛盾。於是成都王聯合河間王又討伐長沙王。這時候東海王司馬越趁著趁著長沙王與二王交戰,從內部控制了長沙王並殺了長沙王全家。於是成都王司馬穎又掌握大權。

西晉六亂

成都王掌握大權後,又想對東海王司馬越採取措施,不料司馬越首先下手,挾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並號召天下“勤王”。這時候西晉又陷入到第六輪皇族內戰。

西晉七亂

在東海王與成都王僵持階段,一些少數民族乘機南下,一些地方豪強也趁機擁兵自重,西晉的第七輪大亂最終導致西晉陷入了全國的大混戰。

八王之亂結果

最終由東海王打敗成都王,與其三個兄弟共同坐擁西晉,來了個“四兄分晉”,並與其他割據政權混戰不止。

最終這幾兄弟也被人殺死,長安的晉臣擁立親王司馬業為帝,史稱晉愍帝,後來被匈奴建立的漢國所滅。也宣告著西進正式滅亡。

影響

這場由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和西晉無數皇親國戚作亂的大內亂不僅使得西晉國力衰退,最終被少數民族建立的漢國所滅。更使得北方大批人口南遷,史稱“永嘉南渡”。同時也使得中國北方陷入了“五胡亂華”的悲慘情況。一直到200年後的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中國北方才正式屬於漢族的統治。

我是瑞說文史,我不創造歷史,我只是歷史的搬運工。喜歡歷史的關注我哦

`

季我努学社
2019-08-09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末年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1年—306年)間由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最慘烈、最嚴重的統治集團內部動亂,共持續16年。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末年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1年—306年)間由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最慘烈、最嚴重的統治集團內部動亂,共持續16年。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形勢圖

這場巨大的動亂啟自外戚楊駿與皇后賈南風的權力鬥爭,賈皇后擅權專斷,引發皇族不滿。首先起兵反對的是在親信孫秀唆使和支持下的趙王司馬倫,孫秀等人廢惠帝,卻又引發齊王、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聯合反趙王,趙王兵敗而被囚禁,不久被賜死。齊王聲譽盛大,於是以大司馬身份掌政,但他隨即大興土木,並沉迷酒色逸樂,不視朝政,大封親信,甚至加罪不經大司馬府而直接上奏的大臣以及殺害諫臣,種種事蹟都令眾人失望,同時大家也就歸心於先前謙退的成都王。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乘機發兵奪權。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末年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1年—306年)間由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最慘烈、最嚴重的統治集團內部動亂,共持續16年。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形勢圖

這場巨大的動亂啟自外戚楊駿與皇后賈南風的權力鬥爭,賈皇后擅權專斷,引發皇族不滿。首先起兵反對的是在親信孫秀唆使和支持下的趙王司馬倫,孫秀等人廢惠帝,卻又引發齊王、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聯合反趙王,趙王兵敗而被囚禁,不久被賜死。齊王聲譽盛大,於是以大司馬身份掌政,但他隨即大興土木,並沉迷酒色逸樂,不視朝政,大封親信,甚至加罪不經大司馬府而直接上奏的大臣以及殺害諫臣,種種事蹟都令眾人失望,同時大家也就歸心於先前謙退的成都王。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乘機發兵奪權。

惠帝之父司馬炎

最終東海王司馬越在一系列動亂後掌握朝權,主導晉朝的朝政直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去世為止。但其掌政期間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對外也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西晉政權走到了末路。實際上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是主要參與者,後世正史《晉書》將八王彙編入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末年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1年—306年)間由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最慘烈、最嚴重的統治集團內部動亂,共持續16年。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形勢圖

這場巨大的動亂啟自外戚楊駿與皇后賈南風的權力鬥爭,賈皇后擅權專斷,引發皇族不滿。首先起兵反對的是在親信孫秀唆使和支持下的趙王司馬倫,孫秀等人廢惠帝,卻又引發齊王、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聯合反趙王,趙王兵敗而被囚禁,不久被賜死。齊王聲譽盛大,於是以大司馬身份掌政,但他隨即大興土木,並沉迷酒色逸樂,不視朝政,大封親信,甚至加罪不經大司馬府而直接上奏的大臣以及殺害諫臣,種種事蹟都令眾人失望,同時大家也就歸心於先前謙退的成都王。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乘機發兵奪權。

惠帝之父司馬炎

最終東海王司馬越在一系列動亂後掌握朝權,主導晉朝的朝政直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去世為止。但其掌政期間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對外也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西晉政權走到了末路。實際上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是主要參與者,後世正史《晉書》將八王彙編入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西晉疆域

可以想見,八王之亂斷送了西晉王朝的統一局面。諸王忙於武裝鬥爭期間,北方主要少數民族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個部族趁西晉政權內部空虛,紛紛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據政權,並最終導致了西晉滅亡。南方地區亦有變民,例如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進而引發戰爭,禍及全社會,造成大量破壞,也加劇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動亂後西晉皇室遺族避走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稱東晉。

參考資料:

房玄齡等:晉書

趙翼:廿二史札記》

周藝、高遠:西晉“八王之亂”原因新釋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南京大屠殺文獻史料叢書》專卷《南京大屠殺與西方國際友人》撰寫工作、“太陽光輝暖十月”毛主席視察十月村口述史專訪、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語言學家沈孟瓔女士口述專訪等。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末年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1年—306年)間由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最慘烈、最嚴重的統治集團內部動亂,共持續16年。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形勢圖

這場巨大的動亂啟自外戚楊駿與皇后賈南風的權力鬥爭,賈皇后擅權專斷,引發皇族不滿。首先起兵反對的是在親信孫秀唆使和支持下的趙王司馬倫,孫秀等人廢惠帝,卻又引發齊王、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聯合反趙王,趙王兵敗而被囚禁,不久被賜死。齊王聲譽盛大,於是以大司馬身份掌政,但他隨即大興土木,並沉迷酒色逸樂,不視朝政,大封親信,甚至加罪不經大司馬府而直接上奏的大臣以及殺害諫臣,種種事蹟都令眾人失望,同時大家也就歸心於先前謙退的成都王。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乘機發兵奪權。

惠帝之父司馬炎

最終東海王司馬越在一系列動亂後掌握朝權,主導晉朝的朝政直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去世為止。但其掌政期間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對外也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西晉政權走到了末路。實際上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是主要參與者,後世正史《晉書》將八王彙編入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西晉疆域

可以想見,八王之亂斷送了西晉王朝的統一局面。諸王忙於武裝鬥爭期間,北方主要少數民族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個部族趁西晉政權內部空虛,紛紛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據政權,並最終導致了西晉滅亡。南方地區亦有變民,例如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進而引發戰爭,禍及全社會,造成大量破壞,也加劇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動亂後西晉皇室遺族避走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稱東晉。

參考資料:

房玄齡等:晉書

趙翼:廿二史札記》

周藝、高遠:西晉“八王之亂”原因新釋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南京大屠殺文獻史料叢書》專卷《南京大屠殺與西方國際友人》撰寫工作、“太陽光輝暖十月”毛主席視察十月村口述史專訪、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語言學家沈孟瓔女士口述專訪等。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唐俊龙55398571
2020-01-01



五丈原,七星燈,軍師作法,神鬼莫測,魏延滅燈,生死由命,密不發喪,魏兵退川。

五丈原,防禦戰,六守祁山,披肝瀝膽,諸葛村夫,虎嘯龍呤,臥龍隕落,移除大患,仲達心安。



五丈原,七星燈,軍師作法,神鬼莫測,魏延滅燈,生死由命,密不發喪,魏兵退川。

五丈原,防禦戰,六守祁山,披肝瀝膽,諸葛村夫,虎嘯龍呤,臥龍隕落,移除大患,仲達心安。



作為官二十代的優秀青年,司馬仲達自幼在首都市長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顯示出足智多謀的潛質,月評旦的楊凌評價此子非同尋常,司馬防也對自己長子司馬朗說:仲達才能在你們兄弟之間,才分最高。

軍師聯盟影視劇作品中,經歷了董卓之亂,司馬防帶著八個兒子在亂世梟雄曹孟德手下仍然幹首都市長,要知道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不是容易的活,眾多大漢朝的忠臣都想要曹操姓名,如果成功了那是再造大漢功臣,失敗了那是捨生取義永留青史。作為首都市長司馬防夾著尾巴做人,八個兒子也都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五丈原,七星燈,軍師作法,神鬼莫測,魏延滅燈,生死由命,密不發喪,魏兵退川。

五丈原,防禦戰,六守祁山,披肝瀝膽,諸葛村夫,虎嘯龍呤,臥龍隕落,移除大患,仲達心安。



作為官二十代的優秀青年,司馬仲達自幼在首都市長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顯示出足智多謀的潛質,月評旦的楊凌評價此子非同尋常,司馬防也對自己長子司馬朗說:仲達才能在你們兄弟之間,才分最高。

軍師聯盟影視劇作品中,經歷了董卓之亂,司馬防帶著八個兒子在亂世梟雄曹孟德手下仍然幹首都市長,要知道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不是容易的活,眾多大漢朝的忠臣都想要曹操姓名,如果成功了那是再造大漢功臣,失敗了那是捨生取義永留青史。作為首都市長司馬防夾著尾巴做人,八個兒子也都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夾縫中生存,司馬家族鍛煉出亂世處事為人之道,司馬懿苦守心智,等待時機。終於熬死了曹孟德,成為了曹丕稱帝后肱骨大臣,但是司馬仲達發現曹丕的權謀心智比他爹有過之無不及,可以說登峰造極,所以司馬懿帶著自己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夾著尾巴做人。

不同的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司馬懿又熬死了曹丕,迎來八歲的曹芳即位,除掉了同為輔政大臣的曹洪,司馬家實力雄厚,無可動搖。司馬懿終究做了曹孟德的忠臣義士,沒有更進一步。

司馬昭勇敢的邁出了這一步,終於可以不用夾著尾巴做人了,司馬昭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了大士族階層組成的晉朝,司馬炎稱帝后,為了鞏固政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分化士族權力,同時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希望組建周代以來諸侯拱衛天下大樹政局。司馬炎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統一了東漢末年長達百年動亂,實現了中原南北統一。

司馬炎最大悲哀莫過於做了皇帝,卻選錯了太子和太子妃,懦弱的司馬衷和強悍的賈南風成為了神仙眷侶,當亂世梟雄司馬炎掛了以後,賈南風當了司馬衷的家,選用自己如意代言人掌權,引發瞭如狼似虎的司馬炎兄弟子侄們的熱情似火,於是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開始了,晉王朝開國不到五十年即走向衰落。



五丈原,七星燈,軍師作法,神鬼莫測,魏延滅燈,生死由命,密不發喪,魏兵退川。

五丈原,防禦戰,六守祁山,披肝瀝膽,諸葛村夫,虎嘯龍呤,臥龍隕落,移除大患,仲達心安。



作為官二十代的優秀青年,司馬仲達自幼在首都市長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顯示出足智多謀的潛質,月評旦的楊凌評價此子非同尋常,司馬防也對自己長子司馬朗說:仲達才能在你們兄弟之間,才分最高。

軍師聯盟影視劇作品中,經歷了董卓之亂,司馬防帶著八個兒子在亂世梟雄曹孟德手下仍然幹首都市長,要知道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不是容易的活,眾多大漢朝的忠臣都想要曹操姓名,如果成功了那是再造大漢功臣,失敗了那是捨生取義永留青史。作為首都市長司馬防夾著尾巴做人,八個兒子也都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夾縫中生存,司馬家族鍛煉出亂世處事為人之道,司馬懿苦守心智,等待時機。終於熬死了曹孟德,成為了曹丕稱帝后肱骨大臣,但是司馬仲達發現曹丕的權謀心智比他爹有過之無不及,可以說登峰造極,所以司馬懿帶著自己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夾著尾巴做人。

不同的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司馬懿又熬死了曹丕,迎來八歲的曹芳即位,除掉了同為輔政大臣的曹洪,司馬家實力雄厚,無可動搖。司馬懿終究做了曹孟德的忠臣義士,沒有更進一步。

司馬昭勇敢的邁出了這一步,終於可以不用夾著尾巴做人了,司馬昭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了大士族階層組成的晉朝,司馬炎稱帝后,為了鞏固政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分化士族權力,同時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希望組建周代以來諸侯拱衛天下大樹政局。司馬炎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統一了東漢末年長達百年動亂,實現了中原南北統一。

司馬炎最大悲哀莫過於做了皇帝,卻選錯了太子和太子妃,懦弱的司馬衷和強悍的賈南風成為了神仙眷侶,當亂世梟雄司馬炎掛了以後,賈南風當了司馬衷的家,選用自己如意代言人掌權,引發瞭如狼似虎的司馬炎兄弟子侄們的熱情似火,於是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開始了,晉王朝開國不到五十年即走向衰落。



八王之亂,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是圍繞賈南風這條主線進行,在男權社會裡自己嫁給了弱智的司馬衷,這是一個笑話,這個笑話隨時動搖自己地位,於是自己的親人成為最佳選擇,賈南風利用自己皇后地位顯赫,大肆提拔重用自己家族成員,讓他們掌握權力,同時拉攏司馬衷的叔伯兄弟為己所用,讓宦官集團作為自己代言,建立自己權力系統。

司馬衷立司馬橘為太子,賈南風把他視為大患,在母以子貴的禮教王朝,賈南風身為皇后無子嗣是非常不妙的,何況自己強悍作風,深深傷害了男人們,於是逼迫司馬衷廢太子,想盡辦法除掉司馬橘成為當務之急,這些想法被圖謀不軌的趙王司馬倫利用,司馬倫假立詔書,廢除了賈南風皇后地位,貶為平民。

賈南風身後,晉王朝缺乏了有才幹皇帝來穩定中央專制政體運轉,司馬家族本身亂世中立家,殺伐決斷權謀遊戲,那是如數家珍,於是在賈南風與楊太后鬥法,迫害太子司馬橘過程中,司馬宗室及藩王乘勢奪權,造成了八王大亂。

八王之亂,最終由東海王司馬越笑到最後,取得勝利,司馬越成為輔政大臣,晉懷帝改元永嘉元年。隨後,元嘉草草,贏得倉惶北顧,五胡亂華,天下分裂。



五丈原,七星燈,軍師作法,神鬼莫測,魏延滅燈,生死由命,密不發喪,魏兵退川。

五丈原,防禦戰,六守祁山,披肝瀝膽,諸葛村夫,虎嘯龍呤,臥龍隕落,移除大患,仲達心安。



作為官二十代的優秀青年,司馬仲達自幼在首都市長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顯示出足智多謀的潛質,月評旦的楊凌評價此子非同尋常,司馬防也對自己長子司馬朗說:仲達才能在你們兄弟之間,才分最高。

軍師聯盟影視劇作品中,經歷了董卓之亂,司馬防帶著八個兒子在亂世梟雄曹孟德手下仍然幹首都市長,要知道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不是容易的活,眾多大漢朝的忠臣都想要曹操姓名,如果成功了那是再造大漢功臣,失敗了那是捨生取義永留青史。作為首都市長司馬防夾著尾巴做人,八個兒子也都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夾縫中生存,司馬家族鍛煉出亂世處事為人之道,司馬懿苦守心智,等待時機。終於熬死了曹孟德,成為了曹丕稱帝后肱骨大臣,但是司馬仲達發現曹丕的權謀心智比他爹有過之無不及,可以說登峰造極,所以司馬懿帶著自己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夾著尾巴做人。

不同的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司馬懿又熬死了曹丕,迎來八歲的曹芳即位,除掉了同為輔政大臣的曹洪,司馬家實力雄厚,無可動搖。司馬懿終究做了曹孟德的忠臣義士,沒有更進一步。

司馬昭勇敢的邁出了這一步,終於可以不用夾著尾巴做人了,司馬昭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了大士族階層組成的晉朝,司馬炎稱帝后,為了鞏固政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分化士族權力,同時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希望組建周代以來諸侯拱衛天下大樹政局。司馬炎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統一了東漢末年長達百年動亂,實現了中原南北統一。

司馬炎最大悲哀莫過於做了皇帝,卻選錯了太子和太子妃,懦弱的司馬衷和強悍的賈南風成為了神仙眷侶,當亂世梟雄司馬炎掛了以後,賈南風當了司馬衷的家,選用自己如意代言人掌權,引發瞭如狼似虎的司馬炎兄弟子侄們的熱情似火,於是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開始了,晉王朝開國不到五十年即走向衰落。



八王之亂,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是圍繞賈南風這條主線進行,在男權社會裡自己嫁給了弱智的司馬衷,這是一個笑話,這個笑話隨時動搖自己地位,於是自己的親人成為最佳選擇,賈南風利用自己皇后地位顯赫,大肆提拔重用自己家族成員,讓他們掌握權力,同時拉攏司馬衷的叔伯兄弟為己所用,讓宦官集團作為自己代言,建立自己權力系統。

司馬衷立司馬橘為太子,賈南風把他視為大患,在母以子貴的禮教王朝,賈南風身為皇后無子嗣是非常不妙的,何況自己強悍作風,深深傷害了男人們,於是逼迫司馬衷廢太子,想盡辦法除掉司馬橘成為當務之急,這些想法被圖謀不軌的趙王司馬倫利用,司馬倫假立詔書,廢除了賈南風皇后地位,貶為平民。

賈南風身後,晉王朝缺乏了有才幹皇帝來穩定中央專制政體運轉,司馬家族本身亂世中立家,殺伐決斷權謀遊戲,那是如數家珍,於是在賈南風與楊太后鬥法,迫害太子司馬橘過程中,司馬宗室及藩王乘勢奪權,造成了八王大亂。

八王之亂,最終由東海王司馬越笑到最後,取得勝利,司馬越成為輔政大臣,晉懷帝改元永嘉元年。隨後,元嘉草草,贏得倉惶北顧,五胡亂華,天下分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