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8 個回答
为生活而提神
2018-10-31

“一個家不容三姓氏的人”,想必沒有人沒聽說過,特別是生活在農村,這可是處理家務事“和事佬”的一句口頭禪啊!怎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這源於客觀存在的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兒媳婦的“入駐”。本來在一個家庭裡只有兩姓,即父親姓氏和母親姓氏。當然,他們所生育的兒女或隨父姓或隨母姓,還不就是兩個姓氏(也有父母同一姓氏的可能)。可是兒子大了,要娶媳婦的,這不又要添一姓嗎?正因為被“一家不容三姓人”的禁錮,儘量地找與父親、母親同一姓氏的兒媳婦,可那有那麼巧合,那麼隨性的好事,不偏不倚,還是把不同姓氏的媳婦娶進了門。這樣一來,是穩穩的三姓人同居在一個屋簷之下。如果又是個多子之家,再娶幾個兒媳婦,這姓氏何止是三個?為了孩子,為了鍋碗瓢盆,家裡總是不得安寧。婆媳關係本來就很難處理,這又來了水火不融的妯娌,這家怎麼過日子?唯一的辦法就是分家,讓自個體會油鹽醬醋的味道,但把一切“罪責”全歸咎於“一家不容三姓人”上。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其二,外來戶的光臨。生活的環境裡,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變故”,比方說女人的男人或男人的女人發生意外了,為了孩子,為了生存,又得招婿或續絃,這不得不是外姓人進門了且成了家庭的“頂樑柱”或家庭的一份子,這樣一來,由於血緣關係,很難與其子女融洽相處,家庭矛盾重重,又都是“一家不容三姓人”“惹禍”了,弄不好還得讓入贅的男人或改嫁來的女人再次“出局”。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其三,拜了“乾親”的“添堵”。所謂的乾親,就是收養的義子或義女。都說“天有不測風雲”,有些孩子卻恰恰就遇上了,父母雙雙病故或出了車禍,他們的孩子卻成了孤兒。世上也是有好人,也有斷不了的親情,這些孩子被好人或親戚收養,已經無父少母了,再隨原姓不就見外了嗎,只能改姓。本來就不是一家人,要融入其中,免不了有心理壓力,與養父母及他們的孩子很難溝通,關係也自然有點疏遠。明理人早就看出來了,還不得指桑罵槐。要怪就只能怪“一家不容三姓人”了。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其實啊!這都是人們的臆斷和誤傳!是過分誇大了血緣親情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的和諧,家人的團結是靠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而維繫的。只要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一家不容三姓人”的“勸誡”也會顯得“蒼白無力”的,永遠站不住腳的。

齐东晏子
2018-10-27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說法,在農村早有流傳。我們都知道,一個家庭中一般有兩個姓氏,即父親的姓氏和母親的姓氏,孩子或隨父姓或隨母姓,家庭中還是兩個姓氏。而家庭中出現三個以上姓氏,那就有其他原因了,以晏子理解,主要有兩方面意思。

一是勸農村人家兒子結婚後早早過日子。

農村有句俗語叫“樹大分杈,兒大分家”。兒子長大娶了媳婦,一個家庭中的姓氏再加上媳婦姓氏,就是三個姓氏了,如果兒子多兒媳多,姓氏可能還要多。一個家容不下三個姓氏的人,在這裡主要是說婆媳關係難處,為了家庭安定團結,明理的大人們在兒子結婚成家後,最好早早分家,將兒子兒媳分出去單過。這樣一是可以減少家庭矛盾,二也是給年輕人壓力,讓他們知道日子的艱難,知道奔日子。所以,農村人一般會說,不分家耽誤孩子過日子,分家越早,孩子越成器。一個家容不下三個姓氏的人,其出發點就是這裡。家庭是從母系社會演變過來的,如果說父子兄弟可以連心的話是可以理解的,但婆媳和妯娌間,卻是各人藏著各人的心眼。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各過各人的日子,各自分戶單過。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二是有其他特殊情況,這樣相處的難度就更大一些。

所謂其他情況,就是不是一家人,硬往一家湊,這裡面有好多種情況。比如,女人死了男人另招一個男人來家拉幫套,這樣,老婆一個姓氏,另找的男人一個姓氏,孩子隨親生父親又一個姓氏。這樣的家庭,相處起來難度也較大。往往出現拉幫套的男人出過了力又被攆走的現象。

和以上情況相似的,還有招贅。在過去,招贅主要是為了頂支養老,所生子女必須隨女姓。甚至招贅婿也要改隨女方姓氏。如果男方不改姓氏,將來上不了女方宗譜,也說明這個招贅婿太在意自己本來姓氏,融不進女家,自然不好相處。

又比如,收養義子或者義女現象,有的孩子父母雙亡,被親戚朋友收養,仍隨原姓,不跟養父姓,這種情況很難融入新的家庭,明擺著不和養父母一個姓氏,就會經常想起親生父母,從心裡上對養父母就有排斥和疏遠,這也的關係也很難相處。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再比如,個別孤苦無依的人,流浪到某地,被某地某家收留,與人家一家人同吃同住,幫人家幹活混晚飯吃。這種情況下看起來各取所需,但很難融到一起,也會經常起矛盾。比如我們村有家人家燒炭,家裡人手小忙不過來,正好那年來了一個流浪漢,這家人就收留了流浪漢,在家裡吃,在家裡住,幫著家裡裝窯除窯幹大活,屬於白吃白乾。外表看起來,這家人做了善事,但是白吃白乾,顯然是剝削了人家的勞動力。再加上沒有血緣關係,難免心裡互存芥蒂。流浪漢又惦記著這家的媳婦,慢慢就傳出了一些風聲,後來,鬧個不愉快,攆人了事。

總之,一個家不容三姓的人,是老輩人在生活中的總結,意思是家庭中必須有血緣親情才好相處。而姓氏是直接說明血緣關係的,一個家庭姓氏多了,就說明血緣不純了,難免相處難。

云是鹤家乡680
2018-11-13

這樣看來,我是兩種情況都中槍了。

父母離異後,我鼓勵母親重新找了個老伴,因此,母親、繼父、我們,三個姓。可是,繼父待我們很好啊,待我們的孩子很好呀。他過世後,我們兩家人也是跟他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披麻戴孝了的。

公公婆婆本來說好了給我們帶孩子到小學畢業就回鎮上(離我們所在的城市十幾公里),可是,孩子小學畢業、初中去外公那裡住宿由外公督導學習,公婆不願意回去了!於是,公公、婆婆、我,又是三個姓。不過,也是同住了快十五年啦。

所以,不管是幾個姓在一起(我還有繼母呢),重要的是將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長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致是能處好的。

昱远居
2018-11-11

首先,從字面意義上來看,一家不容三姓人,的意思就是一個家庭,容不下三個姓氏的人。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除了媳婦跟自己一個姓氏之外,一個完整的家庭,至少需要三個姓氏,即:父子一個姓,母親一個姓,兒媳婦一個姓。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而“一家不容三姓”其實從昱遠居看來,就是針對的兒媳婦而言,因為有了她,才會有第三個姓氏,俗語這樣說,主要還是反應了婆媳關係不好相處是從古至今都有的一個家庭問題。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不過,隨著文化水平、生活水平、公民素質的提升。一家不容三姓這一俗語,最終也會被歷史的車輪碾壓。因為,家庭和睦是每個家庭的目標和期許。

以上,就是昱遠居對該問題的回答,希望您能滿意。

豆子人民艺术家
2018-11-02

“一家不容三姓”的真實含義

一家不容三姓,古語說是“灶後不容三姓”,古時候,灶上都是女人在做活,故而這句話,實際上是形容妯娌之間的齟齬。一家的兄弟幾個,如果都娶了媳婦,卻不分家過,那麼這個家就會雞飛狗跳。

為什麼會有“一家不容三姓”的情況?

其實就是每對小夫妻都有自己的想法,倘使兄弟之間本來就相互有意見,那麼他們會拿出“媳婦不同意”這樣的話來搪塞家長和其他兄弟,推諉責任順帶表達意見。如果是媳婦對家庭裡的事有意見,也會反映到丈夫行為和言語上,丈夫想要忍讓,妻子不樂意,裡外不是人。總之,只要是有不想吃氣的,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家人都不得安寧。那些兄弟間不分家的大家庭,在古代被叫做“義門”,是會受到表彰的,他們的家規和家長的要求,主要也是講求一個“忍”字。倘使裡面有任何一個不想忍了,這個大家庭也就面和心不和甚至崩潰了。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古代“結婚後分家”,即是“一家只留倆姓”的實際操作,脫離婆婆(第三姓),脫離妯娌(第四第五姓)

在電視劇《闖關東》中,大兒媳婦一直嚷嚷著分家過,自在又有自己事業。電視劇《白鹿原》中,孝文、孝武本身沒什麼矛盾。大兒孝文媳婦,為人十分不善;二兒孝武媳婦人很好。但人家總不能一直忍著,所以最後也想鬧分家。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分家是解決大家庭矛盾的最終辦法,這又導致了還沒分家的兄弟、妯娌之間的重重矛盾:反正早晚得分家,自家的東西少用,公用的東西多用,佔“大家”便宜,讓“小家”沾光。有事決不能退讓,能哭就哭,能鬧就鬧,反正糊塗公婆會按鬧分配。鬧到最後,家長受不了了,直接宣佈分家了事。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农民妹子一枝花
2018-10-27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話說人也一樣,自家人不用客氣,肯定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相連。

歷史上有個三姓家奴的人,說的是反覆無常的呂布。歷史上還有三姓本是一家人的故事。但這些當然和本話題無關。

三個姓氏指的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一個正常的普通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父母,子女兩姓,父系加母系。如果再娶個兒媳婦,正好是三姓。如果沒有兒子,找個上門女婿,也是三姓之家。

按說這是很正常的家庭譜系才對!為何民間有“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的說法呢?在民間,是有“一家不容三姓”的說法的。不過這個說法,對做兒媳婦的女性就有點貶低的意思了。從以前老輩人的思想來看,很明顯有排外的牴觸情緒。認為外來的媳婦會對這個家庭帶來各種影響。

一家不容三姓!多是從兒媳婦不好的一面來講的。其實作為兒媳婦來說挺冤枉的的。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做兒媳婦的又何嘗不是公婆的半個女兒呢!因此,家和萬事興,不能站在舊思想的角度來看兒媳婦。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有了兒媳婦就是過日子的。將來兒媳婦也生兒育女,再招來兒媳婦,不也是媳婦熬成婆,也會演繹“一家不容三姓”的故事嗎?因此,我倒是覺得,這句老話是做公婆的人說的。在以前,做公婆和做兒媳婦的,往往就是敵對關係,誰看誰都不順眼不服氣。這樣不好,婆媳關係緊張,做兒子的卡在中間裡外不是人了。

俗話說,一母能養八個兒女,八個兒女難養一母。說的是現在母親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家庭。兒子不結婚發愁,結婚了有又擔憂兒媳婦搶走兒子,做母親的失寵。民間家庭就是這樣在磕磕碰碰中過一輩子。一個家庭,一家人和和氣氣的過日子多好,互相勾心鬥角的多累!

老話有時候挺負面的,對家庭關係是一種破壞。不值得學習效仿!但願一家不容三姓成為一個笑談故事,隨意說說就好,就當是個玩笑。

大实话
2018-10-28

大實話:基本上這個說法還是比較接地氣兒的,也符合實際情況。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基本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可能在外邊能夠管好很多人,也能保證理性。但是,一旦到了自己的家務事,那就基本上沒有辦法了,往往是被搞得焦頭爛額。而一家人如果出現了三個姓氏,基本上就會很容出現家庭瑣事。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正常的家庭組成,父母和子女。基本上子女隨父親姓,然後母親一個姓,也就是兩姓。這種家庭一般來說是比較和睦的,就算是夫妻吵架,子女和父母吵架,基本上也不會說記仇,往往就內部消化了。

但是,如果一個家庭出現了三種姓氏,基本上就會出現很多我們常見的矛盾。

婆媳關係首當其衝

首先,我們先看一種常見的“三姓”家庭,父母一代人加上兒子和媳婦兒。一般來說,如果兒子娶了媳婦兒了,那這個家庭就是三姓了,父親和兒子一個姓,母親一個姓,兒媳婦兒一個姓,而婆媳關係就是最常見的家庭矛盾之一。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就我個人的生活經驗來說,確實很少見婆婆和兒媳婦兒之間沒有矛盾的,基本上新媳婦兒剛剛進家門的時候兩人之間還能彼此尊重。但是,一旦生活時間長了,基本上就是點火兒就著,具體的也就沒必要說了,這個相信大家沒經歷過也都會見過。

離異家庭也很難融洽

然後,另外一種“三姓”情況就是離異家庭,主要分為父親帶孩子娶媳婦兒或者母親帶孩子嫁人的,這種家庭也很難和睦。

因為,這時候基本上母親是一個姓,然後孩子跟著原來的父親姓,新的父親或者母親又是一個姓,這就是另一個三姓的組成。雖然從法律關係上說後媽或者後爸都是監護人,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那就是和親媽親爸有區別的。

你聽過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方面可能後爸,後媽不願因把對方的子女當親生的看待,另外一方面就是,子女對於後爸後媽的牴觸情緒可能會更加嚴重。

所以,總的來說,這個俗語還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最起碼大多數時候來說就是如此。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杨善君
2018-11-02

你爸,你媽,你老婆,如你奶奶還在四姓了。(如不同姓通婚)。你準備把誰扔出出呢?這個是不存在的什麼可能。純是藉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