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老電影《南征北戰》拍攝內幕,高營長是為馮喆特定的知識分子幹部
唐史宋瓷
1/27 如今的中老年觀眾,一定不會忘記當年百看不厭的影片《南征北戰》。可你未必知道它的創作和拍攝過程。也不會知道,它因得到許多高級將領的關懷和支持,調集的創作力量十分雄厚,以對波瀾壯闊的戰爭場景的真實描繪和我軍將士英雄群像的生動刻畫,贏得了“史詩式戰爭片”的盛譽。\n圖為電影《南征北戰》的三位編劇,左起: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2/27 電影《南征北戰》的創作,是由一出名叫《戰線》的四幕話劇引發的。該劇的作者亦即後來電影編劇之一的沈西蒙,建國初曾任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宣傳部文藝科科長,後任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院長。《戰線》反映了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戰場上我軍指戰員奮勇殲敵的英勇事蹟,由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於1951年初在南京大華影劇院演出,受到廣大指戰員的歡迎。\n圖為話劇《戰線》全體演員合影 
3/27 話劇《戰線》的出現及反響引起了兩位有心者的共鳴與關注,他們就是最先介入電影劇本《南征北戰》創作的沈默君、顧寶璋,當時分別為三野文化部創作員、華東軍區政治部文藝科研究員。就在這時,傳來了作為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最高領導陳毅觀看話劇《戰線》演出後的意見,認為基礎很好,如果拍攝成電影可以更廣泛地宣傳人民戰爭的思想。
4/27 華東軍區兼三野政治部承擔了組織落實的任務,時任華東軍區兼三野文化部副部長的吳強具體負責指導,於是話劇《戰線》的電影改編工作,便由沈默君、顧寶璋的各自為戰轉為彼此合作,很快拿出了初稿。\n
5/27 吳強及時安排了集體會審,在十來位從事文藝創作同志的面前,由兩位作者朗讀了劇本。劇本試圖把華東戰場三年來的重大戰役都包羅在內,因而從毛主席到重慶和平談判、蔣介石撕毀談判協定、發動內戰向解放區進攻寫起,接著以萊蕪戰役為背景寫蘇北七戰七捷後向山東撤退,\n
6/27 再以孟良崗戰役為背景寫經過粉碎敵人重點進攻我軍轉弱為強,最後以外線出擊為背景寫大踏步前進,直到準備投入淮海大戰為止。貫穿全劇的對敵鬥爭故事線索,有主力部隊、敵後武裝和地下工作三條戰線,兩位作者確實煞費了一番苦心。\n
7/27 與會者發表了不少意見,一致主張“重慶談判”不要寫,認為這段戲不是劇情發展所必需的,但對劇本的總體評價上則有不同看法,有的說電影劇本比原來的舞臺劇本生動、豐富,因為有了戰鬥場面和戰地描寫,而這些為舞臺劇所無法表現,也有的說電影劇本沒有原來的劇本乾淨,內容龐雜、頭緒很多。會後作出決定,由兩位作者繼續修改。\n
8/27 約摸一個多月後完成了二稿,經過分頭傳閱並作集中朗讀,大家認為比一稿好得多,於是報送到北京總政治部請求初審。5月初總政文化部將稿本發回,認為劇本的主題需要再集中一些。或者寫戰爭的性質即人民戰爭,說明我軍的為人民而戰及所以戰勝的基本原因。\n接下來又用了二十天的時間寫出第三稿,送交三野電影工作指導委員會審查,因內容涉及軍事及華東戰場許多實際問題,又報送陳毅司令員審閱。\n
9/27 陳毅十分重視話劇《戰線》改編電影的工作,他親自邀約作者及其他幾位文藝工作者一起進行漫談。陳毅認為這個劇本需要爭取更高的成就,應當正面地、大膽地表現戰略思想問題,即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以爭取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的作戰方針。\n
10/27 他說,在敵強我弱的兵力對比之下,有些地方我們不得不忍痛放棄,這種放棄實際上等於沒有放棄,為了取得最後勝利,必要的撤退實際上便是前進,因為通過撤退可以造成前進的條件,這就是毛主席戰略思想的優越之處。\n \n 關於故事結構,陳毅提出就從魯南撤退寫起,寫到萊蕪戰役為止,只有這樣才可能表現得深刻,不要什麼都寫,什麼都寫得不深刻。\n
11/27 鑑於劇本必須大動手術,幾乎要從頭寫起,直接主抓的吳強在與作者幾度討論之後,決定增加原劇本作者沈西蒙為執筆人,與沈默君、顧寶璋共同寫作文學劇本。經過共同努力,至7月底完成了第四稿,此時正式定名為《南征北戰》。\n\n這一稿經過三野電影指導委員會審閱,再復送陳毅司令員審定,同樣又在陳毅的寓所作了一次漫談。陳毅在提出個別場面與對話仍須修改的意見後,認為這個劇本的創作工作已經基本上完成。\n
12/27 然而,當劇本略加修改報送北京後,總政治部會同當時文化部電影指導委員會審查,又歷經了一輪刪除和修改,主要涉及劇中原來所寫唯一對運動戰思想不通的戰士王春開了小差,被指為“暴露了我們政治工作一個很大的弱點”,而改成不開小差,變為我方全部都是正面人物出場,劇本結尾原先寫奉命插入敵後的張連長,為阻止敵人突圍壯烈犧牲,以“主要人物不應當犧牲”為由要求取消,\n
13/27 遂改為普通戰士犧牲但成片時仍被刪去,原先劇本擬通過高營長和趙玉敏隱約涉及愛情的密切關係,以深入表現部隊和群眾的聯繫,結果受到“在戰爭艱難的情況下,一個軍人怎麼能夠跟一個地方女同志談戀愛”的詰難,只好改成那種似是而非的關係……\n
14/27 在《南征北戰》被指令給上影廠拍攝的同時,導演亦原定由北影成蔭擔任,後又要上影湯曉丹與之聯合執導。這種“新老結合”搭組方式,即由來自解放區的熟悉革命生活的文藝幹部和原先在國統區有經驗的電影工作者合作拍片,是一種行之有效並被普遍推廣的做法。就連演員也是這樣,馮喆、張瑞芳、項堃是原國統區的老演員,陳戈、湯化達、劉沛然、鐵牛,仲星火則是解放區來的文藝幹部。\n
15/27 在電影的整個拍攝過程中,成蔭與湯曉丹不僅始終互相尊重與信任,而且做到處處以工作為重,勇於挑重擔。拍攝我軍橫渡大沙河一場戲時,正逢春寒氣溫很低,大沙河上結著薄冰,前來協助拍攝的戰士們到了河邊,正在琢磨怎樣下腳時,只見成蔭蹭蹭兩下捲起褲腿,第一個赤腳跳進冰河,坦然涉水而過。在他的行動鼓舞下,戰士們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踏著冰冷的河水奔向對岸,拍攝任務順利完成。\n
16/27 對於參加拍攝《南征北戰》的全體演員來說,無論是來自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還是原系國統區有經驗的電影演員,他們都頗為完滿地實現了“轉型”——或在藝術實踐中儘快地掌握電影這個新型武器,或努力熟悉並適應拍攝“工農兵電影”的需要;相形之下後者顯得更為迫切與艱鉅。 \n
17/27 為讓演員們能夠儘快勝任影片拍攝任務,攝製組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導演成蔭與全組人員第一次談話的時候,就要求各部門注意時代氣氛和生活真實,並在創作規劃中落實下來。他特別提出要深人生活,從生活中找到創作的依據。為此全攝製組集中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南京參加華東解放軍英模大會,藉助眾多英雄模範事蹟,加深對劇本時代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理解。\n
18/27 大會結束後,演員們又分成三個組更進一步投身到生活中去:演老區群眾的到山東農村,跟鄉親們同吃同住朝夕相處,演解放軍的下連隊,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演國民黨將領的去了俘虜營,近距離觀察國民黨軍官。一個月後再帶著各自的體驗和收穫返回,進入詞論劇本和準備角色的階段。\n
19/27 當結束生活體驗轉入準備角色階段,善於和演員合作的成蔭,又為每個角色試拍了鏡頭,力求在開拍前熟悉每一個演員的表演,對來自國統區的演員們特別注意,發現問題毫不客氣地指出,盡最大可能幫助演員縮短與角色的距離。\n
20/27 在扮演解放軍各級指戰員的演員中,除飾演高營長的馮喆剛從香港歸來,其餘都是解放軍文工團的骨幹,僅文工團長就有十三位,這對馮喆來說期望與壓力巨大,成蔭給予很多關心和指導,試鏡頭後肯定了他在下部隊中每天上操場苦練刺殺、還在大冷天下水游泳而帶來的形體與氣質變化,引導他從多方面把握與體現人物特徵,從人物配置與演員實際出發,將角色定位為部隊裡典型的知識分子幹部,為他確定了既儒雅又英武的基調。\n
21/27 後來馮喆在表演中既著重突出角色作為軍人應有的剛毅、果敢主導性格,又賦予溫厚、智慧的個性色彩,甚至是帶有一定的書卷氣,成為新中國早期電影中不可多得的軍人形象之一。對於張瑞芳所扮演的趙玉敏試鏡頭,成蔭認為表演的感情倒很真實,但是演員自己而不是人物的,譬如眼神就不大對頭,走路也放不開,\n
22/27 提示她注意觀察老區的婦女們是怎樣看人、說話和行動的,併為她選了一支小馬槍做隨身道具,讓她整天揹著並練習軍事動作,特別要她學會戲中需要的匍匐前進和扔手榴彈的動作。後來在整個外景期間,張瑞芳都穿著角色服裝揹著槍,有意識地按照老鄉們矯健的步伐走路,並主動和來自解放區的同志們打成一片,在周圍環境和人物的薰陶之中,其言談舉止逐漸產生了變化,靠近要扮演的角色。\n
23/27 當結束長達8個月的外景回到廠裡拍內景戲時,演員們不僅大都進人了自如的創作狀態,順利完成所擔負的藝術創造任務,而且通過實現扮演“工農兵”形象的過渡,意識到自己與新人物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n
24/27 就整部影片而言,由於演員以精湛表演再現了敵我雙方從下級軍官、戰士一直到高級將領,其中不乏令人歷久難忘的經典銀幕形象,使《南征北戰》得以全景式展示戰爭概貌,以場面宏大、氣勢磅礴以及整體戰略思想的表現見長,不愧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可以稱作“史詩”式的優秀戰爭片。\n\n\n本文作者 朱安平 \n轉自“故園懷舊論壇”(有刪節)\n
25/27
26/27
27/27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