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全面深刻的提升改變自己,做到唯心唯一,格物致知怎樣閱讀一本書?
10 個回答
二月书房
2019-05-16

喜歡讀書很多年了,從原來的休閒消遣,到現在的想要學習和提升,也摸索了很多的方法,到今日形成了一套自己覺得方便簡潔高效的方法。

拿到一本書,我會先看目錄,確定這本書的主旨分佈在哪幾章,什麼地方需要認真反覆的讀,什麼地方可以略過,什麼地方是我接觸過而不甚懂得,需要再次學習。

閱讀過程中,使用便籤法,一種簡單易學的高效讀書法,適合致用類書籍,遇到新的觀念、見解和方法,用某種顏色便籤記錄;之後轉換成自己的語言,思考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應用的方法,用另外顏色的便籤記錄,貼在書當頁。這樣增加了對觀念的理解,我們知道,寫下來和看一遍效果是不一樣的,寫的過程會思考,相當於再次理解、背誦和思考了一遍;我特別喜歡後面這個方式,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一次。很多事物你看過、知道和實際會用,完全是兩碼事。當我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的時候,提升了對觀念的理解力,還有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思考這個事情和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這麼先進的理念如何把他運用到工作中,來提升我的能力。比如時間管理,比如溝通的能力,或者某些工作技能。

對於想要學習某個新事物或者新能力,要把三本同類暢銷書都看過,理解透徹,每本書有總結在一張紙上。這樣,說明我們是真正理解了這個概念。

然後,還需要找業內專家交流,只有切身實踐過才會知道經驗和教訓。

在此基礎上,充分的實踐和覆盤,就可以讓一個人快速提升某項能力。我的時間管理、健康管理、理財能力都是這樣獲得的。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思维导图PPT
2019-08-20

謝邀!

我是一名諮詢顧問,需要快速獲取大量新知識,最近3年,我每年讀差不多300本,整理了1000多個思維導圖拆書筆記,分享下我讀書方法和建議,只為求分享、求關注。

核心觀點:

我認為,最有效的閱讀工具就是思維導圖,下面分享我的思維導圖5步拆書法。

  1. 閱讀目錄和序,瞭解一本書的大致觀點。

  2. 找書評,看別人對這本書的總結,最好是有思維導圖,因為別人在做思維導圖時,一定會系統的思考本書的內容。

  3. 快速瀏覽第一遍,在花了幾個小時之後,我們大致可以瞭解一本書的核心觀點。

  4. 繪製關鍵知識點思維導圖,至少分3層展開。

  5. 最後再匯頭快速瀏覽整本書,重新理解作者如何得出上述結論,即瞭解知識點的形成和推理過程。

其實,一本書的關鍵知識點,往往幾個段落甚至幾句話就能概括,而剩下90%的內容,都只是用來輔助主題的。

分享幾個拆書栗子: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麼樣,思維導圖是不是很高效,如果你喜歡思維導圖又不熟悉怎麼用軟件,私信發“思維導圖大禮包”,即可獲得我分享的思維導圖工具和技巧。

我是明哥,10年諮詢顧問經歷,職場技能(PPT彙報、邏輯思維、溝通表達)掰開揉碎,說給您聽,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

如您喜歡我的回答,請順手點贊、轉發。

在下千城
2019-09-30

市面上有好幾本書是專門講快速閱讀的,這幾本書我全部讀過。總結起來,這些書裡面有三個共同點:

第一,拿到一本書以後一定要花一分鐘時間把它快速翻一遍

快速閱讀法的第一個要義就是一定不要拿著一本書從第一頁開始往後讀,而是要把一本紙質書像翻書一樣,把一本書從前往後快速過一遍。這一遍重點看三個方面:一是標題,二是圖表,三是一些重點突出的字體段落。

這一遍並不是說我們需要把每一個細節全部掌握住,我們是看不完的。但通過快速的過一遍,掌握著一本書到底講了哪些內容,有一個“書籍主線”。

怎樣閱讀一本書?

第二,一定要看目錄

為什麼每一本書都有目錄,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目錄是可有可無的話,那麼為什麼作者還要寫目錄?目錄的本質就是幫助我們找到這一本書重點在哪一章節?講了哪些內容?
我們讀書一定不是盲目閱讀的,快速閱讀要求必須要清楚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你希望通過在這本書裡面找到哪些內容?學到什麼知識?

所以,通過看目錄,你可以知道你所關注的知識在第幾章、第幾節,然後重點對這個章節進行精讀,而對別的章節進行略讀、跳讀。

怎樣閱讀一本書?

第三,一定要快速回讀

回讀,意思就是說我們在讀完第一遍書後,一定要找時間,再專門把這本書快速讀一遍,也就是讀第二遍。因為快速閱讀,我們讀的太快了,不可能對於每一個部分都進行精讀。我們重點把所關注的那一章節讀完了後,而對於別的章節卻沒有細細的看。
所以,通過第二次回讀,就可以把你所前面忽略章節進行閱讀,可能會發現一些別的亮點。快速閱讀,雖然書讀的比較快,但其實是讀了兩遍甚至三遍,效果絕對比只讀一遍要好很多。

掌握這三點,你就學會了快速閱讀。

怎樣閱讀一本書?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秋语聊生活
2019-02-03

怎樣閱讀一本書

我今天剛剛讀完《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日本】大巖俊之

他用“思維導圖 ”“二八定律”“艾賓浩斯曲線”來告訴我們如何把讀過的書都能在實際行動中發揮作用

首先,確定讀書目的

明確目的,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裡得到什麼?再去閱讀,這樣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2,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個技能需要練習,步驟如下

1)清楚明確自己的讀書目的

2)概覽序言、目錄、後記等部分,大概瞭解書的內容

作者認為讀序言很重要,是一本書的所有的要點,不仔細閱讀就非常可惜,我是常常不讀的那個,直接翻到第一章讀到最後,實際更多時候收穫沒有想象中大,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忘記書中95%以上內容。

作者強調開始讀書之前一定要先讀後記,這一部分,通常會有作者對對全書的總結,編撰此書之後的感想,以及對家人、編輯、協力出版此書的相關人員表示感謝,通過閱讀後,你會認識到“作者原來要說的是這個啊”,明白“看來這本書花了不少力氣呢”知道“出版此書和這些人還有這樣的姻緣呀”。會提升對作者的親近感,激發閱讀的熱情。確實作者講的很有道理,我很少讀後記,哪怕讀也是讀完書再讀,讀書多了這些儀式感,對讀書的態度和定位不同,收穫自然會不一樣。

目錄大家都會看,瞭解整本書的架構就像瞭解一個組織結構圖,我們會更瞭解作者寫書的思路,也可以幫助我們根據需求來讀書。

如果沒有時間閱讀,通過以上三件事我們基本已經瞭解書本的核心內容。

3)確定問題(考慮深入閱讀的目的)

解決的方法,提高的方法,能夠解決我們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花20-40分鐘的時間做以上三件事!

第一章;有效率地讀書

1,要有時間意識

針對一本書制定閱讀時間規劃,這樣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注意力集中度和對內容理解力會得到提升

2,不試圖全部理解

作者在書中講到二八定律,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也就是說,如果是200頁的書,其中八頁是核心的

3,要有意識的輸出

1)如果你是講師,老師或者是管理者你輸出的機會多

2)沒有機會可以通過簡書,頭條,微博把你的收穫寫出來

3)創造機會跟家人分享,參加讀書會或者自己創造讀書會

第二章;邊讀書邊做筆記

通過“讀書筆記”整理知識和信息,幫助記憶。

1,如何記錄讀書筆記

製作“讀書筆記”需要預先做些準備工作;可以用劃線、標記號、註明文字、貼便籤、書頁折角等方法找出重點部分

2,把書弄髒也要記下來

在自己覺得重要之處做記號,之後也只有自己才明白一本個人專屬的書籍就由此誕生,在便籤上寫上關鍵詞,看到就知道這頁講的內容,最重要的地方會折兩次

3,如何製作讀書筆記

1)直接摘錄一部分內容;有一些地方你認為特別重要,或者作者在這裡總結了自己的想說的主題,這些部分可以直接摘錄下來

2)做摘要,分享羅列;做摘要必須在頭腦中先行思考,他的優點在於能濃縮成短小精悍的精華

3)寫下自己的感想;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感一定要記下來,通過加入自己的想法,你的讀書筆記將會變成獨一無二,專屬自己的東西

4,把握書的結構層次

抓住書整體的層次結構之後,才能接下來按章節整理書中信息

5,推薦使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

1)什麼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的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2)思維導圖運用於讀書的各種好處:整理思路;大幅度提高構思水平;提高記憶力;容易產生新的創意;可以簡短總結大篇幅信息;圖表等增加視覺效果,讓人一目瞭然;可用於演講、會議、項目管理等,應用範圍廣

3)讀書思維導圖的準備工作:空白紙,推薦A四紙,等用習慣在用小開本筆記本上;彩色筆,色彩可以刺激大腦,提高記憶力,最少六色以上的筆,最好12色水性筆,油性筆會印到紙張背面,彩鉛筆太淡。選擇一頭粗一頭細的兩用簽字筆。書籍

4)思維導圖的基本規則;️️將紙橫向擺放,更有利於開拓思路;打草稿可以用鉛筆,再用彩色筆描畫,豐富的色彩對於想象力和記憶力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放在正中央的圖像要用三種以上的顏色,要有立體的效果;從中心開始呈放射狀伸展旁枝;分枝上只寫單詞;多利用圖畫、符號等形式,比起語言,圖畫包含著更多的信息。推薦使用iMindMap這個軟件,在電腦上就能輕鬆製作思維導圖

6,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首先,按順序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小標題;其次,是按順序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

第三章:如何牢記讀到的內容

1,為什麼記不住書中的內容;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

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20分鐘後忘記42%,1小時後忘記56%,1天后忘記74%,1周後忘記77%,1個月後忘記79%

2)反覆閱讀,留存記憶;對於學習來說就是不厭其煩的“反覆”。反覆的次數越多,記得越牢。我本人為什麼對《高效能人士七習慣》在生活工作中運用很好就是反覆閱讀!前後十年不斷反覆閱讀,不斷分享以及實踐。書中內容就變成我的了

一本書好書能夠讀上三遍就能從不同角度對書的內容有所理解;你在實踐後再讀,或者不同年齡讀同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此循環反覆,記憶慢慢變得牢固,大腦就能一直處於“記得住”的狀態。

2)帶著情感閱讀,就是要邊讀書邊調動感情,這是因為人感嘆或驚訝時所產生的情緒波動,大腦會記得更牢。人類大腦的中央“海馬體”區域,主要負責接受記憶,“海馬體”旁邊是“扁桃體”是負責情緒;當你情緒發生變化,將會給予“扁桃體”一定刺激,而“扁桃體”一旦受到刺激,他的“鄰居”——“海馬體”就會認為“這個信息很重要!”於是將它作為記憶儲存起來。

3)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閱讀,我這些年因為工作的原因,一直以這個為目的而讀書,確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記住書中更多的內容

我讀完本書開始實踐的一個見證,我昨天用作者教的方法讀了《數星星》這本書,就讀序,後記我基本上已經不需要讀這本書已經知道書中的內容,我們每天各種渠道獲得書籍推薦,用這種方式確實能夠幫助我們選到自己需要的書籍,並且不是每一本書我們都需要從第一章讀到最後一章,通過這本書一年讀300本書也不是什麼偉大的工程

讀這本書的三個目的,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高效讀書一年300本,讀完書如何實踐,都找到答案

第四章: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兩大收穫,是我平時一直比較容易會犯錯的地方,目標太大導致沒有信心,目標不夠細和具體到立馬就可以行動

第五章:讀書對人產生影響的實例:更知道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書籍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鱼悦在读书
2019-07-31

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但與其說改變的是命運,不然說改變的是思維方式。


如今的香港首富李嘉誠,早年出生在廣東,家境一度非常窘迫。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與家人輾轉到香港,一家人不得不寄居在舅父的家裡。


做學徒時期,李嘉誠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但他從未忘記讀書。一本舊《辭海》,細心琢磨,他也能領悟出一般人無法領悟到的知識。為了在洋人主導下的香港獲得一席之地,他攢錢買了本英漢詞典,自學英語。正是這種學習,讓李嘉誠在進入塑料貿易公司之後,年紀輕輕就被老闆任命為經理、總經理。


有一句老話叫:“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李嘉誠從寄人籬下的小學徒到如今的香港首富,人生路上和讀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實李嘉誠30歲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一家人一輩子吃穿不愁的資產,但是他仍然兢兢業業,保持看書的好習慣。如今已經90多歲的李嘉誠說:“我晚上一定會看書。如果我有一個小時,即使是睡不夠、遲睡,我一樣會看書。”


這個故事乍看之下,讓人不禁覺得是他通過讀書提高了文化知識,學會說英文,才有了後面的平步青雲。不過別忘了,偌大一個香港,把英語說得跟母語一樣流利的高知分子一抓一大把,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李嘉誠只有一個。只有當人的思維方式發生改變,人才會產生質變。


在日本有個叫大巖俊之的人一年嘗試讀了300本書,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並領悟到了如何將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方法,將這些讀書方法寫成了《實用性閱讀指南》。你為什麼一直覺得讀書沒有用,常常疑惑人為什麼要讀書,這不是書本上的內容沒用,而是你閱讀的思維和方法有差錯。

怎樣閱讀一本書?

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從大家讀書時都會遇到的痛點入手,比如如何高效讀書,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以及將書本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來講述最實用的讀書法則。

怎樣閱讀一本書?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開卷有益,切實學習到知識並運用到實際中,接下來,我將從高效閱讀方法、高效記憶書中內容和付諸實踐三個方面來介紹高效率讀書法則。


一、 高效閱讀法

怎樣閱讀一本書?

眾所周知的“二八定律”是這樣說的:“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同樣,這個定律也可以延伸到閱讀中去,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作者大巖俊之認為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這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內容僅佔4%。所以我們讀書最開始就找出書中最核心的4%,這樣閱讀會更加高效。

高效閱讀法的本質不僅僅是提高讀書速度,更加是剔除不需要不重要的內容,也就是隻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麼說有點抽象,摘取需要信息的具體操作是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書中尋找答案。


那如何確定問題呢?

(1)明確讀書目的

(2)概覽序言、目錄、後記——大概瞭解書中內容

(3)確定問題


這裡要補充說明一下的是,為什麼目錄可以反映全書架構?因為作者是按照目錄草案來完成全書撰寫的。


所以想要掌握一本書的大概內容,就要看目錄。另外,閱讀後記,可以增強和書之間的聯結,瞭解當時作者的境況和所思所想。


提高閱讀效率,最本質和最簡單的一個方面是要提高閱讀速度。提高閱讀速度,有時間觀念很重要。比如你有一天上班事情多,但是你這一天想早點回家不想加班,你就會發現自己這天工作效率特別高,這就是因為你有時間觀念。讀書也是一樣,一本書你拿到手,要大概估算一下你打算用多少時間讀完,給自己一個deadline。


另外,想提高讀書效率,不要把自己當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要有“輸出”意識。所謂“輸出”,就是“向他人講述”和“寫下來”。當你以向他人講述為前提去閱讀的話,效率會高很多。


二、 高效記憶書中內容

怎樣閱讀一本書?

波音公司在對高級航空技師百人規模小組的培訓上通常要花費數年的時間,而自從引用了“思維導圖”法,數年的培訓時間一下子被縮短至幾周就能完成,從而可知,正確的記憶方法可以給知識掌握帶來多大的變革。


近些年來,“思維導圖”筆記法大熱,什麼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以上解釋來自百度百科)。


那思維導圖的架構是如何構建的呢?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介紹了兩種常用的方法。一種是以書中的目錄以及標題為基礎,搭建思維導圖。

怎樣閱讀一本書?

另一種方法是以書中主要/重要內容為基礎的,按照順序整理自己覺得重要的內容。

怎樣閱讀一本書?

那我們應該如何閱讀一本書並製作思維導圖呢?


製作思維導圖是的閱讀習慣:

(1)從頭到尾讀一遍書,對書中內容有整體把握

(2)用自己標記的方法來採集需要的內容

(3)然後對著做了很多標記的書,來做思維導圖

怎樣閱讀一本書?

按照書中所講方法,我自己也為《實用性閱讀指南》做了一個思維導圖,一下子就覺得書本思路清晰很多。我用的導圖軟件是processon,在線就可以使用,挺方便不用付費。

高效記憶書中內容,並不僅僅是要有效的筆記方法,也要抵制遺忘。


怎樣閱讀一本書?

根據池谷裕二先生所著《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一書中所說的,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感一一記住的話,不出5分鐘大腦就會達到極限。


人的大腦本就善於遺忘,除了經常複習需要記憶的內容之外,還可以通過調動情緒來記憶。根據池谷裕二所著的《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大腦中的海馬體負責接受記憶。海馬體旁邊是扁桃體,負責處理情緒。扁桃體一旦受到刺激,海馬體會認為這是個重要信息,就會儲存起來。


三、 付諸實踐

怎樣閱讀一本書?

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寫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特別是閱讀商務類書籍的時候,讀完之後要將所吸收到的知識,實踐到工作生活中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你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如果沒有實際操作,很快就會忘記。但如果實際操作過了,就會印象深刻。當你讀完一本書的時候,你要去想,我讀了這本書我學到了什麼?我應該如何實操呢?


當你要去實踐書中內容的時候,你不得不去思考,應該設立一個怎樣的目標?行動之後,最終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結果?


當我們設立目標的時候,不要和現實差距太大。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安利了一個好辦法,當你覺得自己只有50%的實力和狀態的時候,那就把目標設立在實際狀態+10%,也就是說以60%為最終目標,而不是完美的100%。


設定了最終目標之後,就要開始思考,應該具體做些什麼才能達到目標。請儘可能多列舉幾項,再從裡面挑選出你最想做的去實行。


為了提升自己的行動力,可以將自己的行動和打算告訴別人,或者寫成行動宣言記在本子上。有一個很增加動力的方法是,可以想象一下自己達成目標後的樣子,當然是往好的地方想哦,想完美滋滋就能去加緊幹活了。


當我們達成結果之後,也請將這個結果告知給他人。


大巖俊之所著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正是一本這樣調整讀者閱讀思維的書籍,一改閱讀小白們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在高效閱讀和筆記的基礎上,實踐書中的內容,切實地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菩妖妖
2019-12-30

明末清初有個人叫葉奕繩,他生性遲鈍,記憶力極差,讀起書來往往如過眼煙雲,前面讀後面忘。不過,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天資較差而沉淪,而是奮發苦讀,並想出了個“笨鳥先飛”的土辦法。

他每讀一本書,凡是遇見喜歡的篇章、段落或是格言、警句,就用紙抄錄下來,認真誦讀十餘遍,然後一張一張地貼在牆上,每日多則抄上十餘段,少則六七段。每當做事累了,需要休息片刻的時候,他就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邊走邊讀牆上的那些紙片,每天要讀三五次,直至讀得滾瓜爛熟,一字不漏為止。

等到家裡四面牆壁都貼滿了,就將過去所貼的取下,收藏起來,再把當日新抄的貼上去,填補空白。這樣,隨取隨補,從不間斷,一年下來,起碼可以積累三千多段精彩的文字。

數年之後,葉奕繩肚子裡的“墨水”就已經很可觀了。

因為有了豐富的積累,寫起文章來便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後來,葉奕繩竟成了一名學識淵博,文采橫溢,擅長戲曲的著名文學家。

葉奕繩並沒有過人的天賦,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益於他獨特的讀書方法。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樣需要讀很多書,但是,讀過那麼書,你還記得多少?書裡講了什麼內容?你最喜歡哪一部分?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

這些問題讓你困惑之餘,也許你會反問自己:難道這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嗎?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別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可以幫你解除疑惑。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畢業於日本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有過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的經驗,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他還有“筆記本作家”之稱,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當然記錄書單和讀書感悟更是如此。

書中講到奧野宣之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它涵蓋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重讀這五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他倡導有目的性地購書,讓讀書從一開始就充滿主動性;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養成隨時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學會摘抄,讓原書精髓與自身思維的火花交相輝映;完善整理歸檔工作,做好的筆記需要反覆重讀才能凸顯其價值。他還從自身經驗出發,介紹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有效的小竅門。看起來方法簡單,用起來卻很有實效。

本書要教你的並不是單純記憶書中的內容,而是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並得心應手地運用。接下來,來學習這本書的精髓:

一. 一元化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1.讀書生活的五個階段

選書

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和書有關的信息,如瀏覽廣告和書評,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

購書

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筆記裡寫的那樣值得購買,從而製作購書清單。這樣就不會被書店過度包裝的廣告所左右,而可以快速自主地找到目標書籍。

讀書

在讀的過程中,做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將重要的部分按等級提煉:感觸頗深的部分,糾結要不要做記號的部分,做了記號的部分,要摘抄到筆記本里的部分等。

記錄

製作讀書筆記,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和思考,銘記這次讀書體驗,留下與書交流過的證據。

活用

通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也方便日後重讀。

2.信息一元化

把以上有關讀書的所有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就是信息一元化,具體來說就是把想讀的書和讀過的書都記在同一本筆記裡,不設分冊。就像是把所有的卡都放到同一個錢包裡,需要的時候只要全倒出來就可以很快找到急需的那張,非常方便。

五個要點:

可以書寫任何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的很多事,如感興趣的作家名字,印象深刻的臺詞,別人推薦的書名,一閃而過的感悟等。

按時間順序記錄,不需要分區,也不需要按照書籍的範疇分類,連寫法和空間都不需要刻意區分。

附上日期,只要在每篇文章最前方添加日期,並在文字最後加條分界線就可以。注意記錄方式統一,不會造成書寫混亂,而且標註方式簡單,更便於輕鬆地堅持做筆記。日期一般統一為如下六位數列:181212(即2018年12月12日)

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快速大字體記錄和簡寫略寫,都可以根據個人習慣和愛好創造出喜歡的方式。

可以粘貼,報紙上的書籍廣告和書,評書店裡分發的傳單,都可剪下來粘貼上去,這種方式比單純手寫筆記更直觀,更印象深刻。

二.如何做讀書筆記

1.做記號

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重讀,讀完一遍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覺得和好,就把這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後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2.利用書籤邊讀邊寫

準備通讀,重讀,標記三枚書籤,在每道程序中斷的位置,放入標籤。

3.巧用標記區分對象

可以用不同劃線方式對標記對象進行區分。直線:重要,客觀重要;波浪線:非常重要;圓圈: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

4.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即摘抄和評論並存,如蔥鮪火鍋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一樣的關係。

第一步:六位數日期+書名+作者+出版社

第二步: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用“o”表示。

寫評論(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用“*”表示。

如圖: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是這本書的精彩之處,這種方法雖然費時費力,但是不試試的話,你就無法體會到摘抄帶來的驚喜。

摘抄的一般都是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能讓自己心動的句子,能產生共鳴的句子,摘抄的過程不僅可以加深記憶,還能變成享受的過程,抄寫的同時,那些句子依然讓人信服,讓人感覺震撼。

手機拍照和截屏的確給我們保存信息帶來很大方便,但是迅速保存的內容如果過後不去看,效果為零。抄寫的方式聽起來老土,甚至有人會罵傻,而且抄完也不會都記住,但是抄寫的過程伴隨著大腦的思考感情的觸動,不知不覺中,這些內容就會滲透到你的思想和情緒裡,儲存起來,像陳年的酒,長時間不動會蒙塵,但日久彌香,不經意間它已經讓你發生變化。

摘抄下來的句子,記得寫下自己的評論。可以是當時心情的記錄,也可以是讀書時獲得的感想。人類是健忘的生物,就連昨天吃過的飯都需要認真回憶才能想起來。我們有什麼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書中的精髓”呢?

我之前經常下班後順路在我媽家吃過午飯,然後回我自己家休息,一進門老公問我今天吃的什麼飯,我幾乎每次都不能馬上回答出來,記憶力差到什麼地步!所以,難怪這些年讀過的書,只能說好像讀過,隱約記得那個人物,再往下分析,就失憶了。

摘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迸發思想的火花,保存讀書過程中的思考,防止與好點子失之交臂。讀書時獲得的感想還是原創思考的源泉。

利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以書為媒,依靠自己的思考,創造出自己思想的舞臺,為日後的認識水平和創作打好良好的基礎。

讀書筆記會幫助我們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會帶來思考方式的改變。如果只讀書不筆記,只是用眼睛看過,並沒有記到腦子裡,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只不過是浮光掠影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奧野宣之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雖然某些章節顯得事無鉅細,語言略顯囉嗦,但是瑕不掩瑜,書中提出的讀書筆記的方法,的確具有化書中知識為我們腦中智慧的神奇功效,這個方法值得每個愛讀書的人琢磨和運用。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怎樣閱讀一本書?
LJ的读书笔记
2019-01-31

這個問題我分成兩塊進行問答:閱讀方法+年閱讀量300本經驗分享

我選用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來回復第一塊,先提供個人製作的思維導圖

怎樣閱讀一本書?

閱讀方法(四個問題+主題閱讀方法)

一、閱讀者必備的四個基本問題

1、這本書整體到底在說什麼?
2、細節部分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本書論述的有道理嗎?全部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小結:(四個問題的邏輯結構解讀)

建立信息(整體、細節說了什麼)→傳遞信息(用什麼架構表達的)→真實性(論述的因果是否有漏洞)→行動(哪些可以收為己用)


個人說明延伸:每當拿起一本書前,我至少會在筆記上寫下,閱讀此書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是精讀書籍,我會有大致如下步驟:這本書作者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說了什麼),他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論述的(論證的結構),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論是什麼(最核心的方法)。

看完一本書,我會用日記的方式(寫信給這位作者)來複習這本書,大體是三塊

·複述(這本書的核心知識進行描述,並覆盤出來)

·評論(個人的看法,哪些認同,哪些有異議等等)

·借鑑己用(哪些知識是可以直接為當下所用的)

此為個人的經驗,適合個人,可供參考,主要是找到適合你的方式。

二、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具體方法如下:

1、搞清楚你的主攻方向

【即選擇的主題。在短期內,用一個比較大的強度來閱讀,大概兩個月的時間集中讀40本書左右。通過這種相關性的閱讀,你會發現類似的內容,會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闡述,然後會被很多次的提到。當你讀完這些書,你會覺得你想遺忘其實都很難】

2、找到總設計師那個級別的書

【需三個條件:它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框架,邏輯自洽+這個框架內部要有精緻的結構,有效的分層+有足夠豐富的細節】

3、搭建你的框架,然後就是海量閱讀

(選主題→總框架的書→相關主題閱讀→海量閱讀補細節)

我目前就是用此主題閱讀方法,每月可以進行2個以上閱讀主題,一個主題3~5本書。知識留存率高。

、如需要《如何閱讀一本書》完整讀書筆記,附上個人讀書筆記https://www.toutiao.com/i6652438268115681804/


個人經驗分享

關於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親身實踐(2018年閱讀量300+,如圖),專門針對閱讀前閱讀後,分別給與1個建議。

怎樣閱讀一本書?

閱讀前:一定要主動閱讀。這本書是否解決當下個人的實際問題,否則可能出現知識的留存低。我選擇的主題閱讀都會與當前的個人需求聯繫,比如我在閱讀前,專門閱讀了一個專題的如何閱讀的相關書籍3本,在一段時間後又連續閱讀了2本如何有效閱讀的書籍。

閱讀後一定要輸出,否則,同樣的問題,知識留存低,一個星期後所剩無多。重要的一定要寫書評(剛開始推薦用金字塔結構,參考《金字塔原理》《結構思考力》,也可參考我讀書筆記的形式),進一步的輸出為書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軟件推薦xmind。


希望對你的問題有能有幫助(本問題於1.31、2.1日進行了二次矯正,增補圖片、書評、文字內容編輯)

冉茂睿Rise
2019-03-29

《李敖:從有書到無書,年輕人應撕裂般的成長》

李敖是一個金屬疙瘩,但裡面雜質太多,有不同比例的鐵、銅、鋅、鋁、鎢等,但是,還有一大部分是金子。

怎樣閱讀一本書?

在中國,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李敖一樣,招了那麼多人恨他。但是,卻不妨礙有更多的人去推崇他。

只因他的一部分身體是金子,在閃閃發光。

聽到他離世的消息,感慨萬千,想起了林清玄:李敖是個少見的才子。

我的性格學習不了李敖狂傲的語言,我的魄力和勇氣學習不了他的批判思想,但是我沒有放棄追隨他的腳步,找到了李敖“從有書到無書”的讀書法。

這個讀書法名字充滿了江湖肆虐的味道——五馬分屍讀書法

李敖說,他讀書時候不像別人,讀的那麼快,又好像沒讀;完全認真讀了,又沒有記住其精華。

他買書的時候,同一本書就買一雙。用他的話說,是自己擁有了豐富的資料。簡單地說,這是為了他方便做筆記。

一本書,只要他讀到好的地方,就馬上把它撕下來。如果撕下來的這頁背面還有好的內容,他又把另外一本的這一頁撕下來。剪輯、粘貼,基本上連複印的功夫都省去了。然後,把一本書的精華整理在一本筆記本的幾頁上面,然後分門別類,保存好。

按照圖書館的分類,哲學類,宗教類、文學類,分門別類的,更加細緻,比如宗教類又分為天主教類,佛教類,道教類。

這樣,他的書房剩下的書就不多了。

李敖說,他這樣做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把新東西和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縫在一起,排除掉繁雜無用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堅固。

怎樣閱讀一本書?

李敖:前進的理由只有一個,後退的理由有一百個,每個人都會用一百個理由證明自己不是懦夫,卻不用一個理由證明自己是勇士。

而立之年到來,缺乏知識保護的我,站在人生十字街頭,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我面前不斷的穿梭。

試圖找一個證明自己是勇士的理由,但是,卻找不到。

飄散的思緒,被電話鈴聲打斷。三個月沒見面的讀書導師——我的表哥,打電話來,請我去他家裡坐一坐。

我猶豫了,他給我制定的讀書計劃,我總是擱置不前。

但最後,我抱著尋到理由的一絲希望去了。

表哥作為我的讀書導師,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單獨拿了二十平方的一個屋子,來存放他的書籍。這種景象,在我們這個小城市,還是我人生第一次見。

三個月前,去他書屋裡,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但是我今天去了,除了一張書桌和凳子,發現只有一面牆擺放著十幾本書籍,還有一些筆記本,其他三面牆的櫃子裡都擺放了一些花花草草和一些藝術擺飾。

突然之間,顯得“空曠無比”。

驚訝的同時,他說他實踐了李敖先生的“五馬分屍讀書法”。

“表哥,你對書籍太殘忍了。”

而表哥卻說:“想讓書籍成為你進步的階梯,實現從有書到無書的目的,就必須學會撕裂般的成長。

真正會看書的人,其實是不藏書的。

李敖成為文學大師的祕密就在於——筆記本。

怎樣閱讀一本書?

出版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它們早有了它們自己的一套規則。一篇文章就可以說清楚的事,出版社非得要安排幾百頁來突出這個信息,這就導致了很多書籍的信息過於冗餘。根據二八法則,現在的書籍,有20%的是有價值的就不錯了。

也很可能一本非虛構類暢銷書裡,有20%內容是作者的觀點和思考。另外的80%都是大量的敘述性材料,作為論據使用的。在一本書中,假使1%的內容,對你來說有價值,那你買書的幾十塊錢就花得值了。

然後,表哥講了講關於“五馬分屍讀書法”的實踐過程:

3.1購書

購書清單是一種無形的財富。

在閱讀書籍的準備階段,第一步就是選你自己感興趣,或者對你來說有價值的書籍。

平常看書、瀏覽公號文章的時候,把文章中提到的、你感興趣的書籍記錄下來,按主題進行分類、整理,制定購書清單。

或者,刻意的、有針對性的,選取一個主題,如閱讀類、寫作類、筆記類、溝通表達類等,每個類別挑選5到10本書,做一個購書清單,集中閱讀。

3.2讀書

亞瑟叔本華說過,讀書最重要的是不讀死書

完美主義者“只選好書,只看好書”的想法是不現實,但是,只要我們跟書的具體內容,張弛有度的讀,堅持“好書要細細研讀,其他書就粗度略讀”的原則,讀到好書還是很大可能的。

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帶有“以思想輸出為前提”的目的去讀書,以免讓自己的思緒隨意走動。

3.3筆記

奧野宣之說,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

做筆記的時候,要用“金句+感想”的方法進行摘抄。

第一遍讀書要通讀,第二遍之後要標記、寫感想,第三遍之後要摘抄。

讀書筆記應遵循“從簡從速,儘量縮短書的篇幅”的原則,但也要要把書籍精髓全面反映出來。

在摘抄的過程中,每一個金句與下一個金句之間要空兩行的距離,以方便自己寫自己的評論。

3.4昇華

通過閱讀、摘抄,可以促進對書籍食物的消化、營養的吸收。

在摘抄的過程中,雖然很費時間,但這是值得的,你可以發現作者的某些話是經過反覆思考,是具有真知灼見的。

充分理解作者想說的花,這也是一個提高理解文章效率的一個好方法。

同時,讀書筆記作為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整的完成,實現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在後期閱讀讀書筆記的時候,可能還會產出一個新的觀點,會生產出一片原創文章,就像寶劍重新被磨得非常鋒利。

怎樣閱讀一本書?

最後,表哥告訴我,實現從有書到無書,就再也不怕書山的壓力了,有一天,它會成為一個筆記本堆成的小山頭,但在這座山頭裡,都是金礦。

深夜,從表哥家裡出來,緩緩吹來的春風,不僅給我帶來了暖意,還給我帶來了一個證明自己是勇士的理由——實現李敖的“從有書到無書。

冉茂睿

小谢大语文
2019-05-09

我是小謝大語文,專注教育。

書是成長的精神糧食,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知識的源泉,是進步的階梯。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像世界上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

所以小謝肯定一個觀點,閱讀非常重要,那麼怎麼更好地進行閱讀呢?小謝談幾個閱讀技巧:

1、筆記法: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我們要拿起筆進行做筆記,因為筆記不僅可幫助我們理解、戰勝遺忘還可以幫助我們積累資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做批註,或者把重要的知識進行抄錄。

2、SQRRR法:

①S代表survey,就是通過閱讀要學習的材料部分章節來對整本書有個概覽,從而獲取整體的把握,因為有些書對我們幫助不大,就可以直接跳過。

②Q代表question,就是在正式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提問題,例如:我已經知道了什麼?作者告訴我什麼?通過這個我能得到什麼?

③R代表read,這是重要的一步,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要認真且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對待,不能一味相信書中知識,做到合理懷疑。

④R代表recite,就是敘述和詳述,就是自己重述所讀過的內容,相當於進行回憶複習,我們可以合上書本回憶、觀看自己的筆記還可以問題問進行服輸,這個階段可以大聲讀出來,這樣對複習的幫助最大。

怎樣閱讀一本書?

⑤R代表review,就是溫習,可以這個步驟很關鍵,我們都知道遺忘曲線規律,如果沒有經常複習,那麼會遺忘得很快,這個時候的複習,以複習自己的筆記為主。

這兩個閱讀方法是小謝經常用的,希望對您有借鑑意義。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小謝大語文,不錯過精彩的內容分享。

速读好书
2019-05-08

閒話不多說,我認為按照以下的步驟,你就可以說真正的閱讀一本書:

第一步:略讀

首先,你要把這本書用略讀的方式快速的閱讀一遍,並且我建議你對前言、序言和目錄等書的開頭部分著重閱讀一下,看完這些後,再對整本書進行快讀。

下面教你具體怎樣做:

(1)先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框架有一個基本的理解;

(3)如果書中有索引,也要看一下;

(4)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開始挑幾個跟主題(書名)看起來息息相關的篇章或者自己感興趣的篇章看看,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者結尾有摘要的話,就重點看下摘要;

(6)最後一步,翻開書,從頭到尾把全書大概瀏覽一遍,並且,再閱讀的時候,帶著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是一本大概會講什麼內容的書?

第二步:精讀

在你大概讀完一遍之後,你就可以進行精讀了,精讀有幾個要點:

第一,就是精讀一定要主動,換句話說就是一定要帶著一些問題和思考去讀,而不是隻是理解書中意思而已,如果你不知道帶著什麼問題,下面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1)一定要知道自己讀的是哪一類的書籍,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再開始閱讀前就知道;

(2)作者主要說了什麼,怎麼說的?要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和論點;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僅僅是知道或瞭解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對他的想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也就是閱讀這本書對你的意義?

第二,就是一定要做筆記,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筆記,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

(1)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者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劃線;

(2)在空白處作星號或者其他記號:要慎用,只用來強調書中最重要的聲明和段落即可,你可以將這樣的地方摺頁,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打開你做記號的地方,就可以喚醒你的記憶,這樣的地方不宜過多,一般在10個到50個之間;

(3)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重要的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4)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有過同樣的論述或者相關要點,或者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全書的想法統一積重起來;

(5)將關鍵字句圈出來;

(6)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在空白處記下來,你也可以將複雜的論點簡化說明在空白處,或者幾下本章論點的發展順序;

(7)在書的最後一頁可以用來作為閱讀者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論點的發展依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梳理和記錄;

(8)當你讀完一本書,並寫下個人索引後,可以再翻到前面的空白頁,試著依據個人理解將全書的整體架構寫出來,列出大綱以及前後篇章的順序以及邏輯關係。

第三步:總結與敘述

這是非常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會忽略的一個步驟,最好最快的學習方法就是學完了馬上講給別人聽,在講的過程中你需要在吸收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可以很好的讓閱讀的內容進行消化和加深記憶,所以你在精讀完以後可以對著鏡子說,也可以用寫作的方式,把書的內容或者感想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你有所收穫,請順手點贊和轉發,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