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百歲老人長有“觀音手”,一把湯勺輕鬆治療頑疾,不收錢也不收禮
裕豐人間說
1/13 很多人都想著能夠長命百歲,然而一切卻不盡然,其實凡長命百歲者,皆獨具“善根”,這份“善根”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越發的繁盛。來自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西經堂村程杏梅,就是一位獨具“善根”的百歲老人,儘管年歲已高,但她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而且她有一手遠近聞名的刮痧手藝,堅持為村民免費地刮痧、按摩已30餘年,村民都稱之為“觀音手”。(圖片來自東方IC)
2/13 程奶奶生於1913年,年輕時她經人介紹,從寧海嫁到了鎮海,和丈夫開啟了平凡的農村家庭生活。兩年後(1930年)他們去了上海灘,由於夫婦倆由於文化程度低,一個只能在銀行裡當傳票的跑腿,一個在富人家裡當女傭。在上海待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夫婦倆見識了大城市的繁華,同時生了三個孩子,分別是老大陳海雄、老二陳三雄和老三陳德榮。(圖片來自東方IC)
3/13 49年5月上海解放後,大批商人出走,企業倒閉、銀行關門,程杏梅和丈夫不得不另謀生路,聽說農村可以分到田地,他們於1950年初回到家鄉—鎮海九龍湖西經堂村。他們回家後分到了幾畝好田。依靠著分到的田地,夫婦倆在新中國繼續著平凡的生活,不久誕下他們的第四個兒子陳才德。(圖片來自東方IC)
4/13 也是在這一年,程杏梅學到了人生中最為寶貴的“技能”(按摩),師傅曾告訴她,這技術要用來幫助別人,她銘記在心。30年前,聽說刮痧對很多病有效,她又自學成才,此後便陸續有人上門求醫,而且越來越多,多是感冒、中暑、四肢疼痛等毛病,無論多忙多累,她都會幫忙。很多人的病經過按摩、刮痧之後有所好轉,為了表示感謝,很多人曾給她酬勞,但程奶奶都拒絕了,她說:“做好事,不能圖回報。”(圖片來自東方IC)
5/13 五十年代,當兵是無數青年的夢想。程杏梅20多歲的的大兒子陳海雄,渴望參軍入伍。論身體、論年齡、論出生,他都符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徵兵的條件。通過報名考試,他考上了一所軍事學校,當兵夢變成了現實。在軍校的幾年,陳海雄學得了一身的工程兵本領,上級準備派他作為工程兵去西藏參與建設。在去那裡之前,陳海雄回了一趟老家,和父母兄弟道別。(圖片來自東方IC)
6/13 那是1959年冬天,陳海雄風塵僕僕地趕到家裡,見到了父母和三個弟弟,他拉著一家人,從九龍湖西經堂村走到了駱駝鎮,因為當時只有那裡有照相館。就在這家照相館,程杏梅一家人照了第一張全家福,此時的她46歲,頭髮還是黑的。大兒子陳海雄去了西藏以後,表現良好。後來,他從部隊轉業,分配到上海港務局工作。二兒子陳三雄是個農民,靠上山下田在合作社的集體中勞作為家掙工分。(圖片來自東方IC)
7/13 三兒子陳德榮是個赤腳醫生,幾十年在農村為人治病,也參與了當地政府組織的幾次義診,獲得不少好口碑,四兒子陳才德當過村會計,企業裡也幹過會計,幾個兒子都沒讓程杏梅多操心。而程杏梅和老伴仍在九龍湖農村,用鐵鍬和鋤頭建設社會主義。一天天、一年年,青絲變成了白雪。(圖片來自東方IC)
8/13 1983年春,程杏梅一家人又來到了駱駝的一家照相館,照了一張全家福。照片中,程杏梅和丈夫坐在中間,兩人都顯出了蒼老相。照片裡一共有17人,夫婦倆,四個兒子、四個媳婦以及七個孫子孫女。程杏梅的小兒子陳才德說出一個細節,那天去駱駝,程杏梅一家人是坐農家的水泥船過去的。當時,鎮海的農家一般有兩隻船,一種是水泥做的,一種是木頭做的,從這裡可見船對沿海人家的重要性及當時的鎮海農村交通靠的還是水運。(圖片來自東方IC)
9/13 2001年,程杏梅虛歲89,家人為她過了90歲的生日,並照了一張全家福。這張全家福是彩色的,每個人身上的衣服也不再是單調的灰白,也折射出這個大家庭蒸蒸日上的生活。程杏梅坐在第一排,面帶微笑,手中抱著她的小重孫,當上了祖奶奶。用一個詞“四世同堂”形容這個家庭再好不過。數數照片中的人丁,已有26人。(圖片來自東方IC)
10/13 時間轉瞬來到了14年,11月1日是閏九月初九,也是程奶奶的101週歲生日。程奶奶說了她的生日願望:“只要我還活著,就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白髮,削瘦,背微駝,細碎的皺紋刻滿了臉,鼻樑和顴骨上生出了幾片褐色的“長壽斑”,剛坐定,一位60多歲的阿姨來找程奶奶,叫邱小芬,是九龍湖鎮長石村的,走了20多分鐘趕來的。她經常兩腿痠痛、肩膀發麻,嚴重的時候連樓梯都上不去。程奶奶幫她按摩了五六次,好了不少。(圖片來自東方IC)
11/13 程奶奶讓她脫下外套,一隻手握著她的手腕,一隻手上下按摩她的胳膊,五六分鐘後,換一隻胳膊繼續按摩,直到邱曉芬說已經不難受了,她才停下來。程奶奶的小兒子陳才德說,每天至少有兩三個人來找程奶奶按摩或刮痧,多的時候有七八人,有同村的鄰居,也有其他鎮上的人聞名而來,甚至還有從寧波市區趕去的。現在,程奶奶高齡補貼每個月有1500元,村裡土保每個月也有900元,逢年過節,政府都會派人上門來慰問,送錢送物。(圖片來自東方IC)
12/13 談到長壽的祕訣,程杏梅打開了話匣子。她說:“看到別人的病好了我很開心,兒子媳婦們對我好我很開心,開開心心的身體才會好。”已過百歲的程奶奶耳朵不聾,口齒伶俐,走路時連柺杖都不用,小兒媳婦葉滿飛說,她有時還會自己洗澡、洗衣服,只是從三四年前起,眼睛有些花了。作息方面,程奶奶每天會睡個把小時的午覺,晚上八點左右休息,很有規律。她不刻意運動,每天幫人刮痧、按摩都是體力活,鍛鍊了身體。(圖片來自東方IC)
13/13 其實還有著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程奶奶的健康與子孫的孝順分不開。她有4個兒子,現在4代同堂,一大家子共有30人。“有時她的說法不對,我們也不頂嘴,聽著就好。她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年齡又大了,只要她高興,我們委屈一點也是高興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麼家有一百歲老呢?那可就不是一寶那麼簡單,這種事絕對會福及後代,護佑後代。你們覺得呢?(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2-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