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會怎樣?

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會怎樣?
10 個回答
铁匠聊文史
2019-07-23

我們來看看,一戰後《凡爾賽條約》德國失去了哪些領土:

德國本來同英、法、美等西方列強一樣,在海外擁有一大片殖民地,面積比美國還要多,但是一戰結束後,海外殖民地通通被瓜分殆盡。

就連日本那樣的彈丸小國也能從德國人手裡硬生生把中國的山東半島給搶去。

昔日的列強竟不如姍姍來遲的島國日本,這樣的落差德國實在難以接受。

海外殖民地丟了還不算什麼,本來屬於德國本土的八分之一領土也被英、法、波蘭三國掠奪。

最氣的是波蘭,波蘭復國之後,還將但澤走廊給強佔了過去,把本就支離破碎的德國本土又給再次一分為二,有了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

我們來看看,一戰後《凡爾賽條約》德國失去了哪些領土:

德國本來同英、法、美等西方列強一樣,在海外擁有一大片殖民地,面積比美國還要多,但是一戰結束後,海外殖民地通通被瓜分殆盡。

就連日本那樣的彈丸小國也能從德國人手裡硬生生把中國的山東半島給搶去。

昔日的列強竟不如姍姍來遲的島國日本,這樣的落差德國實在難以接受。

海外殖民地丟了還不算什麼,本來屬於德國本土的八分之一領土也被英、法、波蘭三國掠奪。

最氣的是波蘭,波蘭復國之後,還將但澤走廊給強佔了過去,把本就支離破碎的德國本土又給再次一分為二,有了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



鉅額戰爭賠款,進一步讓德國踏入地獄之門:

土地被切割了,人口被瓜分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德國還要面臨數千億馬克的戰爭賠款,並要求以黃金支付。

當時負責簽訂《凡爾賽條約》的德國人看到賠償金額後表示,就算把我們整個德國人的骨髓都抽出來賣了,也賣不了這麼多錢。

這就意味著,整個德國淪為列強們的奴隸,德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英、法等國做嫁衣,如此趨勢,別說再次趕超英、法,就連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很難再達到。

一戰結束後,德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是必然的,還不上錢也是必然的,列強們可不管這些,就佔領魯爾工業區,搬運德國人的生產機器。

這使得德國人雪上加霜。看到這樣的情形,連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都不禁然感嘆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而已。

我們來看看,一戰後《凡爾賽條約》德國失去了哪些領土:

德國本來同英、法、美等西方列強一樣,在海外擁有一大片殖民地,面積比美國還要多,但是一戰結束後,海外殖民地通通被瓜分殆盡。

就連日本那樣的彈丸小國也能從德國人手裡硬生生把中國的山東半島給搶去。

昔日的列強竟不如姍姍來遲的島國日本,這樣的落差德國實在難以接受。

海外殖民地丟了還不算什麼,本來屬於德國本土的八分之一領土也被英、法、波蘭三國掠奪。

最氣的是波蘭,波蘭復國之後,還將但澤走廊給強佔了過去,把本就支離破碎的德國本土又給再次一分為二,有了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



鉅額戰爭賠款,進一步讓德國踏入地獄之門:

土地被切割了,人口被瓜分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德國還要面臨數千億馬克的戰爭賠款,並要求以黃金支付。

當時負責簽訂《凡爾賽條約》的德國人看到賠償金額後表示,就算把我們整個德國人的骨髓都抽出來賣了,也賣不了這麼多錢。

這就意味著,整個德國淪為列強們的奴隸,德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英、法等國做嫁衣,如此趨勢,別說再次趕超英、法,就連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很難再達到。

一戰結束後,德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是必然的,還不上錢也是必然的,列強們可不管這些,就佔領魯爾工業區,搬運德國人的生產機器。

這使得德國人雪上加霜。看到這樣的情形,連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都不禁然感嘆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而已。



軍事限制徹底將德國貶為三流國家:

在經濟和精神壓迫德國的同時,列強們為了防止德國反抗,對其軍事進行了非常嚴格的限制,國防軍總人數不得超過10萬。

軍隊的配置要求更是另德國人感到備受屈辱,因為連重型機槍都不得擁有。這跟別國警察隊的配置相當。

空軍,海軍就更別提了,空軍連最起碼得戰鬥機都不可以有。海軍則連潛艇也不能造。那時候,德國軍隊別說侵略他國,就連保衛自己都做不到。

也正是因為如此,法國、波蘭,荷蘭、比利時、甚至是小小的盧森堡,都絲毫不把德國人放在眼裡。尤其是法國、比利時和波蘭,更是步步為營,咄咄逼人。

出兵佔領魯爾工業區的就是法國和比利時。而波蘭則強行霸佔但澤走廊和但澤市,為什麼說波蘭強行霸佔,因為這裡本來歸國際聯盟管理,波蘭只是擁有使用權。

換而言之,德國也擁有部分使用權,但澤市本為自由市,可波蘭卻各種欺壓德國人,不准他們在這一地帶自由活動。

我們來看看,一戰後《凡爾賽條約》德國失去了哪些領土:

德國本來同英、法、美等西方列強一樣,在海外擁有一大片殖民地,面積比美國還要多,但是一戰結束後,海外殖民地通通被瓜分殆盡。

就連日本那樣的彈丸小國也能從德國人手裡硬生生把中國的山東半島給搶去。

昔日的列強竟不如姍姍來遲的島國日本,這樣的落差德國實在難以接受。

海外殖民地丟了還不算什麼,本來屬於德國本土的八分之一領土也被英、法、波蘭三國掠奪。

最氣的是波蘭,波蘭復國之後,還將但澤走廊給強佔了過去,把本就支離破碎的德國本土又給再次一分為二,有了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



鉅額戰爭賠款,進一步讓德國踏入地獄之門:

土地被切割了,人口被瓜分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德國還要面臨數千億馬克的戰爭賠款,並要求以黃金支付。

當時負責簽訂《凡爾賽條約》的德國人看到賠償金額後表示,就算把我們整個德國人的骨髓都抽出來賣了,也賣不了這麼多錢。

這就意味著,整個德國淪為列強們的奴隸,德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英、法等國做嫁衣,如此趨勢,別說再次趕超英、法,就連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很難再達到。

一戰結束後,德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是必然的,還不上錢也是必然的,列強們可不管這些,就佔領魯爾工業區,搬運德國人的生產機器。

這使得德國人雪上加霜。看到這樣的情形,連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都不禁然感嘆說: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而已。



軍事限制徹底將德國貶為三流國家:

在經濟和精神壓迫德國的同時,列強們為了防止德國反抗,對其軍事進行了非常嚴格的限制,國防軍總人數不得超過10萬。

軍隊的配置要求更是另德國人感到備受屈辱,因為連重型機槍都不得擁有。這跟別國警察隊的配置相當。

空軍,海軍就更別提了,空軍連最起碼得戰鬥機都不可以有。海軍則連潛艇也不能造。那時候,德國軍隊別說侵略他國,就連保衛自己都做不到。

也正是因為如此,法國、波蘭,荷蘭、比利時、甚至是小小的盧森堡,都絲毫不把德國人放在眼裡。尤其是法國、比利時和波蘭,更是步步為營,咄咄逼人。

出兵佔領魯爾工業區的就是法國和比利時。而波蘭則強行霸佔但澤走廊和但澤市,為什麼說波蘭強行霸佔,因為這裡本來歸國際聯盟管理,波蘭只是擁有使用權。

換而言之,德國也擁有部分使用權,但澤市本為自由市,可波蘭卻各種欺壓德國人,不准他們在這一地帶自由活動。



列強們通過自己所謂的“自由法則”,剝奪了他國真正的自由權力,德國勢必反抗,不反抗,就會被一隻壓迫和欺凌:

所謂,有壓迫就必然有反抗。德國若是不反抗,那就將一直苟延殘喘,活在他人所制定的所謂“自由世界裡”。

在這個世界裡,德國只能老老實實給錢,不給錢就會被軍事制裁,然後打又打不贏,從而深陷這種被欺凌的惡性循環當中。

在這當中,周邊的國家都可以不把德國放在眼裡,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德國指手畫腳,都會越來越不把德國當回事。

列強們從而進入到“欺負他人”的暢快模式中。列強們全球殖民,在殖民地所倡導的一切正義和大義凜然,其本質不都是為了更好的掠奪嗎。

所以,武裝反抗是必然的,每個國家的自由都應該,也必須是掌握在自己國家人民手中,他國一旦干涉,那才是真正黑暗來臨的開始。

(如您有不同見解,或者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是歷史迷“往事課堂”,願和每位歷史愛好者分享和探討那些前程往事……)

巴山夜雨涮锅
2019-11-16

如果德國不撕毀凡爾賽體系,那麼德國將沉淪不能復起;希特勒的機會在於吞併捷克之後收手,不再進攻波蘭,但法西斯主義不能容許這種停止。停止了就會崩潰。

(1)一戰後,德國遭到了慘烈的宰割。

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德國被迫接受屈辱和痛苦的命運。不但德國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把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還給法國,還要把西普魯士劃給波蘭,使得東普魯士地區與德國本土隔斷。還有一些領土被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國領土減少了13%,人口減少了10%,海外殖民地大部分歸了英國,少部分歸了日本。

如果德國不撕毀凡爾賽體系,那麼德國將沉淪不能復起;希特勒的機會在於吞併捷克之後收手,不再進攻波蘭,但法西斯主義不能容許這種停止。停止了就會崩潰。

(1)一戰後,德國遭到了慘烈的宰割。

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德國被迫接受屈辱和痛苦的命運。不但德國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把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還給法國,還要把西普魯士劃給波蘭,使得東普魯士地區與德國本土隔斷。還有一些領土被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國領土減少了13%,人口減少了10%,海外殖民地大部分歸了英國,少部分歸了日本。

德國軍隊被限制在陸軍10萬,海軍1.5萬,不得擁有重炮、重機槍、坦克、主力艦、潛艇和空軍。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佔領15年,萊茵河東岸不得駐軍。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並且永遠不謀求和奧地利合併。

此外還要戰爭賠款。最早獅子大張口,提出要德國賠償2260億金馬克的鉅款,同時再抽走德國每年12%的出口貿易額度。後來經過美國斡旋,最後把賠款大部分減免了。

由於這些屈辱的條款和制裁,德國內部極為動盪,右翼分子和共產黨人都不滿,國內政變迭起。希特勒的啤酒館政變也是其一。到20年年代後期,在美國援助下德國經濟有所好轉,但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到來,德國頓時一落千丈,失業人數飆升,物價飛漲,議會的政黨鬥爭比之前更加厲害了。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上臺,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下的結果。如果德國不反抗,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四分五裂。

(2)希特勒上臺後,以法西斯統治暫時重振了德國聲望。

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1934年成為獨裁者後,對內鎮壓工人運動,迫害猶太人,強化納粹黨的權力,對外開始逐漸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他利用英法害怕戰爭的心理,一邊高喊和平調子,討價還價,一邊悄悄撕毀條約。

如果德國不撕毀凡爾賽體系,那麼德國將沉淪不能復起;希特勒的機會在於吞併捷克之後收手,不再進攻波蘭,但法西斯主義不能容許這種停止。停止了就會崩潰。

(1)一戰後,德國遭到了慘烈的宰割。

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德國被迫接受屈辱和痛苦的命運。不但德國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把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還給法國,還要把西普魯士劃給波蘭,使得東普魯士地區與德國本土隔斷。還有一些領土被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國領土減少了13%,人口減少了10%,海外殖民地大部分歸了英國,少部分歸了日本。

德國軍隊被限制在陸軍10萬,海軍1.5萬,不得擁有重炮、重機槍、坦克、主力艦、潛艇和空軍。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佔領15年,萊茵河東岸不得駐軍。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並且永遠不謀求和奧地利合併。

此外還要戰爭賠款。最早獅子大張口,提出要德國賠償2260億金馬克的鉅款,同時再抽走德國每年12%的出口貿易額度。後來經過美國斡旋,最後把賠款大部分減免了。

由於這些屈辱的條款和制裁,德國內部極為動盪,右翼分子和共產黨人都不滿,國內政變迭起。希特勒的啤酒館政變也是其一。到20年年代後期,在美國援助下德國經濟有所好轉,但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到來,德國頓時一落千丈,失業人數飆升,物價飛漲,議會的政黨鬥爭比之前更加厲害了。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上臺,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下的結果。如果德國不反抗,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四分五裂。

(2)希特勒上臺後,以法西斯統治暫時重振了德國聲望。

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1934年成為獨裁者後,對內鎮壓工人運動,迫害猶太人,強化納粹黨的權力,對外開始逐漸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他利用英法害怕戰爭的心理,一邊高喊和平調子,討價還價,一邊悄悄撕毀條約。

1935年,希特勒宣佈建立空軍,又要把陸軍從10萬擴充到50萬,並要把德國海軍達到英國35%。

1936年3月,派軍隊進入了萊茵蘭地區。8月,夥同墨索里尼一起出兵支持西班牙法西斯頭目佛朗哥,打垮了共和國。11月,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條約,意大利在1937年加入這個條約,形成“法西斯軸心國”的同盟。

1938年3月,合併奧地利。10月,利用慕尼黑陰謀吞併捷克。

1939 年3月,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當權後短短5年,兵不血刃就吞併了兩個中等國家,獲得大片土地、人口和資源。希特勒在國內的聲望更是達到頂峰。

(3)進攻波蘭導致英法宣戰,德國從此陷入不歸路。

單從戰略上看,希特勒的不歸路是進攻波蘭。

因為到1939年佔領捷克為止,英法還是對德國保持克制的。但1939年9月希特勒進攻波蘭後,英法就不得不向德國宣戰了。畢竟波蘭是英法的盟國,也是英法在東歐制衡蘇德的重要棋子。

同時,波蘭的存在,其實是蘇聯和德國之間的緩衝。從意識形態角度,蘇聯和德國是勢不兩立的。希特勒滅掉了波蘭,蘇德直接接壤,那麼,即使他不在1941年進攻蘇聯,等兩年斯大林也會推過來。

希特勒滅掉波蘭,既得罪了英法,同時又失去了和蘇聯的緩衝,這才真正走向了全面戰爭的泥潭。

如果德國不撕毀凡爾賽體系,那麼德國將沉淪不能復起;希特勒的機會在於吞併捷克之後收手,不再進攻波蘭,但法西斯主義不能容許這種停止。停止了就會崩潰。

(1)一戰後,德國遭到了慘烈的宰割。

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德國被迫接受屈辱和痛苦的命運。不但德國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把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還給法國,還要把西普魯士劃給波蘭,使得東普魯士地區與德國本土隔斷。還有一些領土被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國領土減少了13%,人口減少了10%,海外殖民地大部分歸了英國,少部分歸了日本。

德國軍隊被限制在陸軍10萬,海軍1.5萬,不得擁有重炮、重機槍、坦克、主力艦、潛艇和空軍。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佔領15年,萊茵河東岸不得駐軍。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並且永遠不謀求和奧地利合併。

此外還要戰爭賠款。最早獅子大張口,提出要德國賠償2260億金馬克的鉅款,同時再抽走德國每年12%的出口貿易額度。後來經過美國斡旋,最後把賠款大部分減免了。

由於這些屈辱的條款和制裁,德國內部極為動盪,右翼分子和共產黨人都不滿,國內政變迭起。希特勒的啤酒館政變也是其一。到20年年代後期,在美國援助下德國經濟有所好轉,但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到來,德國頓時一落千丈,失業人數飆升,物價飛漲,議會的政黨鬥爭比之前更加厲害了。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上臺,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下的結果。如果德國不反抗,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四分五裂。

(2)希特勒上臺後,以法西斯統治暫時重振了德國聲望。

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1934年成為獨裁者後,對內鎮壓工人運動,迫害猶太人,強化納粹黨的權力,對外開始逐漸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他利用英法害怕戰爭的心理,一邊高喊和平調子,討價還價,一邊悄悄撕毀條約。

1935年,希特勒宣佈建立空軍,又要把陸軍從10萬擴充到50萬,並要把德國海軍達到英國35%。

1936年3月,派軍隊進入了萊茵蘭地區。8月,夥同墨索里尼一起出兵支持西班牙法西斯頭目佛朗哥,打垮了共和國。11月,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條約,意大利在1937年加入這個條約,形成“法西斯軸心國”的同盟。

1938年3月,合併奧地利。10月,利用慕尼黑陰謀吞併捷克。

1939 年3月,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當權後短短5年,兵不血刃就吞併了兩個中等國家,獲得大片土地、人口和資源。希特勒在國內的聲望更是達到頂峰。

(3)進攻波蘭導致英法宣戰,德國從此陷入不歸路。

單從戰略上看,希特勒的不歸路是進攻波蘭。

因為到1939年佔領捷克為止,英法還是對德國保持克制的。但1939年9月希特勒進攻波蘭後,英法就不得不向德國宣戰了。畢竟波蘭是英法的盟國,也是英法在東歐制衡蘇德的重要棋子。

同時,波蘭的存在,其實是蘇聯和德國之間的緩衝。從意識形態角度,蘇聯和德國是勢不兩立的。希特勒滅掉了波蘭,蘇德直接接壤,那麼,即使他不在1941年進攻蘇聯,等兩年斯大林也會推過來。

希特勒滅掉波蘭,既得罪了英法,同時又失去了和蘇聯的緩衝,這才真正走向了全面戰爭的泥潭。

(4)希特勒必須不斷擴張,沒有停下來的選擇。

那麼,如果重來,希特勒是否可以在1939年3月收手呢?我認為是很難的。

關於這一點,毛澤東在1938年發表的《論持久戰》中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目前的戰爭的特點是無間斷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質。為什麼無間斷?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亞打了之後,接著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國也搭了股份,接著日本又同中國打。還要接著誰呢?無疑地要接著希特勒同各大國打。“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一點也不錯。目前的戰爭發展到世界大戰之間,是不會間斷的,人類的戰爭災難不可避免。……這次戰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已開始的世界資本主義總危機發展的基礎上發生的,由於這種總危機,逼使各資本主義國家走入新的戰爭,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國家從事於新戰爭的冒險。

毛澤東這段話,好像和政治課本上的論調差不多,但人家真就說準了。1938年5月他就預測了希特勒不會收手,肯定會繼續打,終究會和英法交鋒。因為暫時佔領了波蘭和捷克,只是暫時鼓舞了德國民眾的狂熱,對於德國面臨的社會內部矛盾,經濟的困難,其實並沒有根除。而希特勒解決失業的法子,其實是不斷借款,發展軍工。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持續擴張,一旦停止擴張,他的法西斯統治就會陷入內部崩潰。

所以,從希特勒上臺後,德國不發動二戰,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德國不撕毀凡爾賽體系,那麼德國將沉淪不能復起;希特勒的機會在於吞併捷克之後收手,不再進攻波蘭,但法西斯主義不能容許這種停止。停止了就會崩潰。

(1)一戰後,德國遭到了慘烈的宰割。

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德國被迫接受屈辱和痛苦的命運。不但德國要承擔全部戰爭責任,把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還給法國,還要把西普魯士劃給波蘭,使得東普魯士地區與德國本土隔斷。還有一些領土被割讓給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德國領土減少了13%,人口減少了10%,海外殖民地大部分歸了英國,少部分歸了日本。

德國軍隊被限制在陸軍10萬,海軍1.5萬,不得擁有重炮、重機槍、坦克、主力艦、潛艇和空軍。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佔領15年,萊茵河東岸不得駐軍。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並且永遠不謀求和奧地利合併。

此外還要戰爭賠款。最早獅子大張口,提出要德國賠償2260億金馬克的鉅款,同時再抽走德國每年12%的出口貿易額度。後來經過美國斡旋,最後把賠款大部分減免了。

由於這些屈辱的條款和制裁,德國內部極為動盪,右翼分子和共產黨人都不滿,國內政變迭起。希特勒的啤酒館政變也是其一。到20年年代後期,在美國援助下德國經濟有所好轉,但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到來,德國頓時一落千丈,失業人數飆升,物價飛漲,議會的政黨鬥爭比之前更加厲害了。

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上臺,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下的結果。如果德國不反抗,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四分五裂。

(2)希特勒上臺後,以法西斯統治暫時重振了德國聲望。

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1934年成為獨裁者後,對內鎮壓工人運動,迫害猶太人,強化納粹黨的權力,對外開始逐漸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他利用英法害怕戰爭的心理,一邊高喊和平調子,討價還價,一邊悄悄撕毀條約。

1935年,希特勒宣佈建立空軍,又要把陸軍從10萬擴充到50萬,並要把德國海軍達到英國35%。

1936年3月,派軍隊進入了萊茵蘭地區。8月,夥同墨索里尼一起出兵支持西班牙法西斯頭目佛朗哥,打垮了共和國。11月,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反共條約,意大利在1937年加入這個條約,形成“法西斯軸心國”的同盟。

1938年3月,合併奧地利。10月,利用慕尼黑陰謀吞併捷克。

1939 年3月,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當權後短短5年,兵不血刃就吞併了兩個中等國家,獲得大片土地、人口和資源。希特勒在國內的聲望更是達到頂峰。

(3)進攻波蘭導致英法宣戰,德國從此陷入不歸路。

單從戰略上看,希特勒的不歸路是進攻波蘭。

因為到1939年佔領捷克為止,英法還是對德國保持克制的。但1939年9月希特勒進攻波蘭後,英法就不得不向德國宣戰了。畢竟波蘭是英法的盟國,也是英法在東歐制衡蘇德的重要棋子。

同時,波蘭的存在,其實是蘇聯和德國之間的緩衝。從意識形態角度,蘇聯和德國是勢不兩立的。希特勒滅掉了波蘭,蘇德直接接壤,那麼,即使他不在1941年進攻蘇聯,等兩年斯大林也會推過來。

希特勒滅掉波蘭,既得罪了英法,同時又失去了和蘇聯的緩衝,這才真正走向了全面戰爭的泥潭。

(4)希特勒必須不斷擴張,沒有停下來的選擇。

那麼,如果重來,希特勒是否可以在1939年3月收手呢?我認為是很難的。

關於這一點,毛澤東在1938年發表的《論持久戰》中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目前的戰爭的特點是無間斷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質。為什麼無間斷?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亞打了之後,接著意大利同西班牙打,德國也搭了股份,接著日本又同中國打。還要接著誰呢?無疑地要接著希特勒同各大國打。“法西斯主義就是戰爭”,一點也不錯。目前的戰爭發展到世界大戰之間,是不會間斷的,人類的戰爭災難不可避免。……這次戰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已開始的世界資本主義總危機發展的基礎上發生的,由於這種總危機,逼使各資本主義國家走入新的戰爭,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國家從事於新戰爭的冒險。

毛澤東這段話,好像和政治課本上的論調差不多,但人家真就說準了。1938年5月他就預測了希特勒不會收手,肯定會繼續打,終究會和英法交鋒。因為暫時佔領了波蘭和捷克,只是暫時鼓舞了德國民眾的狂熱,對於德國面臨的社會內部矛盾,經濟的困難,其實並沒有根除。而希特勒解決失業的法子,其實是不斷借款,發展軍工。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持續擴張,一旦停止擴張,他的法西斯統治就會陷入內部崩潰。

所以,從希特勒上臺後,德國不發動二戰,基本是不可能的……

围知历史
2019-06-30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的時候就已經處在了經濟衰退的末尾,大面積的經濟衰退已經停止,瞭解經濟崩潰會給國家帶來怎樣的打擊,希特勒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安撫德國民眾,以期望著可以恢復著經濟發展。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的時候就已經處在了經濟衰退的末尾,大面積的經濟衰退已經停止,瞭解經濟崩潰會給國家帶來怎樣的打擊,希特勒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安撫德國民眾,以期望著可以恢復著經濟發展。

然而,也是因為希特勒的這些政策,希特勒政府在上臺後兩年時間就負債累累,幾乎整個德國都處於破產的邊緣。如果再沒有新的政策,德國就會真正的破產了。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的時候就已經處在了經濟衰退的末尾,大面積的經濟衰退已經停止,瞭解經濟崩潰會給國家帶來怎樣的打擊,希特勒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安撫德國民眾,以期望著可以恢復著經濟發展。

然而,也是因為希特勒的這些政策,希特勒政府在上臺後兩年時間就負債累累,幾乎整個德國都處於破產的邊緣。如果再沒有新的政策,德國就會真正的破產了。

於是希特勒就盯上了富有的猶太人。於是希特勒就開始對這些猶太人採取了各種政策,先是提高了他們的稅,獲取他們的財產,後來又想著一切的辦法將他們趕出德國,最後就是屠殺了。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資金。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的時候就已經處在了經濟衰退的末尾,大面積的經濟衰退已經停止,瞭解經濟崩潰會給國家帶來怎樣的打擊,希特勒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安撫德國民眾,以期望著可以恢復著經濟發展。

然而,也是因為希特勒的這些政策,希特勒政府在上臺後兩年時間就負債累累,幾乎整個德國都處於破產的邊緣。如果再沒有新的政策,德國就會真正的破產了。

於是希特勒就盯上了富有的猶太人。於是希特勒就開始對這些猶太人採取了各種政策,先是提高了他們的稅,獲取他們的財產,後來又想著一切的辦法將他們趕出德國,最後就是屠殺了。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資金。

但是,即便如此,德國依舊沒有解決他們的財政危機,甚至連債務都是積累的更多了。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的時候就已經處在了經濟衰退的末尾,大面積的經濟衰退已經停止,瞭解經濟崩潰會給國家帶來怎樣的打擊,希特勒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安撫德國民眾,以期望著可以恢復著經濟發展。

然而,也是因為希特勒的這些政策,希特勒政府在上臺後兩年時間就負債累累,幾乎整個德國都處於破產的邊緣。如果再沒有新的政策,德國就會真正的破產了。

於是希特勒就盯上了富有的猶太人。於是希特勒就開始對這些猶太人採取了各種政策,先是提高了他們的稅,獲取他們的財產,後來又想著一切的辦法將他們趕出德國,最後就是屠殺了。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資金。

但是,即便如此,德國依舊沒有解決他們的財政危機,甚至連債務都是積累的更多了。

德國在這種情況下,對內已經開始迫害猶太人,但是效果也是不太明顯,所以在形式的壓迫下,他們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历史风云录
2019-05-23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初中時一個同學的疑問:“德國在二戰初期取得輝煌戰果後,為什麼不停下腳步,好好發展再與英美決戰?”這與題主的問題內核差不多,其實納粹德國必須發動二戰,不然他們將自我崩潰。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初中時一個同學的疑問:“德國在二戰初期取得輝煌戰果後,為什麼不停下腳步,好好發展再與英美決戰?”這與題主的問題內核差不多,其實納粹德國必須發動二戰,不然他們將自我崩潰。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納粹黨的政治綱領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黨沒有指導思想就沒有戰鬥力,就算這個指導思想與現實格格不入,但能為廣大民眾提供一個可以想象的空間,為自己爭取最大的民心。

納粹黨最早的政治綱領在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中暴露無疑。全書主基調就是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我們日耳曼人必須用戰爭為自己贏取生存空間。在種族主義的號召下,納粹黨贏得了德國人民的選票,成為全國第一大黨。

而在《我的奮鬥》發表後,全世界其他國家看後覺得可笑,認為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只是希特勒騙取選票的方法。但他們錯了,希特勒是個誠實的人,在二戰結束後,人們反過來重新閱讀《我的奮鬥》,發現納粹德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與書中宣傳的政治綱領一模一樣。所以在納粹黨建黨之初就是蓄意要發動戰爭的,這是原罪。

第二:德國民眾對“凡爾賽體系”的仇恨

一戰時,德國打贏了幾乎所有戰役,卻輸掉了戰爭。原因在於國內經濟、政治的崩潰,德國上層軍官根據美國威爾遜總統提出的“和平十四點綱領”判定:只要德皇同意退位,建立和英法一樣的民主政府就可以體面的退出戰爭。

結果是美國人說話不算數,而說話算數的英法都要懲罰德國。懲罰的力度超過了德國人承受的底線。比如,解散德國軍隊、賠償1300億金馬克、割讓國家領土等等,與“和平十四點綱領”完全本末倒置。憤怒的德國外長在簽字時質問道:“如果說我們德國犯了什麼罪,那只是我們打了敗仗。”這句話在暗示另一種結果:如果德國贏了就不會受這樣的侮辱。

這種復仇心理深耕於廣大德國民眾心中,他們想:再打一次世界大戰,就能獲得自己失去的一切。

第三:龐大的軍工體系和高福利國家

納粹黨上臺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民眾失業問題,當時全世界都處於大蕭條時期,經濟壞到了極點。而希特勒很快通過重整軍備,擴大軍需生產,修建高速公路迅速解決了失業問題。

生產了這麼多武器如果不消耗,失業問題就會重現,只能發動戰爭消耗武器,才能維持龐大的軍工企業。

並且希特勒大規模提供工人福利待遇,發錢發房送旅遊。當德國工人出現在紐約街頭時,美國記者很驚異地問他們:“你們怎麼有錢來美國玩?”德國工人自豪地答道:“是政府免費送我們來的。”

如此龐大的福利都是要花錢的,錢從哪裡來?自然是掠奪有錢的猶太人,沒收他們的財產,補貼德國民眾。但猶太人總有被榨乾的一天,到時怎麼辦呢?發動戰爭去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

綜上所述,納粹德國在上臺之前就是奔著發動戰爭去的,上臺之後,做的事情也是圍繞戰爭準備的;加上德國民眾普遍的復仇心理,上下一心,二戰從納粹黨上臺那一天開始就是註定的。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amsterdamichola
2019-06-01

首先標題就是錯的。發現這些提問許多標題問題本是錯的,還有為什麼可言。借樓。其實發動二戰的是英國才對,德國並無此實力(有自知之明)。當時德蘇瓜分波蘭,而波蘭是英法盟友,所以是英國先向德國宣戰的,德國根本就沒天朝吹的那麼霸氣,開始總是忍氣吞聲求與英法援和關係,但英國站得很硬,認為德國已坐大,也想德法之間來場戰爭相互消耗大傷後,他再來漁利一擊定乾坤,所以對德宣戰,順帶拖法國下水,豈知法國後來發現英國敦刻爾克逃跑後西線上根本打不過德國,與德互耗而消損全國到最後由英國來撿便宜很不值得,貝當甘當這背鍋人索性為保全國體而與德國“講和”(中國方面認為這是投降,但法國並未歸入德國,法軍也不由德國支配也沒參與對英的戰爭)。可知,當時德國可不是敢惹英國的,也不是發動二戰的先手。

图文绘历史
2019-05-24

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會走向哪裡?這個問題充滿了知乎味兒,一戰後的德國因為1919年6月簽訂《凡爾賽合約》需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雖然美英給了大量的援助,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經濟也確實歐洲第一,但是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瓜分完畢,隨便來個經濟封鎖,德國走不出這個禁地,所以有了希特勒上臺,撕毀凡爾賽擴軍。

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會走向哪裡?這個問題充滿了知乎味兒,一戰後的德國因為1919年6月簽訂《凡爾賽合約》需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雖然美英給了大量的援助,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經濟也確實歐洲第一,但是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瓜分完畢,隨便來個經濟封鎖,德國走不出這個禁地,所以有了希特勒上臺,撕毀凡爾賽擴軍。

圖為1937年的柏林街道充滿生氣。

如果強制性設想德國就是不發動二戰或者德國不主動參與二戰,那麼德國會有三種可能:一,往好的想,德國會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二,往切實一點想,蘇聯會發動侵略,作為中歐地區的德國會被迫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三,往壞了想,德國會因為內部原因而政府倒閉,更可能滅國。

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會走向哪裡?這個問題充滿了知乎味兒,一戰後的德國因為1919年6月簽訂《凡爾賽合約》需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雖然美英給了大量的援助,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經濟也確實歐洲第一,但是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瓜分完畢,隨便來個經濟封鎖,德國走不出這個禁地,所以有了希特勒上臺,撕毀凡爾賽擴軍。

圖為1937年的柏林街道充滿生氣。

如果強制性設想德國就是不發動二戰或者德國不主動參與二戰,那麼德國會有三種可能:一,往好的想,德國會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二,往切實一點想,蘇聯會發動侵略,作為中歐地區的德國會被迫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三,往壞了想,德國會因為內部原因而政府倒閉,更可能滅國。

圖為1937年建成的柏林展覽館。

一,往好的想,德國會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希特勒1933年上臺僅3年,通過國債大興工程比如高速公路網、鐵路、大批療養院和壟斷工業,現在著名的大眾汽車就是1938年建立的,德國的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失業率消失,德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德國有龐大的賠款和借債,而且沒有軍隊,一個沒有軍事保護的國家很容易被英法美蘇圍起來吊打,更別談自己貿易了。

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會走向哪裡?這個問題充滿了知乎味兒,一戰後的德國因為1919年6月簽訂《凡爾賽合約》需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雖然美英給了大量的援助,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經濟也確實歐洲第一,但是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瓜分完畢,隨便來個經濟封鎖,德國走不出這個禁地,所以有了希特勒上臺,撕毀凡爾賽擴軍。

圖為1937年的柏林街道充滿生氣。

如果強制性設想德國就是不發動二戰或者德國不主動參與二戰,那麼德國會有三種可能:一,往好的想,德國會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二,往切實一點想,蘇聯會發動侵略,作為中歐地區的德國會被迫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三,往壞了想,德國會因為內部原因而政府倒閉,更可能滅國。

圖為1937年建成的柏林展覽館。

一,往好的想,德國會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希特勒1933年上臺僅3年,通過國債大興工程比如高速公路網、鐵路、大批療養院和壟斷工業,現在著名的大眾汽車就是1938年建立的,德國的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失業率消失,德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德國有龐大的賠款和借債,而且沒有軍隊,一個沒有軍事保護的國家很容易被英法美蘇圍起來吊打,更別談自己貿易了。

圖為1937年的柏林,三名德國人在柏林火車站。

二,往切實一點想,蘇聯會發動侵略,作為中歐地區的德國會被迫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二戰爆發前期除德日大動作不斷,其實蘇聯的小動作更是不斷,首先蘇聯肯定不會和英法結盟,這個在30年代就已經談崩N次了,以斯拉夫人的性格,衛國就是侵略的思想必會介入歐洲,所以二戰剛爆發,蘇聯就侵佔了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東歐地區。如果德國經濟好,又沒有軍隊,肯定是蘇聯眼中的肥肉,德國會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當然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德國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會走向哪裡?這個問題充滿了知乎味兒,一戰後的德國因為1919年6月簽訂《凡爾賽合約》需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雖然美英給了大量的援助,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經濟也確實歐洲第一,但是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瓜分完畢,隨便來個經濟封鎖,德國走不出這個禁地,所以有了希特勒上臺,撕毀凡爾賽擴軍。

圖為1937年的柏林街道充滿生氣。

如果強制性設想德國就是不發動二戰或者德國不主動參與二戰,那麼德國會有三種可能:一,往好的想,德國會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二,往切實一點想,蘇聯會發動侵略,作為中歐地區的德國會被迫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三,往壞了想,德國會因為內部原因而政府倒閉,更可能滅國。

圖為1937年建成的柏林展覽館。

一,往好的想,德國會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希特勒1933年上臺僅3年,通過國債大興工程比如高速公路網、鐵路、大批療養院和壟斷工業,現在著名的大眾汽車就是1938年建立的,德國的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失業率消失,德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德國有龐大的賠款和借債,而且沒有軍隊,一個沒有軍事保護的國家很容易被英法美蘇圍起來吊打,更別談自己貿易了。

圖為1937年的柏林,三名德國人在柏林火車站。

二,往切實一點想,蘇聯會發動侵略,作為中歐地區的德國會被迫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二戰爆發前期除德日大動作不斷,其實蘇聯的小動作更是不斷,首先蘇聯肯定不會和英法結盟,這個在30年代就已經談崩N次了,以斯拉夫人的性格,衛國就是侵略的思想必會介入歐洲,所以二戰剛爆發,蘇聯就侵佔了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東歐地區。如果德國經濟好,又沒有軍隊,肯定是蘇聯眼中的肥肉,德國會參與抵抗蘇聯的戰爭,當然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就不存在了。

圖為二戰前柏林的居民社區。

三,往壞了想,德國會因為內部原因而政府倒閉,更可能滅國。德國經濟能夠恢復和騰飛靠的就是法西斯統治,當時德國國內的矛盾已經非常尖銳,當然法西斯的統治必須要打仗,不打仗無法運行這個體系,而且希特勒也能過對外侵略來轉移國內矛盾,所以德國很有可能因為內部矛盾而政府倒閉;也很有可能蘇聯侵略,英法來援,再次分為東德西德,甚至直接入了蘇維埃聯盟。

用户68621085508
2019-06-04

好問題!觸及到對世界格局形成的探討,也是筆者最專心的研究方向。

首先直接給出答案:是英法主導世界格局的二流國家,成為抵抗社會主義運動與蘇聯的資本主義的尖刀,在與蘇聯的對抗中被消耗。

所以,無論德國發動戰爭多麼罪大惡極,但也是該國為自已前途的抗爭,同時對原始帝國主義邪惡的反擊。

二站之前,英法是世界的主導,不僅擁有話語主導權,也壟斷全球資源配給。美國與日本的境遇好一些,廣闊的美洲與太平洋、東亞為其提供了空間,蘇聯也因其地大物博全民機制足夠支持發展。德國就很難了,向西被英法封鎖,向東是實力強大潛力無限的蘇聯。時間與空間不在德國一邊。

但當時的世界純粹以武力說話,德國只有三種選擇:擊敗英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老大,代表資本主義世界充當打手抗擊蘇聯,甘心如荷蘭、瑞士等成為中立世界。但第三種選擇很明顯不長遠,第二種選擇不明智。哲學民族的自尊與新興工業國的自信也使德國不甘心於第一種選擇。因為英法的老工業體系與殖民貴族經濟已經被德國不屑,而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固有的仇恨與蔑視也使其對蘇聯雖重視但不畏懼。德國更明白,單純挑戰英法,最得利的是蘇美日收漁人之利,歐洲同等淪為二流。

而美日的狀態也讓德國敢於冒險。當時日本野心勃勃,美國經濟雖強但明顯戰力不足。在德國看來,日本能拖住美蘇大部分實力,因為蘇聯的趨勢為向西設防而向中亞、東亞虛弱世界發展,還與日本直接在中國東北相接,有直接矛盾,而美國實事上已在中國參與了對日戰爭。

所以,德國制定了偷襲蘇聯佔其歐洲後逼其和、擊敗英法成為歐洲霸主;縱使日本能稱雄亞洲與太平洋,但初級的工業還不足與德國相敵。世界將是德國老大日本追隨美國偏安社會主義被壓制的格局。因此悍然發動了戰爭。

德國其實只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對蘇聯與社會主義的潛力認知不足,二是對美國的投機與日本的實力認知不足。美國對社會主義的敵意並沒歐洲強烈,而必然互相削弱的亞歐大陸與列國將為美國提供稱霸的機會。

国史拾遗
2019-01-05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如果德國不引入納粹這種沙文主義思想,那只有一種可能性:引入蘇聯的GC主義思想。

1929年大蕭條之後,資本主義世界一片混亂,德國更甚,而且因為其是一戰戰敗國,不僅經濟發展發展受阻,而且還要承擔著鉅額賠款;國民不僅僅生計艱難,而且還有一種屈辱感,這樣就會醞釀出極端思想。

和平崛起?說的好聽,但現實是辦不到,英法不會給你這個機會。

如果德國不引入極左或者極右的思潮呢?那國家只能崩潰,很可能被外部分而食之,但德意志這種高傲的民族是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的,只能從極左或極右中找條路走。

所以,必然會有希特勒這種人物出現,而德國最終走向了極右的道路。這種極端道路可以說是飲鴆止渴:暫時通過國民狂熱情緒提升國家組織能力,重塑國家機器,擺脫危機,然而,這種情緒一旦激起來就不可控,所以最終第三帝國走向毀滅。

用户72589707932
2019-02-14

如果當年的德國不發動二戰,等待它的依舊是毀滅!這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局。

為什麼呢?

當年的德意志聯邦,資產階級發展到一定階段暴發了嚴重的經濟大蕭條。企業倒閉,民眾失業,物資潰泛,經濟陷於崩潰的邊緣。

而柯道爾.希特勒乘此內憂外患之時,順勢而起,攫取了國家權利。

軍工企業,永遠是資本主義國家聚攏世界財富的排頭兵。國家元首,永遠是這些巨型企業財閥的工具。

如果不挑起侵略,財閥何處發財?

如果不挑起戰爭,國家一樣沒有財源。

就象現在的美國,在世界各地挑動戰火,挑動民族矛盾……無他,為發財罷了。

种花家的不挠人
2019-12-18

德國的強大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來證明的。雖然德國戰敗了,但這個國家和民族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優秀。

如果德國不發動二次世界大戰,我想二戰還是避免不了的。請大家不要忘記了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簡單明瞭的說吧。二戰時不可避免的。不是德國發動就是蘇聯發動或者英法發動。假如英國和法國突然發動了二戰我想以德國的國家縱深也是逃脫不了被擊敗的命運。請記住當時法國陸軍世界第一。英國海軍世界第一。英法當時和德國也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假如蘇聯先發動戰爭肯定也是爭奪巴爾幹半島從西亞或者中歐弱國入手。德國還是被捲入戰爭。戰爭的勝負往往有很大的不可預知性。如果德國聯合中歐國家和蘇聯打。英法在背後捅刀子。德國這個國家還是兩線作戰。總之德國不缺乏優秀的軍事家。可德國缺乏像俾斯麥那樣的政治家。總之德國這種國家要是學會隱忍說不定就統一歐洲大陸了。德國這個國家我想說不定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是他挑起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